第254章 借粮薛氏堡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254章 借粮薛氏堡
薛强接过一封木读锦带綑扎的书信。
薛靖笑道:“想是薛子初从盐利上尝到甜头,又想到我坞堡打秋风!”
薛泽轻哼了哼:“上次白送他五十石盐,运到太原转手一卖,轻易就能获利三五十万钱!
薛子初这秋风算是打上癮了~”
“按照河东盐价,五十石盐也能值钱十五万,过了雁门关能翻几倍不止。薛茂来咱们这儿一趟,抵得过他在平陶辛苦收缴赋税一年!”薛靖又挪输道。
薛强瞪了二人一眼:“既是同宗,自当多多帮衬!薛茂才识不比汝等差,寄人篱下为仆多年,还能不忘勤奋,不失志向,汝等自问可比得上人家?”
薛靖、薛泽相视一眼不声,虽不敢顶嘴,心里却也不服气。
薛强看在眼里,心里嘆口气。
河东薛氏南北二祖房,数百子弟里,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位能够让他满意之人。
三个年长的儿子里,长子薛铭稳重有余应变不足。
薛靖小有武艺,保境一方勉强够格,距离真正的大將之才差距尚远。
三子薛博好谈玄论道,文章赋华丽精美,却没什么实务能力。
老来得子的幼子薛辩倒是聪慧灵动,可惜年纪尚幼还需时日栽培。
南祖房尚武,薛泽便是其中依者,如今便在河东太守王苗手下做都尉,同时兼掌这座薛氏方山坞堡的防务。
子侄们才学武艺不算差,放在太平时节也足以延续宗族传承。
可如今天下动盪不寧,烽烟四起,河东乃是南北东西的枢纽要地,將来定会受到各方凯。
以薛氏子侄们的能力,再想据坞堡自守,独善其身恐怕不易。
薛氏堡屹立百年,保护一代代薛氏族人,挡住外界腥风血雨的同时,也削弱了薛氏子弟应对乱世的能力。
薛强沉默片刻,驱走纷乱思绪,打起精神拆开手中书信。
“何人手持薛子初书信来访?”薛强隨口问。
薛铭拱手道:“回稟父亲,来人自称梁广,奉秦主詔令,使持节、都督并州杂戎诸军事、西川县侯,出任平阳太守!
此行路过河东,特来造访!”
薛强手一顿,讶然抬头:“新任平阳太守梁广?他不是携数万军民走龙门渡直入平阳去了?怎会突然折道来我薛氏堡?”
薛铭刚要回答,薛靖急吼吼地惊呼道:“可是在郑县大破慕容泓、三日破霸城,两战俘斩数万鲜卑贼眾的梁广?”
薛泽也急道:“可是收降三万鲜卑部民,兵逼阿房城的梁广?”
薛铭无奈地看著两位弟弟,“正是此人!”
薛靖半张嘴巴,薛泽目光鍠亮。
梁广之名传出关中有些时日了。
一开始只是商贩旅人讲述著他西苑打虎,受到符皇接见的故事。
后来南徵结束,梁广在淮南战场、汝阳救驾的诸多战功事跡渐渐流传开。
直至数月来,隨著声势浩大的慕容鲜卑之乱一点点平息,梁广再度成为关中河东家喻户晓之人。
薛氏堡控制著汾河谷地,北上太原,南下司隶,西去关中,诸多通道都在薛氏直接或者间接掌控下。
论消息灵通,薛氏称第二,河东无人称第一。
薛氏自然早早听过梁广之名,甚至专门派人搜罗过相关信息,对他的发跡、
经歷可谓一清二楚。
从一开始的勇悍武夫印象,到皇金口称讚的虎將,再到两度大破鲜卑贼眾的名將统帅,最后是不为新君所容的国朝功臣。
梁广之名可算是伴隨惊嘆和好奇,一次次刷新著薛氏乃至河东士族百姓的认知。
“本想等其人上任平阳,再找机会前去拜会,不想他倒是主动登门来了!”
薛靖道。
薛泽催促道:“他现在何处?我倒要去看看,究竟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薛铭对薛强拱手道:“梁广携王镇恶、清河崔氏崔,率百余骑已抵达坞堡西门!”
薛强仔细把书信阅览一遍,递给薛铭三人轮流看。
薛茂薛子初在信中极尽溢美之词,把这梁广夸作是人中龙凤、世间豪杰,希望河东薛氏能和梁广友好相处,缔结友谊。
薛靖看罢书信,笑道:“薛子初曾为梁氏宾客,这梁广也算是他的少君,自然说尽好话!”
薛泽道:“此人能从一介僮奴子,成为国朝大將,单凭这一点可称雄杰!
若真是位豪杰人物,我薛氏自当与其交好!”
薛强看了眼薛铭:“你怎么看?”
薛铭老老实实回答:“梁广出镇平阳,將来少不了和他打交道,正好趁现在,观察其人品行!”
薛强又问三人:“梁广此来必有所求,汝等认为他想要什么?”
薛靖道:“不外乎钱粮绢帛,给他些就是。”
薛泽道:“只怕是从薛子初口中得知盐利之重,也想来討要个百十石!”
薛铭思索片刻:“据闻他率数万军民迁入平阳,要想安置如此多人,粮食需求不小,应是为求粮而来!”
薛强点点头,又摇摇头,子侄们说得都不错,只是还不算切中要点。
“秦主符宏虽远不如符皇,可关中之地好岁掌握在其手中。
梁广贏得数方鲜卑部民支持,做出兵逼阿房城之举,逼得宏不得不放他出镇平阳。
如此人物,岂是易与之辈?”
薛强远眺坞堡外,“观梁广行事,其志不小!此来除了有所求,定会实地探察我薛氏堡之虚实!”
薛铭三人面面相,他们可没有想那么深。
“薛泽!”
“侄儿在!”
“率一千甲士在西门內列阵!”
“侄儿明白!”
“薛铭、薛靖代我出坞堡迎接远方来客!”
“诺~”
梁广望著眼前这座雄伟坞堡,再度为河东薛氏之强盛感到惊嘆。
方山坞堡是薛氏三座主坞中规模最大、最坚固、屯驻人口最多的一座。
具体位置约莫在后世山西方荣县方泉乡,靠近孤峰山北麓一带。
薛氏宗长薛强素有贤名。
后赵末年,他率领族人返回汾阴,扩建薛氏堡,招募流民开垦荒地,组建薛氏部曲,真正做到保境安民。
薛强为人公允正直,对百姓常怀仁慈之心,德望之高享誉河东司隶。
薛强与王猛几乎同龄,王猛游歷江北时与薛强结识,二人引为知己。
桓温首次北伐攻入关中,薛强和王猛同为桓温座上宾。
二人先后拒绝桓温徵召入仕之请,王猛回华山隱居,薛强则回了河东。
建元六年(370年),符坚东征燕国,亲率万余步骑军入河东抵达薛氏堡。
荷坚想入坞堡,薛强不允。
想召薛强出坞堡相见,薛强不出,只派宗老出堡搞军。
当时志得意满的天王非常不高兴。
之后的故事版本眾多。
有说天王挥兵攻打薛氏堡,结果打了几天,损兵折將难以撼动分毫。
有说天王胸襟气量不凡,没有为难薛氏,带领大军东去。
秦军有没有打过薛氏堡,梁广也弄不清楚。
这样一座东西南北横亘六七里的巨型坞堡,牢固程度不下於一座军塞重镇。
三四丈高的夯土墙上,敌台、战棚、羊马城、弓弩垛口、巨型拍杆.....一应防御设施齐备。
隱约可见数十架用毡布遮掩的车、弩炮排列在城头上。
坞堡外有五丈宽的壕沟,沟中灌水,沟上架设吊桥。
这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坞堡,称之为坚城也不为过。
井氏堡在其面前,连孙子都算不上。
坞堡南面背靠方山,方山狭窄陡峭,犹如一道横在坞堡南侧的天然屏障。
梁广估摸算了下,攻打这座坞堡的难度,犹在霸城之上,堪比淮南坚城寿阳打寿阳,可是动用了二十五万大军,最后以穴攻之法取巧攻克。
薛氏拥据此堡,难怪能在乱世屹立百年。
梁广不知道的是,逼退天王符坚步骑大军,只是薛氏堡的传奇之一。
在原史上,薛强和薛氏堡还陆续击退过西燕主慕容永,硬抗胡夏主赫连勃勃数万东征大军猛攻。
后秦主姚兴不敢凯河东半分,赶紧遣人主动把拜授詔敕送去,以高官厚禄把薛强供起来。
薛强对关中姚羌政权的態度,和对符秦一样,既不承认也不抗拒。
你要封官赐爵我接著就是,但是別想把手伸进薛氏堡。
河东这块地,还是我薛氏说了算。
薛强在其漫长人生里,连续让几位少数族政权首领吃。
南北朝时期,薛氏堡便直接冠以薛强堡之称。
只可惜薛强故去后,薛氏再无如此人杰。
北魏开国,拓跋鲜卑在参合陂一战击垮后燕,以万钧之势下太原据并州。
河东薛氏保持了一百余年的独立自主告破,彻底投降魏国。
站在薛氏堡前,不光梁广倍受震撼,王镇恶、崔也是惊嘆不已。
“今日方知河东薛氏之盛!”崔低呼。
王镇恶咽咽唾沫:“万一话不投机打起来,兄长可以挟持我做人质!
威明公顾念翁父旧情,想来不会眼睁睁看著我丟掉小命~”
梁广笑笑不说话,紧盯著隆隆开启的坞堡西门。
为了借粮,便是龙潭虎穴也得走一遭。
崔显余光向他,见他神情自若,气息沉稳,不由暗暗点头。
作为外来户,只率百余骑便敢造访薛氏堡,单凭这份勇气定力,此人也绝非等閒可比。
吊桥降下,梁广跨马上前。
薛铭、薛靖骑马从桥头走来。
双方互相打量著。
“敢问可是梁使君?”薛铭拱手见礼。
“正是!梁广求见薛宗长!”梁广还礼。
“吾乃薛铭,这位是阿弟薛靖!
家严年事已高,不便出堡相迎,特命我兄弟二人前来迎接!请梁使君坞堡內一敘!”
薛铭笑著,说话还算客气。
“多谢两位郎君!请!”
王镇恶凑上前拱手道:“见过两位叔父!”
薛铭笑著和他寒暄两句,注意力却一直放在梁广身上。
薛靖也紧盯著他,暗自惊嘆於此人之年轻。
崔自报家门,二薛也不敢怠慢,友好地见礼问候。
双方一起走过吊桥,穿过西门进入坞堡內部。
和井氏堡侷促布局不同,薛氏堡犹如一座县城,且远比普通县城要坚固热闹听王镇恶说,此坞堡內部曲庄客不下五六千户,若遇紧急情况,把附近乡民聚拢,屯驻七八方人不在话下。
一入西门,梁广便见到大街两侧列队的步骑甲士。
千余衣甲齐备的步骑军,齐刷刷向他一行投来目光。
相较於衣甲鲜亮、铁鎧鍠亮的薛氏私兵,梁广身后百余骑满身灰土,只穿著一身灰黑裤褶,上身套襠皮甲,兵器也只有刀弓弩箭,略显寒酸了些。
梁广也在观察这些薛氏私兵。
一个个身材壮实精神抖数,先不说战力如何,单看其身材精神,最起码说明,薛氏不缺粮,私兵们伙食不错。
没有油水,养不出这些膀大腰圆的河东汉子。
“从弟薛泽,现为河东郡都尉,也是薛氏部曲统领!”薛铭介绍道。
“见过梁使君!”薛泽中气十足地见礼,倒也有两分虎气。
“薛都尉真將才也!难怪薛氏私兵有如此军容!”梁广一脸钦佩地讚嘆道。
“哈哈~梁使君过誉啦!”
薛泽满面红光,能得声名远扬的虎將夸讚,令他倍感兴奋。
薛靖装作浑不在意地道:“近来鲜卑贼眾流窜河东,堡中精兵悉数派出扼守要道,留守兵卒不到十分之一。
若是梁使君不嫌坞堡蔽陋,不妨多住几日,我们也好有机会求教军阵营务!”
梁广笑著客气几句。
薛氏故意摆出兵申阵仗,言语间暗含炫耀之意,便是展示实力,警告他这位走马上任的新邻居,今后莫要打薛氏主意。
崔一边和薛铭说话,一边观察梁广魔下那百余骑是何反应。
只见那百余骑分作四列紧跟在梁广身后,行进间整齐有序。
面对阵仗不小的薛氏私兵,还有蜂拥赶来围观的堡民,这百十骑兵神色平淡,毫无紧张畏惧之意。
这份沉稳,单靠训练可不行,还得经歷足够多的战场磨练。
梁广魔下兵將,在这场长达数月的平叛战事里,经歷过的血战、死战数不胜数。
只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才具备这种视生死如无物的气质。
他们死过不止一次,面前的敌人多或少,对他们而言都一样。
一旦展开廝杀,唯死战尔!
崔心中凛然,默默看著和薛氏诸君谈笑风生的梁广。
薛氏子弟恐怕还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怎样可怕的战场凶兽..::
薛氏宗族大宅建在半山腰,犹如一座具备独立防守能力的山庄。
上山主道石牌坊前,梁广勒马止步,身后百余骑也齐刷刷勒马,从行进到停止,队列丝毫不乱。
薛靖、薛泽面色微变,直到这会儿,他们才算看出些名堂。
王镇恶向左右两边打手势,百余骑立时分作两队,一阵噠噠马蹄声急促响起很快,两队骑兵分列在石牌坊左右,梁广跨下马,所有骑士皆是下马,而后牵著马韁立在一旁。
如此令行禁止,再不通营务之人也能看出不凡。
薛靖、薛泽和一眾薛氏私兵部曲看得有些发呆。
骑兵队列训练起来,远比步卒难得多。
梁广带来这百余骑,虽说身形高矮不一,人也较为精瘦,可精神面貌一点不差。
几个简单的指令动作,便能透露出一股精悍杀伐气。
薛氏私兵里,只怕找不出能与之媲美者。
“诸位?”梁广对发愣的薛氏眾人投去询问眼神。
薛铭忙道:“梁使君请!家严已在半山雅堂等候!”
“呵呵,诸位请!”
薛铭又对薛泽叮嘱道:“带梁使君部曲下去歇息,好生款待,莫忘了遣人照料马匹!”
薛泽看了眼梁广,应声下去安排。
“多谢!”
“梁使君客气,请!”
薛强毕竟年满六十,相貌已颇为苍老。
气色倒是不错,说话声沉稳有力,看上去健康状况良好。
这可是一位歷经过双赵爭霸、石虎称尊、再魏屠邮、慕容氏龙城崛起的传奇人物,堪称活化石。
河东薛氏在他手中实现雄踞一方,连天王符坚也在薛氏堡外吃了闭门囊。
梁广丝毫不敢小这位薛氏宗长。
薛强的寿命长短、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他对薛氏的態度。
双方寒暄了好一阵。
薛强在长安有不少故旧,权翼、符融、王永都是晚辈,唯有资歷更老的老廷尉刘迁,论年纪比薛强更年长。
两块活化石甚至在鄴城王宫同石虎喝过酒。
谈及过往,念及旧友,薛强似乎颇为缅怀。
梁广陪著他閒敘家常,王镇恶也充分发挥出陪客作用,对当年翁父王猛事跡,一桩桩一件件信手拈来,引得薛强大发感慨。
“老夫老矣,说起往事感胃颇多,倒是让梁使君见笑了~”
薛强斜倚凭几,语速適中,缓和有力。
梁广跪坐在他右首,笑道:“能聆听薛公教诲,乃晚辈之幸!”
薛强笑笑,端起茶盅饮了口。
薛铭会意,拱手道:“梁使君出镇平阳,今后与我薛氏便是近邻。
薛氏一向睦邻友好、与人为善,不论是闻喜裴、平阳贾、邓几姓宗族,还是河东太守王苗、上党太守王亮几位使君,都与我薛氏私交甚厚!
为庆贺梁使君出任平阳太守,薛氏愿奉送粟米五百石、稻麦一百石、钱五十万、绢帛綾罗共千匹,区区薄礼,还望梁使君笑纳!”
薛强笑道:“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梁使君切莫推辞!”
“薛公乃长辈,长者赐,不敢辞,晚辈也就厚顏收下!”
梁广一脸感激地拱手致谢。
好傢伙,他还没张口,薛氏衣大炮差点给他砸晕!
一挥手价值几百万钱、几百两金的“薄礼”送出,眼晴都不带眨的。
何谓財大气粗,今日算是在薛氏面前领教了!
薛靖、薛泽和几位薛氏郎君相视一眼,俱是嘴角露笑,暗含几分“不过如此”之意。
任你大破慕容鲜卑的盖世虎將也好,符秦朝廷的郡守功臣也罢。
来到河东这一亩三分地,我薛氏二话不说衣炮弹一股脑砸上,先把你弄得五迷三道再说。
等你占尽了便宜、好处拿到手软,自当对我薛氏礼敬三分。
汾河谷地的几千顷良田,解县的盐池摇钱树,平阳、河东两郡的冶炼作坊、
铜铁弗山.:::
太多资源財富,那可都是薛氏与各门阀豪族共掌。
士族豪强吃肉,郡守喝汤,至於缴纳给朝廷郡府的钱粮赋税,自然是看心情施捨。
朝廷强势,自然多上贡些,臂如石虎当政时期,还有南遮之前的大秦朝廷。
现在嘛.:::.河东太守王苗还得依靠咱们几家养活。
上党太守王亮隔三差五写信哭诉,索求钱粮支给。
他在前线抗击燕军、支援鄴城,司隶、并州的士族在后面看情况支持钱粮。
慕容垂在关东已成席捲之势,谁知道多久会打来,还得隨时准备好改换门庭啊.
在几位薛氏郎君眼中,对付梁广这位过分年轻的平阳太守,也是如对付五苗、王亮一般。
从手指缝里漏出些好处,打发走也就是了。
你当你的太守,我做我的望族,大家今后相安儿事。
不管城头大王旗如何变换,我河东薛氏仍旧长盛不衰。
薛强斜倚凭几,低垂眼皮颇有些老態龙钟之样。
他心里泛起一丝迷惑,这梁广手持薛茂书信,又带上王镇上、崔前来拜会,难道仅仅只是想索求些好处?
“薛公,实不相瞒,晚辈今日造访,还有一事相求!”梁广上身微倾。
“梁使君请说!”薛强一笑,果然还有事。
“晚辈此行入平阳,迁徙军民四万四千口,所携粮食只够支用到正月。
晚辈恳请薛公相助,暂借些粮食,待今年秋收,必定如数归还!”梁广郑重揖礼。
王镇上也道:“恳请伯公解困!”
薛强笑笑:“不知梁使君想借多少粮?”
梁广略作沉吟:“支用半年的话,尚缺三十万斛粮!”
薛强一愣,露出两分儿奈:“梁使君说笑了,我薛氏是有些部曲田產,可一时间也拿不出如此多粮食!”
一眾薛氏郎君面露古怪,似乎也被梁广狮子大开口嚇一跳。
薛铭看了眼父亲,忙道:“伍怕要让梁使君失望了。
薛氏三座坞堡加起来,也凑不出这么多粮啊!”
薛靖忍不住道:“梁使君率领如此多人口迁入平阳,难道事前衣有想好安置之法?
这些泳算起来都是使君部曲,难道还要指望河东、平阳两郡士族来养活?”
一眾薛氏子弟、宾客议论纷纷。
“梁使君有本事把人迁来,就应该有|事养活才对!”
“如此多泳口涌入平阳,鲜卑杂胡更是占据多数,梁使君可得约束好他们,
莫要闹出乱子!”
“就算借给梁使君这些粮,只怕秋收以后,单凭平阳一郡也还不起!”
“平阳流民遍地、荒田无数,一下子涌来如此多泳口,一年时间能活命就算不错了......“”
不少泳对梁广投去浅夷目光,迁来这么多泳,乎一看好大声势,不想却袋中儿粮难以维繫。
一旦闹出大圈荒,平阳、河东岂不是要大乱。
梁广分明是来捣乱的。
薛氏自然l惧,他们有坞堡抵奴流民击,还能趁大肆附泳口。
战乱、圈荒之下,最不值钱的就是泳命。
庶民猥人的命。
梁广对非议声充耳不闻,只是耐心等候薛强答覆。
王镇工有些恼火,薛氏眾泳竟敢对兄长讥消讽刺,大吗且狂妄!
只是上门求泳,就算人家说话再难听也得剃住。
薛强淡淡道:“堡中的確拿不出这么多粮.....大郎,你算算,能出借多少?”
薛强转头看向薛铭。
“至多五万斛!”
薛铭紧皱眉头思索一番,很是认真地给出答案。
“梁使君,你看这.....”薛强一脸为难。
梁广拱手道:“薛公乃誉满天下的仁义之土,想来一定不愿见到平阳饿千里!
恳请薛公、薛长君务必出借二十万斛!”
薛强摇头:“非老似吝嗇,实在是拿不出太多....:
薛铭嘆口欠:“至多十万斛!绝不能再多了!否则,薛氏也得缺粮!”
梁广想了想,起身长躬揖礼:“晚辈不敢让薛公过多为难!既如此,便说好十万斛!多谢薛氏慷慨解囊!”
薛强道:“薛氏能力有限,还望使君勿怪!
今晚阁中设宴,为梁使君接风!
老似命泳连夜装车,业日就让薛泽送使君前往平阳!
等使君安顿好郡务,再到堡中来,届时老似再好好款待!”
“多谢薛公!”梁广感激地揖礼。
崔默默算了算,十万斛粮,也只够迁徙队伍勉强支用两个多月。
再往后又该仇办?
再看看薛氏眾泳脸色,三十万斛还是十万斛,对他们而言似乎差別不大。
只不过在他们看来,初次打征道的梁广,似乎只值十万斛.....,
薛强接过一封木读锦带綑扎的书信。
薛靖笑道:“想是薛子初从盐利上尝到甜头,又想到我坞堡打秋风!”
薛泽轻哼了哼:“上次白送他五十石盐,运到太原转手一卖,轻易就能获利三五十万钱!
薛子初这秋风算是打上癮了~”
“按照河东盐价,五十石盐也能值钱十五万,过了雁门关能翻几倍不止。薛茂来咱们这儿一趟,抵得过他在平陶辛苦收缴赋税一年!”薛靖又挪输道。
薛强瞪了二人一眼:“既是同宗,自当多多帮衬!薛茂才识不比汝等差,寄人篱下为仆多年,还能不忘勤奋,不失志向,汝等自问可比得上人家?”
薛靖、薛泽相视一眼不声,虽不敢顶嘴,心里却也不服气。
薛强看在眼里,心里嘆口气。
河东薛氏南北二祖房,数百子弟里,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位能够让他满意之人。
三个年长的儿子里,长子薛铭稳重有余应变不足。
薛靖小有武艺,保境一方勉强够格,距离真正的大將之才差距尚远。
三子薛博好谈玄论道,文章赋华丽精美,却没什么实务能力。
老来得子的幼子薛辩倒是聪慧灵动,可惜年纪尚幼还需时日栽培。
南祖房尚武,薛泽便是其中依者,如今便在河东太守王苗手下做都尉,同时兼掌这座薛氏方山坞堡的防务。
子侄们才学武艺不算差,放在太平时节也足以延续宗族传承。
可如今天下动盪不寧,烽烟四起,河东乃是南北东西的枢纽要地,將来定会受到各方凯。
以薛氏子侄们的能力,再想据坞堡自守,独善其身恐怕不易。
薛氏堡屹立百年,保护一代代薛氏族人,挡住外界腥风血雨的同时,也削弱了薛氏子弟应对乱世的能力。
薛强沉默片刻,驱走纷乱思绪,打起精神拆开手中书信。
“何人手持薛子初书信来访?”薛强隨口问。
薛铭拱手道:“回稟父亲,来人自称梁广,奉秦主詔令,使持节、都督并州杂戎诸军事、西川县侯,出任平阳太守!
此行路过河东,特来造访!”
薛强手一顿,讶然抬头:“新任平阳太守梁广?他不是携数万军民走龙门渡直入平阳去了?怎会突然折道来我薛氏堡?”
薛铭刚要回答,薛靖急吼吼地惊呼道:“可是在郑县大破慕容泓、三日破霸城,两战俘斩数万鲜卑贼眾的梁广?”
薛泽也急道:“可是收降三万鲜卑部民,兵逼阿房城的梁广?”
薛铭无奈地看著两位弟弟,“正是此人!”
薛靖半张嘴巴,薛泽目光鍠亮。
梁广之名传出关中有些时日了。
一开始只是商贩旅人讲述著他西苑打虎,受到符皇接见的故事。
后来南徵结束,梁广在淮南战场、汝阳救驾的诸多战功事跡渐渐流传开。
直至数月来,隨著声势浩大的慕容鲜卑之乱一点点平息,梁广再度成为关中河东家喻户晓之人。
薛氏堡控制著汾河谷地,北上太原,南下司隶,西去关中,诸多通道都在薛氏直接或者间接掌控下。
论消息灵通,薛氏称第二,河东无人称第一。
薛氏自然早早听过梁广之名,甚至专门派人搜罗过相关信息,对他的发跡、
经歷可谓一清二楚。
从一开始的勇悍武夫印象,到皇金口称讚的虎將,再到两度大破鲜卑贼眾的名將统帅,最后是不为新君所容的国朝功臣。
梁广之名可算是伴隨惊嘆和好奇,一次次刷新著薛氏乃至河东士族百姓的认知。
“本想等其人上任平阳,再找机会前去拜会,不想他倒是主动登门来了!”
薛靖道。
薛泽催促道:“他现在何处?我倒要去看看,究竟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薛铭对薛强拱手道:“梁广携王镇恶、清河崔氏崔,率百余骑已抵达坞堡西门!”
薛强仔细把书信阅览一遍,递给薛铭三人轮流看。
薛茂薛子初在信中极尽溢美之词,把这梁广夸作是人中龙凤、世间豪杰,希望河东薛氏能和梁广友好相处,缔结友谊。
薛靖看罢书信,笑道:“薛子初曾为梁氏宾客,这梁广也算是他的少君,自然说尽好话!”
薛泽道:“此人能从一介僮奴子,成为国朝大將,单凭这一点可称雄杰!
若真是位豪杰人物,我薛氏自当与其交好!”
薛强看了眼薛铭:“你怎么看?”
薛铭老老实实回答:“梁广出镇平阳,將来少不了和他打交道,正好趁现在,观察其人品行!”
薛强又问三人:“梁广此来必有所求,汝等认为他想要什么?”
薛靖道:“不外乎钱粮绢帛,给他些就是。”
薛泽道:“只怕是从薛子初口中得知盐利之重,也想来討要个百十石!”
薛铭思索片刻:“据闻他率数万军民迁入平阳,要想安置如此多人,粮食需求不小,应是为求粮而来!”
薛强点点头,又摇摇头,子侄们说得都不错,只是还不算切中要点。
“秦主符宏虽远不如符皇,可关中之地好岁掌握在其手中。
梁广贏得数方鲜卑部民支持,做出兵逼阿房城之举,逼得宏不得不放他出镇平阳。
如此人物,岂是易与之辈?”
薛强远眺坞堡外,“观梁广行事,其志不小!此来除了有所求,定会实地探察我薛氏堡之虚实!”
薛铭三人面面相,他们可没有想那么深。
“薛泽!”
“侄儿在!”
“率一千甲士在西门內列阵!”
“侄儿明白!”
“薛铭、薛靖代我出坞堡迎接远方来客!”
“诺~”
梁广望著眼前这座雄伟坞堡,再度为河东薛氏之强盛感到惊嘆。
方山坞堡是薛氏三座主坞中规模最大、最坚固、屯驻人口最多的一座。
具体位置约莫在后世山西方荣县方泉乡,靠近孤峰山北麓一带。
薛氏宗长薛强素有贤名。
后赵末年,他率领族人返回汾阴,扩建薛氏堡,招募流民开垦荒地,组建薛氏部曲,真正做到保境安民。
薛强为人公允正直,对百姓常怀仁慈之心,德望之高享誉河东司隶。
薛强与王猛几乎同龄,王猛游歷江北时与薛强结识,二人引为知己。
桓温首次北伐攻入关中,薛强和王猛同为桓温座上宾。
二人先后拒绝桓温徵召入仕之请,王猛回华山隱居,薛强则回了河东。
建元六年(370年),符坚东征燕国,亲率万余步骑军入河东抵达薛氏堡。
荷坚想入坞堡,薛强不允。
想召薛强出坞堡相见,薛强不出,只派宗老出堡搞军。
当时志得意满的天王非常不高兴。
之后的故事版本眾多。
有说天王挥兵攻打薛氏堡,结果打了几天,损兵折將难以撼动分毫。
有说天王胸襟气量不凡,没有为难薛氏,带领大军东去。
秦军有没有打过薛氏堡,梁广也弄不清楚。
这样一座东西南北横亘六七里的巨型坞堡,牢固程度不下於一座军塞重镇。
三四丈高的夯土墙上,敌台、战棚、羊马城、弓弩垛口、巨型拍杆.....一应防御设施齐备。
隱约可见数十架用毡布遮掩的车、弩炮排列在城头上。
坞堡外有五丈宽的壕沟,沟中灌水,沟上架设吊桥。
这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坞堡,称之为坚城也不为过。
井氏堡在其面前,连孙子都算不上。
坞堡南面背靠方山,方山狭窄陡峭,犹如一道横在坞堡南侧的天然屏障。
梁广估摸算了下,攻打这座坞堡的难度,犹在霸城之上,堪比淮南坚城寿阳打寿阳,可是动用了二十五万大军,最后以穴攻之法取巧攻克。
薛氏拥据此堡,难怪能在乱世屹立百年。
梁广不知道的是,逼退天王符坚步骑大军,只是薛氏堡的传奇之一。
在原史上,薛强和薛氏堡还陆续击退过西燕主慕容永,硬抗胡夏主赫连勃勃数万东征大军猛攻。
后秦主姚兴不敢凯河东半分,赶紧遣人主动把拜授詔敕送去,以高官厚禄把薛强供起来。
薛强对关中姚羌政权的態度,和对符秦一样,既不承认也不抗拒。
你要封官赐爵我接著就是,但是別想把手伸进薛氏堡。
河东这块地,还是我薛氏说了算。
薛强在其漫长人生里,连续让几位少数族政权首领吃。
南北朝时期,薛氏堡便直接冠以薛强堡之称。
只可惜薛强故去后,薛氏再无如此人杰。
北魏开国,拓跋鲜卑在参合陂一战击垮后燕,以万钧之势下太原据并州。
河东薛氏保持了一百余年的独立自主告破,彻底投降魏国。
站在薛氏堡前,不光梁广倍受震撼,王镇恶、崔也是惊嘆不已。
“今日方知河东薛氏之盛!”崔低呼。
王镇恶咽咽唾沫:“万一话不投机打起来,兄长可以挟持我做人质!
威明公顾念翁父旧情,想来不会眼睁睁看著我丟掉小命~”
梁广笑笑不说话,紧盯著隆隆开启的坞堡西门。
为了借粮,便是龙潭虎穴也得走一遭。
崔显余光向他,见他神情自若,气息沉稳,不由暗暗点头。
作为外来户,只率百余骑便敢造访薛氏堡,单凭这份勇气定力,此人也绝非等閒可比。
吊桥降下,梁广跨马上前。
薛铭、薛靖骑马从桥头走来。
双方互相打量著。
“敢问可是梁使君?”薛铭拱手见礼。
“正是!梁广求见薛宗长!”梁广还礼。
“吾乃薛铭,这位是阿弟薛靖!
家严年事已高,不便出堡相迎,特命我兄弟二人前来迎接!请梁使君坞堡內一敘!”
薛铭笑著,说话还算客气。
“多谢两位郎君!请!”
王镇恶凑上前拱手道:“见过两位叔父!”
薛铭笑著和他寒暄两句,注意力却一直放在梁广身上。
薛靖也紧盯著他,暗自惊嘆於此人之年轻。
崔自报家门,二薛也不敢怠慢,友好地见礼问候。
双方一起走过吊桥,穿过西门进入坞堡內部。
和井氏堡侷促布局不同,薛氏堡犹如一座县城,且远比普通县城要坚固热闹听王镇恶说,此坞堡內部曲庄客不下五六千户,若遇紧急情况,把附近乡民聚拢,屯驻七八方人不在话下。
一入西门,梁广便见到大街两侧列队的步骑甲士。
千余衣甲齐备的步骑军,齐刷刷向他一行投来目光。
相较於衣甲鲜亮、铁鎧鍠亮的薛氏私兵,梁广身后百余骑满身灰土,只穿著一身灰黑裤褶,上身套襠皮甲,兵器也只有刀弓弩箭,略显寒酸了些。
梁广也在观察这些薛氏私兵。
一个个身材壮实精神抖数,先不说战力如何,单看其身材精神,最起码说明,薛氏不缺粮,私兵们伙食不错。
没有油水,养不出这些膀大腰圆的河东汉子。
“从弟薛泽,现为河东郡都尉,也是薛氏部曲统领!”薛铭介绍道。
“见过梁使君!”薛泽中气十足地见礼,倒也有两分虎气。
“薛都尉真將才也!难怪薛氏私兵有如此军容!”梁广一脸钦佩地讚嘆道。
“哈哈~梁使君过誉啦!”
薛泽满面红光,能得声名远扬的虎將夸讚,令他倍感兴奋。
薛靖装作浑不在意地道:“近来鲜卑贼眾流窜河东,堡中精兵悉数派出扼守要道,留守兵卒不到十分之一。
若是梁使君不嫌坞堡蔽陋,不妨多住几日,我们也好有机会求教军阵营务!”
梁广笑著客气几句。
薛氏故意摆出兵申阵仗,言语间暗含炫耀之意,便是展示实力,警告他这位走马上任的新邻居,今后莫要打薛氏主意。
崔一边和薛铭说话,一边观察梁广魔下那百余骑是何反应。
只见那百余骑分作四列紧跟在梁广身后,行进间整齐有序。
面对阵仗不小的薛氏私兵,还有蜂拥赶来围观的堡民,这百十骑兵神色平淡,毫无紧张畏惧之意。
这份沉稳,单靠训练可不行,还得经歷足够多的战场磨练。
梁广魔下兵將,在这场长达数月的平叛战事里,经歷过的血战、死战数不胜数。
只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才具备这种视生死如无物的气质。
他们死过不止一次,面前的敌人多或少,对他们而言都一样。
一旦展开廝杀,唯死战尔!
崔心中凛然,默默看著和薛氏诸君谈笑风生的梁广。
薛氏子弟恐怕还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怎样可怕的战场凶兽..::
薛氏宗族大宅建在半山腰,犹如一座具备独立防守能力的山庄。
上山主道石牌坊前,梁广勒马止步,身后百余骑也齐刷刷勒马,从行进到停止,队列丝毫不乱。
薛靖、薛泽面色微变,直到这会儿,他们才算看出些名堂。
王镇恶向左右两边打手势,百余骑立时分作两队,一阵噠噠马蹄声急促响起很快,两队骑兵分列在石牌坊左右,梁广跨下马,所有骑士皆是下马,而后牵著马韁立在一旁。
如此令行禁止,再不通营务之人也能看出不凡。
薛靖、薛泽和一眾薛氏私兵部曲看得有些发呆。
骑兵队列训练起来,远比步卒难得多。
梁广带来这百余骑,虽说身形高矮不一,人也较为精瘦,可精神面貌一点不差。
几个简单的指令动作,便能透露出一股精悍杀伐气。
薛氏私兵里,只怕找不出能与之媲美者。
“诸位?”梁广对发愣的薛氏眾人投去询问眼神。
薛铭忙道:“梁使君请!家严已在半山雅堂等候!”
“呵呵,诸位请!”
薛铭又对薛泽叮嘱道:“带梁使君部曲下去歇息,好生款待,莫忘了遣人照料马匹!”
薛泽看了眼梁广,应声下去安排。
“多谢!”
“梁使君客气,请!”
薛强毕竟年满六十,相貌已颇为苍老。
气色倒是不错,说话声沉稳有力,看上去健康状况良好。
这可是一位歷经过双赵爭霸、石虎称尊、再魏屠邮、慕容氏龙城崛起的传奇人物,堪称活化石。
河东薛氏在他手中实现雄踞一方,连天王符坚也在薛氏堡外吃了闭门囊。
梁广丝毫不敢小这位薛氏宗长。
薛强的寿命长短、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他对薛氏的態度。
双方寒暄了好一阵。
薛强在长安有不少故旧,权翼、符融、王永都是晚辈,唯有资歷更老的老廷尉刘迁,论年纪比薛强更年长。
两块活化石甚至在鄴城王宫同石虎喝过酒。
谈及过往,念及旧友,薛强似乎颇为缅怀。
梁广陪著他閒敘家常,王镇恶也充分发挥出陪客作用,对当年翁父王猛事跡,一桩桩一件件信手拈来,引得薛强大发感慨。
“老夫老矣,说起往事感胃颇多,倒是让梁使君见笑了~”
薛强斜倚凭几,语速適中,缓和有力。
梁广跪坐在他右首,笑道:“能聆听薛公教诲,乃晚辈之幸!”
薛强笑笑,端起茶盅饮了口。
薛铭会意,拱手道:“梁使君出镇平阳,今后与我薛氏便是近邻。
薛氏一向睦邻友好、与人为善,不论是闻喜裴、平阳贾、邓几姓宗族,还是河东太守王苗、上党太守王亮几位使君,都与我薛氏私交甚厚!
为庆贺梁使君出任平阳太守,薛氏愿奉送粟米五百石、稻麦一百石、钱五十万、绢帛綾罗共千匹,区区薄礼,还望梁使君笑纳!”
薛强笑道:“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梁使君切莫推辞!”
“薛公乃长辈,长者赐,不敢辞,晚辈也就厚顏收下!”
梁广一脸感激地拱手致谢。
好傢伙,他还没张口,薛氏衣大炮差点给他砸晕!
一挥手价值几百万钱、几百两金的“薄礼”送出,眼晴都不带眨的。
何谓財大气粗,今日算是在薛氏面前领教了!
薛靖、薛泽和几位薛氏郎君相视一眼,俱是嘴角露笑,暗含几分“不过如此”之意。
任你大破慕容鲜卑的盖世虎將也好,符秦朝廷的郡守功臣也罢。
来到河东这一亩三分地,我薛氏二话不说衣炮弹一股脑砸上,先把你弄得五迷三道再说。
等你占尽了便宜、好处拿到手软,自当对我薛氏礼敬三分。
汾河谷地的几千顷良田,解县的盐池摇钱树,平阳、河东两郡的冶炼作坊、
铜铁弗山.:::
太多资源財富,那可都是薛氏与各门阀豪族共掌。
士族豪强吃肉,郡守喝汤,至於缴纳给朝廷郡府的钱粮赋税,自然是看心情施捨。
朝廷强势,自然多上贡些,臂如石虎当政时期,还有南遮之前的大秦朝廷。
现在嘛.:::.河东太守王苗还得依靠咱们几家养活。
上党太守王亮隔三差五写信哭诉,索求钱粮支给。
他在前线抗击燕军、支援鄴城,司隶、并州的士族在后面看情况支持钱粮。
慕容垂在关东已成席捲之势,谁知道多久会打来,还得隨时准备好改换门庭啊.
在几位薛氏郎君眼中,对付梁广这位过分年轻的平阳太守,也是如对付五苗、王亮一般。
从手指缝里漏出些好处,打发走也就是了。
你当你的太守,我做我的望族,大家今后相安儿事。
不管城头大王旗如何变换,我河东薛氏仍旧长盛不衰。
薛强斜倚凭几,低垂眼皮颇有些老態龙钟之样。
他心里泛起一丝迷惑,这梁广手持薛茂书信,又带上王镇上、崔前来拜会,难道仅仅只是想索求些好处?
“薛公,实不相瞒,晚辈今日造访,还有一事相求!”梁广上身微倾。
“梁使君请说!”薛强一笑,果然还有事。
“晚辈此行入平阳,迁徙军民四万四千口,所携粮食只够支用到正月。
晚辈恳请薛公相助,暂借些粮食,待今年秋收,必定如数归还!”梁广郑重揖礼。
王镇上也道:“恳请伯公解困!”
薛强笑笑:“不知梁使君想借多少粮?”
梁广略作沉吟:“支用半年的话,尚缺三十万斛粮!”
薛强一愣,露出两分儿奈:“梁使君说笑了,我薛氏是有些部曲田產,可一时间也拿不出如此多粮食!”
一眾薛氏郎君面露古怪,似乎也被梁广狮子大开口嚇一跳。
薛铭看了眼父亲,忙道:“伍怕要让梁使君失望了。
薛氏三座坞堡加起来,也凑不出这么多粮啊!”
薛靖忍不住道:“梁使君率领如此多人口迁入平阳,难道事前衣有想好安置之法?
这些泳算起来都是使君部曲,难道还要指望河东、平阳两郡士族来养活?”
一眾薛氏子弟、宾客议论纷纷。
“梁使君有本事把人迁来,就应该有|事养活才对!”
“如此多泳口涌入平阳,鲜卑杂胡更是占据多数,梁使君可得约束好他们,
莫要闹出乱子!”
“就算借给梁使君这些粮,只怕秋收以后,单凭平阳一郡也还不起!”
“平阳流民遍地、荒田无数,一下子涌来如此多泳口,一年时间能活命就算不错了......“”
不少泳对梁广投去浅夷目光,迁来这么多泳,乎一看好大声势,不想却袋中儿粮难以维繫。
一旦闹出大圈荒,平阳、河东岂不是要大乱。
梁广分明是来捣乱的。
薛氏自然l惧,他们有坞堡抵奴流民击,还能趁大肆附泳口。
战乱、圈荒之下,最不值钱的就是泳命。
庶民猥人的命。
梁广对非议声充耳不闻,只是耐心等候薛强答覆。
王镇工有些恼火,薛氏眾泳竟敢对兄长讥消讽刺,大吗且狂妄!
只是上门求泳,就算人家说话再难听也得剃住。
薛强淡淡道:“堡中的確拿不出这么多粮.....大郎,你算算,能出借多少?”
薛强转头看向薛铭。
“至多五万斛!”
薛铭紧皱眉头思索一番,很是认真地给出答案。
“梁使君,你看这.....”薛强一脸为难。
梁广拱手道:“薛公乃誉满天下的仁义之土,想来一定不愿见到平阳饿千里!
恳请薛公、薛长君务必出借二十万斛!”
薛强摇头:“非老似吝嗇,实在是拿不出太多....:
薛铭嘆口欠:“至多十万斛!绝不能再多了!否则,薛氏也得缺粮!”
梁广想了想,起身长躬揖礼:“晚辈不敢让薛公过多为难!既如此,便说好十万斛!多谢薛氏慷慨解囊!”
薛强道:“薛氏能力有限,还望使君勿怪!
今晚阁中设宴,为梁使君接风!
老似命泳连夜装车,业日就让薛泽送使君前往平阳!
等使君安顿好郡务,再到堡中来,届时老似再好好款待!”
“多谢薛公!”梁广感激地揖礼。
崔默默算了算,十万斛粮,也只够迁徙队伍勉强支用两个多月。
再往后又该仇办?
再看看薛氏眾泳脸色,三十万斛还是十万斛,对他们而言似乎差別不大。
只不过在他们看来,初次打征道的梁广,似乎只值十万斛.....,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5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