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改革前奏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443章 改革前奏
从正月送走长安使团和阿城守令马多,一直到四月初春耕结束,梁广和整个王国臣僚都在忙一件事:厘定官阶魏普官制沿用至今,已经不太適应当下的时代背景。
姚秦、西秦、后凉这些河西、凉州之地的割据政权,本身就是部落性质的联盟体,只不过是学习刘汉、石赵,套了一层汉家制度的皮,行胡汉分治之策,军事上採用部落制,
赋税爵位上套用汉制。
从制度层面来看,汉化较深,將游牧与农耕结合较为紧密,形成一套內部自洽的典章制度的政权只有两个:符坚时代的大秦和前燕符秦的改革自符生即位便开始了,只是符生手段过於残暴,本身性情也是个暴虐之人,所谓改革更像是借汉化之名清除异己,杀人灭族无数。
老氏们受不了,隨符坚发动云龙门之变。
隨后的改革便是在王猛主导下,沿袭魏晋制度,严明律法,从有限度的打击氏酋权贵、宗室王公开始,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更加平等宽容地对待各族。
从此秦踏上三十年高速发展、急剧扩张的道路。
弊端自然不用多说,单纯靠武力征服的疆土,缺乏文化滋养和浸润,底层族群矛盾始终存在。
天王坚又选在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时机对普室发动国战,恰巧碰上的是权臣里的异类、逼王谢安执掌南朝。
正因为秦国兵势太盛,谢、桓、王、庾、殷这些门阀士族,罕见地摒弃前嫌,以空前团结的姿態联手抗秦,毕其功於渺水一役。
荷秦虽然走到如今江河日下的境地,却也不能否认前期改革对国家强盛起到的关键作用。
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偽,也是吃到汉制改革红利的胡族君王之一。
慕容部自打败段部、宇文部一统辽东、辽西,获得晋室册封燕王之后,便在幽蓟一带形成稳固统治。
当时中原大乱,石虎死后石赵崩溃,冉魏不得人心,河北、司隶、青州、兗州等地的士人大量往北逃亡,原本就有一定汉化基础,並且对汉家制度持接受、肯定態度的慕容氏接纳了大量士族子弟,迅速完成內部的统治改革。
慕容恪、慕容垂两大鲜卑天骄又正是锋芒毕露之际,燕军自蓟城南下,迅速攻破鄴城覆灭冉魏,在河北冀州定鼎国势。
慕容垂还顺带手收拾了一顿大司马桓温,直接导致桓温北伐梦碎。
梁广进位周王,既有符秦、前燕两个前车之鑑,又有后世眼光,结合当下实情判断,
建號之后的周国必须迎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一步,就是重新勘定官阶,从制度设计上重新分配权力和利益,为全体臣僚土民明確一条普升道路。
推行均田和府兵五年多,底层族群矛盾不能说完全消除,却也得到极大缓解。
各族民的注意力、关注点从族群身份等级,转移到了哪家分到的田地、牧场多寡,哪家哪户因为当上府兵,立下军功得到绢帛、田亩赏赐。
一大批获得勛官、得赐免税勛田的中下级府兵武官,从以前的破落军户,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名流、官宦特权阶层。
这其中有汉人、氏人,也有鲜卑人、匈奴人。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吸引无数族民百姓渴望成为府兵,投身战场杀敌立功。
重新厘定官阶,就是打通社会阶层流转渠道,用实实在在的特权、利益团结既得利者,吸引底层民,爭取到更广泛的拥护。
梁广和一眾臣僚討论研究了三个月,终於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基础方案,定於四月十二召开第一次周国大朝会时,正式颁布施行。
在此期间,出征朔方、代北的悉罗多、王懿、皇甫毅等將领也陆续返回。
悉罗多、王懿在拔邻山(准格尔旗)大败刘卫辰,俘斩五千余,基本扫清了黄河东岸的铁弗部势力。
皇甫毅驻军中陵水(山西苍头河),助刘显分担平城西面来自贺兰部的压力。
周军与贺兰部小战数场接连获胜,贺兰訥遣使讲和,双方划定以中陵水为界。
如此一来,刘显在平城压力大减,可以专心对付从淶源走飞狐陘进逼蔚县的东燕军。
梁广已经在能力范围內,给予刘显最大帮助,要粮食给粮食,要军械甲仗也毫不吝墙,就差直接派兵马下场参战了。
刘显也还算爭气,连番挫败魏军对牛川的反攻,还一度越过大青山攻打魏国王庭弹汗山。
拓跋硅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听说已经再度准备把王庭搬离弹汗山。
贺兰部名义上支持拓跋,实则只派了两三千贏兵助战。
拓跋能调用的,只有一部分八部鲜卑部民,还有长孙、叔孙、庾部、白部几大部族。
鲜卑各部接受魏王指挥,自然也不是白给的,眼看跟著你魏王占不到牧场、俘获不到牛羊奴隶,还被南边的周国断了盐铁供应,日子越来越难过,各部头人酋帅也是越发不满。
东燕倒是从灵丘一带支援了不少盐铁粮食、军械,可一来路途遥远,容易遭到刘显派兵袭击,二来东燕自己也不富裕。
东燕境內连禁止养蚕的禁令都还未取消,全国上下丝帛紧俏,连慕容垂也带头穿苧麻衣,日子又能好过到哪去。
老慕容也算是想明白了,自身经济实力上去之前,还是不能大动干戈,像前些年那样,每年打一次五六万人规模的大战,动輒持续半年,国家当真受不了。
东燕人口规模是周国八郡的两倍有余,粮储却反而不如,士民生活境遇也相差甚远。
两国隔太行相望,整体国力近乎持平。
慕容垂痛定思痛,也开始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大搞分田和土断,想尽办法从部帅酋长、士族豪强手中抠出土地人口,提高赋税户比例。
只是东燕建立原本就是在前燕王公贵戚、各部酋帅支持下实现的,要想进行集权化改革,阻力不是一般大。
就算慕容垂凭藉无上威望强行推进改革,也註定不可能完全顛覆传统部落政治。
从符坚驾崩,大秦崩溃开始,到如今潼关以东形成两强並立的局面,所有政权统治者都在尝试改革。
目的自然是想方设法增强国力,为今后隨时可能爆发的大战做准备。
这也是梁广和整个梁周政权改革的动力之一,八郡基本盘必须要牢牢掌握。
稳固八郡统治,重要性甚至排在入主关中之前。
四月初,刘卫辰派遣亲信幕僚前来议和,梁广忙於整编军队无暇召见,让梁安、王买德代为接见。
四月十二,周国朝会正式举行.::
从正月送走长安使团和阿城守令马多,一直到四月初春耕结束,梁广和整个王国臣僚都在忙一件事:厘定官阶魏普官制沿用至今,已经不太適应当下的时代背景。
姚秦、西秦、后凉这些河西、凉州之地的割据政权,本身就是部落性质的联盟体,只不过是学习刘汉、石赵,套了一层汉家制度的皮,行胡汉分治之策,军事上採用部落制,
赋税爵位上套用汉制。
从制度层面来看,汉化较深,將游牧与农耕结合较为紧密,形成一套內部自洽的典章制度的政权只有两个:符坚时代的大秦和前燕符秦的改革自符生即位便开始了,只是符生手段过於残暴,本身性情也是个暴虐之人,所谓改革更像是借汉化之名清除异己,杀人灭族无数。
老氏们受不了,隨符坚发动云龙门之变。
隨后的改革便是在王猛主导下,沿袭魏晋制度,严明律法,从有限度的打击氏酋权贵、宗室王公开始,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更加平等宽容地对待各族。
从此秦踏上三十年高速发展、急剧扩张的道路。
弊端自然不用多说,单纯靠武力征服的疆土,缺乏文化滋养和浸润,底层族群矛盾始终存在。
天王坚又选在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时机对普室发动国战,恰巧碰上的是权臣里的异类、逼王谢安执掌南朝。
正因为秦国兵势太盛,谢、桓、王、庾、殷这些门阀士族,罕见地摒弃前嫌,以空前团结的姿態联手抗秦,毕其功於渺水一役。
荷秦虽然走到如今江河日下的境地,却也不能否认前期改革对国家强盛起到的关键作用。
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偽,也是吃到汉制改革红利的胡族君王之一。
慕容部自打败段部、宇文部一统辽东、辽西,获得晋室册封燕王之后,便在幽蓟一带形成稳固统治。
当时中原大乱,石虎死后石赵崩溃,冉魏不得人心,河北、司隶、青州、兗州等地的士人大量往北逃亡,原本就有一定汉化基础,並且对汉家制度持接受、肯定態度的慕容氏接纳了大量士族子弟,迅速完成內部的统治改革。
慕容恪、慕容垂两大鲜卑天骄又正是锋芒毕露之际,燕军自蓟城南下,迅速攻破鄴城覆灭冉魏,在河北冀州定鼎国势。
慕容垂还顺带手收拾了一顿大司马桓温,直接导致桓温北伐梦碎。
梁广进位周王,既有符秦、前燕两个前车之鑑,又有后世眼光,结合当下实情判断,
建號之后的周国必须迎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一步,就是重新勘定官阶,从制度设计上重新分配权力和利益,为全体臣僚土民明確一条普升道路。
推行均田和府兵五年多,底层族群矛盾不能说完全消除,却也得到极大缓解。
各族民的注意力、关注点从族群身份等级,转移到了哪家分到的田地、牧场多寡,哪家哪户因为当上府兵,立下军功得到绢帛、田亩赏赐。
一大批获得勛官、得赐免税勛田的中下级府兵武官,从以前的破落军户,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名流、官宦特权阶层。
这其中有汉人、氏人,也有鲜卑人、匈奴人。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吸引无数族民百姓渴望成为府兵,投身战场杀敌立功。
重新厘定官阶,就是打通社会阶层流转渠道,用实实在在的特权、利益团结既得利者,吸引底层民,爭取到更广泛的拥护。
梁广和一眾臣僚討论研究了三个月,终於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基础方案,定於四月十二召开第一次周国大朝会时,正式颁布施行。
在此期间,出征朔方、代北的悉罗多、王懿、皇甫毅等將领也陆续返回。
悉罗多、王懿在拔邻山(准格尔旗)大败刘卫辰,俘斩五千余,基本扫清了黄河东岸的铁弗部势力。
皇甫毅驻军中陵水(山西苍头河),助刘显分担平城西面来自贺兰部的压力。
周军与贺兰部小战数场接连获胜,贺兰訥遣使讲和,双方划定以中陵水为界。
如此一来,刘显在平城压力大减,可以专心对付从淶源走飞狐陘进逼蔚县的东燕军。
梁广已经在能力范围內,给予刘显最大帮助,要粮食给粮食,要军械甲仗也毫不吝墙,就差直接派兵马下场参战了。
刘显也还算爭气,连番挫败魏军对牛川的反攻,还一度越过大青山攻打魏国王庭弹汗山。
拓跋硅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听说已经再度准备把王庭搬离弹汗山。
贺兰部名义上支持拓跋,实则只派了两三千贏兵助战。
拓跋能调用的,只有一部分八部鲜卑部民,还有长孙、叔孙、庾部、白部几大部族。
鲜卑各部接受魏王指挥,自然也不是白给的,眼看跟著你魏王占不到牧场、俘获不到牛羊奴隶,还被南边的周国断了盐铁供应,日子越来越难过,各部头人酋帅也是越发不满。
东燕倒是从灵丘一带支援了不少盐铁粮食、军械,可一来路途遥远,容易遭到刘显派兵袭击,二来东燕自己也不富裕。
东燕境內连禁止养蚕的禁令都还未取消,全国上下丝帛紧俏,连慕容垂也带头穿苧麻衣,日子又能好过到哪去。
老慕容也算是想明白了,自身经济实力上去之前,还是不能大动干戈,像前些年那样,每年打一次五六万人规模的大战,动輒持续半年,国家当真受不了。
东燕人口规模是周国八郡的两倍有余,粮储却反而不如,士民生活境遇也相差甚远。
两国隔太行相望,整体国力近乎持平。
慕容垂痛定思痛,也开始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大搞分田和土断,想尽办法从部帅酋长、士族豪强手中抠出土地人口,提高赋税户比例。
只是东燕建立原本就是在前燕王公贵戚、各部酋帅支持下实现的,要想进行集权化改革,阻力不是一般大。
就算慕容垂凭藉无上威望强行推进改革,也註定不可能完全顛覆传统部落政治。
从符坚驾崩,大秦崩溃开始,到如今潼关以东形成两强並立的局面,所有政权统治者都在尝试改革。
目的自然是想方设法增强国力,为今后隨时可能爆发的大战做准备。
这也是梁广和整个梁周政权改革的动力之一,八郡基本盘必须要牢牢掌握。
稳固八郡统治,重要性甚至排在入主关中之前。
四月初,刘卫辰派遣亲信幕僚前来议和,梁广忙於整编军队无暇召见,让梁安、王买德代为接见。
四月十二,周国朝会正式举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8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