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梁胡乃圣王邪?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450章 梁胡乃圣王邪?
褚爽、谢澹回到鸿臚寺馆舍,屏退余人,只留建威参军陶潜和褚爽的一名幕僚在场。
谢澹推窗往四周廊道看了看,確认四下里无人监听,
“梁广是何意?不愿接受天子詔册也就罢了,怎么还敢否认普室华夏正朔的地位?莫不是他以为占据八郡之地,称周號就能和我大晋划江而治、分庭抗礼?”
谢澹压抑著咆哮声,在房间里快步走来走去,不时振摆的臂膀显现出他此刻內心的愤怒。
陶潜为二人奉上茶汤,便和褚爽幕僚坐在一旁,也不敢贸然出声打搅两位郎君。
褚爽默默跪坐著,饮了口茶汤似乎心事重重。
“梁广难道认为,符秦才是华夏正朔?笑话!
一个氏人政权,何况存续至今也不到四十年!”谢澹满脸怒。
房间里安静片刻,谢澹见无人应和他,大为不满地瞪著褚爽:“弘茂兄,为何不语?”
褚爽放下茶盏,嘆口气:“梁广其人,心思不浅啊!”
谢澹和他对案而坐,手肘撑著矮案:“弘茂兄也认为梁广太过狂妄?”
褚爽面色凝重:“言语上的狂妄倒还不足为奇,我忧心的是,梁广此人野心之巨,不亚於昔日的坚!
今日他一番话,表明了是要与大晋爭一爭华夏正朔的地位!”
谢澹愜了愜,失笑道:“就凭他偽周八郡之地,百余万口?笑话!他凭什么?昔日符坚一统淮河以北,百万大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號称投鞭断流,不照样折戟寿阳城下?
我看分明是此子骤登高位,忘乎所以了!”
褚爽摇摇头:“梁广一番话的用意,我看不只是如此简单!掩藏在骄横之下的,还有併吞天下的雄心壮志!
景恆试想,假使北人再无汉胡之別,一应胡族都能融入汉家文化,参照汉家典章制度建立大一统王朝,届时凭江南之力,如何与之抗衡?
就好比再来一次肥水之战,而北军再无慕容垂、姚、翟斌、朱序、张天锡肘,而江南之地又无人能像文靖公(谢安)一般站出来总揽大局,届时又將会是怎样结果?”
谢澹呆了呆,脸色陡变苍白,嘴皮子哆嗦著:“不可能!符秦崩溃,北方大乱,梁周不过一割据军阀而已!
何况慕容垂、姚在世,纵使他梁广有魏武之能,要想统一北方谈何容易?”
谢澹咬著牙,又补充一句:“最起码短时间內不可能实现!”
褚爽苦笑了下,世事无常,谁又能说得准呢?
昔日肥水河畔,晋室朝廷也无人会想到,一个坚、融魔下的年轻军將,
六年后將会成为拥据八郡,与慕容鲜卑双雄並立的北方雄主。
自昔年八王之乱开启,北方大部分时间都处於战乱动盪之下。
一代代胡酋君主应运而生,又一代代火隨风去。
唯一不变的是汉胡矛盾始终存在。
这也是胡族军事政权能够快速建立,却文往往无法持久的根本原因。
符坚在吞併关东燕国之前,在处理汉胡矛盾问题上,已经做得足够好。
低人虽然拥有“国人”名义,实际地位待遇却也不比汉人高多少。
石勒当年虽然重视教化,在襄国城置办了十余所小学,可在对待羯人,汉人和其余族民的態度上,胡汉分治的区別还是较为明显。
羯人作为第一等国人,不论是授官、占田、赏赐,还是律法层面的法理地位,都要比汉人和其他族群部民优厚太多。
羯人固然是坚定拥石赵政权,却也无可避免地激化族群矛盾。
石虎时期,统治的残暴更是加剧了不公平现象。
石虎一死,族群矛盾彻底爆发,再閔改姓建立再魏,更是把汉胡矛盾推向了极致,彻底引爆中原大乱。
符坚在王猛主导下推行的汉化改革,汲取石赵溃亡的经验,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公平。
以符氏为首的氏酋权贵,原本就和汉民在陇右之地共居数百年,又跟隨符氏迁往河南,在中原地带为石赵征战了十余年,打下良好的汉化基础,改革起来阻碍较少。
二十年励精图治,关中地区的族群融合达到新高度。
可惜四万户关东鲜卑的迁入,十五万户氏民外迁,再度使得关中族群矛盾尖锐起来。
南征之后,这种矛盾彻底爆发。
褚爽和许多好友討论过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化解北方族群矛盾。
爭来爭去,大家都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似乎无解。
可是此行平阳见闻,似乎让他脑中有灵光乍现的感觉。
他不禁思考,为什么周国所置的四门学馆里,汉鬍子弟可以同席读书?
简里之间的汉人府兵、鲜卑人府兵,为什么可以做到比邻而居?
汉人府兵招收鲜卑人为部曲,而鲜卑人擅耕种者也不在少数。
匈奴人、鲜卑人可以作为牧官、牧户,专门为周国朝廷养马放牧,发挥族群技能优势。
而且在律法层面上,根本没有国人一说,只有身份版籍不同。
民籍、军籍、商贾籍、百工杂户、贱籍奴婢....:
乍一看,与魏晋旧制似乎没有多少区別。
可內在变化却相当深刻。
民籍良人占据绝大多数,有不少都是曾经的部曲、佃户、僮奴,属於私户。
这是梁广大力推行去部曲化、去私兵化得来的结果。
军籍分两种,一是世代相承,却有固定考核標准,能进能出的府兵。
二是募兵性质的全脱產职业兵,属於临时军籍,给由、吃军餉、厚赏赐,立功者更有机会授勋,参加銓选后有机会授官出仕。
目前募兵只存在於梁广的私人亲军,虎军、龙武军,拢共不到五千人。
其余商贾籍、百工杂户仿照旧制而设,诸如服色、车马方面的限制有所宽鬆,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只在入官学、徵募府兵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有赖於梁广对商贾的宽容、鼓励態度,平阳商贸往来才会如此兴盛。
至於贱籍奴婢,因为不参与分田,对於主家而言变相加剧负担,家中由產、
財资不丰盈,还真就养不起太多僮奴。
大量奴婢遭到驱逐变作流民,公府文出面收拢流民,安排民屯,三五年后依据劳作情况、有无作奸犯科记录,再安排授田改录民籍。
隱匿土地、人口的问题,在律法层面也受到严格管控。
官户、士籍隱匿五十口、十顷田以下者罢黜、除籍,流千里、徒两年,以上者绞,家口没为奴婢。
其余民籍、军籍隱匿五口、三百亩以上者绞。
这两条涉及土地人口的律条,真可谓重典!
褚爽第一次获悉时不禁倒吸凉气,按照这个標准,江南士族尽皆覆灭矣!
可话又说回来,周国不论是针对庶民百姓的分田,还是针对府兵的奖励军功,针对官户的俸禄、职田、衣赐,都要比魏普旧制优厚太多。
一户民籍百姓只要勤恳劳作,不沾染什么恶习,风调雨顺之年完全可以养活一家老小,缴纳租税庸调还能积赞下余粮。
府兵授田更多,还有衣粮补贴,遇战事还有额外赏赐,阵亡有抚恤。
按照周国施行的新品官阶等制,一位从九品下的虚授官,周国新称作散官,
什么差事不用做,每年也能有五至十石的禄粟。
这点粮自然是不够养活家口的,可最起码能起到托底、补贴作用。
想到此,褚爽暗暗心惊,周国新制对於社会各阶层更加细分,使得每一阶层都有向上流通的渠道。
这份治理水平,儼然不是江南所能比擬。
从礼部侍郎贾彝口中,褚爽还探听到,许多新制设想都是梁广提出,交由臣僚们商议后得出最终结果。
梁广其人,莫非真有古之圣王之能?
若非如此,如何能解释得通,他在不到二十五岁的年纪成就王业?
很快,梁广就要挥师进入关中。
褚爽很好奇,梁周政权还能达到怎样的新高度。
他心里拭目以待。
陶潜安静聆听两位郎君说话,心里也对那位周王生出浓浓好奇。
只可惜,以他的身份,还没有资格参加勤见。
不过他已经整理出一份平阳见闻录,包含了周国新推行的不少典章制度,还有风土人情记录,准备回到建康再好好研习一番....
谢澹鬱闷了好一阵子,又道:“梁广提出的联姻之事,弘茂兄又是如何看?
”
褚爽看他眼,“事关重大,你我无权擅作主张,当回稟天子和会稽王决断!”
谢澹点点头,恼火道:“反正我谢氏绝无可能与梁氏联姻!別说氏酋梁氏,
就算安定梁氏,也不过是中品之家而已!”
褚爽苦笑了下,谢景恆还在为梁广贬低谢氏门第的话生气。
只是陈郡谢氏在谢安、谢石、谢玄离世后,走下坡路已是不爭事实。
也就谢玄出任会稽內史,在司马道子的提携下,保有谢氏最后一丝体面。
拋开门第不谈,谢氏女还真配不上周王梁广之弟。
周国律法只承认和保护本国颁发的士籍宗族,谢氏在江南门第再高,在梁广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还好我阳翟褚氏也只是中品之家,入不了梁广法眼....
“腹中飢饿,弘茂兄可要隨我去市肆寻些吃食?”
谢澹毕竟年轻,暂时把国事放下,准备到平阳东西市好好逛逛。
毕竟来都来了,就当作体验北人生活.....
“仆听署中胥吏说,西市有家顶有名的羊肉簿飪,周国公卿大臣时常光顾!
”陶潜自告奋勇地介绍道。
谢澹眼睛一亮:“元亮可打听好路线?”
得到陶潜肯定答覆后,谢澹击掌道了声“善!”
“你们去吧,我肠胃有些不適,用些清淡素食便好~”
褚爽婉拒了谢澹邀请,找了个藉口留下。
待二人离开,褚爽命幕僚去准备饮食,自己在屋中步沉思。
梁广言语里对司马氏颇有轻蔑之意,否认普室的华夏正朔地位,也就是否认司马氏作为大普皇室的法统地位。
可梁广文主动提出和江南士族联姻?
似乎有绕过普室,撇开司马氏,直接与江南士族接触的意思。
褚爽站定,闭目沉思。
梁广拉拢江南士族的意图显露无疑,
可他毕竟还只是个诸侯王,周国也还没强大到需要普室仰望的地步。
换句话说,梁广目前能吸引江南士族的筹码可不多。
如果他能达成坚一统北朝的伟业,或许那时候,会有不少江南土人对他產生兴趣。
这个问题他不能和谢澹討论,谢氏和会稽王司马道子走得太近,整个士族集团对谢氏都不再信任。
褚爽嘆了口气,这个问题他只能埋藏於胸。
这纷乱如麻的天下,究竟何时才是个头啊....
褚爽、谢澹回到鸿臚寺馆舍,屏退余人,只留建威参军陶潜和褚爽的一名幕僚在场。
谢澹推窗往四周廊道看了看,確认四下里无人监听,
“梁广是何意?不愿接受天子詔册也就罢了,怎么还敢否认普室华夏正朔的地位?莫不是他以为占据八郡之地,称周號就能和我大晋划江而治、分庭抗礼?”
谢澹压抑著咆哮声,在房间里快步走来走去,不时振摆的臂膀显现出他此刻內心的愤怒。
陶潜为二人奉上茶汤,便和褚爽幕僚坐在一旁,也不敢贸然出声打搅两位郎君。
褚爽默默跪坐著,饮了口茶汤似乎心事重重。
“梁广难道认为,符秦才是华夏正朔?笑话!
一个氏人政权,何况存续至今也不到四十年!”谢澹满脸怒。
房间里安静片刻,谢澹见无人应和他,大为不满地瞪著褚爽:“弘茂兄,为何不语?”
褚爽放下茶盏,嘆口气:“梁广其人,心思不浅啊!”
谢澹和他对案而坐,手肘撑著矮案:“弘茂兄也认为梁广太过狂妄?”
褚爽面色凝重:“言语上的狂妄倒还不足为奇,我忧心的是,梁广此人野心之巨,不亚於昔日的坚!
今日他一番话,表明了是要与大晋爭一爭华夏正朔的地位!”
谢澹愜了愜,失笑道:“就凭他偽周八郡之地,百余万口?笑话!他凭什么?昔日符坚一统淮河以北,百万大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號称投鞭断流,不照样折戟寿阳城下?
我看分明是此子骤登高位,忘乎所以了!”
褚爽摇摇头:“梁广一番话的用意,我看不只是如此简单!掩藏在骄横之下的,还有併吞天下的雄心壮志!
景恆试想,假使北人再无汉胡之別,一应胡族都能融入汉家文化,参照汉家典章制度建立大一统王朝,届时凭江南之力,如何与之抗衡?
就好比再来一次肥水之战,而北军再无慕容垂、姚、翟斌、朱序、张天锡肘,而江南之地又无人能像文靖公(谢安)一般站出来总揽大局,届时又將会是怎样结果?”
谢澹呆了呆,脸色陡变苍白,嘴皮子哆嗦著:“不可能!符秦崩溃,北方大乱,梁周不过一割据军阀而已!
何况慕容垂、姚在世,纵使他梁广有魏武之能,要想统一北方谈何容易?”
谢澹咬著牙,又补充一句:“最起码短时间內不可能实现!”
褚爽苦笑了下,世事无常,谁又能说得准呢?
昔日肥水河畔,晋室朝廷也无人会想到,一个坚、融魔下的年轻军將,
六年后將会成为拥据八郡,与慕容鲜卑双雄並立的北方雄主。
自昔年八王之乱开启,北方大部分时间都处於战乱动盪之下。
一代代胡酋君主应运而生,又一代代火隨风去。
唯一不变的是汉胡矛盾始终存在。
这也是胡族军事政权能够快速建立,却文往往无法持久的根本原因。
符坚在吞併关东燕国之前,在处理汉胡矛盾问题上,已经做得足够好。
低人虽然拥有“国人”名义,实际地位待遇却也不比汉人高多少。
石勒当年虽然重视教化,在襄国城置办了十余所小学,可在对待羯人,汉人和其余族民的態度上,胡汉分治的区別还是较为明显。
羯人作为第一等国人,不论是授官、占田、赏赐,还是律法层面的法理地位,都要比汉人和其他族群部民优厚太多。
羯人固然是坚定拥石赵政权,却也无可避免地激化族群矛盾。
石虎时期,统治的残暴更是加剧了不公平现象。
石虎一死,族群矛盾彻底爆发,再閔改姓建立再魏,更是把汉胡矛盾推向了极致,彻底引爆中原大乱。
符坚在王猛主导下推行的汉化改革,汲取石赵溃亡的经验,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公平。
以符氏为首的氏酋权贵,原本就和汉民在陇右之地共居数百年,又跟隨符氏迁往河南,在中原地带为石赵征战了十余年,打下良好的汉化基础,改革起来阻碍较少。
二十年励精图治,关中地区的族群融合达到新高度。
可惜四万户关东鲜卑的迁入,十五万户氏民外迁,再度使得关中族群矛盾尖锐起来。
南征之后,这种矛盾彻底爆发。
褚爽和许多好友討论过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化解北方族群矛盾。
爭来爭去,大家都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似乎无解。
可是此行平阳见闻,似乎让他脑中有灵光乍现的感觉。
他不禁思考,为什么周国所置的四门学馆里,汉鬍子弟可以同席读书?
简里之间的汉人府兵、鲜卑人府兵,为什么可以做到比邻而居?
汉人府兵招收鲜卑人为部曲,而鲜卑人擅耕种者也不在少数。
匈奴人、鲜卑人可以作为牧官、牧户,专门为周国朝廷养马放牧,发挥族群技能优势。
而且在律法层面上,根本没有国人一说,只有身份版籍不同。
民籍、军籍、商贾籍、百工杂户、贱籍奴婢....:
乍一看,与魏晋旧制似乎没有多少区別。
可內在变化却相当深刻。
民籍良人占据绝大多数,有不少都是曾经的部曲、佃户、僮奴,属於私户。
这是梁广大力推行去部曲化、去私兵化得来的结果。
军籍分两种,一是世代相承,却有固定考核標准,能进能出的府兵。
二是募兵性质的全脱產职业兵,属於临时军籍,给由、吃军餉、厚赏赐,立功者更有机会授勋,参加銓选后有机会授官出仕。
目前募兵只存在於梁广的私人亲军,虎军、龙武军,拢共不到五千人。
其余商贾籍、百工杂户仿照旧制而设,诸如服色、车马方面的限制有所宽鬆,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只在入官学、徵募府兵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有赖於梁广对商贾的宽容、鼓励態度,平阳商贸往来才会如此兴盛。
至於贱籍奴婢,因为不参与分田,对於主家而言变相加剧负担,家中由產、
財资不丰盈,还真就养不起太多僮奴。
大量奴婢遭到驱逐变作流民,公府文出面收拢流民,安排民屯,三五年后依据劳作情况、有无作奸犯科记录,再安排授田改录民籍。
隱匿土地、人口的问题,在律法层面也受到严格管控。
官户、士籍隱匿五十口、十顷田以下者罢黜、除籍,流千里、徒两年,以上者绞,家口没为奴婢。
其余民籍、军籍隱匿五口、三百亩以上者绞。
这两条涉及土地人口的律条,真可谓重典!
褚爽第一次获悉时不禁倒吸凉气,按照这个標准,江南士族尽皆覆灭矣!
可话又说回来,周国不论是针对庶民百姓的分田,还是针对府兵的奖励军功,针对官户的俸禄、职田、衣赐,都要比魏普旧制优厚太多。
一户民籍百姓只要勤恳劳作,不沾染什么恶习,风调雨顺之年完全可以养活一家老小,缴纳租税庸调还能积赞下余粮。
府兵授田更多,还有衣粮补贴,遇战事还有额外赏赐,阵亡有抚恤。
按照周国施行的新品官阶等制,一位从九品下的虚授官,周国新称作散官,
什么差事不用做,每年也能有五至十石的禄粟。
这点粮自然是不够养活家口的,可最起码能起到托底、补贴作用。
想到此,褚爽暗暗心惊,周国新制对於社会各阶层更加细分,使得每一阶层都有向上流通的渠道。
这份治理水平,儼然不是江南所能比擬。
从礼部侍郎贾彝口中,褚爽还探听到,许多新制设想都是梁广提出,交由臣僚们商议后得出最终结果。
梁广其人,莫非真有古之圣王之能?
若非如此,如何能解释得通,他在不到二十五岁的年纪成就王业?
很快,梁广就要挥师进入关中。
褚爽很好奇,梁周政权还能达到怎样的新高度。
他心里拭目以待。
陶潜安静聆听两位郎君说话,心里也对那位周王生出浓浓好奇。
只可惜,以他的身份,还没有资格参加勤见。
不过他已经整理出一份平阳见闻录,包含了周国新推行的不少典章制度,还有风土人情记录,准备回到建康再好好研习一番....
谢澹鬱闷了好一阵子,又道:“梁广提出的联姻之事,弘茂兄又是如何看?
”
褚爽看他眼,“事关重大,你我无权擅作主张,当回稟天子和会稽王决断!”
谢澹点点头,恼火道:“反正我谢氏绝无可能与梁氏联姻!別说氏酋梁氏,
就算安定梁氏,也不过是中品之家而已!”
褚爽苦笑了下,谢景恆还在为梁广贬低谢氏门第的话生气。
只是陈郡谢氏在谢安、谢石、谢玄离世后,走下坡路已是不爭事实。
也就谢玄出任会稽內史,在司马道子的提携下,保有谢氏最后一丝体面。
拋开门第不谈,谢氏女还真配不上周王梁广之弟。
周国律法只承认和保护本国颁发的士籍宗族,谢氏在江南门第再高,在梁广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还好我阳翟褚氏也只是中品之家,入不了梁广法眼....
“腹中飢饿,弘茂兄可要隨我去市肆寻些吃食?”
谢澹毕竟年轻,暂时把国事放下,准备到平阳东西市好好逛逛。
毕竟来都来了,就当作体验北人生活.....
“仆听署中胥吏说,西市有家顶有名的羊肉簿飪,周国公卿大臣时常光顾!
”陶潜自告奋勇地介绍道。
谢澹眼睛一亮:“元亮可打听好路线?”
得到陶潜肯定答覆后,谢澹击掌道了声“善!”
“你们去吧,我肠胃有些不適,用些清淡素食便好~”
褚爽婉拒了谢澹邀请,找了个藉口留下。
待二人离开,褚爽命幕僚去准备饮食,自己在屋中步沉思。
梁广言语里对司马氏颇有轻蔑之意,否认普室的华夏正朔地位,也就是否认司马氏作为大普皇室的法统地位。
可梁广文主动提出和江南士族联姻?
似乎有绕过普室,撇开司马氏,直接与江南士族接触的意思。
褚爽站定,闭目沉思。
梁广拉拢江南士族的意图显露无疑,
可他毕竟还只是个诸侯王,周国也还没强大到需要普室仰望的地步。
换句话说,梁广目前能吸引江南士族的筹码可不多。
如果他能达成坚一统北朝的伟业,或许那时候,会有不少江南土人对他產生兴趣。
这个问题他不能和谢澹討论,谢氏和会稽王司马道子走得太近,整个士族集团对谢氏都不再信任。
褚爽嘆了口气,这个问题他只能埋藏於胸。
这纷乱如麻的天下,究竟何时才是个头啊....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8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