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都是算计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480章 都是算计
天子和会稽王略显猥琐的嘴脸和笑声,令王珣、王忱、褚爽、谢澹甚是无语。
王国宝倒是眼观鼻鼻观心,虽说没能听到天子和会稽王窃窃私语声,可他用脚趾头也能猜到,必定是和送嫁宗室女有关。
会稽王相中寡居多年的姐姐新昌公主司马令容,这一点他之前就知道。
用一个无关紧要的公主,就能和雄踞关西的周王梁广缔结联姻关係,在会稽王和他看来,乃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至於开大晋之先河,宗室公主外加顶级门阀女君外嫁北胡君长,在江南之地引起舆论譁然是一定的。
可跟实打实的利益相比,些许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司马曜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嘴脸有些难看,急忙瞪了眼司马道子,收敛神色恢復端庄仪態。
“.....与胡酋联姻毕竟是不得已之计,朕为晋室基业著想,也只能效法汉武嫁细君,北结梁周抗衡慕容鲜卑!”
司马曜慨嘆一声,一副大义凛然之態。
几位臣僚皆是齐声山呼陛下圣明,带著一丝丝苍凉悲壮之气。
王国宝撇嘴不屑,司马氏的人就是这般虚偽无情。
真要为了结亲梁广,完全可以挑选正经宗室女册封公主再出嫁,想来梁广也不会拒绝。
天子和会稽王直接把同父姐妹送出去,倒是一点不心疼。
会稽王坚持送新昌公主联姻,一是为彰显诚意,担心结亲不成反倒惹怒梁广,再树强敌。
二是为了羞辱桓氏,逼迫桓氏嫁女,又把桓氏寡妇远嫁长安。
天子嘴上仁义,实则心里打著自己的算盘。
只要这件事符合朝廷利益,他才不会理会亲妹妹的死活,
可怜新昌公主,十几岁就做了皇家和桓氏的联姻对象,丈夫却是个憨子。
现在又要被天子和会稽王送给氏酋君长,当真是命途多啊王国宝自然也不会同情新昌公主,他只是看清楚了司马氏的偽善面孔,暗自在心里告诫自己,今后为会稽王效力,还得多留个心眼才是....
“....朕以为,这亲事虽然可以定下,但詔敕上应该略作润色,淡化梁广氏酋身份,
笔墨著重於此次结亲对朝廷的重要意义....
对了,哪位卿家能说说,这略阳氏酋梁氏和安定梁氏之间,有何关联?”
司马曜话锋一转说道。
王国宝当即站了出来,这种事可难不倒以博闻强识著称的太原王氏才子。
王国宝揖礼,施施然地道:“陛下,安定、略阳自先秦起便是氏羌聚居地。
新莽年间,安定梁氏始祖梁桥,因不满王莽篡权,率族人从茂陵(陕西兴平)迁至安定乌氏(甘肃涇川)定居。
梁氏举义军隨光武征战,梁统因功获封为成义侯,其子梁松娶舞阴公主..::
至梁商、梁冀父子掌权时,梁氏达到鼎盛,一门七侯三皇后,权倾朝野!
然,梁冀因专权跋扈遭汉桓帝诛灭三族,宗族遭受重创,部分成员逃入西羌地区避难。
据臣考证,氏酋略阳梁氏便由此而始。
南渡后,安定梁氏世居钱塘,早已不復往日之盛..:::
2
司马睿听得频频点头,“由此说来,氏酋梁氏是因安定梁氏避难入胡而形成的新宗支....”
司马道子当即道:“陛下,可著重向臣民宣扬梁广出身,淡化其胡酋身份,避免士民误以为朝廷与夷狄通婚!”
司马睿頜首:“善!正该如此!”
王珣、王忱哭笑不得,褚爽、谢澹面面相。
天子和会稽王为了达成结好梁周的目的,竟然主动帮忙宣传梁广的汉家身份?
这事儿若让梁广知晓,怕不得偷看乐?
“今日商討之事,任何人不许泄露分毫!
会稽王全权处置,务必从速办妥!”
司马曜威严地发表议事结束致辞。
一眾臣僚以司马道子为首,拜礼后陆续退出大殿。
司马曜却並未看急离开,耐心坐看等候。
过了会,尚书右僕射王珣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陛下...”
“元琳啊,会稽王想用王忱取代桓氏,你怎么看?”
王珣侍立在御座之侧,躬身道:“会稽王虽有相国之权,可若是江防兵权尽入其手,
权柄过重难免威胁陛下权威!
但荆襄兵权的確不適合由桓氏继续掌控,臣以为,可让会稽王放手去做,借其手打压桓氏,同时撤换徐、充二州刺史,將北府兵交由更值得信任之人!”
司马曜眼晴一亮,“元琳这是声东击西之计!甚妙!只是由谁接任司马恬,前往彭城坐镇为好?”
王珣略作思索,“丹阳尹王恭,可堪当重任!”
“王恭王孝伯!?”
司马曜嘘地站起身,“朕糊涂!怎把如此干臣给忘了?!”
司马曜负手在殿中来回疾走,在张贵人身上失去的脑子,此刻重新找了回来。
会稽王题荆襄兵权,就让他放手大胆地去打压桓氏,自己在背后支持他用王忱取代桓氏坐镇荆州。
桓氏要恨,只会去记恨好弟弟司马道子,和他有什么相干?
等荆襄事情落定,他再找机会使人弹劾司马恬,然后顺道手予以免职,另派丹阳尹王恭出镇徐州。
如此,便能实现同时从桓氏和会稽王手中收权的目的。
王忱有能力不错,可荆襄毕竟是桓氏巢穴,只能制衡桓氏,不太可能完全把荆襄兵权收归朝廷。
王恭是已故王皇后的兄长,他的前大舅子,相貌俊朗、高大威猛、文武俱佳。
最关键的是,王恭素来和会稽王、王国宝不和!
王恭同样出身太原王氏,和王国宝乃是同宗。
可二人间全无兄弟情谊,反倒是势同水火。
王恭出镇徐、充二州,都督江北淮北七州军事,想来要比司马恬可靠得多。
“哈哈哈~朕身边有元琳辅佐,再无忧矣!”
司马曜解决了一项心头难题,开怀大笑起来。
王珣忙正色道:“梁周崛起於关西,慕容鲜卑肆虐於关东,吴地大兴五斗米教,四方不靖纷乱不休,还需要陛下勤勉朝政才是..::”
司马曜大讚:“元琳真乃忠臣也!”
旋即他又想到些什么,“元琳之言倒是提醒了朕,方今天下局势纷乱,朕的確应该早作准备!”
王珣颇为欣慰,正要开口,便听司马曜兴冲冲地道:“元琳先回府去吧,朕这就去简静寺,寻寺主支妙音卜上一卦!”
当即,司马曜不再理会王珣,带上几个宦寺直奔建康宫北侧的简静寺而去。
王珣目瞪口呆,万没想到陛下所说的早作准备,竟然是去找比丘尼卜卦...
天子和会稽王略显猥琐的嘴脸和笑声,令王珣、王忱、褚爽、谢澹甚是无语。
王国宝倒是眼观鼻鼻观心,虽说没能听到天子和会稽王窃窃私语声,可他用脚趾头也能猜到,必定是和送嫁宗室女有关。
会稽王相中寡居多年的姐姐新昌公主司马令容,这一点他之前就知道。
用一个无关紧要的公主,就能和雄踞关西的周王梁广缔结联姻关係,在会稽王和他看来,乃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至於开大晋之先河,宗室公主外加顶级门阀女君外嫁北胡君长,在江南之地引起舆论譁然是一定的。
可跟实打实的利益相比,些许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司马曜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嘴脸有些难看,急忙瞪了眼司马道子,收敛神色恢復端庄仪態。
“.....与胡酋联姻毕竟是不得已之计,朕为晋室基业著想,也只能效法汉武嫁细君,北结梁周抗衡慕容鲜卑!”
司马曜慨嘆一声,一副大义凛然之態。
几位臣僚皆是齐声山呼陛下圣明,带著一丝丝苍凉悲壮之气。
王国宝撇嘴不屑,司马氏的人就是这般虚偽无情。
真要为了结亲梁广,完全可以挑选正经宗室女册封公主再出嫁,想来梁广也不会拒绝。
天子和会稽王直接把同父姐妹送出去,倒是一点不心疼。
会稽王坚持送新昌公主联姻,一是为彰显诚意,担心结亲不成反倒惹怒梁广,再树强敌。
二是为了羞辱桓氏,逼迫桓氏嫁女,又把桓氏寡妇远嫁长安。
天子嘴上仁义,实则心里打著自己的算盘。
只要这件事符合朝廷利益,他才不会理会亲妹妹的死活,
可怜新昌公主,十几岁就做了皇家和桓氏的联姻对象,丈夫却是个憨子。
现在又要被天子和会稽王送给氏酋君长,当真是命途多啊王国宝自然也不会同情新昌公主,他只是看清楚了司马氏的偽善面孔,暗自在心里告诫自己,今后为会稽王效力,还得多留个心眼才是....
“....朕以为,这亲事虽然可以定下,但詔敕上应该略作润色,淡化梁广氏酋身份,
笔墨著重於此次结亲对朝廷的重要意义....
对了,哪位卿家能说说,这略阳氏酋梁氏和安定梁氏之间,有何关联?”
司马曜话锋一转说道。
王国宝当即站了出来,这种事可难不倒以博闻强识著称的太原王氏才子。
王国宝揖礼,施施然地道:“陛下,安定、略阳自先秦起便是氏羌聚居地。
新莽年间,安定梁氏始祖梁桥,因不满王莽篡权,率族人从茂陵(陕西兴平)迁至安定乌氏(甘肃涇川)定居。
梁氏举义军隨光武征战,梁统因功获封为成义侯,其子梁松娶舞阴公主..::
至梁商、梁冀父子掌权时,梁氏达到鼎盛,一门七侯三皇后,权倾朝野!
然,梁冀因专权跋扈遭汉桓帝诛灭三族,宗族遭受重创,部分成员逃入西羌地区避难。
据臣考证,氏酋略阳梁氏便由此而始。
南渡后,安定梁氏世居钱塘,早已不復往日之盛..:::
2
司马睿听得频频点头,“由此说来,氏酋梁氏是因安定梁氏避难入胡而形成的新宗支....”
司马道子当即道:“陛下,可著重向臣民宣扬梁广出身,淡化其胡酋身份,避免士民误以为朝廷与夷狄通婚!”
司马睿頜首:“善!正该如此!”
王珣、王忱哭笑不得,褚爽、谢澹面面相。
天子和会稽王为了达成结好梁周的目的,竟然主动帮忙宣传梁广的汉家身份?
这事儿若让梁广知晓,怕不得偷看乐?
“今日商討之事,任何人不许泄露分毫!
会稽王全权处置,务必从速办妥!”
司马曜威严地发表议事结束致辞。
一眾臣僚以司马道子为首,拜礼后陆续退出大殿。
司马曜却並未看急离开,耐心坐看等候。
过了会,尚书右僕射王珣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陛下...”
“元琳啊,会稽王想用王忱取代桓氏,你怎么看?”
王珣侍立在御座之侧,躬身道:“会稽王虽有相国之权,可若是江防兵权尽入其手,
权柄过重难免威胁陛下权威!
但荆襄兵权的確不適合由桓氏继续掌控,臣以为,可让会稽王放手去做,借其手打压桓氏,同时撤换徐、充二州刺史,將北府兵交由更值得信任之人!”
司马曜眼晴一亮,“元琳这是声东击西之计!甚妙!只是由谁接任司马恬,前往彭城坐镇为好?”
王珣略作思索,“丹阳尹王恭,可堪当重任!”
“王恭王孝伯!?”
司马曜嘘地站起身,“朕糊涂!怎把如此干臣给忘了?!”
司马曜负手在殿中来回疾走,在张贵人身上失去的脑子,此刻重新找了回来。
会稽王题荆襄兵权,就让他放手大胆地去打压桓氏,自己在背后支持他用王忱取代桓氏坐镇荆州。
桓氏要恨,只会去记恨好弟弟司马道子,和他有什么相干?
等荆襄事情落定,他再找机会使人弹劾司马恬,然后顺道手予以免职,另派丹阳尹王恭出镇徐州。
如此,便能实现同时从桓氏和会稽王手中收权的目的。
王忱有能力不错,可荆襄毕竟是桓氏巢穴,只能制衡桓氏,不太可能完全把荆襄兵权收归朝廷。
王恭是已故王皇后的兄长,他的前大舅子,相貌俊朗、高大威猛、文武俱佳。
最关键的是,王恭素来和会稽王、王国宝不和!
王恭同样出身太原王氏,和王国宝乃是同宗。
可二人间全无兄弟情谊,反倒是势同水火。
王恭出镇徐、充二州,都督江北淮北七州军事,想来要比司马恬可靠得多。
“哈哈哈~朕身边有元琳辅佐,再无忧矣!”
司马曜解决了一项心头难题,开怀大笑起来。
王珣忙正色道:“梁周崛起於关西,慕容鲜卑肆虐於关东,吴地大兴五斗米教,四方不靖纷乱不休,还需要陛下勤勉朝政才是..::”
司马曜大讚:“元琳真乃忠臣也!”
旋即他又想到些什么,“元琳之言倒是提醒了朕,方今天下局势纷乱,朕的確应该早作准备!”
王珣颇为欣慰,正要开口,便听司马曜兴冲冲地道:“元琳先回府去吧,朕这就去简静寺,寻寺主支妙音卜上一卦!”
当即,司马曜不再理会王珣,带上几个宦寺直奔建康宫北侧的简静寺而去。
王珣目瞪口呆,万没想到陛下所说的早作准备,竟然是去找比丘尼卜卦...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9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