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攘外先安內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508章 攘外先安內
禁中乾福殿內,梁广正在和皇后符盈、太子梁桓,还有贵妃慕容娥英,安定王梁恪用晚食。
乾福殿是皇后寢殿,梁广来时,慕容娥英已经带著梁恪到来多时。
一位皇后、一位贵妃,大周地位最尊崇的两位女人,坐在一起摆弄刺绣、閒敘家常。
梁桓和梁恪凑在一起研究当下长安城时兴的象戏,不时拌两句嘴。
兴许是隨著年岁渐长,兄弟两个的关係比小时候和睦了许多。
梁恪在用拳头讲道理之外,也学会了口头辩论,把数年蒙学得来的些许墨水,转化为自己小脑瓜里的道理。
梁桓在坚持不懈地锻炼下,身体比幼时强壮了许多,虽不如梁恪天生底子好,近些年来也极少染病,算是步入健康平稳的儿童成长期。
梁广见到这副和谐场面时,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要知道自从王后身份確立以来,盈和慕容娥英之间可没少较劲,
梁恪当惯了小霸王,又是长子大兄,还不懂得如何对身为太子的二弟梁桓保持一份应有的尊重两个小子幼年时,可是动辑以拳脚相交流,
为此,梁广可没少头疼。
乍见皇后贵妃、梁恪梁桓之间如此和睦,竟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用完晚食,夔奴命宫人撤走菜餚餐具。
梁广看看荷盈,又看看慕容娥英,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陛下莫不是以为,我们姐妹当真会为了位分之爭不相往来?”
慕容娥英品著香茗,妙目不时翻白。
荷盈轻笑道:“陛下不必担心,臣妾和慕容姐姐这么多年姐妹,虽说平时也没少吵嘴,可姐妹情谊毕竟不是假的。
如今我二人贵为皇后贵妃,享一国应该是尊荣,自当在国家面临困难之际,携手齐心安稳后宫,不使陛下分心!”
“皇后说的是!”
慕容娥英也一脸笑吟吟,“市井坊间的確有不少关於我姐妹不和的传闻,可陛下心里应该清楚,那些个风言风语当不得真!
臣妾今日当著陛下、皇后面也说几句心里话,恪儿既是太子大兄,也是太子之臣,臣妾一定会用心教导恪儿,让他明白兄弟齐心才能共同扶保大周江山!”
荷盈摸了摸梁桓束在头顶的幅幣,语重心长地道:“恪儿是太子的左膀右臂,只有兄弟一条心,大周江山才能走得顺当!”
梁桓、梁恪两个小子侍立在各自母亲身边,似懂非懂地看著彼此。
梁广登时有种老怀宽慰之感,如果盈和慕容娥英能够摒弃前嫌,二女携手可保证后宫安寧太平。
梁恪和梁桓毕竟年幼,母亲对他们具有相当影响力,只有各自母亲关係和睦,他们兄弟之间才不至於生出隔。
“桃儿,到阿父跟前来~”梁广冲梁桓招招手。
梁桓近前几步,一板一眼地揖礼:“孩儿拜见阿父!”
“桃儿,为父不日即將亲征代北,你可知代北在何处?”
『孩儿知道,代北指的是代郡及其北方广大地区,也包括阴山、大青山、漠南漠北在內!
汉书有载,“自代北引兵还长安,行千二百里”!”
梁桓童音清脆,说话时气息平稳有力,显然这些知识对於他来说早已熟记於胸。
梁广不禁开怀大笑,桃儿展现出的聪慧著实令他欣喜。
梁恪眨巴眼挠挠头,一脸憎懂茫然,显然不太明白太子阿弟说的是什么。
慕容娥英看在眼里好气又无奈,她的儿子梁恪勇则勇矣,却是静不下心读书习文。
明明是同样的经学、儒学大家侍讲,梁桓好学且耐得住性子,梁恪却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
也难怪陛下登基后便確立太子归属,东宫官署体系隨之建立。
在文治方面,梁恪、梁桓两位年长皇子敦优敦劣,简直一眼可辨。
陛下早就说过,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国家歷经战爭、扩张、吞併,需要的是一位能体察民情、因势利导施以仁政的守成之君。
在这方面,梁桓强出太多。
慕容娥英心里嘆气,不是她这个当母亲的不希望儿子走得更远,实在是命数已经冥冥中选定了梁桓梁广搂著小梁桓,“桃儿,阿父出征后,朝廷便交由你来监理,此所谓太子监国!
你身为太子,可知监国之重?”
梁桓看向母亲符盈,符盈对他报以鼓励的目光。
梁桓想了想,脆生生地道:“太子,君之贰,国之副也,负守器承桃之责!
陛下命臣监国,臣自当奉君命、代行君权,总领庶政,监抚国家!”
“吾儿聪慧!朕再无忧矣!”梁广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符盈伸手整理了下樑桓衣襟,满脸温柔笑意,眉宇间漾出几分骄傲欣慰。
慕容娥英心里不禁有些吃味,她的恪儿同样也很出挑,可在文教方面落后梁桓多矣梁桓那一句“奉君命、代行君权”说出口,她就明白自家儿子根本不可能再有机会爭夺国储之位。
太子监国,固然是掌握权柄,锻炼庶政的好机会,可该如何平衡皇权,才是太子和其背后团队需要综合考虑的关键梁桓小小年纪便能明白,太子所享有的一切权力,都来源於“奉君命”,单这一点弥足可贵。
有子如此,陛下一定视若珍宝,且满朝公卿臣僚也会看得清楚,谁才是承桃大周社稷的合格继承人。
梁广夸讚了梁桓,也不会冷落眼巴巴站在旁边的梁恪,招招手示意梁恪上前,搂著他笑道:“太子监国,恪儿也要跟隨东宫侍讲一同读书。
阿父知道恪儿今后想当大將军,可大將军不读书不识字可不行,假若今后阿父和太子让你统兵远征代北,可你连代北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大將军岂不是要闹笑话?”
梁桓眉眼弯弯忍著笑,梁恪脸蛋郝红,挠挠头揖礼:“孩儿知错,今后一定用心读书~”
梁广又笑道:“恪儿若是用功读书,表现良好,阿父便授权太子,许你每隔七日前往左右卫府,请慕容越、苟平两位大將军教导你骑射兵器,传授兵法韜略!”
梁恪眼睛一亮,咧嘴笑个不停,入左右卫府拜师学艺,可是他期盼已久的心愿。
慕容娥英看在眼里又是嘆气摇头,叱卢能否入左右卫学艺,决定权掌握在太子手里。
陛下这是有意在叱卢和太子间確立主从关係,让叱卢慢慢习惯於听从太子命令。
小叱卢还不知道,自己从头到尾都被老父亲算计得死死的...
“桃儿毕竟年幼,监国之事,还要劳烦盈儿多多费心~”
梁广又转而对盈笑道。
“臣妾自不敢懈怠!”
符盈笑著頜首,“只是臣妾这一次有孕,不知怎地身子睏乏得很,有时难免精力不济,想请陛下应允,许慕容姐姐多多帮衬於我!”
梁广看了眼慕容娥英,“也好,凡遇大事,你们姐妹商量著来!”
“臣妾谨遵陛下钧命!”二女福礼。
夔奴快步近前来,低声道:“陛下,中书令崔求见!”
梁广略一頜首,叮瞩了二女几句,抬脚往殿外走去。
离开乾福殿时,他又回头看了眼,符盈和慕容娥英坐在一起说笑著什么。
梁恪和梁桓正在摆弄几件少府监新製成的盔甲样品。
梁广莞尔一笑,放心离去。
平城乱起,代北即將爆发大战的消息传遍后宫禁中,盈和慕容娥英这个时候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友好態度,也是帮助他减轻后顾之忧。
两个女人虽说各有私心,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以她们的智慧和心性还是能拎的清。
只要后宫不出问题,两个女人身后的派系力量自然会保持和睦,整个朝堂也会有条不紊....
偏殿內,梁广见到了伏地叩首的崔。
梁广径直从崔身边走过,走上陛阶坐下。
“崔令君去而復返,是为何故?”梁广看著他淡笑道。
“臣特来请罪!”崔悽然叩头。
梁广默然片刻,“如果崔令君是为崔宏朝会时奏请太子监国一事请罪,其实大可不必!
朕原本就打算命太子监国,毕竟国事庶政不可荒废,必须有掌理之人....
崔再度叩首:“崔氏有负陛下隆恩,臣特来请辞中书令一职!”
偏殿內陷入安静。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白,梁广和崔心里都清楚。
崔宏奏请太子监国只是表象,实则是要藉此机会扩充土族阶层在大周朝堂上的权力。
崔宏起了不该有的非分心思,试图在权柄上挑战皇权,这才是最令崔惶恐之处。
梁广淡淡道:“平心而论,崔玄伯的这点心思,令朕著实失望...
朕的態度你应该明白,士族门阀可以存在,也可以是大周朝廷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是,士人之权不可逾越臣子界限,更不该妄图效法晋室。
朕不是司马睿,你崔氏也不是王导、王敦,
司马睿离不开琅琊王氏,而朕可以没有你清河崔氏.:::
崔浑身一颤,再度深深即首:“臣....死罪!”
梁广起身向殿外走去,“中书令一职你安心就任,崔玄伯或许不了解朕,但你应该了解。
朕出征代北期间,希望你崔氏可以做好土人表率。
取士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倾斜品官之家,但你们也要学会接受与寒素子弟同朝为官!
谁敢碰取士考,谁就得死,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脚步声和说话声逐渐远去,崔显伏地叩首,浑身汗水岑岑,久久不敢起身....,
数日后,大周皇帝梁广下詔亲征代北。
左右驍卫、左右武卫各自调集两万府兵,乘船顺渭水直下蒲津关,过蒲坂入河东,开往平城而去.::
禁中乾福殿內,梁广正在和皇后符盈、太子梁桓,还有贵妃慕容娥英,安定王梁恪用晚食。
乾福殿是皇后寢殿,梁广来时,慕容娥英已经带著梁恪到来多时。
一位皇后、一位贵妃,大周地位最尊崇的两位女人,坐在一起摆弄刺绣、閒敘家常。
梁桓和梁恪凑在一起研究当下长安城时兴的象戏,不时拌两句嘴。
兴许是隨著年岁渐长,兄弟两个的关係比小时候和睦了许多。
梁恪在用拳头讲道理之外,也学会了口头辩论,把数年蒙学得来的些许墨水,转化为自己小脑瓜里的道理。
梁桓在坚持不懈地锻炼下,身体比幼时强壮了许多,虽不如梁恪天生底子好,近些年来也极少染病,算是步入健康平稳的儿童成长期。
梁广见到这副和谐场面时,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要知道自从王后身份確立以来,盈和慕容娥英之间可没少较劲,
梁恪当惯了小霸王,又是长子大兄,还不懂得如何对身为太子的二弟梁桓保持一份应有的尊重两个小子幼年时,可是动辑以拳脚相交流,
为此,梁广可没少头疼。
乍见皇后贵妃、梁恪梁桓之间如此和睦,竟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用完晚食,夔奴命宫人撤走菜餚餐具。
梁广看看荷盈,又看看慕容娥英,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陛下莫不是以为,我们姐妹当真会为了位分之爭不相往来?”
慕容娥英品著香茗,妙目不时翻白。
荷盈轻笑道:“陛下不必担心,臣妾和慕容姐姐这么多年姐妹,虽说平时也没少吵嘴,可姐妹情谊毕竟不是假的。
如今我二人贵为皇后贵妃,享一国应该是尊荣,自当在国家面临困难之际,携手齐心安稳后宫,不使陛下分心!”
“皇后说的是!”
慕容娥英也一脸笑吟吟,“市井坊间的確有不少关於我姐妹不和的传闻,可陛下心里应该清楚,那些个风言风语当不得真!
臣妾今日当著陛下、皇后面也说几句心里话,恪儿既是太子大兄,也是太子之臣,臣妾一定会用心教导恪儿,让他明白兄弟齐心才能共同扶保大周江山!”
荷盈摸了摸梁桓束在头顶的幅幣,语重心长地道:“恪儿是太子的左膀右臂,只有兄弟一条心,大周江山才能走得顺当!”
梁桓、梁恪两个小子侍立在各自母亲身边,似懂非懂地看著彼此。
梁广登时有种老怀宽慰之感,如果盈和慕容娥英能够摒弃前嫌,二女携手可保证后宫安寧太平。
梁恪和梁桓毕竟年幼,母亲对他们具有相当影响力,只有各自母亲关係和睦,他们兄弟之间才不至於生出隔。
“桃儿,到阿父跟前来~”梁广冲梁桓招招手。
梁桓近前几步,一板一眼地揖礼:“孩儿拜见阿父!”
“桃儿,为父不日即將亲征代北,你可知代北在何处?”
『孩儿知道,代北指的是代郡及其北方广大地区,也包括阴山、大青山、漠南漠北在內!
汉书有载,“自代北引兵还长安,行千二百里”!”
梁桓童音清脆,说话时气息平稳有力,显然这些知识对於他来说早已熟记於胸。
梁广不禁开怀大笑,桃儿展现出的聪慧著实令他欣喜。
梁恪眨巴眼挠挠头,一脸憎懂茫然,显然不太明白太子阿弟说的是什么。
慕容娥英看在眼里好气又无奈,她的儿子梁恪勇则勇矣,却是静不下心读书习文。
明明是同样的经学、儒学大家侍讲,梁桓好学且耐得住性子,梁恪却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
也难怪陛下登基后便確立太子归属,东宫官署体系隨之建立。
在文治方面,梁恪、梁桓两位年长皇子敦优敦劣,简直一眼可辨。
陛下早就说过,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国家歷经战爭、扩张、吞併,需要的是一位能体察民情、因势利导施以仁政的守成之君。
在这方面,梁桓强出太多。
慕容娥英心里嘆气,不是她这个当母亲的不希望儿子走得更远,实在是命数已经冥冥中选定了梁桓梁广搂著小梁桓,“桃儿,阿父出征后,朝廷便交由你来监理,此所谓太子监国!
你身为太子,可知监国之重?”
梁桓看向母亲符盈,符盈对他报以鼓励的目光。
梁桓想了想,脆生生地道:“太子,君之贰,国之副也,负守器承桃之责!
陛下命臣监国,臣自当奉君命、代行君权,总领庶政,监抚国家!”
“吾儿聪慧!朕再无忧矣!”梁广又是一阵开怀大笑。
符盈伸手整理了下樑桓衣襟,满脸温柔笑意,眉宇间漾出几分骄傲欣慰。
慕容娥英心里不禁有些吃味,她的恪儿同样也很出挑,可在文教方面落后梁桓多矣梁桓那一句“奉君命、代行君权”说出口,她就明白自家儿子根本不可能再有机会爭夺国储之位。
太子监国,固然是掌握权柄,锻炼庶政的好机会,可该如何平衡皇权,才是太子和其背后团队需要综合考虑的关键梁桓小小年纪便能明白,太子所享有的一切权力,都来源於“奉君命”,单这一点弥足可贵。
有子如此,陛下一定视若珍宝,且满朝公卿臣僚也会看得清楚,谁才是承桃大周社稷的合格继承人。
梁广夸讚了梁桓,也不会冷落眼巴巴站在旁边的梁恪,招招手示意梁恪上前,搂著他笑道:“太子监国,恪儿也要跟隨东宫侍讲一同读书。
阿父知道恪儿今后想当大將军,可大將军不读书不识字可不行,假若今后阿父和太子让你统兵远征代北,可你连代北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大將军岂不是要闹笑话?”
梁桓眉眼弯弯忍著笑,梁恪脸蛋郝红,挠挠头揖礼:“孩儿知错,今后一定用心读书~”
梁广又笑道:“恪儿若是用功读书,表现良好,阿父便授权太子,许你每隔七日前往左右卫府,请慕容越、苟平两位大將军教导你骑射兵器,传授兵法韜略!”
梁恪眼睛一亮,咧嘴笑个不停,入左右卫府拜师学艺,可是他期盼已久的心愿。
慕容娥英看在眼里又是嘆气摇头,叱卢能否入左右卫学艺,决定权掌握在太子手里。
陛下这是有意在叱卢和太子间確立主从关係,让叱卢慢慢习惯於听从太子命令。
小叱卢还不知道,自己从头到尾都被老父亲算计得死死的...
“桃儿毕竟年幼,监国之事,还要劳烦盈儿多多费心~”
梁广又转而对盈笑道。
“臣妾自不敢懈怠!”
符盈笑著頜首,“只是臣妾这一次有孕,不知怎地身子睏乏得很,有时难免精力不济,想请陛下应允,许慕容姐姐多多帮衬於我!”
梁广看了眼慕容娥英,“也好,凡遇大事,你们姐妹商量著来!”
“臣妾谨遵陛下钧命!”二女福礼。
夔奴快步近前来,低声道:“陛下,中书令崔求见!”
梁广略一頜首,叮瞩了二女几句,抬脚往殿外走去。
离开乾福殿时,他又回头看了眼,符盈和慕容娥英坐在一起说笑著什么。
梁恪和梁桓正在摆弄几件少府监新製成的盔甲样品。
梁广莞尔一笑,放心离去。
平城乱起,代北即將爆发大战的消息传遍后宫禁中,盈和慕容娥英这个时候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友好態度,也是帮助他减轻后顾之忧。
两个女人虽说各有私心,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以她们的智慧和心性还是能拎的清。
只要后宫不出问题,两个女人身后的派系力量自然会保持和睦,整个朝堂也会有条不紊....
偏殿內,梁广见到了伏地叩首的崔。
梁广径直从崔身边走过,走上陛阶坐下。
“崔令君去而復返,是为何故?”梁广看著他淡笑道。
“臣特来请罪!”崔悽然叩头。
梁广默然片刻,“如果崔令君是为崔宏朝会时奏请太子监国一事请罪,其实大可不必!
朕原本就打算命太子监国,毕竟国事庶政不可荒废,必须有掌理之人....
崔再度叩首:“崔氏有负陛下隆恩,臣特来请辞中书令一职!”
偏殿內陷入安静。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白,梁广和崔心里都清楚。
崔宏奏请太子监国只是表象,实则是要藉此机会扩充土族阶层在大周朝堂上的权力。
崔宏起了不该有的非分心思,试图在权柄上挑战皇权,这才是最令崔惶恐之处。
梁广淡淡道:“平心而论,崔玄伯的这点心思,令朕著实失望...
朕的態度你应该明白,士族门阀可以存在,也可以是大周朝廷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是,士人之权不可逾越臣子界限,更不该妄图效法晋室。
朕不是司马睿,你崔氏也不是王导、王敦,
司马睿离不开琅琊王氏,而朕可以没有你清河崔氏.:::
崔浑身一颤,再度深深即首:“臣....死罪!”
梁广起身向殿外走去,“中书令一职你安心就任,崔玄伯或许不了解朕,但你应该了解。
朕出征代北期间,希望你崔氏可以做好土人表率。
取士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倾斜品官之家,但你们也要学会接受与寒素子弟同朝为官!
谁敢碰取士考,谁就得死,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脚步声和说话声逐渐远去,崔显伏地叩首,浑身汗水岑岑,久久不敢起身....,
数日后,大周皇帝梁广下詔亲征代北。
左右驍卫、左右武卫各自调集两万府兵,乘船顺渭水直下蒲津关,过蒲坂入河东,开往平城而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365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