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静待天时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515章 静待天时
平城代王宫內,梁广坐於案后,一边批阅从长安转送来的几分重要章疏,一边饶有兴致地听崔浩和傅弘之坐在殿中斗嘴。
准確说,两位少年英才正在进行辩论。
起因是梁广拋出个与代北治理有关的问题,让李康、李乐、刘勃勃、崔浩、傅弘之几位少年侍从团队討论,没想到话题很快延伸开,也越发深入,最后变成崔浩和傅弘之二人间的辩论。
此次梁广亲征代北,身边带了一群少年侍从。
李康、李乐、刘勃勃作为侍卫亲军预备成员,崔浩和傅弘之则是备掌顾命的少年高参。
这支小团队里,论武勇自然是以刘勃勃为最,这小子不愧是南匈奴单于后裔,完美继承了匈奴人的剽悍,三五个士和龙武军士也奈何不了他。
论智计和口才,当属崔浩和傅弘之最是出挑,
特別是崔浩,已经是朝野公认的大周朝下一代宰辅之才,不出意外的话,二十年后的大周朝廷,三省六部正五品以上主官里必有他一席之地。
李康李乐知道自己辨不过崔桃子,早早闭嘴头查脑地缩在一旁,暗暗为傅弘之加油鼓气,希望他可以挫一挫崔桃子的风头。
刘勃勃一身虎纹锦衣锦裤,侍立在殿门口,不时往殿內瞄几眼,小声对崔浩咒骂几句。
他可没少受崔浩戏弄,论头脑和辩才,一百个他绑一块也不是崔浩对手。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然则『隶臣僚』者,未必无才!今军中健儿多出寒微,如翊魔校尉温櫟本为并州猎户,斩契胡贼酋而擢升。若拘泥门第,此等人杰岂非湮没?”
傅弘之振振有词。
梁广提笔顿住,抬眼瞟了,不由莞尔一笑。
两位少年高参的辩论议题,已经从经义之辩来到了士族与寒素之间的用人之爭。
崔浩淡笑道:“仲度兄所言乃『器用之才”,然治国需明“体用之道”!《周礼》“以九两系邦国”之首日“牧以地得民”,士族累世经学,方知教化之体。昔年汉武擢公孙弘於牧豕,亦先令其修习《春秋》。
此举正是表明,寒素可拔擢,但不可废治国用人根基!”
傅弘之气笑了,“伯渊所论治国用人根基,不外乎是效法晋室,以品第门荫来取士定品!
如此一来,岂不重蹈中正制之覆辙?”
崔浩看了眼御案后捧著章疏阅览的梁广,又笑道:“国朝虽然废中正制,可此项制度开两晋之国基,未尝没有可取之处,岂能全盘否定?”
傅弘之还是摇头:“我从建康而来,深知今日之晋室,正是衰於门第禁上层权贵极度腐化,却又不得不重用寒素小姓来打理庶政,而掌权的高姓门阀同时也要防范寒素夺权。
多方角力爭斗,才使得国力一日不如一日。
底层庶民生活艰辛,不得不向佛道释门寻求慰藉寄託,从而变相助长佛寺和五斗米道的兴旺...
东南吴地陷入五斗米道內乱,与昔年汉末太平道黄幣军如出一辙!
若不开庶民寒素向上通道,必然导致民怨纷腾汹汹!”
崔浩正色道:“大周设取士考已是开天闢地,但寒素若是骤掌州郡大权,在缺乏经世之学的前提下,只恐是昔日张方之流!
寒素可凭军功任武职,州郡文职和朝堂省部还是应该倾向於取用士族子弟.....”
傅弘之反问道:“边地州郡以武职为重,可若是完全照搬长安取士考,那么诸多边地子弟精通骑射、武勇非凡者,却又难以通过经义策论,这当中又该如何权衡区分?”
崔浩笑道:“这有何难,陛下可降詔开詔举,或者单独把武职录用从取士考里择出来,重新制定考核標准,专门用作武职取士......“
爭论间,李康拿著份军报,满脸喜气地衝进大殿,“陛下!征北都督贏从武周发来急报!”
崔浩和傅弘之的辩论声为之一顿,一眾人皆是转头看向李康。
“呈上来!”梁广神情淡然在殿內值守的李乐从兄长手里接过军报,恭恭敬敬呈送到梁广案前。
一眾人眼巴巴看著,梁广不紧不慢拆阅军报。
“呵呵,慕容垂果然率燕军南下,意图进占武周川,堵住我军西去盛乐之路。
贏觴都督与慕容麟相遇,在武周川爆发激战,我军俘斩七千余,因慕容农赶到后撤至武周城驻守“
梁广笑著简单介绍军报內容,让李乐拿下去眾人传阅。
崔浩、傅弘之一眾少年臣僚皆是面露欣喜,武周川再度挫败燕军锋芒,虽说没能把燕军完全驱逐,却也牢牢占据武周城,和燕军形成对峙局面。
征北都督贏觴能以三万兵马堵住慕容垂统领的八万燕军,已经是大功一件。
梁广想了想,当即手书一份空白救文,命李康带下去交给右驍卫將军杨盛,命杨盛即刻点两万兵赶赴武周城增援。
“告诉杨盛,让他和贏多多商量,以白日增灶之策迷惑燕军,不让慕容垂猜到我军究竟在武周城驻守多少兵马。
同时往来平城的道路上,也要多多散布疑兵!”梁广叮嘱李康说道。
李康了愜,恍然道:“陛下是想製造大举出兵攻伐善无城的假象,以此叫慕容老儿不敢轻举妄动?”
梁广哈哈一笑,这小子倒有几分李方的机灵劲。
夸讚了几句,李康喜滋滋地下去传令。
侍立在殿门口的刘勃勃很是羡慕地看著他离开。
梁广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笑了笑。
“勃勃~”
刘勃勃回过神,见是梁广在唤他,急忙快步入殿:“陛下?”
梁广笑道:“据斥候打探,魏军已分散放牧,牛川由拓拔虔守卫,每日需要分兵两千驱赶畜群至饮马河草场放牧....
那片地方想来你们铁弗部最是熟悉,当年引秦军北攻拓跋什翼键,走的正是饮马河通道。
朕把袭击饮马河牧场的任务交给你铁弗部,你下去告诉五原公,如何出兵、行军、作战让他自已安排,如果兵马和粮草不够,可以去找右武卫將军呼延愷调用。
朕只看结果,要让拓拔虔的马匹牛羊出不了牛川半步!”
刘勃勃大喜,来到平城两个月,终於轮到他和铁弗部派上用场。
“陛下放心!臣和阿耶一定不负陛下之望!”刘勃勃粗野的大嗓门响彻大殿,叩首后一阵风似地下去传令。
梁广再度拿起武周川军报,头脑里渐渐浮现出一份计划的大致轮廓。
慕容垂选择进驻善无,说明一时半会不打算撤军。
这倒也符合他原本的疲敌计划,先用坚壁清野之策,断绝魏燕联军抢掠部民补充军需的途径,
再派贏筋率军伴攻盛乐,给拓跋掛和慕容垂增加心理压力,免得一老一小两个傢伙以为他不敢主动出击。
如果周军一味固守,魏燕联军自然拿他没什么办法。
平城这座龟壳足够坚硬,强攻很难打下来,拓跋硅和慕容垂也不可能糊涂到派兵强行攻城的地步。
只是那样一来,周军龟缩不出,自然也就不可能扩大胜果。
时间一长,此次代北会战只有一个结果,双方各自息兵撤退,代北保持往日对峙局面。
慕容垂这老儿亲率八万大军前来征討,东燕朝廷承受的后勤压力可想而知。
把慕容垂拖在代北一日,东燕国力也就损耗多一分。
周军损耗同样不少,不过胜在平阳、河东、太原等地富庶粮多,又有雁门关、汾水转运之便利,比起燕军来说已经是节省太多。
战爭进行了两个月,已经从最初的遭遇战、突袭战进入到了消耗战阶段。
比拼的就是哪方国力更加雄厚。
派贏觴伴攻盛乐,稍稍遇阻便退守武周城,就像钓鱼拋出的饵料,隨时吸引大鱼注意力。
一拉一拽之间,让慕容垂看到周军有主动露头的希望,吊著他的胃口,既不让他撤军,也不让他多占便宜。
燕军每多滯留一日,对於东燕而言,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负担。
“伯渊~”梁广突然出声。
“臣在!”崔浩急忙上前几步。
“朕记得你前些日说,今年辰星犯虚宿,乃是凛冬之兆,寒潮大雪將会提前到来?”梁广问道。
“稟陛下,臣確有此言。只是若要准確预测季节变化,还得多多观测天象....
臣隨军携带玉衡仪,可採用《淮南子》所载『斗柄指亥,小雪至”的观测北斗之法预测节气..
另外也可多多观察雁群、蚊虫、马匹等物群异象,也可对判断天时做出辅证....:
崔浩说得头头是道,令傅弘之和李乐佩服不已。
就算有时候崔桃子傲慢了些,可人家的確博学多才,真本事骗不了人。
“甚好!朕交给你个任务,从现在起多多观察天象物候,判断今年秋冬时节的季节变化。”梁广笑道。
崔浩揖礼领命,心里有些疑惑,难道陛下是想藉助季节天气击败魏燕联军?
此前陛下认为,秋冬时节才是与敌人决战之时,这一项判断已经极为反常。
秋冬时节,代北部民大多集中,且战马经过秋季餵养正是健壮之时,牧民迫於过冬需要,作战意愿也会更加强烈。
按照通常意义而言,秋冬时节不是出塞征战的好时机。
除非像汉武一样,对王朝军队自信十足,就是要趁著秋冬时节匈奴民群居出征,进行大规模歼灭作战。
只要得手一次,就能重创边塞强敌。
崔浩看了眼端坐在陛阶案后的梁广,暗暗猜测皇帝陛下打算如何与魏燕联军决战...
“伯渊,仲度,朕听你二人方才爭论,各自说辞皆有道理。
就由你二人下去商量一番,拿出一套专门针对武职的取士考之法,同时对现有取士考进行改革,权衡荫官、军功、勛贵、考学......不论应考士人出身门第,原则之一还是要唯才是举!
至於寒素和士族之爭也无须再议,大周已废中正制和九品官人法,以品第门荫授予婴孩两千石之官这种荒唐事,决不允许出现在大周疆界之內.....”
梁广说话声淡然,崔浩和傅弘之却听出其中不容商议的强硬坚定,俱是心头凛然。
二人齐声领命,崔浩心里暗自苦笑,取士考对於士族门阀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无需太久,十年之后,士族群体的光环將会大大减弱。
只要一两代人无法应考出仕,宗族衰落只是早晚之事。
北方士族生在大周开国雄主治下,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平城代王宫內,梁广坐於案后,一边批阅从长安转送来的几分重要章疏,一边饶有兴致地听崔浩和傅弘之坐在殿中斗嘴。
准確说,两位少年英才正在进行辩论。
起因是梁广拋出个与代北治理有关的问题,让李康、李乐、刘勃勃、崔浩、傅弘之几位少年侍从团队討论,没想到话题很快延伸开,也越发深入,最后变成崔浩和傅弘之二人间的辩论。
此次梁广亲征代北,身边带了一群少年侍从。
李康、李乐、刘勃勃作为侍卫亲军预备成员,崔浩和傅弘之则是备掌顾命的少年高参。
这支小团队里,论武勇自然是以刘勃勃为最,这小子不愧是南匈奴单于后裔,完美继承了匈奴人的剽悍,三五个士和龙武军士也奈何不了他。
论智计和口才,当属崔浩和傅弘之最是出挑,
特別是崔浩,已经是朝野公认的大周朝下一代宰辅之才,不出意外的话,二十年后的大周朝廷,三省六部正五品以上主官里必有他一席之地。
李康李乐知道自己辨不过崔桃子,早早闭嘴头查脑地缩在一旁,暗暗为傅弘之加油鼓气,希望他可以挫一挫崔桃子的风头。
刘勃勃一身虎纹锦衣锦裤,侍立在殿门口,不时往殿內瞄几眼,小声对崔浩咒骂几句。
他可没少受崔浩戏弄,论头脑和辩才,一百个他绑一块也不是崔浩对手。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然则『隶臣僚』者,未必无才!今军中健儿多出寒微,如翊魔校尉温櫟本为并州猎户,斩契胡贼酋而擢升。若拘泥门第,此等人杰岂非湮没?”
傅弘之振振有词。
梁广提笔顿住,抬眼瞟了,不由莞尔一笑。
两位少年高参的辩论议题,已经从经义之辩来到了士族与寒素之间的用人之爭。
崔浩淡笑道:“仲度兄所言乃『器用之才”,然治国需明“体用之道”!《周礼》“以九两系邦国”之首日“牧以地得民”,士族累世经学,方知教化之体。昔年汉武擢公孙弘於牧豕,亦先令其修习《春秋》。
此举正是表明,寒素可拔擢,但不可废治国用人根基!”
傅弘之气笑了,“伯渊所论治国用人根基,不外乎是效法晋室,以品第门荫来取士定品!
如此一来,岂不重蹈中正制之覆辙?”
崔浩看了眼御案后捧著章疏阅览的梁广,又笑道:“国朝虽然废中正制,可此项制度开两晋之国基,未尝没有可取之处,岂能全盘否定?”
傅弘之还是摇头:“我从建康而来,深知今日之晋室,正是衰於门第禁上层权贵极度腐化,却又不得不重用寒素小姓来打理庶政,而掌权的高姓门阀同时也要防范寒素夺权。
多方角力爭斗,才使得国力一日不如一日。
底层庶民生活艰辛,不得不向佛道释门寻求慰藉寄託,从而变相助长佛寺和五斗米道的兴旺...
东南吴地陷入五斗米道內乱,与昔年汉末太平道黄幣军如出一辙!
若不开庶民寒素向上通道,必然导致民怨纷腾汹汹!”
崔浩正色道:“大周设取士考已是开天闢地,但寒素若是骤掌州郡大权,在缺乏经世之学的前提下,只恐是昔日张方之流!
寒素可凭军功任武职,州郡文职和朝堂省部还是应该倾向於取用士族子弟.....”
傅弘之反问道:“边地州郡以武职为重,可若是完全照搬长安取士考,那么诸多边地子弟精通骑射、武勇非凡者,却又难以通过经义策论,这当中又该如何权衡区分?”
崔浩笑道:“这有何难,陛下可降詔开詔举,或者单独把武职录用从取士考里择出来,重新制定考核標准,专门用作武职取士......“
爭论间,李康拿著份军报,满脸喜气地衝进大殿,“陛下!征北都督贏从武周发来急报!”
崔浩和傅弘之的辩论声为之一顿,一眾人皆是转头看向李康。
“呈上来!”梁广神情淡然在殿內值守的李乐从兄长手里接过军报,恭恭敬敬呈送到梁广案前。
一眾人眼巴巴看著,梁广不紧不慢拆阅军报。
“呵呵,慕容垂果然率燕军南下,意图进占武周川,堵住我军西去盛乐之路。
贏觴都督与慕容麟相遇,在武周川爆发激战,我军俘斩七千余,因慕容农赶到后撤至武周城驻守“
梁广笑著简单介绍军报內容,让李乐拿下去眾人传阅。
崔浩、傅弘之一眾少年臣僚皆是面露欣喜,武周川再度挫败燕军锋芒,虽说没能把燕军完全驱逐,却也牢牢占据武周城,和燕军形成对峙局面。
征北都督贏觴能以三万兵马堵住慕容垂统领的八万燕军,已经是大功一件。
梁广想了想,当即手书一份空白救文,命李康带下去交给右驍卫將军杨盛,命杨盛即刻点两万兵赶赴武周城增援。
“告诉杨盛,让他和贏多多商量,以白日增灶之策迷惑燕军,不让慕容垂猜到我军究竟在武周城驻守多少兵马。
同时往来平城的道路上,也要多多散布疑兵!”梁广叮嘱李康说道。
李康了愜,恍然道:“陛下是想製造大举出兵攻伐善无城的假象,以此叫慕容老儿不敢轻举妄动?”
梁广哈哈一笑,这小子倒有几分李方的机灵劲。
夸讚了几句,李康喜滋滋地下去传令。
侍立在殿门口的刘勃勃很是羡慕地看著他离开。
梁广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笑了笑。
“勃勃~”
刘勃勃回过神,见是梁广在唤他,急忙快步入殿:“陛下?”
梁广笑道:“据斥候打探,魏军已分散放牧,牛川由拓拔虔守卫,每日需要分兵两千驱赶畜群至饮马河草场放牧....
那片地方想来你们铁弗部最是熟悉,当年引秦军北攻拓跋什翼键,走的正是饮马河通道。
朕把袭击饮马河牧场的任务交给你铁弗部,你下去告诉五原公,如何出兵、行军、作战让他自已安排,如果兵马和粮草不够,可以去找右武卫將军呼延愷调用。
朕只看结果,要让拓拔虔的马匹牛羊出不了牛川半步!”
刘勃勃大喜,来到平城两个月,终於轮到他和铁弗部派上用场。
“陛下放心!臣和阿耶一定不负陛下之望!”刘勃勃粗野的大嗓门响彻大殿,叩首后一阵风似地下去传令。
梁广再度拿起武周川军报,头脑里渐渐浮现出一份计划的大致轮廓。
慕容垂选择进驻善无,说明一时半会不打算撤军。
这倒也符合他原本的疲敌计划,先用坚壁清野之策,断绝魏燕联军抢掠部民补充军需的途径,
再派贏筋率军伴攻盛乐,给拓跋掛和慕容垂增加心理压力,免得一老一小两个傢伙以为他不敢主动出击。
如果周军一味固守,魏燕联军自然拿他没什么办法。
平城这座龟壳足够坚硬,强攻很难打下来,拓跋硅和慕容垂也不可能糊涂到派兵强行攻城的地步。
只是那样一来,周军龟缩不出,自然也就不可能扩大胜果。
时间一长,此次代北会战只有一个结果,双方各自息兵撤退,代北保持往日对峙局面。
慕容垂这老儿亲率八万大军前来征討,东燕朝廷承受的后勤压力可想而知。
把慕容垂拖在代北一日,东燕国力也就损耗多一分。
周军损耗同样不少,不过胜在平阳、河东、太原等地富庶粮多,又有雁门关、汾水转运之便利,比起燕军来说已经是节省太多。
战爭进行了两个月,已经从最初的遭遇战、突袭战进入到了消耗战阶段。
比拼的就是哪方国力更加雄厚。
派贏觴伴攻盛乐,稍稍遇阻便退守武周城,就像钓鱼拋出的饵料,隨时吸引大鱼注意力。
一拉一拽之间,让慕容垂看到周军有主动露头的希望,吊著他的胃口,既不让他撤军,也不让他多占便宜。
燕军每多滯留一日,对於东燕而言,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负担。
“伯渊~”梁广突然出声。
“臣在!”崔浩急忙上前几步。
“朕记得你前些日说,今年辰星犯虚宿,乃是凛冬之兆,寒潮大雪將会提前到来?”梁广问道。
“稟陛下,臣確有此言。只是若要准確预测季节变化,还得多多观测天象....
臣隨军携带玉衡仪,可採用《淮南子》所载『斗柄指亥,小雪至”的观测北斗之法预测节气..
另外也可多多观察雁群、蚊虫、马匹等物群异象,也可对判断天时做出辅证....:
崔浩说得头头是道,令傅弘之和李乐佩服不已。
就算有时候崔桃子傲慢了些,可人家的確博学多才,真本事骗不了人。
“甚好!朕交给你个任务,从现在起多多观察天象物候,判断今年秋冬时节的季节变化。”梁广笑道。
崔浩揖礼领命,心里有些疑惑,难道陛下是想藉助季节天气击败魏燕联军?
此前陛下认为,秋冬时节才是与敌人决战之时,这一项判断已经极为反常。
秋冬时节,代北部民大多集中,且战马经过秋季餵养正是健壮之时,牧民迫於过冬需要,作战意愿也会更加强烈。
按照通常意义而言,秋冬时节不是出塞征战的好时机。
除非像汉武一样,对王朝军队自信十足,就是要趁著秋冬时节匈奴民群居出征,进行大规模歼灭作战。
只要得手一次,就能重创边塞强敌。
崔浩看了眼端坐在陛阶案后的梁广,暗暗猜测皇帝陛下打算如何与魏燕联军决战...
“伯渊,仲度,朕听你二人方才爭论,各自说辞皆有道理。
就由你二人下去商量一番,拿出一套专门针对武职的取士考之法,同时对现有取士考进行改革,权衡荫官、军功、勛贵、考学......不论应考士人出身门第,原则之一还是要唯才是举!
至於寒素和士族之爭也无须再议,大周已废中正制和九品官人法,以品第门荫授予婴孩两千石之官这种荒唐事,决不允许出现在大周疆界之內.....”
梁广说话声淡然,崔浩和傅弘之却听出其中不容商议的强硬坚定,俱是心头凛然。
二人齐声领命,崔浩心里暗自苦笑,取士考对於士族门阀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无需太久,十年之后,士族群体的光环將会大大减弱。
只要一两代人无法应考出仕,宗族衰落只是早晚之事。
北方士族生在大周开国雄主治下,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365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