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大耳贼刘备 > 第293章 子师阳谋

第293章 子师阳谋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293章 子师阳谋
    在关东联军散去后,吕布和郭汜被董卓召回了雒阳,准备出兵西州。
    韩遂和马腾的叛军已经在围攻陈仓,董卓必须全力出兵,因为董卓的家人都在郿县——郿县离陈仓仅百里,再不去家都没了。
    刘备也让赵云回雒阳,并为诸将表了功。
    刘备对战功向来是很公平的,吕布先后击破袁绍车阵和卫兹,又在虎牢关外大破关东联军,算是首功,被表为左中郎将,都乡侯。
    吕布对这个封赏或许仍有些不满,但也没多说什么,毕竟他原本的职务不高,眼下已是越级升迁且连升了好几级。
    刘备可没克扣任何人的功劳,吕布越过亭侯直接受封乡侯已经是特例了,对得起他的战功。
    徐晃因击破鲍韬、夺取敖仓之功,被刘备表为折冲校尉,都亭侯,其部曲也因此被刘备归入了中央军序列。
    当然,为了表示自己不是为了抢杨奉的人,刘备将杨奉也表为了中郎将。
    张燕则被表为了奉义将军。
    出了兵当然是有好处的。
    张燕这个奉义将军其实是加衔,不是常设的将军位,但这种加衔的实际作用也很大——只要有将军号,就有自主开火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出兵讨逆。
    袁绍进了太行山区,刘备要让张燕和杨奉赶紧找到并弄死袁绍。
    刘备自己没有回京,他还得收编降卒,整理部队,继续追讨袁绍和其它附逆的关东名士。
    袁绍在哪儿还不知道,刘备只好先追讨关东联军真正的组织者张邈。
    几天后。
    董卓率军去了右扶风,眼下已经出了函谷关。
    吕布、夏牟、吴匡、京畿部队以及河东兵马,全都随董卓出兵了,董卓知道凉州叛军的军力,不敢有一丝怠慢。
    刘备率军去往了东郡,免得关东联军死灰复燃。
    董卓留了董旻负责禁军,刘备也派回了赵云管控雒阳。
    雒阳城内外都没多少兵力,似乎又有了点安定祥和的意思。
    而此时,关东士人的谣言传到了雒阳。
    同时,荆州也有消息传到雒阳——据说,荆州刺史王叡得知袁绍兵败,畏罪而亡。
    这是长沙太守孙坚向朝廷回报的……还说王叡本打算附逆于袁绍,而孙文台“及时发现此贼逆谋”,赶紧领军阻止。
    还说王叡本在顽抗,但得知关东联军溃散后,王叡便吞金自尽了。
    这一面之辞,当然是不怎么保真的……
    孙坚在长沙讨伐区星叛乱后,又有周朝、郭石等人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孙坚跨郡到零陵、桂阳解决了叛军,随后因军功与分赃之事,与荆州刺史王叡产生了冲突。
    王叡说孙坚跨郡征讨违制,想让孙坚把剿灭周朝、郭石的功劳分出来。
    孙坚当然不肯。
    正好此时刘备传了讨伐袁绍的檄文,孙坚便接了檄文起兵‘讨逆’,但却先让程普带民夫去了汉寿。
    汉寿也叫索县,是此时的荆州治所,也是关羽‘汉寿亭侯’那个汉寿,关羽的爵位是汉寿县都亭(中心亭)的亭侯。
    王叡得知有兵士和民夫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兵士们来此的意图。
    程普说:“我部欲奉朝廷檄文讨逆,但这两年一直劳苦奔波,缺少军粮资费。这次来,是想请使君开恩,赏些粮食财物,以便我等出兵讨叛。”
    王叡也接了刘备的檄文,他自己不打算出兵,但听程普这么说也没多想,便传令打开库藏,让程普带民夫进去取粮。
    等程普带着‘民夫’涌入汉寿,王叡才发现了孙坚在其中,大惊:“孙府君怎会在此?”
    孙坚笑道:“奉朝廷檄文,特来取王使君首级。”
    王叡大怒:“我犯何罪?!”
    孙坚回答:“我亦不知何罪,但使君既不出兵,定是附逆袁绍……使君库藏金银颇多,却仍要与我争功,那便请王使君多服些金银,也好做个腹有财货之鬼……”
    随后以刀相逼,让王叡刮下金末,吞金而死。
    ……
    ……
    雒阳百郡邸。
    “……子师之意,是要借机使刘、董失势?可刘备刚获大胜,董卓又有吕布相帮,若是他们率军回京……”
    王允正在与刘表、士孙瑞、马日磾密谈。
    刘表眼下是宗正,之前是接替邹靖的北军中候。
    士孙瑞是鹰扬校尉,马日磾是射声校尉,都属于北军,之前雒阳出事时他们都在观望当墙头草。
    北军的兵力大部分已被董卓带走,但没带各个校尉——董卓本就打算以自家人替换这些掌兵的要职。
    刘备其实也在用牵招、赵云等人取代雒阳城防与治安官。
    目前牵招的主职是侍中玺官,兼任雒阳都尉,目前雒阳六部尉就是牵招管着的。
    何苗死后,雒阳六部尉已被各军分别收编,牵招此时领着的不是何苗的残部,而是他以前的老熟人——雒阳平定后,牵招从刘表那里找回了邹靖的旧部,大概七百人。
    也就是说,董卓接管了士孙瑞和马日磾的部队,牵招接管了刘表的部队。
    士孙瑞等人当然不满,但谁让他们之前做了墙头草呢,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董卓要平定西州,必然旷日持久,其家乡未定之前,不会轻易回军。”
    王允说道:“刘备出兵讨袁绍,未能得获全功,也不会轻易回军。否则兵威未成,州郡不惧,其此时又满身恶名,若不能取大胜或斩首恶,天下州郡皆不会听其号令……眼下是我等最好的机会。”
    “此刻雒阳兵少,若能外联州郡,内结太后,借百官缺额,广召名士入雒阳为官……聚众人亲随,便能聚合数千人。只要能控制中枢,使太后与陛下从我等之意,便可匡正朝纲。”
    “行事皆可假以董卓之名,即便将来刘备回军,我等也能以此挑起刘备与董卓相互搏杀……”
    “且……太后亦有此意……征召名士为官,以使太后与天子地位稳固,这本就是太后和董卓都想做的事。”
    王允这个计划确实很有可行性。
    不过,刘表觉得风险太大:“此事若不成呢?刘备虽是仁厚好善之人,但也会杀人的……”
    刘表好歹是宗室,而且是宗正,当然不愿意冒险。
    “景升,此事不过争势罢了,既是朝廷惯例,又是朝堂常事,我等也并没有加害刘备性命之心……并没坏了规矩。”
    “而且,此乃太后之意,我等只是奉命行事……景升你的部曲也被刘备部下强夺,莫非你还以为刘备能重用你?”
    “景升若不愿行此事,不如自请出外,荆州刺史王叡身死,正需有人补缺。”
    王允低声道:“我等本就要外联州郡,景升去荆州任事,若我等谋事不成,也好有个退路。”
    刘表叹了口气,默不作声。
    他也不希望再生乱,但王允说得没错,刘备和董卓不可能再给任何人兵权,与其在雒阳任人摆布,确实不如自请出外。
    王允也确实没有坏规矩,这就是常见的结党争权,没有害命的意思。
    ……
    次日,董太后提拔王允暂代司空府从事中郎。
    这其实就是董卓公府的秘书长。
    被董卓和刘备清洗了一半官员后,眼下朝廷确实有很多官员缺额,光靠董卓的亲戚可补不完,而刘备这边一时半会又没法从青州拉人过来。
    刘备和董卓都暂时不在雒阳,董太后授意王允举荐一些可用的名士入朝为官,而且是以董卓的名义举荐官员。
    这种拉拢是每代新君上位都会做的事,而且以董卓为名举荐,这等于是让董卓施恩做举主,对董卓和董太后都有好处。
    因此,董旻也对此事乐见其成。
    牵招当然要反对此事,但却没有太多反对的理由——朝中官员确实有很多缺额,总不能都拦着不让人举荐吧?
    暂代尚书的贾诩面对此事也很为难,因为这不是阴谋,这就是明着按照现有规制做事,而且是正事,拦不住。
    虽然贾诩和牵招不同意就没法加盖尚书印,朝廷也没法授官,但太后却在朝堂上搞了点小动作……
    她也没和代表刘备的贾诩牵招二人翻脸,只是先以羽林、侍中署、黄门署等近侍郎署征召士人——这事相当于天子和太皇太后选拔良家为郎,不加正职,只以储官征召,尚书台管不着。
    而王允辟用的士人,几乎全是关东名士。
    比如颍川名门荀氏的荀爽,这是“荀氏八龙”之首。
    比如陈留名士蔡邕——十年前被阳球、刘郃流放到了五原,现在是重新召回。
    还有江夏名士黄琬等。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86/640135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