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公台赠礼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343章 公台赠礼
“我等早晚会面对刘备大军围剿……刘备的大部随时会来,我等若不速取胜势,便皆会受困啊。”
刘岱看着鲍信辩解着,他显然确实是这么想的。
“使君杀桥府君之事我已有耳闻……鲍某愚钝,实是不知擅杀盟友能取何胜势……”
鲍信突然换了个问题:“使君……我等是为何起兵?”
“……自是为迎奉天子,安定天下,匡正社稷……”
刘岱愣了愣,答得冠冕堂皇,但声音却越来越小。
鲍信看着刘岱不说话。
两人沉默的对视了一阵。
“使君,你不忿刘备另以曹孟德领兖州,我欲解附逆之罪重振家声,皆为你我之私矣,何必言社稷?”
鲍信很耿直的把话挑明:“袁遗袁叙是为袁氏传续,张孟卓只为避罪自保……我等皆各有所图,尚不如昔日关东会盟。今各有私心,却无令主,各自为战,怎能取势?我若借兵予使君,也不过徒损人手而已……”
“……那以鲍兄之意,当如何行事?”
刘岱脸皮子抽搐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火,毕竟这是鲍信的地盘。
“陈王自称辅政大将军,举兵作乱对抗朝廷,实乃僭越谋逆……鲍某世受国恩,起兵自然是为讨伐此等叛逆……征东将军曹孟德奉诏主政兖州,我等皆兖豫之士忠勇之士,自当为曹兖州效力,诛灭叛逆,将功赎罪。”
鲍信脸上出现了一丝嘲讽:“张孟卓亦是此意……刘公山,桥瑁乃我挚友,你杀吾友,竟还敢来找我借兵……你可知我亦想借你一物?!”
张邈、鲍信、桥瑁、袁遗、袁叙……都是兖豫人士,唯有刘岱是青州人……
鲍信和张邈打算投奔曹操……那他要找刘岱借什么东西就很明显了。
刘岱愣愣的看了看鲍信,又环顾四周的兵士,退了几步,随后转身便跑。
但刚跑两步,于禁从斜后方冲出,挥钺便斩。
鲜血从刘岱的脖子喷出,尸身又跑了一步才扑倒在地。
于禁持着长钺又砍了一记,斩下刘岱的头颅,默不作声的提着人头回到鲍信身边。
鲍信并没有接过人头,而是回过身去看向身后一个垂着眼帘的士人:“公台……”
那士人上前从于禁手中接过刘岱的头颅,转头看向鲍信:“鲍府君放心,早在顿丘时,宫便与曹征东有旧。曹将军与鲍府君本就有同命共苦之谊,如今曹将军受阻于陈王,正需有人相助。”
这是陈宫,东郡东武阳陈氏子弟。
曹操和陈宫确实是老相识,十年前曹操治理顿丘时就认识陈宫,之后在东郡平定黄巾也曾与陈宫打过交道。
“鲍某已非国相……若非公台指点,鲍某或许只能在这巨野泽做个草寇罢了。”
鲍信朝陈宫拱了拱手:“只是,曹孟德虽能容我,刘备未必能容我,公台可有计较?”
“鲍府君挟数万兵士,又与曹将军亲睦……刘备即便不容也只能忍着。”
陈宫低垂着眼帘道:“有陈王举旗为乱,只要陈王旗帜未倒,刘备又怎敢不容兖豫忠勇之士?挟天子可令天下,挟天下亦可令天子啊……”
鲍信点了点头:“公台深谋……那便有劳公台奔走。”
陈宫提着头颅还礼。
或许是被人头的血腥气所冲,陈宫眨了眨眼,眯缝眼中似有些异样的光。
……
几天后,谯县。
“……竟是公台来此!快请入内说话!”
听闻陈宫来访,曹操鞋都没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自东郡一别,已有数年未见,常心念之……公台此来,可是为助我讨逆?”
“正是,宫来此有礼物赠予曹将军……”
陈宫将一个大盒子递给了曹操身边的近卫。
“……公台何必与我见外?不知此乃何礼?”
曹操看了一眼那盒子,犹豫了一下,没有当场打开。
“宫欲将兖州赠予将军。”
陈宫恭敬的作揖施礼:“前济北相鲍信,前陈留守张邈,以及袁氏诸君,皆自惭前罪……得知陈王刘宠擅自起兵谋逆,皆起兵助曹将军讨逆。”
“刘岱与刘宠合谋,擅杀桥府君……今刘岱已被鲍府君斩杀,宫替鲍府君献上逆贼刘岱首级以明此志……”
曹操愣了一愣,揭开盒子看到刘岱的首级,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辛苦公台……鲍兄为何没与公台一同前来?”
其实曹操心里清楚,张邈、桥瑁、鲍信等人举兵,只是因为没路可走,因为不举兵他们就只能当通缉犯。
但现在有刘岱的人头在此,张邈、桥瑁和鲍信又是曹操的好友,如果他们都能依附曹操,曹操当然乐意把他们举兵之事视为“讨伐刘宠”,至少可以视为“弃暗投明”。
毕竟曹操刚受了损失,正需要兵力。
而对于张邈、鲍信等人而言,他们确实更相信曹操,没人敢到刘备面前赌命,确实只能投奔曹操这个当初一起加入关东联军的同伙。
陈宫笑了笑:“鲍府君曾联泰山昌豨,忧心朝廷与右将军不容其部,只得使宫先来说和。而眼下,能使右将军不讨鲍府君者,唯曹将军尔。”
“曹可尽力而为,不过,右将军会作何反应操却难以琢磨,操也未必能让右将军免诸君之罪……”
曹操当然是愿意接纳鲍信等人的,但他也担忧刘备不肯。
“如今曹将军主兖州之事,陈留、济阴、山阳只需传令便可得数万大军,将军平定一方政绩斐然,又有护佑兖州士民之心,右将军怎会为难?”
陈宫拱手道:“宫不欲虚言相瞒,右将军掌控朝廷,不取名士,只欲以策试取白衣,我等士人恐难入右将军之侧……曹将军,我等兖州士民皆只为求存求利,若曹将军愿纳我等,我等便唯将军马首是瞻……”
言下之意,就是曹操如今是兖州刺史,如果干的活儿漂亮,让刘备无话可说,而且手里有大军数万,刘备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反对赦免鲍信等人。
同时,曹操既然得了兖州士人帮助,那就应该保障兖州士人的利益。
刘备不愿意用高门名士,因此各名门士族愿意找曹操商量。
若是非要和刘备穿一条裤子,那兖州各名门包括鲍信、桥瑁、张邈等在内,就会立刻投奔刘宠一起弄死曹操。
若是曹操答应,帮着兖州各家漂白,并保障兖州士族利益,那整个兖州的士族就都愿意支持曹操。
兖州各郡是“响应刘宠”还是“讨伐刘宠”,只看曹操如何决定。
“吾曾诛灭孔氏,兖州名门不惧吾乎?”
曹操有些犹豫,他知道刘备让他讨孔家就是为了让他站到豪门世家对立面。
“当然惧,但与曹将军相比,我等更惧右将军。”
陈宫低声道:“况且,孔氏于各家有何利?伏生之学授晁错,晁错授张生,张生之学授予欧阳,欧阳传尚书于夏侯……数代经学传继,何曾有孔氏之功?各家又何必因孔氏而伤?诸士欲得者不过名利而已,右将军不愿让名门得利,但曹将军必然更能容人……”
这是在说今文尚书的传承,伏生最早传回尚书,其后张生、欧阳、大小夏侯等陆续承继学问,《尚书》后来发展成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广传天下,确实没鲁国孔家什么事。
也就是说,士族们没必要为了孔家的事找曹操的麻烦,因为孔家倒台反而对其他名门有利。
陈宫说得很直率,曹操思虑再三后,微微点头:“操不能与右将军相争……但若众人皆以讨逆为号,那便皆是忠勇之臣,操自当庇护兖豫忠勇之士。”
“曹公有容人之量,兖州诸君便必为忠勇之士。”
陈宫躬身拜下,换了个称呼:“曹公亦无需与右将军相争,各家皆只为利害存继,只要得保无忧,谁又乐意行险呢?”
(本章完)
“我等早晚会面对刘备大军围剿……刘备的大部随时会来,我等若不速取胜势,便皆会受困啊。”
刘岱看着鲍信辩解着,他显然确实是这么想的。
“使君杀桥府君之事我已有耳闻……鲍某愚钝,实是不知擅杀盟友能取何胜势……”
鲍信突然换了个问题:“使君……我等是为何起兵?”
“……自是为迎奉天子,安定天下,匡正社稷……”
刘岱愣了愣,答得冠冕堂皇,但声音却越来越小。
鲍信看着刘岱不说话。
两人沉默的对视了一阵。
“使君,你不忿刘备另以曹孟德领兖州,我欲解附逆之罪重振家声,皆为你我之私矣,何必言社稷?”
鲍信很耿直的把话挑明:“袁遗袁叙是为袁氏传续,张孟卓只为避罪自保……我等皆各有所图,尚不如昔日关东会盟。今各有私心,却无令主,各自为战,怎能取势?我若借兵予使君,也不过徒损人手而已……”
“……那以鲍兄之意,当如何行事?”
刘岱脸皮子抽搐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火,毕竟这是鲍信的地盘。
“陈王自称辅政大将军,举兵作乱对抗朝廷,实乃僭越谋逆……鲍某世受国恩,起兵自然是为讨伐此等叛逆……征东将军曹孟德奉诏主政兖州,我等皆兖豫之士忠勇之士,自当为曹兖州效力,诛灭叛逆,将功赎罪。”
鲍信脸上出现了一丝嘲讽:“张孟卓亦是此意……刘公山,桥瑁乃我挚友,你杀吾友,竟还敢来找我借兵……你可知我亦想借你一物?!”
张邈、鲍信、桥瑁、袁遗、袁叙……都是兖豫人士,唯有刘岱是青州人……
鲍信和张邈打算投奔曹操……那他要找刘岱借什么东西就很明显了。
刘岱愣愣的看了看鲍信,又环顾四周的兵士,退了几步,随后转身便跑。
但刚跑两步,于禁从斜后方冲出,挥钺便斩。
鲜血从刘岱的脖子喷出,尸身又跑了一步才扑倒在地。
于禁持着长钺又砍了一记,斩下刘岱的头颅,默不作声的提着人头回到鲍信身边。
鲍信并没有接过人头,而是回过身去看向身后一个垂着眼帘的士人:“公台……”
那士人上前从于禁手中接过刘岱的头颅,转头看向鲍信:“鲍府君放心,早在顿丘时,宫便与曹征东有旧。曹将军与鲍府君本就有同命共苦之谊,如今曹将军受阻于陈王,正需有人相助。”
这是陈宫,东郡东武阳陈氏子弟。
曹操和陈宫确实是老相识,十年前曹操治理顿丘时就认识陈宫,之后在东郡平定黄巾也曾与陈宫打过交道。
“鲍某已非国相……若非公台指点,鲍某或许只能在这巨野泽做个草寇罢了。”
鲍信朝陈宫拱了拱手:“只是,曹孟德虽能容我,刘备未必能容我,公台可有计较?”
“鲍府君挟数万兵士,又与曹将军亲睦……刘备即便不容也只能忍着。”
陈宫低垂着眼帘道:“有陈王举旗为乱,只要陈王旗帜未倒,刘备又怎敢不容兖豫忠勇之士?挟天子可令天下,挟天下亦可令天子啊……”
鲍信点了点头:“公台深谋……那便有劳公台奔走。”
陈宫提着头颅还礼。
或许是被人头的血腥气所冲,陈宫眨了眨眼,眯缝眼中似有些异样的光。
……
几天后,谯县。
“……竟是公台来此!快请入内说话!”
听闻陈宫来访,曹操鞋都没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自东郡一别,已有数年未见,常心念之……公台此来,可是为助我讨逆?”
“正是,宫来此有礼物赠予曹将军……”
陈宫将一个大盒子递给了曹操身边的近卫。
“……公台何必与我见外?不知此乃何礼?”
曹操看了一眼那盒子,犹豫了一下,没有当场打开。
“宫欲将兖州赠予将军。”
陈宫恭敬的作揖施礼:“前济北相鲍信,前陈留守张邈,以及袁氏诸君,皆自惭前罪……得知陈王刘宠擅自起兵谋逆,皆起兵助曹将军讨逆。”
“刘岱与刘宠合谋,擅杀桥府君……今刘岱已被鲍府君斩杀,宫替鲍府君献上逆贼刘岱首级以明此志……”
曹操愣了一愣,揭开盒子看到刘岱的首级,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辛苦公台……鲍兄为何没与公台一同前来?”
其实曹操心里清楚,张邈、桥瑁、鲍信等人举兵,只是因为没路可走,因为不举兵他们就只能当通缉犯。
但现在有刘岱的人头在此,张邈、桥瑁和鲍信又是曹操的好友,如果他们都能依附曹操,曹操当然乐意把他们举兵之事视为“讨伐刘宠”,至少可以视为“弃暗投明”。
毕竟曹操刚受了损失,正需要兵力。
而对于张邈、鲍信等人而言,他们确实更相信曹操,没人敢到刘备面前赌命,确实只能投奔曹操这个当初一起加入关东联军的同伙。
陈宫笑了笑:“鲍府君曾联泰山昌豨,忧心朝廷与右将军不容其部,只得使宫先来说和。而眼下,能使右将军不讨鲍府君者,唯曹将军尔。”
“曹可尽力而为,不过,右将军会作何反应操却难以琢磨,操也未必能让右将军免诸君之罪……”
曹操当然是愿意接纳鲍信等人的,但他也担忧刘备不肯。
“如今曹将军主兖州之事,陈留、济阴、山阳只需传令便可得数万大军,将军平定一方政绩斐然,又有护佑兖州士民之心,右将军怎会为难?”
陈宫拱手道:“宫不欲虚言相瞒,右将军掌控朝廷,不取名士,只欲以策试取白衣,我等士人恐难入右将军之侧……曹将军,我等兖州士民皆只为求存求利,若曹将军愿纳我等,我等便唯将军马首是瞻……”
言下之意,就是曹操如今是兖州刺史,如果干的活儿漂亮,让刘备无话可说,而且手里有大军数万,刘备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反对赦免鲍信等人。
同时,曹操既然得了兖州士人帮助,那就应该保障兖州士人的利益。
刘备不愿意用高门名士,因此各名门士族愿意找曹操商量。
若是非要和刘备穿一条裤子,那兖州各名门包括鲍信、桥瑁、张邈等在内,就会立刻投奔刘宠一起弄死曹操。
若是曹操答应,帮着兖州各家漂白,并保障兖州士族利益,那整个兖州的士族就都愿意支持曹操。
兖州各郡是“响应刘宠”还是“讨伐刘宠”,只看曹操如何决定。
“吾曾诛灭孔氏,兖州名门不惧吾乎?”
曹操有些犹豫,他知道刘备让他讨孔家就是为了让他站到豪门世家对立面。
“当然惧,但与曹将军相比,我等更惧右将军。”
陈宫低声道:“况且,孔氏于各家有何利?伏生之学授晁错,晁错授张生,张生之学授予欧阳,欧阳传尚书于夏侯……数代经学传继,何曾有孔氏之功?各家又何必因孔氏而伤?诸士欲得者不过名利而已,右将军不愿让名门得利,但曹将军必然更能容人……”
这是在说今文尚书的传承,伏生最早传回尚书,其后张生、欧阳、大小夏侯等陆续承继学问,《尚书》后来发展成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广传天下,确实没鲁国孔家什么事。
也就是说,士族们没必要为了孔家的事找曹操的麻烦,因为孔家倒台反而对其他名门有利。
陈宫说得很直率,曹操思虑再三后,微微点头:“操不能与右将军相争……但若众人皆以讨逆为号,那便皆是忠勇之臣,操自当庇护兖豫忠勇之士。”
“曹公有容人之量,兖州诸君便必为忠勇之士。”
陈宫躬身拜下,换了个称呼:“曹公亦无需与右将军相争,各家皆只为利害存继,只要得保无忧,谁又乐意行险呢?”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86/640147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