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预备菜品:小龙虾
推荐阅读: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大唐:一个厨子的府兵之旅、揣崽流放,弃妃活成白月光、超武入侵、斗罗:蛊师雨浩,她们大有问题、北朝争雄、火影:从罗杰船上归来的漩涡鸣人、夫君假死?预知未来后我不守寡了!、我在印度当神牛、
那一声回答被水鸟扑腾翅膀的声音掩盖,高林並未听到。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他边走边哼著歌,完全没注意到身后那还望著他的姑娘。
回到家中,高林便忙著製作桂糯米藕。
今天见过丈母娘后,干活更有劲头了,他要挣钱把小哑巴娶回来!
当带著甜香的桂糯米藕全部出锅,高林的父母刚踩著田埂回来,身后还跟著高秀巧。
她正和仓红英说笑:“你交代的事,我哪能不上心?这两天跑得腿肚子都抽筋了。”
走到晒场时,香味勾得她咽了口唾沫,却故作镇定问正在洗锅的高林。
“小林子,今儿那姑娘咋样?”
高林擦著手起身笑:“不丑,就是配我可惜了。大姑家表哥还单著吧?这么好的姑娘留给他正好。”
高秀巧的脸瞬间拉僵,眼角突突直跳。
好姑娘?刘木秀什么德行她能不知道?
仓红英听出儿子话里的讽刺,嘴上却训斥:“怎么跟大姑说话呢。”
高林淡淡一笑转身进屋,他懒得理高秀巧。
光村里的適龄姑娘就有好几个,她不介绍。偏挑刘木秀来噁心人。
说她不是成心的,高林都不相信。
高林心中也有些奇怪,自己啥时候得罪高秀巧了?
高秀巧见他这態度,火气腾地上来了,又见仓红英帮腔,立刻拔高声音:“看不上就直说,说话带刺给谁听?”
仓红英连忙打圆场:“秀巧別来气,林子不会说话。”
哪料高秀巧得理不饶人:“红英你也知道小林子这两年的名声,我跑了十几个姑娘家,人家娘老子一听是他,头直摇。”
这话戳到了仓红英的痛处。
以往她只能忍气吞声,可自打儿子跳过河后像变了个人,又机灵又能苦钱,哪还受得住这气?
她刚想脱口说出儿子一天挣几十块,却被高怀仁眼神制止,只得改口。
“哟,他们家里姑娘长得多体面哦~。我家小林子的汉条子(身材长相)在村里绝对是这个!”
说著,仓红英竖起个大拇指。
高秀巧见她不再忍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急得嚷嚷:“好看有屁用啊,苦到钱才是真本事!”
本想讽刺高林没出息,却见高怀仁两口子捂嘴轻笑。
范二笑得前仰后合,就属他笑的最大声。说二爷挣不到钱,这是他这辈子听到最好笑的笑话。
高秀巧一脸茫然,高林在厨房喊:“爸妈,二子,洗手吃饭了。”
一家子头也不回进了屋,只剩她在晒场跺脚:“真是一家傻子!”
饭桌上的煤油灯晃了晃,高林把相亲的事说了。
高怀仁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叮噹作响:“高秀巧这老逼养的!”
仓红英嘴里不停咒骂高秀巧没安好心,手里的筷子戳著桌面。
范二缩著脖子扒藕,耳朵却支棱著听动静,粥顺著嘴角流到衣襟上都没察觉。
“妈,別再让人介绍对象了。”高林推了推碗,“太折腾人。”
仓红英急得筷子往桌上一放:“那你不能不成家啊。”
前年国家刚规定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才能领证,可农村里十八九岁结婚是常事。大不了等到了年纪再去领证嘛。
高林大哥 27岁才成家,已算村里的“老光棍”。
要是过了三十岁不结婚,那风言风语就来了。这规矩,四十年后也没变。
高林慢悠悠放下筷子:“放心,明年肯定结婚。”
“那就好。”仓红英刚鬆口气,突然眯起眼。
高怀仁也放下筷子,老两口对视一眼,猛地坐直了身子:“你有中意的了?”
高林笑著点点头。
见状,两口子欣喜的追问:“谁家的?”
“到时候告诉你们。”高林笑而不语,把碗里的粥喝得乾乾净净。
他不介意小哑巴家的成分,也不在乎她不能说话,但父母能不能接受?
与其天天被刘木秀那样的人折腾,不如先让父母猜一会。放弃给他相亲的想法。
等手头宽裕了,生米煮成熟饭,二老再反对也晚了。
仓红英追问了几句,见儿子死活不说,突然想起昨晚高林不知给谁去送鸡汤的事情。
难不成就是给那姑娘送的?
老两口齐刷刷看向范二,那目光像锥子似的扎在他后背上。
“二子你晓得啊?”
范二头埋得更低,筷子扒拉著碗里的粥,半天没送进嘴里,只含糊地摇头。
“不晓得,我什么都不晓得!”
......
晚饭过后,高林用新鲜荷叶裹了份桂糯米藕,让范二给小哑巴送去。
隨后他摸出信纸铺在堂屋桌上,就著煤油灯的昏黄灯光写写画画。
仓红英和高怀仁洗漱时凑过来看。
只见纸上歪歪扭扭列著“小龙虾、鱼、螃蟹、鸡、鸭......“几行字,实在摸不透儿子的心思,哈欠连天地回房睡了。
高林在思考摆摊需要上个什么新的菜品。
他的指尖在“小龙虾“三字上敲了敲。
小龙虾在未来街头美食的地位,想必不用多说。
这东西现在在河沟里隨处可见,总在腐食里钻,被村里人嫌“吃脏东西有毒“,偶尔有人捉来也是盐水白煮,腥味重得难以下咽。
而且现在的小龙虾,个头小,腹部黑,產不了多少肉。
实际上,人们真正开始吃小龙虾还是在1993年,距离盐瀆两百多公里的盱眙县,有一家“老许调料店”,老板许建忠研发出了独特的“十三香小龙虾”。
十三香口味的小龙虾一下子打开了当地人的味蕾,並逐渐火爆起来。
到了千禧年,当地小龙虾的火爆让盱眙县人民政府看到了商机,趁势举办了一届“中国龙年盱眙龙虾节”,成功將“盱眙龙虾”的品牌打了出来。
笔尖在“小龙虾“上画了个圈,就决定是你了,小龙虾!
隨后高林又在纸上写下:调料、人员、运输及烹飪地点。笔尖在纸上轻点,片刻之后便想到了办法。
调料可以去国营饭店找张庆国打听打听。
抓龙虾和前期处理工作可以交给军营村那四个年轻人。
至於运输......走船太慢,现在天气热,半路可能就臭了。至於到城里做,就凭藉他那个碳炉子那点点火力,根本做不了几锅。
如果能买个自行车的话,交通上倒是能节省不少时间。
高林伸了个懒腰:“得想办法搞辆自行车回来。”
隨后他盯著纸上的字自言自语:“抱歉了老许叔,龙虾製作大师的名號我就拿走了。”
话音刚落,身处徐州睢寧的许建忠端著饭碗打了个激灵,筷子差点掉在地上。
他揉著突然发毛的后颈望向窗外,总感觉有什么东西从身体里溜走了。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他边走边哼著歌,完全没注意到身后那还望著他的姑娘。
回到家中,高林便忙著製作桂糯米藕。
今天见过丈母娘后,干活更有劲头了,他要挣钱把小哑巴娶回来!
当带著甜香的桂糯米藕全部出锅,高林的父母刚踩著田埂回来,身后还跟著高秀巧。
她正和仓红英说笑:“你交代的事,我哪能不上心?这两天跑得腿肚子都抽筋了。”
走到晒场时,香味勾得她咽了口唾沫,却故作镇定问正在洗锅的高林。
“小林子,今儿那姑娘咋样?”
高林擦著手起身笑:“不丑,就是配我可惜了。大姑家表哥还单著吧?这么好的姑娘留给他正好。”
高秀巧的脸瞬间拉僵,眼角突突直跳。
好姑娘?刘木秀什么德行她能不知道?
仓红英听出儿子话里的讽刺,嘴上却训斥:“怎么跟大姑说话呢。”
高林淡淡一笑转身进屋,他懒得理高秀巧。
光村里的適龄姑娘就有好几个,她不介绍。偏挑刘木秀来噁心人。
说她不是成心的,高林都不相信。
高林心中也有些奇怪,自己啥时候得罪高秀巧了?
高秀巧见他这態度,火气腾地上来了,又见仓红英帮腔,立刻拔高声音:“看不上就直说,说话带刺给谁听?”
仓红英连忙打圆场:“秀巧別来气,林子不会说话。”
哪料高秀巧得理不饶人:“红英你也知道小林子这两年的名声,我跑了十几个姑娘家,人家娘老子一听是他,头直摇。”
这话戳到了仓红英的痛处。
以往她只能忍气吞声,可自打儿子跳过河后像变了个人,又机灵又能苦钱,哪还受得住这气?
她刚想脱口说出儿子一天挣几十块,却被高怀仁眼神制止,只得改口。
“哟,他们家里姑娘长得多体面哦~。我家小林子的汉条子(身材长相)在村里绝对是这个!”
说著,仓红英竖起个大拇指。
高秀巧见她不再忍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急得嚷嚷:“好看有屁用啊,苦到钱才是真本事!”
本想讽刺高林没出息,却见高怀仁两口子捂嘴轻笑。
范二笑得前仰后合,就属他笑的最大声。说二爷挣不到钱,这是他这辈子听到最好笑的笑话。
高秀巧一脸茫然,高林在厨房喊:“爸妈,二子,洗手吃饭了。”
一家子头也不回进了屋,只剩她在晒场跺脚:“真是一家傻子!”
饭桌上的煤油灯晃了晃,高林把相亲的事说了。
高怀仁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叮噹作响:“高秀巧这老逼养的!”
仓红英嘴里不停咒骂高秀巧没安好心,手里的筷子戳著桌面。
范二缩著脖子扒藕,耳朵却支棱著听动静,粥顺著嘴角流到衣襟上都没察觉。
“妈,別再让人介绍对象了。”高林推了推碗,“太折腾人。”
仓红英急得筷子往桌上一放:“那你不能不成家啊。”
前年国家刚规定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才能领证,可农村里十八九岁结婚是常事。大不了等到了年纪再去领证嘛。
高林大哥 27岁才成家,已算村里的“老光棍”。
要是过了三十岁不结婚,那风言风语就来了。这规矩,四十年后也没变。
高林慢悠悠放下筷子:“放心,明年肯定结婚。”
“那就好。”仓红英刚鬆口气,突然眯起眼。
高怀仁也放下筷子,老两口对视一眼,猛地坐直了身子:“你有中意的了?”
高林笑著点点头。
见状,两口子欣喜的追问:“谁家的?”
“到时候告诉你们。”高林笑而不语,把碗里的粥喝得乾乾净净。
他不介意小哑巴家的成分,也不在乎她不能说话,但父母能不能接受?
与其天天被刘木秀那样的人折腾,不如先让父母猜一会。放弃给他相亲的想法。
等手头宽裕了,生米煮成熟饭,二老再反对也晚了。
仓红英追问了几句,见儿子死活不说,突然想起昨晚高林不知给谁去送鸡汤的事情。
难不成就是给那姑娘送的?
老两口齐刷刷看向范二,那目光像锥子似的扎在他后背上。
“二子你晓得啊?”
范二头埋得更低,筷子扒拉著碗里的粥,半天没送进嘴里,只含糊地摇头。
“不晓得,我什么都不晓得!”
......
晚饭过后,高林用新鲜荷叶裹了份桂糯米藕,让范二给小哑巴送去。
隨后他摸出信纸铺在堂屋桌上,就著煤油灯的昏黄灯光写写画画。
仓红英和高怀仁洗漱时凑过来看。
只见纸上歪歪扭扭列著“小龙虾、鱼、螃蟹、鸡、鸭......“几行字,实在摸不透儿子的心思,哈欠连天地回房睡了。
高林在思考摆摊需要上个什么新的菜品。
他的指尖在“小龙虾“三字上敲了敲。
小龙虾在未来街头美食的地位,想必不用多说。
这东西现在在河沟里隨处可见,总在腐食里钻,被村里人嫌“吃脏东西有毒“,偶尔有人捉来也是盐水白煮,腥味重得难以下咽。
而且现在的小龙虾,个头小,腹部黑,產不了多少肉。
实际上,人们真正开始吃小龙虾还是在1993年,距离盐瀆两百多公里的盱眙县,有一家“老许调料店”,老板许建忠研发出了独特的“十三香小龙虾”。
十三香口味的小龙虾一下子打开了当地人的味蕾,並逐渐火爆起来。
到了千禧年,当地小龙虾的火爆让盱眙县人民政府看到了商机,趁势举办了一届“中国龙年盱眙龙虾节”,成功將“盱眙龙虾”的品牌打了出来。
笔尖在“小龙虾“上画了个圈,就决定是你了,小龙虾!
隨后高林又在纸上写下:调料、人员、运输及烹飪地点。笔尖在纸上轻点,片刻之后便想到了办法。
调料可以去国营饭店找张庆国打听打听。
抓龙虾和前期处理工作可以交给军营村那四个年轻人。
至於运输......走船太慢,现在天气热,半路可能就臭了。至於到城里做,就凭藉他那个碳炉子那点点火力,根本做不了几锅。
如果能买个自行车的话,交通上倒是能节省不少时间。
高林伸了个懒腰:“得想办法搞辆自行车回来。”
隨后他盯著纸上的字自言自语:“抱歉了老许叔,龙虾製作大师的名號我就拿走了。”
话音刚落,身处徐州睢寧的许建忠端著饭碗打了个激灵,筷子差点掉在地上。
他揉著突然发毛的后颈望向窗外,总感觉有什么东西从身体里溜走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6792/644244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