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客舍灯明,春夜欢声迎远客
推荐阅读:魔王姐姐和圣女妹妹都想拉我入伙、红尘尸仙、长生从领悟道经心法开始、同时穿越万界,成神全靠我自己!、辜负全世界后,你告诉我她们都是真的?、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鳏夫的文娱、一身满级武魂,碾压全球很合理吧!、重回1982小渔村、亡灵之息、
第235章 客舍灯明,春夜欢声迎远客
苏晚的指尖还沾著细碎的绣线绒,见许朗捧著衣裳发怔,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伸手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口:“要是觉得顏色太浅,我再找块深些的绸缎改改?沈公子还带了匹墨蓝色的,绣上暗纹也好看。”
许朗连忙摇头,將衣裳拢在怀里,布料的丝滑贴著掌心,像揣了团揉碎的月光:“不用改,这水绿色正好。上次去洛阳,李掌柜还说我穿浅色衣裳显精神,等客栈开业,客人见了,也能觉得咱清溪村的人敞亮。”他凑近看苏晚的手,指腹上有淡淡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绣针磨出来的,心里忽然软得发疼,“往后別熬太晚,绣活要是赶不完,让绣娘们多搭把手,別累著自己。”
苏晚笑著点头,把绣绷挪到月光下,继续缝衣裳的下摆:“放心吧,晓梅她们都帮著我呢。昨天沈公子送来的新绣针,针尖细得像牛毛,绣起边来快多了。对了,客栈开业那天,我想把《清溪春景图》掛在大堂最显眼的地方,沈公子说要带苏州的客商来,让他们一进门就看见咱清溪村的春天。”
两人正说著,院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伴隨著晓梅清脆的嗓音:“许朗哥!苏晚姐!快来看我们做的胭脂盒!”推门进来时,晓梅身后跟著三个绣娘,每人手里都捧著个竹编托盘,托盘里码著十几盒桃胭脂,瓷瓶外的绣套各有不同——有的绣著並蒂莲,有的绣著双飞燕,最精巧的一盒,竟在竹编礼盒上编了圈微型的清溪河纹样,连岸边的芦苇都清晰可见。
“这是给马帮准备的最后一批胭脂,”晓梅拿起那盒带清溪河纹样的,递到许朗面前,“建业说波斯人喜欢看地方景致,特意编了这竹盒,里面还放了张周先生写的小纸条,用汉、波斯两种字写了胭脂的用法——沈公子找苏州的波斯商人帮忙翻译的,说这样才显诚意。”
许朗拿起纸条看了看,左边是周先生工整的楷书,写著“取少许涂於面颊,伴桃清香,可衬春色”;右边是弯弯曲曲的波斯文,笔画像缠绕的藤蔓。他忍不住讚嘆:“想得真周到。马帮带著这样的货去波斯,人家不仅能用上好胭脂,还能知道咱清溪村的心意,往后肯定还会跟咱合作。”
绣娘里最年轻的春桃忽然开口,声音带著几分羞涩:“许朗哥,我还在胭脂盒里放了片干桃。沈公子说波斯那边少见桃,让他们看看咱清溪村的桃长啥样,说不定还会问咱要桃树苗呢。”
这话逗得眾人都笑了,苏晚伸手摸了摸春桃的头:“春桃心思真细,以后肯定能成最好的绣娘。”春桃被夸得脸红,低下头摆弄著托盘里的胭脂盒,指尖轻轻蹭过绣套上的纹。
正热闹著,傻柱扛著个大竹筐走进来,筐里装著刚蒸好的糯米糕,热气裹著桂香气飘满院子:“许朗哥!张奶奶让我送些糯米糕来,说大家忙了一天,垫垫肚子。还说熬姜枣膏的锅已经架上了,让绣娘们明早去帮忙去核。”
晓梅立刻拿起块糯米糕,咬了口,甜香瞬间在嘴里散开:“张奶奶的手艺真好!比洛阳酒楼里的点心还好吃。等客栈开业,让张奶奶在大堂设个小摊子,卖些糯米糕、春茶,客人肯定喜欢。”
“我也是这么想的,”许朗接过傻柱递来的糯米糕,“已经跟张奶奶商量好了,客栈开业后,她就在大堂角落摆个茶摊,卖春茶和点心,赚的钱都归她。张奶奶一辈子不容易,也该享享清福了。”
傻柱挠了挠头,笑著说:“张奶奶听了肯定高兴!下午我去窖里帮她挖生薑,她还跟我说,等马帮从波斯回来,要给建业和柱子做两身新衣裳,让他们穿得体面些,別给清溪村丟人。”
眾人又聊了会儿客栈开业的细节,直到月色偏西才各自散去。苏晚帮许朗把衣裳叠好放进锦盒,又拿出块新的云锦缎,在灯下比量著:“客栈开业那天,我想穿这件月白色的,绣上几枝桃,跟你的水绿色衣裳配成一对,你说好不好?”
许朗望著她眼底的星光,心里像被春茶泡过,暖得发甜:“好,怎么都好。”
第二天一早,清溪村就热闹起来。张奶奶的厨房里,五个老婆子围著大盆剥红枣,红枣的甜香混著生薑的辛辣飘出老远;绣坊里,绣娘们忙著给胭脂盒缝红丝线的平安符;工地上,工匠们正给客栈的门框刷最后一遍漆,朱红色的漆在阳光下亮得晃眼;码头边,建业带著后生们往石阶上铺防滑的草蓆,时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
许朗刚到客栈,就见沈文轩骑著马从村口赶来,马背上驮著两个大木箱,他翻身下马,脸上带著兴奋的笑容:“许朗兄!苏州的客商来了!一共来了五个人,都是绸缎庄和瓷器庄的掌柜,已经到村口了,我让伙计先引著他们看码头,这就来叫你。”
“这么快?”许朗又惊又喜,连忙整理了下衣裳,“我这就去村口接他们。仇先生呢?让他也过来,跟客商讲讲客栈的设计,也好让他们放心跟咱合作。”
“仇先生正在大堂看柜檯呢,我这就去叫他!”沈文轩说著,转身就往客栈里跑,马背上的木箱还没卸,乌木的箱角在阳光下泛著光。
许朗快步往村口走,刚转过祠堂的拐角,就看见五个穿著绸缎衣裳的男人站在码头边,正围著“清溪渡”的石碑说话。为首的是个留著山羊鬍的老者,穿著宝蓝色的绸缎长袍,手里拿著把摺扇,正是苏州绸缎庄的王掌柜——沈文轩之前提过的,特意来考察清溪村的绣品和竹编。
“王掌柜,一路辛苦!”许朗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我是清溪村的许朗,特意来迎您。”
王掌柜连忙回礼,目光在许朗身上打量了一圈,又看向身后的码头和客栈,笑著说道:“许东家年轻有为啊!这清溪村山清水秀,码头和客栈也建得別致,一看就是用了心思的。刚才看了码头的青石台阶,质地坚硬,比苏州的码头用料还实在。”
旁边的瓷器庄李掌柜也开口:“是啊!刚才听沈公子说,客栈的茶具用的是影青瓷,绣品用的是云锦缎,都是好东西。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跟许东家谈谈长期合作,把清溪村的货卖到苏州去,让苏州的人也尝尝这『清溪味道』。”
许朗笑著把几人往客栈引:“几位掌柜快请进,客栈刚收拾好,里面还乱得很,別嫌弃。仇先生已经在大堂等著了,他是客栈的设计师,让他跟您讲讲客栈的布局,也让您看看咱清溪村的手艺。”
几人跟著许朗走进客栈大堂,刚进门就被正中央的楠木柜檯吸引——柜檯用的是整块楠木,打磨得光滑发亮,上面刻著缠枝莲的暗纹,柜檯后面的墙面上,《清溪春景图》已经掛好,水绿色的绸缎上,清溪河的水波用孔雀蓝的线绣成,泛著虹彩,岸边的桃用緋红的线,像真的开在锦缎上一样。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好绣品!好手艺!”王掌柜忍不住走上前,伸手轻轻拂过绣品,“这云锦缎的质地,比苏州最好的绸缎庄卖的还好,绣工也精细,连水波的纹路都绣得这么逼真,要是放在苏州的绸缎庄里,肯定被抢著买。”
仇先生从柜檯后走出来,拱手笑道:“王掌柜过奖了。这绣品是村里的绣娘们熬了一个月才绣好的,用的是苏州最新的云锦缎,还有孔雀毛绣线,所以看起来格外鲜亮。客栈的每个房间都配了竹编的桌椅和云锦缎的床品,保证客人住得舒服,还能记住咱清溪村的特色。”
李掌柜走到柜檯边,拿起上面放的竹编小篮看了看:“这竹编手艺也扎实,纹路细密,比苏州城里卖的还精致。要是用这竹篮装瓷器,肯定能减少损耗,我回去就让伙计跟许东家订一批,以后往外地运瓷器,都用清溪村的竹篮。”
许朗心里一喜,连忙说道:“李掌柜放心,建业的竹编手艺是村里最好的,您要多少,我们就能做多少,价钱肯定比苏州的市价低两成。另外,我们还能根据您的要求,在竹篮上编上您瓷器庄的名號,这样也能帮您宣传。”
李掌柜笑得眼睛都眯了:“许东家实在!就冲您这態度,这生意我跟定了!”
几人在大堂里坐定,傻柱端来刚泡好的春茶,茶杯是淡青色的影青瓷,杯身上印著兰纹,茶水倒进杯里,能看见茶叶在水里轻轻舒展,茶香瞬间飘满大堂。
王掌柜喝了口茶,眼睛一亮:“这春茶真香!比苏州的碧螺春还多了股清甜,是用清溪河的水冲泡的吧?”
“王掌柜好眼光!”许朗笑著点头,“这是张奶奶用后山的春茶树叶熬的,冲泡用的是清溪河的活水,早上刚从河里挑来的,所以格外清甜。等客栈开业,每个房间都会给客人准备一壶春茶,让他们尝尝清溪村的水味。”
几人又聊了半个时辰,从绣品的供货量,到竹编的样式,再到客栈的合作模式,都谈得十分投机。王掌柜最后拍板:“许东家,我们苏州的绸缎庄,每月要订两百匹绣品,用云锦缎做底料,绣上清溪村的景致;李掌柜的瓷器庄,每月订一百个竹编礼盒;另外三个掌柜,也分別订了胭脂和黄桃罐头。只要货的质量好,我们就长期合作,把清溪村的货卖到江南各地!”
许朗连忙起身道谢:“多谢几位掌柜信任!我保证,每批货都会亲自把关,绝不会让您失望。”
中午,张奶奶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清溪河的鱼、后山的野笋、刚蒸好的糯米糕,还有熬得浓稠的姜枣膏。几位掌柜吃得讚不绝口,尤其是李掌柜,一口气吃了三块糯米糕,还打包了两罐姜枣膏,说要带回苏州给家人尝尝。
饭后,许朗带著几位掌柜去看绣坊和竹编坊。绣坊里,绣娘们正在给《清溪春景图》绣最后的细节,春桃拿著孔雀毛绣线,在锦缎上绣著一只白鷺,丝线在阳光下泛著虹彩,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锦缎上飞起来。
王掌柜凑过去看了看,忍不住讚嘆:“这小姑娘手艺真好!比苏州的老绣娘还精细。许东家,能不能让她多带些徒弟?以后绣品的需求量肯定大,多些好绣娘,才能供得上货。”
“已经在准备了,”许朗笑著说,“周先生的学堂里,有十几个女娃想学绣活,等客栈开业稳定了,就让晓梅教她们,以后清溪村肯定会有更多好绣娘。”
竹编坊里,建业正带著后生们编竹编桌椅,竹篾在他们指尖翻飞,很快就编出了半个桌子的框架。李掌柜拿起一个刚编好的小竹篮,掂了掂重量:“这竹篮又轻又结实,装瓷器正好。建业师傅,能不能在竹篮上编些瓷器的纹样?比如青瓷的纹,这样跟我们的瓷器更配。”
建业放下手里的竹篾,笑著点头:“没问题!李掌柜要是有图样,我现在就能编。我还能在竹篮边缘编上防滑的纹路,这样瓷器放在里面,就算路上顛簸,也不会滑出来。”
李掌柜大喜,连忙从怀里掏出张青瓷的图样:“这是我们庄里最受欢迎的青瓷纹样,你照著编就行。要是编得好,我每月再多订五十个竹篮!”
几人在村里转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依依不捨地离开。王掌柜临走前,握著许朗的手说:“许东家,我们下个月就派人来拉货,到时候再带些苏州的好货来,跟清溪村互通有无。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清溪村就会成为江南有名的通商之地!”
送走几位掌柜,许朗回到客栈,只见仇先生正和工匠们在大堂掛灯笼。竹编灯笼外面罩著云锦缎的纱,纱上绣著清溪村的山水图,点亮后,图案映在墙上,像幅流动的剪影。
“许朗,你看这灯笼怎么样?”仇先生指著刚掛好的灯笼,“晚上点亮后,整个大堂都亮堂堂的,还能让客人看见咱的绣品,一举两得。另外,房间的床品已经铺好了,你去看看,要是有不合適的,让伙计赶紧改。”
许朗跟著仇先生上了二楼,推开一间靠河的房间,里面的布置瞬间让他眼前一亮——竹编的桌子和椅子放在窗边,桌上摆著影青瓷的茶具;床上铺著月白色的云锦缎床品,绣著细小的兰纹;窗户边的小茶几上,放著一把云锦缎的油纸伞,伞面上绣著清溪烟雨图;墙上掛著一幅小的竹编画,画的是村口的老槐树。
“太好看了!”许朗忍不住讚嘆,“住在这样的房间里,看著河景,喝著春茶,怕是连家都不想回了。”
仇先生笑著说:“这还不算完,明天我让伙计在每个房间放个小竹篮,里面装些糯米糕和春茶,客人一进门就能尝到清溪村的味道。另外,码头的石碑已经上好色了,『清溪渡』三个字用朱红漆涂了,在夜里也能看清。”
两人又检查了其他房间,直到月色升起才下楼。大堂里,绣娘们正忙著掛《清溪春景图》的最后一角,晓梅站在梯子上,手里拿著针线,仔细地把绣品固定在墙上。许朗连忙走过去,扶著梯子:“小心点,別摔著。”
晓梅回头笑了笑:“放心吧许朗哥,马上就好。等掛好了,咱清溪村的春天,就永远留在大堂里了。”
晚上,清溪村的人都聚在客栈的大堂里,张奶奶端来了熬好的姜枣膏,傻柱搬来了几坛自己酿的米酒,绣娘们带来了刚做好的胭脂盒,工匠们拿著刚打磨好的竹编小玩意儿,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像过年一样热闹。
苏晚坐在许朗身边,手里拿著件刚绣好的桃帕子,轻轻放在他手里:“这帕子给你,客栈开业的时候,你擦汗用。上面绣了两朵並蒂莲,祝你生意兴隆,也祝咱清溪村越来越好。”
许朗接过帕子,指尖轻轻蹭过上面的纹,心里暖得发颤。他看著满大堂的笑脸,看著墙上亮著的灯笼,看著掛好的《清溪春景图》,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第二天一早,客栈开
苏晚的指尖还沾著细碎的绣线绒,见许朗捧著衣裳发怔,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伸手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口:“要是觉得顏色太浅,我再找块深些的绸缎改改?沈公子还带了匹墨蓝色的,绣上暗纹也好看。”
许朗连忙摇头,將衣裳拢在怀里,布料的丝滑贴著掌心,像揣了团揉碎的月光:“不用改,这水绿色正好。上次去洛阳,李掌柜还说我穿浅色衣裳显精神,等客栈开业,客人见了,也能觉得咱清溪村的人敞亮。”他凑近看苏晚的手,指腹上有淡淡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绣针磨出来的,心里忽然软得发疼,“往后別熬太晚,绣活要是赶不完,让绣娘们多搭把手,別累著自己。”
苏晚笑著点头,把绣绷挪到月光下,继续缝衣裳的下摆:“放心吧,晓梅她们都帮著我呢。昨天沈公子送来的新绣针,针尖细得像牛毛,绣起边来快多了。对了,客栈开业那天,我想把《清溪春景图》掛在大堂最显眼的地方,沈公子说要带苏州的客商来,让他们一进门就看见咱清溪村的春天。”
两人正说著,院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伴隨著晓梅清脆的嗓音:“许朗哥!苏晚姐!快来看我们做的胭脂盒!”推门进来时,晓梅身后跟著三个绣娘,每人手里都捧著个竹编托盘,托盘里码著十几盒桃胭脂,瓷瓶外的绣套各有不同——有的绣著並蒂莲,有的绣著双飞燕,最精巧的一盒,竟在竹编礼盒上编了圈微型的清溪河纹样,连岸边的芦苇都清晰可见。
“这是给马帮准备的最后一批胭脂,”晓梅拿起那盒带清溪河纹样的,递到许朗面前,“建业说波斯人喜欢看地方景致,特意编了这竹盒,里面还放了张周先生写的小纸条,用汉、波斯两种字写了胭脂的用法——沈公子找苏州的波斯商人帮忙翻译的,说这样才显诚意。”
许朗拿起纸条看了看,左边是周先生工整的楷书,写著“取少许涂於面颊,伴桃清香,可衬春色”;右边是弯弯曲曲的波斯文,笔画像缠绕的藤蔓。他忍不住讚嘆:“想得真周到。马帮带著这样的货去波斯,人家不仅能用上好胭脂,还能知道咱清溪村的心意,往后肯定还会跟咱合作。”
绣娘里最年轻的春桃忽然开口,声音带著几分羞涩:“许朗哥,我还在胭脂盒里放了片干桃。沈公子说波斯那边少见桃,让他们看看咱清溪村的桃长啥样,说不定还会问咱要桃树苗呢。”
这话逗得眾人都笑了,苏晚伸手摸了摸春桃的头:“春桃心思真细,以后肯定能成最好的绣娘。”春桃被夸得脸红,低下头摆弄著托盘里的胭脂盒,指尖轻轻蹭过绣套上的纹。
正热闹著,傻柱扛著个大竹筐走进来,筐里装著刚蒸好的糯米糕,热气裹著桂香气飘满院子:“许朗哥!张奶奶让我送些糯米糕来,说大家忙了一天,垫垫肚子。还说熬姜枣膏的锅已经架上了,让绣娘们明早去帮忙去核。”
晓梅立刻拿起块糯米糕,咬了口,甜香瞬间在嘴里散开:“张奶奶的手艺真好!比洛阳酒楼里的点心还好吃。等客栈开业,让张奶奶在大堂设个小摊子,卖些糯米糕、春茶,客人肯定喜欢。”
“我也是这么想的,”许朗接过傻柱递来的糯米糕,“已经跟张奶奶商量好了,客栈开业后,她就在大堂角落摆个茶摊,卖春茶和点心,赚的钱都归她。张奶奶一辈子不容易,也该享享清福了。”
傻柱挠了挠头,笑著说:“张奶奶听了肯定高兴!下午我去窖里帮她挖生薑,她还跟我说,等马帮从波斯回来,要给建业和柱子做两身新衣裳,让他们穿得体面些,別给清溪村丟人。”
眾人又聊了会儿客栈开业的细节,直到月色偏西才各自散去。苏晚帮许朗把衣裳叠好放进锦盒,又拿出块新的云锦缎,在灯下比量著:“客栈开业那天,我想穿这件月白色的,绣上几枝桃,跟你的水绿色衣裳配成一对,你说好不好?”
许朗望著她眼底的星光,心里像被春茶泡过,暖得发甜:“好,怎么都好。”
第二天一早,清溪村就热闹起来。张奶奶的厨房里,五个老婆子围著大盆剥红枣,红枣的甜香混著生薑的辛辣飘出老远;绣坊里,绣娘们忙著给胭脂盒缝红丝线的平安符;工地上,工匠们正给客栈的门框刷最后一遍漆,朱红色的漆在阳光下亮得晃眼;码头边,建业带著后生们往石阶上铺防滑的草蓆,时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
许朗刚到客栈,就见沈文轩骑著马从村口赶来,马背上驮著两个大木箱,他翻身下马,脸上带著兴奋的笑容:“许朗兄!苏州的客商来了!一共来了五个人,都是绸缎庄和瓷器庄的掌柜,已经到村口了,我让伙计先引著他们看码头,这就来叫你。”
“这么快?”许朗又惊又喜,连忙整理了下衣裳,“我这就去村口接他们。仇先生呢?让他也过来,跟客商讲讲客栈的设计,也好让他们放心跟咱合作。”
“仇先生正在大堂看柜檯呢,我这就去叫他!”沈文轩说著,转身就往客栈里跑,马背上的木箱还没卸,乌木的箱角在阳光下泛著光。
许朗快步往村口走,刚转过祠堂的拐角,就看见五个穿著绸缎衣裳的男人站在码头边,正围著“清溪渡”的石碑说话。为首的是个留著山羊鬍的老者,穿著宝蓝色的绸缎长袍,手里拿著把摺扇,正是苏州绸缎庄的王掌柜——沈文轩之前提过的,特意来考察清溪村的绣品和竹编。
“王掌柜,一路辛苦!”许朗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我是清溪村的许朗,特意来迎您。”
王掌柜连忙回礼,目光在许朗身上打量了一圈,又看向身后的码头和客栈,笑著说道:“许东家年轻有为啊!这清溪村山清水秀,码头和客栈也建得別致,一看就是用了心思的。刚才看了码头的青石台阶,质地坚硬,比苏州的码头用料还实在。”
旁边的瓷器庄李掌柜也开口:“是啊!刚才听沈公子说,客栈的茶具用的是影青瓷,绣品用的是云锦缎,都是好东西。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跟许东家谈谈长期合作,把清溪村的货卖到苏州去,让苏州的人也尝尝这『清溪味道』。”
许朗笑著把几人往客栈引:“几位掌柜快请进,客栈刚收拾好,里面还乱得很,別嫌弃。仇先生已经在大堂等著了,他是客栈的设计师,让他跟您讲讲客栈的布局,也让您看看咱清溪村的手艺。”
几人跟著许朗走进客栈大堂,刚进门就被正中央的楠木柜檯吸引——柜檯用的是整块楠木,打磨得光滑发亮,上面刻著缠枝莲的暗纹,柜檯后面的墙面上,《清溪春景图》已经掛好,水绿色的绸缎上,清溪河的水波用孔雀蓝的线绣成,泛著虹彩,岸边的桃用緋红的线,像真的开在锦缎上一样。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好绣品!好手艺!”王掌柜忍不住走上前,伸手轻轻拂过绣品,“这云锦缎的质地,比苏州最好的绸缎庄卖的还好,绣工也精细,连水波的纹路都绣得这么逼真,要是放在苏州的绸缎庄里,肯定被抢著买。”
仇先生从柜檯后走出来,拱手笑道:“王掌柜过奖了。这绣品是村里的绣娘们熬了一个月才绣好的,用的是苏州最新的云锦缎,还有孔雀毛绣线,所以看起来格外鲜亮。客栈的每个房间都配了竹编的桌椅和云锦缎的床品,保证客人住得舒服,还能记住咱清溪村的特色。”
李掌柜走到柜檯边,拿起上面放的竹编小篮看了看:“这竹编手艺也扎实,纹路细密,比苏州城里卖的还精致。要是用这竹篮装瓷器,肯定能减少损耗,我回去就让伙计跟许东家订一批,以后往外地运瓷器,都用清溪村的竹篮。”
许朗心里一喜,连忙说道:“李掌柜放心,建业的竹编手艺是村里最好的,您要多少,我们就能做多少,价钱肯定比苏州的市价低两成。另外,我们还能根据您的要求,在竹篮上编上您瓷器庄的名號,这样也能帮您宣传。”
李掌柜笑得眼睛都眯了:“许东家实在!就冲您这態度,这生意我跟定了!”
几人在大堂里坐定,傻柱端来刚泡好的春茶,茶杯是淡青色的影青瓷,杯身上印著兰纹,茶水倒进杯里,能看见茶叶在水里轻轻舒展,茶香瞬间飘满大堂。
王掌柜喝了口茶,眼睛一亮:“这春茶真香!比苏州的碧螺春还多了股清甜,是用清溪河的水冲泡的吧?”
“王掌柜好眼光!”许朗笑著点头,“这是张奶奶用后山的春茶树叶熬的,冲泡用的是清溪河的活水,早上刚从河里挑来的,所以格外清甜。等客栈开业,每个房间都会给客人准备一壶春茶,让他们尝尝清溪村的水味。”
几人又聊了半个时辰,从绣品的供货量,到竹编的样式,再到客栈的合作模式,都谈得十分投机。王掌柜最后拍板:“许东家,我们苏州的绸缎庄,每月要订两百匹绣品,用云锦缎做底料,绣上清溪村的景致;李掌柜的瓷器庄,每月订一百个竹编礼盒;另外三个掌柜,也分別订了胭脂和黄桃罐头。只要货的质量好,我们就长期合作,把清溪村的货卖到江南各地!”
许朗连忙起身道谢:“多谢几位掌柜信任!我保证,每批货都会亲自把关,绝不会让您失望。”
中午,张奶奶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清溪河的鱼、后山的野笋、刚蒸好的糯米糕,还有熬得浓稠的姜枣膏。几位掌柜吃得讚不绝口,尤其是李掌柜,一口气吃了三块糯米糕,还打包了两罐姜枣膏,说要带回苏州给家人尝尝。
饭后,许朗带著几位掌柜去看绣坊和竹编坊。绣坊里,绣娘们正在给《清溪春景图》绣最后的细节,春桃拿著孔雀毛绣线,在锦缎上绣著一只白鷺,丝线在阳光下泛著虹彩,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锦缎上飞起来。
王掌柜凑过去看了看,忍不住讚嘆:“这小姑娘手艺真好!比苏州的老绣娘还精细。许东家,能不能让她多带些徒弟?以后绣品的需求量肯定大,多些好绣娘,才能供得上货。”
“已经在准备了,”许朗笑著说,“周先生的学堂里,有十几个女娃想学绣活,等客栈开业稳定了,就让晓梅教她们,以后清溪村肯定会有更多好绣娘。”
竹编坊里,建业正带著后生们编竹编桌椅,竹篾在他们指尖翻飞,很快就编出了半个桌子的框架。李掌柜拿起一个刚编好的小竹篮,掂了掂重量:“这竹篮又轻又结实,装瓷器正好。建业师傅,能不能在竹篮上编些瓷器的纹样?比如青瓷的纹,这样跟我们的瓷器更配。”
建业放下手里的竹篾,笑著点头:“没问题!李掌柜要是有图样,我现在就能编。我还能在竹篮边缘编上防滑的纹路,这样瓷器放在里面,就算路上顛簸,也不会滑出来。”
李掌柜大喜,连忙从怀里掏出张青瓷的图样:“这是我们庄里最受欢迎的青瓷纹样,你照著编就行。要是编得好,我每月再多订五十个竹篮!”
几人在村里转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依依不捨地离开。王掌柜临走前,握著许朗的手说:“许东家,我们下个月就派人来拉货,到时候再带些苏州的好货来,跟清溪村互通有无。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清溪村就会成为江南有名的通商之地!”
送走几位掌柜,许朗回到客栈,只见仇先生正和工匠们在大堂掛灯笼。竹编灯笼外面罩著云锦缎的纱,纱上绣著清溪村的山水图,点亮后,图案映在墙上,像幅流动的剪影。
“许朗,你看这灯笼怎么样?”仇先生指著刚掛好的灯笼,“晚上点亮后,整个大堂都亮堂堂的,还能让客人看见咱的绣品,一举两得。另外,房间的床品已经铺好了,你去看看,要是有不合適的,让伙计赶紧改。”
许朗跟著仇先生上了二楼,推开一间靠河的房间,里面的布置瞬间让他眼前一亮——竹编的桌子和椅子放在窗边,桌上摆著影青瓷的茶具;床上铺著月白色的云锦缎床品,绣著细小的兰纹;窗户边的小茶几上,放著一把云锦缎的油纸伞,伞面上绣著清溪烟雨图;墙上掛著一幅小的竹编画,画的是村口的老槐树。
“太好看了!”许朗忍不住讚嘆,“住在这样的房间里,看著河景,喝著春茶,怕是连家都不想回了。”
仇先生笑著说:“这还不算完,明天我让伙计在每个房间放个小竹篮,里面装些糯米糕和春茶,客人一进门就能尝到清溪村的味道。另外,码头的石碑已经上好色了,『清溪渡』三个字用朱红漆涂了,在夜里也能看清。”
两人又检查了其他房间,直到月色升起才下楼。大堂里,绣娘们正忙著掛《清溪春景图》的最后一角,晓梅站在梯子上,手里拿著针线,仔细地把绣品固定在墙上。许朗连忙走过去,扶著梯子:“小心点,別摔著。”
晓梅回头笑了笑:“放心吧许朗哥,马上就好。等掛好了,咱清溪村的春天,就永远留在大堂里了。”
晚上,清溪村的人都聚在客栈的大堂里,张奶奶端来了熬好的姜枣膏,傻柱搬来了几坛自己酿的米酒,绣娘们带来了刚做好的胭脂盒,工匠们拿著刚打磨好的竹编小玩意儿,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像过年一样热闹。
苏晚坐在许朗身边,手里拿著件刚绣好的桃帕子,轻轻放在他手里:“这帕子给你,客栈开业的时候,你擦汗用。上面绣了两朵並蒂莲,祝你生意兴隆,也祝咱清溪村越来越好。”
许朗接过帕子,指尖轻轻蹭过上面的纹,心里暖得发颤。他看著满大堂的笑脸,看著墙上亮著的灯笼,看著掛好的《清溪春景图》,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第二天一早,客栈开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6953/644617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