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宏伟战略
推荐阅读:重生之校园修仙、混得最惨的县主、[文野同人] 专业炮灰女配的我被太宰治抓包了、[文野同人] 工作即噩梦、[文野同人] 港口Mafia跑腿妹、末日狂欢、[综] 幸福的瓶子、[阴阳师同人] 平安浮世卷、[综漫] 青木小姐今天也没能抽到回提瓦特的车票、[综漫] 开局吞掉狱门疆、
第609章 宏伟战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封争蜀,意在中原。
在法正面前,刘封彻底露出了峥嵘。
益州自赵韪举兵,让出三峡险关之后,就再也不是刘封棋盘上的对手了。
刘璋麾下的东州兵和蜀军,除了黄权能入刘封之眼,其他人不过碌碌无为之辈,连功狗都算不上的中庸之徒。
张任、严颜,蜀中名将,资历、经验、才能都已是益州第一档了。可要是放到了天下大局之中,也仅仅只是中人之姿,若是一定要找些亮点,那恐怕也只有忠心值得一提了。
汉中张鲁原本还有些棘手,白马塞和走马岭这道汉中大门实在险峻,且沿途艰难险阻,粮道既阻且长,实在是让人头疼。
可结果张鲁居然主动南下,涉足蜀中,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原本刘封以为自己的好运已经足够多了,却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面。曹操居然成功的劝降了张鲁,并以主力南下入蜀,欲同刘封争夺益州。
也正是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刘封脑海中灵光乍现,萌生出了鲸吞曹氏这一大胆想法。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刘封只同八个人商议了此事。
这八人分别是老爹刘备,自己悉心栽培,视若珍宝的诸葛亮、陆逊、庞统,再加上荀攸、陈登、刘晔、鲁肃四人。
刘备乍一听闻,如遭雷殛,以为刘封是鬼迷心窍了。
可在荀攸的阐释解析,帮助刘备理解了刘封的心思。
曹氏如今虽然一再扩军,又得刘表、张济以及关中部分叛军的降服,又收得李傕、郭汜的残部,实力大增,已有兵马二十余万,其中有野战能力的兵马就不下十数万。
曹氏此番入蜀,不论是曹昂的先锋,还是曹仁的后援,俱是这十数万野战军中的精锐,前后相加六万余人。
毫不夸张的说,这六万就是曹氏集团中最为精华的部曲之一。刘封之所以放着能够轻松得手的成都不下,就是为了能将这六万曹军精锐全部引到成都城下,随后一举将其覆灭。
一旦曹氏这部分精锐有被歼灭围困的风险,曹操势必还会继续调兵增援。
接连的调兵,无疑会使得曹氏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大大下降。
届时太史慈、赵云出豫州,贾逵、董袭出襄阳,周瑜、高顺出西城。毫不夸张的说,此策一旦发动起来,刘封麾下三线齐出,更有刘备在徐州呼应,侧击兖州。
曹操很可能根本来不及有防御。
曹氏二十万之众,六万最精锐的野战军入了蜀地,最多还有六七万能野战的部曲,如何能挡得住四面围攻?
更别说袁曹之间的关系还有些恶劣,一时半会儿还在恢复之中。
袁绍到时候是雪中送炭,拉曹操一把的可能多,还是索性干脆趁机南下,与刘家平分曹氏,然后再决一雌雄的可能大?
只要曹氏得不到袁氏的援救,都不用袁氏落井下石,曹操就很难挡住刘封的全面进攻了。
世人皆以为刘封算计的是刘璋,实不知他算计的真正对象是曹操。
这并非是因为曹操太蠢而入套,反而是因为曹操太聪明,太精明,太清楚他的态势有多难看危险。
刘备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家好大儿竟然下了这么大的一盘棋,他甚至怀疑刘封早在入蜀之前就已经定下了这个计划,否则他为啥放着摧锋军、挽澜军这两个王牌不用,远远的放置在豫州腹地。同时又将贾逵,周瑜、高顺、贺齐等诸军放置在荆州,而仅仅只是动用新军和水军先期入蜀。
别说刘备生出这么个想法了,就连荀攸,陈登,刘晔,鲁肃也有类似的想法。
其实他们是真的想多了,刘封只是多智加上熟悉历史进程和人物性格而已,并非是算无遗策的神仙。
刘封这次入蜀之初的时候,只是想着驱狼吞虎,借助赵韪举兵的契机夺取长江天险,在蜀中占住脚后慢慢耕耘侵吞。他当真是没想到张鲁居然会在自己入蜀的压力之下提前投曹。
当收到张鲁投曹的消息后,刘封依旧想的是利用葭萌关抄袭张鲁后路,将汉中军聚歼在广汉郡中,好为下一步攻取汉中郡扫清障碍。
可没多久,刘封又失算了。
他没想到曹操居然不顾北方袁绍的压力,以及同自己彻底翻脸的危险,出大军南下来与自己争夺益州。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刘封才有了鲸吞曹氏的野心和灵感。
刘备与荀攸、陈登、刘晔、鲁肃等人详细讨论之后,决定赞同刘封的计划。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发动点便是在成都。
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吸引曹军为首的联军来救刘璋。
这对于联军来说就是一个阳谋。
在刘璋俯首称臣的情况下,曹操如果放弃救援,那不仅仅是相当于将益州拱手相让,同时更是在天下人面前折损威望。
连带着一州之主名分的州牧投靠都能被出卖,日后还有谁会相信曹操的信用和招揽?
哪怕是同刘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汉中张鲁,心里恐怕都会自我怀疑降服曹操的决定是否正确吧?
因此,只要留着成都不取,就必然能调动联军来救,这就是刘封的底气。
第二环便是以曹军为首的蜀中联军。
以左幕军的实力,联军只要来救,不但未必能救得了成都,后路必然会出现漏洞。
刘封手里可是捏着诸葛亮为首,临时编制万人规模的江州军、贺齐为首的两万山越军,周瑜的两万荆州军以及蒯越手里的万余交州军。
这些预备队中,除了交州军太远,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赶到蜀中,周瑜只需要半个月就能抵达江州,而江州的诸葛亮和贺齐随时都能北上汇合周泰、许褚两部,直断联军后路。
联军想要防住这样规模的攻势,最少得在后方留下两万精兵,这才能搭配上汉中郡兵和教兵这些孱弱部众坚守待援。
可联军总共也不过将近十万人,即便算上曹仁的四万,真正能打的精锐也就是八九万人,况且曹仁那四万援军是不能全部投入到蜀中的。以曹操的军事才能,眼光格局自然更高,不会仅看着蜀中一地,而忽略了汉中也是联军粮道的重要一环。
根据曹操事先定下的决策,曹仁得留一万人在汉中,驻防黄金戍,以防高顺所部西进,攻陷南郑。
满打满算,八万能用之兵,还分在成都和雒城两处,彼此之间还有着不小的阴私算计,就是曹操亲至都没法保证能战而胜之。
一旦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开始动作,摆放在曹操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就是撤军,放弃蜀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条就是继续增兵。
刘封为什么明明在其他战线都有优势,却从来不拿这些优势去压迫曹操。之前是想要快速取蜀,不想引起曹操的注意和忌惮,免得生出意外。而现在则是下定决心灭曹,故意引而不发,给曹操抽调兵力留出取巧的空间。
曹操一旦心存侥幸当真抽调了其他战线的兵力继续增援蜀中,那可就别怪刘封不客气了。
至于曹操这么做的概率有多大?
刘封觉得相当大,原因有三。
第一,曹操本人就十分喜欢弄险,其毕生最险要的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白狼山之战,曹操都是靠行险取胜。
第二,南阳之事给了曹操一种错觉,那就是刘封不愿意和曹氏撕破脸,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些得寸进尺的,很可能会继续增兵,逼迫刘封妥协,以复刻南阳故事,从而达到不战而拿下益州,或者最少拿下蜀郡和广汉郡的目的。
第三,刘璋的归降,给曹军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包括刘璋的名分、影响力,以及成都这座益州第一重镇等多方优势。
这些优势会给曹操带来能够速胜的战略判断。
一旦击退刘封,重夺广都乃至武阳,那凭借成都和广都的防御体系,再辅以曹军的精锐,只需要留下两三万人,就能在蜀军的配合下守住蜀郡了。若是能够夺回武阳,那局面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只要曹操继续抽调兵力入蜀,不论蜀中胜负如何,至少中原曹操是丢定了,更别说刘封可不觉得自己会输给曹昂,他还想着用曹昂来继续调动曹操呢。
届时蜀中大战一开,豫州的左幕军立刻就会发动,分两路攻略颍川和陈留,然后直扑河南尹。而徐州的刘备军也会相机而动,以不少于八万人的规模,自任城国、鲁国、琅琊郡、沛国等地对兖州发动全面进攻,目标包括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山阳郡、济阴郡等五个郡国。
据目前的情报显示,刘备军所面临的敌人主力是程昱指挥的兖州军。
兖州军的编制为四万人,曹仁南下入蜀时,曹操从兖州抽调了一万兖州精锐随行,故而只剩下了三万人,且分散在各个郡国,存在被分割包围的风险。
到那时候,程昱别说是回援司隶了,以他手头那点实力,就是他的大本营济阴郡都未必能守得住。
刘封预计在骠骑军的配合下,以一个月的时间突破曹军第一道防线,深入兖州,以两个月的时间切断兖州和司隶之间的联系,打到黄河边上。
最迟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将战线推至黄河一线,全取兖州,南阳、河南尹等关东之地。
至于关中和汉中,刘封已经做好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预案,但具体该如何实行,那还得看中原战局进展的是否顺利,以及河北袁绍的反应。
不过不论袁绍是否下场,也不论曹操能不能凭着函谷关守住关中,曹操在关东的地盘可算是丢干净了,蜀中也别想保住,甚至连汉中都危在旦夕。
到那时候,曹氏也算是彻底退出天下逐鹿了。
最坏的结果就是袁绍不下场,或者来不及下场,那曹操必然连关中这点地盘都别想保住。到那时候,恐怕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投靠他的本初哥哥了。
刘封之所以定下三个月的时间,也是有根有据的。
历史上官渡之战前,袁绍正是准备了半年之久才开始南下,而且还只是做到了部分动员,不但没能来得及接应刘备在徐州的声援,更导致了白马和延津两战的惨败。
袁绍军的动员速度相对于曹操来说,是相当缓慢的,而曹操相比起刘封来,又显得迟钝无比。
刘封满打满算,给足了袁绍面子,对方也绝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完成动员南下过河。
刘封正是考虑到这点,才将整个计划的时间制定在了三个月内,在这段时间里,袁绍除非派出少部分直属部队,否则必定没法干预河南战事。
再退一步说,即便袁绍冒险这么干了,也得先和曹操沟通一下。否则好容易过河来援,说不定反而被兖州军当成了敌人对待,那可就是笑煞左幕军了。
听着刘封讲完自己的大战略,这一系列的环环相扣计划,比法正猜到的还要宏大壮伟,直听的法正热血贲张,豪情万丈。
刘封适时笑吟吟的问道:“孝直,以汝之见,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刘封提出了如此宏伟而可行的计划,居然还咨询他法孝直,直让法正激动到战战兢兢起来。
强自压住内心的激动,法正认真的思考许久,方才开口道:“明公此略宏而周密,伟而绸缪,正久思方得一见,可献于明公。”
刘封面容一正,虚心请教道:“孝直请讲!”
“正久居巴蜀,对益州地理略有所得。”
法正侃侃而谈道:“梓潼以西,地势渐缓,终至一片坦途,而梓潼以东,山岭渐起,终至秦岭群山,明公若欲断秦,自然以梓潼、涪城为易,只是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明公如今已有巴郡在手,巴郡之中多有賨人部族,其中与汉家亲善者不少。明公何不以财货粮食相诱,募集賨兵,不需太多,只千人之数,便可以抄袭山间小道,绕过梓潼,直取剑阁。”
(本章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封争蜀,意在中原。
在法正面前,刘封彻底露出了峥嵘。
益州自赵韪举兵,让出三峡险关之后,就再也不是刘封棋盘上的对手了。
刘璋麾下的东州兵和蜀军,除了黄权能入刘封之眼,其他人不过碌碌无为之辈,连功狗都算不上的中庸之徒。
张任、严颜,蜀中名将,资历、经验、才能都已是益州第一档了。可要是放到了天下大局之中,也仅仅只是中人之姿,若是一定要找些亮点,那恐怕也只有忠心值得一提了。
汉中张鲁原本还有些棘手,白马塞和走马岭这道汉中大门实在险峻,且沿途艰难险阻,粮道既阻且长,实在是让人头疼。
可结果张鲁居然主动南下,涉足蜀中,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原本刘封以为自己的好运已经足够多了,却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面。曹操居然成功的劝降了张鲁,并以主力南下入蜀,欲同刘封争夺益州。
也正是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刘封脑海中灵光乍现,萌生出了鲸吞曹氏这一大胆想法。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刘封只同八个人商议了此事。
这八人分别是老爹刘备,自己悉心栽培,视若珍宝的诸葛亮、陆逊、庞统,再加上荀攸、陈登、刘晔、鲁肃四人。
刘备乍一听闻,如遭雷殛,以为刘封是鬼迷心窍了。
可在荀攸的阐释解析,帮助刘备理解了刘封的心思。
曹氏如今虽然一再扩军,又得刘表、张济以及关中部分叛军的降服,又收得李傕、郭汜的残部,实力大增,已有兵马二十余万,其中有野战能力的兵马就不下十数万。
曹氏此番入蜀,不论是曹昂的先锋,还是曹仁的后援,俱是这十数万野战军中的精锐,前后相加六万余人。
毫不夸张的说,这六万就是曹氏集团中最为精华的部曲之一。刘封之所以放着能够轻松得手的成都不下,就是为了能将这六万曹军精锐全部引到成都城下,随后一举将其覆灭。
一旦曹氏这部分精锐有被歼灭围困的风险,曹操势必还会继续调兵增援。
接连的调兵,无疑会使得曹氏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大大下降。
届时太史慈、赵云出豫州,贾逵、董袭出襄阳,周瑜、高顺出西城。毫不夸张的说,此策一旦发动起来,刘封麾下三线齐出,更有刘备在徐州呼应,侧击兖州。
曹操很可能根本来不及有防御。
曹氏二十万之众,六万最精锐的野战军入了蜀地,最多还有六七万能野战的部曲,如何能挡得住四面围攻?
更别说袁曹之间的关系还有些恶劣,一时半会儿还在恢复之中。
袁绍到时候是雪中送炭,拉曹操一把的可能多,还是索性干脆趁机南下,与刘家平分曹氏,然后再决一雌雄的可能大?
只要曹氏得不到袁氏的援救,都不用袁氏落井下石,曹操就很难挡住刘封的全面进攻了。
世人皆以为刘封算计的是刘璋,实不知他算计的真正对象是曹操。
这并非是因为曹操太蠢而入套,反而是因为曹操太聪明,太精明,太清楚他的态势有多难看危险。
刘备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家好大儿竟然下了这么大的一盘棋,他甚至怀疑刘封早在入蜀之前就已经定下了这个计划,否则他为啥放着摧锋军、挽澜军这两个王牌不用,远远的放置在豫州腹地。同时又将贾逵,周瑜、高顺、贺齐等诸军放置在荆州,而仅仅只是动用新军和水军先期入蜀。
别说刘备生出这么个想法了,就连荀攸,陈登,刘晔,鲁肃也有类似的想法。
其实他们是真的想多了,刘封只是多智加上熟悉历史进程和人物性格而已,并非是算无遗策的神仙。
刘封这次入蜀之初的时候,只是想着驱狼吞虎,借助赵韪举兵的契机夺取长江天险,在蜀中占住脚后慢慢耕耘侵吞。他当真是没想到张鲁居然会在自己入蜀的压力之下提前投曹。
当收到张鲁投曹的消息后,刘封依旧想的是利用葭萌关抄袭张鲁后路,将汉中军聚歼在广汉郡中,好为下一步攻取汉中郡扫清障碍。
可没多久,刘封又失算了。
他没想到曹操居然不顾北方袁绍的压力,以及同自己彻底翻脸的危险,出大军南下来与自己争夺益州。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刘封才有了鲸吞曹氏的野心和灵感。
刘备与荀攸、陈登、刘晔、鲁肃等人详细讨论之后,决定赞同刘封的计划。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发动点便是在成都。
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吸引曹军为首的联军来救刘璋。
这对于联军来说就是一个阳谋。
在刘璋俯首称臣的情况下,曹操如果放弃救援,那不仅仅是相当于将益州拱手相让,同时更是在天下人面前折损威望。
连带着一州之主名分的州牧投靠都能被出卖,日后还有谁会相信曹操的信用和招揽?
哪怕是同刘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汉中张鲁,心里恐怕都会自我怀疑降服曹操的决定是否正确吧?
因此,只要留着成都不取,就必然能调动联军来救,这就是刘封的底气。
第二环便是以曹军为首的蜀中联军。
以左幕军的实力,联军只要来救,不但未必能救得了成都,后路必然会出现漏洞。
刘封手里可是捏着诸葛亮为首,临时编制万人规模的江州军、贺齐为首的两万山越军,周瑜的两万荆州军以及蒯越手里的万余交州军。
这些预备队中,除了交州军太远,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赶到蜀中,周瑜只需要半个月就能抵达江州,而江州的诸葛亮和贺齐随时都能北上汇合周泰、许褚两部,直断联军后路。
联军想要防住这样规模的攻势,最少得在后方留下两万精兵,这才能搭配上汉中郡兵和教兵这些孱弱部众坚守待援。
可联军总共也不过将近十万人,即便算上曹仁的四万,真正能打的精锐也就是八九万人,况且曹仁那四万援军是不能全部投入到蜀中的。以曹操的军事才能,眼光格局自然更高,不会仅看着蜀中一地,而忽略了汉中也是联军粮道的重要一环。
根据曹操事先定下的决策,曹仁得留一万人在汉中,驻防黄金戍,以防高顺所部西进,攻陷南郑。
满打满算,八万能用之兵,还分在成都和雒城两处,彼此之间还有着不小的阴私算计,就是曹操亲至都没法保证能战而胜之。
一旦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开始动作,摆放在曹操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就是撤军,放弃蜀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条就是继续增兵。
刘封为什么明明在其他战线都有优势,却从来不拿这些优势去压迫曹操。之前是想要快速取蜀,不想引起曹操的注意和忌惮,免得生出意外。而现在则是下定决心灭曹,故意引而不发,给曹操抽调兵力留出取巧的空间。
曹操一旦心存侥幸当真抽调了其他战线的兵力继续增援蜀中,那可就别怪刘封不客气了。
至于曹操这么做的概率有多大?
刘封觉得相当大,原因有三。
第一,曹操本人就十分喜欢弄险,其毕生最险要的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白狼山之战,曹操都是靠行险取胜。
第二,南阳之事给了曹操一种错觉,那就是刘封不愿意和曹氏撕破脸,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些得寸进尺的,很可能会继续增兵,逼迫刘封妥协,以复刻南阳故事,从而达到不战而拿下益州,或者最少拿下蜀郡和广汉郡的目的。
第三,刘璋的归降,给曹军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包括刘璋的名分、影响力,以及成都这座益州第一重镇等多方优势。
这些优势会给曹操带来能够速胜的战略判断。
一旦击退刘封,重夺广都乃至武阳,那凭借成都和广都的防御体系,再辅以曹军的精锐,只需要留下两三万人,就能在蜀军的配合下守住蜀郡了。若是能够夺回武阳,那局面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只要曹操继续抽调兵力入蜀,不论蜀中胜负如何,至少中原曹操是丢定了,更别说刘封可不觉得自己会输给曹昂,他还想着用曹昂来继续调动曹操呢。
届时蜀中大战一开,豫州的左幕军立刻就会发动,分两路攻略颍川和陈留,然后直扑河南尹。而徐州的刘备军也会相机而动,以不少于八万人的规模,自任城国、鲁国、琅琊郡、沛国等地对兖州发动全面进攻,目标包括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山阳郡、济阴郡等五个郡国。
据目前的情报显示,刘备军所面临的敌人主力是程昱指挥的兖州军。
兖州军的编制为四万人,曹仁南下入蜀时,曹操从兖州抽调了一万兖州精锐随行,故而只剩下了三万人,且分散在各个郡国,存在被分割包围的风险。
到那时候,程昱别说是回援司隶了,以他手头那点实力,就是他的大本营济阴郡都未必能守得住。
刘封预计在骠骑军的配合下,以一个月的时间突破曹军第一道防线,深入兖州,以两个月的时间切断兖州和司隶之间的联系,打到黄河边上。
最迟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将战线推至黄河一线,全取兖州,南阳、河南尹等关东之地。
至于关中和汉中,刘封已经做好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预案,但具体该如何实行,那还得看中原战局进展的是否顺利,以及河北袁绍的反应。
不过不论袁绍是否下场,也不论曹操能不能凭着函谷关守住关中,曹操在关东的地盘可算是丢干净了,蜀中也别想保住,甚至连汉中都危在旦夕。
到那时候,曹氏也算是彻底退出天下逐鹿了。
最坏的结果就是袁绍不下场,或者来不及下场,那曹操必然连关中这点地盘都别想保住。到那时候,恐怕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投靠他的本初哥哥了。
刘封之所以定下三个月的时间,也是有根有据的。
历史上官渡之战前,袁绍正是准备了半年之久才开始南下,而且还只是做到了部分动员,不但没能来得及接应刘备在徐州的声援,更导致了白马和延津两战的惨败。
袁绍军的动员速度相对于曹操来说,是相当缓慢的,而曹操相比起刘封来,又显得迟钝无比。
刘封满打满算,给足了袁绍面子,对方也绝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完成动员南下过河。
刘封正是考虑到这点,才将整个计划的时间制定在了三个月内,在这段时间里,袁绍除非派出少部分直属部队,否则必定没法干预河南战事。
再退一步说,即便袁绍冒险这么干了,也得先和曹操沟通一下。否则好容易过河来援,说不定反而被兖州军当成了敌人对待,那可就是笑煞左幕军了。
听着刘封讲完自己的大战略,这一系列的环环相扣计划,比法正猜到的还要宏大壮伟,直听的法正热血贲张,豪情万丈。
刘封适时笑吟吟的问道:“孝直,以汝之见,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刘封提出了如此宏伟而可行的计划,居然还咨询他法孝直,直让法正激动到战战兢兢起来。
强自压住内心的激动,法正认真的思考许久,方才开口道:“明公此略宏而周密,伟而绸缪,正久思方得一见,可献于明公。”
刘封面容一正,虚心请教道:“孝直请讲!”
“正久居巴蜀,对益州地理略有所得。”
法正侃侃而谈道:“梓潼以西,地势渐缓,终至一片坦途,而梓潼以东,山岭渐起,终至秦岭群山,明公若欲断秦,自然以梓潼、涪城为易,只是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明公如今已有巴郡在手,巴郡之中多有賨人部族,其中与汉家亲善者不少。明公何不以财货粮食相诱,募集賨兵,不需太多,只千人之数,便可以抄袭山间小道,绕过梓潼,直取剑阁。”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6731/609609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