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童年》见刊!
推荐阅读:无敌小仙医、蜜婚:萌妻入侵!、七零协议婚姻[古穿今]、重生闪婚:军少,撩一个、男尊女贵之苏家共妻(女尊)NPH、重生后庶女只想长命百岁、念念婚宠、七零女配的团宠闺女、想要离婚的小渔娘[重生]、驱魔师、
“原来远在沙俄的北川老师並没有忘记我这个关门弟子!”
薰子用力攥紧那迭稿纸,心里暖暖的。
上次和北川老师面谈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了,自那以后,两人就没再联繫过。
薰子知道这阵子北川老师要忙那本用来打脸诺奖官方的新书,纵使心中想念,也很识趣地没打扰他。
没想到时间飞逝,北川老师竟然会忙里偷閒,主动给她寄来新书手稿!
被在意之人也默默在意著的感觉真好!
薰子心里又甜又暖,开心了好一阵,这才平復下心情,隨后翻开那份书稿仔细阅读了起来。
这是北川老师即將发表的新书,肯定不会毫无意义地邮寄给她。
虽然北川老师在信里只写了一些对她生活和近况的关心话,然后让她顺便看看这本新书,写写读后感,並没提及文学创作方面的事,但薰子早已把看新书和写读后感当成了北川老师对她的一场考验!
北川老师曾明確对她说过,他的五个弟子中,惟有还没正式出道的薰子最有可能继承他的衣钵。
自己可不能让北川老师失望啊!
怀著这样的心情,收拾好情绪的薰子立即投入到了对《童年》的阅读和研究中。
北川秀寄给薰子的这一版是纯粹的日语版,不过用的还是翻译腔写法,读起来颇有西方文学的风味,瞬间就勾起了薰子的童年记忆——
日本人和隔壁不同,因战败后经歷了一段漫长的美帝统治驻军时期,所以他们的战后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很深的影响,早期作品里充斥著一股浓郁的翻译腔味。
包括日本最出圈的漫画作品,不少也是以模仿西方奇幻作品起家,人物间的对白同样满是翻译腔口吻。
直到千禧年后,日式轻小说崛起,日轻奇幻才渐渐取代西方奇幻,成为日本文娱界的主力军。
“这部小说也太压抑了吧!”
四月中旬的日本已经进入春季,四处烂漫绽放的樱宛如和煦的阳光,总能把人心温暖起来。
但此时迎著檯灯白色光芒,聚精会神读著《童年》的薰子浑身发冷,一股股莫名的寒气在向她的身体侵袭。
《童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所见所闻。
跟隨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的阿廖沙起初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没多久,他便迅速成长了起来。
在外祖父家,似乎所有人都在互相憎恶著。
那股绵绵不绝的恨意时刻侵扰著每一个人,且隨著外祖父卡希林的小染坊生意越来越差,那股恨意带来的可怕氛围也越来越浓郁。
因为战败的缘故,日本人对美国和沙俄都有很重的滤镜。
几十年来,大部分日本人从没去过沙俄,但提及这个昔日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联合体,他们的眼中俱是嚮往和恐惧。
今年十九岁的薰子也不例外。
可看了《童年》,薰子对沙俄的滤镜彻底碎了。
原来那个號称可以並肩美国的超级大国,竟然有过一段这么黑暗的歷史吗?
在给她的信件里,北川老师还特意提到,现在的沙俄比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没太大区別。
底层民眾的痛苦延续至今,无数的阿廖沙依旧在下诺夫哥罗德重复著他们悲惨的童年人生!
“沙俄是这样,日本国也是如此,那自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也会不会一样呢?”
薰子曾经以为国富则民强,一个能汲取全世界营养的国家,它的底层民眾应该也可以过得非常舒服。
现在,她要对这个一直以来自己坚信不已的“真理”產生怀疑了!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七年的故事。
小说地图也从阿廖沙的故乡转换到位於下诺夫哥罗德的小染坊,隨后因母亲改嫁,阿廖沙又跟著去了继父家。
可惜母亲遇人不淑,继父终日打骂她和阿廖沙,不堪受辱的阿廖沙又回到了外祖父家。
然而这次,外祖父也全面破產了。
薰子读著阿廖沙这七年的人生经歷,只觉得自己曾经在北伊豆的舞女人生仿佛又重演了一遍。
那时她跟著哥哥、妈妈,在巡迴演出艺人团里当小舞女,弹三味线,跳艺妓舞,成天遭受各种骚扰和歧视,与四处顛沛流离的阿廖沙十分相似。
看著看著,当读到《童年》最后一章,看到为了餬口,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的阿廖沙时,薰子泪流满面。
因为这段剧情,简直就是她的童年的翻版。
《童年》的最后,阿廖沙在同学们的身上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他们合伙捡破烂的行为也招致学校的詰难。
阿廖沙没有选择,只能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便遵循校长的指示,永远离开了学校。
同一时间,阿廖沙的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后,终於下定决心,准备和孤苦伶仃的外祖母一起去“人间”谋生。
“.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就叫《在人间》,但从北川老师的描述看,分明就是『在地狱』啊”
薰子缓缓合上手稿,心中情绪激盪,一时间难以平復。
过了好久,她才慢慢从阿廖沙的“童年”里走出来。
她摊开准备好的信纸,先在抬头处写下了“亲爱的北川老师”,隨后笔尖一顿,有种满腹情绪却无从下笔的难受感。
又憋了好几分钟,薰子把脑袋里有关《童年》的所有想法整理妥当,这才落下了第一排字:“阿廖沙的童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沙俄底层民眾的痛苦。
不知道北川老师您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吗?
那时的我”
静謐的寢室里只剩下檯灯的光芒和“唰唰唰”的钢笔写字声。
不知不觉中,月上树梢,星满天空.
“终於画好了!”
同一时间,宅在家里好多天的伊藤润二放下画笔,长吁了一口气。
他终於完成了给《环界1:铃》画的黑白插图。
明天就是《北川文库》的最终面试,能不能成功拿下心仪的岗位,就全看这幅“贞子爬出电视机”图了!
伊藤润二將画纸铺平,重新放回画板,然后拉开一个身位仔细欣赏了起来。
这幅画是根据《环界1:铃》最新连载章內,女鬼贞子出场的场景所作。
北川老师小说里的原文描述如下:“
一张木製的檯面上放著一台电视机。
这是一台有频道旋钮、样式相当古老的十九英寸电视机,兔子耳朵形状的室內天线就放在木橱柜上。
这不是一齣剧中剧,而是电视中的电视。
画面上的电视机里还没有任何影像。
这时,似乎被插上了电源,它的频道旋钮旁边的指示灯变红,电视画面也开始不停地晃动,一会儿,恢復了正常,紧接著又晃动起来。
晃动的间隔越来越短,画面上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字,看上去像是『贞』字。
最⊥新⊥小⊥说⊥在⊥⊥⊥首⊥发!
这个『贞』字时而紊乱,时而扭曲,时而又变成一个『贝』字,渐渐地消失。
它消失的方式,就像有人用湿抹布把黑板上的粉笔字擦掉一样。
而隨著“贞”字的消失,电视画面也开始闪烁不止,隨后画面一暗,安藤看到电视机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衣,匍匐在地,满头长髮挡住全部面容的女子。
她是山村贞子!
安藤听到耳边有一个声音这么对他说道!
他瞪大眼睛,疯狂想要逃离这里,但身体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死死定住般,怎么也动不了。
山村贞子开始缓缓朝著电视机外爬来”
这段小说剧情里的安藤是男主人公浅川在大学时期的至交好友,也是一名外科医生。
阴差阳错下,安藤也看了那捲恐怖录像带。
在得知看了录像带就会一周內死亡后,他决定和浅川一起去解开恐怖录像带里潜藏的谜团。
於是两人就这么一路调查到了山村贞子的老家,把这个拥有超能力却意外被人推入井內杀害的女人给查了出来。
浅川將贞子的尸骸带出了井底,两人也將杀人凶手绳之以法。
安藤原以为贞子的诅咒到这一步就结束了。
没料到在他的预定死亡日那天,正在看电视新闻的他就这么被爬出电视机外的山村贞子给杀了!
打来“午夜凶铃”的女鬼在既定死亡日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杀人,这就是《环界1:铃》最出圈,也是近期被无数人热议的经典名场面!
毫无疑问,所有选择给这部小说画插画的画师,都避不开这个画面。
但能把它展现到什么程度,就得看画师的功底了。
伊藤润二很满意自己的作品,看著画作,他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安藤,画里的贞子仿佛隨时会爬出来似的。
“该死.估计上次的『午夜凶铃』事件后,不久网际网路上就又该流行起爬出电视机的贞子这个梗了。”
伊藤润二看著自己的画作,不寒而慄,心里一边期待《环界2:螺旋》,一边又忍不住腹誹起北川老师。
明明说好是科幻小说,怎么就越写越恐怖了呢?
此时还远在喀山体验著沙俄底层不同风土人情的北川秀,並不知道《环界1:铃》的这个经典名场面已经成了无数日本国民的梦魘。
对经歷过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他来说,山村贞子爬出电视机的名场面也不过如此,大概第一次见的时候心有余悸,后来久而久之,反倒是成了梗和笑料。
北川秀没记错的话,后世隔壁的一些网络乐子人还用这个梗恶搞了一部微短剧,好像叫什么“人民的贞子”?
总之他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小说的本质也是推理和科幻,这在后面的三四部里会愈发明显。
《环界系列》在他心里的比重不高,主要还是为了开拓新赛道,加快轻小说和电子阅读的发展速度。
北川秀目前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文抄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上。
喀山之行即將结束,在圣像作坊当学徒工的这段日子,晚上空閒下来后,他就开始手写《在人间》。
第二部的剧情依旧发生在下诺夫哥罗德市,不过主舞台从外祖父家转移到了鱼龙混杂的市区。
为了写好《在人间》,北川秀也在下诺夫哥罗德待了几天,把阿廖沙干过的活儿都干了一遍。
因为这种底层活儿又累工时又长,当学徒的时候他根本无暇写书,所以北川秀只能把经歷写成日记,等用的时候再翻出来看。
此时翻看著这本薄薄的日记,北川秀不敢相信这是他在几天之內写出来的。
果然,丰富的人生阅歷才是文学家们最宝贵的財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的真諦原来不是同义句,而是並列句。
想成为一名能踏入文学殿堂的顶级文学家,既要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就这样,1999年的四月中下旬,北川秀以前所未有的如痴如醉状態写著全新版本的《在人间》。
这一次,他是基於高尔基的原著和自身的真实经歷进行二次创作,从前困扰他许久的一些原著疑问也在写作中得到了解答。
这是高尔基十岁以后的“在人间”之旅,亦是北川秀来沙俄下诺夫哥罗德后的“在人间”之行!
1999年4月18日清晨。
今天的莫斯科寒风凛凛,好像冬日的尾巴又重新回来扫了一遍,让才出门的伊戈尔不得不回家披上一件大衣,然后再蹬著自行车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赶去。
同一时间,《新世界》的总编阿列克谢则是开著豪车,飞速赶往离家最近的书店,准备第一时间买到连载有《童年》的4月號《新世界》。
另一边,同样小说会在今天见刊的叶夫盖尼则是忧心忡忡,一大早就驱车赶往喀山,想躲避《新世界》和《现代人》,以及他的《驱逐》和《童年》之间的无硝烟战爭,顺便把採风完毕的北川秀给接回来。
而在遥远的日本东京,北川秀的《童年》也同样在4月號的《文艺》上见刊了!(本章完)
薰子用力攥紧那迭稿纸,心里暖暖的。
上次和北川老师面谈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了,自那以后,两人就没再联繫过。
薰子知道这阵子北川老师要忙那本用来打脸诺奖官方的新书,纵使心中想念,也很识趣地没打扰他。
没想到时间飞逝,北川老师竟然会忙里偷閒,主动给她寄来新书手稿!
被在意之人也默默在意著的感觉真好!
薰子心里又甜又暖,开心了好一阵,这才平復下心情,隨后翻开那份书稿仔细阅读了起来。
这是北川老师即將发表的新书,肯定不会毫无意义地邮寄给她。
虽然北川老师在信里只写了一些对她生活和近况的关心话,然后让她顺便看看这本新书,写写读后感,並没提及文学创作方面的事,但薰子早已把看新书和写读后感当成了北川老师对她的一场考验!
北川老师曾明確对她说过,他的五个弟子中,惟有还没正式出道的薰子最有可能继承他的衣钵。
自己可不能让北川老师失望啊!
怀著这样的心情,收拾好情绪的薰子立即投入到了对《童年》的阅读和研究中。
北川秀寄给薰子的这一版是纯粹的日语版,不过用的还是翻译腔写法,读起来颇有西方文学的风味,瞬间就勾起了薰子的童年记忆——
日本人和隔壁不同,因战败后经歷了一段漫长的美帝统治驻军时期,所以他们的战后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很深的影响,早期作品里充斥著一股浓郁的翻译腔味。
包括日本最出圈的漫画作品,不少也是以模仿西方奇幻作品起家,人物间的对白同样满是翻译腔口吻。
直到千禧年后,日式轻小说崛起,日轻奇幻才渐渐取代西方奇幻,成为日本文娱界的主力军。
“这部小说也太压抑了吧!”
四月中旬的日本已经进入春季,四处烂漫绽放的樱宛如和煦的阳光,总能把人心温暖起来。
但此时迎著檯灯白色光芒,聚精会神读著《童年》的薰子浑身发冷,一股股莫名的寒气在向她的身体侵袭。
《童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所见所闻。
跟隨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的阿廖沙起初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没多久,他便迅速成长了起来。
在外祖父家,似乎所有人都在互相憎恶著。
那股绵绵不绝的恨意时刻侵扰著每一个人,且隨著外祖父卡希林的小染坊生意越来越差,那股恨意带来的可怕氛围也越来越浓郁。
因为战败的缘故,日本人对美国和沙俄都有很重的滤镜。
几十年来,大部分日本人从没去过沙俄,但提及这个昔日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联合体,他们的眼中俱是嚮往和恐惧。
今年十九岁的薰子也不例外。
可看了《童年》,薰子对沙俄的滤镜彻底碎了。
原来那个號称可以並肩美国的超级大国,竟然有过一段这么黑暗的歷史吗?
在给她的信件里,北川老师还特意提到,现在的沙俄比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没太大区別。
底层民眾的痛苦延续至今,无数的阿廖沙依旧在下诺夫哥罗德重复著他们悲惨的童年人生!
“沙俄是这样,日本国也是如此,那自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也会不会一样呢?”
薰子曾经以为国富则民强,一个能汲取全世界营养的国家,它的底层民眾应该也可以过得非常舒服。
现在,她要对这个一直以来自己坚信不已的“真理”產生怀疑了!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七年的故事。
小说地图也从阿廖沙的故乡转换到位於下诺夫哥罗德的小染坊,隨后因母亲改嫁,阿廖沙又跟著去了继父家。
可惜母亲遇人不淑,继父终日打骂她和阿廖沙,不堪受辱的阿廖沙又回到了外祖父家。
然而这次,外祖父也全面破產了。
薰子读著阿廖沙这七年的人生经歷,只觉得自己曾经在北伊豆的舞女人生仿佛又重演了一遍。
那时她跟著哥哥、妈妈,在巡迴演出艺人团里当小舞女,弹三味线,跳艺妓舞,成天遭受各种骚扰和歧视,与四处顛沛流离的阿廖沙十分相似。
看著看著,当读到《童年》最后一章,看到为了餬口,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的阿廖沙时,薰子泪流满面。
因为这段剧情,简直就是她的童年的翻版。
《童年》的最后,阿廖沙在同学们的身上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他们合伙捡破烂的行为也招致学校的詰难。
阿廖沙没有选择,只能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便遵循校长的指示,永远离开了学校。
同一时间,阿廖沙的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后,终於下定决心,准备和孤苦伶仃的外祖母一起去“人间”谋生。
“.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就叫《在人间》,但从北川老师的描述看,分明就是『在地狱』啊”
薰子缓缓合上手稿,心中情绪激盪,一时间难以平復。
过了好久,她才慢慢从阿廖沙的“童年”里走出来。
她摊开准备好的信纸,先在抬头处写下了“亲爱的北川老师”,隨后笔尖一顿,有种满腹情绪却无从下笔的难受感。
又憋了好几分钟,薰子把脑袋里有关《童年》的所有想法整理妥当,这才落下了第一排字:“阿廖沙的童年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沙俄底层民眾的痛苦。
不知道北川老师您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吗?
那时的我”
静謐的寢室里只剩下檯灯的光芒和“唰唰唰”的钢笔写字声。
不知不觉中,月上树梢,星满天空.
“终於画好了!”
同一时间,宅在家里好多天的伊藤润二放下画笔,长吁了一口气。
他终於完成了给《环界1:铃》画的黑白插图。
明天就是《北川文库》的最终面试,能不能成功拿下心仪的岗位,就全看这幅“贞子爬出电视机”图了!
伊藤润二將画纸铺平,重新放回画板,然后拉开一个身位仔细欣赏了起来。
这幅画是根据《环界1:铃》最新连载章內,女鬼贞子出场的场景所作。
北川老师小说里的原文描述如下:“
一张木製的檯面上放著一台电视机。
这是一台有频道旋钮、样式相当古老的十九英寸电视机,兔子耳朵形状的室內天线就放在木橱柜上。
这不是一齣剧中剧,而是电视中的电视。
画面上的电视机里还没有任何影像。
这时,似乎被插上了电源,它的频道旋钮旁边的指示灯变红,电视画面也开始不停地晃动,一会儿,恢復了正常,紧接著又晃动起来。
晃动的间隔越来越短,画面上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字,看上去像是『贞』字。
最⊥新⊥小⊥说⊥在⊥⊥⊥首⊥发!
这个『贞』字时而紊乱,时而扭曲,时而又变成一个『贝』字,渐渐地消失。
它消失的方式,就像有人用湿抹布把黑板上的粉笔字擦掉一样。
而隨著“贞”字的消失,电视画面也开始闪烁不止,隨后画面一暗,安藤看到电视机里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衣,匍匐在地,满头长髮挡住全部面容的女子。
她是山村贞子!
安藤听到耳边有一个声音这么对他说道!
他瞪大眼睛,疯狂想要逃离这里,但身体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死死定住般,怎么也动不了。
山村贞子开始缓缓朝著电视机外爬来”
这段小说剧情里的安藤是男主人公浅川在大学时期的至交好友,也是一名外科医生。
阴差阳错下,安藤也看了那捲恐怖录像带。
在得知看了录像带就会一周內死亡后,他决定和浅川一起去解开恐怖录像带里潜藏的谜团。
於是两人就这么一路调查到了山村贞子的老家,把这个拥有超能力却意外被人推入井內杀害的女人给查了出来。
浅川將贞子的尸骸带出了井底,两人也將杀人凶手绳之以法。
安藤原以为贞子的诅咒到这一步就结束了。
没料到在他的预定死亡日那天,正在看电视新闻的他就这么被爬出电视机外的山村贞子给杀了!
打来“午夜凶铃”的女鬼在既定死亡日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杀人,这就是《环界1:铃》最出圈,也是近期被无数人热议的经典名场面!
毫无疑问,所有选择给这部小说画插画的画师,都避不开这个画面。
但能把它展现到什么程度,就得看画师的功底了。
伊藤润二很满意自己的作品,看著画作,他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安藤,画里的贞子仿佛隨时会爬出来似的。
“该死.估计上次的『午夜凶铃』事件后,不久网际网路上就又该流行起爬出电视机的贞子这个梗了。”
伊藤润二看著自己的画作,不寒而慄,心里一边期待《环界2:螺旋》,一边又忍不住腹誹起北川老师。
明明说好是科幻小说,怎么就越写越恐怖了呢?
此时还远在喀山体验著沙俄底层不同风土人情的北川秀,並不知道《环界1:铃》的这个经典名场面已经成了无数日本国民的梦魘。
对经歷过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他来说,山村贞子爬出电视机的名场面也不过如此,大概第一次见的时候心有余悸,后来久而久之,反倒是成了梗和笑料。
北川秀没记错的话,后世隔壁的一些网络乐子人还用这个梗恶搞了一部微短剧,好像叫什么“人民的贞子”?
总之他不觉得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小说的本质也是推理和科幻,这在后面的三四部里会愈发明显。
《环界系列》在他心里的比重不高,主要还是为了开拓新赛道,加快轻小说和电子阅读的发展速度。
北川秀目前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文抄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上。
喀山之行即將结束,在圣像作坊当学徒工的这段日子,晚上空閒下来后,他就开始手写《在人间》。
第二部的剧情依旧发生在下诺夫哥罗德市,不过主舞台从外祖父家转移到了鱼龙混杂的市区。
为了写好《在人间》,北川秀也在下诺夫哥罗德待了几天,把阿廖沙干过的活儿都干了一遍。
因为这种底层活儿又累工时又长,当学徒的时候他根本无暇写书,所以北川秀只能把经歷写成日记,等用的时候再翻出来看。
此时翻看著这本薄薄的日记,北川秀不敢相信这是他在几天之內写出来的。
果然,丰富的人生阅歷才是文学家们最宝贵的財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的真諦原来不是同义句,而是並列句。
想成为一名能踏入文学殿堂的顶级文学家,既要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
就这样,1999年的四月中下旬,北川秀以前所未有的如痴如醉状態写著全新版本的《在人间》。
这一次,他是基於高尔基的原著和自身的真实经歷进行二次创作,从前困扰他许久的一些原著疑问也在写作中得到了解答。
这是高尔基十岁以后的“在人间”之旅,亦是北川秀来沙俄下诺夫哥罗德后的“在人间”之行!
1999年4月18日清晨。
今天的莫斯科寒风凛凛,好像冬日的尾巴又重新回来扫了一遍,让才出门的伊戈尔不得不回家披上一件大衣,然后再蹬著自行车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赶去。
同一时间,《新世界》的总编阿列克谢则是开著豪车,飞速赶往离家最近的书店,准备第一时间买到连载有《童年》的4月號《新世界》。
另一边,同样小说会在今天见刊的叶夫盖尼则是忧心忡忡,一大早就驱车赶往喀山,想躲避《新世界》和《现代人》,以及他的《驱逐》和《童年》之间的无硝烟战爭,顺便把採风完毕的北川秀给接回来。
而在遥远的日本东京,北川秀的《童年》也同样在4月號的《文艺》上见刊了!(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7018/606868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