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有所失,方有所悟
推荐阅读:最佳良婿秦浩、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晦朔光年、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抽出修仙功法,我反手上交国家、朋友妻、政敌驯养指南 1v1 H、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第511章 有所失,方有所悟
其后数日,李星云虽下了诏安抚上下人心,扬州江都府也尽力维持着年节余韵,但城中萧瑟紧张的气氛仍然难以完全掩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那日李星云与徐温、张颢一番朝堂争锋之后,不知是这位南唐皇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失言,还是仍不得不倚仗这两位吴国权臣的支持,他竟又私下设宴,将二人请入宫中,温言劝解。
宴上,李星云所说无非是老生常谈之理,也便是不宜自损民力,勿使人心愈加倾向中原云云。
而张、徐二人倒也顺势低头,口称皆为国家等等,一番君臣相释之后,仿佛便将此事揭过,专心应对北面之患。
亲自将二人送出宫后,李星云摒退了左右,独自在御书房伫立片刻,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色,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藉此驱散胸中块垒。
说起来,若论权术机谋,一百个李星云也不及半个徐温。他这一番表演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那二人自然心知肚明。但真假本就不重要,只要将姿态做足,便能在双方之间暂且斡旋一段时日。
也不怪李星云如此姿态,徐温、张颢二人执掌着吴国内外诸军,还有一个朱瑾本也在此列,尚可与二人制衡一二,但之前将之召回扬州后,其人就已被逐渐解除了兵权,不成二人威胁。
张徐二人追随吴国先主杨行密多年,根基远非朱瑾可比不说,麾下左右更是遍布朝野,诸如门下侍郎严可求,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枢密副使骆知祥等,俱是二人爪牙,牢牢把持吴国军政财计,若说以往二人彼此争权,尚可互相牵制,如今同仇敌忾起来,就更非轻易可以动摇的了。
而江南诸镇中,本以吴国为最强藩。在此之前,其余诸国如楚国、吴越国、闽国,皆已向中原称臣。四家能联成一体,共尊扬州朝廷,固然是因李星云这位李唐皇子的名分,但究其根本,还是看在张、徐二人的面上。
毕竟,吴越三国围绕吴国结成一体,吴国又掌控在张徐二人手中,若无二人,吴国便立时大乱,所谓南唐朝廷自要瞬间分崩离析的,所以在这之前,便是那位不良人中的天机星司马晦,都不建议李星云轻易触动徐温二人。
然局势至今,弓弦已被愈拉愈满,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不知何时将至的松手一刻,不止是江北,更在于江南。
所有人都明白,自己必须争得先机。
细微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一个内侍趋步走进来。
“陛下,张侍郎已到了。”
李星云回身点头,让他将人引进。
门扉轻启又合,进来的人却并非张子凡,而是一道纤细的身影。
陆林轩穿着一身素净的湖蓝色襦裙,外罩着鹅黄色短袄,发髻简单挽起,别无珠翠,只有一支寻常的银簪固定。她的脸色比在两月前初至扬州时似乎红润了些,只是今日却显出了几分局促。
她进入此间后,看见候在那里的李星云,脚步微顿,迟疑了下。
“师哥……”
李星云回身望向她,努力想挤出一个如往日般轻松的笑容,但嘴角牵动了一下,却显得有些乏力,遂只是道:“没出什么意外吧?上饶她……稍后就到。”
陆林轩摇了摇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又垂下眼睛:“是我给师哥添麻烦了。”
“说什么傻话。”李星云走到她近前,声音放低了些,“眼下这局面,多一个人,总能多一分力。况且……”
他顿了顿,似乎不知该如何往下说,最终只是道:“待会儿见到上饶,她若有什么话……你多担待些。”
陆林轩轻轻嗯了一声,殿内一时静默,李星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遂只是相对而坐,说一些有的没的。
他既然答应了上饶要促成二人见面,自然不能让上饶失望。因此前两日便托张子凡将和天师府祭酒真人许幻一并隐居城外的陆林轩秘密接入了城中,以备二女相见。
上饶毕竟身子已重,确实不便出入宫禁,尤其是当下这个节骨眼。
好在并未让一时竟然没什么话题的师兄妹二人等待太久,殿外便传来了脚步声和侍女轻柔的提醒。珠帘晃动,在上饶贴身侍女的搀扶下,身着华美宫装、腹部已明显隆起的上饶公主缓步走了进来。
她今日显然是精心装扮过,云鬓珠钗,面敷薄粉,力图维持着身为皇后的气度。然而孕期带来的丰腴与步履间的些许迟缓,以及那不太稳重的模样,都让她这份努力显得太过清晰,让在汴京经历近两年的陆林轩一眼看穿。
上饶先是自然而然的看了李星云一眼,旋即又好奇转向一旁的陆林轩,她目光清澈,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打量,却并无太多敌意,更像是见到传说中人物时的新奇。
李星云上前一步,扶住上饶的另一只手臂,引她到主位坐下,声音中有几分尴尬,道:“外面冷,快坐下暖暖。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师妹……陆林轩。”
他又转向陆林轩,语气也尽量放得轻松:“林轩,这就是你嫂子,上饶。”
陆林轩依着礼数,敛衽一礼:“民女陆林轩,参见皇后殿下。”
她行礼完毕,抬起头,看向上饶,见其那副刻意装出皇后气度的模样,唇角便露出几分笑意来,又补充道:“嫂子。”
上饶方才见陆林轩容颜清丽却无传闻中的那种媚态,眼神清澈坦荡,与自己想象中全然不同,敌意就已彻底减轻了许多,再听这一声“嫂子”叫的自然又亲切,顿时更生亲近之感。
她脸上的矜持有些绷不住,嘴角不由自主的弯了起来,她瞥了一旁的李星云一眼,对他的识趣颇为满意,忙抬手虚扶了一下:“哎呀,快起来快起来。自家人,不必这么多礼。早就听这家伙念叨过他的师妹,今天可算是见着了!”
上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就显出了几分娇憨:“你既然叫我一声嫂子,那我以后也叫你林轩好了!你师哥已经将你一路从北边过来的事给我说过了,真是辛苦,快坐下说话。你也真是的——”
她嗔了李星云一眼,“就让你心心念念的师妹这么干站着?”
李星云见两人初次见面气氛竟如此融洽,心下顿时一松,脸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从善如流的招呼陆林轩坐下。
几人间寒暄了几句,上饶便好奇的凑近了些,打量着陆林轩,眼睛亮晶晶的:“林轩,你看起来好小哦,真的和你师哥是同门吗?他在青城山学艺的时候,是不是也像现在这样,有时候看着挺机灵,其实傻乎乎的尽干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蠢事?”
她问得直接又天真,全然忘了方才还想维持的皇后威仪,只剩下小女孩打听趣事的好奇心。
陆林轩闻言,忍不住抿嘴笑了笑,瞥了一眼略显尴尬的李星云:“不瞒嫂子,师哥他小时候……嗯,确实有些趣事。”
“快说说!快说说!”上饶兴奋的催促道,完全被勾起了兴趣。
李星云顿时有些头大,赶紧插话:“哎,都是些陈年旧事,有什么好说的。上饶,你如今身子重,不能太过劳神……”
“我精神好着呢!”上饶不满地打断他,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你不让林轩说,就是心里有鬼!林轩,别理他,快跟我说说!”
李星云只得苦笑,上前替上饶斟了杯热饮:“她初来乍到,难免拘束。你呀,就别为难她,也别为难我了。”
他试图将话题引开,“说起来,你们俩性子倒有几分相似,都是机灵聪敏,有时又有点小任性……”
“谁任性了?”
上饶立刻瞪了他一眼,又马上不理他,看向陆林轩,“师妹,别理他,咱们正好说一说他的丑事。”
陆林轩此前来本很有几分忐忑,而今见上饶太过热情,反而让她有些意外。
她抬眼看向李星云,见他一脸窘迫,暗中连连向她使眼色,嘴角不由也弯起来,回到扬州后的沉静矜持间,竟恢复了几分往日古灵精怪。
她略一思索,笑道:“师哥他……在青城山上主要就是跟着师父学医术,但很是贪玩,师父布置的功课经常完不成,就拉着我帮他打掩护。有次去后山偷烤野鸡,差点把林子点着了,被师父罚扫了整整一个月的地,还非要求我帮他说好话,我……”
李星云闻言,顿时以手扶额,发出无奈的呻吟:“喂喂喂,这件事就不用提了吧……”
上饶却听得眼睛微亮,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仿佛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的李星云,那是她从未参与过的过往。
她笑着,下意识地抚了抚隆起的腹部,语气鲜活了许多:“果然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我就说嘛,他现在这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林轩,你再跟我说说,还有没有别的?”
陆林轩见上饶感兴趣,又斟酌着说了几件无伤大雅的趣事,诸如李星云初学医术时手忙脚乱,不认真背医书,以至于辨认药草常出差错等。上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轻快的笑声,甚至偶尔还会插嘴调侃李星云两句。
李星云在一旁听着,看着两个女子竟能以此种方式相聚于此,心中百感交集,又高兴又惭愧,不过那积压的沉重似乎也悄然松动了几分。
他注意到,陆林轩在叙述时,眼神总会不经意掠过上饶的孕肚,那目光复杂,有关切,有忧色,却独独没有她这个年纪女子常有的嫉妒或怨怼,心中也是一松。
闲谈暂歇的间隙,陆林轩捧起茶盏,犹豫了一会,忽然抬起头,目光清澈望向主位上的上饶:“皇后娘娘。”
上饶正捻着一块点心,闻声看向她,有些诧异于陆林轩突然的郑重其事。
“我与师哥自幼一同长大,历经生死,此情确非寻常。在我心中,他始终是最重要的亲人之一。但我深知,如今他是你的夫君,是你腹中孩子的父亲。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林轩此番南下,绝非为争抢什么。只因知晓江北厉兵秣马,师哥那位兄长,又实是……而师哥又是我在这世上仅存的亲人之一,只望能略尽绵薄之力,盼能助师哥、助皇后度过眼前难关,绝无他意。”
陆林轩坦诚迎向上饶的目光:“于我而言,师哥便是师哥,是亲人,绝非其他。我可在此立誓,从今往后,绝不会行任何令皇后困扰之事,天地可鉴。”
话语落下,书房内一片寂静。
李星云怔怔看着陆林轩,胸腔里像是被什么堵住了,酸涩与愧疚交织翻涌,最终也只是轻声一叹。
上饶也收起了方才的笑意,认认真真打量着陆林轩。她生于王侯之家,长于宫闱之间,娇蛮自是娇蛮的,可也见惯了虚情假意与机心算计,等闲人难瞒她眼。然此刻,她从那双清亮眸中,却只见一片澄澈坦荡。
那里面有关切,有忧虑,有对过往的留恋,却唯独没有她最戒备的那种野心和妒恨。
良久,上饶轻轻放下了手中的半块点心,取过丝帕擦了擦手。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重新看向陆林轩,忽然朝她伸出手。
陆林轩略一迟疑,还是上前一步,将自己的手放入上饶手中。上饶的手温暖而柔软,握得很有力。
“好。”上饶看着她,脸上重新绽开笑容,“你这性子,倒对我的脾气。比宫里那些只会唯唯诺诺或是暗地里嚼舌根的人强多了。行,你这个妹妹,我认了。”
她语气一转,又带上了几分公主的娇蛮:“不过既认了我做嫂子,往后在这宫里,可得听我的!要是有人欺负你,报我的名号。要是……要是李星云这家伙敢欺负你,你也告诉我,我替你教训他!”说着,还故意瞪了李星云一眼。
李星云唯有苦笑,只是道:“是啊,所以日后若有机会,林轩也可常入宫陪你说说话,解解闷。”
陆林轩心中一块巨石落地,虽知前路依旧艰险,但此刻这短暂的安宁却弥足珍贵。她微微屈膝:“谢嫂子。”
“好了好了,一家人就别客套了。”上饶今日的心情很好,拉着陆林轩又说了些闲话,问了些中原的风土人情,但都巧妙的避开了一些敏感话题。
又坐了片刻,上饶面露倦色,李星云便吩咐侍女小心送她回宫歇息。
送走上饶,殿内再次只剩下李星云与陆林轩二人,前者便低声道:“谢谢你,师妹。”
陆林轩摇了摇头:“师哥,我说的是真心话。如今……保全好嫂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李星云重重叹了口气,刚想说些什么,殿外传来极轻微的叩门声,接着是张子凡压低的嗓音:“陛下,天佑星有急事求见。”
李星云神色一凛,与陆林轩交换了一个眼神,迅速整理了一下情绪:“让她进来。”
俄而,石瑶跟着张子凡步入此间,也未看陆林轩,只是迅速一福:“陛下,大帅已至扬州,传讯于属下,请陛下于城东淮水畔一会。”
终究是等到了,李星云心下一松,面上却不动声色:“子凡,准备一下,与我同去,记得要隐秘。”
“是。”
李星云则看向陆林轩:“林轩,你要不先留在宫中休息,今日之事……”
“我明白。”陆林轩打断他,眼神清明,“师哥一切小心。”
李星云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大步走出书房。
片刻之后,一辆不起眼的青篷小车在日渐昏暗的天色中,悄无声息的驶出宫门,穿过扬州城内愈发冷清的街道,直往城东而去。
易容过后的石瑶亲自驾车,车厢内,李星云与张子凡相对无言,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单调重复着。
车行近半个时辰,窗外水汽渐浓,风声也带了江河特有的潮意。马车最终在一片远离官道的芦苇荡边停稳。
“陛下,到了。”石瑶的声音传进来,“前方百步,大帅就在水边。妾身在此等候。”
李星云掀开车帘,凛冽的河风立刻灌了进来。
暮色苍茫,淮水在黯淡的天光下呈现出一种沉黯的灰黑色,水面平缓,却深不见底,默默向东流淌。
很远处的河岸上,一个身影背对着他们,独坐垂钓,蓑衣斗笠,宛若一个寻常的老渔夫。
“子凡,你在此等候。”李星云对张子凡吩咐了一声,随即独自一人下了车,朝着那个身影走去。
脚下是枯黄的苇草和潮湿的泥地,每一步都发出轻微的窸窣声。那人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到来,依旧凝望着水面,纹丝不动。
直至李星云走到他身后丈许之地,那垂钓的身影才缓缓放下了钓竿,站起身,转了过来。依然是那面青铜面具,在残余的天光下泛着幽寂的光泽,遮掩了其后的所有。
他面向李星云,依着臣子的礼节,微微躬身:“臣,参见陛下。”
李星云站定,受了他这一礼。河风卷起他袍袖的下摆,他没有出声,目光只是落在袁天罡的面具上,仿佛想穿透那层青铜,看清后面隐藏的一切。
水声潺潺,衬得四周愈发寂静。
许多积压已久的疑问、怨愤、困惑在这一刻几乎要冲口而出,但最终,李星云只是用一种异常平静的语气开口:“袁天罡。今日此处,唯有你我。我今日来,也只想问你几句实话。”
袁天罡直起身,斗笠下的面具幽深难测:“陛下请问。”
“你布下如此大局,将我推到这扬州皇位之上,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真心要扶保我这个所谓的‘李唐血脉’,光复你心中的大唐?还是从一开始,就将我当作一枚棋子,用以聚合旧有残余的势力,吸引的火力,磨砺于萧砚,甚至最终……是为了成全他的霸业,让他能更名正言顺地涤荡寰宇?”
他略微停顿,目光愈加锐利,直视对方:“你,是否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看清,萧砚才是那个能真正终结这乱世、践行你心中所求‘霸道’之人?而我,只不过是你用来凝聚旧势力、吸引天下目光的一面伪旗?”
风声似乎在这一刻停滞了。淮水默默流淌,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关乎天下走向的问答。
袁天罡静立着,河风吹动他蓑衣的草叶,发出细碎的声响。
沉默持续了良久,久到李星云几乎以为他不会回答。
终于,袁天罡微微侧身,望向苍茫的淮水:“三百年前,臣与李淳风于凌烟阁外推演天下大势,卦象所示,紫微星黯,大唐乱局将启,然亦有一线生机应于后世。彼时起,臣之所念所想,便是寻得这应劫而生之人,扶助其拨乱反正,再复贞观盛世。”
“而陛下你,确实是臣于漫长岁月中所认定的,最符合卦象指引之人。臣曾深信不疑,你便是那应局之人。”
不过,他的语气随即微微一转,负手于后道:“然,臣如今亦不得不承认,天道无常,惟能者居之。卦象所示亦不过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臣之所为,虽是循迹而行,却也不得不顺势而为,推动进程。而今来看,比之陛下,他确有其能,其势已成,此乃臣亦需正视之事实。”
李星云扯了扯嘴角:“应局之人……呵,原来如此。这般说来,倒是我辜负了这三百年的卜算,辜负了大帅或是那李淳风的期许了?”
而袁天罡的声音依旧平静:
“期许与否,并非关键。陛下之存在本身,如今已是意义。天下旧有之秩序,藩镇割据,门阀残余,人心散佚百年,非猛药不可去疴。陛下这面旗帜,正可引天下残存的旧力、积年的沉疴,汇聚于江淮一隅。”
他微微侧首,似在直视李星云,又似在望向不可知的未来局变:“于此最后的对抗中,旧秩序将因陛下而彻底显现其形,亦将因北朝雷霆之势而彻底崩解。此乃涤荡寰宇必经之痛楚,亦是新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石。陛下,便是那不可或缺的磨刀之石。”
“臣之所行,三百年来,皆是为这纷乱世间,寻一条出路。曾经,陛下是唯一人选,故臣没有选择。但而今,陛下与他,便已皆是人选。卦象终是虚渺,路需自行,势需自造。陛下曾多次言及,本心不愿为帝,大唐已殁,再无挽回可能。但而今来看,他却走成了这条路,造就了这一番势。”
李星云默然不语。
但袁天罡也在沉默片刻后,又道:
“臣当初确实强迫陛下走上了违心的道路,而今,臣便予陛下两个选择,由陛下自抉。是甘为磨石,亦或另寻他路?臣亦予这天下选择,是追随旧日残影,直至玉石俱焚;还是认清大势所趋,择新主而生。”
李星云脸上掠过一道近乎苦涩的笑意。
“选择?”他重复着这个词,语气里带着几分淡淡的嘲讽,“从我幼时,你暗中授艺,引我向往青城山外的江湖快意,却又让我身负血海深仇,不得解脱。再到后来,你将我推至这风口浪尖,成为这江南一隅的皇帝……袁天罡,你给我的,从来不是选择,是命运。而今再谈这所谓的抉择,又有什么意义?”
袁天罡负手背对他,仍旧漠然无感情:“陛下是在恨臣?”
李星云听见其人这般一问,先是有些不可置信的一怔,而后便低低的笑了一声:
“恨?我如何能不恨?袁天罡,你授我武功,予我希望,让我以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却从一开始就将我当作棋枰上的子。你让我失去自由,背负起这千斤重担,如今连身边至亲之人,都可能因我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为何不恨?”
他终于再难维持住今夜的那份平静,胸膛起伏着,猛的踏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你告诉我,这难道就是你想要的?这就是你复兴大唐的方式?用无数人的牺牲和痛苦,去铺就一条所谓的‘霸道’之路?”
袁天罡没有回身,只是道:“乱世煌煌,非常之功,岂能循常理而得?”
听他这般如意料之中的回答,李星云忍俊不禁般的摇了摇头,但他很快控制住了情绪,终究只是道:
“时至今日,恨意无益。这一年来,我也已经明白,既身为李唐子孙,便避不开这宿命。以前如何已经失去了意义,我或许仍不知帝王之道究竟该如何,也不知这个责任该如何扛才算合格。但我知道,我不能让上饶失去丈夫,不能让我未出世的孩子失去父亲,至少,现在不能。我要他们活,要尽可能多的,因我而被卷进来的人,活……”
这番话,他说得很缓慢,带着很沉重的分量。
袁天罡沉默了。面具遮挡了他的脸,无人能知他此刻的神情。
许久,他才再次开口,声音似乎比刚才低沉了几分:“陛下历经波折,可已清楚,唯有失去,方能真正领悟拥有之重?唯有至痛,方能催生至坚之心?”
这个问题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李星云心上,让他瞬间失语。他望着奔流不息的淮水,胸中翻涌的所有情绪,竟奇异的慢慢沉淀下来,化作一种更深沉的无力与觉悟。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再开口时,声音已然恢复了平静:“袁天罡,路已至此,无需再言当初。我今日此来,是要告诉你,我欲掌控军权,但并非为贪恋这帝位,只为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有力量保全上饶,保全吴国宗室,以及尽可能多的江南百姓,为他们,也为我自己,寻一线生机。
所以,袁天罡,你与不良人,究竟能给予我何等实质助益?是继续空谈你的‘霸道’与‘考验’,还是真有力所能及之事?”
袁天罡的目光透过面具,似乎重新审视着眼前的李星云。
这位曾让他灌注无数心血的李儿,身上那份稚嫩与摇摆总算已被磨去大半,变成了一种被沉重责任压榨出的担当。
他终于开始主动伸手,试图抓住命运的缰绳,尽管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他的目的,已从逃避,变成了守护与争夺。
可惜、可惜,已经太慢。
或者说,是那个人,太快。
河风吹拂着袁天罡的蓑衣和斗笠,簌簌作响。
良久,他缓缓颔首:“不良人是凶器。锋刃所向,可定乾坤,亦可伤自身。陛下若已决心执掌此器,明了其中之重量与代价……那么,只要陛下想,并且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便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李星云静立良久,望着晦暗不明的河水,最终,缓缓握紧了双拳。
“只要能让我一人承担,无论代价几何……”
袁天罡看着他,面具下的面容似乎笑了一下,但只是一下,又或许压根就没有,他只是微微躬身:“那么,如陛下所愿。自此刻起,江南不良人,皆听陛下调遣。望陛下,善用之。”
寒风掠过空旷的河岸,卷起枯草无数。
李星云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唯有一股更加厚重的压力骤然压下。
他深深看了一眼袁天罡,那副青铜面具依旧幽暗神秘,看不透其后隐藏的究竟是忠诚、利用,还是更为复杂的图谋。
但他已无暇再去细细揣摩。
“这一次,希望我能信你。”李星云最后只吐出这句话,不再多言,转身沿着来路大步离去,很快消失在渐浓的暮色与芦苇丛中。
远处疏林边,早已下车等候的张子凡看到李星云独自归来,立刻与石瑶一起迎了上去。
李星云没有看他们,只是带着张子凡登上马车,沉默了许久,终于低声说了一句:“回宫,准备下一步。”
袁天罡独立水边,望着李星云离去的方向,久久未动。
直到其人的身影彻底不见,他才缓缓收回目光,俯身拾起地上的钓竿,再次将鱼线抛入沉郁的淮水之中,一如方才。
(本章完)
其后数日,李星云虽下了诏安抚上下人心,扬州江都府也尽力维持着年节余韵,但城中萧瑟紧张的气氛仍然难以完全掩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那日李星云与徐温、张颢一番朝堂争锋之后,不知是这位南唐皇帝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失言,还是仍不得不倚仗这两位吴国权臣的支持,他竟又私下设宴,将二人请入宫中,温言劝解。
宴上,李星云所说无非是老生常谈之理,也便是不宜自损民力,勿使人心愈加倾向中原云云。
而张、徐二人倒也顺势低头,口称皆为国家等等,一番君臣相释之后,仿佛便将此事揭过,专心应对北面之患。
亲自将二人送出宫后,李星云摒退了左右,独自在御书房伫立片刻,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色,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藉此驱散胸中块垒。
说起来,若论权术机谋,一百个李星云也不及半个徐温。他这一番表演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那二人自然心知肚明。但真假本就不重要,只要将姿态做足,便能在双方之间暂且斡旋一段时日。
也不怪李星云如此姿态,徐温、张颢二人执掌着吴国内外诸军,还有一个朱瑾本也在此列,尚可与二人制衡一二,但之前将之召回扬州后,其人就已被逐渐解除了兵权,不成二人威胁。
张徐二人追随吴国先主杨行密多年,根基远非朱瑾可比不说,麾下左右更是遍布朝野,诸如门下侍郎严可求,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枢密副使骆知祥等,俱是二人爪牙,牢牢把持吴国军政财计,若说以往二人彼此争权,尚可互相牵制,如今同仇敌忾起来,就更非轻易可以动摇的了。
而江南诸镇中,本以吴国为最强藩。在此之前,其余诸国如楚国、吴越国、闽国,皆已向中原称臣。四家能联成一体,共尊扬州朝廷,固然是因李星云这位李唐皇子的名分,但究其根本,还是看在张、徐二人的面上。
毕竟,吴越三国围绕吴国结成一体,吴国又掌控在张徐二人手中,若无二人,吴国便立时大乱,所谓南唐朝廷自要瞬间分崩离析的,所以在这之前,便是那位不良人中的天机星司马晦,都不建议李星云轻易触动徐温二人。
然局势至今,弓弦已被愈拉愈满,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不知何时将至的松手一刻,不止是江北,更在于江南。
所有人都明白,自己必须争得先机。
细微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一个内侍趋步走进来。
“陛下,张侍郎已到了。”
李星云回身点头,让他将人引进。
门扉轻启又合,进来的人却并非张子凡,而是一道纤细的身影。
陆林轩穿着一身素净的湖蓝色襦裙,外罩着鹅黄色短袄,发髻简单挽起,别无珠翠,只有一支寻常的银簪固定。她的脸色比在两月前初至扬州时似乎红润了些,只是今日却显出了几分局促。
她进入此间后,看见候在那里的李星云,脚步微顿,迟疑了下。
“师哥……”
李星云回身望向她,努力想挤出一个如往日般轻松的笑容,但嘴角牵动了一下,却显得有些乏力,遂只是道:“没出什么意外吧?上饶她……稍后就到。”
陆林轩摇了摇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又垂下眼睛:“是我给师哥添麻烦了。”
“说什么傻话。”李星云走到她近前,声音放低了些,“眼下这局面,多一个人,总能多一分力。况且……”
他顿了顿,似乎不知该如何往下说,最终只是道:“待会儿见到上饶,她若有什么话……你多担待些。”
陆林轩轻轻嗯了一声,殿内一时静默,李星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遂只是相对而坐,说一些有的没的。
他既然答应了上饶要促成二人见面,自然不能让上饶失望。因此前两日便托张子凡将和天师府祭酒真人许幻一并隐居城外的陆林轩秘密接入了城中,以备二女相见。
上饶毕竟身子已重,确实不便出入宫禁,尤其是当下这个节骨眼。
好在并未让一时竟然没什么话题的师兄妹二人等待太久,殿外便传来了脚步声和侍女轻柔的提醒。珠帘晃动,在上饶贴身侍女的搀扶下,身着华美宫装、腹部已明显隆起的上饶公主缓步走了进来。
她今日显然是精心装扮过,云鬓珠钗,面敷薄粉,力图维持着身为皇后的气度。然而孕期带来的丰腴与步履间的些许迟缓,以及那不太稳重的模样,都让她这份努力显得太过清晰,让在汴京经历近两年的陆林轩一眼看穿。
上饶先是自然而然的看了李星云一眼,旋即又好奇转向一旁的陆林轩,她目光清澈,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打量,却并无太多敌意,更像是见到传说中人物时的新奇。
李星云上前一步,扶住上饶的另一只手臂,引她到主位坐下,声音中有几分尴尬,道:“外面冷,快坐下暖暖。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师妹……陆林轩。”
他又转向陆林轩,语气也尽量放得轻松:“林轩,这就是你嫂子,上饶。”
陆林轩依着礼数,敛衽一礼:“民女陆林轩,参见皇后殿下。”
她行礼完毕,抬起头,看向上饶,见其那副刻意装出皇后气度的模样,唇角便露出几分笑意来,又补充道:“嫂子。”
上饶方才见陆林轩容颜清丽却无传闻中的那种媚态,眼神清澈坦荡,与自己想象中全然不同,敌意就已彻底减轻了许多,再听这一声“嫂子”叫的自然又亲切,顿时更生亲近之感。
她脸上的矜持有些绷不住,嘴角不由自主的弯了起来,她瞥了一旁的李星云一眼,对他的识趣颇为满意,忙抬手虚扶了一下:“哎呀,快起来快起来。自家人,不必这么多礼。早就听这家伙念叨过他的师妹,今天可算是见着了!”
上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就显出了几分娇憨:“你既然叫我一声嫂子,那我以后也叫你林轩好了!你师哥已经将你一路从北边过来的事给我说过了,真是辛苦,快坐下说话。你也真是的——”
她嗔了李星云一眼,“就让你心心念念的师妹这么干站着?”
李星云见两人初次见面气氛竟如此融洽,心下顿时一松,脸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从善如流的招呼陆林轩坐下。
几人间寒暄了几句,上饶便好奇的凑近了些,打量着陆林轩,眼睛亮晶晶的:“林轩,你看起来好小哦,真的和你师哥是同门吗?他在青城山学艺的时候,是不是也像现在这样,有时候看着挺机灵,其实傻乎乎的尽干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蠢事?”
她问得直接又天真,全然忘了方才还想维持的皇后威仪,只剩下小女孩打听趣事的好奇心。
陆林轩闻言,忍不住抿嘴笑了笑,瞥了一眼略显尴尬的李星云:“不瞒嫂子,师哥他小时候……嗯,确实有些趣事。”
“快说说!快说说!”上饶兴奋的催促道,完全被勾起了兴趣。
李星云顿时有些头大,赶紧插话:“哎,都是些陈年旧事,有什么好说的。上饶,你如今身子重,不能太过劳神……”
“我精神好着呢!”上饶不满地打断他,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你不让林轩说,就是心里有鬼!林轩,别理他,快跟我说说!”
李星云只得苦笑,上前替上饶斟了杯热饮:“她初来乍到,难免拘束。你呀,就别为难她,也别为难我了。”
他试图将话题引开,“说起来,你们俩性子倒有几分相似,都是机灵聪敏,有时又有点小任性……”
“谁任性了?”
上饶立刻瞪了他一眼,又马上不理他,看向陆林轩,“师妹,别理他,咱们正好说一说他的丑事。”
陆林轩此前来本很有几分忐忑,而今见上饶太过热情,反而让她有些意外。
她抬眼看向李星云,见他一脸窘迫,暗中连连向她使眼色,嘴角不由也弯起来,回到扬州后的沉静矜持间,竟恢复了几分往日古灵精怪。
她略一思索,笑道:“师哥他……在青城山上主要就是跟着师父学医术,但很是贪玩,师父布置的功课经常完不成,就拉着我帮他打掩护。有次去后山偷烤野鸡,差点把林子点着了,被师父罚扫了整整一个月的地,还非要求我帮他说好话,我……”
李星云闻言,顿时以手扶额,发出无奈的呻吟:“喂喂喂,这件事就不用提了吧……”
上饶却听得眼睛微亮,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仿佛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的李星云,那是她从未参与过的过往。
她笑着,下意识地抚了抚隆起的腹部,语气鲜活了许多:“果然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我就说嘛,他现在这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林轩,你再跟我说说,还有没有别的?”
陆林轩见上饶感兴趣,又斟酌着说了几件无伤大雅的趣事,诸如李星云初学医术时手忙脚乱,不认真背医书,以至于辨认药草常出差错等。上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轻快的笑声,甚至偶尔还会插嘴调侃李星云两句。
李星云在一旁听着,看着两个女子竟能以此种方式相聚于此,心中百感交集,又高兴又惭愧,不过那积压的沉重似乎也悄然松动了几分。
他注意到,陆林轩在叙述时,眼神总会不经意掠过上饶的孕肚,那目光复杂,有关切,有忧色,却独独没有她这个年纪女子常有的嫉妒或怨怼,心中也是一松。
闲谈暂歇的间隙,陆林轩捧起茶盏,犹豫了一会,忽然抬起头,目光清澈望向主位上的上饶:“皇后娘娘。”
上饶正捻着一块点心,闻声看向她,有些诧异于陆林轩突然的郑重其事。
“我与师哥自幼一同长大,历经生死,此情确非寻常。在我心中,他始终是最重要的亲人之一。但我深知,如今他是你的夫君,是你腹中孩子的父亲。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林轩此番南下,绝非为争抢什么。只因知晓江北厉兵秣马,师哥那位兄长,又实是……而师哥又是我在这世上仅存的亲人之一,只望能略尽绵薄之力,盼能助师哥、助皇后度过眼前难关,绝无他意。”
陆林轩坦诚迎向上饶的目光:“于我而言,师哥便是师哥,是亲人,绝非其他。我可在此立誓,从今往后,绝不会行任何令皇后困扰之事,天地可鉴。”
话语落下,书房内一片寂静。
李星云怔怔看着陆林轩,胸腔里像是被什么堵住了,酸涩与愧疚交织翻涌,最终也只是轻声一叹。
上饶也收起了方才的笑意,认认真真打量着陆林轩。她生于王侯之家,长于宫闱之间,娇蛮自是娇蛮的,可也见惯了虚情假意与机心算计,等闲人难瞒她眼。然此刻,她从那双清亮眸中,却只见一片澄澈坦荡。
那里面有关切,有忧虑,有对过往的留恋,却唯独没有她最戒备的那种野心和妒恨。
良久,上饶轻轻放下了手中的半块点心,取过丝帕擦了擦手。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重新看向陆林轩,忽然朝她伸出手。
陆林轩略一迟疑,还是上前一步,将自己的手放入上饶手中。上饶的手温暖而柔软,握得很有力。
“好。”上饶看着她,脸上重新绽开笑容,“你这性子,倒对我的脾气。比宫里那些只会唯唯诺诺或是暗地里嚼舌根的人强多了。行,你这个妹妹,我认了。”
她语气一转,又带上了几分公主的娇蛮:“不过既认了我做嫂子,往后在这宫里,可得听我的!要是有人欺负你,报我的名号。要是……要是李星云这家伙敢欺负你,你也告诉我,我替你教训他!”说着,还故意瞪了李星云一眼。
李星云唯有苦笑,只是道:“是啊,所以日后若有机会,林轩也可常入宫陪你说说话,解解闷。”
陆林轩心中一块巨石落地,虽知前路依旧艰险,但此刻这短暂的安宁却弥足珍贵。她微微屈膝:“谢嫂子。”
“好了好了,一家人就别客套了。”上饶今日的心情很好,拉着陆林轩又说了些闲话,问了些中原的风土人情,但都巧妙的避开了一些敏感话题。
又坐了片刻,上饶面露倦色,李星云便吩咐侍女小心送她回宫歇息。
送走上饶,殿内再次只剩下李星云与陆林轩二人,前者便低声道:“谢谢你,师妹。”
陆林轩摇了摇头:“师哥,我说的是真心话。如今……保全好嫂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李星云重重叹了口气,刚想说些什么,殿外传来极轻微的叩门声,接着是张子凡压低的嗓音:“陛下,天佑星有急事求见。”
李星云神色一凛,与陆林轩交换了一个眼神,迅速整理了一下情绪:“让她进来。”
俄而,石瑶跟着张子凡步入此间,也未看陆林轩,只是迅速一福:“陛下,大帅已至扬州,传讯于属下,请陛下于城东淮水畔一会。”
终究是等到了,李星云心下一松,面上却不动声色:“子凡,准备一下,与我同去,记得要隐秘。”
“是。”
李星云则看向陆林轩:“林轩,你要不先留在宫中休息,今日之事……”
“我明白。”陆林轩打断他,眼神清明,“师哥一切小心。”
李星云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大步走出书房。
片刻之后,一辆不起眼的青篷小车在日渐昏暗的天色中,悄无声息的驶出宫门,穿过扬州城内愈发冷清的街道,直往城东而去。
易容过后的石瑶亲自驾车,车厢内,李星云与张子凡相对无言,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单调重复着。
车行近半个时辰,窗外水汽渐浓,风声也带了江河特有的潮意。马车最终在一片远离官道的芦苇荡边停稳。
“陛下,到了。”石瑶的声音传进来,“前方百步,大帅就在水边。妾身在此等候。”
李星云掀开车帘,凛冽的河风立刻灌了进来。
暮色苍茫,淮水在黯淡的天光下呈现出一种沉黯的灰黑色,水面平缓,却深不见底,默默向东流淌。
很远处的河岸上,一个身影背对着他们,独坐垂钓,蓑衣斗笠,宛若一个寻常的老渔夫。
“子凡,你在此等候。”李星云对张子凡吩咐了一声,随即独自一人下了车,朝着那个身影走去。
脚下是枯黄的苇草和潮湿的泥地,每一步都发出轻微的窸窣声。那人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到来,依旧凝望着水面,纹丝不动。
直至李星云走到他身后丈许之地,那垂钓的身影才缓缓放下了钓竿,站起身,转了过来。依然是那面青铜面具,在残余的天光下泛着幽寂的光泽,遮掩了其后的所有。
他面向李星云,依着臣子的礼节,微微躬身:“臣,参见陛下。”
李星云站定,受了他这一礼。河风卷起他袍袖的下摆,他没有出声,目光只是落在袁天罡的面具上,仿佛想穿透那层青铜,看清后面隐藏的一切。
水声潺潺,衬得四周愈发寂静。
许多积压已久的疑问、怨愤、困惑在这一刻几乎要冲口而出,但最终,李星云只是用一种异常平静的语气开口:“袁天罡。今日此处,唯有你我。我今日来,也只想问你几句实话。”
袁天罡直起身,斗笠下的面具幽深难测:“陛下请问。”
“你布下如此大局,将我推到这扬州皇位之上,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真心要扶保我这个所谓的‘李唐血脉’,光复你心中的大唐?还是从一开始,就将我当作一枚棋子,用以聚合旧有残余的势力,吸引的火力,磨砺于萧砚,甚至最终……是为了成全他的霸业,让他能更名正言顺地涤荡寰宇?”
他略微停顿,目光愈加锐利,直视对方:“你,是否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看清,萧砚才是那个能真正终结这乱世、践行你心中所求‘霸道’之人?而我,只不过是你用来凝聚旧势力、吸引天下目光的一面伪旗?”
风声似乎在这一刻停滞了。淮水默默流淌,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关乎天下走向的问答。
袁天罡静立着,河风吹动他蓑衣的草叶,发出细碎的声响。
沉默持续了良久,久到李星云几乎以为他不会回答。
终于,袁天罡微微侧身,望向苍茫的淮水:“三百年前,臣与李淳风于凌烟阁外推演天下大势,卦象所示,紫微星黯,大唐乱局将启,然亦有一线生机应于后世。彼时起,臣之所念所想,便是寻得这应劫而生之人,扶助其拨乱反正,再复贞观盛世。”
“而陛下你,确实是臣于漫长岁月中所认定的,最符合卦象指引之人。臣曾深信不疑,你便是那应局之人。”
不过,他的语气随即微微一转,负手于后道:“然,臣如今亦不得不承认,天道无常,惟能者居之。卦象所示亦不过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臣之所为,虽是循迹而行,却也不得不顺势而为,推动进程。而今来看,比之陛下,他确有其能,其势已成,此乃臣亦需正视之事实。”
李星云扯了扯嘴角:“应局之人……呵,原来如此。这般说来,倒是我辜负了这三百年的卜算,辜负了大帅或是那李淳风的期许了?”
而袁天罡的声音依旧平静:
“期许与否,并非关键。陛下之存在本身,如今已是意义。天下旧有之秩序,藩镇割据,门阀残余,人心散佚百年,非猛药不可去疴。陛下这面旗帜,正可引天下残存的旧力、积年的沉疴,汇聚于江淮一隅。”
他微微侧首,似在直视李星云,又似在望向不可知的未来局变:“于此最后的对抗中,旧秩序将因陛下而彻底显现其形,亦将因北朝雷霆之势而彻底崩解。此乃涤荡寰宇必经之痛楚,亦是新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石。陛下,便是那不可或缺的磨刀之石。”
“臣之所行,三百年来,皆是为这纷乱世间,寻一条出路。曾经,陛下是唯一人选,故臣没有选择。但而今,陛下与他,便已皆是人选。卦象终是虚渺,路需自行,势需自造。陛下曾多次言及,本心不愿为帝,大唐已殁,再无挽回可能。但而今来看,他却走成了这条路,造就了这一番势。”
李星云默然不语。
但袁天罡也在沉默片刻后,又道:
“臣当初确实强迫陛下走上了违心的道路,而今,臣便予陛下两个选择,由陛下自抉。是甘为磨石,亦或另寻他路?臣亦予这天下选择,是追随旧日残影,直至玉石俱焚;还是认清大势所趋,择新主而生。”
李星云脸上掠过一道近乎苦涩的笑意。
“选择?”他重复着这个词,语气里带着几分淡淡的嘲讽,“从我幼时,你暗中授艺,引我向往青城山外的江湖快意,却又让我身负血海深仇,不得解脱。再到后来,你将我推至这风口浪尖,成为这江南一隅的皇帝……袁天罡,你给我的,从来不是选择,是命运。而今再谈这所谓的抉择,又有什么意义?”
袁天罡负手背对他,仍旧漠然无感情:“陛下是在恨臣?”
李星云听见其人这般一问,先是有些不可置信的一怔,而后便低低的笑了一声:
“恨?我如何能不恨?袁天罡,你授我武功,予我希望,让我以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却从一开始就将我当作棋枰上的子。你让我失去自由,背负起这千斤重担,如今连身边至亲之人,都可能因我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为何不恨?”
他终于再难维持住今夜的那份平静,胸膛起伏着,猛的踏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你告诉我,这难道就是你想要的?这就是你复兴大唐的方式?用无数人的牺牲和痛苦,去铺就一条所谓的‘霸道’之路?”
袁天罡没有回身,只是道:“乱世煌煌,非常之功,岂能循常理而得?”
听他这般如意料之中的回答,李星云忍俊不禁般的摇了摇头,但他很快控制住了情绪,终究只是道:
“时至今日,恨意无益。这一年来,我也已经明白,既身为李唐子孙,便避不开这宿命。以前如何已经失去了意义,我或许仍不知帝王之道究竟该如何,也不知这个责任该如何扛才算合格。但我知道,我不能让上饶失去丈夫,不能让我未出世的孩子失去父亲,至少,现在不能。我要他们活,要尽可能多的,因我而被卷进来的人,活……”
这番话,他说得很缓慢,带着很沉重的分量。
袁天罡沉默了。面具遮挡了他的脸,无人能知他此刻的神情。
许久,他才再次开口,声音似乎比刚才低沉了几分:“陛下历经波折,可已清楚,唯有失去,方能真正领悟拥有之重?唯有至痛,方能催生至坚之心?”
这个问题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李星云心上,让他瞬间失语。他望着奔流不息的淮水,胸中翻涌的所有情绪,竟奇异的慢慢沉淀下来,化作一种更深沉的无力与觉悟。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再开口时,声音已然恢复了平静:“袁天罡,路已至此,无需再言当初。我今日此来,是要告诉你,我欲掌控军权,但并非为贪恋这帝位,只为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有力量保全上饶,保全吴国宗室,以及尽可能多的江南百姓,为他们,也为我自己,寻一线生机。
所以,袁天罡,你与不良人,究竟能给予我何等实质助益?是继续空谈你的‘霸道’与‘考验’,还是真有力所能及之事?”
袁天罡的目光透过面具,似乎重新审视着眼前的李星云。
这位曾让他灌注无数心血的李儿,身上那份稚嫩与摇摆总算已被磨去大半,变成了一种被沉重责任压榨出的担当。
他终于开始主动伸手,试图抓住命运的缰绳,尽管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他的目的,已从逃避,变成了守护与争夺。
可惜、可惜,已经太慢。
或者说,是那个人,太快。
河风吹拂着袁天罡的蓑衣和斗笠,簌簌作响。
良久,他缓缓颔首:“不良人是凶器。锋刃所向,可定乾坤,亦可伤自身。陛下若已决心执掌此器,明了其中之重量与代价……那么,只要陛下想,并且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便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李星云静立良久,望着晦暗不明的河水,最终,缓缓握紧了双拳。
“只要能让我一人承担,无论代价几何……”
袁天罡看着他,面具下的面容似乎笑了一下,但只是一下,又或许压根就没有,他只是微微躬身:“那么,如陛下所愿。自此刻起,江南不良人,皆听陛下调遣。望陛下,善用之。”
寒风掠过空旷的河岸,卷起枯草无数。
李星云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唯有一股更加厚重的压力骤然压下。
他深深看了一眼袁天罡,那副青铜面具依旧幽暗神秘,看不透其后隐藏的究竟是忠诚、利用,还是更为复杂的图谋。
但他已无暇再去细细揣摩。
“这一次,希望我能信你。”李星云最后只吐出这句话,不再多言,转身沿着来路大步离去,很快消失在渐浓的暮色与芦苇丛中。
远处疏林边,早已下车等候的张子凡看到李星云独自归来,立刻与石瑶一起迎了上去。
李星云没有看他们,只是带着张子凡登上马车,沉默了许久,终于低声说了一句:“回宫,准备下一步。”
袁天罡独立水边,望着李星云离去的方向,久久未动。
直到其人的身影彻底不见,他才缓缓收回目光,俯身拾起地上的钓竿,再次将鱼线抛入沉郁的淮水之中,一如方才。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7426/637443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