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三)
推荐阅读:最佳良婿秦浩、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晦朔光年、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抽出修仙功法,我反手上交国家、朋友妻、政敌驯养指南 1v1 H、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第517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三)
已入初春,寒意消褪,扬州却因连日细雨更添几分湿冷。
街巷之间,往来调动的兵士明显增多。漕运码头,满载粮秣军械的船只拥堵不堪,民夫号子声不断,所有物资却皆是沿着大江与淮水向北运送,平白为这湿冷天气添上几分肃杀。
官府贴出的加征告示墨迹未干,便被寒风卷起一角,露出其下可能早已层层叠叠的旧榜文,引得零星百姓驻足,目光扫过那些文字后,大多化为一声沉重叹息,又步履匆匆的散去。
时近二月,江南虽无北方确切大军压境的情报,但基于历史经验和对萧砚必然南征一统天下的判断,南唐小朝廷已如临大敌。各地军营旌旗招展,号角连绵,兵士加固城防、演练水战,民夫被征调运输粮草辎重,一派鱼死网破的气象。
除此之外,以闽王王审知长子王延翰、吴越王钱镠第九子钱元球、十二子钱元珦等为代表的江南权贵子弟,也四处奔走呼号,串联各方。
这些人在宴会、诗会、乃至军营中慷慨陈词,高喊一些诸如“江南乃文萃之地,富庶之邦”,“北朝残暴,欲毁我衣冠”,“李唐正统在江南”,“唯有上下同心,凭江自守,方能存续宗庙,保全富贵”的言辞,仿佛如此便能延续偏安一隅的现状。
如果说这批人还勉强能达到一些鼓舞人心的作用,那么一些提议派使者北上汴京,妄图想通过割让淮南以维持划江而治局面的人,却是真的有些天真的近乎荒唐了。
至于长江前线的将校或者士卒,脸上自然都看不到多少年节后的松弛,只有一种对未知战事的惶惑与对北边那个庞然大物的隐惧。
由于南北阻隔,消息也被南唐朝廷刻意封锁,普通的将校大多都不知晓全局战略,只知北朝皇帝已正位汴梁,下一步必是南征。
纵有长江天堑,面对那个四夷来朝称可汗的英年雄主,这天堑能守几时,却是谁心中也无底。
扬州皇宫。
召开小朝会的殿宇内,尚未出镇江防的文武齐聚于此,却是各自左顾右盼,三三两两交头接耳,所论无非拒敌之策或北军南下之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星云端坐上位,看着群臣议论纷纷,倒并无太多反应,只是不动声色的不时扫过下方的徐温和张颢等人,神情难辨,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很快,议题终于正式转向江北紧迫的防务。
门下侍郎严可求率先谏言:
“陛下,伪帝萧砚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今虽暂无大举南下的确切军报,然其扫平中原,下一步必是南侵江南。我朝据江淮之险,拥吴楚之富,更承大唐正朔,乃天下瞩目之所在。当此危局,唯有上下同心,积极备战,方能在江北铁骑南下之时,据天堑以自守,保我江山。”
其人身为徐温麾下幕僚,如此出言,寓意自是不言而明。
王延翰上前一步,神色激昂:“陛下,诸公!我闽地儿郎愿倾力相助,北军若来,必叫其铩羽而归!江南非中原可比,水网密布,城坚池深,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必能重现南北朝旧事,纵不能北伐光复中原,亦可划江而治!”
钱元球与钱元珦交换了一个眼神,亦纷纷表态支持,言称吴越虽地僻,亦愿提供钱粮船只,共御外侮。殿内一时群情汹涌,仿佛只要决心够大,便能将北方的威胁拒于长江之外。
而张颢此时也道:“北军强悍,尤擅骑射陆战,然我江南亦有长江天险,水师可为屏藩,足以相抗。不过北军势大,兼有蜀地顺流而下之便。我军将士虽怀忠义,然强敌压境,难免心生惶惑。当此非常之时,需有非常之举,以定军心,以慑敌胆!”
这时候,徐温也是终于出声:“而今,寿州、泗州、楚州、滁州、和州、润州等江防要地皆已戒严,各镇将士枕戈待旦,誓保江南社稷黎民,然……”
他略作停顿,抬眼看了下李星云,叹气道:“然张司徒所言非虚,局势如此,军中难免多有疑虑,恐朝廷畏北如虎,徒令将士浴血塞江。臣等连日议处,皆以为当此存亡之际,陛下若能效仿先贤,亲临江防重镇劳军督师,必能极大鼓舞士气,令三军感奋,民心笃定!”
话音刚落,张颢立刻附和:“徐相所言极是。陛下乃万乘之尊,大唐正统所在。臣亦恳请陛下,择日巡幸前线,亲临寿州、泗州等要害之地,犒劳将士,登城抚慰。陛下天威所至,必能使我军士气大振,令北军知难而退!”
“臣附议,陛下亲临,可胜似十万雄兵……”
“将士们翘首以盼天颜,陛下万不可寒了忠勇之心呐……”
“国难当头,陛下当以社稷为重!”
徐温、张颢二人一带头,群臣如门下侍郎严可求、枢密副使骆知祥等人,纷纷齐声应和。
王延翰甚至上前一步,激动道:“陛下!北朝欲壑难填,绝非纳贡称臣所能满足。若得陛下亲示抗敌之志,我闽地儿郎,必更效死力,钱粮军资,亦当源源不断,以供王师!”
朝堂之上,一时群情汹汹,不过话里话外,竟然分明皆是在逼皇帝出征。
而此前为李星云笼络的一小批臣子见此情形,却也只是爱莫能助,毕竟他们总不能公然唱反调。局势如此,李星云若不答应,便自然能落一个不恤军士、不顾江山的昏君骂名。
李星云面色平静,心底却冷笑不止。
徐温、张颢的真正意图,他岂会不知?
一旦他离开扬州皇宫,好不容易被他替换过的宫禁侍卫,必然会再次被大量更换为徐张亲信,届时他便如离水之龙,困于浅滩,再难掌控扬州。而上饶和她腹中的孩子,也更容易被这些人操控,好让他投鼠忌器。
他目光微微扫向侧后方。张子凡立于队列中,眉头微蹙,只是几不可察的向他摇了摇头。
李星云收回目光,脸上适时浮现出几分郑重与犹豫,缓缓开口:“江淮防务,确乃重中之重,朕亦非怯战之人,岂能不念前线将士?”
“不过……”他略一停顿,语气显得颇为为难,“皇后临产在即,朕心实在难安。此时离京,恐……”
“陛下!”
徐温再次躬身,语气愈发恳切,甚至带着几分悲壮:“陛下与皇后情深,臣等岂能不知?然国事重于家事,陛下乃一国之君,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皇后深明大义,必能体谅陛下苦心。且宫中太医、产婆早已备齐,定能保皇后殿下万无一失。待陛下劳军归来,恰可喜迎皇嗣,岂非双喜临门?”
张颢更是直接道:“陛下岂不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北朝铁骑若踏过江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届时莫说天伦之乐,恐陛下与皇后亦将……请陛下速做决断!”
殿内再次响起一片“请陛下以社稷为重”的劝进声。
李星云的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缩,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他想都不用想,此刻若直接拒绝,不仅会打草惊蛇,更会予人口实,坐实自己无心抗敌的骂名,让徐张二人反而容易借题发挥。
所以他在沉吟片刻后,终于叹道:“既如此……诸位爱卿且容朕思量两日,与皇后商议后再做决断。江淮各防区兵力调配、粮草辎重事宜,徐相、张司徒且先行统筹,务必万全。”
徐温与张颢对视一眼,见李星云并未直接拒绝,倒也见好就收,不再紧逼,齐齐躬身:“臣等遵旨,必竭尽全力,巩固江防!”
朝会又在一些琐碎事务中延续了片刻,方才散去。百官退出大殿时,各种议论声仍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退入后殿,李星云挥退左右,只留下张子凡一人。
待其他人尽数离去,房门紧闭,李星云脸上的平静便瞬间消散,只是猛的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笔架上的毛笔簌簌作响。
“欺人太甚!”他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胸膛微微起伏。“他们步步紧逼,是铁了心要将我架上火堆,好绑上他们的战车!”
张子凡静立一旁,神色同样凝重:“他们这是阳谋。逼你离开扬州,彻底架空。前线劳军,路途遥远,护卫皆由其掌握,届时生死难料。即便无恙,皇后与吴王家眷皆在城中,你亦投鼠忌器。”
李星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复又睁开,眼中已是一片寒意:“不能再等了。子凡,我们之前所议之事,必须尽快进行。否则,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上饶、林轩,还有吴王他们……”
张子凡目光锐利起来,压低声音:“李兄已下定决心?”
“刀已架在颈上,岂能引颈就戮?”李星云冷笑一声,“他们既不容我,我便只能拼死一搏。只是……”
他看向张子凡,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终究尚有几分仓促,一旦失败,你……”
张子凡打断他,摇头笑了笑:“你我兄弟,何必多言。从决定来江南那日起,我便知前路艰险。如今局面,唯有奋力一争,方有一线生机。你且说吧,我万死不辞。”
李星云拍着他的肩膀,苦笑了下,然后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压低了声音:“徐温、张颢狡诈多疑,经上次之事后,极少单独入宫,就算有这种机会,也是携带大量护卫,张颢武力亦是不俗。唯有借大朝会或众臣议事之时,才可让他们稍稍放松警惕,齐聚宫中。”
张子凡亦走到他身侧,低声道:“所以,必须在他们下一步动作之前,先发制人。”
“擒贼先擒王。”李星云点了点头,眼神冰冷。
“然也,”张子凡思索了下,语速加快,“徐温张颢党羽遍布,但其核心仍在二人自身。只需将此二人及其最死硬的党羽如一举铲除,群龙无首,其势力必土崩瓦解。届时,李兄便可迅速掌控扬州军政。”
“如何行事?他们出入皆有重兵护卫,府邸也戒备森严。”
“不宜强攻,当诱其入瓮。”张子凡道,“李兄可下诏,以‘最终议定亲征事宜、并为前线祈福’为名,召所有重臣即刻入宫议事。徐张二人纵然疑心,但群臣皆至,又是李兄于宫中正式召见,他们为免示弱,也为掌控议事进程,大概率会来。只要他们踏入宫门……”
李星云接口,眼中杀机一闪而逝:“只要他们踏入宫门,便可隔绝内外,关门打狗。”
“正是。”张子凡点头,“届时,可由潜伏宫中的不良人配合侍卫,迅速控制宫禁要道。彼时,石瑶、李嗣骁甚至你我一同出手,以雷霆之势,当场诛杀徐温、张颢及其主要党羽。同时,还要让城外王庚等不良人及策反的军将,迅速控制扬州各门及军营,镇压可能出现的反抗,并第一时间接管吴王府外的‘护卫’,确保吴王安全。”
李星云眼中寒光一闪,沉吟片刻,重重吐出一口气:“可行。但务必计划周详,一击必中。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机会。否则,扬州顷刻便会大乱。”
“明白。”张子凡肃然道,“此事宜快不宜迟。诏书可最晚在后日发出,宣称于偏殿召开紧急军议。留给我们的时间,最多只有这一天半了。”
“好。”李星云下定决心,“你去与石瑶、李嗣骁、司马晦他们详细布置。务必隐秘,万无一失。”
“是!”张子凡领命,却迟疑一下,又道,“李兄,此举如同烈火烹油。无论如何,需做最坏打算。皇后她……”
提到上饶,李星云眼神一黯,犹豫片刻后,道:
“我正要与你说此事。上饶产期就在这几日,我本意是拖延到产后再动手,但徐张二人却不容我们多等了,所以绝不能让她留在此地涉险。你让张天师和许真人准备,今明两日之内,设法将上饶和林轩,秘密送出扬州,前往天师府暂避。”
张子凡想都不想,直接点头应下。
两人在御书房内密议良久,将行动细节、人员调配、信号传递、意外应对等诸多环节反复推演,直至暮色渐沉,宫灯次第亮起。
后宫深处。
上饶斜倚在软榻上,腹部高高隆起,手指无意识的轻抚着,感受着腹中小生命的悸动。窗外细雨淅沥,敲打在芭蕉叶上,更添几分烦闷。
“陛下近日……似乎格外忙碌?”她转身问身旁的侍女。
侍女低头应道:“回娘娘,前朝政务繁多,陛下忧心国事,确是辛劳。”
上饶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投向殿门外迷蒙的雨帘:“父王……近日可有消息入宫?本宫身子重了,许久未见父王,心中甚是挂念。”
侍女眼神闪烁了一下,恭敬回道:“吴王一切安好。只是如今城内城外事务繁杂,陛下吩咐了,让娘娘你好生静养,待小皇子平安降生,吴王便自然会入宫探望。”
这套说辞,近日上饶已听了多次。起初尚能安心,可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李星云眉宇间偶尔泄露出的寒意,还是宫人们闪烁的言辞,都让她心中的不安愈来愈重。
不过上饶倒没必要为难一个侍女,只是抿了抿唇,让她退下,独自望着跳跃的烛火出神。
上元节后,不知是产期将至,还是孕妇本就过于敏感,这种被无形之网笼罩,却不知网从何来的感觉,时常让她一阵心慌。
她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女,尤其是出生于被架空的王室,本来就对权谋争斗有着本能的嗅觉。
脚步声轻轻响起,陆林轩端着一碗安胎药走了进来:“嫂子,该用药了。”
上饶抬眼看向她,犹豫了一下,突然伸出手拉住陆林轩的手腕:“林轩,你告诉我,外面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星云他……还有我父王,你们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陆林轩心中一惊,心知上饶还不知道吴王府早就被徐温等人牢牢把控住,若让即将临盆的上饶知道真相,情绪激动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她面上笑着,将温热的药碗递到上饶手中,语气轻快:
“嫂子莫要多想。北边厉兵秣马,朝臣们争论不休,师兄身为皇帝,难免要忙于应对防务,焦头烂额了些。吴王也很好,师兄是怕这些琐事扰了你静养,加之宫规所限,吴王又不便时常进宫,才没有拿这些事来烦你。吴王那里,师兄常派人去问候着,一切都好,你无需挂心。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心养胎,给师兄生个健健康康的小皇子或是小公主。”
上饶看着她清澈明亮的眼睛,那里面似乎找不到欺骗的阴影,终究是勉强舒了一口气,像是说服了自己一般,默默接过药碗,小口小口喝着。
待上饶睡下后,陆林轩悄步退出寝殿。她立在廊下,望着朦胧的天空,细雨沾湿了她的衣襟。她同样心绪不宁。
李星云和张子凡近来的异常,她都看在眼里。
他们时常密谈至深夜,神色凝重,见到她时又强作轻松。
她也不信这些都只是因为张子凡与张玄陵夫妇相认的原因。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城山上只知嬉闹耍性子的娇蛮师妹了。
沉吟片刻,她眼神一定,转身朝着御书房的方向快步走去。
御书房内,李星云刚与张子凡议定最后细节,便听闻陆林轩求见。他揉了揉眉心,示意让她进来。
“师妹,这么晚了,何事?”李星云笑了笑,只是尽量让语气显得轻松。
陆林轩直视着他,亦看了眼在一旁哂笑的张子凡,却是开门见山:“师兄,你莫要骗我。江南局势是否已危如累卵?徐温、张颢等人是否已容不下你?你和张子凡,是不是已在谋划什么险招?”
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出来,李星云看着师妹严肃的表情,也知道瞒不过去,遂只是疲惫的叹了口气,示意张子凡先出去。
书房内只剩下师兄妹二人。李星云将朝堂上的逼迫、徐温张颢的盘算,以及自己决意一日后发动宫廷政变,打算让上饶和她一并跟着张玄陵夫妇前往天师府的计划和盘托出。
“……事情便是如此。”李星云声音低沉,“并非有意瞒你与上饶,实乃此事太过凶险,知道越多,对你们越是不利。而局势如此,我已无退路。唯有兵行险着,或可搏一线生机。”
陆林轩听完,脸色微白,却并无太多意外,反而有一种一直悬着的猜测终于落地的释然,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担忧。
她只是猛地抬头,眼神坚定,毫不犹豫道:“既然如此,我更不能走,我虽武功不及你与张子凡,但总能帮你们抵挡一两个敌人!”
“糊涂!”
李星云先是一怔,然后断然拒绝,低喝出声,语气尤为严厉:“这不是江湖械斗,更不是多一柄剑就能决定胜负的!这是宫廷政变,是千军万马之中的搏杀,个人勇武所能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瞬息万变,凶险异常!我自己尚且不知能否全身而退,岂能让你与上饶置身于这等险地?”
陆林轩张口欲辩。
李星云却已走到陆林轩面前,双手按住她的肩膀,目光灼灼的盯着她:
“林轩,你听着!你的心意我明白,比谁都明白!但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安排!我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上饶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徐温、张颢狠辣异常,一旦事有不成,他们首要目标便是上饶!你留在这里,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我和子凡分心保护,束手束脚!你明白吗?”
他看着陆林轩眼中挣扎、不甘却又逐渐被理性压下的情绪,声音缓和下来,恳求道:
“我已提前安排过。张天师与许真人会暗中接应。你带着上饶,明日便借口出宫祈福,随他们前往天师府暂避。师妹,帮我这个忙。保护好她,也保护好你自己。这是我……现在唯一的牵挂了。答应我,好吗?”
陆林轩听着李星云近乎哀求的语气,看着他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决绝,她知道,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哥已经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绝不容更改。
她也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的实力,在这种规模的权力搏杀中,确实发挥不了太多作用,留下,很可能真的会成为拖累。离开,反而能让李星云和张子凡没有后顾之忧,放手一搏。
她的鼻尖一酸,眼眶瞬间红了,终究只是重重点了点头,声音哽咽:“……好。我答应你。我一定护得嫂子周全,一根头发都不会少。但你也必须答应我,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来天师府接他们!”
李星云看着她强忍泪水的样子,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拍了拍她的头:“放心,你师兄我命硬得很。我还等着我儿子叫我爹呢。”
(本章完)
已入初春,寒意消褪,扬州却因连日细雨更添几分湿冷。
街巷之间,往来调动的兵士明显增多。漕运码头,满载粮秣军械的船只拥堵不堪,民夫号子声不断,所有物资却皆是沿着大江与淮水向北运送,平白为这湿冷天气添上几分肃杀。
官府贴出的加征告示墨迹未干,便被寒风卷起一角,露出其下可能早已层层叠叠的旧榜文,引得零星百姓驻足,目光扫过那些文字后,大多化为一声沉重叹息,又步履匆匆的散去。
时近二月,江南虽无北方确切大军压境的情报,但基于历史经验和对萧砚必然南征一统天下的判断,南唐小朝廷已如临大敌。各地军营旌旗招展,号角连绵,兵士加固城防、演练水战,民夫被征调运输粮草辎重,一派鱼死网破的气象。
除此之外,以闽王王审知长子王延翰、吴越王钱镠第九子钱元球、十二子钱元珦等为代表的江南权贵子弟,也四处奔走呼号,串联各方。
这些人在宴会、诗会、乃至军营中慷慨陈词,高喊一些诸如“江南乃文萃之地,富庶之邦”,“北朝残暴,欲毁我衣冠”,“李唐正统在江南”,“唯有上下同心,凭江自守,方能存续宗庙,保全富贵”的言辞,仿佛如此便能延续偏安一隅的现状。
如果说这批人还勉强能达到一些鼓舞人心的作用,那么一些提议派使者北上汴京,妄图想通过割让淮南以维持划江而治局面的人,却是真的有些天真的近乎荒唐了。
至于长江前线的将校或者士卒,脸上自然都看不到多少年节后的松弛,只有一种对未知战事的惶惑与对北边那个庞然大物的隐惧。
由于南北阻隔,消息也被南唐朝廷刻意封锁,普通的将校大多都不知晓全局战略,只知北朝皇帝已正位汴梁,下一步必是南征。
纵有长江天堑,面对那个四夷来朝称可汗的英年雄主,这天堑能守几时,却是谁心中也无底。
扬州皇宫。
召开小朝会的殿宇内,尚未出镇江防的文武齐聚于此,却是各自左顾右盼,三三两两交头接耳,所论无非拒敌之策或北军南下之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星云端坐上位,看着群臣议论纷纷,倒并无太多反应,只是不动声色的不时扫过下方的徐温和张颢等人,神情难辨,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很快,议题终于正式转向江北紧迫的防务。
门下侍郎严可求率先谏言:
“陛下,伪帝萧砚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今虽暂无大举南下的确切军报,然其扫平中原,下一步必是南侵江南。我朝据江淮之险,拥吴楚之富,更承大唐正朔,乃天下瞩目之所在。当此危局,唯有上下同心,积极备战,方能在江北铁骑南下之时,据天堑以自守,保我江山。”
其人身为徐温麾下幕僚,如此出言,寓意自是不言而明。
王延翰上前一步,神色激昂:“陛下,诸公!我闽地儿郎愿倾力相助,北军若来,必叫其铩羽而归!江南非中原可比,水网密布,城坚池深,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必能重现南北朝旧事,纵不能北伐光复中原,亦可划江而治!”
钱元球与钱元珦交换了一个眼神,亦纷纷表态支持,言称吴越虽地僻,亦愿提供钱粮船只,共御外侮。殿内一时群情汹涌,仿佛只要决心够大,便能将北方的威胁拒于长江之外。
而张颢此时也道:“北军强悍,尤擅骑射陆战,然我江南亦有长江天险,水师可为屏藩,足以相抗。不过北军势大,兼有蜀地顺流而下之便。我军将士虽怀忠义,然强敌压境,难免心生惶惑。当此非常之时,需有非常之举,以定军心,以慑敌胆!”
这时候,徐温也是终于出声:“而今,寿州、泗州、楚州、滁州、和州、润州等江防要地皆已戒严,各镇将士枕戈待旦,誓保江南社稷黎民,然……”
他略作停顿,抬眼看了下李星云,叹气道:“然张司徒所言非虚,局势如此,军中难免多有疑虑,恐朝廷畏北如虎,徒令将士浴血塞江。臣等连日议处,皆以为当此存亡之际,陛下若能效仿先贤,亲临江防重镇劳军督师,必能极大鼓舞士气,令三军感奋,民心笃定!”
话音刚落,张颢立刻附和:“徐相所言极是。陛下乃万乘之尊,大唐正统所在。臣亦恳请陛下,择日巡幸前线,亲临寿州、泗州等要害之地,犒劳将士,登城抚慰。陛下天威所至,必能使我军士气大振,令北军知难而退!”
“臣附议,陛下亲临,可胜似十万雄兵……”
“将士们翘首以盼天颜,陛下万不可寒了忠勇之心呐……”
“国难当头,陛下当以社稷为重!”
徐温、张颢二人一带头,群臣如门下侍郎严可求、枢密副使骆知祥等人,纷纷齐声应和。
王延翰甚至上前一步,激动道:“陛下!北朝欲壑难填,绝非纳贡称臣所能满足。若得陛下亲示抗敌之志,我闽地儿郎,必更效死力,钱粮军资,亦当源源不断,以供王师!”
朝堂之上,一时群情汹汹,不过话里话外,竟然分明皆是在逼皇帝出征。
而此前为李星云笼络的一小批臣子见此情形,却也只是爱莫能助,毕竟他们总不能公然唱反调。局势如此,李星云若不答应,便自然能落一个不恤军士、不顾江山的昏君骂名。
李星云面色平静,心底却冷笑不止。
徐温、张颢的真正意图,他岂会不知?
一旦他离开扬州皇宫,好不容易被他替换过的宫禁侍卫,必然会再次被大量更换为徐张亲信,届时他便如离水之龙,困于浅滩,再难掌控扬州。而上饶和她腹中的孩子,也更容易被这些人操控,好让他投鼠忌器。
他目光微微扫向侧后方。张子凡立于队列中,眉头微蹙,只是几不可察的向他摇了摇头。
李星云收回目光,脸上适时浮现出几分郑重与犹豫,缓缓开口:“江淮防务,确乃重中之重,朕亦非怯战之人,岂能不念前线将士?”
“不过……”他略一停顿,语气显得颇为为难,“皇后临产在即,朕心实在难安。此时离京,恐……”
“陛下!”
徐温再次躬身,语气愈发恳切,甚至带着几分悲壮:“陛下与皇后情深,臣等岂能不知?然国事重于家事,陛下乃一国之君,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皇后深明大义,必能体谅陛下苦心。且宫中太医、产婆早已备齐,定能保皇后殿下万无一失。待陛下劳军归来,恰可喜迎皇嗣,岂非双喜临门?”
张颢更是直接道:“陛下岂不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北朝铁骑若踏过江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届时莫说天伦之乐,恐陛下与皇后亦将……请陛下速做决断!”
殿内再次响起一片“请陛下以社稷为重”的劝进声。
李星云的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缩,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他想都不用想,此刻若直接拒绝,不仅会打草惊蛇,更会予人口实,坐实自己无心抗敌的骂名,让徐张二人反而容易借题发挥。
所以他在沉吟片刻后,终于叹道:“既如此……诸位爱卿且容朕思量两日,与皇后商议后再做决断。江淮各防区兵力调配、粮草辎重事宜,徐相、张司徒且先行统筹,务必万全。”
徐温与张颢对视一眼,见李星云并未直接拒绝,倒也见好就收,不再紧逼,齐齐躬身:“臣等遵旨,必竭尽全力,巩固江防!”
朝会又在一些琐碎事务中延续了片刻,方才散去。百官退出大殿时,各种议论声仍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退入后殿,李星云挥退左右,只留下张子凡一人。
待其他人尽数离去,房门紧闭,李星云脸上的平静便瞬间消散,只是猛的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笔架上的毛笔簌簌作响。
“欺人太甚!”他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胸膛微微起伏。“他们步步紧逼,是铁了心要将我架上火堆,好绑上他们的战车!”
张子凡静立一旁,神色同样凝重:“他们这是阳谋。逼你离开扬州,彻底架空。前线劳军,路途遥远,护卫皆由其掌握,届时生死难料。即便无恙,皇后与吴王家眷皆在城中,你亦投鼠忌器。”
李星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复又睁开,眼中已是一片寒意:“不能再等了。子凡,我们之前所议之事,必须尽快进行。否则,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上饶、林轩,还有吴王他们……”
张子凡目光锐利起来,压低声音:“李兄已下定决心?”
“刀已架在颈上,岂能引颈就戮?”李星云冷笑一声,“他们既不容我,我便只能拼死一搏。只是……”
他看向张子凡,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终究尚有几分仓促,一旦失败,你……”
张子凡打断他,摇头笑了笑:“你我兄弟,何必多言。从决定来江南那日起,我便知前路艰险。如今局面,唯有奋力一争,方有一线生机。你且说吧,我万死不辞。”
李星云拍着他的肩膀,苦笑了下,然后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压低了声音:“徐温、张颢狡诈多疑,经上次之事后,极少单独入宫,就算有这种机会,也是携带大量护卫,张颢武力亦是不俗。唯有借大朝会或众臣议事之时,才可让他们稍稍放松警惕,齐聚宫中。”
张子凡亦走到他身侧,低声道:“所以,必须在他们下一步动作之前,先发制人。”
“擒贼先擒王。”李星云点了点头,眼神冰冷。
“然也,”张子凡思索了下,语速加快,“徐温张颢党羽遍布,但其核心仍在二人自身。只需将此二人及其最死硬的党羽如一举铲除,群龙无首,其势力必土崩瓦解。届时,李兄便可迅速掌控扬州军政。”
“如何行事?他们出入皆有重兵护卫,府邸也戒备森严。”
“不宜强攻,当诱其入瓮。”张子凡道,“李兄可下诏,以‘最终议定亲征事宜、并为前线祈福’为名,召所有重臣即刻入宫议事。徐张二人纵然疑心,但群臣皆至,又是李兄于宫中正式召见,他们为免示弱,也为掌控议事进程,大概率会来。只要他们踏入宫门……”
李星云接口,眼中杀机一闪而逝:“只要他们踏入宫门,便可隔绝内外,关门打狗。”
“正是。”张子凡点头,“届时,可由潜伏宫中的不良人配合侍卫,迅速控制宫禁要道。彼时,石瑶、李嗣骁甚至你我一同出手,以雷霆之势,当场诛杀徐温、张颢及其主要党羽。同时,还要让城外王庚等不良人及策反的军将,迅速控制扬州各门及军营,镇压可能出现的反抗,并第一时间接管吴王府外的‘护卫’,确保吴王安全。”
李星云眼中寒光一闪,沉吟片刻,重重吐出一口气:“可行。但务必计划周详,一击必中。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机会。否则,扬州顷刻便会大乱。”
“明白。”张子凡肃然道,“此事宜快不宜迟。诏书可最晚在后日发出,宣称于偏殿召开紧急军议。留给我们的时间,最多只有这一天半了。”
“好。”李星云下定决心,“你去与石瑶、李嗣骁、司马晦他们详细布置。务必隐秘,万无一失。”
“是!”张子凡领命,却迟疑一下,又道,“李兄,此举如同烈火烹油。无论如何,需做最坏打算。皇后她……”
提到上饶,李星云眼神一黯,犹豫片刻后,道:
“我正要与你说此事。上饶产期就在这几日,我本意是拖延到产后再动手,但徐张二人却不容我们多等了,所以绝不能让她留在此地涉险。你让张天师和许真人准备,今明两日之内,设法将上饶和林轩,秘密送出扬州,前往天师府暂避。”
张子凡想都不想,直接点头应下。
两人在御书房内密议良久,将行动细节、人员调配、信号传递、意外应对等诸多环节反复推演,直至暮色渐沉,宫灯次第亮起。
后宫深处。
上饶斜倚在软榻上,腹部高高隆起,手指无意识的轻抚着,感受着腹中小生命的悸动。窗外细雨淅沥,敲打在芭蕉叶上,更添几分烦闷。
“陛下近日……似乎格外忙碌?”她转身问身旁的侍女。
侍女低头应道:“回娘娘,前朝政务繁多,陛下忧心国事,确是辛劳。”
上饶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投向殿门外迷蒙的雨帘:“父王……近日可有消息入宫?本宫身子重了,许久未见父王,心中甚是挂念。”
侍女眼神闪烁了一下,恭敬回道:“吴王一切安好。只是如今城内城外事务繁杂,陛下吩咐了,让娘娘你好生静养,待小皇子平安降生,吴王便自然会入宫探望。”
这套说辞,近日上饶已听了多次。起初尚能安心,可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李星云眉宇间偶尔泄露出的寒意,还是宫人们闪烁的言辞,都让她心中的不安愈来愈重。
不过上饶倒没必要为难一个侍女,只是抿了抿唇,让她退下,独自望着跳跃的烛火出神。
上元节后,不知是产期将至,还是孕妇本就过于敏感,这种被无形之网笼罩,却不知网从何来的感觉,时常让她一阵心慌。
她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女,尤其是出生于被架空的王室,本来就对权谋争斗有着本能的嗅觉。
脚步声轻轻响起,陆林轩端着一碗安胎药走了进来:“嫂子,该用药了。”
上饶抬眼看向她,犹豫了一下,突然伸出手拉住陆林轩的手腕:“林轩,你告诉我,外面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星云他……还有我父王,你们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陆林轩心中一惊,心知上饶还不知道吴王府早就被徐温等人牢牢把控住,若让即将临盆的上饶知道真相,情绪激动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她面上笑着,将温热的药碗递到上饶手中,语气轻快:
“嫂子莫要多想。北边厉兵秣马,朝臣们争论不休,师兄身为皇帝,难免要忙于应对防务,焦头烂额了些。吴王也很好,师兄是怕这些琐事扰了你静养,加之宫规所限,吴王又不便时常进宫,才没有拿这些事来烦你。吴王那里,师兄常派人去问候着,一切都好,你无需挂心。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心养胎,给师兄生个健健康康的小皇子或是小公主。”
上饶看着她清澈明亮的眼睛,那里面似乎找不到欺骗的阴影,终究是勉强舒了一口气,像是说服了自己一般,默默接过药碗,小口小口喝着。
待上饶睡下后,陆林轩悄步退出寝殿。她立在廊下,望着朦胧的天空,细雨沾湿了她的衣襟。她同样心绪不宁。
李星云和张子凡近来的异常,她都看在眼里。
他们时常密谈至深夜,神色凝重,见到她时又强作轻松。
她也不信这些都只是因为张子凡与张玄陵夫妇相认的原因。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城山上只知嬉闹耍性子的娇蛮师妹了。
沉吟片刻,她眼神一定,转身朝着御书房的方向快步走去。
御书房内,李星云刚与张子凡议定最后细节,便听闻陆林轩求见。他揉了揉眉心,示意让她进来。
“师妹,这么晚了,何事?”李星云笑了笑,只是尽量让语气显得轻松。
陆林轩直视着他,亦看了眼在一旁哂笑的张子凡,却是开门见山:“师兄,你莫要骗我。江南局势是否已危如累卵?徐温、张颢等人是否已容不下你?你和张子凡,是不是已在谋划什么险招?”
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出来,李星云看着师妹严肃的表情,也知道瞒不过去,遂只是疲惫的叹了口气,示意张子凡先出去。
书房内只剩下师兄妹二人。李星云将朝堂上的逼迫、徐温张颢的盘算,以及自己决意一日后发动宫廷政变,打算让上饶和她一并跟着张玄陵夫妇前往天师府的计划和盘托出。
“……事情便是如此。”李星云声音低沉,“并非有意瞒你与上饶,实乃此事太过凶险,知道越多,对你们越是不利。而局势如此,我已无退路。唯有兵行险着,或可搏一线生机。”
陆林轩听完,脸色微白,却并无太多意外,反而有一种一直悬着的猜测终于落地的释然,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担忧。
她只是猛地抬头,眼神坚定,毫不犹豫道:“既然如此,我更不能走,我虽武功不及你与张子凡,但总能帮你们抵挡一两个敌人!”
“糊涂!”
李星云先是一怔,然后断然拒绝,低喝出声,语气尤为严厉:“这不是江湖械斗,更不是多一柄剑就能决定胜负的!这是宫廷政变,是千军万马之中的搏杀,个人勇武所能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瞬息万变,凶险异常!我自己尚且不知能否全身而退,岂能让你与上饶置身于这等险地?”
陆林轩张口欲辩。
李星云却已走到陆林轩面前,双手按住她的肩膀,目光灼灼的盯着她:
“林轩,你听着!你的心意我明白,比谁都明白!但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安排!我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上饶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徐温、张颢狠辣异常,一旦事有不成,他们首要目标便是上饶!你留在这里,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我和子凡分心保护,束手束脚!你明白吗?”
他看着陆林轩眼中挣扎、不甘却又逐渐被理性压下的情绪,声音缓和下来,恳求道:
“我已提前安排过。张天师与许真人会暗中接应。你带着上饶,明日便借口出宫祈福,随他们前往天师府暂避。师妹,帮我这个忙。保护好她,也保护好你自己。这是我……现在唯一的牵挂了。答应我,好吗?”
陆林轩听着李星云近乎哀求的语气,看着他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决绝,她知道,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哥已经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绝不容更改。
她也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的实力,在这种规模的权力搏杀中,确实发挥不了太多作用,留下,很可能真的会成为拖累。离开,反而能让李星云和张子凡没有后顾之忧,放手一搏。
她的鼻尖一酸,眼眶瞬间红了,终究只是重重点了点头,声音哽咽:“……好。我答应你。我一定护得嫂子周全,一根头发都不会少。但你也必须答应我,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来天师府接他们!”
李星云看着她强忍泪水的样子,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拍了拍她的头:“放心,你师兄我命硬得很。我还等着我儿子叫我爹呢。”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7426/637443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