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如同所料
推荐阅读:刁蛮千金斗恶少、闲唐、我和我的美人师弟、华娱中的韩娱、动漫默示录、重生一九零二、性感尤物缠上我、愿为尊者所渡、本宫吃素不吃醋、神雕生活录、
第1277章 如同所料
随着这个情况逐步形成了常态,永国的渔船最远甚至抵达过南方也就是后世墨西哥区域,这里西班牙人近百年前就已经开始殖民,并且逐步掌控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是新大陆最大的殖民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永国,包括宋国在内都已同在新大陆的欧罗巴人有接触来往,而且那边不仅只有西班牙人,还有其他欧罗巴诸国的人,其中包括荷兰、葡萄牙、法兰西、英国,甚至德意志地区的人因为在欧罗巴生活不下去,跑到新大陆来讨生活的人们。
除此之外,由于西班牙在当地对土著的血腥屠杀,导致土著的人口大量下降,而随着人口的缺乏在除去从欧罗巴移民过来外,还从非洲弄了不少黑人来,这些黑人可以说是第一批来到新大陆的黑人了,也是后世在美洲黑人的先祖。
永国缺乏人口,不仅是种地的人口,还有更重要的技术人员。
黄安本就是工部的技术官员,对于技术方面他是专家,而大明来的移民让他们种地虽没问题,但要说一技之长却不多。就算有工匠技能的移民,往往也被待遇更优厚的宋国所吸引,很少能留在永国。
永国的人口缺乏注定了和宋国一样以农耕为主的方式很是困难,所以黄安才会建议从造船业和其他工业行业入手,利用当地的优势发展工业,弥补其不足。
但这些都需要技术人才,在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仅仅考虑从大明本土移民不切实际,而后续招揽的土著中也不可能胜任这个情况。假如靠自己培养,这更需要时间,没有数十年根本成不了效果,可问题迫在眉睫,所以黄安建议可以从南方的欧罗巴殖民地入手,想办法招揽一批拥有技术能力的工匠,让他们加入永国,成为永国的子民,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说实话,黄安的这个建议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可仔细想来却也不是不能干。
虽然南方那边是欧罗巴人的地盘,不少欧罗巴人从本土移民这边,但移民的欧罗巴人中也不都是贵族和有钱人,更多的仅仅只是在本土混不下去,因为之前欧罗巴三十年大战中家园被毁,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破产普通人。
这些人假如继续留在欧罗巴说不定生活都成了问题,倒不如就此一搏跟随船只来到新大陆讨生活。穷人这世界到处都有,不光是大明,欧罗巴各国同样也是如此,而这些人的到来除了少部分改变了现状,再振家业的外,大部分人依旧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相比那些奴隶而言除了个自由人的身份外没太多区别。
但在这些人中,拥有一技之能的人却是不少,而他们在南方生活依旧困苦,一没正当的工作,二没自己的产业,靠着给人干活或者打零工为生,假如永国能开出一定的条件吸纳一些人来为己所用的话,不仅能填补人口的不足,还能得到不少工匠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认真听着黄安的理由,朱慈炤不由得开始动心了,虽然他依旧有所顾虑,可黄安说的也没错,假如仅仅依靠大明本土的移民,永国根本竞争不过宋国,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的话,未来永国和宋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不如借现在本土的旨意已让外封藩王开府建牙的机会,吸纳当地土著和招揽南方的欧罗巴人为永国子民,如此一来就能解决永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了。只要人口解决了,那么其他事就好办多了,至于这些人是不是异族,朱慈炤也没太过顾虑。
就和黄安前面所说的那样,入华夏则华夏之,蛮夷又如何呢?连土著都能教化,何况那些欧罗巴人?而且只要这些人来到永国,成为永国的子民,两三代人后自然就和大明人没什么区别了。
大明有容乃大,还担心这些?只要对自己永国有利,何不尝试一下呢?
就此朱慈炤最终下定决心,同意了黄安的建议。在几日后永国就按照宋国的方式也设置了各级官府和衙门,黄安作为长史改称总理,辅助永王朱慈炤管理永国,而各级官员的任命也陆续下达,再加上朱慈炤咬牙拿出了一部分钱财作为封赏,整个永国瞬间一扫之前的颓废,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希望,从而振奋起来。
就在新大陆的宋国和永国做出改变,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开始了自己真正建国之路时,在大明这边,随着对外封藩王的开府建牙和其独立性的确定后,产生影响的并非是朝堂的那些大人们,反而是大明宗室群体,尤其是中上层宗室对外封的看法。
之处虽然皇帝外封了宋王和永王,可这一次外封实质上并没带来太多的变化。因为大家都以为这个外封名义是封藩王,实际上却是流放的性质。之所以是这种看法,关键在于永王的身份所至,再加上宋王和太子争夺储君失败的流言影响。
所以在正式外封,哪怕宋王和永王后来已去了新大陆,在那边立国后,对于宗室方面也没造成什么影响,大家更没继续关注过此事。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对外封藩王的政策调整,尤其是朝廷明文下旨同意外封藩王开府建牙,并且实际独立,以宣慰司例子真正自成一国时,消息传来后宗室内部几乎炸开了锅,之前那些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嘲笑宋王和永国的宗室们现在一个个全眼红了,如此好事简直闻所未闻,这样的机会假如错过,实在天理难容啊!
自成祖朱棣以来,宗室们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先不说高级宗室如同被养猪一样圈着,中下层宗室俸禄消减后更是难熬。哪怕当今天子登基后对宗室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改善了宗室的生活条件,并且放宽了对中下层宗室约束,可说实话依旧有不少宗室的日子不怎么好过。
高级宗室,比如亲王、郡王这些虽然衣食无忧,但从出生到老死就被圈着,甚至严密监视的生活实在是不好过。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简直让人绝望,除了醉生梦死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朱家子弟不是自己想躺平,而是因为他们除了躺平外就没其他事可干了。假如有些抱负,想做些事的,弄不好就会被人告发图谋不轨,这种情况大明开国以来比比皆是,被夺爵甚至圈禁的高级宗室更是不少,在没有另一条路可走的情况下,这种宗室也只能这么活着,还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不同了,随着外封藩王的政策调整,这些宗室突然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假如自己也请求外封去海外的话,那么就不必再和本土一样受到强力约束了。
虽然出海有着风险,可只要到了海外获得了封地,那么就不再是名义上的藩王而成为真正的君王了。拥有一国之地,想干嘛就干嘛,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在自己的国家中就是真正的一言九鼎,而这份基业也能传给子孙后代,这不比在大明本土当一个名不副实的藩王来得强么?
这些宗室要论能力和本事暂且不说,可要说心眼都不少,没有一个是傻瓜,更没有一个是没想法的。哪怕是大明最尊贵的几个亲王同样也存着这个心思,这些王爷虽荣华富贵不缺,但终究在封地和其他藩王一样受到约束,这种日子实在是难过的很。
就这样,短短不到一个月中,各地藩王、郡王陆续上书,主动请缨要求外封的人多达三十一人,其中亲王级别的就有六人,其余者都是郡王,此外还有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这样的高级宗室,至于再往下就没了,因为从奉国将军开始再下就属于中级宗室了,尤其是从奉国中尉开始,大明已基本放开了对他们的限制,再加上爵位本就不高,像这样外封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陛下,此事臣等无权处置,还需陛下圣断,非宗人府可以为之。”康王朱聿键和宗人府的左右宗人朱敏沣、朱敏汌这一日特意入宫求见皇帝,朱求杞虽也在宗人府挂职但他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内务府,眼下已是内务府大臣徐宪成的左右手,手中的权力不亚于宗人。
朱聿键的唐王因为之前的缘故曾经改封为安王,后来又改成为了康王,这是因为安王这个封号考虑到先崇祯皇帝的太子缘故朱慎锥把这个王爵给了对方,所以只能委屈一下朱聿键了。
不过朱聿键对此也无所谓,反正他这个康王完全是捡来的,因为之前崇祯时期被问罪的缘故,他的唐王已被拿掉了,取代自己成为唐王的是他的弟弟,而他现在算是大明第一个没有实封只是虚领亲王,所以无论是叫安王还是康王对他来说全是一样的。
朱慎锥知道他们来的目的,虽然他早就有所预料,但也没想到各地藩王的反应会这么大,居然一下子有这么多人主动请求外封。
尤其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福王朱常洵也要求外封,不过他这个外封不是自己要外封,而是想让他的世子朱由崧外封,这让朱慎锥很是意外。
不过仔细一想,朱慎锥就明白了福王的用意,不得不暗叹了一句福王真是不傻,非但头脑清醒还在最合适的时候上了这个折子。虽然福王在诸王的地位排在前三,可实际上福王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毕竟福王是万历的皇子,从血脉来说福王一脉同先前的崇祯皇帝是最近的,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
而崇祯皇帝眼下已成了太上皇,大明皇室血脉也从之前的朱棣燕王系转到了晋王系,至于当年朱元璋三个嫡子中的太子朱标一脉暂且不说,秦王系早就几次绝嗣,眼下的秦王已是旁系继承,根本无法和晋王系相提并论。
从这点来看,福王一脉的地位就很突出了,假如天下依旧在崇祯皇帝之手,那么福王自然是地位最尊贵,身份最高的藩王。可偏偏如今皇位已落入了朱慎锥之手,那么福王的处境就完全不同了。
(本章完)
随着这个情况逐步形成了常态,永国的渔船最远甚至抵达过南方也就是后世墨西哥区域,这里西班牙人近百年前就已经开始殖民,并且逐步掌控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是新大陆最大的殖民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永国,包括宋国在内都已同在新大陆的欧罗巴人有接触来往,而且那边不仅只有西班牙人,还有其他欧罗巴诸国的人,其中包括荷兰、葡萄牙、法兰西、英国,甚至德意志地区的人因为在欧罗巴生活不下去,跑到新大陆来讨生活的人们。
除此之外,由于西班牙在当地对土著的血腥屠杀,导致土著的人口大量下降,而随着人口的缺乏在除去从欧罗巴移民过来外,还从非洲弄了不少黑人来,这些黑人可以说是第一批来到新大陆的黑人了,也是后世在美洲黑人的先祖。
永国缺乏人口,不仅是种地的人口,还有更重要的技术人员。
黄安本就是工部的技术官员,对于技术方面他是专家,而大明来的移民让他们种地虽没问题,但要说一技之长却不多。就算有工匠技能的移民,往往也被待遇更优厚的宋国所吸引,很少能留在永国。
永国的人口缺乏注定了和宋国一样以农耕为主的方式很是困难,所以黄安才会建议从造船业和其他工业行业入手,利用当地的优势发展工业,弥补其不足。
但这些都需要技术人才,在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仅仅考虑从大明本土移民不切实际,而后续招揽的土著中也不可能胜任这个情况。假如靠自己培养,这更需要时间,没有数十年根本成不了效果,可问题迫在眉睫,所以黄安建议可以从南方的欧罗巴殖民地入手,想办法招揽一批拥有技术能力的工匠,让他们加入永国,成为永国的子民,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说实话,黄安的这个建议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可仔细想来却也不是不能干。
虽然南方那边是欧罗巴人的地盘,不少欧罗巴人从本土移民这边,但移民的欧罗巴人中也不都是贵族和有钱人,更多的仅仅只是在本土混不下去,因为之前欧罗巴三十年大战中家园被毁,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破产普通人。
这些人假如继续留在欧罗巴说不定生活都成了问题,倒不如就此一搏跟随船只来到新大陆讨生活。穷人这世界到处都有,不光是大明,欧罗巴各国同样也是如此,而这些人的到来除了少部分改变了现状,再振家业的外,大部分人依旧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相比那些奴隶而言除了个自由人的身份外没太多区别。
但在这些人中,拥有一技之能的人却是不少,而他们在南方生活依旧困苦,一没正当的工作,二没自己的产业,靠着给人干活或者打零工为生,假如永国能开出一定的条件吸纳一些人来为己所用的话,不仅能填补人口的不足,还能得到不少工匠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认真听着黄安的理由,朱慈炤不由得开始动心了,虽然他依旧有所顾虑,可黄安说的也没错,假如仅仅依靠大明本土的移民,永国根本竞争不过宋国,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的话,未来永国和宋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不如借现在本土的旨意已让外封藩王开府建牙的机会,吸纳当地土著和招揽南方的欧罗巴人为永国子民,如此一来就能解决永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了。只要人口解决了,那么其他事就好办多了,至于这些人是不是异族,朱慈炤也没太过顾虑。
就和黄安前面所说的那样,入华夏则华夏之,蛮夷又如何呢?连土著都能教化,何况那些欧罗巴人?而且只要这些人来到永国,成为永国的子民,两三代人后自然就和大明人没什么区别了。
大明有容乃大,还担心这些?只要对自己永国有利,何不尝试一下呢?
就此朱慈炤最终下定决心,同意了黄安的建议。在几日后永国就按照宋国的方式也设置了各级官府和衙门,黄安作为长史改称总理,辅助永王朱慈炤管理永国,而各级官员的任命也陆续下达,再加上朱慈炤咬牙拿出了一部分钱财作为封赏,整个永国瞬间一扫之前的颓废,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希望,从而振奋起来。
就在新大陆的宋国和永国做出改变,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开始了自己真正建国之路时,在大明这边,随着对外封藩王的开府建牙和其独立性的确定后,产生影响的并非是朝堂的那些大人们,反而是大明宗室群体,尤其是中上层宗室对外封的看法。
之处虽然皇帝外封了宋王和永王,可这一次外封实质上并没带来太多的变化。因为大家都以为这个外封名义是封藩王,实际上却是流放的性质。之所以是这种看法,关键在于永王的身份所至,再加上宋王和太子争夺储君失败的流言影响。
所以在正式外封,哪怕宋王和永王后来已去了新大陆,在那边立国后,对于宗室方面也没造成什么影响,大家更没继续关注过此事。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对外封藩王的政策调整,尤其是朝廷明文下旨同意外封藩王开府建牙,并且实际独立,以宣慰司例子真正自成一国时,消息传来后宗室内部几乎炸开了锅,之前那些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嘲笑宋王和永国的宗室们现在一个个全眼红了,如此好事简直闻所未闻,这样的机会假如错过,实在天理难容啊!
自成祖朱棣以来,宗室们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先不说高级宗室如同被养猪一样圈着,中下层宗室俸禄消减后更是难熬。哪怕当今天子登基后对宗室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改善了宗室的生活条件,并且放宽了对中下层宗室约束,可说实话依旧有不少宗室的日子不怎么好过。
高级宗室,比如亲王、郡王这些虽然衣食无忧,但从出生到老死就被圈着,甚至严密监视的生活实在是不好过。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简直让人绝望,除了醉生梦死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朱家子弟不是自己想躺平,而是因为他们除了躺平外就没其他事可干了。假如有些抱负,想做些事的,弄不好就会被人告发图谋不轨,这种情况大明开国以来比比皆是,被夺爵甚至圈禁的高级宗室更是不少,在没有另一条路可走的情况下,这种宗室也只能这么活着,还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不同了,随着外封藩王的政策调整,这些宗室突然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假如自己也请求外封去海外的话,那么就不必再和本土一样受到强力约束了。
虽然出海有着风险,可只要到了海外获得了封地,那么就不再是名义上的藩王而成为真正的君王了。拥有一国之地,想干嘛就干嘛,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在自己的国家中就是真正的一言九鼎,而这份基业也能传给子孙后代,这不比在大明本土当一个名不副实的藩王来得强么?
这些宗室要论能力和本事暂且不说,可要说心眼都不少,没有一个是傻瓜,更没有一个是没想法的。哪怕是大明最尊贵的几个亲王同样也存着这个心思,这些王爷虽荣华富贵不缺,但终究在封地和其他藩王一样受到约束,这种日子实在是难过的很。
就这样,短短不到一个月中,各地藩王、郡王陆续上书,主动请缨要求外封的人多达三十一人,其中亲王级别的就有六人,其余者都是郡王,此外还有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这样的高级宗室,至于再往下就没了,因为从奉国将军开始再下就属于中级宗室了,尤其是从奉国中尉开始,大明已基本放开了对他们的限制,再加上爵位本就不高,像这样外封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陛下,此事臣等无权处置,还需陛下圣断,非宗人府可以为之。”康王朱聿键和宗人府的左右宗人朱敏沣、朱敏汌这一日特意入宫求见皇帝,朱求杞虽也在宗人府挂职但他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内务府,眼下已是内务府大臣徐宪成的左右手,手中的权力不亚于宗人。
朱聿键的唐王因为之前的缘故曾经改封为安王,后来又改成为了康王,这是因为安王这个封号考虑到先崇祯皇帝的太子缘故朱慎锥把这个王爵给了对方,所以只能委屈一下朱聿键了。
不过朱聿键对此也无所谓,反正他这个康王完全是捡来的,因为之前崇祯时期被问罪的缘故,他的唐王已被拿掉了,取代自己成为唐王的是他的弟弟,而他现在算是大明第一个没有实封只是虚领亲王,所以无论是叫安王还是康王对他来说全是一样的。
朱慎锥知道他们来的目的,虽然他早就有所预料,但也没想到各地藩王的反应会这么大,居然一下子有这么多人主动请求外封。
尤其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福王朱常洵也要求外封,不过他这个外封不是自己要外封,而是想让他的世子朱由崧外封,这让朱慎锥很是意外。
不过仔细一想,朱慎锥就明白了福王的用意,不得不暗叹了一句福王真是不傻,非但头脑清醒还在最合适的时候上了这个折子。虽然福王在诸王的地位排在前三,可实际上福王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毕竟福王是万历的皇子,从血脉来说福王一脉同先前的崇祯皇帝是最近的,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
而崇祯皇帝眼下已成了太上皇,大明皇室血脉也从之前的朱棣燕王系转到了晋王系,至于当年朱元璋三个嫡子中的太子朱标一脉暂且不说,秦王系早就几次绝嗣,眼下的秦王已是旁系继承,根本无法和晋王系相提并论。
从这点来看,福王一脉的地位就很突出了,假如天下依旧在崇祯皇帝之手,那么福王自然是地位最尊贵,身份最高的藩王。可偏偏如今皇位已落入了朱慎锥之手,那么福王的处境就完全不同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9071/61205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