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英雄迟暮
推荐阅读:采薇(产乳 NPH)、小狗响铃(1v1)、在云端(纯百)、伪装魔王与祭品勇者(囚禁调教h)、跳诛仙台后,穿进兽世种田文当稀有神兽(高h、np)、國小同學、药 (民国 NPH)、北城过风雪(高干1v1)、执迷不悟(骨科)、《玉壶传》(骨科)(兄妹)(np)、
第1027章 英雄迟暮
秋日的阳光洒在凤阳府的官道上,泛着淡金色光芒。
迁移队伍一踏入这片地界,所有人心中都生出一种强烈的落差,
凤阳是中都,怎么会这般破烂?
比起应天府随处可见的坚硬水泥路,凤阳府的官道多是土路。
即便已经夯实,仍免不了坑坑洼洼,
就算是最稳固的马车走在上面,也颠得人屁股生疼。
此刻,富户们见了这般场景,
先前对迁移关中的热情瞬间消散大半。
连距离京师如此之近的凤阳府都这般落后,
那号称赤地千里的关中,又会是什么模样?
离凤阳县城还有三里地时,徐增寿勒住缰绳,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就地休整半个时辰!”
他的声音随风传开,
前队骑兵很快吹响牛角号。
呜呜的号声在空旷田野里回荡,绵长而悠远。
富户们纷纷从马车上下来,大多愁眉苦脸,不少人揉着腰,
看向队伍中的高头大马,眼中满是羡慕,
在这路上,马车远不如战马舒适。
张老爷扶着自家车辕,望着远处凤阳城的城楼,跟身边的王掌柜感慨:
“京里的商行还得加把劲啊,习惯了水泥路,
一踩上这土路,还真有些不适应。”
“哈哈哈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兄是过惯了富贵日子。”
这番对话,徐增寿也听在耳中。
他先前还不解,为何有这么多人费劲反对迁都,
这两日走下来,总算有些明白了,
京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日子不知不觉间就变了模样。
平日里在京城看不出差别,
可一旦离开,这种落差感,连他都有些难以适应。
“我也是千里疾驰过的人,怎么现在也有些受不了了.”
徐增寿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中段队伍里的车夫。
他们穿着粗布长衫,面色灰暗,看着跟普通脚夫没两样,
可眼中时不时闪过的锐利与机灵,让徐增寿清楚,这些都是军中好手!
这时,李芳英骑马赶了过来:
“将军,营地周边都探过了,没发现可疑人影。
前面就是凤阳驿馆,咱们今晚可以在那歇脚。
凤阳官府还在驿馆旁腾了块大空地,能安置所有富户。”
徐增寿点了点头,提醒道:
“凤阳是中都,藏龙卧虎。
你让人再去探探,把范围扩大些,看看有没有藏人。”
“是!”
李芳英应声离去,转身去下达命令。
半个时辰后,队伍抵达驿馆。
李芳英看向徐增寿,疑惑地问:
“将军,您怎么了?
从进了凤阳境,您就一直皱着眉,跟丢了魂似的。”
徐增寿眼神凝重:
“现在京里的逆党,不少都跟凤阳有关系。
他们在这根深蒂固,咱们带着人从这过,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走没两样。”
李芳英手里的缰绳猛地一紧,战马嘶鸣一声。
他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眼神也变得警惕:
“那他们会不会在这动手?”
徐增寿摇了摇头:
“不知道,但必须万分小心。
你让人盯着后队,别让富户乱跑,
尤其别让他们跟当地百姓接触太多,容易泄露情报。”
“好!”
李芳英立马应下,调转马头往后队赶去,
原本松散的神情变得紧绷,
手掌紧紧攥住长刀。
徐增寿望着他的背影,又转头看向凤阳县城,心中的不安丝毫未减。
就在这时,一名骑着灰马的驿卒从县城方向跑来,手里攥着文书,一边跑一边喊:
“应天卫徐将军在吗?有信!”
徐增寿心中一动,勒马迎了上去。
驿卒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双手递过信封:
“将军,这是信国公府派小人送来的,说请您务必亲自过目。
若是方便,信国公还想在驿馆见您一面。”
“信国公?”
徐增寿拆开信封,里面的字条很简短,只有一行字:
“凤阳境险,晚膳后城中驿馆一叙。”
“好了,本将知道了,你下去吧。”
打发走驿卒,徐增寿没心思安排富户安营,径直走进驿馆,
在分配好的房舍里盯着字条陷入沉思。
按照前期计划,
这一路他谁都不打算见,免得露出破绽。
可现在信国公相邀,去还是不去?
两刻钟后,李芳英赶了回来,看到字条后脸色凝重:
“不能去啊!
谁知道这信是不是逆党冒充的?
万一要是陷阱,这队伍怎么办?”
徐增寿捏着字条,眉头紧锁。
他知道李芳英说得有道理,逆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冒充国公府送信也并非不可能。
可他转念一想,汤和是开国六公,如今又病重在床。
若是连他都信不过,这天下还有谁能信?
“芳英,你多虑了,还是见一见吧。”
夕阳西下,火红的太阳悬在天际,洒下橙黄色的光芒,将城外营寨镀上一层金辉。
等富户们都安置妥当,
徐增寿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亲卫入城。
此刻已是傍晚,路上百姓不多,大多是收摊的小贩。
见他穿着亮银甲,众人纷纷避让。
驿馆在县城东头,是座青砖瓦房,门口挂着凤阳驿的木牌。
两名驿卒站在门口,
见他到来,连忙躬身行礼:
“徐将军,信国公已在东厢房等候。”
徐增寿跟着驿卒走进驿馆,穿过院中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便到了东厢房。
驿卒推开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徐增寿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房内没点灯,只有夕阳的光从窗纸透进来,映出一道佝偻的苍老身影。
那人坐在八仙桌旁,穿着件青素缎袍,头发白却梳得整齐,
手里捧着个茶盏,正是信国公汤和。
“允恭来了?长这么大了.快坐。”
汤和抬了抬头,声音沙哑,没有起身。
徐增寿见到汤和,顿时愣在当场,
这位闻名天下的信国公,此刻半张脸竟耷拉着,垂在一侧,毫无生机。
即便此刻面露笑容,
也只有半张脸能牵动。
“拜见信国公,您您这是怎么了?”
汤和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又给徐增寿倒了杯茶: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
年初时我连话都说不了,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只剩半边身子不能动。
来,尝尝凤阳的清茶。”
徐增寿心中忽然涌出一阵怅然,纵使是这般豪杰,到了年老之时,也难逃疾病缠身、威风不在的结局。
他双手接过茶盏,却没喝,只是望着汤和:
“汤伯伯,您为何不去京城?
太医院有诸多名医,或许能为您医治。”
“治不好了。”
汤和摇了摇头:
“陛下曾派太医院的人来瞧过,若不是他们,老夫现在可能连话都说不出。
你不必担心,老夫已经习惯了。”
过了好一会儿,徐增寿才缓过神,将声音压低:
“您找我来,有什么要事?”
汤和放下茶盏,沉默片刻后开口:
“你带着三千富户去关中,这事京里都知道,可有些人,也知道了。”
“有些人?”
徐增寿心里一紧:
“是逆党?”
“逆党?”
汤和神情怪异,过了片刻才点头:
“这么说也对,他们违逆朝廷,就是逆党。
这些人里,有跟陛下打天下的老卒,有早早退出朝堂的功勋,还有些人与陛下、各藩王沾亲带故。
他们在凤阳、京畿扎根,无孔不入。
朝廷要迁都,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不想让你把人安全送到关中。”
徐增寿握着茶盏的手紧了紧:
“他们想在凤阳动手?”
“有可能。”
汤和点了点头。
见徐增寿露出诧异与不可置信的神色,他笑了笑:
“都是造反起家的人,在天子脚下都敢动手,一个中都而已,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徐增寿心里一震,
喉咙骤然干涩,只觉得口干舌燥。
信国公这话,几乎是肯定地告诉他,凤阳中都定然不太平。
汤和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叹了口气,轻轻摸了摸胡子:
“我在凤阳待了三年,这些人的底细,多少知道些。
他们以为我老了、不管事了,却不知道我还盯着他们。
你爹当年跟我一起投军,生生死死不知多少次,才走到今天。
你作为魏国公府的人,不能死在这里。
只是自从我得病后,就放下了留守司的差事,具体是谁要动手,老夫不清楚。
但从城中的蛛丝马迹来看,你一定要小心。”
徐增寿脸色凝重到了极点,站起身对着汤和躬身一拜:
“多谢汤伯伯提醒,允恭记在心里了。”
“不用谢我。”
汤和摆了摆手:
“我现在只剩半具残躯,只想安安稳稳度过晚年,不想再看到朝廷出乱子。
听说现在京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徐增寿脸色古怪,点了点头:
“回信国公,京中逆党最近动作不断,甚至拿出以银代钞的一条鞭法来引诱朝堂重臣。
幸好现在国库还算充裕,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否则真要被他们得逞了。”
汤和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这世上的任何法子,都有好有坏。
现在朝廷富足,各地开工修路,还用不上这等法子,宝钞也还算值钱。
可以后若是朝廷式微,
就算是一碗毒药摆在眼前,朝廷也得忍痛喝下去。
所以我想告诉你,敌我双方没有那么界限分明。
今日他是逆党,明日你就有可能变成逆党。
就像当初咱们跟着陛下伐元,在元廷看来,我等都是逆党,
可陛下夺了应天、占了元大都后,那些北元流寇就成了逆党。
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徐增寿微微一愣,这话听着简单,可他总觉得其中颇有深意,甚至意有所指。
但汤和没给他深入思考的时间,转而问道:
“太子的状况如何?”
“唉”
徐增寿叹了口气,轻声道:
“听大哥说,太子一直在宫中养病,想要好转,短时间内有些有些困难。”
话一说完,他心里猛地一惊,
眼前的信国公,该不会是在打探消息吧?
汤和见他这般反应,
半张脸露出笑容,随意摆了摆手:
“在这大明朝廷,老夫想要知道的事,还没人能瞒着我,你放心。
只是陛下大概是担心我这把老骨头的身子骨,
一直不肯说实话,总说太子康健。
可太子的身子骨如何,从陛下的信里就能看出一二。”
徐增寿沉默了,这话倒是真的。
“汤伯伯,小子有一事不解。
为何为何前些年还风调雨顺、朝廷一片欣欣向荣,
现在外敌没了,内里却斗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在应天城外动刀兵?”
徐增寿一时语塞,斟酌半晌才问出心中疑惑:
“小子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何。”
汤和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和煦又释然。
他伸出干枯的手指了指自己:
“我比陛下,只大两岁呀。”
徐增寿一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下一刻,他脸色骤然大变,瞳孔剧烈收缩!
一日时间转瞬而过。
队伍离开凤阳时,天刚蒙蒙亮。
晨雾裹着秋日的寒气,贴在官道上,把土路润得有些发黏。
车轮碾过,留下两道深辙,像在地上划了两道疤,跟着队伍往京畿边境延伸。
徐增寿骑着枣红马走在前队,甲片上凝着一层薄霜。
他时不时勒住缰绳回头望,富户的马车走得有些慢,
有的车轮陷进浅坑,几个车夫正弯腰帮忙推车,动作利落。
一夜无事,
反而让徐增寿生出莫名的忐忑。
这种不安萦绕了他整整一天,眼看大队快要走到京畿边境,仍没任何动静。
徐增寿眼中闪过疑惑,
难道逆党不来了?
这时,李芳英打马赶来,手里拿着张揉皱的地图,指了指前方的山口:
“将军,前面就是落马坡了。
过了落马坡就进入河南地界,天快黑了,要不要就在这安营?”
徐增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山影在暮色中变得模糊,像蹲在地上的巨兽。
“就这吧。”
他点头,声音压得很低:
“让前队先去探路,确认没异常再扎营。”
队伍慢慢进入落马坡,徐增寿才看清地形,
三面都是矮山,山壁陡峭,长满带刺的酸枣树,
只有南北两个山口能进出,像个天然的口袋。
富户们纷纷从马车上下来,开始安营扎寨,整理行李。
徐增寿找了块相对平坦的石头坐下,手里摩挲着马鞭,心里却犯嘀咕,
“难道是汤伯伯多虑了?”
他皱着眉,刚想叫李芳英再去探查周围,就见一道身影从暗处钻了出来,是巩先之。
他还穿着车夫的短衫,快步走到徐增寿身边,蹲下身子,声音压得几乎听不见:
“将军,这地方不能待!”
徐增寿心里一紧,直起身子:
“怎么了?”
巩先之指了指周围的山:
“三面环山,只有南北两个出口。
要是叛军把南北口一堵,咱们就是瓮中之鳖!
我刚绕着西边的山走了一圈,山坳里能藏人,还有新鲜的马蹄印,绝对不超过三日。”
徐增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暮色中的山壁黑乎乎的,看不出任何异样。
可巩先之的话,却让他后颈一凉,他之前只想着叛军会不会在路上偷袭,竟没注意,这安营的地方本身就是个陷阱。
“你确定?”
他追问,手指不自觉攥紧了马鞭。
“错不了。”
巩先之点头,语气肯定:
“我跟着陆大人在云南跟思伦法打仗时,见过不少这种地形。
思伦法的人总喜欢在这等地方伏击,想凭人数取胜,可陆大人每次都能看透。
要我是叛军,就会在半夜动手,先放箭打乱队伍,再堵死出口。
咱们带着这么多富户,根本没办法快速突围!”
徐增寿站起身,往营地中间走了两步,看着已经搭起的帐篷和正在生火的富户,心里更急:
“现在移营来不及了,富户们都累了,夜里移营更容易乱。”
“那也得防着。”
巩先之语速极快:
“我带两个弟兄去西边山坳探探,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藏在什么地方。
您这边让弟兄们都警醒点,军卒别卸甲,弓箭上弦。
一旦有动静,万万不能慌乱!
那些富户哪里都不能去,就在原地别动,一旦乱走,死的就是他们!”
徐增寿脸色凝重,点了点头:
“小心点”
“是!”
巩先之应声起身,
身影迅速隐入暮色中的山林里,只留下一道模糊残影。
(本章完)
秋日的阳光洒在凤阳府的官道上,泛着淡金色光芒。
迁移队伍一踏入这片地界,所有人心中都生出一种强烈的落差,
凤阳是中都,怎么会这般破烂?
比起应天府随处可见的坚硬水泥路,凤阳府的官道多是土路。
即便已经夯实,仍免不了坑坑洼洼,
就算是最稳固的马车走在上面,也颠得人屁股生疼。
此刻,富户们见了这般场景,
先前对迁移关中的热情瞬间消散大半。
连距离京师如此之近的凤阳府都这般落后,
那号称赤地千里的关中,又会是什么模样?
离凤阳县城还有三里地时,徐增寿勒住缰绳,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就地休整半个时辰!”
他的声音随风传开,
前队骑兵很快吹响牛角号。
呜呜的号声在空旷田野里回荡,绵长而悠远。
富户们纷纷从马车上下来,大多愁眉苦脸,不少人揉着腰,
看向队伍中的高头大马,眼中满是羡慕,
在这路上,马车远不如战马舒适。
张老爷扶着自家车辕,望着远处凤阳城的城楼,跟身边的王掌柜感慨:
“京里的商行还得加把劲啊,习惯了水泥路,
一踩上这土路,还真有些不适应。”
“哈哈哈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兄是过惯了富贵日子。”
这番对话,徐增寿也听在耳中。
他先前还不解,为何有这么多人费劲反对迁都,
这两日走下来,总算有些明白了,
京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日子不知不觉间就变了模样。
平日里在京城看不出差别,
可一旦离开,这种落差感,连他都有些难以适应。
“我也是千里疾驰过的人,怎么现在也有些受不了了.”
徐增寿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中段队伍里的车夫。
他们穿着粗布长衫,面色灰暗,看着跟普通脚夫没两样,
可眼中时不时闪过的锐利与机灵,让徐增寿清楚,这些都是军中好手!
这时,李芳英骑马赶了过来:
“将军,营地周边都探过了,没发现可疑人影。
前面就是凤阳驿馆,咱们今晚可以在那歇脚。
凤阳官府还在驿馆旁腾了块大空地,能安置所有富户。”
徐增寿点了点头,提醒道:
“凤阳是中都,藏龙卧虎。
你让人再去探探,把范围扩大些,看看有没有藏人。”
“是!”
李芳英应声离去,转身去下达命令。
半个时辰后,队伍抵达驿馆。
李芳英看向徐增寿,疑惑地问:
“将军,您怎么了?
从进了凤阳境,您就一直皱着眉,跟丢了魂似的。”
徐增寿眼神凝重:
“现在京里的逆党,不少都跟凤阳有关系。
他们在这根深蒂固,咱们带着人从这过,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走没两样。”
李芳英手里的缰绳猛地一紧,战马嘶鸣一声。
他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眼神也变得警惕:
“那他们会不会在这动手?”
徐增寿摇了摇头:
“不知道,但必须万分小心。
你让人盯着后队,别让富户乱跑,
尤其别让他们跟当地百姓接触太多,容易泄露情报。”
“好!”
李芳英立马应下,调转马头往后队赶去,
原本松散的神情变得紧绷,
手掌紧紧攥住长刀。
徐增寿望着他的背影,又转头看向凤阳县城,心中的不安丝毫未减。
就在这时,一名骑着灰马的驿卒从县城方向跑来,手里攥着文书,一边跑一边喊:
“应天卫徐将军在吗?有信!”
徐增寿心中一动,勒马迎了上去。
驿卒到了近前,翻身下马,双手递过信封:
“将军,这是信国公府派小人送来的,说请您务必亲自过目。
若是方便,信国公还想在驿馆见您一面。”
“信国公?”
徐增寿拆开信封,里面的字条很简短,只有一行字:
“凤阳境险,晚膳后城中驿馆一叙。”
“好了,本将知道了,你下去吧。”
打发走驿卒,徐增寿没心思安排富户安营,径直走进驿馆,
在分配好的房舍里盯着字条陷入沉思。
按照前期计划,
这一路他谁都不打算见,免得露出破绽。
可现在信国公相邀,去还是不去?
两刻钟后,李芳英赶了回来,看到字条后脸色凝重:
“不能去啊!
谁知道这信是不是逆党冒充的?
万一要是陷阱,这队伍怎么办?”
徐增寿捏着字条,眉头紧锁。
他知道李芳英说得有道理,逆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冒充国公府送信也并非不可能。
可他转念一想,汤和是开国六公,如今又病重在床。
若是连他都信不过,这天下还有谁能信?
“芳英,你多虑了,还是见一见吧。”
夕阳西下,火红的太阳悬在天际,洒下橙黄色的光芒,将城外营寨镀上一层金辉。
等富户们都安置妥当,
徐增寿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亲卫入城。
此刻已是傍晚,路上百姓不多,大多是收摊的小贩。
见他穿着亮银甲,众人纷纷避让。
驿馆在县城东头,是座青砖瓦房,门口挂着凤阳驿的木牌。
两名驿卒站在门口,
见他到来,连忙躬身行礼:
“徐将军,信国公已在东厢房等候。”
徐增寿跟着驿卒走进驿馆,穿过院中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便到了东厢房。
驿卒推开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徐增寿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房内没点灯,只有夕阳的光从窗纸透进来,映出一道佝偻的苍老身影。
那人坐在八仙桌旁,穿着件青素缎袍,头发白却梳得整齐,
手里捧着个茶盏,正是信国公汤和。
“允恭来了?长这么大了.快坐。”
汤和抬了抬头,声音沙哑,没有起身。
徐增寿见到汤和,顿时愣在当场,
这位闻名天下的信国公,此刻半张脸竟耷拉着,垂在一侧,毫无生机。
即便此刻面露笑容,
也只有半张脸能牵动。
“拜见信国公,您您这是怎么了?”
汤和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又给徐增寿倒了杯茶: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
年初时我连话都说不了,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只剩半边身子不能动。
来,尝尝凤阳的清茶。”
徐增寿心中忽然涌出一阵怅然,纵使是这般豪杰,到了年老之时,也难逃疾病缠身、威风不在的结局。
他双手接过茶盏,却没喝,只是望着汤和:
“汤伯伯,您为何不去京城?
太医院有诸多名医,或许能为您医治。”
“治不好了。”
汤和摇了摇头:
“陛下曾派太医院的人来瞧过,若不是他们,老夫现在可能连话都说不出。
你不必担心,老夫已经习惯了。”
过了好一会儿,徐增寿才缓过神,将声音压低:
“您找我来,有什么要事?”
汤和放下茶盏,沉默片刻后开口:
“你带着三千富户去关中,这事京里都知道,可有些人,也知道了。”
“有些人?”
徐增寿心里一紧:
“是逆党?”
“逆党?”
汤和神情怪异,过了片刻才点头:
“这么说也对,他们违逆朝廷,就是逆党。
这些人里,有跟陛下打天下的老卒,有早早退出朝堂的功勋,还有些人与陛下、各藩王沾亲带故。
他们在凤阳、京畿扎根,无孔不入。
朝廷要迁都,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不想让你把人安全送到关中。”
徐增寿握着茶盏的手紧了紧:
“他们想在凤阳动手?”
“有可能。”
汤和点了点头。
见徐增寿露出诧异与不可置信的神色,他笑了笑:
“都是造反起家的人,在天子脚下都敢动手,一个中都而已,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徐增寿心里一震,
喉咙骤然干涩,只觉得口干舌燥。
信国公这话,几乎是肯定地告诉他,凤阳中都定然不太平。
汤和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叹了口气,轻轻摸了摸胡子:
“我在凤阳待了三年,这些人的底细,多少知道些。
他们以为我老了、不管事了,却不知道我还盯着他们。
你爹当年跟我一起投军,生生死死不知多少次,才走到今天。
你作为魏国公府的人,不能死在这里。
只是自从我得病后,就放下了留守司的差事,具体是谁要动手,老夫不清楚。
但从城中的蛛丝马迹来看,你一定要小心。”
徐增寿脸色凝重到了极点,站起身对着汤和躬身一拜:
“多谢汤伯伯提醒,允恭记在心里了。”
“不用谢我。”
汤和摆了摆手:
“我现在只剩半具残躯,只想安安稳稳度过晚年,不想再看到朝廷出乱子。
听说现在京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徐增寿脸色古怪,点了点头:
“回信国公,京中逆党最近动作不断,甚至拿出以银代钞的一条鞭法来引诱朝堂重臣。
幸好现在国库还算充裕,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
否则真要被他们得逞了。”
汤和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这世上的任何法子,都有好有坏。
现在朝廷富足,各地开工修路,还用不上这等法子,宝钞也还算值钱。
可以后若是朝廷式微,
就算是一碗毒药摆在眼前,朝廷也得忍痛喝下去。
所以我想告诉你,敌我双方没有那么界限分明。
今日他是逆党,明日你就有可能变成逆党。
就像当初咱们跟着陛下伐元,在元廷看来,我等都是逆党,
可陛下夺了应天、占了元大都后,那些北元流寇就成了逆党。
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徐增寿微微一愣,这话听着简单,可他总觉得其中颇有深意,甚至意有所指。
但汤和没给他深入思考的时间,转而问道:
“太子的状况如何?”
“唉”
徐增寿叹了口气,轻声道:
“听大哥说,太子一直在宫中养病,想要好转,短时间内有些有些困难。”
话一说完,他心里猛地一惊,
眼前的信国公,该不会是在打探消息吧?
汤和见他这般反应,
半张脸露出笑容,随意摆了摆手:
“在这大明朝廷,老夫想要知道的事,还没人能瞒着我,你放心。
只是陛下大概是担心我这把老骨头的身子骨,
一直不肯说实话,总说太子康健。
可太子的身子骨如何,从陛下的信里就能看出一二。”
徐增寿沉默了,这话倒是真的。
“汤伯伯,小子有一事不解。
为何为何前些年还风调雨顺、朝廷一片欣欣向荣,
现在外敌没了,内里却斗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在应天城外动刀兵?”
徐增寿一时语塞,斟酌半晌才问出心中疑惑:
“小子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何。”
汤和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和煦又释然。
他伸出干枯的手指了指自己:
“我比陛下,只大两岁呀。”
徐增寿一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下一刻,他脸色骤然大变,瞳孔剧烈收缩!
一日时间转瞬而过。
队伍离开凤阳时,天刚蒙蒙亮。
晨雾裹着秋日的寒气,贴在官道上,把土路润得有些发黏。
车轮碾过,留下两道深辙,像在地上划了两道疤,跟着队伍往京畿边境延伸。
徐增寿骑着枣红马走在前队,甲片上凝着一层薄霜。
他时不时勒住缰绳回头望,富户的马车走得有些慢,
有的车轮陷进浅坑,几个车夫正弯腰帮忙推车,动作利落。
一夜无事,
反而让徐增寿生出莫名的忐忑。
这种不安萦绕了他整整一天,眼看大队快要走到京畿边境,仍没任何动静。
徐增寿眼中闪过疑惑,
难道逆党不来了?
这时,李芳英打马赶来,手里拿着张揉皱的地图,指了指前方的山口:
“将军,前面就是落马坡了。
过了落马坡就进入河南地界,天快黑了,要不要就在这安营?”
徐增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山影在暮色中变得模糊,像蹲在地上的巨兽。
“就这吧。”
他点头,声音压得很低:
“让前队先去探路,确认没异常再扎营。”
队伍慢慢进入落马坡,徐增寿才看清地形,
三面都是矮山,山壁陡峭,长满带刺的酸枣树,
只有南北两个山口能进出,像个天然的口袋。
富户们纷纷从马车上下来,开始安营扎寨,整理行李。
徐增寿找了块相对平坦的石头坐下,手里摩挲着马鞭,心里却犯嘀咕,
“难道是汤伯伯多虑了?”
他皱着眉,刚想叫李芳英再去探查周围,就见一道身影从暗处钻了出来,是巩先之。
他还穿着车夫的短衫,快步走到徐增寿身边,蹲下身子,声音压得几乎听不见:
“将军,这地方不能待!”
徐增寿心里一紧,直起身子:
“怎么了?”
巩先之指了指周围的山:
“三面环山,只有南北两个出口。
要是叛军把南北口一堵,咱们就是瓮中之鳖!
我刚绕着西边的山走了一圈,山坳里能藏人,还有新鲜的马蹄印,绝对不超过三日。”
徐增寿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暮色中的山壁黑乎乎的,看不出任何异样。
可巩先之的话,却让他后颈一凉,他之前只想着叛军会不会在路上偷袭,竟没注意,这安营的地方本身就是个陷阱。
“你确定?”
他追问,手指不自觉攥紧了马鞭。
“错不了。”
巩先之点头,语气肯定:
“我跟着陆大人在云南跟思伦法打仗时,见过不少这种地形。
思伦法的人总喜欢在这等地方伏击,想凭人数取胜,可陆大人每次都能看透。
要我是叛军,就会在半夜动手,先放箭打乱队伍,再堵死出口。
咱们带着这么多富户,根本没办法快速突围!”
徐增寿站起身,往营地中间走了两步,看着已经搭起的帐篷和正在生火的富户,心里更急:
“现在移营来不及了,富户们都累了,夜里移营更容易乱。”
“那也得防着。”
巩先之语速极快:
“我带两个弟兄去西边山坳探探,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藏在什么地方。
您这边让弟兄们都警醒点,军卒别卸甲,弓箭上弦。
一旦有动静,万万不能慌乱!
那些富户哪里都不能去,就在原地别动,一旦乱走,死的就是他们!”
徐增寿脸色凝重,点了点头:
“小心点”
“是!”
巩先之应声起身,
身影迅速隐入暮色中的山林里,只留下一道模糊残影。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0937/644218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