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灭倭首战
推荐阅读:丹帝剑尊、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剑君系统、穿书七零年代当大嫂、超能力也想谈恋爱、囍事、征战诸天世界、给残疾大佬撒个娇 [穿书]、让我尝尝、权少贪欢:撩婚99天、
午后的海面上粼粼金光。
朱载坖站此刻也已经从宣德巨舰上回来,站在了港头上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目送着东洋水师的舰队缓缓驶离港口。
这由一百二十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在海面上展开,如同一条巨龙舒展身躯一般壮观绝伦!
“皇爷,海风甚凉,请回銮吧。”
司礼监太监孟冲轻声在一旁提醒道。
朱载坖恍若未闻,目光追随着渐行渐远的舰队,看着舰队朝着海天一线的方向驶去。
朱载坖远远的望着最前面的“宣德巨舰”,目光里仿佛依稀还能看到,戚继光等人的挺拔身姿。
这些人可都是大明未来开拓万里海疆的希望。
只要这些人能够一代一代的成长起来,那么大明的船只在将来驰骋四海,纵横八荒,也就不是梦中的奢望了。
看着舰队消失在海面天际线上之后,朱载坖这才收回了目光。
同时他的脑海也不禁闪现着,赐戚继光斧钺的场景。
那柄玉制的青铜斧钺,不仅是朱载坖对戚继光的绝对信任!也象征着无上的军事权力和皇帝的绝对权威。
比起一般时候,皇帝赐给封疆大吏的王牌令箭,还要重要几分!
虽然两者之间的权力属性是一致的。
但是斧钺所代表的权威,依然不是王牌令箭,以及所谓的上方宝剑可以比拟。
“孟冲,你说,戚卿此去,需要多久才能传回捷报?”
朱载坖闲问了身边的孟冲一句。
孟冲也立刻躬身回应道:“戚总兵是皇爷早就看中的当世良将。他又在胡阁老手下打磨了那么多年,又执掌着东洋水师这么些年,肯定不会让皇爷失望的。”
“说不定,他也能有皇爷当年在京郊大破鞑靼的几分模样,在数月之内就可以传回捷报。”
朱载坖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又微微摇头叹息道:“倭国虽小,却凶悍狡诈。此番派遣戚卿他们远洋作战,其难度比起朕当年在京郊打鞑靼,可是要难得多了。”
“朕当年打鞑靼的时候,虽然心里也没底,但朕清楚只要朕能稳住阵脚,出其不意的打乱鞑靼的部署,那么等到各地勤王大军一到,鞑靼必败!”
“可是现在戚继光远征倭国,差不多就是孤军深入了,朕能给他的,除了信任之外,其他的之也能听天由命了。”
朱载坖对于远征倭国这件事,还是看的非常开明的。
他没有要求戚继光一击必杀!
毕竟大明和倭国之间,还相隔着上千里的大洋,如此宽阔远距离的大洋,真要想给戚继光一些补给和帮助,说实话真的是很难的。
而且现在的大明也没有那么多远洋战船和能够远洋的补给船只。
所以,戚继光这一战要想取得了不得的战果,也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肯定是要有一些波折的。
不过朱载坖也不怕有波折,只要大明的国力尚在,大明的军心人心尚在,一次达不到目的,那就准备两次,两次达不到,那就三次!
反正朱载坖是绝不会像元世祖那样半途而废,一次之后就熄火不干了。
毕竟时代变了。
元世祖东征倭国的时候,纯粹是蒙古帝国的侵略惯性所致,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利益支撑。
但是现在朱载坖东征倭国,就不一样了。
现在大明几乎是举国皆知倭国富银,这么重要的金山银山,就这么水灵灵的与大明隔洋相望,大明要是还能无动于衷,那才是真邪门了。
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朱载坖收回了目光,吩咐了一声,“摆驾回去吧。”
孟冲听到朱载坖的旨意后,立刻就动了起来。
嗷嗷着嗓子叫着:“皇帝回銮!”
此刻,就在朱载坖御驾回銮的时候。
在海面上的东洋水师舰队已变换为行军阵型。
最前方是戚金率领的十艘苍山船作为先锋;中间是戚继光坐镇的“宣德巨舰“及三十艘大型福船;两侧各有二十艘蜈蚣船护卫;后方则是运输船和补给船队。
桅杆上的日月龙旗猎猎作响,船首劈开的白浪在碧蓝海面上划出无数轨迹,朝着东方深海而去!
数日后,济州岛外海。
完成天津港检阅和誓师的东洋水师本部舰队终于回到了济州岛母港。
到了这里之后,戚继光就从宣德巨舰的舰桥上走出,同时下令:
“全军听令!变换'鹤翼阵',巡逻船前出二十里警戒!”
而后所有的战船战舰依次入港停靠,准备下一阶段的军事动员。
监军太监雨化田也从船舱走出,笑道:“戚帅,听说朝鲜国水师统制使李贞已在港口等候多时了。不知道他来这里是干嘛的?”
戚继光跟着呵呵一笑,“应该是想表忠心吧。”
雨化田哈哈一笑,好像也只有这个答案了。
接着戚继光又收回目光,对着传令兵继续命令道:“传令全军靠港。命各船主将上岸议事,不得延误!”
济州港内,朝鲜水师的龟船整齐排列,船首狰狞的金属撞角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岸上,身着朝鲜官服的李贞肃立等候,身后是数十名朝鲜将领。
“下国臣子李贞,拜见天朝大将军!”
戚继光登岸,李贞立即行大礼。
戚继光瞥了李贞一眼,淡淡说道:“李统制不必多礼,起来说话吧。”
李贞恭敬起身,又对着戚继光讨好道:“大帅,卑职奉敝国国王之命,已备好粮草补给,以及三十艘龟船随时听候调遣。还请大帅笑纳。”
戚继光听到这话,也不由多看了李贞一眼,似乎觉得这个李贞还是挺上道的嘛。
戚继光点点道:“很好,还请李统制代本帅谢过朝鲜国主,就说本帅收下了。”
李贞激动道:“谢大帅!”
正当二人交谈时,一名军官匆匆跑来:“禀大帅,左营参将张彪拒不执行巡海命令,还鼓动士兵抗命!”
戚继光眼中寒光一闪,一抹杀气涌出,冷然道:“带他过来。”
片刻后,一个满脸横肉的军官被押上来,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着:“戚继光,我上早八!你不过是个登州来的世袭小千户,凭什么指挥老子?老子可是正儿八经的英国公府血脉,五军都督府的指挥使!”
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这个张彪就是个关系户,还是被人通过各种关系硬塞进来了。
没想到这家伙一到这里就露出了原形,还以为自己是京师的勋贵老爷。
戚继光看都懒得看张彪一眼,只是缓缓从亲兵手中接过那柄御赐斧钺,声音平静得可怕:“张彪,可认得此物?”
嚣张到不知天地为何物的张彪在看到戚继光手中的斧钺之后,也没多想,依然嚣张道:“什么什么东西?又想拿着鸡毛当令箭是吧?”
戚继光呵了一下冷笑,抬手朝着天上一拜,“这是陛下御赐的斧钺,本帅掌此斧钺可杀伐不论,便宜行事。”
张彪听到这话后,脸色骤变,膝盖顿时就像是缺了钙了一样,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他扑通跪下,惊恐道:“大帅饶命!末将是一时糊涂啊”
但是戚继光又岂会给他机会?
这两年的备战,他的东洋水师里面不知道被强塞了多少人,现在张彪主动撞在枪口上找死,戚继光肯定不能浪费这个机会。
而且戚继光也想通了,皇帝能赐他斧钺,估计就是知道军中的关系户有点多了,怕他不好管,所以才赐了斧钺。
既然现在斧钺在手,那么肯定也是要令行禁止,肯定也是立威的。
要不然,这斧钺不就成了摆设了吗?
戚继光举着斧钺,冷声道:“抗命不遵,乱我军心。陛下赐我便宜行事之权,今日就拿你正法!”
说罢,戚继光就将斧钺在空中象征性的一挥,接着又道:“推出去,斩了!”
大营内的亲卫立刻动手,押着嗷嗷惨叫的张彪就出去,又随着一声戛然而止的惨叫,所有人都知道张彪的脑袋是真的掉了。
这一刻,在场将士无不凛然,也明白现在已经不是平常的时刻,现在已经算是战时时刻,虽然违抗军令,就只有一死!
戚继光环视众将,又威严道:“再有违令者,斩立决!”
大营内外的众将听到这句后,立刻齐齐一拜,“末将明白!”
五日后,九州岛外海。
邓子龙站在“永乐巨舰”的船头,远眺长崎港的轮廓。
有了宣德巨舰入列之后,邓子龙也算是鸟枪换大炮了,直接就用上了戚继光之前所乘的东洋水汽旗舰“永乐”巨舰!
“副帅,潮汐将转,是否按计划行动?”
邓子龙的副将在一旁请示道。
邓子龙眯眼观察天色,心里也在默默的思考着,“传令,先锋队换乘小艇,借雾霭掩护登陆。福船炮火准备,见我信号立即轰击港口炮台!”
三十艘苍山船悄然放下上百艘小艇,两千名精锐水师陆战队员悄无声息地划向海岸。
这些士兵多是戚继光亲手训练的“戚家军“老兵,擅长火器与近战结合。
长崎港的倭国守军浑然不觉危险临近。直到第一支火箭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刺耳的警报声才响彻港口。
“敌袭!”
倭国守将岛津匆忙披甲上阵时,港口炮台已在明军精准的炮火下化为废墟。数百名倭国武士聚集在码头,手持长刀严阵以待。
“铁炮队,准备!”
岛津义弘高呼。
三排火绳枪手刚列好队形,突然天空一暗——数以千计的火箭如蝗虫般扑来,爆炸声连绵不绝。这是明军的“百虎齐奔箭!一发可射出数十支火箭。
“冲锋!”
邓子龙亲自率队登陆,手持改良过的三眼铳,一枪轰倒三名倭国武士。
巷战在长崎狭窄的街道上展开。
明军以五人为一“鸳鸯阵“,两名盾牌手在前,两名长枪手居中,一名火铳手在后,配合默契。倭国武士虽然勇猛,但在这种战术面前节节败退。
战至午时,倭将岛津率残部退守天守阁。
邓子龙下令:“调'大将军炮'来!”
三门重型火炮被推上前线,对准天守阁连发三炮。
木石结构的建筑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岛津义弘被活埋其中。
“报——!大帅主力舰队已到外海!”
邓子龙抹去脸上的血污,兴奋道:“升起信号旗,告知长崎已克!”
又三日,九州与本州之间的关门海峡。
戚继光站在“宣德巨舰”甲板上,审视着刚送到的战报。
邓子龙已完全控制长崎,李贞的龟船队也击溃了倭国水军的反扑。
现在,整个九州岛只剩下少数负隅顽抗的据点。
“大帅,倭国本州援军已至海峡对岸。”
戚金指着地图,又继续道:“探子来报,约有五万之众,由倭将毛利统领。”
雨化田惊讶道:“倭人这是要与我军决一死战啊。”
戚继光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今日是什么风向?”
“回大帅,东南风,风力适中。”
“潮汐呢?”
“申时涨潮。”
戚继光眼中精光一闪,即可下令道:“传令全军,准备'火龙出水'!”
众将愕然。
这是明军最新演练的战术,尚未在实战中使用过。
黄昏时分,涨潮开始。倭军主力果然乘船渡海而来,黑压压的船队布满海峡。
“放!”
戚继光令旗一挥,果断下令。
明军阵中突然推出数十辆奇特的车架,上面装着巨大的金属管。
随着引信点燃,一条条火龙呼啸而出,直扑倭军船队——这是改良版的“火龙出水“,射程远超寻常火箭。
倭船接连中弹起火,海面上顿时一片混乱。
更可怕的是,东南风将火焰吹向倭军本阵,火借风势,越烧越旺。
简直就像是周瑜诸葛再现赤壁雄风一般精彩!
“全军出击!”
戚继光见形势大好,又果断拔剑前指,命令大军抓住时机扑了去上。
随着明军舰队全线压上,炮火也将倭军残余船只全部覆盖。
朝鲜的龟船也从侧翼包抄过来,用最原始的力量,以铁撞角直接撞沉敌舰。
战至深夜时分,倭军也已经溃不成军。
倭将毛利乘小舟侥幸逃脱,五万大军折损过半,余者四散奔逃。
此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
求月票~~~(本章完)
朱载坖站此刻也已经从宣德巨舰上回来,站在了港头上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目送着东洋水师的舰队缓缓驶离港口。
这由一百二十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在海面上展开,如同一条巨龙舒展身躯一般壮观绝伦!
“皇爷,海风甚凉,请回銮吧。”
司礼监太监孟冲轻声在一旁提醒道。
朱载坖恍若未闻,目光追随着渐行渐远的舰队,看着舰队朝着海天一线的方向驶去。
朱载坖远远的望着最前面的“宣德巨舰”,目光里仿佛依稀还能看到,戚继光等人的挺拔身姿。
这些人可都是大明未来开拓万里海疆的希望。
只要这些人能够一代一代的成长起来,那么大明的船只在将来驰骋四海,纵横八荒,也就不是梦中的奢望了。
看着舰队消失在海面天际线上之后,朱载坖这才收回了目光。
同时他的脑海也不禁闪现着,赐戚继光斧钺的场景。
那柄玉制的青铜斧钺,不仅是朱载坖对戚继光的绝对信任!也象征着无上的军事权力和皇帝的绝对权威。
比起一般时候,皇帝赐给封疆大吏的王牌令箭,还要重要几分!
虽然两者之间的权力属性是一致的。
但是斧钺所代表的权威,依然不是王牌令箭,以及所谓的上方宝剑可以比拟。
“孟冲,你说,戚卿此去,需要多久才能传回捷报?”
朱载坖闲问了身边的孟冲一句。
孟冲也立刻躬身回应道:“戚总兵是皇爷早就看中的当世良将。他又在胡阁老手下打磨了那么多年,又执掌着东洋水师这么些年,肯定不会让皇爷失望的。”
“说不定,他也能有皇爷当年在京郊大破鞑靼的几分模样,在数月之内就可以传回捷报。”
朱载坖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又微微摇头叹息道:“倭国虽小,却凶悍狡诈。此番派遣戚卿他们远洋作战,其难度比起朕当年在京郊打鞑靼,可是要难得多了。”
“朕当年打鞑靼的时候,虽然心里也没底,但朕清楚只要朕能稳住阵脚,出其不意的打乱鞑靼的部署,那么等到各地勤王大军一到,鞑靼必败!”
“可是现在戚继光远征倭国,差不多就是孤军深入了,朕能给他的,除了信任之外,其他的之也能听天由命了。”
朱载坖对于远征倭国这件事,还是看的非常开明的。
他没有要求戚继光一击必杀!
毕竟大明和倭国之间,还相隔着上千里的大洋,如此宽阔远距离的大洋,真要想给戚继光一些补给和帮助,说实话真的是很难的。
而且现在的大明也没有那么多远洋战船和能够远洋的补给船只。
所以,戚继光这一战要想取得了不得的战果,也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肯定是要有一些波折的。
不过朱载坖也不怕有波折,只要大明的国力尚在,大明的军心人心尚在,一次达不到目的,那就准备两次,两次达不到,那就三次!
反正朱载坖是绝不会像元世祖那样半途而废,一次之后就熄火不干了。
毕竟时代变了。
元世祖东征倭国的时候,纯粹是蒙古帝国的侵略惯性所致,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利益支撑。
但是现在朱载坖东征倭国,就不一样了。
现在大明几乎是举国皆知倭国富银,这么重要的金山银山,就这么水灵灵的与大明隔洋相望,大明要是还能无动于衷,那才是真邪门了。
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朱载坖收回了目光,吩咐了一声,“摆驾回去吧。”
孟冲听到朱载坖的旨意后,立刻就动了起来。
嗷嗷着嗓子叫着:“皇帝回銮!”
此刻,就在朱载坖御驾回銮的时候。
在海面上的东洋水师舰队已变换为行军阵型。
最前方是戚金率领的十艘苍山船作为先锋;中间是戚继光坐镇的“宣德巨舰“及三十艘大型福船;两侧各有二十艘蜈蚣船护卫;后方则是运输船和补给船队。
桅杆上的日月龙旗猎猎作响,船首劈开的白浪在碧蓝海面上划出无数轨迹,朝着东方深海而去!
数日后,济州岛外海。
完成天津港检阅和誓师的东洋水师本部舰队终于回到了济州岛母港。
到了这里之后,戚继光就从宣德巨舰的舰桥上走出,同时下令:
“全军听令!变换'鹤翼阵',巡逻船前出二十里警戒!”
而后所有的战船战舰依次入港停靠,准备下一阶段的军事动员。
监军太监雨化田也从船舱走出,笑道:“戚帅,听说朝鲜国水师统制使李贞已在港口等候多时了。不知道他来这里是干嘛的?”
戚继光跟着呵呵一笑,“应该是想表忠心吧。”
雨化田哈哈一笑,好像也只有这个答案了。
接着戚继光又收回目光,对着传令兵继续命令道:“传令全军靠港。命各船主将上岸议事,不得延误!”
济州港内,朝鲜水师的龟船整齐排列,船首狰狞的金属撞角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岸上,身着朝鲜官服的李贞肃立等候,身后是数十名朝鲜将领。
“下国臣子李贞,拜见天朝大将军!”
戚继光登岸,李贞立即行大礼。
戚继光瞥了李贞一眼,淡淡说道:“李统制不必多礼,起来说话吧。”
李贞恭敬起身,又对着戚继光讨好道:“大帅,卑职奉敝国国王之命,已备好粮草补给,以及三十艘龟船随时听候调遣。还请大帅笑纳。”
戚继光听到这话,也不由多看了李贞一眼,似乎觉得这个李贞还是挺上道的嘛。
戚继光点点道:“很好,还请李统制代本帅谢过朝鲜国主,就说本帅收下了。”
李贞激动道:“谢大帅!”
正当二人交谈时,一名军官匆匆跑来:“禀大帅,左营参将张彪拒不执行巡海命令,还鼓动士兵抗命!”
戚继光眼中寒光一闪,一抹杀气涌出,冷然道:“带他过来。”
片刻后,一个满脸横肉的军官被押上来,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着:“戚继光,我上早八!你不过是个登州来的世袭小千户,凭什么指挥老子?老子可是正儿八经的英国公府血脉,五军都督府的指挥使!”
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这个张彪就是个关系户,还是被人通过各种关系硬塞进来了。
没想到这家伙一到这里就露出了原形,还以为自己是京师的勋贵老爷。
戚继光看都懒得看张彪一眼,只是缓缓从亲兵手中接过那柄御赐斧钺,声音平静得可怕:“张彪,可认得此物?”
嚣张到不知天地为何物的张彪在看到戚继光手中的斧钺之后,也没多想,依然嚣张道:“什么什么东西?又想拿着鸡毛当令箭是吧?”
戚继光呵了一下冷笑,抬手朝着天上一拜,“这是陛下御赐的斧钺,本帅掌此斧钺可杀伐不论,便宜行事。”
张彪听到这话后,脸色骤变,膝盖顿时就像是缺了钙了一样,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他扑通跪下,惊恐道:“大帅饶命!末将是一时糊涂啊”
但是戚继光又岂会给他机会?
这两年的备战,他的东洋水师里面不知道被强塞了多少人,现在张彪主动撞在枪口上找死,戚继光肯定不能浪费这个机会。
而且戚继光也想通了,皇帝能赐他斧钺,估计就是知道军中的关系户有点多了,怕他不好管,所以才赐了斧钺。
既然现在斧钺在手,那么肯定也是要令行禁止,肯定也是立威的。
要不然,这斧钺不就成了摆设了吗?
戚继光举着斧钺,冷声道:“抗命不遵,乱我军心。陛下赐我便宜行事之权,今日就拿你正法!”
说罢,戚继光就将斧钺在空中象征性的一挥,接着又道:“推出去,斩了!”
大营内的亲卫立刻动手,押着嗷嗷惨叫的张彪就出去,又随着一声戛然而止的惨叫,所有人都知道张彪的脑袋是真的掉了。
这一刻,在场将士无不凛然,也明白现在已经不是平常的时刻,现在已经算是战时时刻,虽然违抗军令,就只有一死!
戚继光环视众将,又威严道:“再有违令者,斩立决!”
大营内外的众将听到这句后,立刻齐齐一拜,“末将明白!”
五日后,九州岛外海。
邓子龙站在“永乐巨舰”的船头,远眺长崎港的轮廓。
有了宣德巨舰入列之后,邓子龙也算是鸟枪换大炮了,直接就用上了戚继光之前所乘的东洋水汽旗舰“永乐”巨舰!
“副帅,潮汐将转,是否按计划行动?”
邓子龙的副将在一旁请示道。
邓子龙眯眼观察天色,心里也在默默的思考着,“传令,先锋队换乘小艇,借雾霭掩护登陆。福船炮火准备,见我信号立即轰击港口炮台!”
三十艘苍山船悄然放下上百艘小艇,两千名精锐水师陆战队员悄无声息地划向海岸。
这些士兵多是戚继光亲手训练的“戚家军“老兵,擅长火器与近战结合。
长崎港的倭国守军浑然不觉危险临近。直到第一支火箭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刺耳的警报声才响彻港口。
“敌袭!”
倭国守将岛津匆忙披甲上阵时,港口炮台已在明军精准的炮火下化为废墟。数百名倭国武士聚集在码头,手持长刀严阵以待。
“铁炮队,准备!”
岛津义弘高呼。
三排火绳枪手刚列好队形,突然天空一暗——数以千计的火箭如蝗虫般扑来,爆炸声连绵不绝。这是明军的“百虎齐奔箭!一发可射出数十支火箭。
“冲锋!”
邓子龙亲自率队登陆,手持改良过的三眼铳,一枪轰倒三名倭国武士。
巷战在长崎狭窄的街道上展开。
明军以五人为一“鸳鸯阵“,两名盾牌手在前,两名长枪手居中,一名火铳手在后,配合默契。倭国武士虽然勇猛,但在这种战术面前节节败退。
战至午时,倭将岛津率残部退守天守阁。
邓子龙下令:“调'大将军炮'来!”
三门重型火炮被推上前线,对准天守阁连发三炮。
木石结构的建筑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岛津义弘被活埋其中。
“报——!大帅主力舰队已到外海!”
邓子龙抹去脸上的血污,兴奋道:“升起信号旗,告知长崎已克!”
又三日,九州与本州之间的关门海峡。
戚继光站在“宣德巨舰”甲板上,审视着刚送到的战报。
邓子龙已完全控制长崎,李贞的龟船队也击溃了倭国水军的反扑。
现在,整个九州岛只剩下少数负隅顽抗的据点。
“大帅,倭国本州援军已至海峡对岸。”
戚金指着地图,又继续道:“探子来报,约有五万之众,由倭将毛利统领。”
雨化田惊讶道:“倭人这是要与我军决一死战啊。”
戚继光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今日是什么风向?”
“回大帅,东南风,风力适中。”
“潮汐呢?”
“申时涨潮。”
戚继光眼中精光一闪,即可下令道:“传令全军,准备'火龙出水'!”
众将愕然。
这是明军最新演练的战术,尚未在实战中使用过。
黄昏时分,涨潮开始。倭军主力果然乘船渡海而来,黑压压的船队布满海峡。
“放!”
戚继光令旗一挥,果断下令。
明军阵中突然推出数十辆奇特的车架,上面装着巨大的金属管。
随着引信点燃,一条条火龙呼啸而出,直扑倭军船队——这是改良版的“火龙出水“,射程远超寻常火箭。
倭船接连中弹起火,海面上顿时一片混乱。
更可怕的是,东南风将火焰吹向倭军本阵,火借风势,越烧越旺。
简直就像是周瑜诸葛再现赤壁雄风一般精彩!
“全军出击!”
戚继光见形势大好,又果断拔剑前指,命令大军抓住时机扑了去上。
随着明军舰队全线压上,炮火也将倭军残余船只全部覆盖。
朝鲜的龟船也从侧翼包抄过来,用最原始的力量,以铁撞角直接撞沉敌舰。
战至深夜时分,倭军也已经溃不成军。
倭将毛利乘小舟侥幸逃脱,五万大军折损过半,余者四散奔逃。
此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
求月票~~~(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161/597115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