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我爹是嘉靖 > 第704章 中国!

第704章 中国!

推荐阅读:傲娇小女佣:总裁撩上瘾落安我的战神老爸极限透支暴君洗白计划[穿书]归农家(种田)标配后妈文里的亲妈乘风破浪别拿土地不当仙鉴宝神医

    京师西苑,勤政殿的琉璃瓦上已经微微有了一些积着薄雪。
    可见隆庆三年这一年,是要有过去了。
    朱载坖手持两份奏疏,在勤政殿内的暖阁里面来回踱步,脚下的金砖随着他的脚步而发出细微的磨擦声响。
    朱载坖又将目光投向窗外怒放的腊梅之上,梅朦胧的幽香仿佛也在这一刻透窗而来,但却不及他心中喜悦之万一!
    “皇爷,首辅李春芳,次辅高拱、兵部尚书谭纶已在殿外候见。”
    司礼监太监孟冲轻声禀报着,脸上也带着喜意。
    朱载坖听到孟冲的声音,这才将手中的奏疏轻轻放在一旁的紫檀案几上,嘴角也露出了一丝微笑,“宣。”
    李春芳,高拱与谭纶在等到朱载坖的旨意允准之后,立刻就进殿行礼。
    “臣李春芳,高拱,谭纶参见皇上!”
    朱载坖微微点头,伸手虚抬,“平身吧。”
    几人谢恩再拜,这才起身,当他们起身后,又看到皇帝面色红润,眉宇间还有喜气洋溢,一个个的心情也顿时大好了起来。
    朱载坖心情大好的呵呵笑道:“诸位爱卿,先看这个。”
    说罢朱载坖一指,孟冲就会意着将朱载坖刚刚放在案几上的奏疏拿了起来,送到了李春芳,高拱和谭纶的手中。
    朱载坖继续兴奋的说道:“戚继光已攻占倭国京都,倭酋乞递降表称臣;俞大猷亦在西洋设立宣慰司,控制了马六甲。当真是双喜临门啊!”
    李春芳和高拱展阅奏疏,眉头微动。
    谭纶则已忍不住赞叹道:“戚、俞二位将军真乃国之柱石!陛下慧眼识人,方有此不世之功!”
    谭纶上道的很,机不可失的拍着龙屁,显得很是机灵。
    朱载坖呵呵一笑,也对着谭纶赞道:“谭卿所言极是,戚继光和俞大猷二将确实是国之柱石,他俩能在一东,一南共建奇功,当真是千古罕见!”
    朱载坖的内心无比兴奋。
    作为皇帝,哪一个能不为开疆扩土的功业感到兴奋呢?
    况且朱载坖这一次立下的功勋,若是能够长久的保留下来,那么在千秋万代的史书上,他未必不能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本朝太祖成祖相互比肩的。
    所以,在这一刻,朱载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自然也是可想知道的激动与兴奋!
    朱载坖又起身走到了殿内悬挂着的那一副巨大的
    皇帝走到巨幅《大明混一图》前,他的手指从天津卫划过东海直达倭国,又南下指向了马六甲的位置。
    接着朱载坖就感慨道:“自三宝太监下西洋后,百五十年矣,我大明的战船终于再度扬威四海!朕意已决,当重赏二位戚继光,俞大猷等有功之臣。”
    李春芳和高拱对视了一眼,他俩是传统文官,虽然这些年来他俩的观念也在努力的进化着,但在听到朱载坖还要封赏已经为伯爵的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忧。
    要知道大明朝的爵位赏赐,那可是相当谨慎和抠门的,除了开国的前两天皇帝之外,余下的后嗣之君,即便是封爵封功,也都是犹豫之后再犹豫,商讨之后再商讨,才磨磨唧唧的封出去一个爵。
    现在朱载坖又要为戚继光和俞大猷晋爵赏功,这对于李春芳和高拱等这一类的传统文官而言,好像并不是那么的好。
    所以李春芳就在这个时候,犹豫的谨慎道:“陛下,按制,武将立功当晋升官职,赐金银田宅。戚继光已为总兵,俞大猷亦官至都督,且前番时候,他们已经位列伯爵,若再升迁.臣恐怕.”
    朱载坖大袖一挥,直接打断李春芳的话。
    “不够!”
    接着朱载坖很是霸气的说道:“戚继光平定东洋,俞大猷开拓西洋,此乃开疆拓土之功,非寻常战功能比。所以.朕欲封此二人为侯!并激励更多的有志将士,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勋,再复汉唐武功!”
    李春芳,高拱两人闻言面色微变。
    要知道封侯乃朝廷重典,非开国、靖难等大功不轻授。
    自永乐年后,武将封侯者更是屈指可数。
    如今朱载坖一次性就要封两个武功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但是在一旁的谭纶可不管这些,对于谭纶而言,他还年轻,还有进步空间,以后若想让这进步的空间压实,那肯定是要抱紧皇帝的大腿,顺从皇帝的心意。
    而且现在入阁也没有了之前的翰林限制,谭纶更不会为了所谓的一点点虚名,就浪费自己可能会进步到内阁的机会。
    谭纶立刻附和道:“陛下圣明!戚、俞二位将军之功,确可比拟开国诸将!陛下之英明神武,亦不遑开国之君之英武!”
    谭纶这话一落,朱载坖也开心的笑了。
    果然,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拍马屁的大臣,这说出来的好听话就是悦耳动听,让人心情舒爽。
    李春芳和高拱在看到谭纶这样,心中虽有一些不齿,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这次的功劳是真的大,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而且后续朝廷还要开放针对倭国地区的商贸工业来往,让更多的人和力量进入到倭国本岛,去搞倭国金银资源。
    所以,这个时候他俩要是不能清醒看明白时情,还想着当着另类的理中客,肯定是会被朱载坖不喜的。
    而一点被朱载坖不喜,并觉得他俩不能再体会圣心的时候,那么这内阁他俩也就呆不久了,更不说相互争夺内阁权力的事情了。
    高拱在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对着朱载坖一拜:“若陛下决意封侯,臣请命礼部、兵部共议封号,并择吉日行册封典礼。”
    朱载坖听到高拱这句后,也满意的颔首,微笑道:“准奏。另,俞大猷所奏请设立'大明西洋宣慰司'及新编西洋水师之事,朕一并准了。内阁和兵部也将这些事情议出一个章程出来吧。”
    李春芳,高拱和谭纶拜道:“臣等遵旨。”
    接着朱载坖就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了。
    待他们退下之后,朱载坖又命孟冲展开俞大猷随奏疏附呈的海图。
    朱载坖看了一会儿这张海图,思索了好一会儿,终于拿起了一旁的朱标,在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上,标注“宣威”二字;又在倭国位置标注了“瀛洲”二字。
    “孟冲,研墨。”
    接着朱载坖又提笔在一方云锦上挥毫写道:“朕闻《山海经》载,东海有瀛洲,为神仙所居。今戚卿所平倭国九州岛,更名瀛洲岛,永隶大明。马六甲海峡更名宣威海峡,其北岸为宣威北岛,南岸为宣威南岛.”
    三日后,文华殿内争议激烈。
    现在的文华殿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当初朝廷议事的宫殿所在。
    至于为什么不选三大殿,其实理由也很简单,这三座大殿看似气派,实则老旧,而且也有些年久失修的感觉,并不像想象之中的那么气派。
    而且如果要翻新动修,又是一大笔银子的支出。
    虽然现在大明也不缺这些银子,可是把银子在了这上面,朱载坖总感觉亏得慌。
    所以,与其重金翻修三大殿,还不如先用文华殿凑活着。
    等以后有了新的章程和方案,可以保证紫禁城自给自足之后,再翻新也不迟。
    要不然,真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银两精力,去不计成本的翻修宫殿,这怎么算都感觉不太对劲。
    所以,现阶段先用文华殿,这种已经装修过的现成殿宇,用来办事办公,才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陛下,臣以为封侯过矣!”
    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须发皆张,激动的说道:“戚继光不过平定倭寇,俞大猷仅获一海峡,何至封侯?若此例一开,日后边将皆好大喜功,妄启边衅!”
    兵部尚书谭纶立即反驳:“葛御史此言差矣!倭国自太祖时便为边患,今戚将军直捣其都,令其称臣纳贡;俞将军收复马六甲,控西洋咽喉。此非开疆拓土之功而何?”
    户部尚书张守直则忧心忡忡的发言:“陛下,远征耗费甚巨。去岁东征军费一百八十万两,南洋之役亦耗百万。若长此以往,国库恐难支撑。”
    但这句话说出之后,宫殿内的百官的脸都露出一抹嫌弃之色,好像这钱真的是户部出的一样。
    要知道这两场大战的军费,可都是太上皇掏的腰包,以及当初从朝鲜押解回来的三百万两脏银做的底子。
    户部不仅没出钱,甚至连力都没出。
    现在蹦出来哭穷,谁不起嫌弃啊?
    李春芳也听不下去了,他轻咳一声:“诸位,陛下圣意已决。今日所议,当是封号与仪制,非该不该封。”
    接着李春芳又转向朱载坖,拜道:“臣和内阁的同僚们商议过了,建议戚继光可封'靖海侯',俞大猷可封'平波侯',取靖平海波之意。”
    高坐在文华殿龙椅上的朱载坖微微颔首,淡淡道:“善。让礼部和兵部拟个章程来吧。”
    葛守礼还想再谏,被身旁同僚悄悄拉住。
    朱载坖锐利的目光扫过群臣,一锤定音道:“另有一事,俞大猷奏请在科伦坡设'大明西洋宣慰司',朕已准奏。着兵部遴选能员任宣慰使,统辖宣威海峡南北二岛及西洋诸事。”
    言罢,朱载坖直接起身离殿,宣布退朝。
    这一次,朱载坖可并不是要跟他们商量什么,而是在通知他们。
    所以,这一次的朝会廷议,根本就不是真的要讨论议论什么问题,而是在通知百官群臣,要怎么做!
    而这就是天子的威严!
    退朝后,高拱微微一叹,独自留下,最后又去找朱载坖拜见。
    “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刻已经回到勤政殿的朱载坖,也正在欣赏戚继光随奏疏送来的一口所谓的倭国宝刀,据说叫什么草雉剑,是倭国酋首传承的所谓神器。
    朱载坖把玩这把短小寒酸的草雉剑,显然是好奇多过其他任何的想法。
    这个时候,听到高拱的话后,朱载坖也随手将草雉剑丢在了一旁的案几上,转身看着高拱微笑道:“先生但说无妨。”
    高拱斟酌着语言,小心的说道:“陛下重海疆,固是圣明。然我大明根基在陆,若过重海权,恐轻忽陆上威胁。且朝中清流多持'重陆轻海'之见,陛下宜徐徐图之。”
    朱载坖呵呵一笑,并不在意。
    朱载坖道:“先生老成谋国之言,朕记下了。然今日之大明,非闭关自守之时。佛郎机人、荷夷等横行四海,若我不进取,必为人所制。”
    “所以,朕不能只将目光放在当下,放在眼前,更要放在将来,放在四海。如此一来,我中国在将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次朱载坖的用词也发生了变化,没有用上“大明”二字,而是换上了“中国”二字。
    可见,朱载坖要创造的并不是一朝一代的辉煌,而是千朝万代的辉煌!
    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这番话后,也是深深一揖,自感渺小,他对着朱载坖拜道:“陛下高瞻远瞩,老臣拜服。只望陛下留意朝野舆情,勿使功臣遭妒。”
    朱载坖挥挥手,淡淡道:“朕心里有数。”
    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这句话后,心里也不禁一阵凛然,这些年朱载坖没怎么大开杀戒,他差点都快把几年前的江南窝案给忘了。
    要知道现在的江南都还流传着当年的恐怖,好似遭遇了什么不得了的遭难。
    如今又是海瑞在那边主政管理,可想而知现如今的江南,已经被收拾成了什么样子。
    若是京师里的这些百官群臣们不能理解圣心,不能为大明的将来着想。
    这后面的后果,也真的不是高拱能够想象的。
    毕竟当今圣上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守成之君,他是有真抱负和真野心的!
    一旦朝臣们不能跟上他的想法和动作,那么留给这些朝臣们的机会,也就只会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连说话的机会都不会再给了。
    所以,当今时候,要想立足朝野,要想随着当今圣上立下不世之功,那就只要一条路!
    紧紧跟随便是!
    ——————
    求月票~~(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161/597115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