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老司徒亲自出手
推荐阅读:快穿:谁会跟任务目标动感情啊?、我的酒壶能修仙、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一剑擎天、龙头至尊、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长生炼器师、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
第479章 老司徒亲自出手
老司徒坐在办公桌后,时而皱眉,时而喃喃自语,从曹阳离开办公室后,他就这样了。
“颠覆传统纪录片?”
“要来一场从叙事哲学到技术美学的全面革命,打破纪录片创作的固有范式?”
“要故事化叙事,平民化视角,要是实现技术革新和文化深层次挖掘?”
“当传统纪录片仍在仰望星空,依旧是传统的宏大叙事时,他要让镜头扎根大地,让叙事升维,形成三维叙事矩阵?”
“要让一部纪录片折射出地理、历史、科技、经济、伦理的文明光谱,实现跨时空的华夏文明全息成像?”
老司徒很想用嘲讽的口吻大笑一声。
“哈哈,荒谬,简直是荒谬!你以为你是谁?”
如果是一个制作过不少纪录片的知名制作人或纪录片导演,说出了这些,老司徒也不会感到如此荒谬,只会鼓励对方,勇于探索纪录片新模式。
如果是一个从没制作过甚至是没涉及过纪录片的导演,哪怕是陈凯哥,若是这样说的话,老司徒绝对会狠狠的嘲讽一顿,让他脚踏实地的先从基础做起。
可偏偏这个没有任何纪录片经验的人是曹阳,这就让老司徒无比的纠结。
更让他牙疼的是,曹阳说想要拍摄的纪录片类型,是美食类!
还说要用食物串联碎片化故事,将食物制作与人物命运、地域文化结合,形成“食物—人文—情感”的叙事链条……
老司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感情上,老司徒是希望曹阳能成功的,能拍出一部超常规的经典纪录片。
可理智上,他又觉得这不可能!
要是曹阳跟着他学过纪录片的拍摄,并且还有过拍摄纪录片的实践经验,他可能也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要是曹阳不“吹”这么大,仅仅说要拍摄一部美食类传统纪录片,他也不会这么纠结。
“唉!”
纠结了好久,最后老司徒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心中有了决定。
他要回去做一个详细的美食类纪录片核心策划,做好主题定位、叙事基调、拍摄大纲、分镜头脚本以及应急预案。
老司徒决定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一份满意的策划,到时候就让曹阳按照自己的策划拍摄。
作为华夏纪录片的扛鼎人物,老司徒还是有信心打造出一部精良的美食类纪录片的。
曹阳回去后,一边写策划方案,一边考虑拍摄问题,特别是摄影设备的选择上。
他一开始考虑的是用电影胶片拍摄,胶片的优点是数字设备无法比拟的。
胶片能够捕捉到非常细腻的色彩、质感和层次感,尤其是对食物这种需要表现光泽、纹理和色彩的对象,胶片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独特的颗粒感、色彩过渡等。
但仔细考虑后,他便放弃了这种想法。
高质量的胶片价格昂贵,拍摄一部纪录片需要海量的素材,纪录片拍摄周期长、素材量巨大,这就会导致制片成本呈几何式上升。
另外,胶片拍摄是“所见非所得”,无法实时监看最终效果,只能看小监或波形图。
曝光、焦点失误造成的废片成本远高于数字拍摄,在复杂的纪录片环境下,光线变化快、环境不可控,风险极大。
一盘胶片拍摄时间短,拍摄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胶片盒,这在拍摄食物的制作过程时,就会非常麻烦。
相比于数字设备,胶片对光线要求高,调整不变,设备笨重,即时反馈缺失。
并且,这两年数字摄影设备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是数字电影摄影技术发展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年份。
这一年见证了高端数字电影摄影机开始真正挑战胶片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在大型电影制作中,许多主流厂商都推出了顶尖的数字摄影机。
好莱坞很多大片,也开始逐渐使用数字摄影设备代替胶片。
典型的如《本杰明·巴顿奇事》、《通缉令》、《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4》等等。
就连曹阳和诺兰共同合作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诺兰这个胶片的忠实拥趸,也在部分场景中,使用了phantom系列的高速摄影机。
像刚刚过去的奥斯卡上跟《小丑》一开始打的难解难分的《贫民窑的百万富翁》,也是使用了索尼 cinealta f35作为主力摄影机拍摄的。
曹阳知道,数字摄影机是未来的大趋势,胶片拍摄将会被逐渐淘汰。
所以,纪录片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是最合适的选择。
曹阳在此之前的所有的电影,都是以胶片为主拍摄的,在他立项《小丑》后,像索尼、汤姆逊,以及传统胶片机制造商阿莱等,都向他极力推荐过公司最新出品的数字摄影机。
像索尼的索尼 cinealta f35,汤姆逊 viper filmstream,以及阿莱最新的arriflex d-21,只不过曹阳都拒绝了。
曹阳要拍的是《舌尖上的华夏》,据他了解,这部纪录片的第一季,主力摄影机就是索尼的入门级数字电影摄影机pmw-f3。
pmw-f3虽然是明年也就是2010年索尼才推出的入门级摄影设备,但跟去年发布的高端旗舰数字电影摄影机cinealta f35是没法比的。
无论是传感器、成像风格、动态范围还是分辨率,都是cinealta f35胜出。
跟cinealta f35相比,pmw-f3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pmw-f3刚推出时,卖1.5万美金,而cinealta f35当时还卖15万美金左右,贵了十倍。
索尼目前也有低端数字摄影机,比如pmw-ex1 / pmw-ex3,像好莱坞那部早就拍好还没上映的《拆弹部队》,许多镜头就是用pmw-ex1拍摄的。
既然决定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曹阳肯定不会选择低端的,因为他若是想要用数字摄影机的话,选择将会非常多。
“建业,给索尼还有red one传个消息,就说我的毕业作品,准备第一次采用数字摄影机进行拍摄。”
曹阳给程建业打了个电话,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了索尼的cinealta f35,再加上red one进行补充,完全够用了。
red one是2008年最具颠覆性的产品。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数字电影制作的格局,让4k raw拍摄变得相对经济实惠,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摄影的普及,尤其是独立电影和低成本制作。
曹阳最看重的,是red one开创性的模块化设计,原生记录redcode raw到compactflash卡,mysterium cmos传感器提供4k分辨率。
这也是今后的主流。
“另外,也给phantom透露消息吧,就说我的毕业作品要用到高速摄影机。”
曹阳为什么要让程建业给这些公司透露消息呢?
并不是他想白嫖这些设备,而是这些最新的数字摄影机,目前国内是极其稀少的,与其精力去找,还不如让厂家直接送过来方便。
这些厂家会送过来吗?
这是毫无疑问的。
曹阳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导演,还是欧洲三大三金大满贯唯一活着的导演,这是他的毕业作品,并且还是第一次使用数字摄影机……
曹阳要是不给具体厂家放消息,而是给所有厂家放消息,这些厂家为了能让曹阳用他们的设备,不知道会搞出多少幺蛾子。
这一点都不夸张。
曹阳某种程度上,既代表商业片的主流,又代表文艺片的主流,他若是使用了某个厂家的数字摄影机,那就是对这个设备的认可,就代表后续无数的关注和跟风。
“曹导,你大概需要多少台?”
程建业问道。
“cinealta f35要三台吧,red one要两台,phantom一台就够了。”
曹阳说道。
“好的。”
挂了电话,曹阳继续写《舌尖上的华夏》的策划方案和拍摄大纲。
还不到半个小时,程建业就打来了电话。
“曹导,三家公司的高管都专门给我回了电话,他们保证会尽快把你需要的设备空运过来,绝不会耽误你拍摄毕业作品。”
“好的,我知道了。”
曹阳想了一下,吩咐道:
“建业,你召集人手,这次需要最少三组同时拍摄,你后天过来拿拍摄方案,按照上面的要求,多派些制片出去实地考察,找出我需要的东西。
可以跟当地文化部门联系,让他们帮忙,应该更方便一些,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好的,曹导。”
程建业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曹导,我按照你的要求,只给那三家厂商传了消息,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阿莱短时间内也得到了消息。
他们的总裁刚给我打了电话,说想要送两台最新的arriflex d-21给北电,说是对北电的捐献,不过,这些设备他们想先请你验收,合格之后再捐献给北电。”
捐给北电?
曹阳能拒绝吗?
这个欧洲的老牌厂商,这是对华夏的人情世故了解颇深啊。
也是,明年这家公司就要进军国内了,今年肯定做了各方面的调查,特别是人情世故这一块更不能缺。
阿莱去年推出的高端数字摄影机arriflex d-21,保留了胶片摄影机的操作习惯,目标用户是习惯胶片工作流程的摄影师。
d-21本身是一个摄影机机头,要组成一套完整的工作系统,还需要外部记录单元、取景器、镜头、电池系统、跟焦器、遮光斗等等。
一套完整的d-21,包括一系列外部单元,目前大概需要30万美元左右,比一套完整的cinealta f35要贵一些。
目前的形式很明显,不仅是数字与胶片竞争的最激烈的时候,还是数字摄影机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所以,占领市场,成为主流,是这些大厂最重要的目的。
而像曹阳这种影响力极大的导演,对他们这些数字摄影机大厂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司徒这几天不知道是压力还是什么原因,思路清晰,如有神助。
他参考了2007年德国公共电视台制作的《华夏边疆》,1990年代德国电视二台的《假日专题》,1985年东德电视台与央视合拍的《长城内外》,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深度,突出“食物作为文明对话载体”的核心价值的策划方案。
《华夏边疆》聚焦华夏边疆地区的多元民族文化,首次系统拍摄地方饮食场景:喀什夜市烤馕、云南傣族竹筒饭、广西壮族酸汤鱼等,串联起族群身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假日专题》中穿插过京城烤鸭、羊城茶楼等,不过内容多为旅游宣传导向,缺乏文化深挖。
《长城内外》则有些特殊,其中“河北农家宴”段落详细拍摄了驴肉火烧制作流程。
老司徒的这个方案,突破传统美食纪录片的地域限制,通过科技考古与饮食人类学方法,构建“食物全球化史”的新叙事范式。
既保证学术严谨性,又增强视觉戏剧性。
当然,这个方案的构建,老司徒也结合了曹阳“吹”的那些牛逼,尽可能的包容了一部分内容进来。
“妙啊!”
又看了一遍自己这些天的成果,老司徒不由得拍案而起,忍不住自得起来。
他敢拍胸脯保证,这个策划方案若是能全部落实,即使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在设计这个方案时,他一时上头,光顾着“宏大”叙事了,反而忽略的制片成本。
老司徒预估了一下,这个纪录片若是认真拍摄,大概能制作出6到8集的一个系列,但成片成本估计要达到惊人的800万左右。
要知道目前的行情,一般的纪录片一集也就10万左右,而财大气粗的央视的一些大型精品纪录片,大多也就20万到40万之间。
而老司徒命名的这个《重走风味丝路》的纪录片,一集预计就要100多万的拍摄预算。
他又仔细推敲了一遍分集设计的《小麦西行记》、《香料迷途》以及《发酵的文明》,感觉哪里都不适合缩减预算。
可一部作为纪录片的毕业作品,需要800万预算,这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要知道,不要说纪录片了,如今国内电影市场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800万在国内也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预算了。
也就那少数几个大导演的投资才能动不动上千万甚至过亿,八成左右的国内导演,能拿到800万投资,做梦都能笑醒。
“算了,把方案给曹阳看一下,以他的名气,就算是毕业作品,就算是纪录片,想要拉到投资也应该不难,让曹阳自己决定吧。”
老司徒自语道。
这么好的一部策划方案,他实在是不忍心砍掉任何一部分。
“《重走风味丝路》,妙啊!”
放下了预算的顾虑,老司徒看着策划方案,再次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这个纪录片若是拍成了,大概率是能卖给星级电视台的,就算是央视,它的科教频道或记录频道,也不是不可能。
不是说卖给这些频道能卖多少钱,而是卖给这些频道,就相当于一种认同和肯定,证明这部纪录片是质量上乘的,是成功的,是对纪录片的一种肯定。
拿起电话,老司徒迫不及待的给曹阳打去。
“曹阳,是我。”
“哦?你的纪录片策划方案也搞好了?”
“好啊,好啊,这样吧,明天咱们去学校,让我看看你的策划方案,评估一下,可行的话,咱们就按照方案做。”
老司徒笑着挂掉了电话,他明天要给曹阳一个惊喜。
“嗯,明天还是要注意点说话方式,就算要否掉曹阳的方案,也不能太直接。”
老司徒想着明天该用什么语气说更委婉一点,然后再把自己这个绝妙的方案交给曹阳,让他知道,姜还是老的辣,他的老师在剧情片领域,可能没他的成就高,但在纪录片领域……哈哈!
他对自己的这个策划有着绝对的信心。
(本章完)
老司徒坐在办公桌后,时而皱眉,时而喃喃自语,从曹阳离开办公室后,他就这样了。
“颠覆传统纪录片?”
“要来一场从叙事哲学到技术美学的全面革命,打破纪录片创作的固有范式?”
“要故事化叙事,平民化视角,要是实现技术革新和文化深层次挖掘?”
“当传统纪录片仍在仰望星空,依旧是传统的宏大叙事时,他要让镜头扎根大地,让叙事升维,形成三维叙事矩阵?”
“要让一部纪录片折射出地理、历史、科技、经济、伦理的文明光谱,实现跨时空的华夏文明全息成像?”
老司徒很想用嘲讽的口吻大笑一声。
“哈哈,荒谬,简直是荒谬!你以为你是谁?”
如果是一个制作过不少纪录片的知名制作人或纪录片导演,说出了这些,老司徒也不会感到如此荒谬,只会鼓励对方,勇于探索纪录片新模式。
如果是一个从没制作过甚至是没涉及过纪录片的导演,哪怕是陈凯哥,若是这样说的话,老司徒绝对会狠狠的嘲讽一顿,让他脚踏实地的先从基础做起。
可偏偏这个没有任何纪录片经验的人是曹阳,这就让老司徒无比的纠结。
更让他牙疼的是,曹阳说想要拍摄的纪录片类型,是美食类!
还说要用食物串联碎片化故事,将食物制作与人物命运、地域文化结合,形成“食物—人文—情感”的叙事链条……
老司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感情上,老司徒是希望曹阳能成功的,能拍出一部超常规的经典纪录片。
可理智上,他又觉得这不可能!
要是曹阳跟着他学过纪录片的拍摄,并且还有过拍摄纪录片的实践经验,他可能也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要是曹阳不“吹”这么大,仅仅说要拍摄一部美食类传统纪录片,他也不会这么纠结。
“唉!”
纠结了好久,最后老司徒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心中有了决定。
他要回去做一个详细的美食类纪录片核心策划,做好主题定位、叙事基调、拍摄大纲、分镜头脚本以及应急预案。
老司徒决定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一份满意的策划,到时候就让曹阳按照自己的策划拍摄。
作为华夏纪录片的扛鼎人物,老司徒还是有信心打造出一部精良的美食类纪录片的。
曹阳回去后,一边写策划方案,一边考虑拍摄问题,特别是摄影设备的选择上。
他一开始考虑的是用电影胶片拍摄,胶片的优点是数字设备无法比拟的。
胶片能够捕捉到非常细腻的色彩、质感和层次感,尤其是对食物这种需要表现光泽、纹理和色彩的对象,胶片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独特的颗粒感、色彩过渡等。
但仔细考虑后,他便放弃了这种想法。
高质量的胶片价格昂贵,拍摄一部纪录片需要海量的素材,纪录片拍摄周期长、素材量巨大,这就会导致制片成本呈几何式上升。
另外,胶片拍摄是“所见非所得”,无法实时监看最终效果,只能看小监或波形图。
曝光、焦点失误造成的废片成本远高于数字拍摄,在复杂的纪录片环境下,光线变化快、环境不可控,风险极大。
一盘胶片拍摄时间短,拍摄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胶片盒,这在拍摄食物的制作过程时,就会非常麻烦。
相比于数字设备,胶片对光线要求高,调整不变,设备笨重,即时反馈缺失。
并且,这两年数字摄影设备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是数字电影摄影技术发展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年份。
这一年见证了高端数字电影摄影机开始真正挑战胶片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在大型电影制作中,许多主流厂商都推出了顶尖的数字摄影机。
好莱坞很多大片,也开始逐渐使用数字摄影设备代替胶片。
典型的如《本杰明·巴顿奇事》、《通缉令》、《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4》等等。
就连曹阳和诺兰共同合作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诺兰这个胶片的忠实拥趸,也在部分场景中,使用了phantom系列的高速摄影机。
像刚刚过去的奥斯卡上跟《小丑》一开始打的难解难分的《贫民窑的百万富翁》,也是使用了索尼 cinealta f35作为主力摄影机拍摄的。
曹阳知道,数字摄影机是未来的大趋势,胶片拍摄将会被逐渐淘汰。
所以,纪录片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是最合适的选择。
曹阳在此之前的所有的电影,都是以胶片为主拍摄的,在他立项《小丑》后,像索尼、汤姆逊,以及传统胶片机制造商阿莱等,都向他极力推荐过公司最新出品的数字摄影机。
像索尼的索尼 cinealta f35,汤姆逊 viper filmstream,以及阿莱最新的arriflex d-21,只不过曹阳都拒绝了。
曹阳要拍的是《舌尖上的华夏》,据他了解,这部纪录片的第一季,主力摄影机就是索尼的入门级数字电影摄影机pmw-f3。
pmw-f3虽然是明年也就是2010年索尼才推出的入门级摄影设备,但跟去年发布的高端旗舰数字电影摄影机cinealta f35是没法比的。
无论是传感器、成像风格、动态范围还是分辨率,都是cinealta f35胜出。
跟cinealta f35相比,pmw-f3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pmw-f3刚推出时,卖1.5万美金,而cinealta f35当时还卖15万美金左右,贵了十倍。
索尼目前也有低端数字摄影机,比如pmw-ex1 / pmw-ex3,像好莱坞那部早就拍好还没上映的《拆弹部队》,许多镜头就是用pmw-ex1拍摄的。
既然决定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曹阳肯定不会选择低端的,因为他若是想要用数字摄影机的话,选择将会非常多。
“建业,给索尼还有red one传个消息,就说我的毕业作品,准备第一次采用数字摄影机进行拍摄。”
曹阳给程建业打了个电话,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了索尼的cinealta f35,再加上red one进行补充,完全够用了。
red one是2008年最具颠覆性的产品。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数字电影制作的格局,让4k raw拍摄变得相对经济实惠,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摄影的普及,尤其是独立电影和低成本制作。
曹阳最看重的,是red one开创性的模块化设计,原生记录redcode raw到compactflash卡,mysterium cmos传感器提供4k分辨率。
这也是今后的主流。
“另外,也给phantom透露消息吧,就说我的毕业作品要用到高速摄影机。”
曹阳为什么要让程建业给这些公司透露消息呢?
并不是他想白嫖这些设备,而是这些最新的数字摄影机,目前国内是极其稀少的,与其精力去找,还不如让厂家直接送过来方便。
这些厂家会送过来吗?
这是毫无疑问的。
曹阳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导演,还是欧洲三大三金大满贯唯一活着的导演,这是他的毕业作品,并且还是第一次使用数字摄影机……
曹阳要是不给具体厂家放消息,而是给所有厂家放消息,这些厂家为了能让曹阳用他们的设备,不知道会搞出多少幺蛾子。
这一点都不夸张。
曹阳某种程度上,既代表商业片的主流,又代表文艺片的主流,他若是使用了某个厂家的数字摄影机,那就是对这个设备的认可,就代表后续无数的关注和跟风。
“曹导,你大概需要多少台?”
程建业问道。
“cinealta f35要三台吧,red one要两台,phantom一台就够了。”
曹阳说道。
“好的。”
挂了电话,曹阳继续写《舌尖上的华夏》的策划方案和拍摄大纲。
还不到半个小时,程建业就打来了电话。
“曹导,三家公司的高管都专门给我回了电话,他们保证会尽快把你需要的设备空运过来,绝不会耽误你拍摄毕业作品。”
“好的,我知道了。”
曹阳想了一下,吩咐道:
“建业,你召集人手,这次需要最少三组同时拍摄,你后天过来拿拍摄方案,按照上面的要求,多派些制片出去实地考察,找出我需要的东西。
可以跟当地文化部门联系,让他们帮忙,应该更方便一些,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好的,曹导。”
程建业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曹导,我按照你的要求,只给那三家厂商传了消息,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阿莱短时间内也得到了消息。
他们的总裁刚给我打了电话,说想要送两台最新的arriflex d-21给北电,说是对北电的捐献,不过,这些设备他们想先请你验收,合格之后再捐献给北电。”
捐给北电?
曹阳能拒绝吗?
这个欧洲的老牌厂商,这是对华夏的人情世故了解颇深啊。
也是,明年这家公司就要进军国内了,今年肯定做了各方面的调查,特别是人情世故这一块更不能缺。
阿莱去年推出的高端数字摄影机arriflex d-21,保留了胶片摄影机的操作习惯,目标用户是习惯胶片工作流程的摄影师。
d-21本身是一个摄影机机头,要组成一套完整的工作系统,还需要外部记录单元、取景器、镜头、电池系统、跟焦器、遮光斗等等。
一套完整的d-21,包括一系列外部单元,目前大概需要30万美元左右,比一套完整的cinealta f35要贵一些。
目前的形式很明显,不仅是数字与胶片竞争的最激烈的时候,还是数字摄影机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所以,占领市场,成为主流,是这些大厂最重要的目的。
而像曹阳这种影响力极大的导演,对他们这些数字摄影机大厂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司徒这几天不知道是压力还是什么原因,思路清晰,如有神助。
他参考了2007年德国公共电视台制作的《华夏边疆》,1990年代德国电视二台的《假日专题》,1985年东德电视台与央视合拍的《长城内外》,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深度,突出“食物作为文明对话载体”的核心价值的策划方案。
《华夏边疆》聚焦华夏边疆地区的多元民族文化,首次系统拍摄地方饮食场景:喀什夜市烤馕、云南傣族竹筒饭、广西壮族酸汤鱼等,串联起族群身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假日专题》中穿插过京城烤鸭、羊城茶楼等,不过内容多为旅游宣传导向,缺乏文化深挖。
《长城内外》则有些特殊,其中“河北农家宴”段落详细拍摄了驴肉火烧制作流程。
老司徒的这个方案,突破传统美食纪录片的地域限制,通过科技考古与饮食人类学方法,构建“食物全球化史”的新叙事范式。
既保证学术严谨性,又增强视觉戏剧性。
当然,这个方案的构建,老司徒也结合了曹阳“吹”的那些牛逼,尽可能的包容了一部分内容进来。
“妙啊!”
又看了一遍自己这些天的成果,老司徒不由得拍案而起,忍不住自得起来。
他敢拍胸脯保证,这个策划方案若是能全部落实,即使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在设计这个方案时,他一时上头,光顾着“宏大”叙事了,反而忽略的制片成本。
老司徒预估了一下,这个纪录片若是认真拍摄,大概能制作出6到8集的一个系列,但成片成本估计要达到惊人的800万左右。
要知道目前的行情,一般的纪录片一集也就10万左右,而财大气粗的央视的一些大型精品纪录片,大多也就20万到40万之间。
而老司徒命名的这个《重走风味丝路》的纪录片,一集预计就要100多万的拍摄预算。
他又仔细推敲了一遍分集设计的《小麦西行记》、《香料迷途》以及《发酵的文明》,感觉哪里都不适合缩减预算。
可一部作为纪录片的毕业作品,需要800万预算,这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要知道,不要说纪录片了,如今国内电影市场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800万在国内也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预算了。
也就那少数几个大导演的投资才能动不动上千万甚至过亿,八成左右的国内导演,能拿到800万投资,做梦都能笑醒。
“算了,把方案给曹阳看一下,以他的名气,就算是毕业作品,就算是纪录片,想要拉到投资也应该不难,让曹阳自己决定吧。”
老司徒自语道。
这么好的一部策划方案,他实在是不忍心砍掉任何一部分。
“《重走风味丝路》,妙啊!”
放下了预算的顾虑,老司徒看着策划方案,再次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这个纪录片若是拍成了,大概率是能卖给星级电视台的,就算是央视,它的科教频道或记录频道,也不是不可能。
不是说卖给这些频道能卖多少钱,而是卖给这些频道,就相当于一种认同和肯定,证明这部纪录片是质量上乘的,是成功的,是对纪录片的一种肯定。
拿起电话,老司徒迫不及待的给曹阳打去。
“曹阳,是我。”
“哦?你的纪录片策划方案也搞好了?”
“好啊,好啊,这样吧,明天咱们去学校,让我看看你的策划方案,评估一下,可行的话,咱们就按照方案做。”
老司徒笑着挂掉了电话,他明天要给曹阳一个惊喜。
“嗯,明天还是要注意点说话方式,就算要否掉曹阳的方案,也不能太直接。”
老司徒想着明天该用什么语气说更委婉一点,然后再把自己这个绝妙的方案交给曹阳,让他知道,姜还是老的辣,他的老师在剧情片领域,可能没他的成就高,但在纪录片领域……哈哈!
他对自己的这个策划有着绝对的信心。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2361/639177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