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182章 將兵宛洛?刘备亲临襄阳城(6k)

第182章 將兵宛洛?刘备亲临襄阳城(6k)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第182章 將兵宛洛?刘备亲临襄阳城(6k)
    郭淮有些慌。
    当雍州刺史才一年就出了如此大的紕漏,若不能將刘禪和诸葛亮撵出陇右,郭淮是难辞其咎的。
    如今的天下格局,已经不再是曹魏一家独强了。
    自汉中之战到襄樊之战再到石阳之战,刘备在对魏战略上接连大胜。
    若陇右再失,曹魏朝野必將再次震盪。
    曹丕的威望本就不如曹操,篡汉立魏后也没打出立国战的声威,境內更有叛乱此起彼伏。
    甚至於趁孙权病去討伐孙权时,还被刘封攻破石阳斩杀了文聘。
    军事上的节节失利,让曹魏的威望与日俱减。
    郭淮深知:陇右,不能丟!
    强忍心中的惊骇,郭淮闭眼细思当前的陇右局势。
    【眼下:
    上邽有州泰、马遵、胡遵三人所率兵马约三千人,然而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三人又互不统属、心思各异。
    战场上只能有一个声音,需以一人为主將,以防诸葛亮诱而灭之。】
    想到这。
    郭淮迅速擬了第一道军令,大意为:以上邽守將州泰为都督,督广魏、天水、安定三郡,马遵、胡遵等皆以州泰为尊,死守上邽以待援军,违令者斩。
    隨后。
    郭淮又擬了第二道军令,大意为:由陈仓守將戴凌引五百人为疑兵,打著郭淮的旗號攻打汉中。
    试图让诸葛亮生出“郭淮用围魏救赵之计”的猜想,以疑诸葛亮之心。
    紧接著。
    郭淮又擬了第三道军令,大意为:徵调临近安定诸县和扶风诸县的役夫,將粮草饮水运到指定据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就如昔日刘封为救关羽,在房陵到临沮的荆山设立十二据点一般。
    提前在长安到陇右的指定据点囤积急行军所需的粮草饮水,是为了长安的曹真能在最短时间內派遣大军奔赴陇右!
    一道道的军令,在郭淮手中擬出,又加急送出。
    到了黄昏,郭淮才落笔。
    而在郭淮手中,还有一份要送往长安的军报,详细的记载了陇右的军情以及应对。
    仔细复查了军报,確认无误后,郭淮遂寻来胞弟郭配,令其亲往长安。
    郭配虽不似郭淮以才能闻名,但郭配有个女儿叫郭槐,郭槐有个女儿叫贾南风。
    对於郭淮的决定,郭配有些不情愿:“要送军报,遣一斥候乘快马就可,何必让我亲往?”
    身为雍州刺史的胞弟,要去干信使的活计,且又是天寒地冻,郭配不想受这罪。
    郭淮忍住想要抽人的衝动,呵斥道:“眼下新旧年交替,长安必是载歌载舞,寻常信使若去长安,未必能及时见到征西將军。
    倘若信使途中出了意外,必会坏我大计,此军报更关乎你我兄弟性命,你岂能疏忽怠慢?
    你若想寻死,自己去祖祠一刀抹了脖子,不要牵累我。”
    郭配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不敢再反驳。
    郭淮又让郭配將军报的內容速记且抄录一份备用,以免途中遇到意外而延误了军情。
    若是诸葛亮在场,也必会惊嘆郭淮的冷静和周全。
    几乎是將应对陇右危机需要考虑到的部分,全都考虑到了。
    以州泰为都督加强上邽防守。
    派疑兵入汉中增加汉军惊惶。
    调役夫运粮草减少援军耽误。
    派胞弟郭配亲送军报入长安。
    等等。
    再有先前在祁山、木门道等的部署,郭淮在雍州刺史一职上,是称职的!
    若非来的人是诸葛亮以及李严、魏延、孟达等驍將,再加上马遵这个猪队友引起了姜维、梁绪等人的反叛,郭淮也不会如此被动!
    然而。
    事情已经发生了,郭淮再愤恨也是於事无益。
    郭淮也非自暴自弃的人,昔年夏侯渊被斩,也是郭淮推举张郃为主將才拖到曹操大军到来。
    如今的局势虽然危急,但也还远远没危急到夏侯渊被斩那次。
    郭淮尚未到绝境,还有应对的机会!
    快马飞奔,直入长安。
    如今正值新旧年交替之际,长安的权贵们正在享受新年的祥和安寧。
    曹真也在给长子曹爽行冠礼,余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也来到了长安参加曹爽的冠礼宴。
    “昔日以『爽』为你名,意在给予厚望,望你为人能英明磊落、行事果决。
    今为你再添一『昭』字,望你今后步入仕途,能德行显耀、功业昭著。
    你为嫡长子,今日当著你眾兄弟的面,我再以『伯』字显你尊长地位。
    故为你取表字『昭伯』,今后尔等兄弟,不可猜忌相疑,凡事都要以长为尊。
    若行兄弟相爭之事,我必以家法严惩,可听明白了?”
    曹真既是为曹爽取字,亦是在教子。
    曹爽强忍激动的心情,受了曹真的赐字,信誓旦旦的向曹真表示今后一定会更加谦逊、勤勉於事。
    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等兄弟,也纷纷表態今后绝不会与曹爽相爭。
    曹爽兄弟的態度,令曹真很是满意。
    对於大家族而言,只有儿子成了才,才算有了继嗣。
    言谈间。
    曹爽又提及到了姑母德阳乡主,言语间有些忿忿:“姑父有一美妾,对其宠溺程度更甚於姑母,姑母时常以泪洗面,令人忿忿。”
    曹真不由蹙眉。
    自家妹妹受了委屈,当长兄的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然而夏侯尚毕竟是征南將军,如今是与曹真的征西將军是平级的,且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儿,是正儿八经的夏侯家人,而曹真只是曹操的养子。
    真要去指责夏侯尚,曹真是不够资格的。
    可若不干涉,自家妹妹也得一直受委屈。
    权衡片刻,曹真问道:“陛下可知晓此事?”
    曹爽不假思索:“陛下知晓与否,又有何区別?甄皇后都是陛下赐死的,让陛下去.”
    话音未落,曹真脸色大变,呵斥道:“住口!身为臣子,岂能誹谤陛下?甄皇后的事,是你能议论的吗?”
    曹爽犹自不服:“此地又无外人,议论了陛下也不会知道。甄皇后本是平原王的生母,如今平原王却不得不认郭皇后为母。”
    曹爽跟曹叡私交很好,甄宓被曹丕赐死、曹叡为了稳固地位不得不认郭照为母,这让曹爽很是不满。
    又得知夏侯尚冷落姑母德阳乡主,也如曹丕一般宠溺美妾,曹爽就更不满了。
    自恃此地无外人,曹爽也口无遮拦。
    听了曹爽的牢骚,曹真顿感头疼不已。
    曹真能以曹操养子的身份得到曹丕的信任,除了自小跟著曹丕外,更重要的是曹真一向谨言慎行,对內对外都谦逊有德行,不曾有半点逾越规矩。
    曹真给曹爽取的名和表字,也是希望曹爽能有“德行”。
    不曾想。
    曹爽竟然口无遮拦的私下议论曹丕赐死甄宓的事。
    这是能隨便议论的?
    自古以来,就没几个皇帝能忍受被议论。
    甚至於还出现了避讳制度,书写和言语中都得避开皇帝的名字以显皇帝的尊贵,如果触犯了就得受到惩罚。
    即便如刘秀,也直接让秀才变成了茂才,更是令整个东汉的人取名都要避讳“秀”这样的常见名,令古人今人后人都极为难受。
    纵观两汉,也就汉宣帝能做到真正的体谅百姓,为了避免百姓因为避讳而获罪,更是下詔改名刘询,理由是:古代天子的名字,人民很难知道,所以很容易避开。
    而在刘询的另一份詔书上也言明:国家司法,关係万民生命,要让获得释放的不抱怨,判处死刑的不愤恨,才叫真正有素质的法官;若是断章取义,曲解法令,不论是轻叛还是重叛都不公平。上位者无法明断,天下人就不会信服。
    曹丕,同样不是个能忍受被议论的,也无法和汉宣帝相提並论!
    对於这一点,久隨曹丕的曹真是很明白的!
    甄宓为什么会被赐死?
    直接原因就是:曹丕宠溺郭照等人后,甄宓私下有怨言惹得曹丕不快,曹丕一怒之下就下詔赐死甄宓。
    现在。
    自家儿子,竟然私下议论皇帝?
    下意识的。
    曹真生出了“子不类父”的感触,狠狠的瞪了曹爽一眼,呵斥道:
    “昭伯,甄皇后之事不可再提!你姑母之事,我会请陛下酌情处理的,再敢胡言,家法处置!”
    本还想再提的曹爽,被曹真一瞪,到喉咙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改口道:“孩儿知晓了。”
    只是在內心,曹爽却是暗暗发誓:今后若是掌权,必助平原王泄心头之恨。
    见曹爽嘴服心不服的模样,曹真更感头疼,准备给曹爽兄弟开一堂“人臣本分”的授课。
    就在此时。
    亲將费曜急急来报:“稟將军,有紧急军报,是郭刺史之弟郭配,派人昼夜加急送来的。”
    曹真面色一变。
    郭淮的为人秉性,曹真是很了解的。
    能让郭淮胞弟郭配昼夜加急的送军报,必不会是小事!
    曹真有种莫名的烦躁。
    本是给长子行冠礼的好日子,结果先有曹爽口无遮拦的私议曹丕赐死甄宓一事,后有郭淮派郭配加急送来军报。
    大好日子,竟全遇到烦心事!
    一把抢过非要手中的战报,曹真快速的扫了一眼,当看到“刘备令太子刘禪、丞相诸葛亮奇袭天水,冀县已失,陇右危急”时,曹真只感觉怒火自心底瞬间爆燃。
    “刘禪小儿,竟也敢犯我大魏疆土!”
    若来的是刘封,曹真反而不会这般恼怒。
    刘封善战,曹真早已领教。
    若来的是刘封,曹真只会想如何跟刘封斗智斗勇,然后將刘封击败!
    可来的却是刘禪!
    这让曹真感受到了羞辱。
    曹真心底的想法就是:一个尚未及冠且未曾统过兵的偽汉太子,有什么资格来当我对手?为了混军功,混到我头上来了?
    一旁的曹爽不理解曹真的內心真实想法,只看到曹真怒態,又自觉表现的时候来了,兴奋请命:“孩儿如今已及冠,请阿父分孩儿一军,孩儿愿亲往,生擒刘禪小儿!”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刻的曹爽就是如此!
    別说是刘禪了,就算是刘封来了曹爽都敢请命!
    曹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没有理会曹爽的请命,而是快速的平復內心的怒火,冷静且细致的將郭淮的战报看完。
    郭淮在战报中除了陈述军情和对应外,还提到了马超也隨军的可能。
    只不过。
    至今为止,尚无任何马超出现在陇右或雍凉其他地方的消息。
    郭淮对此也只是猜测。
    看完战报后。
    曹真陷入了沉思。
    救陇右,肯定是要救的。
    可派谁去救,就是个问题了。
    正常而言,救陇右最適合的是左將军张郃。
    这也是关中地区最善战的老將了!
    然而。
    张郃如今驻守武关,不能轻动。
    尤其是张飞替换王平出现在武关后,张郃更不能轻动了。
    为什么张飞会出现在武关?
    曹真刚开始时猜测:极有可能是刘备想对宛城用兵,將刘封及刘封麾下悍將调去谋划宛城了,故而將张飞放在南乡震慑张郃。
    当得知刘禪和诸葛亮奇袭了天水后,曹真发现自己的猜测方向似乎错了。
    刘备让张飞出现在武关,並非是担心刘封夺取宛城时张郃突袭南乡,而是让张飞牵制张郃,不让张郃离开武关!
    这是为了策应奇袭天水的刘禪和诸葛亮,而非策应想要夺取宛城的刘封!
    仔细权衡后,曹真又重新擬了一份军报交给曹爽,让曹爽亲自送军报入洛阳。
    隨后。
    曹真又调冠军將军杨秋、亲將费曜等引一万步骑先行。
    倒不是曹真不想调更多的兵马,而是眼下正是年关,不仅有將士回家探亲,关中兵马也不是全都部署在长安城。
    譬如武关的张郃处,就部署了五千步骑,其余各处的关卡险要重镇都部署了兵马。
    想要在短时间內徵调大军去陇右,是办不到的。
    这也是诸葛亮要趁著冬季用兵的原因之一,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虽然比起史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这次诸葛亮的兵力相对很少,而曹魏在关中的兵力部署也不会如史载一般可以轻易调集几万大军前往陇右。
    毕竟。
    刘备的战略重心这两年在荆州。
    曹丕为了防范刘备走宛洛北上,在荆州方向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分到关中的兵力自然就更少了。
    时间和空间不同,即便是同样的北伐战术,遇到的困难也不会一样。
    224年开年的第一场惊喜。
    狠狠的砸在了曹魏君臣身上。
    原本在许县静养的曹丕,不得不带著满宠、赵儼、司马懿、刘曄、蒋济等亲近文武,昼夜兼程的策马返回洛阳主持大局。
    在洛阳载歌载舞的公卿大臣们,也只能放弃新年的鬆懈和安乐,披著朝服重新上班。
    尚书令陈群、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尉钟繇、卫尉董昭等人全都不得安寧。
    整个洛阳城的公卿大臣们,都是骂声一片。
    有诅咒“诸葛亮不得好死”的,有诅咒“刘禪生儿子没屁眼”的,有诅咒“刘备赶快老死入棺材”的,有痛骂“郭淮这个雍州刺史不称职”的,等等。
    基本上,都没什么好话!
    显然。
    诸葛亮这次在天水的奇袭,已经彻底的將洛阳这群曹魏公卿大臣们给整破防了。
    新年啊!
    这可是新年!
    寒冬腊月的,在家抱著小妾生孩子不好吗?
    非得跑出来动兵戈?
    一群蜀汉狗,有女人不玩,天天热血沸腾的嚷著北伐,不北伐你们会死吗?
    然而。
    骂归骂。
    再有怨气,这班还是得照常上!
    最重要的是:
    不论是曹丕还是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都得考虑,刘备派诸葛亮攻取天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是取陇右立足,然后西和诸戎定凉州,借马超在羌胡中的威望训练骑兵反攻关中?
    还是佯攻陇右,给刘备实取宛洛製造机会?
    亦或者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目的?
    军国大事,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你一枪我一刀的拼杀。
    一边陇右,一边宛洛,两地相隔两千里。
    以当前社会的交通水平,若是误判了刘备的战略目的,石阳之祸就会再次重演。
    总兵力总粮草就那么多。
    顾此必然失彼。
    就如同昔日曹操斩杀顏良一样,一个分兵计就將顏良的优势兵力变成了弱势兵力。
    “诸位公卿,如今贼子来犯,当如何应对?”
    曹丕端坐於皇位,冷眼扫视眾公卿,语气也不似平日的温和,显然是在极力压抑怒气。
    群臣窃窃私语。
    良久。
    尚书令陈群进言道:“既然刘备派的是太子刘禪入天水,陛下不如召平原王亲临长安督战,震慑关中有异心者,再下詔安抚陇右诸郡『敢有从蜀者,诛及三族』!
    陛下则坐镇洛阳,以督诸军,纵然刘备有攻打宛洛的意图,陛下也可应对。”
    陈群的进言简单而直接。
    刘备没动,那曹丕也不能动。
    既然去天水的是刘备的太子刘禪,那曹丕也可让平原王曹叡前往长安督战。
    曹丕不置可否。
    陈群这次进言还有个潜台词则是:刘禪已经是太子了,而曹叡还只是个平原王,身份上是不对等的。
    实则在暗示曹丕,儘快立曹叡为太子,早立太子早安人心,也可让曹叡去跟刘禪一较高低。
    司空王朗却有不同意见:“尚书令此言差矣。眼下正值寒冬,不宜动兵。可发檄文谴责蜀汉妄动刀兵,待天暖后,再用兵不迟。”
    曹丕听得冷笑,直接否决了王朗的提议:“兵来將挡水来土掩,此为用兵之基。不以兵制暴,反而发檄文谴责,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朕怕了刘备?此乃腐儒之言!”
    王朗面色一红,羞愧不语。
    眾公卿相继进言。
    然而曹丕却是越听越烦躁,只因眾公卿的进言,大抵都是顾左而言他,要么是如陈群一般在趁机爭取政治利益,要么就是王朗一般“以和为贵”,偶有提及用兵的也只是粗浅理论,实用性不强。
    亦有闭口不言的,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不想掺和眾人的明爭暗斗。
    如菜市场一般爭论的朝堂,正印证了那句名言:战爭是政治的延续。
    肉食者理解的战爭,跟匹夫理解的战爭,是截然不同的。
    討论了一个上午,曹丕除了头疼外就没得到任何有效的方略。
    会有这样的情况,也跟曹丕的威望有关。
    倘若將曹丕换做是曹操,公卿群臣敢在曹操面前聒噪一上午?
    是认为能抵挡曹操的“梦中杀人”?
    还是能抵挡曹操的“借汝头一用”?
    曹操的威望是扫灭群雄打出来的。
    现在的曹丕,军事上节节失利,政治上处处妥协,別说“梦中杀人”“借汝头一用”了,说点狠话都得掂量下对方的家世。
    倒不是曹丕怕了对方的家世,而是怕对方一气之下就跑去投刘备了。
    不能用威望压制,就只能假装“仁厚”的人设哄著!
    最后。
    曹丕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言的司马懿:“仲达,你思索许久,可有想法?”
    司马懿暗暗顾视了周围的公卿大臣,最后选择了跟陈群同样的进言:“臣以为,尚书令之言,可用!
    如今两国相爭,比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胜败,而在於朝野稳定,士民归心,只要君臣父子相和不疑,即便陇右暂时丟了,也能再夺回来。
    平原王才兼文武更甚於刘禪,让平原王督长安,既可震慑雍凉士民,又可令诸郡心安。
    请陛下,深思。”
    隨后。
    满宠、刘曄、钟繇等人,也纷纷附和。
    眾人之意,皆有劝曹丕早立太子以安人心的用意。
    曹丕赐死曹叡生母的事,影响太大了。
    虽然曹叡表面表现得不在乎又认郭皇后为母,但在场公卿都不是傻子,焉能看不出曹叡是在隱忍?
    倘若曹丕一直都是对曹叡表现出戒备猜疑的態度,又如何能父子不疑?
    父子都要相互猜疑,君臣又如何能相和。
    不论是陈群还是司马懿,都不希望曹丕今后再培养个皇子去跟曹叡竞爭,然后又来个“曹丕曹植”之爭。
    强敌当前,本就不稳的曹魏政权是经不起內乱的!
    就在曹丕权衡犹疑间。
    一则来自於宛城的军报,紧急送到了朝殿。
    军报大意:刘备遣刘封、赵云等良將数十,聚兵两万,打著“復兴汉室,北伐中原”的旗號,进犯宛城!
    刘备更是与关羽亲临襄阳,传檄南阳诸县,南阳诸县多有不满曹魏苛政而响应者,一如关羽昔日水淹七军后群盗响应之势。
    曹丕骇然而起,又惊又疑:
    “刘备老兵子,这是要与朕决战吗?”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4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