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曹丕调兵,刘备的战略意图(6k)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第183章 曹丕调兵,刘备的战略意图(6k)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其核心在於,通过“虚”与“实”的动態变化,扰乱敌方判断,从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如今是章武四年(222年),正月。
距离刘备破襄阳擒曹仁,刚好过去两年。
这两年,刘备在荆州与民更始,又採纳刘封“屯田戍守”的策略,在汉水流域部署了大量的军屯。
屯兵五万人,常驻四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
按刘封原有的计划,有汉水流域肥沃的土地配上曲辕犁、水利以及军屯等高效管理实施精细化耕作。
在无天灾的情况下,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汉水,足够十万之眾五年军食。
而实际上的情况则是:
第一年因刘备迁都导致各项成本开支太大,再加上新城三郡钱粮不归江陵皇城统筹、军屯刚开始投入大,故而难有积粮。
第二年刘封將新城、宜都、襄阳三郡钱粮统筹给诸葛亮后,刘备的府库就就有了积粮。
至於积粮多少?
某个叫石苞的,暗中送到司马懿手中的密报上称:荆州第二年的军屯,约积粮四百万斛。
四百万斛,足够十万之眾吃大半年的了。
曹丕先前也怀疑过石苞密报上的数字虚假成分太大,认为刘备的军屯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积粮。
当年许县第一年屯田的时候也才百万斛。
后来一想,在汉水屯田和在许县屯田,收成应有区別,再加上石苞提到的曲辕犁,又很適合南方水田深耕细作。
曹丕儘管不敢尽信,但也不敢不信。
而如今。
张飞出现在南乡,刘备、关羽出现在襄阳,刘封、赵云更是聚兵两万攻打宛城。
若无足够的粮草,刘备又怎敢如此囂狂?
决策军国大事,需要谨慎周全。
刘备一方面遣刘禪、诸葛亮、马超引东川诸將奇袭天水,以分曹丕的关中兵;一方面遣刘封、赵云率主力先锋走襄阳攻打宛城,夺取荆州北部门户。
再有石苞密报的刘备第二年军屯积粮约四百万斛,怎么看,刘备都像是来决战的。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刘封等人都出现在了汉水以北,粮草又足够十万大军用上大半年。
除非曹丕天纵奇才或者开天眼,不然根本不敢去赌刘备是来决战的还是来试探的。
曹丕很苦恼!
倘若晚个几年,亦或者晚个一年,曹丕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去跟刘备决战。
然而。
曹丕去岁才征討孙权归来,將士疲乏,粮秣不齐。
诚然。
曹丕地广人多。
可军粮是需要运输的。
譬如曹丕要打孙权,就会將粮秣从诸县先行运到寿春,箇中消耗的时间都得几个月。
同样。
曹丕若要跟刘备决战,就得將粮秣从诸县先行运到宛城后方的鲁阳,箇中消耗的时间同样得几个月。
反观刘备。
本身就在汉水流域屯田,又有便捷的船运,將诸县钱粮运到襄阳,比曹丕的时间更少。
再加上,刘备是有备而来,曹丕是仓促应对,短时间內,曹丕的后勤是不能跟刘备比的。
可若再拖上一年,曹丕的后勤优势就会反超刘备。
地广人多,这是曹丕即便在军事上不如刘备依旧能占据大势的核心原因。
为什么刘备要卡在这个时间点进兵?
本质就一个:弱!
若综合实力比曹丕强,还玩什么里胡哨的招式啊!
穷才战术穿插,富就火力覆盖了。
刘备的用意,曹丕也能猜到。
只有打出北伐的旗號,刘备才能凝聚人心,否则时间拖得越久,南方士民发现曹魏的势力越来越强后,人心就会消散。
待得刘备、关羽等老人都逝去,剩下的小辈就会逐渐失去进取心,也就不足为虑了。
曹丕虽然菜,但不蠢。
自家兵马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曹丕心如明镜。
这个时候去跟刘备决战,是极不明智的。
敌人越是想要什么,就越不能给敌人什么,每每与之相反,才能抢占优势。
可被刘备贴脸输出,曹丕也是鬱闷难忍。
自称帝后,曹丕就没在对刘备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反而节节败退,失土折將。
甚至於。
连孙权都没打服!
虽说有刘封偷袭石阳的原因,但没打服是事实,再多的理由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曹魏的官吏士民也不会对曹丕生出敬畏。
【越是危急时,越不可失了分寸。】
曹丕闭上眼睛,脑中回想起曹操在时面对危急情况的应对。
能在曹操的“疯批”教育下还能成功上位,曹丕的心性也非凡人能比。
良久。
曹丕睁开眼睛,心中也有了决定。
“就依眾卿之议,传朕口諭,封平原王曹叡为大魏太子,加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即日起前往关中督战,生擒刘禪、诸葛亮!
册封太子所需一应册文、制宝、謁庙等礼仪,於战后再补。太尉钟繇,与太子同往。”
(註:前文钟繇官职错误,已更正。)
话音一落,满殿皆静。
显然。
即便是提出者陈群,也没想到方才爭了那么久曹丕都不置可否,结果现在宛城军报一来,曹丕就直接同意了。
不仅同意了,更是明確的表示会加封曹叡为大魏太子。
从內心上讲。
假使刘备不引兵来犯,曹丕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册封曹叡为太子的。
由於曹叡的生母甄宓被曹丕赐死,曹丕既担忧曹叡因母仇生怨,又恐曹叡继位后会清算郭皇后一脉。
再加上朝中部分公卿大臣如陈群、司马懿都倾向於支持郭皇后,曹丕也需要权衡后宫与士族对储君的影响。
等等因素综合下,曹丕一直都以考察曹叡为由,只让曹叡参与朝政,不公开立储,藉以试探曹叡的態度以及群臣的反应。
然而。
世界不是围著曹丕转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曹丕亦知: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节。
眼下局势,曹丕不能亲往关中,需要曹叡以太子的身份前往关中以安雍、凉人心。
而钟繇在雍、凉也有不小威信,让钟繇跟著曹叡同往,更为周全。
至於一应册文、制宝、謁庙等礼仪,於战后再补,则是曹丕故意为之。
一者时间紧急,不容耽误。
二者曹叡若是表现不好,那自然也就不用再补礼仪了。
对於曹丕册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定,公卿群臣没有反对,这原本也是陈群等人一开始的诉求。
立了太子,也就安了人心。
刘禪一路的隱患,暂时得到了解决,曹丕又將朝议的重心放到了宛城刘封和襄阳刘备处。
对此。
有的提出“陛下当亲临许县,以督宛城”,有的提出“应谴责刘备无端进犯”,有的提出“联孙权以攻其后”,更有甚者提出“调山阳公刘协入宛城劝刘备退兵”。
听著朝中公卿越来越离谱的方案,曹丕强忍不適,看向了还在沉默的司马懿、满宠、刘曄等人。
要论军事,依旧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仲达为何沉默不语?”曹丕点名。
满宠、赵儼、刘曄、蒋济等人,也是纷纷看向司马懿。
见眾人望来,司马懿连忙行礼:“陛下恕罪。臣只是觉得奇怪,刘备虽然来势汹汹,但优势並不明显。
宛城地带也非江南河流交错的水域,刘备不仅没有水军优势,反而还有骑兵劣势。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却来势汹汹,如存破竹之势,令人不得不生疑啊!
故而臣以为,刘备应该不是来与陛下决战的。”
经司马懿一提,刘曄亦有同感:“陛下,臣亦认为。刘备用兵多年,深諳胜败之数,定也明白双方的优劣。
即便刘备挟胜自矜,麾下善战如关羽、刘封等人也定会劝諫,如今却是汹涌而来,形跡极为可疑。”
蒋济提出假设:“有没有一种可能,荆州方向只是疑兵,刘备的战略重心在益州?”
满宠持不同意见:“刘备的兵马几乎都在荆州,益州兵力极少。
若荆州是疑兵,就意味著进攻陇右的刘禪,要以寡敌眾拿下陇右诸郡且抵挡住雍、凉大军的反扑。
马超虽勇,但麾下无善战骑兵也难有胜机;诸葛亮虽智,但在绝对的兵力压制下也难有良计;刘禪虽是太子,但勇武智略都不如刘备的养子刘封。
纵是孙武再世,也无法助刘禪以寡弱之兵,横行於雍、凉之境,故而我以为,荆州绝不会是疑兵!”
赵儼提出另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进攻陇右是疑兵,进攻宛城也是疑兵。就如刘封去年偷袭石阳一样,另有图谋。”
司马懿又道:“我也想过,进攻陇右的刘禪和进攻宛城的刘封都是疑兵,只是我猜不透,若两处都是疑兵,刘备的真正的意图又在何处?”
刘曄沉吟片刻,猜测道:“会不会是平春?先令善战的刘封引兵佯攻宛城,引平春的兵马去救宛城,而后遣別將走江夏出兵夺取平春,进而控制淮水上游的义阳。
平春和义阳若丟,淮水上游的关津隘口都会被刘备控制,不仅汝南无险可守,就连下游的寿春等地,也会时刻面临刘备的威胁。”
蒋济吸了一口气:“子扬的意思,刘备是想控制整个江淮,与陛下南北对峙?”
刘曄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孙权屡屡背叛刘备,刘备必存灭孙权的心思,一直拖著不灭孙权,是担心大军东进时,恐陛下扰其后方。
如今刘备已得襄阳和石阳,陛下对荆州的威胁减少大半,倘若刘备再得平春和义阳,固守山川险要就可以少量兵力就可以挡住陛下大军。
届时,刘备再以水军之利,顺流而下覆灭孙权与陛下爭抢淮南。
彼时刘备又占据淮水上游便利,两路齐下,寿春难守。
夺了寿春,又可再东进徐州。
刘备虽然离了徐州多年,但徐州依旧有心慕刘备者,必会有人响应。
如此,刘备就可彻底抢占江淮以南,与陛下南北对峙。
或走汉中出秦川,或走襄阳攻宛洛,或走寿春取许县,或走彭城取梁陈,若有一路侥倖,中原就危险了。”
若刘封在此,必会惊嘆刘曄在战略上的眼光。
事实上。
刘曄猜中了一半。
这次北伐,刘备的战略意图是:荆益配合出兵,夺取关中。
然而。
战场局势,变化万千。
不是刘备来一句“朕要取关中”,就一定能夺取关中。
故而。
刘备在“荆益配合出兵,夺取关中”这个战略意图之外,又增加了备选方案。
即:若取关中不成,则东取平春和义阳,將淮水上游以及大別山的山川险要关津隘口控制在手中。
这个备选方案,也是刘封提出来的。
刘封有后世记忆。
对后世诸多北伐方案都有研究。
如东晋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刘义隆北伐、萧衍北伐、吴明彻北伐。
等等。
只要是北伐方略,都可以拿来参考。
知晓歷史的优势就在於,可以以史为鑑,总结前人的得失,然后灵活运用於当世。
即便北伐不能生搬硬套,也能从诸多歷史战役中找到可以解决困难的经验和启发。
刘封提出的备选方案,其实就是根据刘裕北伐来制定的。
纵观东晋北伐,只有刘裕的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不仅取得了洛阳还收復了长安,虽然因为后方不稳不得不班师,但也证明了刘裕北伐的可行性。
假使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意图无法实现,能否实施刘裕的北伐方案?
刘封去年会去江东掺和曹丕和孙权的战事,其实也是存有这个心思的。
只不过去后发现,孙权在江东的威望还没彻底消弭,想覆灭孙权的同时还能让曹丕得不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故而。
刘封才会有两手准备:占不了孙权的便宜,就占曹丕的便宜。
这次北伐取关中,刘封同样是两手准备:取不了关中,就取平春和义阳,占不了曹丕便宜就去占孙权的便宜。
至於首选方案,为何是关中?
只因对刘备而言,首选方案虽然风险大难度高,但胜在利益也大。
一旦成功了,潼关以东,皆能收復,接连荆益雍凉四州之力,能攻能守。
而还於旧都长安的政治影响力,也远比南北对峙要有意义。
再者:若採用南北对峙的备用方案,过於明显了。
曹魏在淮南又经营多年,对士民掌控力强;反观雍、凉,这就是个屡叛之地,比起淮南士民更容易拉拢。
还得考虑在江东苟延残喘的孙权,万一这傢伙狗急跳墙,直接反咬刘备一口,哪怕是咬掉了一块肉也够刘备痛的。
虽然没能猜中刘备的首选方案,但能猜中刘备的备选方案,刘曄也足以令人惊嘆了。
在听了刘曄的猜测后,眾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从理论上来讲,军国大事得以稳妥为主,刘曄的猜测显然更符合刘备势力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
从感情上来將,刘曄的猜测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刘备的性格。
对此。
司马懿提出了质疑:“刘备为人,极善弄险。当年汉中之战时,刘备在马鸣阁道兵败后又翻越更艰险的米仓山绕到阳平关后方,方有夏侯征西兵败之辱。
我以为,刘备或许会另谋机会取平春和义阳,必不会在此时取平春和义阳,极有可能会再行冒险。”
刘曄反问:“不知仲达以为,刘备还会走何处出兵?”
司马懿摇头:“不知。这也是我担忧的原因,我猜不到刘备的意图。”
能想到的重要关卡和城池,都分派了重兵把守。
司马懿苦思冥想,也想不明白刘备会如何冒险用奇。
隱约间。
司马懿又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多虑了。
见眾人不再开口,曹丕也有了最终决定。
“不论刘备意图如何,大魏寸土,都不能丟!”
隨后。
曹丕下达了调度军令。
如令曹休和于禁固守平春和义阳,以守为主,不得擅自离开;
如令曹仁引许昌两万步骑驰援宛城,以守为主,不得擅自出战。
如令陈群筹集赋税粮草、徵调役夫。
如令臧霸去找孙权索要粮草。
等等。
既然猜不透,那就以静制动!
在完成调度后,曹丕又带著眾文武匆匆赶往许县,相较於洛阳,许县更適合策应各方。
宛城外。
刘封带著一千滇马骑兵,耀武扬威。
真要战场上比高低,这一千滇马骑兵是不如曹魏骑兵的。
然而。
宛城的夏侯尚和徐晃,不敢出城与刘封廝杀。
一者是刘封除了这一千滇马骑兵外,城外还有两万人的大寨,夏侯尚和徐晃在宛城也就五千步骑。
二者是刘封除了这一千滇马骑兵外,还有百余驍骑!
除了刘封自带的数十骑外,有赵云带的数十骑,有黄忠带的数十骑。
夏侯尚和徐晃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小覷刘封的滇马骑兵,没防到刘封、赵云、黄忠的百余驍骑。
尤其是这百余驍骑,一部分骑卒还装备了夏侯尚和徐晃不认识的“奇弩”,威力惊人!
就连徐晃都差点被诸葛连弩给阴了!
也就徐晃数十年历经生死,及时选择了避开,才躲过诸葛连弩的射杀。
不仅如此。
刘封那一千滇马骑兵,一个个也能“左右开弓”,更是人人背了一面大乌龟壳形状的大盾!
刘封的考虑也是简单直接:滇马虽然是个小短腿跑不快,但胜在耐力持久能负重,机动力不行那就增加攻击和防御,故而给滇马骑兵都装备了“阉割版双边马鐙”以及可以防后侧面的大乌龟壳形大盾。
初见时,夏侯尚都气得破口大骂了。
你是骑兵,不是步兵!
你一个骑兵背个龟壳?
要脸吗?
背个龟壳你的马跑得快吗?
看著城下策马持弓的刘封,以及左右两个老將,夏侯尚愤愤的捶打城墙。
“也不知陛下的援军何时能来!刘封小贼,甚是可恨!”
在南乡的时候,被刘封贴脸堵在城內不敢出城;到了宛城还是被刘封堵在城內不敢出城。
这憋屈感,估计没人比夏侯尚更有体会了。
夏侯尚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被刘封贴脸,本可功成名就威震天下,却成了刘封扬名的垫脚石。
这就是我夏侯尚的命吗?
徐晃也很无奈。
虽然徐晃在武力上能压制刘封,但刘封身边的两位老將却不是徐晃能压制的。
一个赵云,一个黄忠,都不是徐晃可以硬碰硬的。
“宛城城高水深,刘封想要攻城也极为不易,刘封现在也只能用围城的方式来消耗城中物资。將军不可中了刘封的激將法,固守城池等待援军即可。”徐晃冷静的规劝。
许县到宛城三百余里,算上中间的通讯、筹粮、整兵等等,短则十日,长则一月。
徐晃自信,刘封在一个月內是破不了宛城的。
只要援军来了,就可弥补兵力劣势了。
夏侯尚虽知其中道理,但依旧难掩內心愤怒:“倘若陛下去岁未征孙权,而是重兵防守宛城,又岂会让刘封小贼在此猖狂!”
怒归怒。
夏侯尚也只拿刘封没辙,只敢在城头无能狂怒。
城下。
黄忠瞄了一眼城头的距离,技痒难忍,遂张弓搭箭,瞄向了城头的夏侯尚。
就在弓弦震动的瞬间,一直提防的徐晃脸色骤变,一把扑倒夏侯尚。
利箭直接从夏侯尚上方飞过,惊得夏侯尚脸色都白了。
“哈哈哈哈——”
笑声在城下响起,黄忠那高昂的呼声也隨之响起。
“夏侯尚,你的运气不错!”
夏侯尚被黄忠惊嚇,更是怒气难忍,大喝下令:“弓箭手,给我射回去!”
杂乱的箭矢自城头落下,或是距离不够,或是命中太偏,也只是徒增笑料。
徐晃制止了这无意义的回射,只劝夏侯尚冷静。
比起夏侯尚这般年轻气盛的,徐晃这般的老將最是能沉得住气,能在战场上活到六十的,就没一个是善茬。
刘封冷眼眺望,见宛城魏兵依旧没出城的跡象,遂策马转身:“有徐晃在,夏侯尚是不会出城了,回营再议吧。”
强攻城池是最下之策。
刘封没有强破宛城的想法,也犯不著拿將士的性命去填。
(本章完)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其核心在於,通过“虚”与“实”的动態变化,扰乱敌方判断,从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如今是章武四年(222年),正月。
距离刘备破襄阳擒曹仁,刚好过去两年。
这两年,刘备在荆州与民更始,又採纳刘封“屯田戍守”的策略,在汉水流域部署了大量的军屯。
屯兵五万人,常驻四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
按刘封原有的计划,有汉水流域肥沃的土地配上曲辕犁、水利以及军屯等高效管理实施精细化耕作。
在无天灾的情况下,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汉水,足够十万之眾五年军食。
而实际上的情况则是:
第一年因刘备迁都导致各项成本开支太大,再加上新城三郡钱粮不归江陵皇城统筹、军屯刚开始投入大,故而难有积粮。
第二年刘封將新城、宜都、襄阳三郡钱粮统筹给诸葛亮后,刘备的府库就就有了积粮。
至於积粮多少?
某个叫石苞的,暗中送到司马懿手中的密报上称:荆州第二年的军屯,约积粮四百万斛。
四百万斛,足够十万之眾吃大半年的了。
曹丕先前也怀疑过石苞密报上的数字虚假成分太大,认为刘备的军屯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积粮。
当年许县第一年屯田的时候也才百万斛。
后来一想,在汉水屯田和在许县屯田,收成应有区別,再加上石苞提到的曲辕犁,又很適合南方水田深耕细作。
曹丕儘管不敢尽信,但也不敢不信。
而如今。
张飞出现在南乡,刘备、关羽出现在襄阳,刘封、赵云更是聚兵两万攻打宛城。
若无足够的粮草,刘备又怎敢如此囂狂?
决策军国大事,需要谨慎周全。
刘备一方面遣刘禪、诸葛亮、马超引东川诸將奇袭天水,以分曹丕的关中兵;一方面遣刘封、赵云率主力先锋走襄阳攻打宛城,夺取荆州北部门户。
再有石苞密报的刘备第二年军屯积粮约四百万斛,怎么看,刘备都像是来决战的。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刘封等人都出现在了汉水以北,粮草又足够十万大军用上大半年。
除非曹丕天纵奇才或者开天眼,不然根本不敢去赌刘备是来决战的还是来试探的。
曹丕很苦恼!
倘若晚个几年,亦或者晚个一年,曹丕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去跟刘备决战。
然而。
曹丕去岁才征討孙权归来,將士疲乏,粮秣不齐。
诚然。
曹丕地广人多。
可军粮是需要运输的。
譬如曹丕要打孙权,就会將粮秣从诸县先行运到寿春,箇中消耗的时间都得几个月。
同样。
曹丕若要跟刘备决战,就得將粮秣从诸县先行运到宛城后方的鲁阳,箇中消耗的时间同样得几个月。
反观刘备。
本身就在汉水流域屯田,又有便捷的船运,將诸县钱粮运到襄阳,比曹丕的时间更少。
再加上,刘备是有备而来,曹丕是仓促应对,短时间內,曹丕的后勤是不能跟刘备比的。
可若再拖上一年,曹丕的后勤优势就会反超刘备。
地广人多,这是曹丕即便在军事上不如刘备依旧能占据大势的核心原因。
为什么刘备要卡在这个时间点进兵?
本质就一个:弱!
若综合实力比曹丕强,还玩什么里胡哨的招式啊!
穷才战术穿插,富就火力覆盖了。
刘备的用意,曹丕也能猜到。
只有打出北伐的旗號,刘备才能凝聚人心,否则时间拖得越久,南方士民发现曹魏的势力越来越强后,人心就会消散。
待得刘备、关羽等老人都逝去,剩下的小辈就会逐渐失去进取心,也就不足为虑了。
曹丕虽然菜,但不蠢。
自家兵马如今是个什么情况,曹丕心如明镜。
这个时候去跟刘备决战,是极不明智的。
敌人越是想要什么,就越不能给敌人什么,每每与之相反,才能抢占优势。
可被刘备贴脸输出,曹丕也是鬱闷难忍。
自称帝后,曹丕就没在对刘备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反而节节败退,失土折將。
甚至於。
连孙权都没打服!
虽说有刘封偷袭石阳的原因,但没打服是事实,再多的理由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曹魏的官吏士民也不会对曹丕生出敬畏。
【越是危急时,越不可失了分寸。】
曹丕闭上眼睛,脑中回想起曹操在时面对危急情况的应对。
能在曹操的“疯批”教育下还能成功上位,曹丕的心性也非凡人能比。
良久。
曹丕睁开眼睛,心中也有了决定。
“就依眾卿之议,传朕口諭,封平原王曹叡为大魏太子,加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即日起前往关中督战,生擒刘禪、诸葛亮!
册封太子所需一应册文、制宝、謁庙等礼仪,於战后再补。太尉钟繇,与太子同往。”
(註:前文钟繇官职错误,已更正。)
话音一落,满殿皆静。
显然。
即便是提出者陈群,也没想到方才爭了那么久曹丕都不置可否,结果现在宛城军报一来,曹丕就直接同意了。
不仅同意了,更是明確的表示会加封曹叡为大魏太子。
从內心上讲。
假使刘备不引兵来犯,曹丕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册封曹叡为太子的。
由於曹叡的生母甄宓被曹丕赐死,曹丕既担忧曹叡因母仇生怨,又恐曹叡继位后会清算郭皇后一脉。
再加上朝中部分公卿大臣如陈群、司马懿都倾向於支持郭皇后,曹丕也需要权衡后宫与士族对储君的影响。
等等因素综合下,曹丕一直都以考察曹叡为由,只让曹叡参与朝政,不公开立储,藉以试探曹叡的態度以及群臣的反应。
然而。
世界不是围著曹丕转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曹丕亦知: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节。
眼下局势,曹丕不能亲往关中,需要曹叡以太子的身份前往关中以安雍、凉人心。
而钟繇在雍、凉也有不小威信,让钟繇跟著曹叡同往,更为周全。
至於一应册文、制宝、謁庙等礼仪,於战后再补,则是曹丕故意为之。
一者时间紧急,不容耽误。
二者曹叡若是表现不好,那自然也就不用再补礼仪了。
对於曹丕册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定,公卿群臣没有反对,这原本也是陈群等人一开始的诉求。
立了太子,也就安了人心。
刘禪一路的隱患,暂时得到了解决,曹丕又將朝议的重心放到了宛城刘封和襄阳刘备处。
对此。
有的提出“陛下当亲临许县,以督宛城”,有的提出“应谴责刘备无端进犯”,有的提出“联孙权以攻其后”,更有甚者提出“调山阳公刘协入宛城劝刘备退兵”。
听著朝中公卿越来越离谱的方案,曹丕强忍不適,看向了还在沉默的司马懿、满宠、刘曄等人。
要论军事,依旧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仲达为何沉默不语?”曹丕点名。
满宠、赵儼、刘曄、蒋济等人,也是纷纷看向司马懿。
见眾人望来,司马懿连忙行礼:“陛下恕罪。臣只是觉得奇怪,刘备虽然来势汹汹,但优势並不明显。
宛城地带也非江南河流交错的水域,刘备不仅没有水军优势,反而还有骑兵劣势。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却来势汹汹,如存破竹之势,令人不得不生疑啊!
故而臣以为,刘备应该不是来与陛下决战的。”
经司马懿一提,刘曄亦有同感:“陛下,臣亦认为。刘备用兵多年,深諳胜败之数,定也明白双方的优劣。
即便刘备挟胜自矜,麾下善战如关羽、刘封等人也定会劝諫,如今却是汹涌而来,形跡极为可疑。”
蒋济提出假设:“有没有一种可能,荆州方向只是疑兵,刘备的战略重心在益州?”
满宠持不同意见:“刘备的兵马几乎都在荆州,益州兵力极少。
若荆州是疑兵,就意味著进攻陇右的刘禪,要以寡敌眾拿下陇右诸郡且抵挡住雍、凉大军的反扑。
马超虽勇,但麾下无善战骑兵也难有胜机;诸葛亮虽智,但在绝对的兵力压制下也难有良计;刘禪虽是太子,但勇武智略都不如刘备的养子刘封。
纵是孙武再世,也无法助刘禪以寡弱之兵,横行於雍、凉之境,故而我以为,荆州绝不会是疑兵!”
赵儼提出另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进攻陇右是疑兵,进攻宛城也是疑兵。就如刘封去年偷袭石阳一样,另有图谋。”
司马懿又道:“我也想过,进攻陇右的刘禪和进攻宛城的刘封都是疑兵,只是我猜不透,若两处都是疑兵,刘备的真正的意图又在何处?”
刘曄沉吟片刻,猜测道:“会不会是平春?先令善战的刘封引兵佯攻宛城,引平春的兵马去救宛城,而后遣別將走江夏出兵夺取平春,进而控制淮水上游的义阳。
平春和义阳若丟,淮水上游的关津隘口都会被刘备控制,不仅汝南无险可守,就连下游的寿春等地,也会时刻面临刘备的威胁。”
蒋济吸了一口气:“子扬的意思,刘备是想控制整个江淮,与陛下南北对峙?”
刘曄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孙权屡屡背叛刘备,刘备必存灭孙权的心思,一直拖著不灭孙权,是担心大军东进时,恐陛下扰其后方。
如今刘备已得襄阳和石阳,陛下对荆州的威胁减少大半,倘若刘备再得平春和义阳,固守山川险要就可以少量兵力就可以挡住陛下大军。
届时,刘备再以水军之利,顺流而下覆灭孙权与陛下爭抢淮南。
彼时刘备又占据淮水上游便利,两路齐下,寿春难守。
夺了寿春,又可再东进徐州。
刘备虽然离了徐州多年,但徐州依旧有心慕刘备者,必会有人响应。
如此,刘备就可彻底抢占江淮以南,与陛下南北对峙。
或走汉中出秦川,或走襄阳攻宛洛,或走寿春取许县,或走彭城取梁陈,若有一路侥倖,中原就危险了。”
若刘封在此,必会惊嘆刘曄在战略上的眼光。
事实上。
刘曄猜中了一半。
这次北伐,刘备的战略意图是:荆益配合出兵,夺取关中。
然而。
战场局势,变化万千。
不是刘备来一句“朕要取关中”,就一定能夺取关中。
故而。
刘备在“荆益配合出兵,夺取关中”这个战略意图之外,又增加了备选方案。
即:若取关中不成,则东取平春和义阳,將淮水上游以及大別山的山川险要关津隘口控制在手中。
这个备选方案,也是刘封提出来的。
刘封有后世记忆。
对后世诸多北伐方案都有研究。
如东晋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刘义隆北伐、萧衍北伐、吴明彻北伐。
等等。
只要是北伐方略,都可以拿来参考。
知晓歷史的优势就在於,可以以史为鑑,总结前人的得失,然后灵活运用於当世。
即便北伐不能生搬硬套,也能从诸多歷史战役中找到可以解决困难的经验和启发。
刘封提出的备选方案,其实就是根据刘裕北伐来制定的。
纵观东晋北伐,只有刘裕的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不仅取得了洛阳还收復了长安,虽然因为后方不稳不得不班师,但也证明了刘裕北伐的可行性。
假使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意图无法实现,能否实施刘裕的北伐方案?
刘封去年会去江东掺和曹丕和孙权的战事,其实也是存有这个心思的。
只不过去后发现,孙权在江东的威望还没彻底消弭,想覆灭孙权的同时还能让曹丕得不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故而。
刘封才会有两手准备:占不了孙权的便宜,就占曹丕的便宜。
这次北伐取关中,刘封同样是两手准备:取不了关中,就取平春和义阳,占不了曹丕便宜就去占孙权的便宜。
至於首选方案,为何是关中?
只因对刘备而言,首选方案虽然风险大难度高,但胜在利益也大。
一旦成功了,潼关以东,皆能收復,接连荆益雍凉四州之力,能攻能守。
而还於旧都长安的政治影响力,也远比南北对峙要有意义。
再者:若採用南北对峙的备用方案,过於明显了。
曹魏在淮南又经营多年,对士民掌控力强;反观雍、凉,这就是个屡叛之地,比起淮南士民更容易拉拢。
还得考虑在江东苟延残喘的孙权,万一这傢伙狗急跳墙,直接反咬刘备一口,哪怕是咬掉了一块肉也够刘备痛的。
虽然没能猜中刘备的首选方案,但能猜中刘备的备选方案,刘曄也足以令人惊嘆了。
在听了刘曄的猜测后,眾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从理论上来讲,军国大事得以稳妥为主,刘曄的猜测显然更符合刘备势力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
从感情上来將,刘曄的猜测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刘备的性格。
对此。
司马懿提出了质疑:“刘备为人,极善弄险。当年汉中之战时,刘备在马鸣阁道兵败后又翻越更艰险的米仓山绕到阳平关后方,方有夏侯征西兵败之辱。
我以为,刘备或许会另谋机会取平春和义阳,必不会在此时取平春和义阳,极有可能会再行冒险。”
刘曄反问:“不知仲达以为,刘备还会走何处出兵?”
司马懿摇头:“不知。这也是我担忧的原因,我猜不到刘备的意图。”
能想到的重要关卡和城池,都分派了重兵把守。
司马懿苦思冥想,也想不明白刘备会如何冒险用奇。
隱约间。
司马懿又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多虑了。
见眾人不再开口,曹丕也有了最终决定。
“不论刘备意图如何,大魏寸土,都不能丟!”
隨后。
曹丕下达了调度军令。
如令曹休和于禁固守平春和义阳,以守为主,不得擅自离开;
如令曹仁引许昌两万步骑驰援宛城,以守为主,不得擅自出战。
如令陈群筹集赋税粮草、徵调役夫。
如令臧霸去找孙权索要粮草。
等等。
既然猜不透,那就以静制动!
在完成调度后,曹丕又带著眾文武匆匆赶往许县,相较於洛阳,许县更適合策应各方。
宛城外。
刘封带著一千滇马骑兵,耀武扬威。
真要战场上比高低,这一千滇马骑兵是不如曹魏骑兵的。
然而。
宛城的夏侯尚和徐晃,不敢出城与刘封廝杀。
一者是刘封除了这一千滇马骑兵外,城外还有两万人的大寨,夏侯尚和徐晃在宛城也就五千步骑。
二者是刘封除了这一千滇马骑兵外,还有百余驍骑!
除了刘封自带的数十骑外,有赵云带的数十骑,有黄忠带的数十骑。
夏侯尚和徐晃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小覷刘封的滇马骑兵,没防到刘封、赵云、黄忠的百余驍骑。
尤其是这百余驍骑,一部分骑卒还装备了夏侯尚和徐晃不认识的“奇弩”,威力惊人!
就连徐晃都差点被诸葛连弩给阴了!
也就徐晃数十年历经生死,及时选择了避开,才躲过诸葛连弩的射杀。
不仅如此。
刘封那一千滇马骑兵,一个个也能“左右开弓”,更是人人背了一面大乌龟壳形状的大盾!
刘封的考虑也是简单直接:滇马虽然是个小短腿跑不快,但胜在耐力持久能负重,机动力不行那就增加攻击和防御,故而给滇马骑兵都装备了“阉割版双边马鐙”以及可以防后侧面的大乌龟壳形大盾。
初见时,夏侯尚都气得破口大骂了。
你是骑兵,不是步兵!
你一个骑兵背个龟壳?
要脸吗?
背个龟壳你的马跑得快吗?
看著城下策马持弓的刘封,以及左右两个老將,夏侯尚愤愤的捶打城墙。
“也不知陛下的援军何时能来!刘封小贼,甚是可恨!”
在南乡的时候,被刘封贴脸堵在城內不敢出城;到了宛城还是被刘封堵在城內不敢出城。
这憋屈感,估计没人比夏侯尚更有体会了。
夏侯尚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被刘封贴脸,本可功成名就威震天下,却成了刘封扬名的垫脚石。
这就是我夏侯尚的命吗?
徐晃也很无奈。
虽然徐晃在武力上能压制刘封,但刘封身边的两位老將却不是徐晃能压制的。
一个赵云,一个黄忠,都不是徐晃可以硬碰硬的。
“宛城城高水深,刘封想要攻城也极为不易,刘封现在也只能用围城的方式来消耗城中物资。將军不可中了刘封的激將法,固守城池等待援军即可。”徐晃冷静的规劝。
许县到宛城三百余里,算上中间的通讯、筹粮、整兵等等,短则十日,长则一月。
徐晃自信,刘封在一个月內是破不了宛城的。
只要援军来了,就可弥补兵力劣势了。
夏侯尚虽知其中道理,但依旧难掩內心愤怒:“倘若陛下去岁未征孙权,而是重兵防守宛城,又岂会让刘封小贼在此猖狂!”
怒归怒。
夏侯尚也只拿刘封没辙,只敢在城头无能狂怒。
城下。
黄忠瞄了一眼城头的距离,技痒难忍,遂张弓搭箭,瞄向了城头的夏侯尚。
就在弓弦震动的瞬间,一直提防的徐晃脸色骤变,一把扑倒夏侯尚。
利箭直接从夏侯尚上方飞过,惊得夏侯尚脸色都白了。
“哈哈哈哈——”
笑声在城下响起,黄忠那高昂的呼声也隨之响起。
“夏侯尚,你的运气不错!”
夏侯尚被黄忠惊嚇,更是怒气难忍,大喝下令:“弓箭手,给我射回去!”
杂乱的箭矢自城头落下,或是距离不够,或是命中太偏,也只是徒增笑料。
徐晃制止了这无意义的回射,只劝夏侯尚冷静。
比起夏侯尚这般年轻气盛的,徐晃这般的老將最是能沉得住气,能在战场上活到六十的,就没一个是善茬。
刘封冷眼眺望,见宛城魏兵依旧没出城的跡象,遂策马转身:“有徐晃在,夏侯尚是不会出城了,回营再议吧。”
强攻城池是最下之策。
刘封没有强破宛城的想法,也犯不著拿將士的性命去填。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4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