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好戏开始,刘封与刘禪「相爭」(求票)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自古到今,帝王將相家极少有亲情。
为了爭夺权力而薄情寡恩者,比比皆是。
兄弒弟,弟弒兄,父杀子,子弒父,君杀臣,臣弒君.
固有印象下:
若刘禪与刘封不爭,必是掩人耳目的假象;
若刘禪与刘封相爭,方为隱藏暗处的真相。
莫说多疑的曹丕会猜疑,就连大汉內部朝野內外会猜疑的都不知凡几。
能闹得满城皆知,除了有人推波助澜外,亦是大眾对帝王將相家爭权夺利的固有印象。
兵法:出其不意。
刘封想用常规的方式去攻取寿春,显然是不现实的。
满宠守不住合肥並非是能力差,而是合肥本身就称不上坚城大城。
可寿春不同。
大城,依山,环水,歷史久远,屡屡扩修
再加上背靠豫州,后方郡县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寿春运送物资。
莫说刘封只有五万大军,即便十万大军也拿不下有良將重兵驻守还不缺物资的寿春。
这也是为何刘封会说:想破寿春,得另外再开闢一处战场,方有可趁之机。
开闢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机会断掉寿春的后方物资运送,没了物资,再坚固的城池都只是守城方的坟墓。
至於孙礼猜测的“淮河水涨,引水灌淹寿春”,刘封虽有想过但並未列为第一战术。
水攻对天时的依赖性太强。
將破寿春的希望寄托在几个月后淮河水涨,刘封不如考虑下砸个几十万匹蜀锦去收买寿春的魏方將士。
“佯攻鲁阳,需要打到什么程度?”刘禪又问。
佯攻也分强弱。
这决定了刘禪要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来打这一场佯攻。
刘封的回答如常的与眾不同:“若太子能將佯攻打成主攻,太子就是主攻!”
刘禪顿时愣住。
將佯攻打成主攻,我就是主攻?
佯攻还能这么理解的?
“愚弟愚昧,还请兄长解惑。”刘禪谦逊求问。
若不能真正理解刘封的意图,刘禪这佯攻也不知道该如何打。
刘封又指向地图中的陇右,轻笑提醒:“太子可还记得当初兵出陇右时,领的军务是佯攻还是主攻?”
刘禪再次愣住:“这”
回想一开始,刘禪统兵打陇右是满足李严等人诉求的主攻,荆州方面为策应;
后来诸葛亮考虑到陇右的具体情况决定冬季试探性用兵,结果超额完成军务夺得了天水,试探性用兵变成了正式强攻,明面上成了主攻;
紧接著刘备又出现在宛城,皇帝亲征,宛城又变成了主攻;
而最终却又成了陇右和宛城都是佯攻,刘封奇袭长安才是主攻。
一场大战,主次不断变化。
而决定谁是主攻谁是佯攻的,又在於具体的战局变化。
荆州战场和扬州战场,虽然因孙权的彻底归附而都由大汉在执掌,但实际上荆州战场和扬州战场本质依旧是两个不同的战场。
只不过江东的话事人由孙权换成了刘封。
刘封打合肥,没用荆州的兵马;刘禪打鲁阳,同样不需要用江东的兵马。
与其说是在让刘禪佯攻,倒不如说是刘封刘禪各领一州之兵,联手北伐。
刘封方才那句“若太子能將佯攻打成主攻,太子就是主攻!”,是考虑到刘禪的军事水平,先定一个下限。
至於刘禪能不能打出上限,犹未可知。
正常情况下:曹丕君臣在分析刘封刘禪的军事水平后,不会有任何怀疑,基本都会认定刘封才是主攻。
然而。
现在的局势稍有不同。
曹丕不相信帝王將相家的兄弟会“不爭”,若刘禪聚荆州之兵走宛城出兵,绝无可能是跟刘封配合,更可能是在跟刘封爭功!
仔细回想后,刘禪恍然。
“弟会尽力而为的!”
不论是佯攻还是主攻,刘禪都会尽力一试。
刘封愿意將权力拱手让给刘禪,其实也有刘禪“乖宝宝”个性的原因在。
刘禪就像一张白纸,遇贤则明,遇庸则昏。
只要善加引导,即便比不上歷代明君,也能得个贤君的美誉。
自古以来的君与臣,歷来都是相互成就的。
刘禪的坦然,让刘封更生宠溺之心。
不论曹丕如何想,不论外人如何想,刘禪对刘封而言都是一个听话的好弟弟,刘封不宠谁宠?
刘封又道:“皇后今夜宴请我和太子,正好佯装我二人不和。”
刘禪微微一惊:“皇后待弟如亲母,欺骗皇后,不太好吧?”
刘封轻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仅要骗皇后,还得连父皇以及公卿眾臣一起骗。既然曹丕希望我兄弟二人不和,那我兄弟二人就不能太和睦。”
刘禪本就不是愚笨的人,在刘封的提点下也逐渐明悟。
身为儿子和臣子,骗刘备和吴皇后是不对的,可若为了能骗到曹丕,那过程就不重要了。
沉思片刻,刘禪又问:“可白日在大殿,弟已將李邈罢官遣返且又勒令公卿眾臣不得再妄论流言,如今又如何能瞒得住公卿眾臣?”
刘封嘴角微微一勾:“虽然李邈对我不敬,但念在李邈兄长和两个弟弟都在尽职尽责的为太子治理益州,就给李邈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太子可派霍弋暗中去寻李邈,让李邈在城外暂住数日以观李邈反应,若李邈能沉得住气,则可用;若李邈沉不住气,则另选贤能。”
诚然。
刘封对李邈这个脑抽的很厌恶。
然而。
处於刘封这个位置,是不能凭喜好用人的。
贤才有贤才的用法,庸才有庸才的用法,奸人有奸人的用法,腐儒有腐儒的用法.
欲行大事,就不可能让水变得至清。
相较而言,李邈还不是潘濬这类直接易主而事的,刘封的器量能够容忍“当前”的李邈。
隨后。
刘封又將具体的细节给刘禪讲解。
一直到了傍晚。
二人材联袂来寻吴皇后。
吴皇后不知刘封刘禪的计划,只是吩咐眾侍將好酒好菜端上。
宴中。
刘禪破天荒的头一回饮酒。
理由是江陵城会出现流言都是刘禪御下不严的过错,刘禪要借敬酒向刘封赔礼。
刘封也配合刘禪的表演。
一来二去,刘禪就喝得满脸通红。
酒劲一上来,刘禪就开始“胡言乱语”了:“若弟也能如兄长一般常年待在父皇身边,统兵作战定也不会逊於兄长。”
刘封故作大笑:“太子此言差矣。自古文武有別,太子习文,只需如萧何一般镇国家,抚百姓,给餉馈,不绝粮道,就足够了。统兵作战的事,为兄一力担之。”
刘禪连连摇头:“兄长说得不对!太子乃是储君,不仅要管文事,还要管武事,若不能节制天下兵马,如何能称得上是太子?可要节制天下兵马,岂能不统兵作战以立军威?”
刘封忽然板起了面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太子不可胡言!须知,一將无能,累死三军。”
刘禪脸色一变:“兄长认为,弟是无能之將?”
刘封摇头:“太子多心了,太子是管將的不是管兵的,岂能捨本逐末去管兵?”
刘禪“语气有点冲”:“可弟非要统兵呢?兄长以为,弟能统兵多少?一万?三万?五万?还是十万?与兄长相比又如何?”
气氛骤然变得紧张。
就连替刘禪斟酒的侍女,此刻也忍不住瑟瑟发抖。
虽然吴皇后白日里下令“若再有人乱嚼舌根,誹谤燕王与太子不和,鞭笞三十,逐出宫门”,但流言不是吴皇后一句话就能消弭的。
刘封“深深”的看了一眼刘禪,又看了一眼吴皇后,淡淡开口:“太子醉了,为兄不是韩信。”
吴皇后见酒宴好好的,忽然变得唇枪舌剑起来,连忙对刘禪身边的侍女呵道:“太子不胜酒力,还不快扶太子去休息!不能饮酒就不要饮酒!”
左右侍女连忙应诺,將刘禪扶出了宴席。
“燕王不可往心里去,太子与陛下聚少离多,偶尔心中有些不忿也是人之常情,並非是针对燕王。”吴皇后感觉头疼不已。
【太子平日里谦逊持重,怎一喝酒就胡言乱语了?今后定不能再让太子喝酒了,还好今日是私宴,倘若有群臣在此,怕是又要让流言四起了。】
吴皇后担心刘封多想,一边给刘禪寻理由,一边好言安抚刘封。
刘封起身向吴皇后敬了一樽:“太子酒后醉语,当不得真。儿臣与太子,一向无嫌隙,还请皇后约束好左右,今夜之事莫要让外人知晓。儿臣就先行告退了。”
好好的晚宴,闹得不欢而散。
吴皇后见刘禪和刘封相继离席,这心中不由鬱闷: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只是走出宴席后,刘封的脸色变得“铁青”,那战场上多年养起来的煞气,嚇得送刘封出宫门的侍女大气不敢喘。
好不容易將刘封送走,侍女这才如释重负,连忙返回將刘封一路的反应回稟吴皇后。
而另一边。
送刘禪去休息的侍女,也返回稟报称“太子殿下得知酒后失言,匆匆离去。”
吴皇后更懵了。
这都什么情况啊!
本宫就只想好好办个晚宴,怎还让太子和燕王生出嫌隙了?
想到刘封临走前的话,吴皇后又严厉告诫左右:“今夜之事,谁也不许乱传!否则本宫决不轻饶!”
吩咐了左右后,吴皇后又感到不安,忙派人连夜请胞兄都亭侯吴懿入宫。
得知刘禪酒后失言、刘封又冷脸离去,吴懿也是心惊不已:“太子白日才逐走了李邈,以示与燕王殿下並无不和。今夜怎会如此?”
吴皇后嘆了口气:“本宫也不知。原本太子和燕王很是和睦,不曾想太子酒劲一来,忽然就话中带刺了,也是本宫不好,不该让太子饮酒的。”
吴懿眉头一蹙:“燕王一向有器量,应不会在意太子酒后失言的。”
“话虽如此。”吴皇后担忧地道:“但燕王心中肯定是不痛快的,还需设法解决。”
吴懿想了一阵,道:“皇后约束好宫中人,不要乱嚼舌根,容我先去探探燕王的口风,再作计较。”
翌日一早。
吴懿就来到了燕王府,却见刘封正吩咐僕从收拾行囊装车,不由惊问:“燕王殿下昨日方归,怎今日又要离开?”
刘封故意谎称道:“陆逊传来急报,称江东人心不稳,孤得立即返回江东,不能懈怠了。”
吴懿更惊。
一大早陆逊就传了急报?
逗我玩呢!
还江东人心不稳,当我吴懿是白痴吗?
“燕王殿下,还请借一步说话!”吴懿凑近低语。
刘封注视吴懿片刻,將吴懿引到內屋,又佯嘆一声:“看来都亭侯已经知道昨夜之事了。”
吴懿点头,劝道:“我乃皇后胞兄,理当为皇后分忧,皇后不愿看到太子与燕王相爭,故而连夜召我入了宫。我自问不敢在燕王殿下面前讲大道理,但我相信太子酒后醉语绝非本意,还请燕王殿下不要对太子有顾虑。”
刘封再嘆:“都亭侯,孤自问一向勤勉,不曾对国事有半分怠慢,而如今不仅要妄遭流言中伤,还要假装太子是酒后醉语绝非本意,孤又如何能没有顾虑?”
吴懿忙道:“燕王殿下莫急,不如我先去见太子,看太子如何说。若燕王殿下就这样一走了之,城中流言必会更盛,不可不防啊!”
刘封佯装沉默。
片刻后。
刘封又嘆了口气:“也罢!孤就等都亭侯的好消息了。”
看著吴懿匆匆离去的背影,刘封斜倚靠门前,招呼孙虑让僕从將行囊搬回去。
孙虑一脸懵:“殿下,都快装完了,又搬回去?不是说好的出城游玩吗?”
“孤方才仔细观了天象,发现今日有雨,改日再出城吧。”刘封胡诌了个理由。
孙虑抬头看了看天,只见万里碧空,春风拂面,压根没有要下雨的徵兆。
“可”
“別问了,论观天象之说,你难道比得上孤?忘记孤是怎么破的合肥了?还愣著干什么?”
孙虑挠了挠头,“哦”了一声,不敢再问。
只是在內心,刘封又补了一句:浑水才能摸鱼,不就是流言嘛,当谁不会用似的。
而在吴懿来寻刘封的期间,霍弋也奉命来到了李邈的府邸。
见是霍弋到来,李邈府邸的僕从不敢阻拦,只是小心翼翼的道:“李先生宿醉未醒。”
昨日李邈被刘封罢官遣返后,心中又羞又愤,自觉无顏回益州,在府邸中借酒消愁,到现在都没醒。
霍弋让僕从守住门不许任何人入內,隨后又来到李邈醉臥的地方,隨手拿起桌上的竹简,一边看一边等著李邈醒来。
竹简上的內容,是李邈昨夜酒醉后的狂悖之言,言语中尽显怀才不遇之感。
等了半个时辰。
李邈才从宿醉中醒来,还没等李邈回过神来,霍弋的声音就冷冷响起:“李邈,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下写文誹谤太子,该当何罪!”
李邈嚇了一跳,揉了揉眼睛,又见到霍弋手中的竹简,顿感不妙。
只是李邈也不知道昨夜酒醉后写了些什么,小心翼翼的问:“霍侍中,我何时誹谤了太子?”
霍弋冷哼一声,將手中的书简砸向李邈:“来的时候,太子还跟我说,李邈是个人才,昨日为了安抚燕王故意重罚,心中甚愧,故而让我今日来寻你,欲託付大事与你。没想到你竟然对太子心生不满!太子看错你了。”
李邈扫了一眼竹简內容,顿感头皮发麻。
这竹简內容要是泄露出去,十个李邈都不够砍的!
又听得霍弋声称刘禪昨日是故意重罚自己,李邈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忙道:“霍侍中,昨夜是我酒醉妄言,我愿当面向太子请罪。”
李邈的反应倒是快。
刚从霍弋口中听出了刘禪有“託付大事”的想法,李邈就顺杆往上爬,只要向刘禪当面请罪,这事也就解决了。
霍弋见李邈服软,隨即又道:“太子现在不会见你。即日起,你在城外暂住数日,好好反省。莫要再写此狂悖之言,否则太子不杀你,我也会杀你。”
李邈暗暗鬆了一口气,又问道:“霍侍中能否相告,太子欲託付何事?”
“哼!你先反省自己,等你反省好了,太子自会託付大事,若你反省不好,也就別想了。太子能容忍你犯一次错,不会容忍你犯两次错。”霍弋又扔给李邈一个房牒:“这几日你就暂居此地,待时机到了,太子自然会见你。”
隨后。
霍弋便扬长而去。
看著手中的房牒,李邈的眼神也变得惊喜:“我猜得没错,太子对燕王果然有不满,只是碍於燕王势大,不得不隱忍。
昨日是我太衝动了!
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昨日我虽然衝动了,但也得到了为太子办大事的机会,今后我李邈,必將凌驾於眾人之上。”
李邈哼著小曲儿,呼唤僕从准备车马出城。
僕从疑道:“先生现在就要出城吗?此去益州路远,得多准备几日才行。”
李邈瞪了僕从一眼:“用不了几日,我就会再次受到太子器重,我去什么益州?我只是去城外度假几日!別囉嗦,快去准备车马。”(本章完)
为了爭夺权力而薄情寡恩者,比比皆是。
兄弒弟,弟弒兄,父杀子,子弒父,君杀臣,臣弒君.
固有印象下:
若刘禪与刘封不爭,必是掩人耳目的假象;
若刘禪与刘封相爭,方为隱藏暗处的真相。
莫说多疑的曹丕会猜疑,就连大汉內部朝野內外会猜疑的都不知凡几。
能闹得满城皆知,除了有人推波助澜外,亦是大眾对帝王將相家爭权夺利的固有印象。
兵法:出其不意。
刘封想用常规的方式去攻取寿春,显然是不现实的。
满宠守不住合肥並非是能力差,而是合肥本身就称不上坚城大城。
可寿春不同。
大城,依山,环水,歷史久远,屡屡扩修
再加上背靠豫州,后方郡县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寿春运送物资。
莫说刘封只有五万大军,即便十万大军也拿不下有良將重兵驻守还不缺物资的寿春。
这也是为何刘封会说:想破寿春,得另外再开闢一处战场,方有可趁之机。
开闢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机会断掉寿春的后方物资运送,没了物资,再坚固的城池都只是守城方的坟墓。
至於孙礼猜测的“淮河水涨,引水灌淹寿春”,刘封虽有想过但並未列为第一战术。
水攻对天时的依赖性太强。
將破寿春的希望寄托在几个月后淮河水涨,刘封不如考虑下砸个几十万匹蜀锦去收买寿春的魏方將士。
“佯攻鲁阳,需要打到什么程度?”刘禪又问。
佯攻也分强弱。
这决定了刘禪要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来打这一场佯攻。
刘封的回答如常的与眾不同:“若太子能將佯攻打成主攻,太子就是主攻!”
刘禪顿时愣住。
將佯攻打成主攻,我就是主攻?
佯攻还能这么理解的?
“愚弟愚昧,还请兄长解惑。”刘禪谦逊求问。
若不能真正理解刘封的意图,刘禪这佯攻也不知道该如何打。
刘封又指向地图中的陇右,轻笑提醒:“太子可还记得当初兵出陇右时,领的军务是佯攻还是主攻?”
刘禪再次愣住:“这”
回想一开始,刘禪统兵打陇右是满足李严等人诉求的主攻,荆州方面为策应;
后来诸葛亮考虑到陇右的具体情况决定冬季试探性用兵,结果超额完成军务夺得了天水,试探性用兵变成了正式强攻,明面上成了主攻;
紧接著刘备又出现在宛城,皇帝亲征,宛城又变成了主攻;
而最终却又成了陇右和宛城都是佯攻,刘封奇袭长安才是主攻。
一场大战,主次不断变化。
而决定谁是主攻谁是佯攻的,又在於具体的战局变化。
荆州战场和扬州战场,虽然因孙权的彻底归附而都由大汉在执掌,但实际上荆州战场和扬州战场本质依旧是两个不同的战场。
只不过江东的话事人由孙权换成了刘封。
刘封打合肥,没用荆州的兵马;刘禪打鲁阳,同样不需要用江东的兵马。
与其说是在让刘禪佯攻,倒不如说是刘封刘禪各领一州之兵,联手北伐。
刘封方才那句“若太子能將佯攻打成主攻,太子就是主攻!”,是考虑到刘禪的军事水平,先定一个下限。
至於刘禪能不能打出上限,犹未可知。
正常情况下:曹丕君臣在分析刘封刘禪的军事水平后,不会有任何怀疑,基本都会认定刘封才是主攻。
然而。
现在的局势稍有不同。
曹丕不相信帝王將相家的兄弟会“不爭”,若刘禪聚荆州之兵走宛城出兵,绝无可能是跟刘封配合,更可能是在跟刘封爭功!
仔细回想后,刘禪恍然。
“弟会尽力而为的!”
不论是佯攻还是主攻,刘禪都会尽力一试。
刘封愿意將权力拱手让给刘禪,其实也有刘禪“乖宝宝”个性的原因在。
刘禪就像一张白纸,遇贤则明,遇庸则昏。
只要善加引导,即便比不上歷代明君,也能得个贤君的美誉。
自古以来的君与臣,歷来都是相互成就的。
刘禪的坦然,让刘封更生宠溺之心。
不论曹丕如何想,不论外人如何想,刘禪对刘封而言都是一个听话的好弟弟,刘封不宠谁宠?
刘封又道:“皇后今夜宴请我和太子,正好佯装我二人不和。”
刘禪微微一惊:“皇后待弟如亲母,欺骗皇后,不太好吧?”
刘封轻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仅要骗皇后,还得连父皇以及公卿眾臣一起骗。既然曹丕希望我兄弟二人不和,那我兄弟二人就不能太和睦。”
刘禪本就不是愚笨的人,在刘封的提点下也逐渐明悟。
身为儿子和臣子,骗刘备和吴皇后是不对的,可若为了能骗到曹丕,那过程就不重要了。
沉思片刻,刘禪又问:“可白日在大殿,弟已將李邈罢官遣返且又勒令公卿眾臣不得再妄论流言,如今又如何能瞒得住公卿眾臣?”
刘封嘴角微微一勾:“虽然李邈对我不敬,但念在李邈兄长和两个弟弟都在尽职尽责的为太子治理益州,就给李邈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太子可派霍弋暗中去寻李邈,让李邈在城外暂住数日以观李邈反应,若李邈能沉得住气,则可用;若李邈沉不住气,则另选贤能。”
诚然。
刘封对李邈这个脑抽的很厌恶。
然而。
处於刘封这个位置,是不能凭喜好用人的。
贤才有贤才的用法,庸才有庸才的用法,奸人有奸人的用法,腐儒有腐儒的用法.
欲行大事,就不可能让水变得至清。
相较而言,李邈还不是潘濬这类直接易主而事的,刘封的器量能够容忍“当前”的李邈。
隨后。
刘封又將具体的细节给刘禪讲解。
一直到了傍晚。
二人材联袂来寻吴皇后。
吴皇后不知刘封刘禪的计划,只是吩咐眾侍將好酒好菜端上。
宴中。
刘禪破天荒的头一回饮酒。
理由是江陵城会出现流言都是刘禪御下不严的过错,刘禪要借敬酒向刘封赔礼。
刘封也配合刘禪的表演。
一来二去,刘禪就喝得满脸通红。
酒劲一上来,刘禪就开始“胡言乱语”了:“若弟也能如兄长一般常年待在父皇身边,统兵作战定也不会逊於兄长。”
刘封故作大笑:“太子此言差矣。自古文武有別,太子习文,只需如萧何一般镇国家,抚百姓,给餉馈,不绝粮道,就足够了。统兵作战的事,为兄一力担之。”
刘禪连连摇头:“兄长说得不对!太子乃是储君,不仅要管文事,还要管武事,若不能节制天下兵马,如何能称得上是太子?可要节制天下兵马,岂能不统兵作战以立军威?”
刘封忽然板起了面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太子不可胡言!须知,一將无能,累死三军。”
刘禪脸色一变:“兄长认为,弟是无能之將?”
刘封摇头:“太子多心了,太子是管將的不是管兵的,岂能捨本逐末去管兵?”
刘禪“语气有点冲”:“可弟非要统兵呢?兄长以为,弟能统兵多少?一万?三万?五万?还是十万?与兄长相比又如何?”
气氛骤然变得紧张。
就连替刘禪斟酒的侍女,此刻也忍不住瑟瑟发抖。
虽然吴皇后白日里下令“若再有人乱嚼舌根,誹谤燕王与太子不和,鞭笞三十,逐出宫门”,但流言不是吴皇后一句话就能消弭的。
刘封“深深”的看了一眼刘禪,又看了一眼吴皇后,淡淡开口:“太子醉了,为兄不是韩信。”
吴皇后见酒宴好好的,忽然变得唇枪舌剑起来,连忙对刘禪身边的侍女呵道:“太子不胜酒力,还不快扶太子去休息!不能饮酒就不要饮酒!”
左右侍女连忙应诺,將刘禪扶出了宴席。
“燕王不可往心里去,太子与陛下聚少离多,偶尔心中有些不忿也是人之常情,並非是针对燕王。”吴皇后感觉头疼不已。
【太子平日里谦逊持重,怎一喝酒就胡言乱语了?今后定不能再让太子喝酒了,还好今日是私宴,倘若有群臣在此,怕是又要让流言四起了。】
吴皇后担心刘封多想,一边给刘禪寻理由,一边好言安抚刘封。
刘封起身向吴皇后敬了一樽:“太子酒后醉语,当不得真。儿臣与太子,一向无嫌隙,还请皇后约束好左右,今夜之事莫要让外人知晓。儿臣就先行告退了。”
好好的晚宴,闹得不欢而散。
吴皇后见刘禪和刘封相继离席,这心中不由鬱闷: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只是走出宴席后,刘封的脸色变得“铁青”,那战场上多年养起来的煞气,嚇得送刘封出宫门的侍女大气不敢喘。
好不容易將刘封送走,侍女这才如释重负,连忙返回將刘封一路的反应回稟吴皇后。
而另一边。
送刘禪去休息的侍女,也返回稟报称“太子殿下得知酒后失言,匆匆离去。”
吴皇后更懵了。
这都什么情况啊!
本宫就只想好好办个晚宴,怎还让太子和燕王生出嫌隙了?
想到刘封临走前的话,吴皇后又严厉告诫左右:“今夜之事,谁也不许乱传!否则本宫决不轻饶!”
吩咐了左右后,吴皇后又感到不安,忙派人连夜请胞兄都亭侯吴懿入宫。
得知刘禪酒后失言、刘封又冷脸离去,吴懿也是心惊不已:“太子白日才逐走了李邈,以示与燕王殿下並无不和。今夜怎会如此?”
吴皇后嘆了口气:“本宫也不知。原本太子和燕王很是和睦,不曾想太子酒劲一来,忽然就话中带刺了,也是本宫不好,不该让太子饮酒的。”
吴懿眉头一蹙:“燕王一向有器量,应不会在意太子酒后失言的。”
“话虽如此。”吴皇后担忧地道:“但燕王心中肯定是不痛快的,还需设法解决。”
吴懿想了一阵,道:“皇后约束好宫中人,不要乱嚼舌根,容我先去探探燕王的口风,再作计较。”
翌日一早。
吴懿就来到了燕王府,却见刘封正吩咐僕从收拾行囊装车,不由惊问:“燕王殿下昨日方归,怎今日又要离开?”
刘封故意谎称道:“陆逊传来急报,称江东人心不稳,孤得立即返回江东,不能懈怠了。”
吴懿更惊。
一大早陆逊就传了急报?
逗我玩呢!
还江东人心不稳,当我吴懿是白痴吗?
“燕王殿下,还请借一步说话!”吴懿凑近低语。
刘封注视吴懿片刻,將吴懿引到內屋,又佯嘆一声:“看来都亭侯已经知道昨夜之事了。”
吴懿点头,劝道:“我乃皇后胞兄,理当为皇后分忧,皇后不愿看到太子与燕王相爭,故而连夜召我入了宫。我自问不敢在燕王殿下面前讲大道理,但我相信太子酒后醉语绝非本意,还请燕王殿下不要对太子有顾虑。”
刘封再嘆:“都亭侯,孤自问一向勤勉,不曾对国事有半分怠慢,而如今不仅要妄遭流言中伤,还要假装太子是酒后醉语绝非本意,孤又如何能没有顾虑?”
吴懿忙道:“燕王殿下莫急,不如我先去见太子,看太子如何说。若燕王殿下就这样一走了之,城中流言必会更盛,不可不防啊!”
刘封佯装沉默。
片刻后。
刘封又嘆了口气:“也罢!孤就等都亭侯的好消息了。”
看著吴懿匆匆离去的背影,刘封斜倚靠门前,招呼孙虑让僕从將行囊搬回去。
孙虑一脸懵:“殿下,都快装完了,又搬回去?不是说好的出城游玩吗?”
“孤方才仔细观了天象,发现今日有雨,改日再出城吧。”刘封胡诌了个理由。
孙虑抬头看了看天,只见万里碧空,春风拂面,压根没有要下雨的徵兆。
“可”
“別问了,论观天象之说,你难道比得上孤?忘记孤是怎么破的合肥了?还愣著干什么?”
孙虑挠了挠头,“哦”了一声,不敢再问。
只是在內心,刘封又补了一句:浑水才能摸鱼,不就是流言嘛,当谁不会用似的。
而在吴懿来寻刘封的期间,霍弋也奉命来到了李邈的府邸。
见是霍弋到来,李邈府邸的僕从不敢阻拦,只是小心翼翼的道:“李先生宿醉未醒。”
昨日李邈被刘封罢官遣返后,心中又羞又愤,自觉无顏回益州,在府邸中借酒消愁,到现在都没醒。
霍弋让僕从守住门不许任何人入內,隨后又来到李邈醉臥的地方,隨手拿起桌上的竹简,一边看一边等著李邈醒来。
竹简上的內容,是李邈昨夜酒醉后的狂悖之言,言语中尽显怀才不遇之感。
等了半个时辰。
李邈才从宿醉中醒来,还没等李邈回过神来,霍弋的声音就冷冷响起:“李邈,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下写文誹谤太子,该当何罪!”
李邈嚇了一跳,揉了揉眼睛,又见到霍弋手中的竹简,顿感不妙。
只是李邈也不知道昨夜酒醉后写了些什么,小心翼翼的问:“霍侍中,我何时誹谤了太子?”
霍弋冷哼一声,將手中的书简砸向李邈:“来的时候,太子还跟我说,李邈是个人才,昨日为了安抚燕王故意重罚,心中甚愧,故而让我今日来寻你,欲託付大事与你。没想到你竟然对太子心生不满!太子看错你了。”
李邈扫了一眼竹简內容,顿感头皮发麻。
这竹简內容要是泄露出去,十个李邈都不够砍的!
又听得霍弋声称刘禪昨日是故意重罚自己,李邈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忙道:“霍侍中,昨夜是我酒醉妄言,我愿当面向太子请罪。”
李邈的反应倒是快。
刚从霍弋口中听出了刘禪有“託付大事”的想法,李邈就顺杆往上爬,只要向刘禪当面请罪,这事也就解决了。
霍弋见李邈服软,隨即又道:“太子现在不会见你。即日起,你在城外暂住数日,好好反省。莫要再写此狂悖之言,否则太子不杀你,我也会杀你。”
李邈暗暗鬆了一口气,又问道:“霍侍中能否相告,太子欲託付何事?”
“哼!你先反省自己,等你反省好了,太子自会託付大事,若你反省不好,也就別想了。太子能容忍你犯一次错,不会容忍你犯两次错。”霍弋又扔给李邈一个房牒:“这几日你就暂居此地,待时机到了,太子自然会见你。”
隨后。
霍弋便扬长而去。
看著手中的房牒,李邈的眼神也变得惊喜:“我猜得没错,太子对燕王果然有不满,只是碍於燕王势大,不得不隱忍。
昨日是我太衝动了!
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昨日我虽然衝动了,但也得到了为太子办大事的机会,今后我李邈,必將凌驾於眾人之上。”
李邈哼著小曲儿,呼唤僕从准备车马出城。
僕从疑道:“先生现在就要出城吗?此去益州路远,得多准备几日才行。”
李邈瞪了僕从一眼:“用不了几日,我就会再次受到太子器重,我去什么益州?我只是去城外度假几日!別囉嗦,快去准备车马。”(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6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