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以理服人徐国公
推荐阅读:今天丘比特降临、无限副本唯一指定清道夫、斗罗:我用影子开修罗、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我在诡异世界继承神位后、成为领主的我被迫种田、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残血玩家、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
第306章 以理服人徐国公
常遇春回京了,对於马寻来说其实也就是多了一个吹牛的对象,他该忙自己的事情还是要去忙。
早早起床的马寻张开双手,任由刘姝寧帮他穿好衣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现在有些时候还是挺享受娇妻美妾帮他穿衣服,不一定是这样多省事,主要是有成就感、开心。
轻浮的亲了一下刘姝寧,马寻说道,“別忘了今天去诗会,把驴儿也带过去,让他也沾沾文气。”
刘姝寧有些不乐意的说道,“我们马家可是诗书传家,您又博学多才、诗词无双,家里不缺文气。”
以前说马家诗书传家,很多人都觉得那是祖上有北宋年间的进士。
可是这都多少年了,也就是看在皇后精通史书的缘故,大家就当做信了。
可是现在刘姝寧越发有底气了,马家就是耕读传家,大明就没几家能比我家更加有文风的。
马寻哑然失笑,隨即说道,“还是带著过去,他就喜欢看著长的好的女子。记得注意一下,虽说因为你我的缘故大家都亲近驴儿。但是到底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多少能看出来点门道。”
刘姝寧笑著点头,儿子喜欢在外面跑、喜欢年轻的女子,这件事情她心里有数。
这可是给太子选妾,给常茂选妻,这都是亲近人,和马祖佑以后接触也不会少,当然得留意了。
和刘姝寧说完这些,马寻就牵著驴出门了,这一次他是要去国子学。
一切看似都非常正常,只是当马寻到了国子学的时候,忽然间愣住了。
虽说不经常上朝,自然也不会熟悉大部分的朝臣。可是一些重臣,那基本上都知道,
起码是脸熟。
胡惟庸一脸的笑意,拱手说道,“徐国公,近来安好?”
胡惟庸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已经是大明的右丞相了,还差一步就是百官之首的左丞相。
汪广洋就算了,都被杨宪斗倒过一会儿,更不是胡惟庸的对手。空印案的大锅,很大一部分要被扔到汪广洋身上。
“胡相。”马寻假悍悍的拱手,“你怎么来国子学了?”
胡惟庸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与吏部尚书商討著各地州府官员的空缺,想要来国子学看看。”
旁边的吏部尚书詹同赶紧作揖,六部尚书名义上也都是归中书省管。
別看现在的尚书听起来很厉害,可是有中书省压著,那就低一头。
等到六部直接听命於皇帝,地位才会迅速上升,到那时吏部尚书才是实质上的六部之首。
马寻总觉得这是在等他,前几天才说了要抽国子学积完学分的学子,这时候胡惟庸和詹同就来了,这怎么可能是巧合!
胡惟庸等人也无奈,他们是下朝后紧赶慢赶来到了国子学。哪知道稍微坐了一会儿,
马寻才姍姍来迟。
果然如同传闻的那样,这位徐国公不上朝不是不关心朝政,纯粹就是懒起不来床。
王禕和宋就更是一脸的无奈,官微言轻,很多的事情他们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更多的是需要他们听话办事。
马寻看了一眼胡惟庸,自然的坐在上首。
你胡惟庸就算是成了左丞相,是百官之首,正式的官阶等等还是没办法和我比。
马寻刚坐下,詹同著急忙慌的说道,“徐国公,下官有一事不明。”
马寻隨口问道,“什么事?”
詹同也不隱瞒,“现在如今各级衙门都有官员缺口,您一口气要走了数位学成的学子,尚且还要徵调三十余名尚在学习的学子,这怕是有些不太妥当吧?”
按照常理来说,这些学业有成的学子是要归吏部去安排。
如果储备官员的人多也就算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大明缺储备官员。
马寻要走了八个修满学分的学子,还一口气抽走了三十五名最有潜力的学子,这让詹同这个吏部尚书非常难受了。
旁边的王禕也在暗自点头,徐国公这么做就是在苗助长,也是在扰乱国子学的正常教学。
先前马寻提前这些,王禕也试过劝阻。
可惜没用,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他和马寻之间的官阶相差的都快十级了。
马寻淡定的开口,“我自然也知道现在朝廷缺人,不过这些人我有大用。这件事情我也报与了陛下,你若是有意见去和陛下说。”
詹同顿时偃旗息鼓,他敢在马寻面前抱怨,那是因为马寻的脾气好,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讲道理的。
当然詹同也明白,如果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去皇帝面前抱怨也没多大问题,这毕竟是国事,他也没有坏的动机等。
可是还是不要在皇帝面前提起此事最好,免得惹皇帝厌恶。
胡惟庸笑著开口说道,“徐国公,这事情为何不先报与中书省?”
中书省,这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以前的胡惟庸还不太理解李善长、杨宪,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执掌中书省了,大权在握的感觉让他非常满足,也有那么一些不太满意。
吸取杨宪的教训,可別得志就猖狂,那是取死之道。
也要吸取李善长的教训,决不能轻易的被陛下赶走。堂堂开国第一文官,现在居然只是『参与国事』,连个正经的官职都没有。
马寻立刻起身作揖、请罪,“还望右丞相恕罪,这般大事本该请你定夺。下官臀越不该报到陛下跟前。”
胡惟庸一脸的惊恐,连忙求饶,“徐国公,还请饶了下官。下官只是无心之言,只是谈及中书省、吏部职权罢了,並无其他心思。”
马寻施施然坐下,好似鬆了口气,“这就好,那是我想多了。我还以为我的中书省参知政事被罢了,这些事情都做不了主。”
胡惟庸被嘻的脸色通红,名义上他是右丞相,在中书的排序肯定比参知政事要强。
可是看看参知政事是哪些人,这可是马寻、常遇春、邓愈,侯爵则是傅友德、唐胜宗李善长要是占著丞相的位置还能让这些参知政事给面子,胡惟庸显然就不够格了。
詹同看了看有些僵硬的气氛,只能开口了,“既然陛下允准,那自然是照陛下的意思来办。”
其他人也是连连附和,既然都请出来了皇帝这尊大佛,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好再继续较真。
因为就算是较真也没用,胡惟庸等人有他们的道理,而马寻也有自己的理由。
这没有谁对谁错,单纯的就是看谁做事更得皇帝认可。
宋濂眼看气氛似乎有所缓和,开口说道,“徐国公,听闻这些人都是要调去学校?”
马寻点头,“大部分吧,一些送去北镇抚司。说起来这些事情还要去找找刑部尚书,
刑律之事我本就不太明了。”
这一个理由更加无懈可击了,先前皇帝想要搞一个特务机构,就是这位徐国公在旁边摇旗吶喊。
现在三法司的人心里屈著呢,有著一个独立於他们之外的机构出现了,管不能管、
问不能问,这多鬱闷。
最重要的是现在马寻还让三法司的人帮忙培训一下官员,实在是太证鼻子上脸了。
宋濂就忧心的说道,“徐国公这么安排自然是有道理,只是这么一来怕是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马寻反问,“宋师,那我倒是要问问了。这些人步入仕途,是只能做清贵的翰林、言官,还是说不该去容易得罪人的衙门?”
宋濂赶紧解释说道,“徐国公,下官绝无他意。只是这些人多半没有经验,更別说审案了。”
詹同也赶紧说道,“徐国公,宋师所言甚是。若是缺刑律之人,下官可与眾人商议,
差遣一些精通刑律之人去北镇抚司。”
道理好像是这么回事,派遣一些有办案经验的官员去坐镇,看起来就少了很多判错案的风险。
马寻靠著椅背,直接说道,“免了,我就是选些没有经验之人去北镇抚司。我也不怕你们多想,我已经令人去查他们家世。凡是和一些官宦联繫多的,去不了北镇抚司。”
这话相当的不客气,基本上就等同於宣布我不信任很多人!
徐国公年轻气盛,以前又是四处飘零,再加上帝后宠信,所以做事才这么毛躁、没有官场上的圆滑。
不和他置气,没必要和这小年轻计较!
平復了一下心情,詹同试探著问道,“徐国公,先前翻阅卷宗,听闻学校那边又授了几个官?”
马寻看了看,“兵部尚书呢,怎么没来?”
还好兵部尚书没来,要不然看这趋势,很有可能是直接让这位徐国公给穿小鞋了。
兵部现在被大都督府压的很惨,但是兵部绝不是摆设,官员的一些选派等,兵部勉强算是有些话语权。
一些武官的名册等,兵部那边也收看。
詹同连忙说道,“尚且在坐衙,该是在处理本衙事务。”
马寻点头,隨即更加不客气了,“学校那边是归我管、隶属於大都督府,吏部尚书就別过问了。”
隨即马寻不高兴的看著胡惟庸,“胡相,管好中书省的事情就行,大都督府用不著你去操心。我现在能和你们说理,我这边说不通,郑国公可就来和你们说理了。”
胡惟庸等人更是给气的不轻,你徐国公嚇唬谁呢!
可是好像还真给嚇住了,徐国公这里能说理。
要是常遇春来了,就不是这么『心平气和”的说理了。
中书省、文官还想去管大都督府的事情,先掂量一下自己能抗几拳再说吧!
常遇春回京了,对於马寻来说其实也就是多了一个吹牛的对象,他该忙自己的事情还是要去忙。
早早起床的马寻张开双手,任由刘姝寧帮他穿好衣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现在有些时候还是挺享受娇妻美妾帮他穿衣服,不一定是这样多省事,主要是有成就感、开心。
轻浮的亲了一下刘姝寧,马寻说道,“別忘了今天去诗会,把驴儿也带过去,让他也沾沾文气。”
刘姝寧有些不乐意的说道,“我们马家可是诗书传家,您又博学多才、诗词无双,家里不缺文气。”
以前说马家诗书传家,很多人都觉得那是祖上有北宋年间的进士。
可是这都多少年了,也就是看在皇后精通史书的缘故,大家就当做信了。
可是现在刘姝寧越发有底气了,马家就是耕读传家,大明就没几家能比我家更加有文风的。
马寻哑然失笑,隨即说道,“还是带著过去,他就喜欢看著长的好的女子。记得注意一下,虽说因为你我的缘故大家都亲近驴儿。但是到底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多少能看出来点门道。”
刘姝寧笑著点头,儿子喜欢在外面跑、喜欢年轻的女子,这件事情她心里有数。
这可是给太子选妾,给常茂选妻,这都是亲近人,和马祖佑以后接触也不会少,当然得留意了。
和刘姝寧说完这些,马寻就牵著驴出门了,这一次他是要去国子学。
一切看似都非常正常,只是当马寻到了国子学的时候,忽然间愣住了。
虽说不经常上朝,自然也不会熟悉大部分的朝臣。可是一些重臣,那基本上都知道,
起码是脸熟。
胡惟庸一脸的笑意,拱手说道,“徐国公,近来安好?”
胡惟庸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已经是大明的右丞相了,还差一步就是百官之首的左丞相。
汪广洋就算了,都被杨宪斗倒过一会儿,更不是胡惟庸的对手。空印案的大锅,很大一部分要被扔到汪广洋身上。
“胡相。”马寻假悍悍的拱手,“你怎么来国子学了?”
胡惟庸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与吏部尚书商討著各地州府官员的空缺,想要来国子学看看。”
旁边的吏部尚书詹同赶紧作揖,六部尚书名义上也都是归中书省管。
別看现在的尚书听起来很厉害,可是有中书省压著,那就低一头。
等到六部直接听命於皇帝,地位才会迅速上升,到那时吏部尚书才是实质上的六部之首。
马寻总觉得这是在等他,前几天才说了要抽国子学积完学分的学子,这时候胡惟庸和詹同就来了,这怎么可能是巧合!
胡惟庸等人也无奈,他们是下朝后紧赶慢赶来到了国子学。哪知道稍微坐了一会儿,
马寻才姍姍来迟。
果然如同传闻的那样,这位徐国公不上朝不是不关心朝政,纯粹就是懒起不来床。
王禕和宋就更是一脸的无奈,官微言轻,很多的事情他们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更多的是需要他们听话办事。
马寻看了一眼胡惟庸,自然的坐在上首。
你胡惟庸就算是成了左丞相,是百官之首,正式的官阶等等还是没办法和我比。
马寻刚坐下,詹同著急忙慌的说道,“徐国公,下官有一事不明。”
马寻隨口问道,“什么事?”
詹同也不隱瞒,“现在如今各级衙门都有官员缺口,您一口气要走了数位学成的学子,尚且还要徵调三十余名尚在学习的学子,这怕是有些不太妥当吧?”
按照常理来说,这些学业有成的学子是要归吏部去安排。
如果储备官员的人多也就算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大明缺储备官员。
马寻要走了八个修满学分的学子,还一口气抽走了三十五名最有潜力的学子,这让詹同这个吏部尚书非常难受了。
旁边的王禕也在暗自点头,徐国公这么做就是在苗助长,也是在扰乱国子学的正常教学。
先前马寻提前这些,王禕也试过劝阻。
可惜没用,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他和马寻之间的官阶相差的都快十级了。
马寻淡定的开口,“我自然也知道现在朝廷缺人,不过这些人我有大用。这件事情我也报与了陛下,你若是有意见去和陛下说。”
詹同顿时偃旗息鼓,他敢在马寻面前抱怨,那是因为马寻的脾气好,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讲道理的。
当然詹同也明白,如果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去皇帝面前抱怨也没多大问题,这毕竟是国事,他也没有坏的动机等。
可是还是不要在皇帝面前提起此事最好,免得惹皇帝厌恶。
胡惟庸笑著开口说道,“徐国公,这事情为何不先报与中书省?”
中书省,这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以前的胡惟庸还不太理解李善长、杨宪,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执掌中书省了,大权在握的感觉让他非常满足,也有那么一些不太满意。
吸取杨宪的教训,可別得志就猖狂,那是取死之道。
也要吸取李善长的教训,决不能轻易的被陛下赶走。堂堂开国第一文官,现在居然只是『参与国事』,连个正经的官职都没有。
马寻立刻起身作揖、请罪,“还望右丞相恕罪,这般大事本该请你定夺。下官臀越不该报到陛下跟前。”
胡惟庸一脸的惊恐,连忙求饶,“徐国公,还请饶了下官。下官只是无心之言,只是谈及中书省、吏部职权罢了,並无其他心思。”
马寻施施然坐下,好似鬆了口气,“这就好,那是我想多了。我还以为我的中书省参知政事被罢了,这些事情都做不了主。”
胡惟庸被嘻的脸色通红,名义上他是右丞相,在中书的排序肯定比参知政事要强。
可是看看参知政事是哪些人,这可是马寻、常遇春、邓愈,侯爵则是傅友德、唐胜宗李善长要是占著丞相的位置还能让这些参知政事给面子,胡惟庸显然就不够格了。
詹同看了看有些僵硬的气氛,只能开口了,“既然陛下允准,那自然是照陛下的意思来办。”
其他人也是连连附和,既然都请出来了皇帝这尊大佛,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不好再继续较真。
因为就算是较真也没用,胡惟庸等人有他们的道理,而马寻也有自己的理由。
这没有谁对谁错,单纯的就是看谁做事更得皇帝认可。
宋濂眼看气氛似乎有所缓和,开口说道,“徐国公,听闻这些人都是要调去学校?”
马寻点头,“大部分吧,一些送去北镇抚司。说起来这些事情还要去找找刑部尚书,
刑律之事我本就不太明了。”
这一个理由更加无懈可击了,先前皇帝想要搞一个特务机构,就是这位徐国公在旁边摇旗吶喊。
现在三法司的人心里屈著呢,有著一个独立於他们之外的机构出现了,管不能管、
问不能问,这多鬱闷。
最重要的是现在马寻还让三法司的人帮忙培训一下官员,实在是太证鼻子上脸了。
宋濂就忧心的说道,“徐国公这么安排自然是有道理,只是这么一来怕是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马寻反问,“宋师,那我倒是要问问了。这些人步入仕途,是只能做清贵的翰林、言官,还是说不该去容易得罪人的衙门?”
宋濂赶紧解释说道,“徐国公,下官绝无他意。只是这些人多半没有经验,更別说审案了。”
詹同也赶紧说道,“徐国公,宋师所言甚是。若是缺刑律之人,下官可与眾人商议,
差遣一些精通刑律之人去北镇抚司。”
道理好像是这么回事,派遣一些有办案经验的官员去坐镇,看起来就少了很多判错案的风险。
马寻靠著椅背,直接说道,“免了,我就是选些没有经验之人去北镇抚司。我也不怕你们多想,我已经令人去查他们家世。凡是和一些官宦联繫多的,去不了北镇抚司。”
这话相当的不客气,基本上就等同於宣布我不信任很多人!
徐国公年轻气盛,以前又是四处飘零,再加上帝后宠信,所以做事才这么毛躁、没有官场上的圆滑。
不和他置气,没必要和这小年轻计较!
平復了一下心情,詹同试探著问道,“徐国公,先前翻阅卷宗,听闻学校那边又授了几个官?”
马寻看了看,“兵部尚书呢,怎么没来?”
还好兵部尚书没来,要不然看这趋势,很有可能是直接让这位徐国公给穿小鞋了。
兵部现在被大都督府压的很惨,但是兵部绝不是摆设,官员的一些选派等,兵部勉强算是有些话语权。
一些武官的名册等,兵部那边也收看。
詹同连忙说道,“尚且在坐衙,该是在处理本衙事务。”
马寻点头,隨即更加不客气了,“学校那边是归我管、隶属於大都督府,吏部尚书就別过问了。”
隨即马寻不高兴的看著胡惟庸,“胡相,管好中书省的事情就行,大都督府用不著你去操心。我现在能和你们说理,我这边说不通,郑国公可就来和你们说理了。”
胡惟庸等人更是给气的不轻,你徐国公嚇唬谁呢!
可是好像还真给嚇住了,徐国公这里能说理。
要是常遇春来了,就不是这么『心平气和”的说理了。
中书省、文官还想去管大都督府的事情,先掂量一下自己能抗几拳再说吧!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98/609767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