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有辱斯文
推荐阅读:今天丘比特降临、无限副本唯一指定清道夫、斗罗:我用影子开修罗、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我在诡异世界继承神位后、成为领主的我被迫种田、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残血玩家、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
第307章 有辱斯文
胡惟庸有些咬牙切齿,马寻的那些话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作为李善长的得意门生,看似是接手了那位大明第一文官的资源。在接连斗倒了杨宪和汪广洋之后,仕途一路畅通的胡惟庸春风得意。
可是现在再看看呢,勛贵根本不给他面子,大都督府那边的人根本就不在意他这个右丞相。
就算是中书省,左丞相还是徐达,常遇春、马寻、邓愈这些中书省平章知事等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右丞相。
还是权力不够大,所以哪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敬畏、奉承的右丞相,在马寻这样的人眼里依然不值一提。
也是因为和淮西的那帮人来往太少,以至於说话都没有份量。
胡惟庸肯定不会想著去控制马寻,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对马寻动了心思,那么没人能救他。
杨宪就是前车之鑑,他知道杨宪被诛杀是得意忘形,但是他也知道当初杨宪最风光的时候跑去马寻跟前耀武扬威。
控制几个侯爵,那些武將之中有不少人没太多的心机。尤其是一些人一身的坏毛病只要抓住一些把柄,迟早可以將那些人控制住。
这也要怪他的『好老师』,岁数越来越大,在淮西勛贵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得多走动、得控制住啊!
马寻可不知道自己算是激发了胡惟庸的上进心,让歷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静待下文,马寻现在倒是要看看詹同这些人还有什么心思。
大都督府的事情別想了,那不是这些人该去有想法的地方。
王禕这时候开口了,“徐国公,先前您抽调国子学的一些讲习去学校,是不是也该还回来了?现在各地学子入京,国子学的讲习、教授也不太够。”
学校,那就是马寻建的学校。国子学,那就是正经的“国子监”。
至於老师,有一部分是『共用”,马寻也確实抽调一些国子学的讲习等去学校教授一些基础知识。
医官,医官也得识字明理,不需要学文章,但是別书都看不懂啊。
马寻直接说道,“这事情我记得是太子殿下安排的吧?”
宋濂赶紧打住了,这徐国公说话没轻没重,“徐国公,这是朝廷之事,是陛下的旨意、这才差遣的人。
1
大明初创,很多规矩不太完善,虽然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大家都心里清楚,可是也需要程序合法啊。
人確实是太子安排过去的,但是太子安排的也是讲程序的。到了你徐国公的嘴里,继续说下去就是太子有一己之私了。
王禕鬱闷啊,想要增强国子学的师资力量费劲,还要担心被主管国子学的徐国公挖墙脚。
看著王禕,马寻说道,“听闻陛下有意在中都置国子学?”
王禕赶紧开口说道,“確有此事。”
这就是朱元璋了,他不只是对老家有很深的乡土情结,更是什么好东西都想往老家送此前才勉强同意停止大力兴建中都凤阳,现在转头又想著在凤阳建一个国子学。
马寻仔细琢磨了一下说道,“你回头上奏章,京城和帝乡离的近,一下子弄两个国子学实在浪费。真要建,在北方建一个国子学反倒更好。”
宋濂眼前一亮,“徐国公说的有理,北地现在確实该大力兴建学校。”
马寻笑著点头说道,“本就该如此,衍圣公那边现在在选派教习了吧?我既然管著国子学,这些天也该组织一下教授、讲习了,选有才学、德行者赴曲阜。”
孔家被逼著接下兴建基层学校、派出孔家人赴各地州府当教諭,但是这可不是你孔家人说了就算。
必须要有朝廷的官方考评,有学识等才能去当教諭。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一旦成为了朝廷的教諭,那就不该归你孔家人管了,到时候管著的就是朝廷律法了。
孔家出钱、出人,我给你各地州府学舍建个孔祀,这也没什么,因为本来各地学院,
书院都有孔祀。
在大家还在討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人来传话,“徐国公,工部尚书来了。”
马寻看了一眼在场眾人,淡定说道,“人既然来了,那就让他进来。”
衙门没事的,早就在国子学等著马寻了。处理完衙门事务的,马上就赶了过来。
看来这一次围堵徐国公是下了不少的工夫,这些人说不定私下里都商议了一些事情呢这反倒是让马寻更加好奇了,很期待接下来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著他。
工部尚书李敏规规矩矩,“下官参见徐国公。”
不得不说明初的六部尚书换人极为勤快,尤其是户部、礼部、吏部,这三个衙门一年换两三个尚书都是正常。
所以有些时候真的不怪马寻,六部尚书换的勤他都认不全,那就別说其他级別的官员了。
看著李敏,马寻笑著说道,“现在是工部尚书了?”
李敏有些汗顏,连忙解释,“徐国公,下官改任工部尚书一年有余了。”
此前这人还是兵部尚书,所以哪怕马寻不太管事,但是和李敏也比较熟悉,毕竟大都督府和兵部相对来说走动的频繁点。
马寻笑著说道,“怪不得呢,要是你还是兵部尚书,就不至於有人说大都督府的职官等该他们过问了。”
一头雾水的李敏顿时头大,也不知道刚才是谁得罪了徐国公,让他现在这么记仇。
最主要的是別这个时候说啊,我才刚来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开口都得罪人,不开口同样得罪人!
胡惟庸等人也尷尬,徐国公果然是小气、记仇的人,先前说的话,现在就来夹枪带棒了。
李敏也是聪明人,果断说道,“徐国公,听闻你抽调国子学学子,准备分赴各地。”
马寻直接说道,“工部本就是掌管全国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我现在打算做的这些事情,难道说你工部不支持?”
李敏嚇了一跳,连忙说道,“徐国公明鑑,下官自然不会尸位素餐。只是这么些事情,总该有个规划。”
李敏也是无奈,他也算是『淮西人』,他是沈丘人,也就是以后的临泉,和『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是相隔千余年的老乡。
其实这也是和傅友德等人算是老乡了,只不过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將,来往也不多。
马寻更加乾脆了,“既然如此,那就別多说什么了。兴修水利之事本就是朝廷大事,
缺官员的事情我也知晓。不过恢復民生该摆在首位,其余的別和我说。”
李敏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他这个淮西人也不一定就是和淮西勛贵一个立场。
当然作为大明的官员,李敏还算是能力出眾、德行不俗。在有些事情上,马寻还是很尊重这个工部尚书。
明眼人现在都算是看出来了,马寻要的那些人,现在没人能抢走。
不管是他打算將人放去北镇抚司管昭狱,还是让一些学子下地方去歷练,这都是木已成舟了。
胡惟庸换了个思路,说道,“徐国公,朝廷现在有朝廷的难处。”
马寻奇怪的看向胡惟庸,“我是打算治理黄河,还是打算大兴土木?我是要修长城还是打算做其他事情?”
胡惟庸哑口无言,而马寻就显得有些咄咄逼人了,“现在到处在开垦田地,在迁徙百姓,垦荒、垦荒,无主之地挖出来就是田?”
垦荒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也绝不是松鬆土就可以种田。
地是挖出来了,但是没个两三年就算不上熟田,刚刚开垦出来的田地一般来说產量都不高。
这也是朝廷对於垦荒的地前三年、前五年免赋税的原因,绝不是鼓励百姓垦荒,更是因为知道这些地產出有限。
而种地最希望的就是风调雨顺,在天公不作美的时候,自然就是希望人定胜天。
大干旱等自然灾害那是没办法,可是修个水库、水渠等等,这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马寻目光锐利的盯著胡惟庸,“有些事情你该心里有数,朝廷现在就是在恢復民生。
有些地方先恢復,慢慢再去其他地方开垦。缺钱,什么时候不缺钱了,轻重缓急不知道?”
这一个个的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二十五的马寻这么训,实在是面子上有些难看。
可是也没办法,谁让他徐国公说的话、做的事,看起来就是正確的呢。
胡惟庸等人没办法,也只能听著,抢人是抢不来了,有些事情也没办法阻止。
那么就希望该来的人赶紧来,先前说的那些都是小事。
现在被马寻教训一顿也不算什么,在朝堂为官,受窝囊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习惯了这些也就好。
最要紧的是接下来的事情,那是在很多人看来最重要的。
不是为了扳倒徐国公,而是希望这位徐国公稍微的收敛点,让他明百真正的道理。
不夸张的来说,现在这些人都等在国子学,就是为了堵马寻,谁让他平时不上朝、不坐衙,徐王府是这些文官难以进去的。
既然现在有机会了,堵在这里和你说清楚道理,一眾大儒等教教你真正的至理。
堵在午门骂人、吵架,实在有辱斯文!
胡惟庸有些咬牙切齿,马寻的那些话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
作为李善长的得意门生,看似是接手了那位大明第一文官的资源。在接连斗倒了杨宪和汪广洋之后,仕途一路畅通的胡惟庸春风得意。
可是现在再看看呢,勛贵根本不给他面子,大都督府那边的人根本就不在意他这个右丞相。
就算是中书省,左丞相还是徐达,常遇春、马寻、邓愈这些中书省平章知事等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右丞相。
还是权力不够大,所以哪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敬畏、奉承的右丞相,在马寻这样的人眼里依然不值一提。
也是因为和淮西的那帮人来往太少,以至於说话都没有份量。
胡惟庸肯定不会想著去控制马寻,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对马寻动了心思,那么没人能救他。
杨宪就是前车之鑑,他知道杨宪被诛杀是得意忘形,但是他也知道当初杨宪最风光的时候跑去马寻跟前耀武扬威。
控制几个侯爵,那些武將之中有不少人没太多的心机。尤其是一些人一身的坏毛病只要抓住一些把柄,迟早可以將那些人控制住。
这也要怪他的『好老师』,岁数越来越大,在淮西勛贵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得多走动、得控制住啊!
马寻可不知道自己算是激发了胡惟庸的上进心,让歷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静待下文,马寻现在倒是要看看詹同这些人还有什么心思。
大都督府的事情別想了,那不是这些人该去有想法的地方。
王禕这时候开口了,“徐国公,先前您抽调国子学的一些讲习去学校,是不是也该还回来了?现在各地学子入京,国子学的讲习、教授也不太够。”
学校,那就是马寻建的学校。国子学,那就是正经的“国子监”。
至於老师,有一部分是『共用”,马寻也確实抽调一些国子学的讲习等去学校教授一些基础知识。
医官,医官也得识字明理,不需要学文章,但是別书都看不懂啊。
马寻直接说道,“这事情我记得是太子殿下安排的吧?”
宋濂赶紧打住了,这徐国公说话没轻没重,“徐国公,这是朝廷之事,是陛下的旨意、这才差遣的人。
1
大明初创,很多规矩不太完善,虽然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大家都心里清楚,可是也需要程序合法啊。
人確实是太子安排过去的,但是太子安排的也是讲程序的。到了你徐国公的嘴里,继续说下去就是太子有一己之私了。
王禕鬱闷啊,想要增强国子学的师资力量费劲,还要担心被主管国子学的徐国公挖墙脚。
看著王禕,马寻说道,“听闻陛下有意在中都置国子学?”
王禕赶紧开口说道,“確有此事。”
这就是朱元璋了,他不只是对老家有很深的乡土情结,更是什么好东西都想往老家送此前才勉强同意停止大力兴建中都凤阳,现在转头又想著在凤阳建一个国子学。
马寻仔细琢磨了一下说道,“你回头上奏章,京城和帝乡离的近,一下子弄两个国子学实在浪费。真要建,在北方建一个国子学反倒更好。”
宋濂眼前一亮,“徐国公说的有理,北地现在確实该大力兴建学校。”
马寻笑著点头说道,“本就该如此,衍圣公那边现在在选派教习了吧?我既然管著国子学,这些天也该组织一下教授、讲习了,选有才学、德行者赴曲阜。”
孔家被逼著接下兴建基层学校、派出孔家人赴各地州府当教諭,但是这可不是你孔家人说了就算。
必须要有朝廷的官方考评,有学识等才能去当教諭。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一旦成为了朝廷的教諭,那就不该归你孔家人管了,到时候管著的就是朝廷律法了。
孔家出钱、出人,我给你各地州府学舍建个孔祀,这也没什么,因为本来各地学院,
书院都有孔祀。
在大家还在討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人来传话,“徐国公,工部尚书来了。”
马寻看了一眼在场眾人,淡定说道,“人既然来了,那就让他进来。”
衙门没事的,早就在国子学等著马寻了。处理完衙门事务的,马上就赶了过来。
看来这一次围堵徐国公是下了不少的工夫,这些人说不定私下里都商议了一些事情呢这反倒是让马寻更加好奇了,很期待接下来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著他。
工部尚书李敏规规矩矩,“下官参见徐国公。”
不得不说明初的六部尚书换人极为勤快,尤其是户部、礼部、吏部,这三个衙门一年换两三个尚书都是正常。
所以有些时候真的不怪马寻,六部尚书换的勤他都认不全,那就別说其他级別的官员了。
看著李敏,马寻笑著说道,“现在是工部尚书了?”
李敏有些汗顏,连忙解释,“徐国公,下官改任工部尚书一年有余了。”
此前这人还是兵部尚书,所以哪怕马寻不太管事,但是和李敏也比较熟悉,毕竟大都督府和兵部相对来说走动的频繁点。
马寻笑著说道,“怪不得呢,要是你还是兵部尚书,就不至於有人说大都督府的职官等该他们过问了。”
一头雾水的李敏顿时头大,也不知道刚才是谁得罪了徐国公,让他现在这么记仇。
最主要的是別这个时候说啊,我才刚来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开口都得罪人,不开口同样得罪人!
胡惟庸等人也尷尬,徐国公果然是小气、记仇的人,先前说的话,现在就来夹枪带棒了。
李敏也是聪明人,果断说道,“徐国公,听闻你抽调国子学学子,准备分赴各地。”
马寻直接说道,“工部本就是掌管全国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我现在打算做的这些事情,难道说你工部不支持?”
李敏嚇了一跳,连忙说道,“徐国公明鑑,下官自然不会尸位素餐。只是这么些事情,总该有个规划。”
李敏也是无奈,他也算是『淮西人』,他是沈丘人,也就是以后的临泉,和『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是相隔千余年的老乡。
其实这也是和傅友德等人算是老乡了,只不过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將,来往也不多。
马寻更加乾脆了,“既然如此,那就別多说什么了。兴修水利之事本就是朝廷大事,
缺官员的事情我也知晓。不过恢復民生该摆在首位,其余的別和我说。”
李敏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他这个淮西人也不一定就是和淮西勛贵一个立场。
当然作为大明的官员,李敏还算是能力出眾、德行不俗。在有些事情上,马寻还是很尊重这个工部尚书。
明眼人现在都算是看出来了,马寻要的那些人,现在没人能抢走。
不管是他打算將人放去北镇抚司管昭狱,还是让一些学子下地方去歷练,这都是木已成舟了。
胡惟庸换了个思路,说道,“徐国公,朝廷现在有朝廷的难处。”
马寻奇怪的看向胡惟庸,“我是打算治理黄河,还是打算大兴土木?我是要修长城还是打算做其他事情?”
胡惟庸哑口无言,而马寻就显得有些咄咄逼人了,“现在到处在开垦田地,在迁徙百姓,垦荒、垦荒,无主之地挖出来就是田?”
垦荒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也绝不是松鬆土就可以种田。
地是挖出来了,但是没个两三年就算不上熟田,刚刚开垦出来的田地一般来说產量都不高。
这也是朝廷对於垦荒的地前三年、前五年免赋税的原因,绝不是鼓励百姓垦荒,更是因为知道这些地產出有限。
而种地最希望的就是风调雨顺,在天公不作美的时候,自然就是希望人定胜天。
大干旱等自然灾害那是没办法,可是修个水库、水渠等等,这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马寻目光锐利的盯著胡惟庸,“有些事情你该心里有数,朝廷现在就是在恢復民生。
有些地方先恢復,慢慢再去其他地方开垦。缺钱,什么时候不缺钱了,轻重缓急不知道?”
这一个个的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二十五的马寻这么训,实在是面子上有些难看。
可是也没办法,谁让他徐国公说的话、做的事,看起来就是正確的呢。
胡惟庸等人没办法,也只能听著,抢人是抢不来了,有些事情也没办法阻止。
那么就希望该来的人赶紧来,先前说的那些都是小事。
现在被马寻教训一顿也不算什么,在朝堂为官,受窝囊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习惯了这些也就好。
最要紧的是接下来的事情,那是在很多人看来最重要的。
不是为了扳倒徐国公,而是希望这位徐国公稍微的收敛点,让他明百真正的道理。
不夸张的来说,现在这些人都等在国子学,就是为了堵马寻,谁让他平时不上朝、不坐衙,徐王府是这些文官难以进去的。
既然现在有机会了,堵在这里和你说清楚道理,一眾大儒等教教你真正的至理。
堵在午门骂人、吵架,实在有辱斯文!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98/609767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