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林公

推荐阅读:龙头至尊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洪荒:三清也得乖乖叫我一声二叔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戒糖指南靠着马甲成为了世界之主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氐州第一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別杀了

    第409章 林公
    福州,侯官。
    鱉峰书院。
    康熙年间由时任福建巡抚的张伯行主持修建的一所书院,后来又被康雍乾三位韃帝轮流题字,基本奠定了后续鱉峰书院在福建书院的教育地位。
    只可惜,鱉峰书院在辛亥革命时,因为大火而付之一炬,只留下几处不容易烧毁的假山景物留存。
    “少穆兄,等等我!”
    一个少年学子刚从书院下学,准备回到书院宿舍,就被身后一人叫住。
    林少穆驻足回头,有些无奈道:“我这边才刚下学,还未出得书院,章鉅兄长这时间掐的真准啊!”
    梁章鉅笑道:“哈哈,明日好不容易是少穆兄休沐,为兄自然要过来与贤弟好好论道畅谈一番。”
    梁章鉅並非书院学子,他这年纪再入书院读书,也確实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他虽不是书院的学子,却是书院院长郑光策的女婚,所以就算自由出入书院,也无人会来阻拦他。
    而且,这梁章鉅也並非傍著老泰山,不学无术的软饭之辈,这傢伙也是有著真才实学,还拜师福建大儒陈寿祺。
    因为老师的影响,所以梁章鉅跟林少穆也颇为谈得来,二者甚至就是通过大儒陈寿祺才认识。
    严格点来说,梁章鉅算是书院以外,林少穆的师兄,而林少穆没有跟陈寿祺正式拜师,但深受陈寿祺的学术影响。
    梁章鉅在书院门口,接到了林少穆,便隨即引著对方来到自己家中。
    梁章鉅家里已经摆上了酒菜,林少穆没有拒绝,他跟梁章鉅虽是好友兼半个同门师兄弟,但梁章鉅很有家资,书院的院长又是他的岳父。
    林少穆则是自小家贫如洗,全靠父亲在私塾教书养活一家老小,能跟大儒陈寿棋后面听讲学习,並非靠著家世出身,纯粹是父亲年轻时候跟陈寿祺是同窗好友。
    酒过一巡,就没吃上几口。
    梁章鉅迫不及待就要找林少穆建政国事:“贤弟对当今福建之政有何感想?”
    “福建有救了!”林少穆放下筷子,一句话概括。
    梁章鉅笑问:“弟何出此言?”
    “因为两样东西:**和银子。”林少穆说道。
    “**和银子?”梁章鉅一愣,连忙追问道,“贤弟能否展开讲讲?”
    林少穆说道:“很简单,兄长近几年下来,在外购买米粮布时,可曾注意到了它们的价格浮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咱们福建的米价差不多为十五文一升,到了嘉庆五年,短短五年时间,福建的米价就上涨到了接近六十文一升,去年甚至涨到了八十文一升。这直接导致闽南百姓起义,就连咱们福州城的巡抚大人,都被迫造反,投奔了大汉。”
    梁章鉅先是点头,但隨即又说道:“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这米价上涨,属於乱世常有情况。大汉席捲江南,战爭一起,粮米管控,米价自然会急剧暴涨。好在大汉及时拿下了咱们福建,不然这米价继续维持下去,我家怕是都得撑不住了。”
    何止他家撑不住,要不是有他的帮衬,林少穆早就在去年被米价上涨给逼著加入农民军了。
    林少穆说道:“兄长说的不错,但兄长似乎没有注意过。汉军拿下了咱们福建后,虽然很快拿出粮食,平抑本地米价,但米价还是维持在了二十文,比五年前还是足足多了五文钱,换算过来就是涨价涨了四分之一。”
    “这有什么不对吗?”梁章鉅疑惑问道。
    林少穆摇头:“当然不对,这个米价的增幅有些太快了。我查过一些记载,康熙到雍正年间,全国米价基本都在一两银子或以下浮动,很少有超过一两银子一石的米价。”
    “就算到了乾隆年间,米价增涨也最多涨了一二百文,还是江浙富庶地区。但我们福建的米价,却涨了快一倍。”
    “这只有两个原因:第一,银贵钱贱。第二,**贸易的扩大。”
    梁章鉅听罢也懒得费时间去想,当即直接请教问道:“何为银贵钱贱,是说白银更贵,而铜钱更贱?”
    林少穆说道:“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上要更复杂。因为银钱贵贱所影响的,不只是白银和铜钱的贵贱,还有百姓生计、商贩摊户,甚至是官府朝廷,都会受此剧烈影响。”
    这里就要再说回明清时期的钱幣制度,大明前期基本是以铜钱和宝钞制度並行,而白银则属於法定以外的民间钱幣,不受大明律法管制和保护。
    一直到了晚明,宝钞制度完全崩溃,张居正为了挽救崩盘的钱幣体系,就在一条鞭法中將白银正式纳入国家钱幣体系的本位。
    偽清窃据神器以后,全盘延续大明国策,白银、铜钱都被偽清定为官方钱幣,实行银钱並行制度。
    白银价值变得更高,而铜钱价值也变得更低。
    这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琢磨,那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因为银贵钱贱实际代表的是白银购买力升高,而铜钱购买力下降。
    乾隆初年,一两白银还能够兑换出一千文的铜钱。而现在,一两白银,已经很难换的出来一千文的铜钱。
    说人话就是,几十年前,100块能换100个硬幣,可现在的100块,换不了100个硬幣。
    放到后世的纸幣信用制度,这种变化当然没问题,也符合货幣基本运行的规律。
    但把这放到明清时期就不一样了,这时的中国用的还是白银、铜钱这种金属本位钱幣,而不是货幣。
    货幣和钱幣是不同的,钱幣本身就具备价值,货幣就是货幣,没有信用背书,它就是一张废纸。
    钱幣具备价值,所以不应该会出现这种反常性的贬值。要是贬值了,只能说明市场上的白银在减少,而铜钱又在不断增加。
    白银和铜钱的储量失衡,直接导致了银贵钱贱。
    银贵钱贱,不只让白银购买力上升,也会让物价跟著一起飞涨,同时会对市场金融的运转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先说各地钱庄,肯定会因为银贵钱贱爆发银荒,商贾百姓会出现白银焦虑,从而对钱庄自发性的进行白银挤兑。
    所有人都会渴求价值日高的白银,而摒弃一日贱过一日的铜钱。
    大量存钱商民会从钱庄要求提出白银,短时间內钱庄不可能拿的出来那么多银子,这就会形成金融挤兑,钱庄要么信用做產,要么自己破產。
    钱庄遭到挤兑破產,那些大商贾也討不到好。他们虽然用的普遍都是白银,但他们的商品可是要卖出去的,银贵钱贱的直接原因是白银减少,所以白银购买力上升,而白银的减少又会降低百姓的购买力和购买慾望。
    大商贾为了及时止损,不亏的太多,往往降价卖货,甚至半价出售货物,防止货物堆积造成损失。
    大商贾如此,虽然会血亏,但好歹不公於破產,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机会。
    可中小商贾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明清时期的民问中小商贾,往往採取低买高卖,赚取中间的差价利润。
    然而,隨著银贵钱贱,这些中小商贾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买来货物,但卖出去的银钱又会跟著减少。
    互相兑换之下,中小商贾的利润会急剧压缩。
    再说最后的那些普通摊主,他们多为民间手工业者,能接触的钱通常都是铜钱。
    铜钱越来越贱,他们这些与市场高度绑定的手工业者,所能得到的利润也会跟著紧缩。
    就连官府徵收赋税的时候,也会因此而面对各种问题,最后总会亏上不少。
    梁章鉅此时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他不仅惊嘆於林少穆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渊博实学,还对林少穆以点观面看出来的问题,感到相当的震撼。
    梁章鉅半开玩笑的说道:“想不到,这小小的白银和铜钱,居然能有这么多讲究。若是如此说来,那岂不是为兄现在就得回去囤积一些白银,以备不时之需了?”
    林少穆摇头:“这倒不用,大汉已经接管了福建,现在正在全福建的毁**田復耕作物。再加上大汉已经在福建推行新的银圆,所以这些问题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解决。”
    梁章鉅闻言又问道:“这跟**还有关係?”
    他好像记得刚刚自己这位贤弟说了,福建米价的问题好像跟**也有关联。
    林少穆说道:“很简单,自**在闽粤盛行以后,外洋便不再以洋钱交易我中国的纹银,而以**为奇货,其为厉於国计民生,尤堪发指。”
    此话一出,也就是聂宇不在福州,否则高低要被这些话给惊掉了下巴。
    因为这是直接点明了**走私,背后除了毒害百姓以外,对国家的最大危害。
    四十年后的一鸦战爭之所以爆发,原因不光是偽清禁绝了**贸易,同样还有**贸易的本质,就是英国佬在利用**贸易,来反向攫取中国的白银。
    因为此前的中国,一直是在利用茶叶,来不断吸收英国佬手里的白银,造成了英国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手里的白银越来越少,还直接引爆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及后来的美国独立战爭。
    可以说,英国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种可以扭转贸易逆差的商品奇货,结果偽清却告诉他们*有害身体健康,居然强行禁绝了**贸易,英国佬当然会破防发动战爭。
    不发动战爭,英国佬就没钱了,国內必定爆发白银危机。
    时代不同,至少现在的英国佬,是真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他们不光对外卖**,同样也喜欢自己吸食**,就算到了一战二战都没改掉这些坏毛病。
    林少穆还在解释说道:“这些外洋商人实在可恶可恨,他们以**为奇货,而不再以洋钱来交易白银。通过这些**的走私贸易,不断將中国的白银运会他们本国,变成他们的白银。”
    “长此以往,中国的白银会迅速枯竭,所有白银都掌握於外藩诸国之手。届时的后果,便是中国百姓將无钱可用,不是没有钱了,而是没有足够白银可以拿来交易买卖。”
    “没有白银,虽然还有铜钱,但铜钱太小了,百姓日用还好说,可大宗的交易卖货,必定变得无比繁琐。国家徵税也会因此而陷入混乱,甚至倒退回曾经以粮为税。”
    “以粮为税,则百姓受害!”
    这么一解释,梁章鉅懂了,就是外藩洋人用**在赚走他们手上的银子。
    都不用全部赚走,只要赚走了大半,他们手上的银子就变成废物了。
    因为市面上大半银子都没了,带来的可就不是银贵钱贱了,而是白银无法承担钱幣本位,最后很可能会失去钱幣属性。
    毕竟,白银不比黄金,黄金是天然储量就很少。不只中国少,欧洲殖民者也少,所以黄金价值才高。
    而且,黄金就算到了明清时期,它也算不上是钱幣,只是价值很高,可以用黄金去兑换白银和铜钱。
    真正要拿黄金出去,那压根就不出去。
    真正的金本位体系,要等到145年后,才会真正建立起来,维持的时间也很短,不到三十年就崩盘了。
    梁章鉅说道:“为兄之前只以为这**是害人之物,却不想**不光害人,还祸国,果真是如朝廷所宣传,**祸国殃民,真乃天生的害人邪物!”
    两人討论了一番福建时政,之后就点到即止,开始推杯换盏,喝酒吃饭。
    又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梁章鉅问及林少穆:“如今福建已然被大汉朝廷所光復,不知少穆贤弟今后有何打算?”
    林少穆知道梁章鉅这话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打算如何入仕大汉朝廷。
    当前的大汉朝廷,要做官有三个选择。
    第一是主动投效,可以就地分配在福建,但起步偏低,必须先从小吏做起。不过乾的好的话,不影响正常的仕途升迁,可以由更变官。
    第二是进入大汉创办的学府读书,学府读书必须要读数理化在內的新学科目。只要能够正常毕业,出来就能授予官职。
    第三是参加新朝科举,新朝科举已经刪掉了乡试以下的考试,但因为包括江浙闽粤在內,许多省份州府都是去年新復,所以仍然承认偽清时期的秀才功名(只承认一届)。
    新朝科举考出来的进士,直接授官,最低都是品官。
    林少穆毫不犹豫给出回答:“我要去考新朝科举。”
    梁章鉅有些意外:“贤弟这般年轻,我还以为贤弟是要先在新朝学府读书,以此入仕呢!”
    林少穆摇头:“那样太慢了,弟不是看不上学府,但学府还是从小进学为好,我今年已经十六,再过三年就到弱冠之年,实在等不及那么久了。”
    梁章鉅对此理解,胸有才华的人,肯定不甘心在此鼎革盛世,白白浪费耽误时间,就连他都打算参加新朝科举入仕。
    梁章鉅高举酒杯:“那为兄就先预祝贤弟,明年一战金榜题名!”
    林少穆同样举杯:“愚弟也祝兄长,金榜题名,荣归故里!”
    二人对饮,一直喝到了快晚间。
    梁章鉅再三挽留歇息,还是被林少穆婉拒。
    目望对方离去,梁章鉅许久才来了一句。
    “好一个少年英才……林则徐啊!”
    少穆只是小字,其名则徐。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6346/639182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