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使节
推荐阅读:龙头至尊、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洪荒:三清也得乖乖叫我一声二叔、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戒糖指南、靠着马甲成为了世界之主、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氐州第一、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別杀了、
第410章 使节
聂宇的运气很好,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晚清台柱子,几乎都在南方,前两个乾脆还都是湖南人。
如今,就连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公,居然也准备要考取大汉新朝的科举功名了。
世人只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全然不知林则徐其实还干过不少其它事跡。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经久不衰,甚至有著史料佐证的“谣言”,即林则徐支持种植**。
但实际上,不论是史料出处的真正时间线,还是史料的原文与时代背景,全都是在恶意曲解林则徐的本意。
用来造谣的史料確实是真的,但这封史料属於林则徐虎门销烟,遭到罢官流放七年以后。又重获清廷启用,到陕西巡抚上任时,写给自己学生江西抚州知府文海的一封书信。
跟虎门销烟没有半毛钱关係,就连一鸦战爭都打完很多年了。
信中,也不是林则徐支持种植**,而是他的学生文海先谈到中国的白银外流,而后假设若是中国也种植推广**,那能否解决问题?
没错,是林则徐的学生先提出了假设,林则徐明確顺著对方提出的“变通之法”。而后对关於白银外流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后给出结论,认为適当种植**和菸草,看似能够缓解白银外流问题,实则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林则徐哪怕是做假设,都预料到了**种植的危害极大,就算中国自己去种植,那也是百害而无一利,信的末尾还在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的学生也墮落了。
稍微认真想想都不可能。
一个能够力諫道光禁菸,还为了帮助百姓禁菸,专门找名义研製数种戒菸药物,同时又主张严刑峻法,吸食**与贩运**全部死刑。
这样不为一己私利去禁菸的林则徐,怎么可能反而回去支持种植**?
要知道,偽清的道光皇帝,这货都能狠下心来坚持禁菸,还將赞成推广**种植的大臣许乃济革职罢官。
再说虎门销烟之后,就迅速爆发了一鸦战爭,后世还有奇葩言论,说就是林则徐销烟了才导致战爭爆发。
可实际上,不销烟对中国的危害只会更大,甚至引发了中国歷史最大的一次大饥荒——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记载的死亡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万,后世考古推测实际可能接近 3000万。
其中以山西受灾最严重,因为山西很喜欢种**,张之洞专门在《禁种**片》:“晋民好种**,几乎无县无之,旷土伤农……丁戊奇荒,其祸实种於此。”
这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的结果,要是完全不销烟,那后果几乎不敢想像
而且,就算虎门销烟,林则徐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专门训练募集了广东沿海的民壮,组织起了好几支民间团练武装,用於应对英国佬可能的狗急跳墙。
事实证明,林则徐的准备没错,英国佬真急了,迫不及待发动了战爭。
但结果还是很可惜,林则徐准备的再充分,架不住我大清朝廷投的太快了。
投完了,又把林则徐这销烟的“罪魁祸首”流放新疆。
正是这场流放,林则徐將坎儿井引进了新疆,帮助新疆获取到了稳定水源。
这才让偽清始终当作化外之地的新疆,终於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发。
不再是到处荒漠沙子,百姓穷困潦倒,完全不像是国土的地盘。
说起新疆,又不得不提一嘴左宗棠左公了,左公之所以坚持收復新疆,可能也是受到了年轻时候,跟林则徐的一场会面谈话。
林则徐当时年事已高,准备辞官归养,途中经过湖南的时候,年轻的左宗棠听闻大名前往拜访,二人很快因为理念相合,结成忘年交。
林则徐给左宗棠传授了不少边疆经略的经验看法,又把“睁眼看世界”的思想传递给了左宗棠,用左宗棠后续的话来说“先生之志向,仆当继之”。
当然,对聂宇而言真正难得的,其他能记得起名的人才,不是还没出生,就是吃奶的小娃娃。
林则徐不同,他已经长大了,还在偽清治下考取过秀才,对大汉新朝的印象也很不错。
……
南京。
聂宇今天正在接见外藩诸国来到的使节团。
说是外藩诸国,但实际勉强只能算四个国家,分別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澳门)、兰芳国和戴燕国。
因为前世对兰芳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聂宇还是优先接见了兰芳、戴燕两国的使节团。
进到行宫,兰芳、戴燕的使者纳头就拜。
“兰芳国使江戊伯(戴燕国使吴大有),拜见大汉皇帝陛下!”
“免礼,赐座!”
看著这两位皮肤黝黑,纯国人面孔,还操著一口流利官话的“外国使臣”,聂宇身边负责记录的鸿寺官员,莫名觉得有些违和感。
聂宇反应倒没那么大,兰芳国的大名他在前世看过太多了,几乎都快成海外华人建国的典型代表。
江戊伯和吴大有,两个人已经陆续坐下,正互相大眼瞪小眼。
他们两国虽然都是婆罗洲的华人国家,但从国家关係上来说,戴燕国应该算是兰芳国的附庸。
举个例子,就好比丹麦和格陵兰岛的区別。
而且,戴燕国还是封建国家,兰芳国则是大总制共和国。
聂宇没管这两国之间关係,开场便问道:“兰芳国和戴燕国,你们两国加起来,大约有多少中国人?”
江戊伯和吴大有同时愣了一下。
过了片刻,江成伯才做出回答:“回稟陛下,兰芳国初建不过才二十年。虽然国內华人都团结戮力,击败了婆罗洲的眾多敌人,但兰芳与戴燕两国加起来的华人数量依旧不是很多,只有不过四十多万人。”
“四十万人,已经很不错了。”聂宇笑道。
確实很不错了,至少比他预想的要多的太多了。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兰芳国,居然能有这么多海外华人,怪不得他们渴求建立国家,还让乾隆老狗那么警惕,不许兰芳作为中国的藩属。
聂宇又问道:“兰芳和戴燕,现在婆罗洲处於什么地位,可有什么强大的敌人邻国?”
聂宇问这话的指向,实际是想问荷兰人已经把婆罗洲渗透到什么程度了。
因为聂宇记得,歷史上的兰芳国,就是被荷兰人殖民灭亡。
江戊伯说道:“目前的婆罗洲以东,这里仍旧属於土著番人的地盘。而我们兰芳国则位於婆罗洲以西,但西婆罗洲也不全是兰芳的土地,这里还有一片土地归属於和顺总厅,他们是西婆罗洲的另外十四家华人公司联盟。”
“不过,和顺总厅与我兰芳国因理念分歧,现处於敌对状態,同样敌对的还有过去几十年企图入侵婆罗洲的红毛鬼洋藩。这些红毛鬼特別贪婪,他们不只想要整个婆罗洲以及婆罗洲的金矿,还想要奴役婆罗洲的所有土著番人与华人。”
聂宇听完已经有些发懵了,什么和顺总厅,他怎么听都没听过?
当然没听过,因为歷史上的和顺总厅,乾脆被荷兰人图方便的划入兰芳国的地盘。
反正都是华人,还都反对荷兰人殖民婆罗洲,那就都是华人敌人。
聂宇没有细问和顺总厅是什么,在哪里?而是又问及兰芳国的內政制度:“兰芳国现在都是什么制度?我的意思是,你们的国家是怎么管理的?內部是国王还是別的职位,还有司法、教育、经济这些,你们又是怎么做的?”
江戊伯听到这里,已经有些疑惑了。
这位大汉的年轻皇帝,似乎还真跟那位满清的韃子老皇帝,有些不太一样啊!
江戊伯略一斟酌了下语言,继续说道:“我兰芳国之政制,主要可分为五部分:
其一,开办军械厂,铸造兵器,同时组织国中青壮年进行操练,习练武艺与火銃枪械使用。
其二,设立税收督察官,確立税收法制。比如经商要交货税,开矿要交矿税,耕种劳作者则交田赋。
其三,创办汉文学校,聘请儒生执教,不使兰芳汉儿忘记国语祖籍。
其四,保留公司,以公司开发婆罗洲矿场。
其五,严格律法,以法治国。”
四五两条,江戊伯害怕聂宇这个皇帝无法接受,所以说的都非常简略,几乎就是一笔带过。
第四条还好说,只是建立公司,第五条的以法治国,兰芳共和国的法制,那可是以天地会造反纲领为基本,字里行间都透著一股子大逆不道。
江戊伯故意没有细说,聂宇也不是听不出来,但只是前三条制度,就已经很让人惊嘆了。
军械厂和青壮皆训,这已经很接近后世的预备兵役制度,而税收督察官来明確税制,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创办汉文学校,更是人才的做法。
兰芳国內部,必定有著能人,知道一时强大的海外华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聂宇接著问道:“兰芳、戴燕两国此番入贡,意欲何为啊?”
江戊伯和吴大有相互对视了一眼,还是江戊伯先开口说道:“回稟大汉皇帝陛下,兰芳国、戴燕国此番入贡天朝大汉,惟愿举国献土,就此臣服天朝大汉国!”
……
(本章完)
聂宇的运气很好,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晚清台柱子,几乎都在南方,前两个乾脆还都是湖南人。
如今,就连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公,居然也准备要考取大汉新朝的科举功名了。
世人只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全然不知林则徐其实还干过不少其它事跡。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经久不衰,甚至有著史料佐证的“谣言”,即林则徐支持种植**。
但实际上,不论是史料出处的真正时间线,还是史料的原文与时代背景,全都是在恶意曲解林则徐的本意。
用来造谣的史料確实是真的,但这封史料属於林则徐虎门销烟,遭到罢官流放七年以后。又重获清廷启用,到陕西巡抚上任时,写给自己学生江西抚州知府文海的一封书信。
跟虎门销烟没有半毛钱关係,就连一鸦战爭都打完很多年了。
信中,也不是林则徐支持种植**,而是他的学生文海先谈到中国的白银外流,而后假设若是中国也种植推广**,那能否解决问题?
没错,是林则徐的学生先提出了假设,林则徐明確顺著对方提出的“变通之法”。而后对关於白银外流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后给出结论,认为適当种植**和菸草,看似能够缓解白银外流问题,实则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林则徐哪怕是做假设,都预料到了**种植的危害极大,就算中国自己去种植,那也是百害而无一利,信的末尾还在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的学生也墮落了。
稍微认真想想都不可能。
一个能够力諫道光禁菸,还为了帮助百姓禁菸,专门找名义研製数种戒菸药物,同时又主张严刑峻法,吸食**与贩运**全部死刑。
这样不为一己私利去禁菸的林则徐,怎么可能反而回去支持种植**?
要知道,偽清的道光皇帝,这货都能狠下心来坚持禁菸,还將赞成推广**种植的大臣许乃济革职罢官。
再说虎门销烟之后,就迅速爆发了一鸦战爭,后世还有奇葩言论,说就是林则徐销烟了才导致战爭爆发。
可实际上,不销烟对中国的危害只会更大,甚至引发了中国歷史最大的一次大饥荒——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记载的死亡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万,后世考古推测实际可能接近 3000万。
其中以山西受灾最严重,因为山西很喜欢种**,张之洞专门在《禁种**片》:“晋民好种**,几乎无县无之,旷土伤农……丁戊奇荒,其祸实种於此。”
这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的结果,要是完全不销烟,那后果几乎不敢想像
而且,就算虎门销烟,林则徐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专门训练募集了广东沿海的民壮,组织起了好几支民间团练武装,用於应对英国佬可能的狗急跳墙。
事实证明,林则徐的准备没错,英国佬真急了,迫不及待发动了战爭。
但结果还是很可惜,林则徐准备的再充分,架不住我大清朝廷投的太快了。
投完了,又把林则徐这销烟的“罪魁祸首”流放新疆。
正是这场流放,林则徐將坎儿井引进了新疆,帮助新疆获取到了稳定水源。
这才让偽清始终当作化外之地的新疆,终於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发。
不再是到处荒漠沙子,百姓穷困潦倒,完全不像是国土的地盘。
说起新疆,又不得不提一嘴左宗棠左公了,左公之所以坚持收復新疆,可能也是受到了年轻时候,跟林则徐的一场会面谈话。
林则徐当时年事已高,准备辞官归养,途中经过湖南的时候,年轻的左宗棠听闻大名前往拜访,二人很快因为理念相合,结成忘年交。
林则徐给左宗棠传授了不少边疆经略的经验看法,又把“睁眼看世界”的思想传递给了左宗棠,用左宗棠后续的话来说“先生之志向,仆当继之”。
当然,对聂宇而言真正难得的,其他能记得起名的人才,不是还没出生,就是吃奶的小娃娃。
林则徐不同,他已经长大了,还在偽清治下考取过秀才,对大汉新朝的印象也很不错。
……
南京。
聂宇今天正在接见外藩诸国来到的使节团。
说是外藩诸国,但实际勉强只能算四个国家,分別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澳门)、兰芳国和戴燕国。
因为前世对兰芳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聂宇还是优先接见了兰芳、戴燕两国的使节团。
进到行宫,兰芳、戴燕的使者纳头就拜。
“兰芳国使江戊伯(戴燕国使吴大有),拜见大汉皇帝陛下!”
“免礼,赐座!”
看著这两位皮肤黝黑,纯国人面孔,还操著一口流利官话的“外国使臣”,聂宇身边负责记录的鸿寺官员,莫名觉得有些违和感。
聂宇反应倒没那么大,兰芳国的大名他在前世看过太多了,几乎都快成海外华人建国的典型代表。
江戊伯和吴大有,两个人已经陆续坐下,正互相大眼瞪小眼。
他们两国虽然都是婆罗洲的华人国家,但从国家关係上来说,戴燕国应该算是兰芳国的附庸。
举个例子,就好比丹麦和格陵兰岛的区別。
而且,戴燕国还是封建国家,兰芳国则是大总制共和国。
聂宇没管这两国之间关係,开场便问道:“兰芳国和戴燕国,你们两国加起来,大约有多少中国人?”
江戊伯和吴大有同时愣了一下。
过了片刻,江成伯才做出回答:“回稟陛下,兰芳国初建不过才二十年。虽然国內华人都团结戮力,击败了婆罗洲的眾多敌人,但兰芳与戴燕两国加起来的华人数量依旧不是很多,只有不过四十多万人。”
“四十万人,已经很不错了。”聂宇笑道。
確实很不错了,至少比他预想的要多的太多了。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兰芳国,居然能有这么多海外华人,怪不得他们渴求建立国家,还让乾隆老狗那么警惕,不许兰芳作为中国的藩属。
聂宇又问道:“兰芳和戴燕,现在婆罗洲处於什么地位,可有什么强大的敌人邻国?”
聂宇问这话的指向,实际是想问荷兰人已经把婆罗洲渗透到什么程度了。
因为聂宇记得,歷史上的兰芳国,就是被荷兰人殖民灭亡。
江戊伯说道:“目前的婆罗洲以东,这里仍旧属於土著番人的地盘。而我们兰芳国则位於婆罗洲以西,但西婆罗洲也不全是兰芳的土地,这里还有一片土地归属於和顺总厅,他们是西婆罗洲的另外十四家华人公司联盟。”
“不过,和顺总厅与我兰芳国因理念分歧,现处於敌对状態,同样敌对的还有过去几十年企图入侵婆罗洲的红毛鬼洋藩。这些红毛鬼特別贪婪,他们不只想要整个婆罗洲以及婆罗洲的金矿,还想要奴役婆罗洲的所有土著番人与华人。”
聂宇听完已经有些发懵了,什么和顺总厅,他怎么听都没听过?
当然没听过,因为歷史上的和顺总厅,乾脆被荷兰人图方便的划入兰芳国的地盘。
反正都是华人,还都反对荷兰人殖民婆罗洲,那就都是华人敌人。
聂宇没有细问和顺总厅是什么,在哪里?而是又问及兰芳国的內政制度:“兰芳国现在都是什么制度?我的意思是,你们的国家是怎么管理的?內部是国王还是別的职位,还有司法、教育、经济这些,你们又是怎么做的?”
江戊伯听到这里,已经有些疑惑了。
这位大汉的年轻皇帝,似乎还真跟那位满清的韃子老皇帝,有些不太一样啊!
江戊伯略一斟酌了下语言,继续说道:“我兰芳国之政制,主要可分为五部分:
其一,开办军械厂,铸造兵器,同时组织国中青壮年进行操练,习练武艺与火銃枪械使用。
其二,设立税收督察官,確立税收法制。比如经商要交货税,开矿要交矿税,耕种劳作者则交田赋。
其三,创办汉文学校,聘请儒生执教,不使兰芳汉儿忘记国语祖籍。
其四,保留公司,以公司开发婆罗洲矿场。
其五,严格律法,以法治国。”
四五两条,江戊伯害怕聂宇这个皇帝无法接受,所以说的都非常简略,几乎就是一笔带过。
第四条还好说,只是建立公司,第五条的以法治国,兰芳共和国的法制,那可是以天地会造反纲领为基本,字里行间都透著一股子大逆不道。
江戊伯故意没有细说,聂宇也不是听不出来,但只是前三条制度,就已经很让人惊嘆了。
军械厂和青壮皆训,这已经很接近后世的预备兵役制度,而税收督察官来明確税制,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创办汉文学校,更是人才的做法。
兰芳国內部,必定有著能人,知道一时强大的海外华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聂宇接著问道:“兰芳、戴燕两国此番入贡,意欲何为啊?”
江戊伯和吴大有相互对视了一眼,还是江戊伯先开口说道:“回稟大汉皇帝陛下,兰芳国、戴燕国此番入贡天朝大汉,惟愿举国献土,就此臣服天朝大汉国!”
……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6346/639182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