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佛法东渡,道经西传
推荐阅读:婚情告急:总裁请别撩、全职猎人之骇人恶兽、黑痣魔女、精灵:重生之开局我是富二代、凤主天下、资质差无法长生?我靠实力打脸、快穿之男主的游戏日常、从渐冻症开始肝面板长生、谁教你这么御兽的、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一日,太上唤无尘来八景宫中议事。
言道:“此次邀请真君来,是为了四洲之事。”
无尘拜会之后,问道:“不知老君请我来此,是有何事?”
太上解释道:“三清与西天佛祖如来论佛与道,又谈及四洲生灵,故而相约,让佛法东传,儒释道全皆有数合流。”
无尘点头道:“此乃善事也!不知又有何需要我来处理的?”
太上道:“你与真武將去平定北方,实乃善事,如此说来,单论资格,
这事由你出声也好!”
太上凑到无尘耳边道:“四洲各有弊端,如今,还只剩下西牛贺洲未曾改观,本想西行之时,一路除魔,顺手解决两大部洲的问题!
17
“但终是治標不治本,於是想出个法子,来一个道文西渡!”
“也在西土养一批除魔卫道的人土,治一治西牛贺洲的某些乱象。”
老君將无尘拉过来,悄悄说道:“只是佛家也好些麵皮,不能由他们提,正如同千错万错,但不能是玉帝的错,只能是臣子来担错一样。”
“你去当这张口人可好?若是你也不去提,这事儿可就不了了之了。”
“毕竟西土的佛也治理的不错,但能更好一点,也是我等愿意见到的西牛贺洲,確实是有些乱象,妖孽不少,该治的。
原本的西游路,也是在一路降妖除魔,也有天上特意设立的磨难,但確实有在降妖,虽然做的並不是十全十美。
无尘知道了打算,於是问道:“只是提出?”
老君笑道:“真君要忙著真武之事,涉及一洲生灵,不比这西游东渡的事小了!”
无尘笑道:“刚好,我想去一趟灵山见一见悟空,也好顺路!”
老君见无尘答应,说道:“过几日,如来会找个由头,办一场“孟兰盆会』,提出四洲尚且存在的问题,再引出取经事,那时你提正好!”
无尘点头道:“如此也好,这差事我接下了!』
老君一喜,从袍子中拿出一顶紫冠,赠与无尘,道:“真君有了浮尘,
配了道袍,还有宝剑傍身,龙鳞、宝鑑也是不凡,偏偏差个头冠束髮,就赠予真君了。”
无尘笑著接过,当即就脱了原来的“庄子幣』,重新束髮戴上,
好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
老君抚须笑道:“这紫冠平心静气,和真君那龙鳞不同,不与你相衝,
妖邪再不能惑你!”
老君又道:“真君可將那龙鳞取出,我再给你祭炼一番,添些寒玉,做个配饰戴在身上。”
无尘受宠若惊,道:“老君,所谓无功不受禄,就紫冠已经是慷慨了,
哪能再赠?”
老君摆手道:“不过是些边角料,不值一提,更何况同是道家人,真君又做了功德事,当得起。”
於是一招手,无尘道袍中的龙鳞就自己飞出,落到了老君手上。
现在无尘明白了,这老登也是阴的很,只是平时不喜欢爭斗,为人和善可能真不擅长近战,但神通定是不少。
几日过后,老君便將一块寒鳞玉佩差童子送了过来,掛在束腰带上。
摸上去寒气逼人,在水中如履平地,在火中也可寒气护身。
加上阴阳宝衣,如此厚实的甲,让他感到一阵安心。
而且这寒鳞玉佩能放出冰寒之光,吹出寒风来冻人,也可一定程度地驭水。
不知不觉,他也是浑身是宝了。
再凑根捆仙绳当裤腰带,找双靴子,他也是个低配的老君了。
地上有没有什么作孽的妖龙?拔了龙筋当腰带兴许不错?
当然,也只是开个玩笑,自娱自乐。
隨后休整几日,得知佛祖开了个『孟兰盆会』,於是驾起云来,便往灵山去了。
话表释迦牟尼现在如来佛,往三清处论佛与道,后回至雷音宝剎。
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著幢幡宝盖,异宝仙,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
如来驾住祥云,对眾人道:
“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
“佛道相论,各有所得。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
大眾见了,皈身礼拜。
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日:“不知我佛此去,所得何也?”
如来笑道:“三清道家高人,道行何其之深?至於所得,自是丰厚,一时之间,又如何讲得?”
大眾听言喜悦,极口称扬。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
正是瑞靄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
有人诗讚道:『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
大千之处没春秋。”
佛祖回灵山之后,思定修行,於大雷音宝剎之间讲法,不知岁月几何。
一日,佛祖唤聚诸佛,阿罗、揭諦、菩萨、金刚、比丘僧、比丘尼等眾曰:
“自与三清论佛与道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也有数百岁月!”
『如今正值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一个『孟兰盆会”,如何?”
概眾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
如来却將宝盆中果品物,著阿捧走,著迦叶布散。
大眾感激,福禄寿三星献上礼诗以表讚颂伸谢。
无尘驾云来时,碰巧赶上大会。
佛祖得知是『祛尘驱邪真君』,念他北幽行善,又参与真武一事,於是也邀他来此参会。
得尝不少珍果,也作诗一首还礼谢恩,
眾菩萨也各自献礼,及献毕,又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得严,
但见那天龙同绕,雨繽纷。
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如来讲罢,对眾言回:“我与三清四御等曾论到,现四大部洲,眾生善恶,各方不一!”
“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又有神异之处。四洲之中,唯有东胜最为上乘,但多岛少陆,人烟也最是稀少;”
“北俱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餬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但却妖孽盛行,好生让人作嘆;”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浅妖常有;
“但那南赡部洲者,虽多有人降魔除妖,但贪淫乐祸,多杀多爭,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四洲各有优劣,正是仙佛该渡之时!』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诚心问道:“不知如来有何妙法,能解眾人之苦?”
如来道:“我今有三藏真经,可劝人向善!助南赡部洲之人一臂之力。”
眾菩萨问道:“如来有哪三藏真经?』
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回耐那方眾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眾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你等谁肯去走一遭来?”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诸眾抬头观看,却见那菩萨理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
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是个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的菩萨!
故镇大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
实乃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
“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伏使唤,可將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菩萨闻言点头,又见佛祖赐下“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
对菩萨言回:
“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轮迴;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领命道:“如此一来,弟子领命,不过取经人佛祖可有选定之人?”
佛祖言道:“你可一路向东去,谁人诚心,谁人有个大毅力,你便將东西与谁,重的是取经,非是取经人。”
无尘闻言,作礼道:“稟佛祖,在下有一问不解,可否为我解惑?”
如来见其发问,笑道:“你有何事不解,可细细道来。”
无尘言说道:“南赡部洲有儒之纲常伦理,有道之除魔卫道,加上佛之劝善真经,自是会有改!”
“北俱芦洲,有我与真武等人盪魔除妖,燃眉可解。”
“东胜神洲海外之地,一片避世祥和之所,有神仙之流可管。”
“而佛祖所在西牛贺州,即使罗汉、菩萨、比丘等眾多,也难管眾妖,
灵山附近自然是一片祥和,但灵山之外,却不乏小妖作祟!如何能解?”
佛祖道:“此事我与三清等人常论,若是信佛,自有佛渡,若是心不诚,又如何渡得?”
佛祖指著脚下灵山道:“你看我这灵山脚下,又哪里有罪孽?都是真诚心礼佛之人,可常在佛山脚下住!”
无尘又道:“非乃信之则灵,实为灵则信之!世上自有不信佛的,但又无甚过错。”
“既然让佛法东传,不若也让道文西渡,佛道合流,各补长短。“
“虽然也会有人儒释道全都不信的,但至少多渡了一些人,这些被渡的,也会去渡更多人。”
阿难、迦叶言道:“我西土自有佛法,有何需道文?”
无尘笑道:“既然东土有儒礼道文,又何需佛法东传?这道文,是给那些无辜受难之人看的,教他们降妖除魔。”
如来笑道:“儒释道各有所长,如此也可,四洲齐齐一救!明日我便再上天一去,与三清四御再商议此事。”
无尘回礼道:“如此,我代西土蒙受无妄妖灾,又未得佛光普照之人谢过佛祖了。”
佛祖言道:“善!”
观音问道:“却不知此事要如何处置才好?”
佛祖道:“观音莫急,取经人一事,可往后延延,等我再与三清相论才好。”
“依我所见,可找一道长,並上取经人一同来我这西天,一个请示传道一个求取真经,结伴而言,正好,正好!”
观音皈依作礼道:“弟子得令!”
如来想了想,又说道:“虽然取经人一世可暂缓,但助取经人的徒弟,
等『孟兰盆会”结束后,你可先去寻找人选。”
观音都一一记下。
隨后眾人皆同享珍,玩赏奇异草,又谈佛说道,各有所得。
无尘又向佛祖请示:“我有兄弟,乃东胜齐天大圣、平海庇民功德神猴孙悟空,在佛祖处犯了错,不知可否去一见?”
佛祖点头道:“他如今在我藏经宝阁中思过,观音,你可带他去一趟,
观顽猴可有悔改之意。”
观音知佛祖暗示之意,心中瞭然,言道:“弟子领命。”
等『孟兰盆会』结束以后,便带著无尘往宝阁去了。
那菩萨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隨行。
那惠岸使者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菩萨遂將锦斕袈裟装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
菩萨將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先与无尘往宝阁去,见一见顽猴。
言道:“此次邀请真君来,是为了四洲之事。”
无尘拜会之后,问道:“不知老君请我来此,是有何事?”
太上解释道:“三清与西天佛祖如来论佛与道,又谈及四洲生灵,故而相约,让佛法东传,儒释道全皆有数合流。”
无尘点头道:“此乃善事也!不知又有何需要我来处理的?”
太上道:“你与真武將去平定北方,实乃善事,如此说来,单论资格,
这事由你出声也好!”
太上凑到无尘耳边道:“四洲各有弊端,如今,还只剩下西牛贺洲未曾改观,本想西行之时,一路除魔,顺手解决两大部洲的问题!
17
“但终是治標不治本,於是想出个法子,来一个道文西渡!”
“也在西土养一批除魔卫道的人土,治一治西牛贺洲的某些乱象。”
老君將无尘拉过来,悄悄说道:“只是佛家也好些麵皮,不能由他们提,正如同千错万错,但不能是玉帝的错,只能是臣子来担错一样。”
“你去当这张口人可好?若是你也不去提,这事儿可就不了了之了。”
“毕竟西土的佛也治理的不错,但能更好一点,也是我等愿意见到的西牛贺洲,確实是有些乱象,妖孽不少,该治的。
原本的西游路,也是在一路降妖除魔,也有天上特意设立的磨难,但確实有在降妖,虽然做的並不是十全十美。
无尘知道了打算,於是问道:“只是提出?”
老君笑道:“真君要忙著真武之事,涉及一洲生灵,不比这西游东渡的事小了!”
无尘笑道:“刚好,我想去一趟灵山见一见悟空,也好顺路!”
老君见无尘答应,说道:“过几日,如来会找个由头,办一场“孟兰盆会』,提出四洲尚且存在的问题,再引出取经事,那时你提正好!”
无尘点头道:“如此也好,这差事我接下了!』
老君一喜,从袍子中拿出一顶紫冠,赠与无尘,道:“真君有了浮尘,
配了道袍,还有宝剑傍身,龙鳞、宝鑑也是不凡,偏偏差个头冠束髮,就赠予真君了。”
无尘笑著接过,当即就脱了原来的“庄子幣』,重新束髮戴上,
好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
老君抚须笑道:“这紫冠平心静气,和真君那龙鳞不同,不与你相衝,
妖邪再不能惑你!”
老君又道:“真君可將那龙鳞取出,我再给你祭炼一番,添些寒玉,做个配饰戴在身上。”
无尘受宠若惊,道:“老君,所谓无功不受禄,就紫冠已经是慷慨了,
哪能再赠?”
老君摆手道:“不过是些边角料,不值一提,更何况同是道家人,真君又做了功德事,当得起。”
於是一招手,无尘道袍中的龙鳞就自己飞出,落到了老君手上。
现在无尘明白了,这老登也是阴的很,只是平时不喜欢爭斗,为人和善可能真不擅长近战,但神通定是不少。
几日过后,老君便將一块寒鳞玉佩差童子送了过来,掛在束腰带上。
摸上去寒气逼人,在水中如履平地,在火中也可寒气护身。
加上阴阳宝衣,如此厚实的甲,让他感到一阵安心。
而且这寒鳞玉佩能放出冰寒之光,吹出寒风来冻人,也可一定程度地驭水。
不知不觉,他也是浑身是宝了。
再凑根捆仙绳当裤腰带,找双靴子,他也是个低配的老君了。
地上有没有什么作孽的妖龙?拔了龙筋当腰带兴许不错?
当然,也只是开个玩笑,自娱自乐。
隨后休整几日,得知佛祖开了个『孟兰盆会』,於是驾起云来,便往灵山去了。
话表释迦牟尼现在如来佛,往三清处论佛与道,后回至雷音宝剎。
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著幢幡宝盖,异宝仙,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
如来驾住祥云,对眾人道:
“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
“佛道相论,各有所得。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
大眾见了,皈身礼拜。
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日:“不知我佛此去,所得何也?”
如来笑道:“三清道家高人,道行何其之深?至於所得,自是丰厚,一时之间,又如何讲得?”
大眾听言喜悦,极口称扬。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
正是瑞靄漫天竺,虹光拥世尊。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
有人诗讚道:『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
大千之处没春秋。”
佛祖回灵山之后,思定修行,於大雷音宝剎之间讲法,不知岁月几何。
一日,佛祖唤聚诸佛,阿罗、揭諦、菩萨、金刚、比丘僧、比丘尼等眾曰:
“自与三清论佛与道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也有数百岁月!”
『如今正值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一个『孟兰盆会”,如何?”
概眾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
如来却將宝盆中果品物,著阿捧走,著迦叶布散。
大眾感激,福禄寿三星献上礼诗以表讚颂伸谢。
无尘驾云来时,碰巧赶上大会。
佛祖得知是『祛尘驱邪真君』,念他北幽行善,又参与真武一事,於是也邀他来此参会。
得尝不少珍果,也作诗一首还礼谢恩,
眾菩萨也各自献礼,及献毕,又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得严,
但见那天龙同绕,雨繽纷。
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如来讲罢,对眾言回:“我与三清四御等曾论到,现四大部洲,眾生善恶,各方不一!”
“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又有神异之处。四洲之中,唯有东胜最为上乘,但多岛少陆,人烟也最是稀少;”
“北俱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餬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但却妖孽盛行,好生让人作嘆;”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浅妖常有;
“但那南赡部洲者,虽多有人降魔除妖,但贪淫乐祸,多杀多爭,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四洲各有优劣,正是仙佛该渡之时!』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诚心问道:“不知如来有何妙法,能解眾人之苦?”
如来道:“我今有三藏真经,可劝人向善!助南赡部洲之人一臂之力。”
眾菩萨问道:“如来有哪三藏真经?』
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回耐那方眾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眾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你等谁肯去走一遭来?”
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诸眾抬头观看,却见那菩萨理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
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是个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的菩萨!
故镇大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
实乃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
“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伏使唤,可將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菩萨闻言点头,又见佛祖赐下“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
对菩萨言回:
“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轮迴;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领命道:“如此一来,弟子领命,不过取经人佛祖可有选定之人?”
佛祖言道:“你可一路向东去,谁人诚心,谁人有个大毅力,你便將东西与谁,重的是取经,非是取经人。”
无尘闻言,作礼道:“稟佛祖,在下有一问不解,可否为我解惑?”
如来见其发问,笑道:“你有何事不解,可细细道来。”
无尘言说道:“南赡部洲有儒之纲常伦理,有道之除魔卫道,加上佛之劝善真经,自是会有改!”
“北俱芦洲,有我与真武等人盪魔除妖,燃眉可解。”
“东胜神洲海外之地,一片避世祥和之所,有神仙之流可管。”
“而佛祖所在西牛贺州,即使罗汉、菩萨、比丘等眾多,也难管眾妖,
灵山附近自然是一片祥和,但灵山之外,却不乏小妖作祟!如何能解?”
佛祖道:“此事我与三清等人常论,若是信佛,自有佛渡,若是心不诚,又如何渡得?”
佛祖指著脚下灵山道:“你看我这灵山脚下,又哪里有罪孽?都是真诚心礼佛之人,可常在佛山脚下住!”
无尘又道:“非乃信之则灵,实为灵则信之!世上自有不信佛的,但又无甚过错。”
“既然让佛法东传,不若也让道文西渡,佛道合流,各补长短。“
“虽然也会有人儒释道全都不信的,但至少多渡了一些人,这些被渡的,也会去渡更多人。”
阿难、迦叶言道:“我西土自有佛法,有何需道文?”
无尘笑道:“既然东土有儒礼道文,又何需佛法东传?这道文,是给那些无辜受难之人看的,教他们降妖除魔。”
如来笑道:“儒释道各有所长,如此也可,四洲齐齐一救!明日我便再上天一去,与三清四御再商议此事。”
无尘回礼道:“如此,我代西土蒙受无妄妖灾,又未得佛光普照之人谢过佛祖了。”
佛祖言道:“善!”
观音问道:“却不知此事要如何处置才好?”
佛祖道:“观音莫急,取经人一事,可往后延延,等我再与三清相论才好。”
“依我所见,可找一道长,並上取经人一同来我这西天,一个请示传道一个求取真经,结伴而言,正好,正好!”
观音皈依作礼道:“弟子得令!”
如来想了想,又说道:“虽然取经人一世可暂缓,但助取经人的徒弟,
等『孟兰盆会”结束后,你可先去寻找人选。”
观音都一一记下。
隨后眾人皆同享珍,玩赏奇异草,又谈佛说道,各有所得。
无尘又向佛祖请示:“我有兄弟,乃东胜齐天大圣、平海庇民功德神猴孙悟空,在佛祖处犯了错,不知可否去一见?”
佛祖点头道:“他如今在我藏经宝阁中思过,观音,你可带他去一趟,
观顽猴可有悔改之意。”
观音知佛祖暗示之意,心中瞭然,言道:“弟子领命。”
等『孟兰盆会』结束以后,便带著无尘往宝阁去了。
那菩萨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隨行。
那惠岸使者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菩萨遂將锦斕袈裟装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
菩萨將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先与无尘往宝阁去,见一见顽猴。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09520/584450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