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西游:从与大圣结伴寻道开始 > 第五十三章 佛道双游记——前说

第五十三章 佛道双游记——前说

推荐阅读:总裁,你人设崩了风流神医偷心术:殿下轻点吻拍卖宝贝太花心早安,鬼夫大人强势缠爱,总裁欺人太深江城的月光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徐教授和她的顶流前夫重回七零小悍妻

    观音得了如来佛法旨,今日大开宝阁。
    与当值的几位罗汉打了照面之后,方才放他们进去。
    方即开门登看,那箱中有霞光瑞气,笼罩千重,彩雾祥云,遮漫万道。
    金柜上,宝外,都贴了红签,楷书著经卷名目。
    刚进去,就听闻一声诵经声:“『修心不言悲,如常自是乐』,这《本愿经》里讲得倒还不错,甚好,当是如此!”
    “老孙困在这里,不当悲,不当喜,平和看待,倒是好受了不少!”
    又见他拿起另一卷经文道:“《大智度论》卷四十四云:『天竺语法,
    如菩为一字,提为一字,是二不合则无语,菩和合名为菩提,言无上智慧”。”
    无尘走近前去,並没有发出多大声响。
    只见那猴著白衣,挠著头,似有所悟,呢喃道:“还是真是个三教合一!智慧,智慧!”
    “佛有佛的好,道有道的妙,各有所长,早已经不分彼此,各取所需了无尘轻笑一声:“你这猴儿,竟能静下心来读经,倒是让我吃了一惊。”
    悟空从读经中醒来,看到是无尘,顿时喜笑顏开,连忙起身。
    脚下的藤条虽然將他牢牢地锁住,但长度一般,但神奇的是,它能自己变长或是缩短。
    能让悟空肆意在阁中读经,只是无法离开这宝阁。
    也不怕顽猴毁经,因为这是最后的改过机会,要是经书被他毁了,小命也就没了。
    佛家的人,把经书,確切的说,是把经书里的道理看得很重。
    之后无尘笑道:“好久不见,也不叫叫我?”
    悟空一时有些眼红,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一会儿之后,刚才开口道:“我对不住兄长了!辜负了兄长的期望,又一次惹下了滔天大祸!”
    无尘点头道:“那你可真知错了?”
    悟空不敢用正脸去看无尘,更不敢对上他的眼晴,轻声说道:“兄长,
    我在阁中已有十四万个日夜,除了刚开始闹了一些彆扭,后来都没有再犯过错!”
    无尘笑道:“你能静下心来,才是真的难得。』
    悟空擦擦眼泪,不言遭受苦难,而是言道:“兄长这几百年来可还好过?道行可有精进?”
    无尘道:“仙凡五十年,又修炼了许久,所得不计其数。”
    悟空道:“所谓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兄长在天上修行,自是与我不同,兄长不过百年,我却已经读了四百年的经文,后来常常掛念著兄长,今日一见,也算是让老孙安了心!”
    观音笑道:“悟空以前实乃顽猴,吃的是铜丸,喝的是铁水,后来慢慢静下了心,开始念诵佛经,佛祖也就许他吃斋了。”
    悟空拱手做礼道:“还得多谢菩萨当日求情,才能让我少了无妄之灾。”
    无尘好奇又问道:“我曾听闻,灵山过七日,地上几千年,这又是何故?”
    观音笑道:“是有这个说法,但实则不然。我灵山亦有佛光普照,比之凡间不同。”
    “灵山脚下都是凡间,唯有灵山上,听讲佛法,与外不同。常有佛光,
    不分昼夜。”
    “所以灵山的日,是以我佛讲法一次来分辨的。”
    “故而佛祖曾言,『我处不知年岁』,但又有『日』的说法。”
    “何况我等听讲佛经妙法,何其陶醉痴迷?早已浑然忘我,但若是论起时间,与凡间无二。
    灵山分不清时间的原因,是因为太亮了?也確实,佛陀都顶著个光圈不是。
    那叫做『背光”,是佛法修行到一定境界后的所拥有的。
    分为头光和身光两种。
    头光位於佛像头部,象徵著佛陀的智慧和觉悟:
    身光则位於佛像身体周围,象徵著佛光普照四方,代表佛法无边、万丈光明。
    毕竟灵山这么多佛,很亮也说得过去,更是片独立的空间,就是日落也看不出来变化。
    所以换个记日的法子,也是不错。
    但天庭可就真是“天上一天,地下一年”了,这个真没得说。
    悟空道:“不知兄长今日为何来找我?”
    无尘笑道:“我听了你的事之后,便有了见你的想法,但得让你自己闯闯,於是先是整理所得,今日才来见一见你。”
    无尘与悟空相见,自是有不少话说,
    聊了一会儿后,见观世音菩萨说道:“悟空,今日佛祖办了个会,叫做『孟兰盆会”,让我前去东土寻个取经人,说不准还要个送书人!要佛法东渡,道经西传,你可愿意去庇护这二人啊?”
    悟空没有看无尘,而是自己笑道:“菩萨说笑了,你说的东土可远著呢,我在灵山,如何保得他东土之人?”
    菩萨笑道:“事情还未定下,且先问问你,可愿意当这取经人的徒弟,
    皈依我佛,也好放你出这宝阁。“
    悟空摆手道:“佛经妙好,可日日念佛就算了,老孙不是这块料子,偶来读经消遣也是不错。”
    观音见他不应,便没有强求,於是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离开了,真君可再待上片刻,稍后再走不迟,我有事在身,便先走一步。”
    菩萨走后,无尘笑道:“你这孙,为何不愿去?”
    悟空摇头道:“若是我已改过,便是不去也会放我;若是我还未改,就算是出去了,也是个顽劣的。”
    无尘恍然,惊讶问道:“悟空,你变了。”
    悟空笑道:“我若是什么都不变,空读数百年的经文。“
    无尘又道:“是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还是当去走走的!”
    悟空不语,道:“我不愿皈依佛门,如今想来,天庭给我的职位很好,
    也不知果山可还好?”
    无尘笑答:“我与你看过,吃过蟠桃的还在,只是没吃的,都已经不知换了多少代了。”
    “曾有人来捕猴,都被他们自己打回去了,也没有平生事端,安分守己。”
    悟空点头笑道:“如此甚好!”
    无尘打趣道:“读了如此之多的经文,你都快成了高僧了!还不愿意去佛门?儒释道皆无所差。“
    悟空答道:“非是门户之见,实乃求自由之心,若是佛祖愿意放我,我自然会助拳。”
    对此,无尘笑而不语。
    说不准佛祖哪天真会应允了。
    而无尘又与悟空聊了一会儿,便又挥手道別了。
    观世音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
    菩萨不敢久停,对大仙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沿路去寻个取经人的徒弟。”
    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菩萨道:“未定,时未定,人亦然!甚至连事儿也还未完全定下。“
    金顶笑道:“还真是奇了怪!罢了,菩萨既然有事,我便不过多挽留,!”
    观音遂辞了大仙,半云半雾,约记程途。
    师徒二人正走间,忽然见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
    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
    惠岸道:“师父,你看河有多远?』
    那菩萨停云步看时,只看见那河:『东连沙,两抵诸番;南达乌戈,
    北通韃!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
    菩萨正然点看,只见那河中,泼刺一声响亮,水波里跳出一个妖魔来,
    十分丑恶。
    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撩牙撑剑刃,红髮乱蓬鬆。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不长眼水,走上岸就要捉菩萨,却被惠岸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
    那怪物就持定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
    这一场恶杀,真箇惊人,斗得河水翻涌,天昏地暗。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
    那怪物架住了铁棒道:“你是哪里和尚,敢来与我抵敌?莫不是要来丟了小命!”
    木吒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吒惠岸行者,今保我师父往东土寻取经人之弟子去。你是何怪,胆敢阻菩萨路?”
    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记得你携南海观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为何来此?”
    木吒道:“那岸上不是我师父?”
    那怪一看,果真是菩萨,於是收了宝杖,让木吒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
    『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鑾舆的捲帘大將!“
    “只因我一时瞌睡,不慎在为玉帝拉帘的时候,將车架帘子扯下,折了玉帝面子。”
    “玉帝言道,我心不正,就是不犯这事儿,也会犯那事儿,更无一个认真心。”
    “玉帝震怒,打了我八百板子,接著將我贬下界来,变成这般模样!”
    “又教七日一次,將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
    “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衝撞了大慈菩萨。”
    捲帘大將,卷的是玉帝车架的帘子,所以捲帘將並不止一位『大將』也只是说著好听,但礼仪作用更大些。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
    你怎还不知错!”
    那红毛怪道:“实乃无奈之举,万望怒罪!”
    菩萨道:“我今领了佛旨,为取经人寻几位徒弟。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復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问道:“似我这般,也可得宽恕?”
    菩萨笑道:“今有顽猴孙悟空,先是偷蟠桃,再又胡吃了舍利子,如此这般都能得到佛祖恩典,你又怎会不可?”
    红毛当即表示道:“我愿皈正果。”
    他乃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
    “凡吃的人头,拋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
    “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將索儿穿在一处,閒时拿来顽耍,这一回,只恐取经人不得到此,怕不会反误了我的前程?”
    菩萨日:“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地掛在头顶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
    怪物道:“既然如此,愿领教诲。”
    菩萨方与他摩项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
    菩萨又道:“到时除了个取经人外,兴许还有个送书人,你也一定要照顾得到。”
    沙悟净领了法旨,磕头道谢:“悟净都记下了!只是不知取经人和那送书人何时而来?”
    菩萨笑道:“我亦不知,兴许今日,兴许明日,兴许永无日?就看你愿不愿意等得!”
    沙悟净当即表示道:“等得,当然等得!这又何等不起的?”
    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只是他不知,自己將会等上近百年之久,直至唐王之时方才得见明光。
    要不是没了利剑穿胸,沙悟净都快忘了有这事儿。
    菩萨与他別了,同木吒径奔东土。
    行了多时,又见一座高山,山上有恶气遮漫,不能步上。
    正欲驾云过山,不觉狂风起处,又闪上一个妖魔。
    他生得又甚凶险,卷上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晴。猿牙锋利如钢挫,长嘴张开似火盆。
    是一只猪妖!甚是面自可赠!所谓相由心生,必不是什么好妖!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把就筑,也是个不生眼水的。
    被惠岸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
    妖魔道:“这和尚不知死活!看鈀!”
    两个在山底下,一衝一撞,赌斗输贏。
    又是真箇好杀:妖魔凶猛,惠岸威能。铁棒分心捣,钉钻劈面迎,
    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
    九齿钉耙对上了护法混铁棍,一时间居然不分胜负,难判高低。
    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拋下莲,隔开鈀杖。
    怪物见了心惊,便问:“你是哪里和尚,敢弄甚么『眼前』哄我?”
    木吒道:“我把你这个肉眼凡胎的泼物!我是南海菩萨的徒弟。这是我师父拋来的莲,你也不认得哩!”
    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
    佛教的三灾,和悟空无尘他们受的三灾並不一样,两者差別很大。
    前者指的是刀兵、飢瑾、疾疫这三灾,是凡间的三灾,不是修道长生之人的三灾。
    木吒迎面道:“不是他是谁?”
    怪物撇了钉把,纳头下礼道;“木吒老兄,原来是你啊,我与托塔李天王相识,认识三坛海会大神,却没见过你!恕罪,恕罪!“
    那猪妖又说道:“菩萨在哪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
    木吐仰面指道:“哪不是?”
    怪物朝上磕头,厉声高叫道:“菩萨,恕罪!恕罪!认出您来了,认出您来了!刚才您在云头,我看不清,看不清。”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
    敢在此间挡我?”
    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掌管天河的八万水军!嘿嘿,是水军天蓬,不是四圣的天蓬。”
    菩萨道:“你又为何来这下界为妖,可是逃下界来作孽的!”
    那怪立马解释道:“误会误会,都是误会!”
    “我只因带酒戏弄娥,娥仙子看不上我,我心急之下,变成一只猪妖乱窜,闹了天宫寧静。”
    “那时我听闻孙猴子的兄弟被封了真君,他何德何能?连我都担不上!
    更是心生不满,於是拱破了他的真君府,虽然后面修好了,那时候他下凡,
    也不知他明不明了。”
    “玉帝问罪於我,本以为只是小事,玉帝也没有过於生气,所以我想敷衍了几句,想早早揭过这事儿。”
    “没想到玉帝见我如此,反倒是重罚了。”
    『先是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
    『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萨,万望拨救拔救,我已有悔改之意,无半点隱瞒!”
    菩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
    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卯二姐。”
    “她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插门』。不上一年,她便死了,將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
    “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照本能吃人度日,万望菩萨恕罪!”
    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你如今是猪妖,此心不改,如何能够重返上界?”
    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杀,依著佛法饿杀。』”
    “去他娘的,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地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的!”
    “民以食为天,我以民为食,万物相生相剋,我便是人之天敌,吃饱了才好!”
    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穀,尽能济飢,为何吃人度日?”
    菩萨摇头呵斥道:“你这猪妖,事到如今还不知悔改,如果你当日在殿上,如实回答玉帝,告个诚心,想必也只是小惩大诫!哪里会落得如今这般下场?”
    “岂不闻牛坑地狱!凡是生灵皆有其道,何况是人!”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於天,无所祷也』!求菩萨给我这个机会吧!”
    它又磕了不少头,说道:“这一次我诚心愿改,愿改!”
    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为取经人找个徒弟,为送书人找个安保。”
    “你可跟著他们,往西天走一遭来,求取真经,送往道文,將功折罪,
    管教你脱离灾瘴!”
    那怪满口道:“愿隨!愿隨!哪能不愿意?”
    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做猪悟能。
    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与诵经人。
    这五荤指的是大蒜、小蒜、洋葱、葱、,后来佛教传入东土后,慢慢演变为肉食。
    而三厌,指的是天上的大雁,有夫妇的伦常;地上的狗,有保卫家的好处;水中的黑鱼,有忠敬之心。
    猪悟能也不知道要在这里等多久,嘴上说著改,可妖心不变,过了几年后,就把这事儿给慢慢忘了。
    但也没有再吃人,直到东土来了要等的人。
    菩萨与木吒,辞了悟能,半兴云雾前来。
    正走处,只见空中有一条玉龙叫唤。
    菩萨近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
    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可叫我小白龙。”
    “因我想得一块黑鳞,是齐天大圣之物。孙悟空曾来西海炫耀过,靠著那黑鳞,数次欺辱於我!”
    “我是西海龙王之子,哪里受得了这般欺辱!偏偏我打不过他!真是气煞我也!”
    “我父王一听是齐天大圣,怒斥了我一顿,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我使了个法子,偷了他的龙鳞,结果被他打到了西海,搅的西海龙宫不寧。父王还赔礼了不少东西!”
    “回头將我臭骂了一顿,多用酷刑!
    “后来我心生怒火,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我性逆。”
    “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留我一命,我已经知错了!”
    观音闻言,点头道:“莫要著急,等我先上天一趟,启奏陛下先。』
    即与木吒撞上南天门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著,问道:“何往?”
    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
    二天师即忙上奏。
    玉帝闻言,甚是好奇,遂下殿迎接。
    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一路寻取经人弟子,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
    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与菩萨。
    菩萨谢恩而出。
    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
    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
    小龙领命潜身不提。
    惠岸行者又道:“菩萨,既然已经为这取经人寻了坐骑,为何不给送书人也寻一个脚力?”
    菩萨答道:“我佛如来只管叫我管这取经人,至於送书人,待我回稟如来,若是需要,也可为之寻觅一番。”
    惠岸行者於是道:“善!”
    菩萨道:“如今我们寻了两人一马,也算是够了,可回往灵山復命,等取经人问世,送书人叩门!”
    惠岸行者道:“可还算是差上一人。
    菩萨道:“一时找不到人选,可先往灵山去罢!”
    於是又驾云往西回去。
    回去之时,又记下了沿路步程。
    话表如来释迦牟尼佛祖,上天面见三清四御,有了一番商议。
    其中如何,外人不知,只是佛祖去了一日,便又折返灵山,面露喜色。
    等眾人將如来迎回雷音宝剎的之后,这时观世音上前道:“启稟佛祖,
    弟子有问。“
    佛祖道:“你有何问,可与我讲来!”
    观世音道:“弟子已经为取经人选好弟子,分別是昔日水军天蓬元帅猪悟能,昔日捲帘大將沙悟净,还为取经人找到一匹可代脚力的马儿,是西海龙王之子!”
    佛祖笑道:“你去了宝阁之中,孙悟空不曾皈依我佛?”
    观世音道:“悟空佛法已深,佛性也高,只是不愿留在释教,想回去他的果山。”
    佛祖点头道:“如此也真是命中注定,皆是因果!观世音,我且与你再交代一些事,麻烦你再走一趟。”
    观世音皈依作礼道:“弟子自当谨遵法旨。”
    佛祖又道:“道文的送书人,玉帝打算让孙悟空来担当。“
    “他將我宝阁之中的经文全都读了遍!自是懂得佛法高深之妙,所以不许他外传佛经!”
    “他极懂道家妙法,修得了一身神通,还吃了不少舍利子,更是炼了双『宝火心瞳』,是个佛道同修的。”
    “由他来我西土传道法,任谁也不会反驳。”
    “他与取经人一道,一个来传道,一个来取经,互相帮扶,更是詮释了释道互助之理!极好!”
    “你且去与孙悟空细细明说!看他愿是不愿。”
    “还有一事便是,我先前给你的那箍儿,就不要与孙悟空戴了,他在宝阁之中修身养性,早已经磨了性子,不必再用那般手段了。”
    观世音皈依作礼道:“我已知晓,只待稍后便通知於他。”
    如来又道:“等到北方先行安定,再行西游路之事,此事倒是不急。”
    观世音点头道:“都一一记下了。”
    隨后,如来又开始开讲妙法,听得眾人如痴如醉。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09520/584450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