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对着砸皇帝和皇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推荐阅读:神医天赐、无限兑换之旅、钻石甜婚、八十年代锦鲤运、艺术人生、小村魅影三、我师弟怎么会是绿茶!、开个公司做游戏、甜妻密爱:总裁大人别宠我、不问南墙、
洪佶到了东阁门前才想起古尚书还没走,正要退回去,廊下候着的内侍接过他手里装奏疏的藤箱:“洪修撰可先进去,不妨事的。”引着洪佶进了东阁。
洪佶已是阻拦不及,六部尚书面前哪有他站的份儿,洪佶屏息静气地站到角落,尽量减轻自己的存在感。
古尚书仍是注意到了,笑问:“老蒋倒是会取巧,将活儿派给了你。”
洪佶当然知道,古尚书这样和蔼是为了哪般,所以他更不想给人落下轻狂的印象,他恭谨道:“我资历尚浅,别的我都帮不上忙。”
“洪修撰无需拘束。”崔兰愔朝
古尚书下首的椅子上指了,“坐着等吧。”
古尚书也忙道:“我还得一会子,洪修撰别急。”
洪佶不敢多打扰,小心地在最下首的椅子上坐了。
那边古尚书继续请示道:“娘娘看捐监的监生这里是?”
崔兰愔直接道:“捐纳来的监生多是不学无术的,带的监学里没了向学之风,长此下去,监学里出来的越发不能用,就此取缔吧。”
古尚书恭声应是,“娘娘说得很是,臣这就知会严祭酒。”
崔兰愔又道:“也不能一点机会不留,每年交纳各项税赋到一定数额的,比如年纳商税十万两以上的,可许一监生位,不过入监三月后需考核,考核不过的只能对不住了。另还需查明了没有偷漏税银的行为才可。”
古尚书反应很快,“这阵子盐商里买宫造之物定了一等的也归在此例吧?”
崔兰愔在案上弹了一指,“古尚书是明白的。”
皇后弹指时的神情同皇帝一脉相承,朝臣们见到不由自主就绷紧了,古尚书这会儿也不例外,“臣知道娘娘一心为社稷计,往外卖宫造之物必是大有深意。”
“嗯。”崔兰愔应了,“待时机到了,你们自然知晓是怎么回子事。”
“臣晓得。”古尚书站起来,“那臣就退下了?”
“去罢。”
洪佶坐这一会儿,心里都不知掀了几重浪,他这里还想着给崔兰愔增加筹码,崔兰愔已经主掌朝事了,不但要检视奏疏,连六部的主官都要按她的主张行事。
几句话之间,她就取缔了捐纳监生之路,却又留了捐纳或交十万赋税以上许一子入监的口子,就为着这一监生的名额,那些大商户就不会偷漏税银了。
待古尚书出了东阁,崔兰愔招呼洪佶往前坐了,笑着解释道:“前朝不好论家里的称呼,在这里我得称呼你洪修撰。”
“理该如此,娘娘只管吩咐臣就是。”洪佶恭身回道。
崔兰愔摆手,“称呼上如此,行止上却不必拘谨了。”
不语上前帮着将装奏疏的藤箱抬上大案,洪佶赶忙将里面的奏疏按序摆到案上。
崔兰愔轻车熟路地拿过看起,通过的就放到一边,需要添减的她就口述给洪佶,由洪佶一条条记了附到奏疏上,等回去再誊抄上去。
一个时辰下来,拿来的奏疏就检视好了,洪佶重新规整地装到藤箱里,不语喊来内侍帮他抬了回去。
回去后,洪佶心里仍是不能平静,崔兰愔处理起政务很是得心应手,显然延华殿里这样的情形有一段日子了。
且她见事理事的角度很多都不是臣子能想到的,所以只能是皇帝教出来的。
皇帝的做法真是常人理解不来的。
回去后,洪佶将记下来的都誊抄到奏疏上,给蒋学士看了,蒋学士核对后夸道:“不愧是状元郎,这一会儿就上手了。”
洪佶还是忍不住问道,“延华殿这样……竟没有话传出去。”
蒋学士很敢说,“都羞于启齿吧。”
邹学士插了一嘴,“洪修撰再瞧瞧就知道了。”
后面洪佶少说话多做事,两天下来,他就看出了七七八八。
也有臣子觉着皇后决断不来,或是接受不来皇后理政,直接往西阁陛见的。
洪佶身临其境了一回,就觉着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没有皇帝那样的脑子,很难跟上他的思绪,皇帝又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往外蹦,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话都接不利落,再对上皇帝看蠢物一样的眼神,没人会想经历第二回 。
所以,往东阁去的朝臣一日比一日多,硬犟着的人日渐稀少。
然后皇帝也不是完全甩手,皇后检视过的奏疏他最后会过一遍,拣出有疏漏的,他会叫皇后过来,掰开来揉碎了给她细说。
另外,皇后接见朝臣时,若遇上决断不来的,会让那人往西阁来问皇帝。
这才是最气人的,直接找来的皇帝是那样不耐烦,皇后发话让找来的,皇帝虽不说多么耐心,却能分明地给出指示,事情很顺畅地就解决了。
皇帝如此做法之下,后宫不得干政这些只能先放一边儿,满朝文武竟没一个敢直谏的,就这么由着皇帝想怎样就怎样,传出去实在脸上无光,如此,朝臣们于这事儿都三缄其口,心照不宣地往东阁出入。
看明白这一切,洪佶不知该怎样恰当形容。
皇帝是真的一点不按牌理出牌,别的皇帝生怕被分了权,这位却手把手教皇后独揽朝政,翻遍史书都找不到这样一位了。
洪佶用足了心,蒋学士三个也愿意教他,三天下来,西阁里的事他差不多都能上手了。
这一日,皇帝召几位文武重臣来见,因兵部尚书还是李首辅挂着,兵部来的是左侍郎。
兵部左侍郎周衡形色匆匆,是最后一个进的西阁。
拜见后,周衡将手里拿的公文呈上来,“这是兵部才收到的,孟总兵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弹了下手指,让他直接说。
周衡紧张地咽了下口水,只得说了,“是鞑喇大汗乌木罕找孟总兵传话,说是乌木罕新生了小儿子,很是喜欢宠爱,闻得陛下这里即将有小公主,那……那乌木罕想和陛下结儿女亲家,为此愿许十年不扰大郢边境……”
啪地一声,皇帝劈手将面前的大案削成两半儿,案上的一应物事尽数散落在地,又是一阵哐当声。
皇帝犹不解气,反手向后一挥,他身后装满了书册的大柜就轰然塌下来,厚重的书册如砖石一样砸下来,转瞬间西阁里就没了样子。
好在徐宪身手敏捷,挡着申阁老几个退得及时,都没有被砸到。
皇帝显然是迁怒了,脸上如山雨欲来,嘴角却扯出一丝笑来,然这笑却让人打心里生寒。
“怎不说了?我大郢养得好臣子……”他喊来洪佶,“拟旨,撤了孟箴总兵之职,八百里加急发下去。”
“陛下不可呀,值此用人之际,撤了孟箴山西无人可守啊!”申阁老几个忙上前劝谏,“臣等也气,这事儿还需从长计议,陛下先忍耐几日,到时一总儿把气出了。”
偏有徐宪上前道:“臣可去山西盯一阵。”
“朕已有计较。”皇帝盯了洪佶:“拟旨。”
洪佶不敢耽误,且也是气愤异常,立即到边上的小案上草拟旨意。
皇帝说完,抬脚又给边上的卷缸一脚踹了,偌大的卷缸直接飞上墙,顷刻间分崩离析。
诸臣子这才知道皇帝是个暴戾脾气,之前的空寂淡然该是他长年入定练出来的。
虽这会儿他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淡然,却没人敢掉以轻心。
皇帝的眼神又转向周衡,此刻的皇帝犹如蓄势待发的凶兽,周衡跟着就瑟瑟抖起来。
若是皇帝发话杖周衡二十四十的,这都没什么,申阁老实在是怕皇帝一个忍不住给周衡活扯了。
申阁老没法子,赶紧找了内侍说道:“
赶紧去请娘娘来。”
那内侍也知道眼前的场面没人能收拾,急跑着就往东阁去了。
崔兰愔正和宋彰姜奭说事儿,被内侍闯进来颤着声不清不楚地说,“娘娘快去看看吧,陛下给西阁都砸了,申尚书请您过去劝劝陛下……”
泰山崩于前皇帝都未必会抬眉,什么事能让他砸了西阁?
崔兰愔知道不是小事,站起来就往外走,宋彰和姜奭不放心,随后跟了出来。
西阁外候着的内侍忙帮着开了门,对着一片狼藉的西阁,崔兰愔一时不知该往哪里落脚。
皇帝几步移过来,就要给崔兰愔往外推,“没甚事,你回去安坐,等会儿我去找你。”
皇后一露面,皇帝就正常了,申阁老几个哪能让崔兰愔走,一起朝她行礼,“陛下要撤了孟箴,这事非同小可,望娘娘劝陛下三思。”
孟箴可是守边大吏,就算皇帝要北上,之前也没有要撤孟箴的打算。
崔兰愔推开皇帝往里迈,“有事儿说事,砸东西做什么。”她可惜地看着一地碎片,“这都能换多少银子的。”
皇帝见哄不走她,伸脚往前将挡路的都扫了,扶着她往里走。
不言和谷丰这才敢动了,找扫把将地面上大概清出来。
皇帝扶她在大座上坐了,崔兰愔就问:“是为了什么事?”
皇帝还想哄她,“没甚事……”被崔兰愔举手掩住嘴,她转向申阁老,“申大人说给我吧,不知底细我也无从劝起。”
申阁老想想也是,这一段皇后处理政务四平八稳的,是个能沉住气的,就道:“是鞑喇大汗乌木罕生了妄心,想让他新生的小儿同娘娘怀的小公主做亲……”
申阁老话还没落完,就见皇后一把将皇帝推开,在屋里转着,皇帝跟着被她怒斥开,“边儿去。”
说着话她转到墙角,抬手拿起条案上的花觚就甩出去,一声脆响后,花觚化为一地碎瓷。
之后她随走随砸,西阁里再没一件好物。
皇后和皇帝果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生起气是要对着砸的,申阁老才明白皇帝为什么拦着皇后进门了。
洪佶已是阻拦不及,六部尚书面前哪有他站的份儿,洪佶屏息静气地站到角落,尽量减轻自己的存在感。
古尚书仍是注意到了,笑问:“老蒋倒是会取巧,将活儿派给了你。”
洪佶当然知道,古尚书这样和蔼是为了哪般,所以他更不想给人落下轻狂的印象,他恭谨道:“我资历尚浅,别的我都帮不上忙。”
“洪修撰无需拘束。”崔兰愔朝
古尚书下首的椅子上指了,“坐着等吧。”
古尚书也忙道:“我还得一会子,洪修撰别急。”
洪佶不敢多打扰,小心地在最下首的椅子上坐了。
那边古尚书继续请示道:“娘娘看捐监的监生这里是?”
崔兰愔直接道:“捐纳来的监生多是不学无术的,带的监学里没了向学之风,长此下去,监学里出来的越发不能用,就此取缔吧。”
古尚书恭声应是,“娘娘说得很是,臣这就知会严祭酒。”
崔兰愔又道:“也不能一点机会不留,每年交纳各项税赋到一定数额的,比如年纳商税十万两以上的,可许一监生位,不过入监三月后需考核,考核不过的只能对不住了。另还需查明了没有偷漏税银的行为才可。”
古尚书反应很快,“这阵子盐商里买宫造之物定了一等的也归在此例吧?”
崔兰愔在案上弹了一指,“古尚书是明白的。”
皇后弹指时的神情同皇帝一脉相承,朝臣们见到不由自主就绷紧了,古尚书这会儿也不例外,“臣知道娘娘一心为社稷计,往外卖宫造之物必是大有深意。”
“嗯。”崔兰愔应了,“待时机到了,你们自然知晓是怎么回子事。”
“臣晓得。”古尚书站起来,“那臣就退下了?”
“去罢。”
洪佶坐这一会儿,心里都不知掀了几重浪,他这里还想着给崔兰愔增加筹码,崔兰愔已经主掌朝事了,不但要检视奏疏,连六部的主官都要按她的主张行事。
几句话之间,她就取缔了捐纳监生之路,却又留了捐纳或交十万赋税以上许一子入监的口子,就为着这一监生的名额,那些大商户就不会偷漏税银了。
待古尚书出了东阁,崔兰愔招呼洪佶往前坐了,笑着解释道:“前朝不好论家里的称呼,在这里我得称呼你洪修撰。”
“理该如此,娘娘只管吩咐臣就是。”洪佶恭身回道。
崔兰愔摆手,“称呼上如此,行止上却不必拘谨了。”
不语上前帮着将装奏疏的藤箱抬上大案,洪佶赶忙将里面的奏疏按序摆到案上。
崔兰愔轻车熟路地拿过看起,通过的就放到一边,需要添减的她就口述给洪佶,由洪佶一条条记了附到奏疏上,等回去再誊抄上去。
一个时辰下来,拿来的奏疏就检视好了,洪佶重新规整地装到藤箱里,不语喊来内侍帮他抬了回去。
回去后,洪佶心里仍是不能平静,崔兰愔处理起政务很是得心应手,显然延华殿里这样的情形有一段日子了。
且她见事理事的角度很多都不是臣子能想到的,所以只能是皇帝教出来的。
皇帝的做法真是常人理解不来的。
回去后,洪佶将记下来的都誊抄到奏疏上,给蒋学士看了,蒋学士核对后夸道:“不愧是状元郎,这一会儿就上手了。”
洪佶还是忍不住问道,“延华殿这样……竟没有话传出去。”
蒋学士很敢说,“都羞于启齿吧。”
邹学士插了一嘴,“洪修撰再瞧瞧就知道了。”
后面洪佶少说话多做事,两天下来,他就看出了七七八八。
也有臣子觉着皇后决断不来,或是接受不来皇后理政,直接往西阁陛见的。
洪佶身临其境了一回,就觉着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没有皇帝那样的脑子,很难跟上他的思绪,皇帝又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往外蹦,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话都接不利落,再对上皇帝看蠢物一样的眼神,没人会想经历第二回 。
所以,往东阁去的朝臣一日比一日多,硬犟着的人日渐稀少。
然后皇帝也不是完全甩手,皇后检视过的奏疏他最后会过一遍,拣出有疏漏的,他会叫皇后过来,掰开来揉碎了给她细说。
另外,皇后接见朝臣时,若遇上决断不来的,会让那人往西阁来问皇帝。
这才是最气人的,直接找来的皇帝是那样不耐烦,皇后发话让找来的,皇帝虽不说多么耐心,却能分明地给出指示,事情很顺畅地就解决了。
皇帝如此做法之下,后宫不得干政这些只能先放一边儿,满朝文武竟没一个敢直谏的,就这么由着皇帝想怎样就怎样,传出去实在脸上无光,如此,朝臣们于这事儿都三缄其口,心照不宣地往东阁出入。
看明白这一切,洪佶不知该怎样恰当形容。
皇帝是真的一点不按牌理出牌,别的皇帝生怕被分了权,这位却手把手教皇后独揽朝政,翻遍史书都找不到这样一位了。
洪佶用足了心,蒋学士三个也愿意教他,三天下来,西阁里的事他差不多都能上手了。
这一日,皇帝召几位文武重臣来见,因兵部尚书还是李首辅挂着,兵部来的是左侍郎。
兵部左侍郎周衡形色匆匆,是最后一个进的西阁。
拜见后,周衡将手里拿的公文呈上来,“这是兵部才收到的,孟总兵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弹了下手指,让他直接说。
周衡紧张地咽了下口水,只得说了,“是鞑喇大汗乌木罕找孟总兵传话,说是乌木罕新生了小儿子,很是喜欢宠爱,闻得陛下这里即将有小公主,那……那乌木罕想和陛下结儿女亲家,为此愿许十年不扰大郢边境……”
啪地一声,皇帝劈手将面前的大案削成两半儿,案上的一应物事尽数散落在地,又是一阵哐当声。
皇帝犹不解气,反手向后一挥,他身后装满了书册的大柜就轰然塌下来,厚重的书册如砖石一样砸下来,转瞬间西阁里就没了样子。
好在徐宪身手敏捷,挡着申阁老几个退得及时,都没有被砸到。
皇帝显然是迁怒了,脸上如山雨欲来,嘴角却扯出一丝笑来,然这笑却让人打心里生寒。
“怎不说了?我大郢养得好臣子……”他喊来洪佶,“拟旨,撤了孟箴总兵之职,八百里加急发下去。”
“陛下不可呀,值此用人之际,撤了孟箴山西无人可守啊!”申阁老几个忙上前劝谏,“臣等也气,这事儿还需从长计议,陛下先忍耐几日,到时一总儿把气出了。”
偏有徐宪上前道:“臣可去山西盯一阵。”
“朕已有计较。”皇帝盯了洪佶:“拟旨。”
洪佶不敢耽误,且也是气愤异常,立即到边上的小案上草拟旨意。
皇帝说完,抬脚又给边上的卷缸一脚踹了,偌大的卷缸直接飞上墙,顷刻间分崩离析。
诸臣子这才知道皇帝是个暴戾脾气,之前的空寂淡然该是他长年入定练出来的。
虽这会儿他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淡然,却没人敢掉以轻心。
皇帝的眼神又转向周衡,此刻的皇帝犹如蓄势待发的凶兽,周衡跟着就瑟瑟抖起来。
若是皇帝发话杖周衡二十四十的,这都没什么,申阁老实在是怕皇帝一个忍不住给周衡活扯了。
申阁老没法子,赶紧找了内侍说道:“
赶紧去请娘娘来。”
那内侍也知道眼前的场面没人能收拾,急跑着就往东阁去了。
崔兰愔正和宋彰姜奭说事儿,被内侍闯进来颤着声不清不楚地说,“娘娘快去看看吧,陛下给西阁都砸了,申尚书请您过去劝劝陛下……”
泰山崩于前皇帝都未必会抬眉,什么事能让他砸了西阁?
崔兰愔知道不是小事,站起来就往外走,宋彰和姜奭不放心,随后跟了出来。
西阁外候着的内侍忙帮着开了门,对着一片狼藉的西阁,崔兰愔一时不知该往哪里落脚。
皇帝几步移过来,就要给崔兰愔往外推,“没甚事,你回去安坐,等会儿我去找你。”
皇后一露面,皇帝就正常了,申阁老几个哪能让崔兰愔走,一起朝她行礼,“陛下要撤了孟箴,这事非同小可,望娘娘劝陛下三思。”
孟箴可是守边大吏,就算皇帝要北上,之前也没有要撤孟箴的打算。
崔兰愔推开皇帝往里迈,“有事儿说事,砸东西做什么。”她可惜地看着一地碎片,“这都能换多少银子的。”
皇帝见哄不走她,伸脚往前将挡路的都扫了,扶着她往里走。
不言和谷丰这才敢动了,找扫把将地面上大概清出来。
皇帝扶她在大座上坐了,崔兰愔就问:“是为了什么事?”
皇帝还想哄她,“没甚事……”被崔兰愔举手掩住嘴,她转向申阁老,“申大人说给我吧,不知底细我也无从劝起。”
申阁老想想也是,这一段皇后处理政务四平八稳的,是个能沉住气的,就道:“是鞑喇大汗乌木罕生了妄心,想让他新生的小儿同娘娘怀的小公主做亲……”
申阁老话还没落完,就见皇后一把将皇帝推开,在屋里转着,皇帝跟着被她怒斥开,“边儿去。”
说着话她转到墙角,抬手拿起条案上的花觚就甩出去,一声脆响后,花觚化为一地碎瓷。
之后她随走随砸,西阁里再没一件好物。
皇后和皇帝果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生起气是要对着砸的,申阁老才明白皇帝为什么拦着皇后进门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35/606840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