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玄幻小说 > 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 第139章 出征在即有这样的国戚是大郢的幸事……

第139章 出征在即有这样的国戚是大郢的幸事……

推荐阅读:毒宠狂妃:神医九小姐来自亿万光年的男人[综文豪]我家神主坚持自己是个人偏宠剑尊不太对劲天生码字狂至尊兵王在都市最强小神农金屋藏了个小哥哥男学渣的天后养成

    崔二猛不是白叫的,这下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好在皇后发脾气时,皇帝没了脾气,要是两个一起,那该是暴风骤雨一样。
    还是申阁老仗着年纪大资格老,劝了两句,“娘娘息怒,小公主娇嫩,别再惊到了。”
    帝后两人却一点不当回事,皇后看着也没能砸的了,才让皇帝扶着回来坐下。
    屋里就皇帝的大座还在,皇后坐着,皇帝就只能站着了。
    帝后两人谁都没觉着有什么,这两口子出格的事一箩筐都装不下了,也不差这点儿,申阁老几个都是视而不见一样。
    尤其是这样的当口,虽两人都收了火,可谁也不敢再给搓出火星子来。
    那边皇帝已恢复平日散漫的语气,低头询问道:“还没醒?”
    “嗯。”崔兰愔有些愁,“才翻了个身儿,又继续睡了。”
    皇帝也没法子,捏着鼻梁道,“随我了,想开些吧。”
    所以,才那样大的动静,小公主只翻了个身就睡了?
    想也是,有这样一对猛人爹娘,一般的动静估计也吓不到小公主。
    皇后冷哼了声,眼神不善地转向周衡,周衡打了个战,头都要埋到衣襟里去了。
    皇后这才转向皇帝,“就走么?”
    皇帝颌首:“五日后。”
    说完,皇帝看向徐宪,“调京畿十六卫,禁军羽林左卫,骁骑左右卫,鹰扬左卫共二十万军,咱们五日后北上。”
    徐宪这阵子一直等着,这下立即振奋起来,中气十足地应道:“臣领命。”随后又问,“回头臣自己往兵部取调兵令和兵符么?”
    皇帝喊了洪佶,“再拟旨,让兵部出具调兵令和兵符,半个时辰内必得交到徐都督手中。”
    洪佶大声应了,拿了才草拟好的撤孟箴的旨意往里间去了。
    徐宪又道:“臣核对过,各地屯田所出已不够支应平日用度,二十万人马的粮草武备要及时跟上才好。”
    “粮草已先一步运到北地,路上会有运粮的船队跟上,徐侯放心就是。”这次是皇后回他,“各项武备商课提举司已准备充足,徐侯可随时找宋提举和姜知事提领,若还有需要也只管提,随后就能给筹备齐全,绝不会误了军机。”
    徐宪惊诧后,朝崔兰愔深揖到底,“臣出征多少回,只这一回没有拖延,没有推诿,于大军出发前粮草已先行运抵,武备也是齐全的,臣代出征的将士谢过娘娘。”
    他抬头时,近边的申阁老等都能瞧见他眼角泛了红意,有经历过二十年前战事的,都不免怆然。
    “徐侯和万千将士为大郢而战,该我谢过才是。”崔兰愔如男子一样作揖回礼,“陛下和我能为你们做得有限,只有尽力保证你们何时何境都无后顾之忧。”
    “陛下和娘娘如此,我等就是拼尽最后一滴血肉也无憾了。”徐宪对着皇帝和崔兰愔又是一拜,“臣侄徐固和臣子徐毅也愿一同出征,还望陛下和娘娘准许。”
    皇帝罕有地正了脸色,问道:“不留一个么?”
    “之前是想留一个,只臣侄和臣子都是互不相让,臣以为筹备粮草武备还需些时日,就没定下来。”徐宪坦诚道,随即笑着摇头,“徐家的男儿生来就是要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孟同知都去,他两个就更不会相让了,待我回去说了,两个不定怎么高兴呢。”
    皇帝也不劝,点头道,“如此都先领镇抚之职,禁军还是京畿十六卫你看着就是。”竟是将出征时将领的任用都交给了徐宪。
    徐宪心里的激荡无法形容,彻底为帝后的胸襟和做法折服。
    申阁老这些连插话的机会都未有,大事就已抵定。
    震惊中反应过来,皇帝今日叫他们这些来西阁,该是就要说往北地出兵的事,因着被周衡拿来的八百里加急打断了,才成了这样的局面。
    粮草和武备皇后带着商课提举司都备齐了,没有动用国库一分的银子,这让他们连上桌谈的资格都无。
    两年前的南迁太过狼狈,无异于仓皇逃窜,朝臣里很多都有畏战心理。
    这些年对鞑喇都是防御收缩之势,就连大郢战力的两大门面,甘陕的王效,山西的孟箴都有些疲战,生了同鞑喇谈和休战的想法。
    之前李首辅多有考虑,若不是皇帝登基打断了,这会儿怕不是已派使臣往鞑喇去谈了。
    /:.
    只鞑喇靠天吃饭,岂会放着大郢这么大的肥地不劫掠,所谓的和谈就是割地拿银子换几年的安稳,待那些填不满鞑喇的胃口时,就是鞑喇大军压境时。
    可知道是一回事,却又心存侥幸,鞑喇是马上的族群,想来是打不过江的,有大江之险,
    再不济就放弃北地,划江而治。
    不想帝后暗自就筹备好了,一应商讨都无就定下了发兵北地。
    这会儿有了鞑喇大汗乌木罕为小儿求亲之举,帝后更加师出有名了。
    徐宪要带着子侄全力以赴,皇帝点了崔谡所在的羽林左卫出征,皇后一句反对没有。
    帝后这样势在必得,徐家又是这样悍不畏死,谁没有筋骨脊梁,那点畏战的心理就丢到了一边。
    申阁老当即表态道:“我等虽在后方,也会尽自己一份力。”
    古尚书等纷纷响应,大殿里群情激昂起来。
    皇帝就道:“如此诸位就尽心辅佐皇后,于鞑喇战事大胜时,功劳簿上也有诸位的一笔。”
    这阵子不都是跟着皇后理朝事么,皇帝难得多话,怎么还是多此一说?
    点头称是到一半儿,又都停下来,申阁老惊问:“陛下您要……御驾亲征?”
    皇帝轻描淡写道:“有徐侯领兵,朕只是想巡视北地。”
    古尚书等同申阁老一起劝谏道:“陛下是江山社稷所在,不可立于危地呀!”
    皇帝眼神环顾一周,不屑道:“鞑喇还没那个本事伤到朕。”
    他还是当初同崔兰愔的那句话,“朕虽不能横扫千军万马,于千军万马中取人首级却是手到擒来。”
    申阁老等顺着他的眼神看去,一地的坍塌,再听到皇帝如此悍然说法,都没了话说。
    下午,皇帝就发了告民书,往各处城门及出入的要道都张贴了。
    告民书是洪佶拟的,没有华丽辞藻,用的最朴实易懂的语句,只要学完千字文的都看得懂。
    上头历数鞑喇累累罪行,北地不平,大郢难安,镇北侯徐宪即日会带兵北上,驱除外患,天子守国门,皇帝会随军北上巡视北地……
    这张告万民书,犹如湖水里炸起的惊雷,在应城及京畿州府翻起涛天巨浪。
    应城及京畿各府里不少两年前随宣宁帝南迁的,当初被鞑喇兵临燕城的记忆犹在,那样丧家之犬的滋味常于午夜梦回时出现,是刻在骨子里的耻辱。
    如今皇帝要往北地督战,那些南迁来的北地人都是涕泪交加,直呼圣主明君。
    南地再富庶繁华,却都是舍不下故土。
    而前阵子于陈老太后寿辰上玩的那场游戏也显了效果。
    知道崔谡也要随羽林左卫出征,好多武勋人家的子弟纷纷往大都督府请命,想要随军出征。
    皇帝本就要重振武勋,家中独子不收外,只要弓马上有些底子的,都收了列入羽林左卫,由崔谡统领了训练。
    徐宪见了,留了徐固跟在身边,将徐毅也分派到崔谡帐下。
    从商课提举司领取了武备后,徐宪才知皇后说得太保守了,这哪是齐备,是丰足才对。
    原来商课提举司收上来的商税,和皇后之前出手宫造之物换来的银子,都用在了这里。
    很快应城里都知晓了,到处都在称颂帝后,被称为英主的高宗都没有这样高的民望。
    待姜奭来交第二批武备,交接后,姜奭双手呈给徐宪一把长刀,“徐侯试试这把刀。”
    这和给骑兵新配的长刀是一样的,刀身黑黢黢的瞧着平平无奇的。
    徐宪还想这样的刀配给骑兵,是不是哪里疏漏了。
    他提起刀朝着案角挥下,他都没怎发力,随着咔地一声,案角整齐地被斩落。
    是从未见过的锋锐无匹,徐宪才知自己看走眼了,跟着提刀出来,挥出一片刀花,所过之处碗口大的树枝都是齐刷刷落地。
    徐宪豪气顿生,有此良兵利器,还不杀鞑喇一个片甲不留!
    他当即将自己的腰刀换了,问向姜奭,“这是工部弄出来的?工部里竟藏着这样的能人?”
    这会儿无需再瞒,姜奭回道:“是我姑父琢磨出来的,徐侯拿的这把就是我姑父亲手制的,他说宝刀赠英雄,希望此刀助徐侯立不世战功。”
    徐宪肃然起敬,他没想到看着文气好脾气,随时准备下厨挥铲的崔晟竟有这样深藏不露的本事。
    “崔兄大才,我定不会辜负他的心意。”
    姜奭又道,“我姑父这会儿还在琢磨制射程更远的良弓,因着正到了关键时候,一下也走不开,若不是这样,他是想亲手将此刀交给徐侯的。”
    徐宪心潮澎湃,若是有射程更远的良弓,那得给鞑喇直接送到外祖家了。
    皇帝于朝会上特意点名嘉勉了崔晟,朝臣们和崔家人才知崔晟闷头做了这样的大事。
    若是此战大胜,崔晟绝对是大功一件。
    崔家一门,有崔晟默默研制军械,又有崔谡随军出征,还有洪佶于西阁埋头做事,于名利无争,谁还能说崔家是靠皇后换来门第显达的。
    徐宪要第一个站出来驳斥回去,他一字一句说得铿锵,“有崔家这样实干为国的国戚,是大郢的幸事。”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5935/606840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