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推荐阅读:白鹤染君慕凛、六零年代炮灰小姨子[穿书]、魔道回忆录、顾少霸宠小医妻、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迷糊萌妻拐个总裁回家养、婚途璀璨:邪魅BOSS深夜来、毒宠谋妃、霍格沃茨:別叫我制杖师、我缔造了超凡时代、
那一口千辛万苦戳下来的鱼肉终究还是没进肚,皇帝将筷子放在桌上,气笑了,“陈卿啊陈卿,你这张嘴!若非朕脾气好,你现在只怕已经蹲在大狱了。”
张惟吉在旁心如止水,默默瞥了一眼陈允渡。
陈大人啊,并非是咱家不肯帮您说好话了,只是就凭着你这张嘴,咱家就是开口了,也是跟着一道下牢狱的命。倒不如留咱家在外斡旋,您真进去了,也好有个照应不是?
陈允渡:“臣知道陛下爱民如子,仁善宽慈,故而才敢这么说话。”
张惟吉猛转头:“……?”
这是瞬间开窍了?
皇帝已经做好了眼前人头铁到底的准备,乍然听到陈允渡这番话,有种不切实际的感觉,他不自在地晃了晃脑袋,看向旁边惊讶不逊色他的张惟吉,确认自己不是幻听。
稀奇。
能在这样的情境下听到陈允渡的夸赞,当真稀奇。如此看来,他平日的直率敢言,都是因为深知朕之脾性,故而无拘束矣。
他自觉心中本该气愤,但细细体会之下,怒气诡异消失,甚至还有点想笑。
皇帝的理智和经验告诉他不能早早暴露自己已然不生气这一事实,于是他连忙抿紧唇角,面上一派威仪沉肃,“纵使你这般说,朕也不会轻易原谅了你。”
陈允渡拱手:“臣惶恐。”
“你惶恐?”皇帝绷紧自己的嘴角,沉声道,“爱卿可当真会说笑,朕可一点儿都没看出来。”
张惟吉在心底道:陛下,要不您收收嘴角快压不住的笑?
“罢了,念在你此前辛苦的份上,这一回朕就大人有大量不与你计较。”皇帝说,“言归正传,你到底为何不愿承办贵妃寿辰大典?”
陈允渡沉默了一会儿,抬眸看向他,“贵妃于张家的意义,无需臣陈言陛下也知道。若臣接了为贵妃操办寿辰典仪一事,那么陛下与我曾有意部署反对张家的众臣该做何想?”
皇帝怔了怔,嗫嚅着想要说什么,但陈允渡没给他这个机会。
“再者,典仪若不合贵妃心意,臣下亦难以招架。”
皇帝:“她并非那样的人。”
“是吗?”陈允渡说,“能操持贵妃寿辰典仪之人何其多,不说专司其职的礼部,整个朝堂大有人在,陛下将你我筹划搁置一边……臣想,是贵妃亲自向您点了臣吧?”
“你怎么知道?”皇帝讶然。
陈允渡没有理会这个皇帝本该一眼就看穿的问题,继续自己的推论,“但贵妃娘娘久居深宫,臣即便后起之秀,也不该如此进入她的视线……除非有人特意与娘娘提及了臣。这个人,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皇帝想说什么,但一句话都没说成,只能顺着陈允渡的思路和提问接着往下说。
“贵妃这段时日身体抱恙,最近接触过她的……便是张家那几个丫头。”皇帝说,“那些都是张尧佐的孙女,她的侄女……都是唤她姑母的孩子,朕想着来宫中陪陪她,兴许她的病能好些。”
“陛下对娘娘之深情,臣看在眼中,”陈允渡道,“但现在张家人将陛下您对娘娘的爱护之情加以利用,陛下还要忍受吗?娘娘本该在宫中静养避免忧思,但张家人不顾念娘娘身体,将她牵扯至朝堂纷扰,岂非与陛下初衷相悖?”
“你……你让朕好生想一想。”
皇帝好半响没说话。
张惟吉不禁看向了陈允渡。
虽现在局势未清,但陈大人这口才着实了得,三言两语,便将话头对准了张家居心叵测上。
贵妃是陛下的逆鳞,尤其是现在病弱垂危的贵妃,哪怕她是想要摘天上星月,陛下都会尽力一试。张家人身为贵妃母家,不想着为其寻找郎中大夫问诊,反而要在贵妃最后关头榨干她的最后价值,让陈大人再无检举张家的能力。陛下现在想明白了,只怕会震怒。
皇帝略显颓然地往后一靠。
“爱卿,你若不直接揭开这血淋淋一幕,朕还能装作自欺欺人,可现在,你让朕如何自处。”
哪怕张家人给贵妃的都是算计,哪怕他一怒之下便可以帮贵妃出了这一口恶气,他还能真当着贵妃的面惩处了她的九族不成?
陈允渡袖袍下的手紧了紧。
“陛下……”
皇帝缓缓抬眼,收敛着自己眼中的悲伤,“爱卿请说。现在没什么是朕不敢听的了。”
“倒也不必如此悲壮,”陈允渡思忖片刻,道,“不知陛下可否让臣与贵妃娘娘见一面?”
张家的罪证收集大半,一路虽有波折但好在有官家的暗中支持,回首来看算顺利。不过现在贵妃不再担任沉默守护者形象而是公然出面为张家谋划前程,将会是影响官家最大的变数。
“此事并非臣一时兴起,今日即便陛下不说,臣也会有此请求。”
“……”皇帝默然了很久,像是猜到了陈允渡的打算,低声道,“罢了,依你。不过她若不是不见你,朕亦别无他法。”
……
旁边的官员还在翘首等待着陈允渡的下文。
“陈大人,既然你不愿说官家后续与你说了什么,我们也不再追问。不过大人此番升迁乃大喜事,不知道陈大人可会设宴庆贺?”
陈允渡:“尚在考虑,若是出了结果,陈某定然告知诸位。”
众官员围在陈允渡身旁半天,却什么都没有打探到,不禁有些牙酸。陈大人年纪小,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倒一点不像个为官没几年的年轻人。面面相觑后,为首的官员道:“既如此,我们就等着喝陈大人这一杯喜酒了。”
陈允渡不再看他们。
正好郑獬过来,他抬高声音唤了声,“郑兄。”
被喊做“郑兄”的郑獬嘴角笑容难掩,他眼波往此处扫了一眼,才不慌不忙过来,挤开围成一团的众官,“都让让,我与照泓有事相商。”
“郑大人,明明是我们先与陈大人说话的……”
“我与照泓关系匪浅,从不讲究什么先来后到。”郑獬面不改色。
其他官员暗叹一声离开。
陈允渡道:“多谢。”
“顺耳,多说几句,我爱听。”郑獬脸上笑容灿烂,也只有这个时候,陈允渡看上才不像山巅冷雪,带着几分松风明月的年少之感。
陈允渡:“多亏郑兄替我解围。”
“八个字,加上‘多谢’二字,足足十个字。”郑獬道,“妙!待我回去拿绢帛录下,让匠师裱起来悬于正堂中,叫当世一眼就能瞧见。”
冯京,字当世。三人同一届一甲三人,关系密切和睦,不失为为皇祐元年一段佳话。
陈允渡不知道该说什么合适。
他不是很能理解冯京和郑獬乐此不疲以他言较劲。
郑獬:“这还不够,末了再题一句‘照泓言’才好……以后你若是被人围了,只管叫为兄便是。”
陈允渡:“你要做何?”
“没什么,”郑獬大笑着道,“只不过为兄豁出这张老脸帮你,你日后将自己印鉴借为兄一用便是。”
光是他裱起来有什么用,盖上陈允渡的印鉴才真有信服力呢。
他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脸上笑容灿烂,陈允渡瞥了一眼高台,又看了一眼还在笑的郑獬,刚准备说话,一道声音响起在两人身后。
“陈卿和郑卿言笑晏晏,朕亦十分好奇,不如说出来一道乐否?”
郑獬:“……”
陈允渡:“陛下。”
皇帝从鼻腔里发出一声,一甩袖袍,走回上首坐下。
郑獬欲哭无泪,慢慢挪移自己的脚步,但又不敢太过招摇引人注目,直接在陈允渡身后站定,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
陈允渡快速低声说了句话:“陛下并非针对你,郑兄莫慌。”
郑獬看着陈允渡的肩背,顿时一阵安心从心底而生,托了陈允渡的福,他头一次站在这么靠前的位置,视野开阔是开阔,就是离陛下忒近了些……等等,刚刚照泓说陛下并非针对他,难不成指的是自己?
郑獬在心中为陈允渡点了根蜡。
朝会上的皇帝与亭台中的宛如两人。后汀院的陛下会为私情所牵肠,但御座关乎大宋及千万生民,他冷静自持,一件件处理着各方传递上来的消息,在做出抉择时,下意识地看向陈允渡。
“陈卿有何话说?”
陈允渡也是能将公私分开的人,分析利弊一如既往言简却直击要害,皇帝时而思索时而颔首,场面一派君臣亲厚。
众官员瞧在眼底,心中有了答案。
看来昨日陈大人晚归并非是惹怒天颜,说不准只是官家找他有些事需要解决呢。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与陈大人交好,百利而无一害。
待朝会接近尾声,辰时没能及时在陈允渡面前刷脸的臣子纷纷摩拳擦掌,只待官家一声令下,便上前与陈允渡结个善缘。
“若无人有事禀报,今日便议到此处,”皇帝说的口干舌燥,他轻咳一声,“众卿退下吧。陈爱卿,你留下。”
准备上前的众官:“?”
还来?
但皇帝站着不动,显然是要等陈允渡一道走。众官员悻悻摸了摸鼻子,麻溜地向皇帝行礼后,三两退出了大堂。
“看来陈大人还是颇得圣心。陛下接连召见,说不准是有什么要事嘱托给他。我有一个侄儿在户部做事,往后可要告诫他多跟在陈大人身后学着点。”
“合该如此,陈大人年少有为,想来那些传言不可信。”
“说起来昨日我就好奇了,陈大人刚从相州回来,怎么那么快就传言失去圣心,今日想来,说不准有人刻意造谣生事。”
张惟吉在旁心如止水,默默瞥了一眼陈允渡。
陈大人啊,并非是咱家不肯帮您说好话了,只是就凭着你这张嘴,咱家就是开口了,也是跟着一道下牢狱的命。倒不如留咱家在外斡旋,您真进去了,也好有个照应不是?
陈允渡:“臣知道陛下爱民如子,仁善宽慈,故而才敢这么说话。”
张惟吉猛转头:“……?”
这是瞬间开窍了?
皇帝已经做好了眼前人头铁到底的准备,乍然听到陈允渡这番话,有种不切实际的感觉,他不自在地晃了晃脑袋,看向旁边惊讶不逊色他的张惟吉,确认自己不是幻听。
稀奇。
能在这样的情境下听到陈允渡的夸赞,当真稀奇。如此看来,他平日的直率敢言,都是因为深知朕之脾性,故而无拘束矣。
他自觉心中本该气愤,但细细体会之下,怒气诡异消失,甚至还有点想笑。
皇帝的理智和经验告诉他不能早早暴露自己已然不生气这一事实,于是他连忙抿紧唇角,面上一派威仪沉肃,“纵使你这般说,朕也不会轻易原谅了你。”
陈允渡拱手:“臣惶恐。”
“你惶恐?”皇帝绷紧自己的嘴角,沉声道,“爱卿可当真会说笑,朕可一点儿都没看出来。”
张惟吉在心底道:陛下,要不您收收嘴角快压不住的笑?
“罢了,念在你此前辛苦的份上,这一回朕就大人有大量不与你计较。”皇帝说,“言归正传,你到底为何不愿承办贵妃寿辰大典?”
陈允渡沉默了一会儿,抬眸看向他,“贵妃于张家的意义,无需臣陈言陛下也知道。若臣接了为贵妃操办寿辰典仪一事,那么陛下与我曾有意部署反对张家的众臣该做何想?”
皇帝怔了怔,嗫嚅着想要说什么,但陈允渡没给他这个机会。
“再者,典仪若不合贵妃心意,臣下亦难以招架。”
皇帝:“她并非那样的人。”
“是吗?”陈允渡说,“能操持贵妃寿辰典仪之人何其多,不说专司其职的礼部,整个朝堂大有人在,陛下将你我筹划搁置一边……臣想,是贵妃亲自向您点了臣吧?”
“你怎么知道?”皇帝讶然。
陈允渡没有理会这个皇帝本该一眼就看穿的问题,继续自己的推论,“但贵妃娘娘久居深宫,臣即便后起之秀,也不该如此进入她的视线……除非有人特意与娘娘提及了臣。这个人,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皇帝想说什么,但一句话都没说成,只能顺着陈允渡的思路和提问接着往下说。
“贵妃这段时日身体抱恙,最近接触过她的……便是张家那几个丫头。”皇帝说,“那些都是张尧佐的孙女,她的侄女……都是唤她姑母的孩子,朕想着来宫中陪陪她,兴许她的病能好些。”
“陛下对娘娘之深情,臣看在眼中,”陈允渡道,“但现在张家人将陛下您对娘娘的爱护之情加以利用,陛下还要忍受吗?娘娘本该在宫中静养避免忧思,但张家人不顾念娘娘身体,将她牵扯至朝堂纷扰,岂非与陛下初衷相悖?”
“你……你让朕好生想一想。”
皇帝好半响没说话。
张惟吉不禁看向了陈允渡。
虽现在局势未清,但陈大人这口才着实了得,三言两语,便将话头对准了张家居心叵测上。
贵妃是陛下的逆鳞,尤其是现在病弱垂危的贵妃,哪怕她是想要摘天上星月,陛下都会尽力一试。张家人身为贵妃母家,不想着为其寻找郎中大夫问诊,反而要在贵妃最后关头榨干她的最后价值,让陈大人再无检举张家的能力。陛下现在想明白了,只怕会震怒。
皇帝略显颓然地往后一靠。
“爱卿,你若不直接揭开这血淋淋一幕,朕还能装作自欺欺人,可现在,你让朕如何自处。”
哪怕张家人给贵妃的都是算计,哪怕他一怒之下便可以帮贵妃出了这一口恶气,他还能真当着贵妃的面惩处了她的九族不成?
陈允渡袖袍下的手紧了紧。
“陛下……”
皇帝缓缓抬眼,收敛着自己眼中的悲伤,“爱卿请说。现在没什么是朕不敢听的了。”
“倒也不必如此悲壮,”陈允渡思忖片刻,道,“不知陛下可否让臣与贵妃娘娘见一面?”
张家的罪证收集大半,一路虽有波折但好在有官家的暗中支持,回首来看算顺利。不过现在贵妃不再担任沉默守护者形象而是公然出面为张家谋划前程,将会是影响官家最大的变数。
“此事并非臣一时兴起,今日即便陛下不说,臣也会有此请求。”
“……”皇帝默然了很久,像是猜到了陈允渡的打算,低声道,“罢了,依你。不过她若不是不见你,朕亦别无他法。”
……
旁边的官员还在翘首等待着陈允渡的下文。
“陈大人,既然你不愿说官家后续与你说了什么,我们也不再追问。不过大人此番升迁乃大喜事,不知道陈大人可会设宴庆贺?”
陈允渡:“尚在考虑,若是出了结果,陈某定然告知诸位。”
众官员围在陈允渡身旁半天,却什么都没有打探到,不禁有些牙酸。陈大人年纪小,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倒一点不像个为官没几年的年轻人。面面相觑后,为首的官员道:“既如此,我们就等着喝陈大人这一杯喜酒了。”
陈允渡不再看他们。
正好郑獬过来,他抬高声音唤了声,“郑兄。”
被喊做“郑兄”的郑獬嘴角笑容难掩,他眼波往此处扫了一眼,才不慌不忙过来,挤开围成一团的众官,“都让让,我与照泓有事相商。”
“郑大人,明明是我们先与陈大人说话的……”
“我与照泓关系匪浅,从不讲究什么先来后到。”郑獬面不改色。
其他官员暗叹一声离开。
陈允渡道:“多谢。”
“顺耳,多说几句,我爱听。”郑獬脸上笑容灿烂,也只有这个时候,陈允渡看上才不像山巅冷雪,带着几分松风明月的年少之感。
陈允渡:“多亏郑兄替我解围。”
“八个字,加上‘多谢’二字,足足十个字。”郑獬道,“妙!待我回去拿绢帛录下,让匠师裱起来悬于正堂中,叫当世一眼就能瞧见。”
冯京,字当世。三人同一届一甲三人,关系密切和睦,不失为为皇祐元年一段佳话。
陈允渡不知道该说什么合适。
他不是很能理解冯京和郑獬乐此不疲以他言较劲。
郑獬:“这还不够,末了再题一句‘照泓言’才好……以后你若是被人围了,只管叫为兄便是。”
陈允渡:“你要做何?”
“没什么,”郑獬大笑着道,“只不过为兄豁出这张老脸帮你,你日后将自己印鉴借为兄一用便是。”
光是他裱起来有什么用,盖上陈允渡的印鉴才真有信服力呢。
他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脸上笑容灿烂,陈允渡瞥了一眼高台,又看了一眼还在笑的郑獬,刚准备说话,一道声音响起在两人身后。
“陈卿和郑卿言笑晏晏,朕亦十分好奇,不如说出来一道乐否?”
郑獬:“……”
陈允渡:“陛下。”
皇帝从鼻腔里发出一声,一甩袖袍,走回上首坐下。
郑獬欲哭无泪,慢慢挪移自己的脚步,但又不敢太过招摇引人注目,直接在陈允渡身后站定,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
陈允渡快速低声说了句话:“陛下并非针对你,郑兄莫慌。”
郑獬看着陈允渡的肩背,顿时一阵安心从心底而生,托了陈允渡的福,他头一次站在这么靠前的位置,视野开阔是开阔,就是离陛下忒近了些……等等,刚刚照泓说陛下并非针对他,难不成指的是自己?
郑獬在心中为陈允渡点了根蜡。
朝会上的皇帝与亭台中的宛如两人。后汀院的陛下会为私情所牵肠,但御座关乎大宋及千万生民,他冷静自持,一件件处理着各方传递上来的消息,在做出抉择时,下意识地看向陈允渡。
“陈卿有何话说?”
陈允渡也是能将公私分开的人,分析利弊一如既往言简却直击要害,皇帝时而思索时而颔首,场面一派君臣亲厚。
众官员瞧在眼底,心中有了答案。
看来昨日陈大人晚归并非是惹怒天颜,说不准只是官家找他有些事需要解决呢。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与陈大人交好,百利而无一害。
待朝会接近尾声,辰时没能及时在陈允渡面前刷脸的臣子纷纷摩拳擦掌,只待官家一声令下,便上前与陈允渡结个善缘。
“若无人有事禀报,今日便议到此处,”皇帝说的口干舌燥,他轻咳一声,“众卿退下吧。陈爱卿,你留下。”
准备上前的众官:“?”
还来?
但皇帝站着不动,显然是要等陈允渡一道走。众官员悻悻摸了摸鼻子,麻溜地向皇帝行礼后,三两退出了大堂。
“看来陈大人还是颇得圣心。陛下接连召见,说不准是有什么要事嘱托给他。我有一个侄儿在户部做事,往后可要告诫他多跟在陈大人身后学着点。”
“合该如此,陈大人年少有为,想来那些传言不可信。”
“说起来昨日我就好奇了,陈大人刚从相州回来,怎么那么快就传言失去圣心,今日想来,说不准有人刻意造谣生事。”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6476/609858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