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观音二度救城(4.7k)
推荐阅读:无限谜城、十日终焉、神算真千金,傅太太被豪门圈宠爆、熊学派的阿斯塔特、穿成恶毒师尊,我养了五个反派崽崽、奥特曼: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娇软主播一撒娇,神豪血槽已清空、绝对命运游戏、穿越之莫问人归处、诡异修仙,我有一座五脏庙、
    第177章 观音二度救城(4.7k)
话表云头上,木叉侍立观音菩萨身旁,见菩萨凝眉止步,心下不解,遂合掌问道:“
菩萨,下方有何事端?”
菩萨指脚下城池道:“汝可还记得,此城名唤溶威城否?”
木叉循指望去,但见城墙高约七丈,那城墙焕然一新,城头威城”三字赫然在目。
木叉省悟道:“此城岂非前番遭瘟疫之劫处?正是菩萨发大慈悲,命弟子往謁玉帝,请旨遣下春、夏两瘟神,擒妖除瘟,方才重辟净土。”
菩萨道:“正因如此,却也奇怪,怎的百年已过,此城中犹有多民感染那寒热瘟毒?”
木叉愣然道:“这*从何说起?弟子亲见春、夏瘟神將罪魁祸首年惊惮锁拿天庭依二神所言,彼曾为百姓配发避瘟散,满城已药到病除。莫非那泼怪尚有同党?”
菩萨摇首:“不然。若真有他妖同党作崇,此城焉得还有人烟?”
木叉深以为然,口中称是,菩萨又道:“罢了,既然再次撞见,你我且下界一探。”
言毕,菩萨携木叉按落云头。菩萨化一訥衣老僧,木叉变作直缀小沙弥,相伴行至城关。
与前番不同,城门未闭,反有守城官吏笑面上前,不盘不问,只嘘寒促入,早早令人启开城门。
菩萨却不即入,问那官员道:“贫僧闻此间时有瘟疫流行,不知何故?”
守城官笑道:“此乃讹传,不可轻信。凡称瘟者,必是十病九死,医药无灵。你看我等可似染疫之人?”
此时旁有兵卒厉喝道:“那和尚!你等到底进是不进?”
官员却制止道:“正所谓远道是客,他等远来,不知者无罪,你等休得无礼!”
菩萨略頜首,知难深言,遂与木叉入城。
这城虽伴有瘟疫,然见市井喧囂,人烟稠密,全无瘟病萧条之象。
菩萨与木叉行走於城中,若论此城中最显者,莫过於五瘟庙也,但见主殿巍峨,配祠林立,香火鼎盛,户户供养。
菩萨与木叉信步踏入其中一庙,只见祭拜者络绎。庙祝闻是外乡僧侣,不以为异,反推销起一瓷瓶“神水”。
菩萨化作的老僧看了眼不足半个手掌大小的瓷瓶,问道:“此水何用?何以称神?”
庙祝道:“专治寒热症候。此城时疫不绝,二位新来,备之可防不测。谓之神水,乃天神所赐之恩物也。”
说罢,指了指身后的神像:“吶,乃是天上瘟神赐予的,不是神水又是甚么。”
菩萨又道:“可吾二人进城时,適才守城官言说城中实无瘟疫。”
庙祝笑道:“有药能医,便是寻常寒热;无药可救,方称瘟疫。此理难道不明耶?”
一旁的木叉忍不住道:“它既是天神所赐,你等怎能用它谋財图利?”
庙祝然道:“你这小沙弥好不晓事!正因神赐,方显贵重,岂可白送?若任意施与,谁復敬神?吾且闻佛门亦有布施之说,尔怎不言?”
木叉面现惕色,菩萨微摇其首,问价几何,庙祝笑道:“对么,这才是你该问的,本地人五两一瓶,外客十两。童叟无欺,概不赊帐。”
菩萨化作的老僧眉道:“贫僧观市集活畜亦不过数两银钱,此水何其昂也?”
庙祝道:“不贵,不贵,哪里昂了?此还没到春夏交接之季,到了那等季节,寒热病流广甚矣,你便是加倍价钱亦未必能买得著哩,说了这么多,你等到底买是不买?”
菩萨闻此嘆道:“需药者非我,实尔等也。”
闻此,庙祝顿时色变,厉声逐客。木叉欲施惩戒,菩萨却止之。
退出庙前,菩萨又观了眼大殿供奉的神像,颇为讽刺的是,但见五瘟神像之下,春、
夏瘟神膝前竟伏一独脚兽塑像,赫然正是年惊惮。
菩萨与木叉出了庙宇,继续四处行走查看,二人復行至城內贫窟。此处茅舍低矮,污秽杂沓,时闻丧哭,淒不堪。盖因神水价昂,贫者莫办,纵倾家购得一瓶,亦难保全家不染,更甚因此不得出城,唯有听天由命。
菩萨与木叉见了皆不忍,菩萨更是嘆息不止。
二人转过巷子,往前又走了些许,忽见一户破门大开,夫妻二人怀中各抱著一男一女孩童,豪大哭,怀中那两孩童面色苍白无色,奄奄一息,他夫妻二人每哭一会,亦咳嗽不息,脸色亦尽显病態。
女人、男人更是哭求祷告:“恩威无上的瘟神大仙,求求你饶我一家罢!”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您救苦救难,救救我们罢!”
菩萨化作的老僧近前,俯身察视童稚,温言道:“莫慌,贫僧略通医理,且替你救治。”遂取净瓶杨枝,各滴甘露於童口。
顷刻间,二童面色转红,跃起如常。夫妇大喜,伏地呼活菩萨,连连感谢。
菩萨教他二人起来,又命木叉取水二桶,各滴甘露其中,令分送其他贫户。
他等將信將疑饮了水,当即一身轻鬆,却比那高价售卖的神水更有神效。
眾人感激不尽,俱来跪拜感恩行礼,纷纷献上斋果来谢。
菩萨拒不接受,只是问道:“据我所知,那年惊惮早伏法,何故此地瘟灾不绝?这神水又是何来歷?”
贫民们泣告道:“活菩萨有所不知:百年前先人获罪於天,瘟神遣兽降罚。虽后来神兽被擒,然罪孽未清,故瘟疫至今绵延。除非敬神孝『神使”,方得神水救命。然水价高昂,吾辈贫寒,染病唯有硬抗,生死只能由命———””
说到此处,贫民们又忍不住悲上心来,黯然流泪。
木叉异道:“妖兽便是妖兽,哪里来的神兽之说?神仙不是曾传下避瘟散么?尔等难道不知?”
眾人闻言一脸茫然,皆是摇首。
菩萨嘆道:“经曰: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阿弥陀佛!”
嘆罢,菩萨遂携木叉离去。眾民叩谢不已,直至他等身影消失方散。
有分教:甘露一滴消百病,痴愚犹自拜瘟邪。
却说菩萨与木叉离去后化阵清风,径至本城最有权势的府邸上空,即所谓“神使府”。俯瞰下去,但见:朱门绣户,画栋雕梁。青石铺就瑶阶,白玉雕成瑞兽。两排麒麟扬爪,一对骏貌衔珠。正门悬黑漆金匾,“神使府”三字耀目生辉。中庭古木盘,开时节紫云蔽日;假山玲瓏叠翠,池涵锦鲤戏青荷。西侧更有琉璃亭台,流光溢彩。
未叉忽见数十里外后山有一处閬苑,重兵把守,铁笼中关押无数候鸟猿猴。奇怪的是,这些生灵並非观赏食用,反遭百般折磨。木叉愤然合掌:“常言道:君子远皰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般虐畜,端的是造孽!”
菩萨道:“且听府中之人言语,看他等说些甚么。”
木叉頜首,往那豪华奢靡的府邸看去。
二人凝神静听。见一精明管家向面泛油光的家主稟报:“老爷,三日后即大祭之期,诸事已俱备。”原来此城每年有三次大祭,皆由“神使”主持,故府中近日忙碌非常。
那神使抚须頜首:“祭神大事,不可怠慢,再命眾人仔细些。”支开左右后,又低声问道:“那些『报財鸟』、『发財猴”当下驯养如何?”
管家唱了个喏,回道:“启稟老爷,俱已妥当,待来年开春即放归山林。”
神使喜道:“好,甚好!届时寒热症必复流行,须早备神水,多备为好。”
管家诺诺退下,径至后院作坊。只见僕人將避瘟散倒入水中溶化,分装小瓶,如此便成了“神水”。
空中的木叉哪里还看不明白,怒道:“这帮愚民好大的胆子,借神敛財已是可恶,竟故意散播瘟灾!还请菩萨容弟子惩戒此疗,也好教人知晓举头三尺有神明!”
菩萨掐指一算,摇首道:“惩戒容易,正心难矣。”
正说间,忽见神使独子慌张入內对神使耳语。
神使勃然变色:“哪个混帐竟敢偷取避瘟散外流?吾不是早吩附尔等仔细谨慎么!”
那公子满脸疑惑,嘶了一声道:“不该呀,府上向来看管严厉,每日府中搜查严密,岂能泄出?”
神使冷哼了一声:“下人不会,不代表他人不会,俗语云: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恐是出了家贼哩。”
公子大惊失色,咬牙切齿道:“那俩和尚定未离城,待孩儿擒来拷问!被吾知晓是谁,定將他剁碎餵狗!”
神使摆手:“速去,莫教他二人走脱!
微胖公子道:“爹,你放心,吾这便去,亦与守城官员打声招呼。”
言罢,急忙退了下去。
菩萨恐牵连贫民,遂与木叉降下云头重返街市。
菩萨对木叉道:“吾有些事要吩咐你,你且去做。”
木叉頜首行礼:“弟子遵命!”
菩萨化作的老僧便传音於他,恰在此时,二人身后传来一声呼喝:“看,和尚在此!休教走了!”
但见微胖公子率眾围来,街上行人纷纷避退。
不消片刻,眾人便將和尚围住,却个个瞪眼如铜铃,盖因只见这小沙弥,却不见了老和尚。
微胖公子挠了挠头,狐疑道:“,这老和尚怎生不见了,莫非是我看眼了?”
又喝问道:“小禿驴!你师父何在?且將偷药之事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小和尚却只是合十诵佛,默然不答。
公子大怒,却也不好当街动手,便喝道:“此人做贼心虚,来此城图谋不轨,將他先押回府去!”
眾人得令,齐齐上前,用绳子將他绑了,押往府上。
木叉遵菩萨瞩,任其捆绑。
光阴捻指,眨眼间便是三日后。
溶威城结灯张彩,一片肃严庄重,正值年尾大祭,万民匍匐主庙前。
隨著洪钟响起,钟鸣九响,庙祝宣告祭礼开始。
那神使登坛焚香祭拜天地,百官拜舞,眾人齐齐膜拜,拜后他方进大殿,祭拜五瘟神与那年惊惮。
那台上,庙祝嘴里念念有词,周遭一群带著面具,好似大巫一般的人在跳著舞。
待祭拜结束,神使从大殿走了出来,嘴里嶗嶗叨叨念著甚么,他念的既不是玄门道经,亦非佛门佛经。
那些健壮的大巫们赤裸著上身,抹著锅灰,皆带著凶神恶煞的面具,陪合著那昂扬古怪的曲子,头或伸或缩,身子一颤一抖,好似牛羊犯瘟一般,颇为骇人,更有孩童见了,嚇得小声抽嘻。
这般好似將正神当成了邪神祭拜。
那所谓的神使正念著“鬼经”,这菩萨化作的老和尚近前来,厉声高叫道:“你装的是甚么神,弄的是甚么鬼,尔等假正神行邪魔事,可知罪否?”
此言一出,满场譁然,底下一片骚动,那神使大惊失色,定晴一看,叱道:“你是哪里来的疯和尚?疯言疯语,低毁神明,扰乱祭典,属实大不敬,给我拿下!”
那微胖公子瞧他有些眼熟,亦大惊道:“此莫非前日走脱的那老和尚?”
菩萨步步生莲,並不回答。
隨著一声令喝,那高台左右以及五瘟庙宇后堂急走出许多人,各持刀剑、长棍、铁索朝老和尚一拥而来,老和尚丝毫不慌,继续一步步前行,只见他念了声阿弥陀佛,那些上前之人俱不能动,顿如木雕泥塑。
神使与那公子大惊失色,步步后退,神使慌对庙祝道:“大仙救吾!”
然听碎的一声,却见青烟起处,届祝化风欲逃。
却在这时,空中传来一声怒喝:“妖怪哪里去!”
原是木叉赶来,截住他去路,对著他脑壳,浑铁棍劈下,妖怪当即脑浆进裂,惨呼一声,倒地而亡,显出原形,原是一只黄皮子成精。
神使父子见了战战兢兢,转身欲逃,却在这时,天空黑压压一片,传来鸟叫猿啼。
那些鸟猿好似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般,直奔他父子二人,啄的啄,咬的咬,不消片刻,便將他二人啄咬成了两坨烂肉。
菩萨又是“阿弥陀佛”了一声,取出净瓶,杨枝轻洒於空,一瞬间,这城上空突然下起了细绵小雨,无论是人还是鸟兽,淋了此雨,瞬间无病一身轻。
菩萨又诵般若经超度生灵,禽兽四散。隨即与木叉驾云腾空而去,那一城百姓见了,无不顶礼膜拜。
原来当年春、夏瘟神擒妖后,虑及深山鸟兽或带瘟毒,特留避瘟散方与城主,瞩曰:“若再现疫情,化水普饮即可。若寒热之症流传他处,当將方子公诸於世。”
此方药材易得,本是苍生之福。
那长官恭敬领命,拜谢神仙。
然往后数十载,果未再起大疫。间或偶有染疾者,只消至城中討一碗清水饮下,便可痊癒。
然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虽城內瘟广已除,但“瘟城”之名却早已远扬。外乡人未尝亲见神仙显圣,只道是此城之人编造说辞,混淆视听,故而皆裹足不前,不与通商。
这威城百姓世代以牧放牛羊为生,全仗售卖肉、皮、乳酪度日。遭此偏见,生计日渐艰难,百姓或迁或逃,城池遂见衰败,一年不復一年。
直至那城主后人於家中偶然检得避瘟古方,便动了心思,意欲藉此仙方重振家业,更生贪图財势,竟萌生恶念。
他亲率家丁亲信,入深山老林搜寻七日七夜,终捕得一只染了寒热症却未毙命的湖。归来后,又將沿途捉拿的诸多飞禽走兽与之同笼囚禁,更將猴粪掺入食料,餵与其余鸟兽。復请驯兽之人严加调教,嗣后將这群带病之畜尽数纵归周边山林。
由此,瘟疫渐渐復萌。此番非但溶威城受害,连邻近州县亦遭波及。未几,城中便流言四起,皆云:“此乃我等不敬瘟神,上天故復遣神兽降罚。”
眾人皆知城主府內有药可解,便有山中精怪趁势入城,蛊惑人心。那城主世代藉此牟取暴利,权柄日重,贪心一代烈於一代,终成今日这般无法无天之局。
此一段,正是菩萨二度垂慈,解救斯城苦难的缘由。
正是:菩萨垂怜施甘露,木叉怒目扫邪风。
莫道人心皆可惑,举头三尺有苍穹。
				
				话表云头上,木叉侍立观音菩萨身旁,见菩萨凝眉止步,心下不解,遂合掌问道:“
菩萨,下方有何事端?”
菩萨指脚下城池道:“汝可还记得,此城名唤溶威城否?”
木叉循指望去,但见城墙高约七丈,那城墙焕然一新,城头威城”三字赫然在目。
木叉省悟道:“此城岂非前番遭瘟疫之劫处?正是菩萨发大慈悲,命弟子往謁玉帝,请旨遣下春、夏两瘟神,擒妖除瘟,方才重辟净土。”
菩萨道:“正因如此,却也奇怪,怎的百年已过,此城中犹有多民感染那寒热瘟毒?”
木叉愣然道:“这*从何说起?弟子亲见春、夏瘟神將罪魁祸首年惊惮锁拿天庭依二神所言,彼曾为百姓配发避瘟散,满城已药到病除。莫非那泼怪尚有同党?”
菩萨摇首:“不然。若真有他妖同党作崇,此城焉得还有人烟?”
木叉深以为然,口中称是,菩萨又道:“罢了,既然再次撞见,你我且下界一探。”
言毕,菩萨携木叉按落云头。菩萨化一訥衣老僧,木叉变作直缀小沙弥,相伴行至城关。
与前番不同,城门未闭,反有守城官吏笑面上前,不盘不问,只嘘寒促入,早早令人启开城门。
菩萨却不即入,问那官员道:“贫僧闻此间时有瘟疫流行,不知何故?”
守城官笑道:“此乃讹传,不可轻信。凡称瘟者,必是十病九死,医药无灵。你看我等可似染疫之人?”
此时旁有兵卒厉喝道:“那和尚!你等到底进是不进?”
官员却制止道:“正所谓远道是客,他等远来,不知者无罪,你等休得无礼!”
菩萨略頜首,知难深言,遂与木叉入城。
这城虽伴有瘟疫,然见市井喧囂,人烟稠密,全无瘟病萧条之象。
菩萨与木叉行走於城中,若论此城中最显者,莫过於五瘟庙也,但见主殿巍峨,配祠林立,香火鼎盛,户户供养。
菩萨与木叉信步踏入其中一庙,只见祭拜者络绎。庙祝闻是外乡僧侣,不以为异,反推销起一瓷瓶“神水”。
菩萨化作的老僧看了眼不足半个手掌大小的瓷瓶,问道:“此水何用?何以称神?”
庙祝道:“专治寒热症候。此城时疫不绝,二位新来,备之可防不测。谓之神水,乃天神所赐之恩物也。”
说罢,指了指身后的神像:“吶,乃是天上瘟神赐予的,不是神水又是甚么。”
菩萨又道:“可吾二人进城时,適才守城官言说城中实无瘟疫。”
庙祝笑道:“有药能医,便是寻常寒热;无药可救,方称瘟疫。此理难道不明耶?”
一旁的木叉忍不住道:“它既是天神所赐,你等怎能用它谋財图利?”
庙祝然道:“你这小沙弥好不晓事!正因神赐,方显贵重,岂可白送?若任意施与,谁復敬神?吾且闻佛门亦有布施之说,尔怎不言?”
木叉面现惕色,菩萨微摇其首,问价几何,庙祝笑道:“对么,这才是你该问的,本地人五两一瓶,外客十两。童叟无欺,概不赊帐。”
菩萨化作的老僧眉道:“贫僧观市集活畜亦不过数两银钱,此水何其昂也?”
庙祝道:“不贵,不贵,哪里昂了?此还没到春夏交接之季,到了那等季节,寒热病流广甚矣,你便是加倍价钱亦未必能买得著哩,说了这么多,你等到底买是不买?”
菩萨闻此嘆道:“需药者非我,实尔等也。”
闻此,庙祝顿时色变,厉声逐客。木叉欲施惩戒,菩萨却止之。
退出庙前,菩萨又观了眼大殿供奉的神像,颇为讽刺的是,但见五瘟神像之下,春、
夏瘟神膝前竟伏一独脚兽塑像,赫然正是年惊惮。
菩萨与木叉出了庙宇,继续四处行走查看,二人復行至城內贫窟。此处茅舍低矮,污秽杂沓,时闻丧哭,淒不堪。盖因神水价昂,贫者莫办,纵倾家购得一瓶,亦难保全家不染,更甚因此不得出城,唯有听天由命。
菩萨与木叉见了皆不忍,菩萨更是嘆息不止。
二人转过巷子,往前又走了些许,忽见一户破门大开,夫妻二人怀中各抱著一男一女孩童,豪大哭,怀中那两孩童面色苍白无色,奄奄一息,他夫妻二人每哭一会,亦咳嗽不息,脸色亦尽显病態。
女人、男人更是哭求祷告:“恩威无上的瘟神大仙,求求你饶我一家罢!”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您救苦救难,救救我们罢!”
菩萨化作的老僧近前,俯身察视童稚,温言道:“莫慌,贫僧略通医理,且替你救治。”遂取净瓶杨枝,各滴甘露於童口。
顷刻间,二童面色转红,跃起如常。夫妇大喜,伏地呼活菩萨,连连感谢。
菩萨教他二人起来,又命木叉取水二桶,各滴甘露其中,令分送其他贫户。
他等將信將疑饮了水,当即一身轻鬆,却比那高价售卖的神水更有神效。
眾人感激不尽,俱来跪拜感恩行礼,纷纷献上斋果来谢。
菩萨拒不接受,只是问道:“据我所知,那年惊惮早伏法,何故此地瘟灾不绝?这神水又是何来歷?”
贫民们泣告道:“活菩萨有所不知:百年前先人获罪於天,瘟神遣兽降罚。虽后来神兽被擒,然罪孽未清,故瘟疫至今绵延。除非敬神孝『神使”,方得神水救命。然水价高昂,吾辈贫寒,染病唯有硬抗,生死只能由命———””
说到此处,贫民们又忍不住悲上心来,黯然流泪。
木叉异道:“妖兽便是妖兽,哪里来的神兽之说?神仙不是曾传下避瘟散么?尔等难道不知?”
眾人闻言一脸茫然,皆是摇首。
菩萨嘆道:“经曰: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阿弥陀佛!”
嘆罢,菩萨遂携木叉离去。眾民叩谢不已,直至他等身影消失方散。
有分教:甘露一滴消百病,痴愚犹自拜瘟邪。
却说菩萨与木叉离去后化阵清风,径至本城最有权势的府邸上空,即所谓“神使府”。俯瞰下去,但见:朱门绣户,画栋雕梁。青石铺就瑶阶,白玉雕成瑞兽。两排麒麟扬爪,一对骏貌衔珠。正门悬黑漆金匾,“神使府”三字耀目生辉。中庭古木盘,开时节紫云蔽日;假山玲瓏叠翠,池涵锦鲤戏青荷。西侧更有琉璃亭台,流光溢彩。
未叉忽见数十里外后山有一处閬苑,重兵把守,铁笼中关押无数候鸟猿猴。奇怪的是,这些生灵並非观赏食用,反遭百般折磨。木叉愤然合掌:“常言道:君子远皰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般虐畜,端的是造孽!”
菩萨道:“且听府中之人言语,看他等说些甚么。”
木叉頜首,往那豪华奢靡的府邸看去。
二人凝神静听。见一精明管家向面泛油光的家主稟报:“老爷,三日后即大祭之期,诸事已俱备。”原来此城每年有三次大祭,皆由“神使”主持,故府中近日忙碌非常。
那神使抚须頜首:“祭神大事,不可怠慢,再命眾人仔细些。”支开左右后,又低声问道:“那些『报財鸟』、『发財猴”当下驯养如何?”
管家唱了个喏,回道:“启稟老爷,俱已妥当,待来年开春即放归山林。”
神使喜道:“好,甚好!届时寒热症必复流行,须早备神水,多备为好。”
管家诺诺退下,径至后院作坊。只见僕人將避瘟散倒入水中溶化,分装小瓶,如此便成了“神水”。
空中的木叉哪里还看不明白,怒道:“这帮愚民好大的胆子,借神敛財已是可恶,竟故意散播瘟灾!还请菩萨容弟子惩戒此疗,也好教人知晓举头三尺有神明!”
菩萨掐指一算,摇首道:“惩戒容易,正心难矣。”
正说间,忽见神使独子慌张入內对神使耳语。
神使勃然变色:“哪个混帐竟敢偷取避瘟散外流?吾不是早吩附尔等仔细谨慎么!”
那公子满脸疑惑,嘶了一声道:“不该呀,府上向来看管严厉,每日府中搜查严密,岂能泄出?”
神使冷哼了一声:“下人不会,不代表他人不会,俗语云: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恐是出了家贼哩。”
公子大惊失色,咬牙切齿道:“那俩和尚定未离城,待孩儿擒来拷问!被吾知晓是谁,定將他剁碎餵狗!”
神使摆手:“速去,莫教他二人走脱!
微胖公子道:“爹,你放心,吾这便去,亦与守城官员打声招呼。”
言罢,急忙退了下去。
菩萨恐牵连贫民,遂与木叉降下云头重返街市。
菩萨对木叉道:“吾有些事要吩咐你,你且去做。”
木叉頜首行礼:“弟子遵命!”
菩萨化作的老僧便传音於他,恰在此时,二人身后传来一声呼喝:“看,和尚在此!休教走了!”
但见微胖公子率眾围来,街上行人纷纷避退。
不消片刻,眾人便將和尚围住,却个个瞪眼如铜铃,盖因只见这小沙弥,却不见了老和尚。
微胖公子挠了挠头,狐疑道:“,这老和尚怎生不见了,莫非是我看眼了?”
又喝问道:“小禿驴!你师父何在?且將偷药之事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小和尚却只是合十诵佛,默然不答。
公子大怒,却也不好当街动手,便喝道:“此人做贼心虚,来此城图谋不轨,將他先押回府去!”
眾人得令,齐齐上前,用绳子將他绑了,押往府上。
木叉遵菩萨瞩,任其捆绑。
光阴捻指,眨眼间便是三日后。
溶威城结灯张彩,一片肃严庄重,正值年尾大祭,万民匍匐主庙前。
隨著洪钟响起,钟鸣九响,庙祝宣告祭礼开始。
那神使登坛焚香祭拜天地,百官拜舞,眾人齐齐膜拜,拜后他方进大殿,祭拜五瘟神与那年惊惮。
那台上,庙祝嘴里念念有词,周遭一群带著面具,好似大巫一般的人在跳著舞。
待祭拜结束,神使从大殿走了出来,嘴里嶗嶗叨叨念著甚么,他念的既不是玄门道经,亦非佛门佛经。
那些健壮的大巫们赤裸著上身,抹著锅灰,皆带著凶神恶煞的面具,陪合著那昂扬古怪的曲子,头或伸或缩,身子一颤一抖,好似牛羊犯瘟一般,颇为骇人,更有孩童见了,嚇得小声抽嘻。
这般好似將正神当成了邪神祭拜。
那所谓的神使正念著“鬼经”,这菩萨化作的老和尚近前来,厉声高叫道:“你装的是甚么神,弄的是甚么鬼,尔等假正神行邪魔事,可知罪否?”
此言一出,满场譁然,底下一片骚动,那神使大惊失色,定晴一看,叱道:“你是哪里来的疯和尚?疯言疯语,低毁神明,扰乱祭典,属实大不敬,给我拿下!”
那微胖公子瞧他有些眼熟,亦大惊道:“此莫非前日走脱的那老和尚?”
菩萨步步生莲,並不回答。
隨著一声令喝,那高台左右以及五瘟庙宇后堂急走出许多人,各持刀剑、长棍、铁索朝老和尚一拥而来,老和尚丝毫不慌,继续一步步前行,只见他念了声阿弥陀佛,那些上前之人俱不能动,顿如木雕泥塑。
神使与那公子大惊失色,步步后退,神使慌对庙祝道:“大仙救吾!”
然听碎的一声,却见青烟起处,届祝化风欲逃。
却在这时,空中传来一声怒喝:“妖怪哪里去!”
原是木叉赶来,截住他去路,对著他脑壳,浑铁棍劈下,妖怪当即脑浆进裂,惨呼一声,倒地而亡,显出原形,原是一只黄皮子成精。
神使父子见了战战兢兢,转身欲逃,却在这时,天空黑压压一片,传来鸟叫猿啼。
那些鸟猿好似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般,直奔他父子二人,啄的啄,咬的咬,不消片刻,便將他二人啄咬成了两坨烂肉。
菩萨又是“阿弥陀佛”了一声,取出净瓶,杨枝轻洒於空,一瞬间,这城上空突然下起了细绵小雨,无论是人还是鸟兽,淋了此雨,瞬间无病一身轻。
菩萨又诵般若经超度生灵,禽兽四散。隨即与木叉驾云腾空而去,那一城百姓见了,无不顶礼膜拜。
原来当年春、夏瘟神擒妖后,虑及深山鸟兽或带瘟毒,特留避瘟散方与城主,瞩曰:“若再现疫情,化水普饮即可。若寒热之症流传他处,当將方子公诸於世。”
此方药材易得,本是苍生之福。
那长官恭敬领命,拜谢神仙。
然往后数十载,果未再起大疫。间或偶有染疾者,只消至城中討一碗清水饮下,便可痊癒。
然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虽城內瘟广已除,但“瘟城”之名却早已远扬。外乡人未尝亲见神仙显圣,只道是此城之人编造说辞,混淆视听,故而皆裹足不前,不与通商。
这威城百姓世代以牧放牛羊为生,全仗售卖肉、皮、乳酪度日。遭此偏见,生计日渐艰难,百姓或迁或逃,城池遂见衰败,一年不復一年。
直至那城主后人於家中偶然检得避瘟古方,便动了心思,意欲藉此仙方重振家业,更生贪图財势,竟萌生恶念。
他亲率家丁亲信,入深山老林搜寻七日七夜,终捕得一只染了寒热症却未毙命的湖。归来后,又將沿途捉拿的诸多飞禽走兽与之同笼囚禁,更將猴粪掺入食料,餵与其余鸟兽。復请驯兽之人严加调教,嗣后將这群带病之畜尽数纵归周边山林。
由此,瘟疫渐渐復萌。此番非但溶威城受害,连邻近州县亦遭波及。未几,城中便流言四起,皆云:“此乃我等不敬瘟神,上天故復遣神兽降罚。”
眾人皆知城主府內有药可解,便有山中精怪趁势入城,蛊惑人心。那城主世代藉此牟取暴利,权柄日重,贪心一代烈於一代,终成今日这般无法无天之局。
此一段,正是菩萨二度垂慈,解救斯城苦难的缘由。
正是:菩萨垂怜施甘露,木叉怒目扫邪风。
莫道人心皆可惑,举头三尺有苍穹。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047/642105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