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启程
推荐阅读:万人嫌大小姐破产后(女嬷 np)、他的掌心(1v1h)、照无眠(亲叔侄1v1)、泠泠听春雨(1v1 h)、和哥哥死对头联姻后(骨科1v1)、反派穿成黄文女主、腐蚀剂[Np强制]、《玉壶传》(骨科)(兄妹)(np)、阴湿男女短篇合集(h)、凛冬将至(末世父女1v2)、
林秋然轻轻点了下头。
这个决定不是近期才做的, 她早就有打算搬到别处去住。
当初赵进山来余安访查,林秋然还问了孩童读书的事。赵大人说胥州和京城的书院好,汤圆今年四岁, 过了年五岁, 合该送去书院, 让先生给他读书启蒙。
当然这只是两年前赵进山说过的一句话, 赵进山现已不在胥州任职,就连余安知县李大人都升迁到别处, 京城书院还似不似从前那般好,林秋然也不知。
平日林秋然有教汤圆背些诗, 做算术题, 当然以玩乐为主。在她心里,汤圆是个孩子,在家教两句诗, 背是会背, 可还是不识字不会写,也不懂诗意。
打算要趁早做,林秋然想过几日就去京城,先安顿下来, 再在京城开家金鼎楼。这事早和史掌柜说过, 这个月也一直交代酒楼的事。
她想去京城,除了因为汤圆,还因为金鼎楼的生意不错, 在县城已是最大的酒楼了。县城人就这么多,再加菜色再扩大规模,客人也就那么多,所以林秋然想去别处看看。
还有便是, 去年年底萧寻寄回来一封信,信中说他一切都好,只不过战事吃紧,他得常驻西北不能回来。
字迹的确是萧寻的字迹,信中萧寻还说他升官了。本来萧寻就不常回余安,林秋然亦不想在余安干等着,倘若萧寻能从西北回来,有官职在身,根本不会常回余安。
难道要让她守着公婆,守着汤圆,守一辈子吗。且不说二人感情没深到那个地步,就算再深,两地分居,日子能过多久。
萧寻去打仗,不得已离家,那是去保家卫国,林秋然无话可说。但他若不上战场时还要留在京城胥州等地,让林秋然自己一人撑着家里,她不愿意。
钱她不缺,那样还不如和离。
史掌柜不提这事还好,一提林秋然就忍不住皱眉。
随着汤圆慢慢长大,会跑会跳,会笑会撒娇会说话,孙氏萧大石对他也越发疼爱,这和林秋然的想法不同。她觉得男子不必过分娇气,该读书识字知礼懂事,但孙氏和萧大石觉得,汤圆还小,考虑这些为时尚早。
虽然说最后的结果是二人同意带汤圆去京城,可是二人依旧会唠叨。
孙氏这几日常念叨,去京城人生地不熟,现在不太平,若是路上遇到匪盗怎么办,路上出了事怎么办,还怕到京城水土不服汤圆不习惯云云。
孙氏本想让林秋然等萧寻回来再说,仗不可能打一辈子,让萧寻来接多好。
林秋然理解他们不愿离开故土的心,可是今年这个时节走是最好的,刚过了酷夏,天气不热赶路舒服。
也不过冷,路上受冻。
汤圆四岁,五岁就能启蒙,他们到了京城还要安顿,得找住的地方,再打点书院。
如果等明年后年甚至于萧寻回来再过去,林秋然既担心启蒙的时间晚了,到京城还有不少事,金鼎楼要开分店的。退一万步讲,信是年前寄的,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萧寻现在是否活着林秋然都不知道,怎么等?
若是汤圆平平无奇,林秋然也愿意他一世安稳,随便一家私塾书院读书认字,跟史掌柜学管铺子,日后接手金鼎楼,一辈子不愁吃喝。
可是汤圆很聪明,这么小就有自己的主意,背诗一遍就能记住,教算数学得也很快,既然如此,合该给他更广阔的天地任之翱翔,而非在余安过安稳日子。
萧大石对汤圆是不那么精心,却娇惯,孙氏对汤圆又精心又娇惯。
这么大的孩子总有淘气胡闹的时候,林秋然这种时候还得被迫承担起那个唱白脸的角色。
想到这儿就有些远了,林秋然道:“我虽走了,铺子还在。若有什么事,就写信给我。”
婉娘是留在铺子的,还有两个林秋然新收的徒弟在这儿,林冬暂且也留在这里。
还有萧大石,他虽然答应林秋然带着汤圆去京城,但他不愿去。
林秋然想着田地得有人打理,金鼎楼也在,一家人都走也不知何时回来,留金鼎楼在这儿的确不放心。
所以,萧大石这回先留下,等那边安顿好再写信,让他过来。
金鼎楼就交给史掌柜,林秋然庆幸当初给了分成,不然史掌柜把活辞了,再找一个为铺子打算的掌柜很难。
伙计还是原来的老人,陆凡为人稳妥踏实,赵兴机灵还擅泡茶。
林明要跟着林秋然一起走的,铺子就少个人,林秋然前些日子又买了两个小厮,留下帮忙做杂活。
婉娘现在会做菜,一直本本分分,林秋然本想同史掌柜一样给点分成,但婉娘没要。
做人要有良心,更要知足,林秋然愿意把做菜的手艺传给她,就很不错了,做徒弟的哪能要师傅的分成。
她拿工钱就好,若真像史掌柜一样为铺子做了事,她再拿钱才能心安理得。
金鼎楼林秋然是这样安排的,林冬婉娘主厨,她的两个徒弟在旁帮忙。前堂史掌柜主持大局,赵兴几人也信得过。
有事写信很慢,还是得靠他们自己。不过林秋然觉得出不了大事,因为金鼎楼菜价便宜,味道又好,在余安县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自前年难民进城后,金鼎楼每月都会在城东城西布施,百姓也念着酒楼的好。
再有现在余安的县令是从前跟林秋然相熟的王大人,去年他还是县城主簿,现已升官,有什么事史掌柜可以去县衙。
金鼎楼林秋然很放心,只是和这些人共事这么多年,有情分在,马上就要走了,林秋然心里舍不得。
林秋然笑了笑,她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以后还会回来的。有什么事给我写信,铺子的事你们和史掌柜商量着来,等我到京城,给你们寄特产回来。”
史掌柜笑了一下,“那临走前得有饯行宴,我做东,这林娘子千万不能推辞!你就放心吧,金鼎楼有我们几个在,肯定没事。”
史掌柜肯定好好管,他一月能拿十一二两银子,在这一行,已经顶天了。
去年他家里还换了宅子,虽然管这么大的酒楼,经手那么多钱,可酒楼是林秋然的,方子也是,主次他分得清,能给他五分的利润算林秋然心地好。
像陆凡他们几个,在跑堂这行的工钱也不少,毕竟这活儿谁都能做。
赵兴也知足,当初从茶楼离开,别的伙计不愿等早早走了,但生意又关门,没活做,换来换去钱拿的不多,就他干了这么久。
还有难民来的一个月,多少人没活干,他该好好干活,拿该拿的钱。
史掌柜让林秋然放心,赵兴陆凡也说会好好干活,金鼎楼长久,他们的好日子也长久。
林秋然深吸一口气,“多谢。”
林秋然打算三日后走,吃过饭后铺子就留给史掌柜他们收拾,林秋然带着林冬几个走了。
林明赶马车,现在驴车多是萧大石用,有马车自然是怎么方便省事怎么来。
一到家,林秋然就看汤圆在前院门口等着,见林秋然回来了一下站了起来,“娘,你总算回来啦!”
这会儿都快过戌时了,以往这个时辰汤圆已经睡下,林秋然看了眼他肚子,还是鼓鼓的。
林秋然问道:“怎么还没睡?”
汤圆:“娘,我还不困,刚玩了徐叔叔送我的九连环和鲁班锁。”
徐远珩一两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汤圆带奇技淫巧的小玩意,普通人家这么大的孩子,还在门口玩泥巴呢,汤圆却有这些,还跟史掌柜学会了拨算盘。
史掌柜一个大的,林秋然给他买了个小的。
林秋然摸摸汤圆的脑袋,“平日也玩,怎么不见这般晚睡。”
汤圆看了林秋然两眼,“还为了等娘。”
林秋然:“还有呢?”
汤圆诚实道:“今日肚子有点撑,我实在睡不着,不过牙已经刷了。”
林秋然又瞧了眼他的肚子,跟西瓜似的,“下次说前面的话时,你把肚子收收。”
汤圆低头看了眼肚子,他说怎么每次吃多,娘都能看出来呢,“娘,你真是慧眼如炬,我晚上没忍住又吃了一个牛肉饺子,你手艺可真好,让我吃三个忍不住吃第四个。”
孙氏惯着孩子,受不了孙儿想吃却不能吃。
林秋然道:“觉得撑就多走走动动,晚些睡。”
汤圆嘿嘿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
林秋然无奈笑道:“并非不给你吃,只是吃多了难受的是你自己。”
家里开酒楼,哪道菜都好吃,汤圆自小嘴刁,林秋然也知道好吃的谁都喜欢,可林秋然担心他重口腹之欲,日后吃不下别的苦。
若书院的饭菜不好吃怎么办,难道就不吃了?汤圆小毛病不多,挑嘴算一个。
汤圆点点头,他想起自己犹豫吃不吃时祖母说吃吧,牛肉不常吃,过了这回不知等到什么时候去,他就没忍住,不过他没把这事怪孙氏头上,“娘,是我没忍住。”
林秋然笑了笑,“那正好收拾去京城的东西,就当消食了。”
汤圆欢呼,“娘,去京城!京城好吗?”
林秋然拉着汤圆的手进屋,“娘也不知道,肯定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娘知道的好地方有,京城的书院好,先生好,能教你的东西更多。京城吃食也多,你杨大娘说的好吃的羊肉在京城就能吃到。京城去哪儿都方便,人也多。”
“不过肯定不如在余安自在了,你祖父这次不跟着去,你上个月不还去老家的小溪沟了吗,京城或许没这些。”
这个决定不是近期才做的, 她早就有打算搬到别处去住。
当初赵进山来余安访查,林秋然还问了孩童读书的事。赵大人说胥州和京城的书院好,汤圆今年四岁, 过了年五岁, 合该送去书院, 让先生给他读书启蒙。
当然这只是两年前赵进山说过的一句话, 赵进山现已不在胥州任职,就连余安知县李大人都升迁到别处, 京城书院还似不似从前那般好,林秋然也不知。
平日林秋然有教汤圆背些诗, 做算术题, 当然以玩乐为主。在她心里,汤圆是个孩子,在家教两句诗, 背是会背, 可还是不识字不会写,也不懂诗意。
打算要趁早做,林秋然想过几日就去京城,先安顿下来, 再在京城开家金鼎楼。这事早和史掌柜说过, 这个月也一直交代酒楼的事。
她想去京城,除了因为汤圆,还因为金鼎楼的生意不错, 在县城已是最大的酒楼了。县城人就这么多,再加菜色再扩大规模,客人也就那么多,所以林秋然想去别处看看。
还有便是, 去年年底萧寻寄回来一封信,信中说他一切都好,只不过战事吃紧,他得常驻西北不能回来。
字迹的确是萧寻的字迹,信中萧寻还说他升官了。本来萧寻就不常回余安,林秋然亦不想在余安干等着,倘若萧寻能从西北回来,有官职在身,根本不会常回余安。
难道要让她守着公婆,守着汤圆,守一辈子吗。且不说二人感情没深到那个地步,就算再深,两地分居,日子能过多久。
萧寻去打仗,不得已离家,那是去保家卫国,林秋然无话可说。但他若不上战场时还要留在京城胥州等地,让林秋然自己一人撑着家里,她不愿意。
钱她不缺,那样还不如和离。
史掌柜不提这事还好,一提林秋然就忍不住皱眉。
随着汤圆慢慢长大,会跑会跳,会笑会撒娇会说话,孙氏萧大石对他也越发疼爱,这和林秋然的想法不同。她觉得男子不必过分娇气,该读书识字知礼懂事,但孙氏和萧大石觉得,汤圆还小,考虑这些为时尚早。
虽然说最后的结果是二人同意带汤圆去京城,可是二人依旧会唠叨。
孙氏这几日常念叨,去京城人生地不熟,现在不太平,若是路上遇到匪盗怎么办,路上出了事怎么办,还怕到京城水土不服汤圆不习惯云云。
孙氏本想让林秋然等萧寻回来再说,仗不可能打一辈子,让萧寻来接多好。
林秋然理解他们不愿离开故土的心,可是今年这个时节走是最好的,刚过了酷夏,天气不热赶路舒服。
也不过冷,路上受冻。
汤圆四岁,五岁就能启蒙,他们到了京城还要安顿,得找住的地方,再打点书院。
如果等明年后年甚至于萧寻回来再过去,林秋然既担心启蒙的时间晚了,到京城还有不少事,金鼎楼要开分店的。退一万步讲,信是年前寄的,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萧寻现在是否活着林秋然都不知道,怎么等?
若是汤圆平平无奇,林秋然也愿意他一世安稳,随便一家私塾书院读书认字,跟史掌柜学管铺子,日后接手金鼎楼,一辈子不愁吃喝。
可是汤圆很聪明,这么小就有自己的主意,背诗一遍就能记住,教算数学得也很快,既然如此,合该给他更广阔的天地任之翱翔,而非在余安过安稳日子。
萧大石对汤圆是不那么精心,却娇惯,孙氏对汤圆又精心又娇惯。
这么大的孩子总有淘气胡闹的时候,林秋然这种时候还得被迫承担起那个唱白脸的角色。
想到这儿就有些远了,林秋然道:“我虽走了,铺子还在。若有什么事,就写信给我。”
婉娘是留在铺子的,还有两个林秋然新收的徒弟在这儿,林冬暂且也留在这里。
还有萧大石,他虽然答应林秋然带着汤圆去京城,但他不愿去。
林秋然想着田地得有人打理,金鼎楼也在,一家人都走也不知何时回来,留金鼎楼在这儿的确不放心。
所以,萧大石这回先留下,等那边安顿好再写信,让他过来。
金鼎楼就交给史掌柜,林秋然庆幸当初给了分成,不然史掌柜把活辞了,再找一个为铺子打算的掌柜很难。
伙计还是原来的老人,陆凡为人稳妥踏实,赵兴机灵还擅泡茶。
林明要跟着林秋然一起走的,铺子就少个人,林秋然前些日子又买了两个小厮,留下帮忙做杂活。
婉娘现在会做菜,一直本本分分,林秋然本想同史掌柜一样给点分成,但婉娘没要。
做人要有良心,更要知足,林秋然愿意把做菜的手艺传给她,就很不错了,做徒弟的哪能要师傅的分成。
她拿工钱就好,若真像史掌柜一样为铺子做了事,她再拿钱才能心安理得。
金鼎楼林秋然是这样安排的,林冬婉娘主厨,她的两个徒弟在旁帮忙。前堂史掌柜主持大局,赵兴几人也信得过。
有事写信很慢,还是得靠他们自己。不过林秋然觉得出不了大事,因为金鼎楼菜价便宜,味道又好,在余安县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自前年难民进城后,金鼎楼每月都会在城东城西布施,百姓也念着酒楼的好。
再有现在余安的县令是从前跟林秋然相熟的王大人,去年他还是县城主簿,现已升官,有什么事史掌柜可以去县衙。
金鼎楼林秋然很放心,只是和这些人共事这么多年,有情分在,马上就要走了,林秋然心里舍不得。
林秋然笑了笑,她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以后还会回来的。有什么事给我写信,铺子的事你们和史掌柜商量着来,等我到京城,给你们寄特产回来。”
史掌柜笑了一下,“那临走前得有饯行宴,我做东,这林娘子千万不能推辞!你就放心吧,金鼎楼有我们几个在,肯定没事。”
史掌柜肯定好好管,他一月能拿十一二两银子,在这一行,已经顶天了。
去年他家里还换了宅子,虽然管这么大的酒楼,经手那么多钱,可酒楼是林秋然的,方子也是,主次他分得清,能给他五分的利润算林秋然心地好。
像陆凡他们几个,在跑堂这行的工钱也不少,毕竟这活儿谁都能做。
赵兴也知足,当初从茶楼离开,别的伙计不愿等早早走了,但生意又关门,没活做,换来换去钱拿的不多,就他干了这么久。
还有难民来的一个月,多少人没活干,他该好好干活,拿该拿的钱。
史掌柜让林秋然放心,赵兴陆凡也说会好好干活,金鼎楼长久,他们的好日子也长久。
林秋然深吸一口气,“多谢。”
林秋然打算三日后走,吃过饭后铺子就留给史掌柜他们收拾,林秋然带着林冬几个走了。
林明赶马车,现在驴车多是萧大石用,有马车自然是怎么方便省事怎么来。
一到家,林秋然就看汤圆在前院门口等着,见林秋然回来了一下站了起来,“娘,你总算回来啦!”
这会儿都快过戌时了,以往这个时辰汤圆已经睡下,林秋然看了眼他肚子,还是鼓鼓的。
林秋然问道:“怎么还没睡?”
汤圆:“娘,我还不困,刚玩了徐叔叔送我的九连环和鲁班锁。”
徐远珩一两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汤圆带奇技淫巧的小玩意,普通人家这么大的孩子,还在门口玩泥巴呢,汤圆却有这些,还跟史掌柜学会了拨算盘。
史掌柜一个大的,林秋然给他买了个小的。
林秋然摸摸汤圆的脑袋,“平日也玩,怎么不见这般晚睡。”
汤圆看了林秋然两眼,“还为了等娘。”
林秋然:“还有呢?”
汤圆诚实道:“今日肚子有点撑,我实在睡不着,不过牙已经刷了。”
林秋然又瞧了眼他的肚子,跟西瓜似的,“下次说前面的话时,你把肚子收收。”
汤圆低头看了眼肚子,他说怎么每次吃多,娘都能看出来呢,“娘,你真是慧眼如炬,我晚上没忍住又吃了一个牛肉饺子,你手艺可真好,让我吃三个忍不住吃第四个。”
孙氏惯着孩子,受不了孙儿想吃却不能吃。
林秋然道:“觉得撑就多走走动动,晚些睡。”
汤圆嘿嘿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
林秋然无奈笑道:“并非不给你吃,只是吃多了难受的是你自己。”
家里开酒楼,哪道菜都好吃,汤圆自小嘴刁,林秋然也知道好吃的谁都喜欢,可林秋然担心他重口腹之欲,日后吃不下别的苦。
若书院的饭菜不好吃怎么办,难道就不吃了?汤圆小毛病不多,挑嘴算一个。
汤圆点点头,他想起自己犹豫吃不吃时祖母说吃吧,牛肉不常吃,过了这回不知等到什么时候去,他就没忍住,不过他没把这事怪孙氏头上,“娘,是我没忍住。”
林秋然笑了笑,“那正好收拾去京城的东西,就当消食了。”
汤圆欢呼,“娘,去京城!京城好吗?”
林秋然拉着汤圆的手进屋,“娘也不知道,肯定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娘知道的好地方有,京城的书院好,先生好,能教你的东西更多。京城吃食也多,你杨大娘说的好吃的羊肉在京城就能吃到。京城去哪儿都方便,人也多。”
“不过肯定不如在余安自在了,你祖父这次不跟着去,你上个月不还去老家的小溪沟了吗,京城或许没这些。”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97/638577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