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赶路

推荐阅读:万人嫌大小姐破产后(女嬷 np)他的掌心(1v1h)照无眠(亲叔侄1v1)泠泠听春雨(1v1 h)和哥哥死对头联姻后(骨科1v1)反派穿成黄文女主腐蚀剂[Np强制]《玉壶传》(骨科)(兄妹)(np)阴湿男女短篇合集(h)凛冬将至(末世父女1v2)

    孙氏心中忐忑, 她出最远的门就是从余安到崇安,可就大半日的车程,还知道很快就回来, 出去为了避难, 所以心里并不担忧。但这回去京城, 听说有一千多里, 路上快一点走二十天,下雨耽搁慢点就得一个来月。
    林秋然是不急的, 但带着孩子,还是早到早安心。
    镖师常走这条路, 林秋然打算听他们的, 白日赶路,晚上住客栈。路上以赶路为主,不招事惹事, 打扮朴素, 低调行事,争取平安到京城。
    不会特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更不会寻好吃的酒楼饭馆,不赶路的时候就在客栈歇着, 少出门走动, 吃食自然也简单。
    白日就以带的干粮为主,孙氏带了不少吃食,这次出门不像她上次去崇安那么匆忙, 她准备了好些日子,带了酒酿馒头、包子、茶叶蛋、咸鸭蛋、这个时节常有的水果……
    尽管林秋然说有钱都能买到,但还是生怕缺了什么,水都带着的。
    有点像后世出门旅游要自带东西的爸妈, 不过林秋然觉得这样挺好,因为赶路占大部分时间,一直在马车上,白日来不及停下买东西吃,只有晚上到客栈才能吃些热菜。
    不仅孙氏带,林秋然也带了,九十月份天气日渐寒凉,东西保存的日子久,林秋然做了许多肉酱,蘑菇酱、烧椒酱、剁椒酱,好存放的麻辣兔丁兔腿、肉干、肉松,一些蒸点、风干虾、卤肉……
    风干的和肉干能保存久些,卤肉馒头先吃,能吃个两三天。除此之外她还带了锅碗,自己常用的刀具,这两年下来,刀柄换过,但刀一直都是她一开始打的几把,偶尔钝了磨刀石磨磨,不影响使用。
    林秋然还给林冬她们配了刀,这次出门,林春几人也带着自己的刀具。
    这样一来,等带的干粮吃完了,经过水边能简单生火做饭,天冷吃热乎的舒服。而且有刀防身,出门在外也安心。
    别看林秋然几人看着苗条,可日日切菜,手稳得很。庖丁解牛,若有惹事的,也不怕。
    林夏几人每月都有月钱,这回也带着,出门前都收拾了行李,在外买东西不方便,家里带东西就挺有用的,吃饭不愁,也能吃饱。
    林秋然请的镖师车夫都是自己解决吃饭,不用她管,不仅护着人,还管看东西,花钱多,但是值。
    一大早装东西启程,穿过林子、官路,今日就在胥州城安玉县的客栈歇脚。
    林明去问的,定了三间房,林秋然同孙氏汤圆住一屋,林春几人一屋,林明三人一屋。
    吃了晚饭,林秋然把门窗关好,让孙氏汤圆快些睡,“汤圆不许玩了,快些睡,明早吃了饭还得赶路呢。”
    汤圆点点头,钻进被窝就睡,他睡得很快,孙氏把包裹放在身边,她精神不错,“咱们车里的东西真没事事儿呀。”
    林秋然摇摇头,“没事,娘你也睡吧。”
    她趁汤圆睡着摸摸他的脑袋,她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不觉得难熬,但坐马车赶路,路上少不了颠簸,路途遥远走得又慢,肯定不好受。
    孙氏出过门,她最担心的是汤圆。幸好汤圆适应得很好,他年纪小对各种东西都很新奇,赶路的时候能看半天风景。在车上也不喊闷,更没说过要下车要回余安。
    很乖,困了就在林秋然怀里睡,醒了看看这看看那,完全就是个在娘身边的快乐小狗。
    林秋然心里一软,孙氏看着汤圆也忍不住笑,还是那种从心里来的高兴。
    孙氏躺好,说实话离开余安前她担心这担心那,可都出来了,也没法回去。雇车的钱、请镖师的钱给了一半定金,安稳送到京城给另一半,就算他们不去了,这尾款也得给了,前头给的也不会退。
    好一笔钱呢,总共请了六名镖师,护送他们去京城,就得六十两银子。雇车的钱不多,请车夫多,一趟要大几两银子,这出门一趟花得可不少。
    孙氏心疼钱,却也知道京城的日子好,看汤圆这么乖巧可爱,她也希望汤圆能读书干大事。
    孙氏闭眼前和林秋然道:“你也赶紧睡。”
    楼下镖师守着他们的行李和马车,林秋然很放心地睡了一夜。次日一早,一家人早早起来,简单吃过饭后又开始赶路。
    再往北穿过两个县城之后,就出了胥州。然后往北经过几个州城省城,就能到京城了。
    连着几日都在赶路,镖头熟悉这段路程,有时候赶一天,有时候赶大半天,有时候到天黑才到城内找客栈歇脚。
    林秋然能看出为何,有时沿路都没县城,村子多,夜里住在外面不安全,所以可着能歇脚的地方。
    她觉得镖局和一些客栈也有来往,让他们住在那里有分成,因为林秋然对当地不熟,镖头熟悉,就给他们介绍客栈。
    好在价钱还算合算,林秋然也就住了。
    这是余安的镖局,徐远珩给介绍的,林秋然还是信的。一路过来的风景不同,有时汤圆都忍不住说道:“娘,我还以为余安啥都有呢,但这个我就没见过。”
    有的树余安就没有,但今日汤圆说的是湖川当地的一样特色吃食,林秋然也没见过。
    今日赶路的时间短,下午就到客栈了。镖师说明日要多赶路,得早点出发,争取天黑前到下一个歇脚的地方。
    但天还没黑,在客栈待着也是待着,林秋然就带了人,带汤圆出来转转。
    她给汤圆买些当地吃食玩具,干粮剩得不多,得买够了三日吃的馒头,不然路上得饿肚子。虽然会歇脚,但也得防着不在客栈睡的情形,所以买得多。
    林秋然:“这不就见到啦,汤圆还小,以后会见更多东西的。”
    简单转了转林秋然就带汤圆回客栈了,早早睡下次日天还没亮就启程。中午就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停下休息,有水能歇会儿吃饭,镖局的几个功夫好,有的已经去河边看有没有鱼了。
    林秋然让林明带汤圆去转转放风,今日大半日都在外面,但汤圆没抱怨过枯燥乏味,是个乖孩子。
    在车上,他要么自己玩玩具,要么听林秋然讲故事,还能笑嘻嘻地逗孙氏高兴。
    但乖是乖,还是盼着下车的,一下车汤圆就跑了,他二师兄也跟了上去,就是林秋然的二徒弟,今年十四岁,家里让他跟着林秋然学手艺。
    林秋然看着三人跑闹,心里感叹汤圆听话懂事,这孩子……
    马车就停半个时辰,林春林莺去溪边烧饭。
    林秋然让孙氏也下来走走,“娘,你动动,不然一直在车里待着难受。”
    孙氏慢慢下车,她感觉自己的骨头都坐硬了。还是大宅子好,马车也忒小了点。
    在马车不像在家,还有黄历能看。在车上,只能看着太阳升落算日子。孙氏有时都恍惚,“你说咱们出来几天了,这是到哪儿了,何时才能到京城。”
    林秋然也不知,她让林夏去问镖头,林夏很快就回来了,“大娘子,这是禄州城的村庄,咱们这才刚走了半月路,还得半月呢。”
    孙氏:“还有半个月啊……”
    孙氏已经走够了。
    镖头过来了,“大娘,林娘子,这算快的了,一路天气好,也没因为下雨耽搁,不然还得晚。”
    孙氏点了点头,八月底来的,今十四,还有半个月呢。
    孙氏抻抻胳膊,又活动活动脖子肩膀。
    等林春那边饭菜烧好,林秋然招呼孙氏吃饭,林明拉着汤圆过来,镖局那头已经烤上鱼了,两边分开坐的,镖师出门多,在野外会生火做饭烤鱼。
    闻着挺香,不过这边无一人眼馋。
    林秋然他们还是第一天在外面吃,前些日子都在车里,今日天气好,又有水,就煮了饭。
    吃得简单,就煮了锅汤,炒了两盘土豆丝,煎几个鸡蛋,把买的馒头热热,就成了。
    汤圆不嫌这个简单,他从溪边洗了手,擦干净,认认真真把馒头分成两半。
    中间分开有两面,他拿了个勺子舀上林秋然做的剁椒酱和烧椒酱,一面一样,这馒头用锅热得软乎乎,汤圆一边涂一边吹手指。
    馒头还会咬人!
    孙氏想帮忙,汤圆道:“祖母,我自己来就行了。”
    然后又郑重其事地抹酱,抹完酱,又开始放炒的土豆丝、肉松、煎得金黄的鸡蛋,一个馒头被这么一塞,直接胖了一圈儿。
    汤圆却不嫌大,他满意地舔舔嘴唇,张大嘴比了比,然后照着比过的地方咬了一口。
    看他嘴大还是馒头嘴大,他比馒头还会咬!
    车夫和镖局的人看看那边,香味顺着风飘了过来,压过了鱼香。
    他们看看自己烤的有些糊的鱼,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口水,心里还感叹,不愧是家里是开酒楼的,孩子还这么小就这么会吃。
    林秋然当娘的,就更会吃了,剁椒酱抹匀,一个煎蛋两筷子土豆丝,加了肉松,然后还放了半个流油的咸鸭蛋。
    鸭蛋腌得很香,里面金黄流油,已经泛沙了,做粥常用这个。这回出门孙氏带了不少,就馒头就粥吃,都很好吃。
    看着流油的咸鸭蛋也被夹在了馒头里,不知道有多香。
    几个镖师走南闯北,活虽不轻巧,可每年赚的钱却不少,从不亏着自己的嘴,金鼎楼都去了多少次了。但出门在外,简单凑合是常事,今儿他们也不想吃金鼎楼的红烧肉,他们就觉得馒头香。
    汤圆看林秋然做,这会儿后知后觉,“娘,我没有放咸鸭蛋,能不能给我咬口你的?”
    林秋然就给他咬了口,汤圆眼睛一亮,嚼嚼嚼咽嘴里,“娘,放咸鸭蛋的更好吃,里面口感好丰富呀,什么都有,土豆丝脆脆的,蛋黄软软的,肉松香香的……”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97/638577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