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初到京城(二)
推荐阅读:万人嫌大小姐破产后(女嬷 np)、他的掌心(1v1h)、照无眠(亲叔侄1v1)、泠泠听春雨(1v1 h)、和哥哥死对头联姻后(骨科1v1)、反派穿成黄文女主、腐蚀剂[Np强制]、《玉壶传》(骨科)(兄妹)(np)、阴湿男女短篇合集(h)、凛冬将至(末世父女1v2)、
吕郑记住这客栈的名字, 四季客栈。人已经看不见了,可他眼睛却慢慢湿润。他想回家告诉夫人这事,可后知后觉想起自己没带小厮, 刚从老金涮肉出来, 饭没吃完, 账也没结呢。
幸好, 他常去涮肉铺子,在京城也算有头有脸的人, 伙计没追上来,只是在门口张望着等。
见人回来了, 赶紧迎上来, “吕侯爷,桌子没给您收,也看着的, 没人动, 您继续吃就行了。”
伙计笑脸相迎,没打听发生什么事,吕郑才那么急匆匆地走。当时他看着了,就跟失了魂了一样。
吕郑摇摇头, 一副神思恍惚的样子, “不吃了不吃了,赶紧结账。”
他哪儿还有心情吃,只想快些弄清楚到底什么事。那孩子长得可真像, 尤其是鼻子和轮廓,和敏之那孩子走时一模一样。眼睛和嘴唇更像他身旁的年轻妇人,就鼻子翘挺挺的,而且看那孩子, 吕郑感觉很亲切。
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吕郑还从未见过这么像的人。
伙计看他着急,赶紧结了账。吕郑就急匆匆回家了。
安阳侯府门口,管家一边搓手一边等,未等吕郑到门口,管家就寻着迎来,“我的好侯爷呀,您这是去哪了。夫人前日才嘱咐我,不许您晚上吃东西了,这一身羊肉味,怎么能瞒过啊。”
管家年纪也不小了,脸一皱全是皱纹,“侯爷,奴才今天也得跟着吃挂落。”
吕郑今年六十二岁,已是高寿。年纪大身上毛病多,这是有权有势都无法避免的,吕郑也知道自己不剩几年,吃他是忍不住,回回出门,对身边小厮就是一句话,不许跟着。
他们不跟着,吕郑还出去吃,被秦夫人发现,最后一块被罚。
吕郑瞪了管事一眼,“再唠叨着。”
管事闭了嘴,“小人这不也是为了您好,晚上吃一顿,明儿又得难受……”
吕郑不愿听,进了侯府就往正院走,管事忙追上,“哎您这是去正院,好歹洗洗换身衣裳呀……”
一身味道,可是太明显了。
吕郑太着急,来不及理会这些,大步去了正院,一下就把门推开,然后掀开厚帘子。
吕郑站在门口,他眨眨眼睛,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不知说哪一句。
寒风吹进屋,秦夫人把花镜放下,她闻到了一股子肉香,起身从里屋出来,一见是吕郑,皱起眉就要发作,“侯爷,你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直接上吊抹脖子得了,害别人替你担惊受怕。”
吕郑摇摇了头,让屋里丫鬟都出去。
秦夫人:“还知避着丫鬟,嫌没面子,别偷吃呀。”
吕郑没有分辨这些,他走到秦夫人面前,“夫人,你可知我今天见了什么人?我见到敏之的孩子了,那鼻子,那轮廓,还有神态……简直一模一样。”
秦夫人突然愣住了,她年逾六十,头发已花白,这几年越活越矮,虽不驼背却有老态。
她穿着算不得雍容华贵,更典雅大气,愣住的时候头上簪着的步摇都不动了。
外面寒风吹着窗子,呼呼的,吕郑脸上还带着做梦似的狂热。
当年的事都多久没提过了,吕郑冒然提起,秦夫人都不知怎么回答。
但很快,她就道:“你是老糊涂了不成,若还在,那都多大了,怎可能跟幼时一模一样?”
况且只是轮廓像,鼻子像,都不是一模一样。就算一模一样,那又能说明什么。这是在京城,怎么可能在京城遇见。
吕郑急了,“你这说的,我怎么老糊涂了,或许已经娶妻生子,孩子这么大了!”
吕郑心还怦怦跳,若真没半点机会相认也就罢了,可是这两年朝廷的风向变化,前年灾情遍地,贪官污吏也多,圣上肃清朝政,如今朝中换了好一拨人。
刑部的赵大人是去年上任的,蒋尚书直言沈家案子有冤情,如今已开始查从前的冤案错案了。
只不过,沈家无人,安阳伯府在朝堂也使不上力,这案子一直没什么进展。
吕郑还记得二十年前西北打仗,沈家军因延误军情,致使大战惨败,将士死伤无数,沈家满门抄斩,但因幼子年纪小,圣上法外留情网开一面,特赦沈家幼子流放三千里外的岭南。
虽然网开一面,可那时沈毅才三岁,靠自己走到岭南与死了无异,吕郑不忍外孙受苦,就私下让人把外孙带走,找了一个死去的幼童顶替,对外都是沈毅死在了半路上。
当然那幼童也是可怜人,是个乞儿,饿死的。
人带走,肯定不能带回京城来,当时情况紧急,办这事的管事打听一对夫妇成婚许久无子,就把沈毅放在他们必经的路上。
吕郑希望这孩子能好好活着,正好三岁的年纪也不记事,能安稳度日,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
那时沈毅已经流放些日子了,瘦瘦巴巴的,虽然个头高,但是一看就是受过苦的,像穷人家的孩子。
吕郑的确担心孩子日后不好过,可是若孩子穿着绸缎锦衣,身上还藏着银钱贵重物品,恐怕会被有心之人抢了去,别人也会担心这孩子身世有异,恐招来祸端,所以就穿了粗布棉衣。
当初办这事的是府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管事,十几年前人就走了,没成亲,无子无女,他临走前吕郑没问这孩子在哪里,他怕自己知道了会去找,所以自老管事死后,一直无人知晓此事。
如今天知地知,吕郑知,秦夫人知。
当初怕这孩子过得不好,老管事就在那人家的菜地里埋了些东西,是秦夫人准备的两样金首饰,够一个村里人过安稳日子了。
再多,那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吕郑为这孩子做尽打算,将士死伤无辜,可谁能一辈子不打败仗,怕就怕功高震主受人构陷。
他以前盼着那孩子就简单过日子,一辈子别再卷进京城的是是非非中。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然怎么在朝中重查沈家案子之际,遇见个那么像的。
这两年西北一直有战事,当初在沈家没落,先皇重用赵将军,赵将军如今四十多岁,风光十几年,可接连几场败仗,当今圣上重用的是一个叫萧寻的副将。
吕郑道:“你若见了,你就知道我现在的感受了,哪怕眉眼不像,也觉得是。见了那孩子,我心里就……”
吕郑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看见家中的孙儿一样。心里软乎乎的,但他看街上的其他孩子,就没这种感觉。
秦夫人正了正神色,“那孩子穿着打扮如何,身边可有什么人?”
京城遇见的,看着不像是。若是真送去村子,离京城千里,又是这种时候,哪里会过来京城。
吕郑说道:“就是普通人家的穿着打扮,身边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夫人,像是孩子祖母,还有个年轻的,关系看着很亲昵,一家三口一块出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很可爱,比府中的杰哥儿还懂事。”
秦夫人起初没当回事,可听吕郑这般说,不由认真起来。吕敏之是秦夫人最喜欢的女儿,都过去很久了,可秦夫人心中一直怀念这个女儿,时常想念外孙,心里也有疙瘩。
若真是敏之的后代,她无论如何都要见一面。
秦夫人和吕郑再有几年就七十了,再不见,两人都入土了,到底下她该怎么面对女儿,还是不能相认。
可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要是真是,那就更不能打搅了。
秦夫人道:“你可别忘了,沈家还有罪呢,既然送走了,那就和我们没有关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何必把这些事压在他们身上,有时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是好事。”
把人送走,这么多年没去找没去寻,要是真的好好的还娶妻生子了,结果就因为他们想见,不想带着遗憾走,又要把这些陈年旧事都告诉,谁能受得住。
人家有爹娘,有孩子,有妻子,突然冒出来的亲人,会愿意认吗。
再说了,秦夫人和吕郑这二十多年来都没有想着翻案,吕敏之的兄长外甥也在朝为官,更没想过,何必为了一己之私,把这些事压在那孩子身上。
吕郑觉得这也有理,堂而皇之去认亲,不成。
但他转念一想,“那也可以看看帮帮忙,别的事不说就是,日后翻案再接回来,我看也快了。”
这又不是只有亲人才能说话帮忙,就不能论别的?吕郑和那孩子投缘,说几句话好了。
吕郑这会儿冷静下来,他道:“哎,我也只是看了几眼,也许不是呢。”
秦夫人点点头,只看着像就说是,未免太过荒唐。
再说另一边,京城人多,林秋然也没发现后面有人跟着,他们回了客栈,让几个丫鬟小厮先去吃饭,她这边不用人跟着。
因为要在这儿住一阵子,林秋然就把屋里简单收拾了收拾。被子盖自家带的,厚衣服也拿出来,因为看这边似乎要下雪。
林夏已经给收拾得差不多,汤婆子什么的都给找了出去,林秋然简单理了理,陪着汤圆玩了会儿,就让他睡了。
赶路,终于到京城兴奋得不能自己,这会儿吃饱喝足,困得不成,很快就睡熟了。
孙氏今儿吃得多,不咋困,他们住在三楼,隔着窗子往下看,街上还很热闹呢。
孙氏道:“这会儿都戌时了,人还这么多呢。铺子也可多,人也可多,我看街上没啥空铺子呢。”
孙氏发愁,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铺子,是租,是买,生意好不好做……这是京城,吃顿饭就花了一钱多银子,还是随随便便吃一顿。
林秋然笑着安慰孙氏,“慢慢找总有的,咱们以前不也就摆个小摊子吗?从头开始而已。而且怎么都比从头开始好,余安的金鼎楼还开着,我们钱是不缺的,您就别操心了。京城人多,离西北也近,说不准还能打听打听萧寻,兴许哪日就班师回朝了。”
幸好, 他常去涮肉铺子,在京城也算有头有脸的人, 伙计没追上来,只是在门口张望着等。
见人回来了, 赶紧迎上来, “吕侯爷,桌子没给您收,也看着的, 没人动, 您继续吃就行了。”
伙计笑脸相迎,没打听发生什么事,吕郑才那么急匆匆地走。当时他看着了,就跟失了魂了一样。
吕郑摇摇头, 一副神思恍惚的样子, “不吃了不吃了,赶紧结账。”
他哪儿还有心情吃,只想快些弄清楚到底什么事。那孩子长得可真像, 尤其是鼻子和轮廓,和敏之那孩子走时一模一样。眼睛和嘴唇更像他身旁的年轻妇人,就鼻子翘挺挺的,而且看那孩子, 吕郑感觉很亲切。
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吕郑还从未见过这么像的人。
伙计看他着急,赶紧结了账。吕郑就急匆匆回家了。
安阳侯府门口,管家一边搓手一边等,未等吕郑到门口,管家就寻着迎来,“我的好侯爷呀,您这是去哪了。夫人前日才嘱咐我,不许您晚上吃东西了,这一身羊肉味,怎么能瞒过啊。”
管家年纪也不小了,脸一皱全是皱纹,“侯爷,奴才今天也得跟着吃挂落。”
吕郑今年六十二岁,已是高寿。年纪大身上毛病多,这是有权有势都无法避免的,吕郑也知道自己不剩几年,吃他是忍不住,回回出门,对身边小厮就是一句话,不许跟着。
他们不跟着,吕郑还出去吃,被秦夫人发现,最后一块被罚。
吕郑瞪了管事一眼,“再唠叨着。”
管事闭了嘴,“小人这不也是为了您好,晚上吃一顿,明儿又得难受……”
吕郑不愿听,进了侯府就往正院走,管事忙追上,“哎您这是去正院,好歹洗洗换身衣裳呀……”
一身味道,可是太明显了。
吕郑太着急,来不及理会这些,大步去了正院,一下就把门推开,然后掀开厚帘子。
吕郑站在门口,他眨眨眼睛,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不知说哪一句。
寒风吹进屋,秦夫人把花镜放下,她闻到了一股子肉香,起身从里屋出来,一见是吕郑,皱起眉就要发作,“侯爷,你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直接上吊抹脖子得了,害别人替你担惊受怕。”
吕郑摇摇了头,让屋里丫鬟都出去。
秦夫人:“还知避着丫鬟,嫌没面子,别偷吃呀。”
吕郑没有分辨这些,他走到秦夫人面前,“夫人,你可知我今天见了什么人?我见到敏之的孩子了,那鼻子,那轮廓,还有神态……简直一模一样。”
秦夫人突然愣住了,她年逾六十,头发已花白,这几年越活越矮,虽不驼背却有老态。
她穿着算不得雍容华贵,更典雅大气,愣住的时候头上簪着的步摇都不动了。
外面寒风吹着窗子,呼呼的,吕郑脸上还带着做梦似的狂热。
当年的事都多久没提过了,吕郑冒然提起,秦夫人都不知怎么回答。
但很快,她就道:“你是老糊涂了不成,若还在,那都多大了,怎可能跟幼时一模一样?”
况且只是轮廓像,鼻子像,都不是一模一样。就算一模一样,那又能说明什么。这是在京城,怎么可能在京城遇见。
吕郑急了,“你这说的,我怎么老糊涂了,或许已经娶妻生子,孩子这么大了!”
吕郑心还怦怦跳,若真没半点机会相认也就罢了,可是这两年朝廷的风向变化,前年灾情遍地,贪官污吏也多,圣上肃清朝政,如今朝中换了好一拨人。
刑部的赵大人是去年上任的,蒋尚书直言沈家案子有冤情,如今已开始查从前的冤案错案了。
只不过,沈家无人,安阳伯府在朝堂也使不上力,这案子一直没什么进展。
吕郑还记得二十年前西北打仗,沈家军因延误军情,致使大战惨败,将士死伤无数,沈家满门抄斩,但因幼子年纪小,圣上法外留情网开一面,特赦沈家幼子流放三千里外的岭南。
虽然网开一面,可那时沈毅才三岁,靠自己走到岭南与死了无异,吕郑不忍外孙受苦,就私下让人把外孙带走,找了一个死去的幼童顶替,对外都是沈毅死在了半路上。
当然那幼童也是可怜人,是个乞儿,饿死的。
人带走,肯定不能带回京城来,当时情况紧急,办这事的管事打听一对夫妇成婚许久无子,就把沈毅放在他们必经的路上。
吕郑希望这孩子能好好活着,正好三岁的年纪也不记事,能安稳度日,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
那时沈毅已经流放些日子了,瘦瘦巴巴的,虽然个头高,但是一看就是受过苦的,像穷人家的孩子。
吕郑的确担心孩子日后不好过,可是若孩子穿着绸缎锦衣,身上还藏着银钱贵重物品,恐怕会被有心之人抢了去,别人也会担心这孩子身世有异,恐招来祸端,所以就穿了粗布棉衣。
当初办这事的是府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管事,十几年前人就走了,没成亲,无子无女,他临走前吕郑没问这孩子在哪里,他怕自己知道了会去找,所以自老管事死后,一直无人知晓此事。
如今天知地知,吕郑知,秦夫人知。
当初怕这孩子过得不好,老管事就在那人家的菜地里埋了些东西,是秦夫人准备的两样金首饰,够一个村里人过安稳日子了。
再多,那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吕郑为这孩子做尽打算,将士死伤无辜,可谁能一辈子不打败仗,怕就怕功高震主受人构陷。
他以前盼着那孩子就简单过日子,一辈子别再卷进京城的是是非非中。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然怎么在朝中重查沈家案子之际,遇见个那么像的。
这两年西北一直有战事,当初在沈家没落,先皇重用赵将军,赵将军如今四十多岁,风光十几年,可接连几场败仗,当今圣上重用的是一个叫萧寻的副将。
吕郑道:“你若见了,你就知道我现在的感受了,哪怕眉眼不像,也觉得是。见了那孩子,我心里就……”
吕郑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看见家中的孙儿一样。心里软乎乎的,但他看街上的其他孩子,就没这种感觉。
秦夫人正了正神色,“那孩子穿着打扮如何,身边可有什么人?”
京城遇见的,看着不像是。若是真送去村子,离京城千里,又是这种时候,哪里会过来京城。
吕郑说道:“就是普通人家的穿着打扮,身边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夫人,像是孩子祖母,还有个年轻的,关系看着很亲昵,一家三口一块出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很可爱,比府中的杰哥儿还懂事。”
秦夫人起初没当回事,可听吕郑这般说,不由认真起来。吕敏之是秦夫人最喜欢的女儿,都过去很久了,可秦夫人心中一直怀念这个女儿,时常想念外孙,心里也有疙瘩。
若真是敏之的后代,她无论如何都要见一面。
秦夫人和吕郑再有几年就七十了,再不见,两人都入土了,到底下她该怎么面对女儿,还是不能相认。
可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要是真是,那就更不能打搅了。
秦夫人道:“你可别忘了,沈家还有罪呢,既然送走了,那就和我们没有关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何必把这些事压在他们身上,有时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是好事。”
把人送走,这么多年没去找没去寻,要是真的好好的还娶妻生子了,结果就因为他们想见,不想带着遗憾走,又要把这些陈年旧事都告诉,谁能受得住。
人家有爹娘,有孩子,有妻子,突然冒出来的亲人,会愿意认吗。
再说了,秦夫人和吕郑这二十多年来都没有想着翻案,吕敏之的兄长外甥也在朝为官,更没想过,何必为了一己之私,把这些事压在那孩子身上。
吕郑觉得这也有理,堂而皇之去认亲,不成。
但他转念一想,“那也可以看看帮帮忙,别的事不说就是,日后翻案再接回来,我看也快了。”
这又不是只有亲人才能说话帮忙,就不能论别的?吕郑和那孩子投缘,说几句话好了。
吕郑这会儿冷静下来,他道:“哎,我也只是看了几眼,也许不是呢。”
秦夫人点点头,只看着像就说是,未免太过荒唐。
再说另一边,京城人多,林秋然也没发现后面有人跟着,他们回了客栈,让几个丫鬟小厮先去吃饭,她这边不用人跟着。
因为要在这儿住一阵子,林秋然就把屋里简单收拾了收拾。被子盖自家带的,厚衣服也拿出来,因为看这边似乎要下雪。
林夏已经给收拾得差不多,汤婆子什么的都给找了出去,林秋然简单理了理,陪着汤圆玩了会儿,就让他睡了。
赶路,终于到京城兴奋得不能自己,这会儿吃饱喝足,困得不成,很快就睡熟了。
孙氏今儿吃得多,不咋困,他们住在三楼,隔着窗子往下看,街上还很热闹呢。
孙氏道:“这会儿都戌时了,人还这么多呢。铺子也可多,人也可多,我看街上没啥空铺子呢。”
孙氏发愁,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铺子,是租,是买,生意好不好做……这是京城,吃顿饭就花了一钱多银子,还是随随便便吃一顿。
林秋然笑着安慰孙氏,“慢慢找总有的,咱们以前不也就摆个小摊子吗?从头开始而已。而且怎么都比从头开始好,余安的金鼎楼还开着,我们钱是不缺的,您就别操心了。京城人多,离西北也近,说不准还能打听打听萧寻,兴许哪日就班师回朝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97/638577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