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萧大石
推荐阅读:万人嫌大小姐破产后(女嬷 np)、他的掌心(1v1h)、照无眠(亲叔侄1v1)、泠泠听春雨(1v1 h)、和哥哥死对头联姻后(骨科1v1)、反派穿成黄文女主、腐蚀剂[Np强制]、《玉壶传》(骨科)(兄妹)(np)、阴湿男女短篇合集(h)、凛冬将至(末世父女1v2)、
昨儿汤圆还想得好好的, 觉得自己一个人住了,长大了,自在, 可这会儿早晨起来看见林秋然, 一股委屈难过就漫上心头。
他觉得自己好可怜, 再一想以后都要自己出门, 然后一个人去上学,白天也看不见娘和祖母, 心里就更难受了。
而且昨天晚上萧寻就要送他走,让他多待半夜都不行。
林秋然点了点头, 看他这样子不难猜出他这会儿在想什么, “是呀,今儿汤圆长大了,不再和爹娘睡了。”
“这就要自己睡了, 可真是厉害。今天晚上娘和你爹陪你, 给你讲个故事,哄你睡着我们再回来睡。”
“晚上有丫鬟守夜,你也用不着怕黑的。汤圆如今是大了,是大孩子了, 娘觉得汤圆很厉害。”
林秋然声音轻柔, 语气和缓,汤圆心里平静许多。
汤圆吸了吸鼻子,想说自己一点都不厉害。可是林秋然都这么说了, 不能让他娘失望的。
汤圆抿着唇,“那好吧,我一会儿就起来收拾东西,然后把东西搬过去。”
林秋然笑了笑, “那汤圆可真能干,都不用娘帮忙操心的。”
其实早晚都得搬走自己睡,有丫鬟看着,林秋然不担心。估计也就前几日不习惯,等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
林秋然问:“晚上想吃什么,娘给你做。”
汤圆道:“吃馄饨吧,要芝麻酱红油干拌的。”
以前总是吃汤的,红汤、酸汤、骨汤……如今来了京城,吃法也多了,麻酱红油干拌的就很香。
林秋然调的馅料好吃,肉馅儿鲜嫩,里面要么多放虾仁多放皮蛋,汤料也很好吃。
林秋然还打算等金鼎楼生意稳定下来,做些别的生意。她擅做吃食,也有本钱,京城这么大,不比余安客源少,有的赚的。
林秋然点了点头,“好,就吃这个。”
汤圆:“爹坏,昨儿晚上就想我走。”
林秋然笑了笑,“也就问问,快起来吧。”
汤圆起来后收拾了收拾,把常用的行李、玩具都搬去了自己院子。他的院子至今还未起名字,林秋然想等他读书后再起,不然真叫老虎院,等他长大以后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名字。
院子里有四个丫鬟,都是二十多岁年纪不小的。还有一个陪他读书玩闹的小厮,叫林阳,比他大三岁。
两人总是一块儿玩,日后也一块儿睡,总之爹娘虽不在,但汤圆不是孤零零一个,还是有伴的。
中午汤圆就是在自己院子睡的,睡醒之后跑来正院找林秋然。
他抱着林秋然的脖子,“娘,我还是很想你,我中午做梦就梦见你了。”
林秋然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说实话,若是汤圆高高兴兴地搬走,她这个做娘的还会有些舍不得。可他舍不得,林秋然就想着先劝,孩子总要长大的,习惯几日就好了。
不然等上了学,又不习惯上学,又不习惯自己睡,那会儿才难熬。
他总有一天会长出羽翼的,林秋然想让他自己飞飞看,“娘也很想汤圆,不过我们就在一个宅子,只是不在一个院子,还是每日都能见到的。哪怕日后上了学,也能日日见。”
汤圆:“才不是,我再大几岁去读书就得住书院了。”
林秋然陪汤圆去他院子待了半天,陌生的环境,她在能熟悉得快些。
孙氏看这有些舍不得,就这么一个孩子,还不宠着点了。她觉得汤圆还小,就和林秋然道:“不然等半年再让他自己一个人睡?”
孙氏已经好久没插手过汤圆的事了,这几个月也不娇惯他。
林秋然笑笑道:“娘,不管是再等半年还是一年都一样,一开始还是舍不得走,那不如早点,以后就不难受了。”
孙氏无奈叹了口气,只能听林秋然的。就这样过了十天,汤圆总算是习惯自己睡了,这又马上要去书院上学了。
养娃费心,但总算看到头了。
月底,林秋然给汤圆上学的东西收拾好,什么东西都带了两份,还带了铺盖,直接放到学舍去,中午要在那儿午睡。
两个学生一间学舍,想要独间也没有,毕竟书院不仅教功课,还教为人处世,十年寒窗,日后不仅有爹娘,还有同窗情谊。
二月初一一早,林秋然坐着马车送汤圆去书院,头一天入学,没别的事,也不学功课,就去学舍把行李铺好,领了衣裳,换好后去见先生就是。
林秋然先带着汤圆铺好床,这是他自己铺的,铺好后过去学堂,路上遇见不少像汤圆这个年岁的。
进去林秋然就不跟着了,她看都是自己进去的。
她在学堂门口的树下,弯着腰给汤圆理了理衣裳,悉心叮嘱,“先生问名字,要说你叫萧敛,汤圆是小名,是家中长辈叫的,不能乱了。有事找先生,别受欺负了,更不能欺负别人。”
汤圆仰着头,随后重重点了点,“娘,我知道的。”
林秋然有些担心,却还是冲汤圆笑笑,“快去吧。”
汤圆背着书袋,一步一步朝着学堂走去,他个头小,穿着书院的淡蓝色衣裳,他迎着阳光,林秋然看他毛茸茸的。
汤圆头戴着帽子,随着离学堂门口越来越近,原本蹦蹦跳跳的步伐也逐渐变得沉稳。
先生在门口等着,汤圆见了先问好,进门之前又回头朝着林秋然挥挥手,这才进去。
林秋然在心里舒了口气,却没急着回去。
要上一日的课,中午也在这儿吃饭,林秋然不太放心,打算中午看看这边,等完全没事了再回去。不过不用让汤圆知道,她在马车里坐会儿就是了。
大抵因为萧寻,书院的先生管事对林秋然还算客气。
“林夫人且放心,令郎在书院书一定能学有所成的。”
林秋然轻轻点了下头,书院挺大的,走在这边能听见朗朗读书声,过来读书有书童跟着,这么大的准许带一个小厮。等再大一点就不许小厮跟着了,但书童能来照顾。
林秋然在书院转了一圈儿就去车上坐着了,有暖炉也不冷,再说这也快开春了。
等过了正午,府里小厮跑了出来,和林秋然道:“公子听课认真,不过上午没讲什么东西,中午吃了饭,就回学舍睡午觉了。”
林秋然道:“吃饭可有不好好吃?”
小厮道:“公子没挑食,不过别的府上的公子有些闹腾。午睡公子也很快,同屋承恩伯府的小公子性子还不错,就是哭红了眼睛。小公子还安慰了几句,和同窗相处也好。这会儿睡熟了,小的赶紧出来和夫人说话。”
林秋然点了点头,“你看着些,有什么事回府禀告。”
林秋然就先回去了,汤圆听先生的话,吃饭也好好吃,还能哄同窗,没准儿回去之后还和她说认识了新的朋友,觉得上学读书好呢。
回到定远伯府,孙氏急着问:“咋样呀,适不适应,汤圆还小,这么小就跟着一群人一块儿读书……”
萧寻没读过书,孙氏原先还想着,请先生进府教,但林秋然执意送汤圆去书院。
林秋然笑着道:“挺好的,见没什么事我就回来了。娘,你不用担心,我瞧着书院里面没太过危险的东西。”
没有湖,没有水,管事挺多,很是负责。
孙氏点点头,“那就好,你先吃饭。”
林秋然简单吃了些,孙氏在一旁陪着,汤圆不在家里,她还有些不习惯。
林秋然也看出来了,孙氏这总是长吁短叹的,时间一长,恐怕闲出病来。
她道:“马上开春了,也不冷了,您出去走走转转,省着总在家里待着无趣。”
孙氏不乐意跟那些世家夫人打交道,总觉得自己跟她们说不上话,乡下来的容易被看不起。不过林秋然说得也有理,马上开春了暖和了,该找点儿事做。
没出嫁前就这样,围着爹娘兄弟过,嫁了认后就围着萧大石和老宅的人过,后来有了萧寻,就围着儿子过。
再后来萧寻走了,又守着林秋然和汤圆。如今汤圆读书去了,林秋然有生意要忙,萧寻每天早出晚归的,萧大石自己作死,被送回了萧家村。
其实孙氏不全是因为萧大石对不住自己生气,才让他回萧家村的,而是因为她要是不管,以后萧大石没准儿把人接到京城来,最后还不是给萧寻和林秋然添麻烦。
她一个乡下来的老太太,活了这么大岁数了,做啥坏事都是她做的,谁也不能管,反而让萧寻断亲,会被别人戳脊梁骨。兴许她在京城待腻了,也想回去住几天呢,到时候看看萧大石日子究竟咋样。
再说余安城,二月初,已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
天气暖和,各家忙着蒸青团,做元宝糕吃。
偶尔几家嫌自己做的不好吃,就去街上买一些回来。五芳斋就有卖这个的,价钱也不贵,还做着往外地,卖得还不错。
林明送萧大石回来有几日了,他们路上没耽误多少时间,正月二十四就到了余安。
回来后林明先带萧大石去萧家收拾东西,大约老宅的人一直盯着这边,萧大石一回来那边就有人过来,是萧大石的侄子,说是要接萧大石过去,给他接风洗尘。
林明原以为这些人会趁萧家人不在来府上住,但却没有。他送萧大石过去的时候,才知老宅的人也在县城买了宅子。
这么多年不买,萧大石一给钱就买,这宅子花的是谁的钱可想而知。
想想萧大石前前后后往老宅拿了一百多两银子呢,攒攒可不就能买个宅子吗。
萧大石心里高兴,还是侄子靠得住,“我收拾收拾,这就过去。”
他觉得自己好可怜, 再一想以后都要自己出门, 然后一个人去上学,白天也看不见娘和祖母, 心里就更难受了。
而且昨天晚上萧寻就要送他走,让他多待半夜都不行。
林秋然点了点头, 看他这样子不难猜出他这会儿在想什么, “是呀,今儿汤圆长大了,不再和爹娘睡了。”
“这就要自己睡了, 可真是厉害。今天晚上娘和你爹陪你, 给你讲个故事,哄你睡着我们再回来睡。”
“晚上有丫鬟守夜,你也用不着怕黑的。汤圆如今是大了,是大孩子了, 娘觉得汤圆很厉害。”
林秋然声音轻柔, 语气和缓,汤圆心里平静许多。
汤圆吸了吸鼻子,想说自己一点都不厉害。可是林秋然都这么说了, 不能让他娘失望的。
汤圆抿着唇,“那好吧,我一会儿就起来收拾东西,然后把东西搬过去。”
林秋然笑了笑, “那汤圆可真能干,都不用娘帮忙操心的。”
其实早晚都得搬走自己睡,有丫鬟看着,林秋然不担心。估计也就前几日不习惯,等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
林秋然问:“晚上想吃什么,娘给你做。”
汤圆道:“吃馄饨吧,要芝麻酱红油干拌的。”
以前总是吃汤的,红汤、酸汤、骨汤……如今来了京城,吃法也多了,麻酱红油干拌的就很香。
林秋然调的馅料好吃,肉馅儿鲜嫩,里面要么多放虾仁多放皮蛋,汤料也很好吃。
林秋然还打算等金鼎楼生意稳定下来,做些别的生意。她擅做吃食,也有本钱,京城这么大,不比余安客源少,有的赚的。
林秋然点了点头,“好,就吃这个。”
汤圆:“爹坏,昨儿晚上就想我走。”
林秋然笑了笑,“也就问问,快起来吧。”
汤圆起来后收拾了收拾,把常用的行李、玩具都搬去了自己院子。他的院子至今还未起名字,林秋然想等他读书后再起,不然真叫老虎院,等他长大以后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名字。
院子里有四个丫鬟,都是二十多岁年纪不小的。还有一个陪他读书玩闹的小厮,叫林阳,比他大三岁。
两人总是一块儿玩,日后也一块儿睡,总之爹娘虽不在,但汤圆不是孤零零一个,还是有伴的。
中午汤圆就是在自己院子睡的,睡醒之后跑来正院找林秋然。
他抱着林秋然的脖子,“娘,我还是很想你,我中午做梦就梦见你了。”
林秋然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说实话,若是汤圆高高兴兴地搬走,她这个做娘的还会有些舍不得。可他舍不得,林秋然就想着先劝,孩子总要长大的,习惯几日就好了。
不然等上了学,又不习惯上学,又不习惯自己睡,那会儿才难熬。
他总有一天会长出羽翼的,林秋然想让他自己飞飞看,“娘也很想汤圆,不过我们就在一个宅子,只是不在一个院子,还是每日都能见到的。哪怕日后上了学,也能日日见。”
汤圆:“才不是,我再大几岁去读书就得住书院了。”
林秋然陪汤圆去他院子待了半天,陌生的环境,她在能熟悉得快些。
孙氏看这有些舍不得,就这么一个孩子,还不宠着点了。她觉得汤圆还小,就和林秋然道:“不然等半年再让他自己一个人睡?”
孙氏已经好久没插手过汤圆的事了,这几个月也不娇惯他。
林秋然笑笑道:“娘,不管是再等半年还是一年都一样,一开始还是舍不得走,那不如早点,以后就不难受了。”
孙氏无奈叹了口气,只能听林秋然的。就这样过了十天,汤圆总算是习惯自己睡了,这又马上要去书院上学了。
养娃费心,但总算看到头了。
月底,林秋然给汤圆上学的东西收拾好,什么东西都带了两份,还带了铺盖,直接放到学舍去,中午要在那儿午睡。
两个学生一间学舍,想要独间也没有,毕竟书院不仅教功课,还教为人处世,十年寒窗,日后不仅有爹娘,还有同窗情谊。
二月初一一早,林秋然坐着马车送汤圆去书院,头一天入学,没别的事,也不学功课,就去学舍把行李铺好,领了衣裳,换好后去见先生就是。
林秋然先带着汤圆铺好床,这是他自己铺的,铺好后过去学堂,路上遇见不少像汤圆这个年岁的。
进去林秋然就不跟着了,她看都是自己进去的。
她在学堂门口的树下,弯着腰给汤圆理了理衣裳,悉心叮嘱,“先生问名字,要说你叫萧敛,汤圆是小名,是家中长辈叫的,不能乱了。有事找先生,别受欺负了,更不能欺负别人。”
汤圆仰着头,随后重重点了点,“娘,我知道的。”
林秋然有些担心,却还是冲汤圆笑笑,“快去吧。”
汤圆背着书袋,一步一步朝着学堂走去,他个头小,穿着书院的淡蓝色衣裳,他迎着阳光,林秋然看他毛茸茸的。
汤圆头戴着帽子,随着离学堂门口越来越近,原本蹦蹦跳跳的步伐也逐渐变得沉稳。
先生在门口等着,汤圆见了先问好,进门之前又回头朝着林秋然挥挥手,这才进去。
林秋然在心里舒了口气,却没急着回去。
要上一日的课,中午也在这儿吃饭,林秋然不太放心,打算中午看看这边,等完全没事了再回去。不过不用让汤圆知道,她在马车里坐会儿就是了。
大抵因为萧寻,书院的先生管事对林秋然还算客气。
“林夫人且放心,令郎在书院书一定能学有所成的。”
林秋然轻轻点了下头,书院挺大的,走在这边能听见朗朗读书声,过来读书有书童跟着,这么大的准许带一个小厮。等再大一点就不许小厮跟着了,但书童能来照顾。
林秋然在书院转了一圈儿就去车上坐着了,有暖炉也不冷,再说这也快开春了。
等过了正午,府里小厮跑了出来,和林秋然道:“公子听课认真,不过上午没讲什么东西,中午吃了饭,就回学舍睡午觉了。”
林秋然道:“吃饭可有不好好吃?”
小厮道:“公子没挑食,不过别的府上的公子有些闹腾。午睡公子也很快,同屋承恩伯府的小公子性子还不错,就是哭红了眼睛。小公子还安慰了几句,和同窗相处也好。这会儿睡熟了,小的赶紧出来和夫人说话。”
林秋然点了点头,“你看着些,有什么事回府禀告。”
林秋然就先回去了,汤圆听先生的话,吃饭也好好吃,还能哄同窗,没准儿回去之后还和她说认识了新的朋友,觉得上学读书好呢。
回到定远伯府,孙氏急着问:“咋样呀,适不适应,汤圆还小,这么小就跟着一群人一块儿读书……”
萧寻没读过书,孙氏原先还想着,请先生进府教,但林秋然执意送汤圆去书院。
林秋然笑着道:“挺好的,见没什么事我就回来了。娘,你不用担心,我瞧着书院里面没太过危险的东西。”
没有湖,没有水,管事挺多,很是负责。
孙氏点点头,“那就好,你先吃饭。”
林秋然简单吃了些,孙氏在一旁陪着,汤圆不在家里,她还有些不习惯。
林秋然也看出来了,孙氏这总是长吁短叹的,时间一长,恐怕闲出病来。
她道:“马上开春了,也不冷了,您出去走走转转,省着总在家里待着无趣。”
孙氏不乐意跟那些世家夫人打交道,总觉得自己跟她们说不上话,乡下来的容易被看不起。不过林秋然说得也有理,马上开春了暖和了,该找点儿事做。
没出嫁前就这样,围着爹娘兄弟过,嫁了认后就围着萧大石和老宅的人过,后来有了萧寻,就围着儿子过。
再后来萧寻走了,又守着林秋然和汤圆。如今汤圆读书去了,林秋然有生意要忙,萧寻每天早出晚归的,萧大石自己作死,被送回了萧家村。
其实孙氏不全是因为萧大石对不住自己生气,才让他回萧家村的,而是因为她要是不管,以后萧大石没准儿把人接到京城来,最后还不是给萧寻和林秋然添麻烦。
她一个乡下来的老太太,活了这么大岁数了,做啥坏事都是她做的,谁也不能管,反而让萧寻断亲,会被别人戳脊梁骨。兴许她在京城待腻了,也想回去住几天呢,到时候看看萧大石日子究竟咋样。
再说余安城,二月初,已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
天气暖和,各家忙着蒸青团,做元宝糕吃。
偶尔几家嫌自己做的不好吃,就去街上买一些回来。五芳斋就有卖这个的,价钱也不贵,还做着往外地,卖得还不错。
林明送萧大石回来有几日了,他们路上没耽误多少时间,正月二十四就到了余安。
回来后林明先带萧大石去萧家收拾东西,大约老宅的人一直盯着这边,萧大石一回来那边就有人过来,是萧大石的侄子,说是要接萧大石过去,给他接风洗尘。
林明原以为这些人会趁萧家人不在来府上住,但却没有。他送萧大石过去的时候,才知老宅的人也在县城买了宅子。
这么多年不买,萧大石一给钱就买,这宅子花的是谁的钱可想而知。
想想萧大石前前后后往老宅拿了一百多两银子呢,攒攒可不就能买个宅子吗。
萧大石心里高兴,还是侄子靠得住,“我收拾收拾,这就过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597/638582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