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凭什么后来者居上
推荐阅读:迷雾求生:以异化术升格诡异之神、美漫超人:从黑袍开始、镇世天仙、重生游戏黄金时代:我成世嘉太子、龙族:路明非不想成为恋爱怪兽、文娱:1990、无敌后,在诸天开始找乐子、霍格沃茨:苟在獾院种田成神、从前有条贪吃蛇、末日领主:从虫族女王开始、
【元泰廿六年的会试,由太孙姜襄主持,然,一名学子将答卷当做了状纸,状告浙江省主考官余重廷受财枉法,泄露考题。】
“这哪里是针对余重廷,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晋王发出疑问:“我做的?”
“四哥你都不怀疑一下,余重廷或许并不冤枉吗?”姜衡有些绷不住了,四哥怎么比我还不信任你自己?诬陷的作风,老实说,不太像晋王的手笔。
晋王一脸为难纠结,“天幕都说了夺嫡争斗,这不明摆着说跟我有关吗?”
【会试的答卷有严格的保存要求,阅卷官员也不止一个,就是誊卷,也有严谨的流程,这张答卷,根本隐藏不了,瞒不住。】
【答卷上说主考官明确收受的贿赂,有虞家送的《洛神赋图》,沈家送的《中秋帖》,《伯远帖》皆是传世的名作,而这次浙江乡试,虞家,沈家相关的学子上榜数量可谓一骑绝尘……】
【重点来了,前段时间,太孙生辰,进献的礼物中,恰好有一副《中秋帖》,太孙得之大喜,专门在东宫邀名士共赏这幅名家真迹。你说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呢?】
【这事儿一出,太孙倒也机灵,反应过来这是针对自己的,主动申请避嫌,请求元泰帝彻查,还天下学子一个公道,相较于太孙的‘稳重’,晋王一系的咄咄逼人,就显得有些急切了。】
【最后查下来,太孙倒是没有主动牵扯其中,余重廷也真的收受贿赂泄题了,太孙爱书画,他便想法设法找名家真迹,真的是太想进步了!】
安王府姜襄彻底松了口气,失察之罪,总比渎职徇私好,至于这个余重廷,还是别想着进步了。
【但乡试出结果后,浙江是有学子反应问题的,而彻底压下这些情况的,明面上是余重廷压,实际却又晋王一系的插手,晋王生母姚贵妃娘家,便出身金陵。】
姚贵妃有种刀子落地的感觉,跪地请罪,元泰帝叹了口气,拉起她,继续看着天幕,并未多言。
晋王倒是低下了头,元泰帝对后宫把控严格,姚贵妃是没法操纵外面的局势的,只能是和他有关了。
【浙江官场彻底换血,晋王表兄颖国公世子降等袭爵,是为谨乐侯,太孙闭门思过三月,罚俸一年。一通操作下来,晋王大出血,反而帮着太孙清理了糊涂虫,对太孙倒是有影响,但也在可控范围。】
元泰帝看向姜衡:看见没有,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具象化!
姜衡:……
【翻看梁史,在整个事件中,鹤仙就像隐形了一样,什么也没做,甚至在太孙和晋王争斗的这些年里,鹤仙都是这样,没有单独针对过某一个人,而是平等的针对每一个犯事儿的官员。
可以说,元泰廿一年到廿八年,鹤仙将坐山观虎斗演绎到了极致,当晋王与太孙忙着夺嫡的时候,鹤仙早已和元泰帝对弈,他们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
【就科举舞弊事件,在下发对太孙与晋王的处置结果前,元泰实录有记载,元泰帝曾召见宁王谈话,具体谈了什么,元泰实录没写,太宗日记和大梁故事里倒是有提及,内容略有不同,但大差不大。】
随着天幕放出太宗日记与大梁故事的对比,影像视频再度出现。
【这次的宁王没有穿一身大红当显眼包,一身绀宇色青莲常服,低调而不失稳重,一看就是道门的好苗子。】
【元泰帝早已在榻上独自对弈了一会儿,宁王轻车熟路脱下了鞋子,坐在榻上,执起了黑棋。
“这次不闹大了?”对于宁王直接坐下的举动,元泰帝竟没有半分诧异。
宁王棋艺不太好,手中的棋子还没想好放哪儿,嘴上随口答道:“已经够大了,我又不是没脑子的搅屎棍。”】
“爹!爹!你别激动啊!”
袁府,老尚书自认早就被太子殿下锻炼得千疮百孔,百毒不侵,该丢的脸早已经丢完,现在才明白,他天真了啊!
“谁!谁教的殿下这些污言秽语!”太糙了,太糙了!殿下是搅屎棍,好歹是棍子,朝臣罪不至此!
可惜,老尚书的痛心,暂时没有同僚可以倾诉。
【元泰帝对这大俗之语没有一丝反应,自家逆子,自家知晓,“陆承霖与石韫玉,是你的人。”虽是询问,却是以陈述的语气结尾。陆承霖,刑部左侍郎,石韫玉,大理寺卿,都是三法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我没给他们开俸禄。”
“啪——”
元泰帝在宁王手腕一拍,哼了一声,“跟朕玩儿心眼,棋子放回去。”
宁王抬头,啧了一声,一枚白棋从手心滑到棋盘上,“以大欺小,还不许我想办法了。”
“想办法?”元泰帝被宁王的狡辩无语住了,“你这是想办法?你这是作弊。”
宁王眼神从棋盘上挪开,曲起一条腿,“我说老爹,大汉棋圣在棋盘外获胜,也没人说什么啊,赢了不就成了吗?”
“大汉棋圣?”元泰帝被宁王的脑回路弄得一怔,却还是跟上了,“景帝?怎么,你要当大梁棋圣?”
这话问得,就像是你是不是要当皇帝一样。】
一众兄弟看着太子姜衡,又看着天幕,现场吃瓜,刺激!这可不好回答!
【宁王好以整暇,当着元泰帝的面抠白棋,“您是我爹,又不是吴王世子,自家人能一样吗?”
“我是你爹,所以才给你擦屁股,可你看满朝官员,敬你的多少,畏你的多少,我走了,谁还能护住你?”
宁王正大光明挖白棋的手收了回来,脸上却没太多担心,直言,“那我为主呗。”】
嘶——
一众兄弟姐妹傻了似的看向太子,不是,知道你直言不讳,但没想到你这么直言不讳啊?前面还知道糊弄一下,父皇都假装糊弄过去了,你非要挑明啊?
姜衡也有些惊愣未来自己的胆大,但是面对诸多视线,面子不能丢,没错,孤就是这样有什么说什么!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因为他又争又抢!想要什么,一定要说出来!
【父子二人四目相对,宁王似乎半点没有察觉元泰帝的凝视代表了什么,“你为主,就你现在和朝臣的关系?”
宁王歪了歪头,蹙了蹙眉,“爹,人不能既要又要,我唱了白脸,您安抚了朝臣,这不是我们父子的默契吗?您现在拿这个来评判儿子,未免太偏心了吧?”
“偏心?我偏心的是谁?朕若不偏心,由得了你想一出是一出?”
“那我定朝堂,拢民心,扩大皇家的影响力,逐步蚕食文人的舆论场地,却又适当抛出鱼饵塑造典型的清官形象,让他们不至于绝路反击,好处您没收?”
不等元泰帝说什么,继续道:“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任之君上位,朝堂本来就要换一批人,朝堂缺什么,都缺不了官员。
在朝堂,儿臣行雷霆手段,那是父皇需要,在民间,儿臣行的是润物无声,刚柔相济,儿臣并非不懂,父皇何必假装看不见?说到底,您不是不放心儿臣,是舍不得手中权力。”】
“不是,九叔他怎么敢的?”
安王府,仗着不在元泰帝面前,安王世子头一次这样失态,他想不出,九叔哪儿来的底气和陛下对峙,京卫指挥使是他大舅子没错,可元泰帝不是李渊,成国公一家是绝对不可能跟着姜衡一个王爷造反的,不要小瞧一个开国之君,马上皇帝的含金量。
不止安王世子,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他怎么敢的啊!
安王却是轻嘲出声,“因为小九,说得没错啊。”唯有小九能跟上父皇的节奏,甚至反过来让父皇去适应他,也唯有小九能从文人手中悄无声息的夺取话语权,唯有小九敢实话实说,让父皇爱恨交织,父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舍不得权力。
且小九,行的从来都是阳谋,阳谋,最是无解。
【“朕已立太孙,你……太小了。”元泰帝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些牵强。
果不其然,宁王哼了一声,“借口。”
“您看着吧,襄侄子和四哥都到这个地步了,迟早动真格见血。”不管这次最后伤的是谁,晋王已经打出了真伤牌,后续,就不是轻易能控制住的了。
元泰帝眉毛一跳,“不可能,他们没这个胆子!”
“您也说是没这个胆子,”而不是没这个心,“您信不信,您身体但凡虚弱点,什么都试出来了。”
元泰帝久久未语,宁王叹息,“爹,叔侄的感情与父子,兄弟不一样,当初您要立太孙我就说了您在玩儿火,您不听就罢了,还追着我打。”
“叔叔本是长辈,侄儿天生低一头,偏偏侄儿是储君,以后会是新君,四哥还有兵权,六哥更是他嫡亲叔叔,七哥八哥低调倒还好,儿臣既占了民望,又在朝堂竖敌,十弟天然和我一派,十二外家也是国公掌兵。”
宁王在榻上退后些许,正经跪坐:“父皇,若太孙继位,必然会对我等叔叔动手,儿臣自认,不是束手就擒的性子。”
弯腰俯首请奏:“儿臣奏请父皇,佯病半年,令太孙监国。”】
安王府的二公子姜襄不由得后背一凉,宫宴场上,兄弟们齐齐望向勇士姜衡,由衷发出敬佩的眼神,当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
晋王更是感激的看向姜衡,对嘛!还是兄弟更能理解兄弟!若是太孙上位,他和宁王,不用想,下场绝对好不了,父皇不是爱装傻吗?还得是九弟,把一切摊开来说,父皇想无视都无视不了!
“这哪里是针对余重廷,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晋王发出疑问:“我做的?”
“四哥你都不怀疑一下,余重廷或许并不冤枉吗?”姜衡有些绷不住了,四哥怎么比我还不信任你自己?诬陷的作风,老实说,不太像晋王的手笔。
晋王一脸为难纠结,“天幕都说了夺嫡争斗,这不明摆着说跟我有关吗?”
【会试的答卷有严格的保存要求,阅卷官员也不止一个,就是誊卷,也有严谨的流程,这张答卷,根本隐藏不了,瞒不住。】
【答卷上说主考官明确收受的贿赂,有虞家送的《洛神赋图》,沈家送的《中秋帖》,《伯远帖》皆是传世的名作,而这次浙江乡试,虞家,沈家相关的学子上榜数量可谓一骑绝尘……】
【重点来了,前段时间,太孙生辰,进献的礼物中,恰好有一副《中秋帖》,太孙得之大喜,专门在东宫邀名士共赏这幅名家真迹。你说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呢?】
【这事儿一出,太孙倒也机灵,反应过来这是针对自己的,主动申请避嫌,请求元泰帝彻查,还天下学子一个公道,相较于太孙的‘稳重’,晋王一系的咄咄逼人,就显得有些急切了。】
【最后查下来,太孙倒是没有主动牵扯其中,余重廷也真的收受贿赂泄题了,太孙爱书画,他便想法设法找名家真迹,真的是太想进步了!】
安王府姜襄彻底松了口气,失察之罪,总比渎职徇私好,至于这个余重廷,还是别想着进步了。
【但乡试出结果后,浙江是有学子反应问题的,而彻底压下这些情况的,明面上是余重廷压,实际却又晋王一系的插手,晋王生母姚贵妃娘家,便出身金陵。】
姚贵妃有种刀子落地的感觉,跪地请罪,元泰帝叹了口气,拉起她,继续看着天幕,并未多言。
晋王倒是低下了头,元泰帝对后宫把控严格,姚贵妃是没法操纵外面的局势的,只能是和他有关了。
【浙江官场彻底换血,晋王表兄颖国公世子降等袭爵,是为谨乐侯,太孙闭门思过三月,罚俸一年。一通操作下来,晋王大出血,反而帮着太孙清理了糊涂虫,对太孙倒是有影响,但也在可控范围。】
元泰帝看向姜衡:看见没有,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具象化!
姜衡:……
【翻看梁史,在整个事件中,鹤仙就像隐形了一样,什么也没做,甚至在太孙和晋王争斗的这些年里,鹤仙都是这样,没有单独针对过某一个人,而是平等的针对每一个犯事儿的官员。
可以说,元泰廿一年到廿八年,鹤仙将坐山观虎斗演绎到了极致,当晋王与太孙忙着夺嫡的时候,鹤仙早已和元泰帝对弈,他们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
【就科举舞弊事件,在下发对太孙与晋王的处置结果前,元泰实录有记载,元泰帝曾召见宁王谈话,具体谈了什么,元泰实录没写,太宗日记和大梁故事里倒是有提及,内容略有不同,但大差不大。】
随着天幕放出太宗日记与大梁故事的对比,影像视频再度出现。
【这次的宁王没有穿一身大红当显眼包,一身绀宇色青莲常服,低调而不失稳重,一看就是道门的好苗子。】
【元泰帝早已在榻上独自对弈了一会儿,宁王轻车熟路脱下了鞋子,坐在榻上,执起了黑棋。
“这次不闹大了?”对于宁王直接坐下的举动,元泰帝竟没有半分诧异。
宁王棋艺不太好,手中的棋子还没想好放哪儿,嘴上随口答道:“已经够大了,我又不是没脑子的搅屎棍。”】
“爹!爹!你别激动啊!”
袁府,老尚书自认早就被太子殿下锻炼得千疮百孔,百毒不侵,该丢的脸早已经丢完,现在才明白,他天真了啊!
“谁!谁教的殿下这些污言秽语!”太糙了,太糙了!殿下是搅屎棍,好歹是棍子,朝臣罪不至此!
可惜,老尚书的痛心,暂时没有同僚可以倾诉。
【元泰帝对这大俗之语没有一丝反应,自家逆子,自家知晓,“陆承霖与石韫玉,是你的人。”虽是询问,却是以陈述的语气结尾。陆承霖,刑部左侍郎,石韫玉,大理寺卿,都是三法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我没给他们开俸禄。”
“啪——”
元泰帝在宁王手腕一拍,哼了一声,“跟朕玩儿心眼,棋子放回去。”
宁王抬头,啧了一声,一枚白棋从手心滑到棋盘上,“以大欺小,还不许我想办法了。”
“想办法?”元泰帝被宁王的狡辩无语住了,“你这是想办法?你这是作弊。”
宁王眼神从棋盘上挪开,曲起一条腿,“我说老爹,大汉棋圣在棋盘外获胜,也没人说什么啊,赢了不就成了吗?”
“大汉棋圣?”元泰帝被宁王的脑回路弄得一怔,却还是跟上了,“景帝?怎么,你要当大梁棋圣?”
这话问得,就像是你是不是要当皇帝一样。】
一众兄弟看着太子姜衡,又看着天幕,现场吃瓜,刺激!这可不好回答!
【宁王好以整暇,当着元泰帝的面抠白棋,“您是我爹,又不是吴王世子,自家人能一样吗?”
“我是你爹,所以才给你擦屁股,可你看满朝官员,敬你的多少,畏你的多少,我走了,谁还能护住你?”
宁王正大光明挖白棋的手收了回来,脸上却没太多担心,直言,“那我为主呗。”】
嘶——
一众兄弟姐妹傻了似的看向太子,不是,知道你直言不讳,但没想到你这么直言不讳啊?前面还知道糊弄一下,父皇都假装糊弄过去了,你非要挑明啊?
姜衡也有些惊愣未来自己的胆大,但是面对诸多视线,面子不能丢,没错,孤就是这样有什么说什么!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因为他又争又抢!想要什么,一定要说出来!
【父子二人四目相对,宁王似乎半点没有察觉元泰帝的凝视代表了什么,“你为主,就你现在和朝臣的关系?”
宁王歪了歪头,蹙了蹙眉,“爹,人不能既要又要,我唱了白脸,您安抚了朝臣,这不是我们父子的默契吗?您现在拿这个来评判儿子,未免太偏心了吧?”
“偏心?我偏心的是谁?朕若不偏心,由得了你想一出是一出?”
“那我定朝堂,拢民心,扩大皇家的影响力,逐步蚕食文人的舆论场地,却又适当抛出鱼饵塑造典型的清官形象,让他们不至于绝路反击,好处您没收?”
不等元泰帝说什么,继续道:“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任之君上位,朝堂本来就要换一批人,朝堂缺什么,都缺不了官员。
在朝堂,儿臣行雷霆手段,那是父皇需要,在民间,儿臣行的是润物无声,刚柔相济,儿臣并非不懂,父皇何必假装看不见?说到底,您不是不放心儿臣,是舍不得手中权力。”】
“不是,九叔他怎么敢的?”
安王府,仗着不在元泰帝面前,安王世子头一次这样失态,他想不出,九叔哪儿来的底气和陛下对峙,京卫指挥使是他大舅子没错,可元泰帝不是李渊,成国公一家是绝对不可能跟着姜衡一个王爷造反的,不要小瞧一个开国之君,马上皇帝的含金量。
不止安王世子,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他怎么敢的啊!
安王却是轻嘲出声,“因为小九,说得没错啊。”唯有小九能跟上父皇的节奏,甚至反过来让父皇去适应他,也唯有小九能从文人手中悄无声息的夺取话语权,唯有小九敢实话实说,让父皇爱恨交织,父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舍不得权力。
且小九,行的从来都是阳谋,阳谋,最是无解。
【“朕已立太孙,你……太小了。”元泰帝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些牵强。
果不其然,宁王哼了一声,“借口。”
“您看着吧,襄侄子和四哥都到这个地步了,迟早动真格见血。”不管这次最后伤的是谁,晋王已经打出了真伤牌,后续,就不是轻易能控制住的了。
元泰帝眉毛一跳,“不可能,他们没这个胆子!”
“您也说是没这个胆子,”而不是没这个心,“您信不信,您身体但凡虚弱点,什么都试出来了。”
元泰帝久久未语,宁王叹息,“爹,叔侄的感情与父子,兄弟不一样,当初您要立太孙我就说了您在玩儿火,您不听就罢了,还追着我打。”
“叔叔本是长辈,侄儿天生低一头,偏偏侄儿是储君,以后会是新君,四哥还有兵权,六哥更是他嫡亲叔叔,七哥八哥低调倒还好,儿臣既占了民望,又在朝堂竖敌,十弟天然和我一派,十二外家也是国公掌兵。”
宁王在榻上退后些许,正经跪坐:“父皇,若太孙继位,必然会对我等叔叔动手,儿臣自认,不是束手就擒的性子。”
弯腰俯首请奏:“儿臣奏请父皇,佯病半年,令太孙监国。”】
安王府的二公子姜襄不由得后背一凉,宫宴场上,兄弟们齐齐望向勇士姜衡,由衷发出敬佩的眼神,当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
晋王更是感激的看向姜衡,对嘛!还是兄弟更能理解兄弟!若是太孙上位,他和宁王,不用想,下场绝对好不了,父皇不是爱装傻吗?还得是九弟,把一切摊开来说,父皇想无视都无视不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645/638633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