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元宝(二)
推荐阅读:龙头至尊、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別杀了、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洪荒:三清也得乖乖叫我一声二叔、大晋第一铁饭碗、快穿:谁会跟任务目标动感情啊?、日夜游神、守山日常:雪豹上门求接生、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第168章 元宝(二)
李家大奶奶对崔九阳似乎颇为感兴趣,客厅閒聊时,她话锋甚健,十句话里倒有七八句是有意无意地绕到崔九阳身上。
一会儿细细打听他家中有几口人、父母是否康健,一会儿又关切地询问他年纪轻轻,是否已经婚配。
她看崔九阳时总是带著掩不住的慈爱与满意,仿佛越看越欢喜。
午饭时分,张元宝依旧未归。
李老太太便以桌上唯有崔九阳一个晚辈为由,不停地往他碗里添菜,热情得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李府的家宴果然名不虚传,菜品丰富,色香味俱全,几道天津本地特色菜餚更是做得地道入味。
天津,乃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於此,饮食文化也因此融合了各地的风味特色。
论及海鲜,此地濒临渤海湾,每日都有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新鲜海货,活蹦乱跳。
说起牛羊肉,因有不少关外人迁居於此,他们对牛羊肉的烹飪也颇有心得,味道醇厚。
更何况,当时的天津还有各国租界,洋人带来的一些异域烹飪手法,也悄然融入了本地饮食之中。
如此一来,天津菜便显得包罗万象,博採眾长。
在崔九阳看来,这些菜餚除了油分稍大、口味略咸之外,几乎无可挑剔。
不过在这个物资相对匱乏的年代,油大、味咸非但不算缺点,反倒成了殷实家境的一种象徵一一毕竟,食用油仍是颇为珍贵的物资。
这顿饭,吃得是宾主尽欢,舒舒服服。
李老太太见崔九阳胃口极好,不似那些扭捏作態的年轻人,也是心怒放,眉开眼笑。
人上了年纪,往往就爱看年轻人这般吃饭爽快的模样。
那种斯斯文文、半天不动一筷子的,看著就让人憋闷,必得是端著饭碗、运筷如飞,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大快朵颐的吃相,才看著畅快舒心。
午饭后,李老太太將三人引至一处雅致的偏厅歇息。
不多时,她便藉口自己有些头疼,需要回后堂躺臥片刻,留下两个手脚伶俐的下人在此伺候茶水点心。
日头刚刚西斜,约莫下午两三点钟光景,偏厅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张元宝从后堂的方向绕了出来。
看这情形,他想必是先去后宅向李老太太问安,而后才被引至此处。
张元宝看起来与崔九阳年岁相仿,生得平头正脸,浓眉大眼,倒也是个精神利落的小伙子。
只是他浑身上下穿看綾罗绸缎,腰间还坠看一块色泽温润的玉佩,手中摇看一把摺扇,举手投足间,怎么看都像是一位养尊处优的李家大少爷,与普通人家出身的张家,几乎找不到半分相似之处。
张元宝一踏入偏厅,目光先是扫过眾人脸上,隨即快步上前,对著张老头儿和张老太规规矩矩地跪下磕了一个头,口中喊道:“爷爷,奶奶。”
接著,他便迅速站起身,脸上堆起热切的笑容,三步並作两步走到崔九阳面前,双手紧紧握住崔九阳的手用力摇晃著,语气热络:“哎呀,九阳哥!真是你啊!咱们可有多少年没见了!”
他这番突如其来的热情,倒让崔九阳微微一证,不过他隨即也满面笑容地回应道:“是啊是啊,元宝!真是好久不见,咱们弟兄俩確实好些年没见了!”
站在一旁的张老头和张老太太却是惊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张,几乎说不出话来,心中暗自嘀咕: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俩从前真的认识?
就在老两口惊疑不定之际,站在他们身前的崔九阳不动声色地將一只手背在了身后,朝著他们轻轻摇了摇,示意他们切勿说话,不要露出破绽。
张老头儿本就不善言辞,此刻更是手足无措。
好在张老太是个伶俐人,请崔九阳来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探查真相,见状立刻心领神会,连忙从隨身的布包里拿出先前买的点心蜜饯,走上前,脸上堆起笑容:“元宝啊,快,看奶奶给你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你快尝尝,跟九阳一起分著吃。这可都是你们小时候最爱吃的玩意儿,那时候啊,九阳家一买这些,你就非得赖在他家玩上一整天,把东西吃得乾乾净净才肯回家!”
张元宝闻言,毫不客气地接过点心纸包和蜜饿纸包。
旁边伺候的下人见状,连忙殷勤地递过两个精致的白瓷盘子,將蜜饿和点心分別盛好,摆在桌上。
张元宝拉看崔九阳在桌边坐下,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话题儘是些孩提时代在街上鸡斗狗、爬树掏鸟窝的荒唐事,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崔九阳心中却是雪亮,这张元宝的举动实在是古怪至极,若非事出有因,绝不可能將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认作儿时至交。
他心中暗自冷笑:哼,小子,跟我玩这套虚情假意?
小爷可是从百年后而来,童年记忆里除了动画片里的葫芦娃,就是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跟你能有什么交情?
你既然要演戏,那我便奉陪到底,不把你底细探出来,岂不可惜了你这番盛情?
要说崔九阳心眼儿里,有时也確乎藏著几分促狭。
两人畅谈童年趣事时,他全是信口胡询,给张元宝编造了诸如“某日爬树掏鸟窝不慎掉进邻居家茅厕粪坑”、“又一日嘴馋偷摸去勾栏院吃人家点心,被妓女泼了一头一脸洗脚水”之类的滑稽事。
张元宝对此居然也毫不含糊,每一件都坦然认下,还故作羞郝地摆著手,连连说道:“哎呀,九阳,快別提了,快別提了!都是些陈芝麻烂穀子的事,你怎么还翻出来取笑我!”
旁听的张老头儿和张老太早已听得膛目结舌,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咱家元宝什么时候干过这些丟人事儿?
崔九阳与张元宝聊得热络,说的都跟真的一样!
这俩人,一个敢编得绘声绘色,一个竟敢全盘认下,还配合得天衣无缝,真跟当年確有其事一般!
不知不觉,已到傍晚。
李老爷和李奶奶再次出来相陪,依旧热情挽留他们用晚饭,席间又是热热闹闹地摆了一大桌丰盛菜餚。
席间,张元宝突然开口说道:“我与九阳兄多年未见今日重逢,实在是太高兴了!
孩儿想留九阳兄在府中住下,反正九阳兄也说暂无要紧事,还要在天津城逗留几日,这几日便让他好好陪我四处走走,敘敘旧情。”
李老爷和李奶奶闻言,立刻在一旁含笑帮腔。
李老爷抚著鬍鬚道:“是啊,崔小哥,既然与元宝多年未见,便在府中住下吧,也好让元宝儘儘地主之谊。”
李奶奶也热情附和:“正是正是,元宝这孩子,平日里也没个年纪相仿的朋友一同玩要,你就留下来多住几日,陪他热闹热闹。”
李老爷更是话锋一转,看似隨意地说道:“我在这天津卫也认识些跑船运货的朋友,说不定还能给崔小哥你牵牵线、搭搭桥,多些生意上的门路呢。”
张老头儿和张老太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对李家本就心存芥蒂,此刻自然不敢擅自替崔九阳做主,但此事又关乎孙子,只得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崔九阳,由他定夺。
崔九阳心中早有计较,闻言自然是满口答应:“那敢情好!如此,便多谢李老爷、李太太和元宝的盛情款待了!小子我恭敬不如从命!”
他心想,这李家的饭菜確实可口,主人家又这般热情,住下正好,也方便他暗中观察,好好探究一下张元宝究竟是何情况。
不管这李家一家人出於何种目的留他,对他而言,都正中下怀。
送张老头和张老太出门时,崔九阳和张元宝一直送到了李府大门外。
张家老两口被招待得酒足饭饱,李府还特意派了一辆马车,要送他们回家。
看著马车旁张老头和张老太那欲言又止、满脸担忧的神情,崔九阳趁著张元宝与车夫交代事宜的间隙,不动声色地给他们使了个安心的眼色,示意他们不必担心,一切有他。
同时,他又示意他们,回去后务必好生照顾留在那里的白素素。
老两口看到崔九阳胸有成竹的眼神,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毕竟,当初张元宝也是在李家住著住著,就变得与李家日益亲近,与自家日渐疏远最终几乎成了李家人。
如今崔九阳还有个妹妹在他们家中等著,想来他为了妹妹,总不至於也变成李家人吧?但愿如此—
暂且不去管满心忧虑、乘车离去的张家老两口。
崔九阳与张元宝返回院子內时,天色已然擦黑。
张元宝显得兴致极高,坚持要崔九阳与他同住一个房间,说要抵足而眠,彻夜长谈,重温儿时情谊。
崔九阳心中暗自好笑,不知这小子是从哪本旧戏文里学来的这些做派。
不过,他既然执意如此,自已也乐得答应,正好晚上可以给他检查检查身体,研究一下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家大奶奶对崔九阳似乎颇为感兴趣,客厅閒聊时,她话锋甚健,十句话里倒有七八句是有意无意地绕到崔九阳身上。
一会儿细细打听他家中有几口人、父母是否康健,一会儿又关切地询问他年纪轻轻,是否已经婚配。
她看崔九阳时总是带著掩不住的慈爱与满意,仿佛越看越欢喜。
午饭时分,张元宝依旧未归。
李老太太便以桌上唯有崔九阳一个晚辈为由,不停地往他碗里添菜,热情得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李府的家宴果然名不虚传,菜品丰富,色香味俱全,几道天津本地特色菜餚更是做得地道入味。
天津,乃是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於此,饮食文化也因此融合了各地的风味特色。
论及海鲜,此地濒临渤海湾,每日都有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新鲜海货,活蹦乱跳。
说起牛羊肉,因有不少关外人迁居於此,他们对牛羊肉的烹飪也颇有心得,味道醇厚。
更何况,当时的天津还有各国租界,洋人带来的一些异域烹飪手法,也悄然融入了本地饮食之中。
如此一来,天津菜便显得包罗万象,博採眾长。
在崔九阳看来,这些菜餚除了油分稍大、口味略咸之外,几乎无可挑剔。
不过在这个物资相对匱乏的年代,油大、味咸非但不算缺点,反倒成了殷实家境的一种象徵一一毕竟,食用油仍是颇为珍贵的物资。
这顿饭,吃得是宾主尽欢,舒舒服服。
李老太太见崔九阳胃口极好,不似那些扭捏作態的年轻人,也是心怒放,眉开眼笑。
人上了年纪,往往就爱看年轻人这般吃饭爽快的模样。
那种斯斯文文、半天不动一筷子的,看著就让人憋闷,必得是端著饭碗、运筷如飞,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大快朵颐的吃相,才看著畅快舒心。
午饭后,李老太太將三人引至一处雅致的偏厅歇息。
不多时,她便藉口自己有些头疼,需要回后堂躺臥片刻,留下两个手脚伶俐的下人在此伺候茶水点心。
日头刚刚西斜,约莫下午两三点钟光景,偏厅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张元宝从后堂的方向绕了出来。
看这情形,他想必是先去后宅向李老太太问安,而后才被引至此处。
张元宝看起来与崔九阳年岁相仿,生得平头正脸,浓眉大眼,倒也是个精神利落的小伙子。
只是他浑身上下穿看綾罗绸缎,腰间还坠看一块色泽温润的玉佩,手中摇看一把摺扇,举手投足间,怎么看都像是一位养尊处优的李家大少爷,与普通人家出身的张家,几乎找不到半分相似之处。
张元宝一踏入偏厅,目光先是扫过眾人脸上,隨即快步上前,对著张老头儿和张老太规规矩矩地跪下磕了一个头,口中喊道:“爷爷,奶奶。”
接著,他便迅速站起身,脸上堆起热切的笑容,三步並作两步走到崔九阳面前,双手紧紧握住崔九阳的手用力摇晃著,语气热络:“哎呀,九阳哥!真是你啊!咱们可有多少年没见了!”
他这番突如其来的热情,倒让崔九阳微微一证,不过他隨即也满面笑容地回应道:“是啊是啊,元宝!真是好久不见,咱们弟兄俩確实好些年没见了!”
站在一旁的张老头和张老太太却是惊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张,几乎说不出话来,心中暗自嘀咕: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俩从前真的认识?
就在老两口惊疑不定之际,站在他们身前的崔九阳不动声色地將一只手背在了身后,朝著他们轻轻摇了摇,示意他们切勿说话,不要露出破绽。
张老头儿本就不善言辞,此刻更是手足无措。
好在张老太是个伶俐人,请崔九阳来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探查真相,见状立刻心领神会,连忙从隨身的布包里拿出先前买的点心蜜饯,走上前,脸上堆起笑容:“元宝啊,快,看奶奶给你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你快尝尝,跟九阳一起分著吃。这可都是你们小时候最爱吃的玩意儿,那时候啊,九阳家一买这些,你就非得赖在他家玩上一整天,把东西吃得乾乾净净才肯回家!”
张元宝闻言,毫不客气地接过点心纸包和蜜饿纸包。
旁边伺候的下人见状,连忙殷勤地递过两个精致的白瓷盘子,將蜜饿和点心分別盛好,摆在桌上。
张元宝拉看崔九阳在桌边坐下,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话题儘是些孩提时代在街上鸡斗狗、爬树掏鸟窝的荒唐事,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崔九阳心中却是雪亮,这张元宝的举动实在是古怪至极,若非事出有因,绝不可能將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认作儿时至交。
他心中暗自冷笑:哼,小子,跟我玩这套虚情假意?
小爷可是从百年后而来,童年记忆里除了动画片里的葫芦娃,就是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跟你能有什么交情?
你既然要演戏,那我便奉陪到底,不把你底细探出来,岂不可惜了你这番盛情?
要说崔九阳心眼儿里,有时也確乎藏著几分促狭。
两人畅谈童年趣事时,他全是信口胡询,给张元宝编造了诸如“某日爬树掏鸟窝不慎掉进邻居家茅厕粪坑”、“又一日嘴馋偷摸去勾栏院吃人家点心,被妓女泼了一头一脸洗脚水”之类的滑稽事。
张元宝对此居然也毫不含糊,每一件都坦然认下,还故作羞郝地摆著手,连连说道:“哎呀,九阳,快別提了,快別提了!都是些陈芝麻烂穀子的事,你怎么还翻出来取笑我!”
旁听的张老头儿和张老太早已听得膛目结舌,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咱家元宝什么时候干过这些丟人事儿?
崔九阳与张元宝聊得热络,说的都跟真的一样!
这俩人,一个敢编得绘声绘色,一个竟敢全盘认下,还配合得天衣无缝,真跟当年確有其事一般!
不知不觉,已到傍晚。
李老爷和李奶奶再次出来相陪,依旧热情挽留他们用晚饭,席间又是热热闹闹地摆了一大桌丰盛菜餚。
席间,张元宝突然开口说道:“我与九阳兄多年未见今日重逢,实在是太高兴了!
孩儿想留九阳兄在府中住下,反正九阳兄也说暂无要紧事,还要在天津城逗留几日,这几日便让他好好陪我四处走走,敘敘旧情。”
李老爷和李奶奶闻言,立刻在一旁含笑帮腔。
李老爷抚著鬍鬚道:“是啊,崔小哥,既然与元宝多年未见,便在府中住下吧,也好让元宝儘儘地主之谊。”
李奶奶也热情附和:“正是正是,元宝这孩子,平日里也没个年纪相仿的朋友一同玩要,你就留下来多住几日,陪他热闹热闹。”
李老爷更是话锋一转,看似隨意地说道:“我在这天津卫也认识些跑船运货的朋友,说不定还能给崔小哥你牵牵线、搭搭桥,多些生意上的门路呢。”
张老头儿和张老太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对李家本就心存芥蒂,此刻自然不敢擅自替崔九阳做主,但此事又关乎孙子,只得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崔九阳,由他定夺。
崔九阳心中早有计较,闻言自然是满口答应:“那敢情好!如此,便多谢李老爷、李太太和元宝的盛情款待了!小子我恭敬不如从命!”
他心想,这李家的饭菜確实可口,主人家又这般热情,住下正好,也方便他暗中观察,好好探究一下张元宝究竟是何情况。
不管这李家一家人出於何种目的留他,对他而言,都正中下怀。
送张老头和张老太出门时,崔九阳和张元宝一直送到了李府大门外。
张家老两口被招待得酒足饭饱,李府还特意派了一辆马车,要送他们回家。
看著马车旁张老头和张老太那欲言又止、满脸担忧的神情,崔九阳趁著张元宝与车夫交代事宜的间隙,不动声色地给他们使了个安心的眼色,示意他们不必担心,一切有他。
同时,他又示意他们,回去后务必好生照顾留在那里的白素素。
老两口看到崔九阳胸有成竹的眼神,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毕竟,当初张元宝也是在李家住著住著,就变得与李家日益亲近,与自家日渐疏远最终几乎成了李家人。
如今崔九阳还有个妹妹在他们家中等著,想来他为了妹妹,总不至於也变成李家人吧?但愿如此—
暂且不去管满心忧虑、乘车离去的张家老两口。
崔九阳与张元宝返回院子內时,天色已然擦黑。
张元宝显得兴致极高,坚持要崔九阳与他同住一个房间,说要抵足而眠,彻夜长谈,重温儿时情谊。
崔九阳心中暗自好笑,不知这小子是从哪本旧戏文里学来的这些做派。
不过,他既然执意如此,自已也乐得答应,正好晚上可以给他检查检查身体,研究一下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689/639141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