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程朱理学,朱熹是真圣人还是偽君子
推荐阅读:极品小仙医、我只想熬死你们,別逼我打死你们、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别死、转职纹身师,开局给校花纹过肩龙、隆万盛世、半岛小行星、开局迎娶苏家神女,奖励重瞳体!、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快收了神通吧!、
【北宋时期的儒家开创了两个全新的学派:理学和心学。】
【心学,其开创者为陆九渊。后来,王阳明继承並发展了这一学派,因此又被称为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宇宙的本源在於理,这个理即为事物的本质和原理。不同的人看待事物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体解读事物也有著不同的角度,这就叫“心即理”。】
【与此相反,理学即程朱理学,其代表人物为二程和朱熹。】
【在朱熹看来,宇宙的本源也是理,比如说太阳的东升西落、河水的从高向低。但这种理属於天地规则,不会因人的好恶而改变,这即是“天理”。】
【心学主张通过知行合一来改变个体的內心想法,以探寻事物的本源;而理学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研究具体事物来达到这一目的。】
【北宋儒学融合了佛、道以及先秦儒家、墨家的思想,实现了较大的跨越。心学派演化为哲学思想,而理学派则蕴含了科学观念。】
【另外,在程朱理学中还有这么一条重要思想,叫做“存天理,去人慾”,其实也就是老庄学派的清净无为,顺应天道。】
【天理指的是自然规则,而人慾则指的是过分的欲望。】
【这种欲望主要存在於世家大族、贵族豪门和王侯將相之中。】
【因此,朱熹最终遭到了宋朝贵族的构陷,鬱鬱而终。】
【令人惊讶的是,朱熹去世后不久,新上任的宋理宗直接將他为《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孟子》做的注释合併成为了四书,並且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理学是一种进步,並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为什么在后世还会变成禁錮百姓思想的工具呢?】
【答案是当皇权和既得利益者垄断了学说的最终解释权时,无论学说本身的好坏,最终都会沦为他们的工具。这些人並不需要创新,只是需要一个包装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此时,弹幕弹出。
“儒家就这样被明清两个朝代给弄垮了。”
“朱熹提倡消灭的是过度的欲望,被曲解成“存天理,灭人性”,禁錮自由,消灭欲望,完全变了味道。从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程朱理学,禁錮思想的罪魁祸首。”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不事二夫,贞节牌坊,贞洁烈女就是这种极端变態的產物。”
“还有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有缠足,可去你的吧,毒害了多少女性。”
“既然自己提出了这个思想,为什么不做出表率。严刑拷打歌妓,收留尼姑,勾引儿媳,这叫个什么事?”
“所以说,朱熹到底是真圣人还是偽君子。”
......
孔子心里已经麻木了。
没想到儒家被后世篡改的不成样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之前他到达卫国的时候,他的弟子看见卫国人烟稠密,就问他:现在卫国人口很多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他说:富之。
弟子又问:那如果富起来之后呢?
他接著就说:教之。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他也主张在教化人追求人格完善的时候,首先满足的是物质欲望。
结果由於统治需要,后世朝廷禁錮人们的思想,逼迫人们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种规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孔子重复著天幕中的这句话。
这种思想,完全和他的思想背道而驰啊,可是却非常符合皇权的立场。
这哪里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孔子长嘆一声。
他虽有弟子三千,却时常感嘆只有顏回是真正懂他思想精髓的人。
顏回素以德行著称,敏於事而慎於言,具有君子四德。
自顏回早逝后,这些弟子便没有一个真正懂他的人。
或许这就是儒家思想,被轻易篡改的原因吧。
......
李世民有些无语。
这儒家变革,怎么还扯到女性上了。
贞洁烈女是什么鬼,对一个男人从一而终,这至於吗?
寡妇再嫁,妇女改嫁不是挺好的吗?
还能促进人口发展不是吗?
他还下旨寡妇必须再嫁呢!不然大唐要怎么恢復人口。
大唐在统一天下之时,大量的男人战死沙场,留下了数十万的寡妇。
要是在和平时期,他可能不会强迫寡妇改嫁。
可是现在是战后重建时期,最关键的可不就是银钱和人口吗!
竟然还让女子缠足,不良於行,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他大唐的女子,他的姐姐,可是能上马打仗的!
他从天幕看出后世女子人人也有书读,他觉得后世女子地位应该不低才对。
儒家的这次变革,应该要被后世痛骂吧。
......
“三从四德、不事二夫,贞洁烈女,什么乱七八糟的。”
嬴政一阵鄙夷。
秦朝女子的地位可不低。
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女子的身影,甚至那些女商人名下的產业,还成为了大秦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巴寡妇清,这位女商人堪称奇女子啊,他可是很欣赏。
她也是寡妇,却没有再嫁,守著家族企业,凭雄厚財力保卫一方。
当然大秦的寡妇是可以再嫁的,不用看別人的脸色过日子。
大秦法律还保护妇女的財產权。律法中明文规定,丈夫有罪时,妻子的財產不受丈夫的支配。
这明清两朝的人如此贬低女性,到时候可有你们被啪啪打脸的时候。
【心学,其开创者为陆九渊。后来,王阳明继承並发展了这一学派,因此又被称为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宇宙的本源在於理,这个理即为事物的本质和原理。不同的人看待事物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体解读事物也有著不同的角度,这就叫“心即理”。】
【与此相反,理学即程朱理学,其代表人物为二程和朱熹。】
【在朱熹看来,宇宙的本源也是理,比如说太阳的东升西落、河水的从高向低。但这种理属於天地规则,不会因人的好恶而改变,这即是“天理”。】
【心学主张通过知行合一来改变个体的內心想法,以探寻事物的本源;而理学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研究具体事物来达到这一目的。】
【北宋儒学融合了佛、道以及先秦儒家、墨家的思想,实现了较大的跨越。心学派演化为哲学思想,而理学派则蕴含了科学观念。】
【另外,在程朱理学中还有这么一条重要思想,叫做“存天理,去人慾”,其实也就是老庄学派的清净无为,顺应天道。】
【天理指的是自然规则,而人慾则指的是过分的欲望。】
【这种欲望主要存在於世家大族、贵族豪门和王侯將相之中。】
【因此,朱熹最终遭到了宋朝贵族的构陷,鬱鬱而终。】
【令人惊讶的是,朱熹去世后不久,新上任的宋理宗直接將他为《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孟子》做的注释合併成为了四书,並且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理学是一种进步,並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为什么在后世还会变成禁錮百姓思想的工具呢?】
【答案是当皇权和既得利益者垄断了学说的最终解释权时,无论学说本身的好坏,最终都会沦为他们的工具。这些人並不需要创新,只是需要一个包装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此时,弹幕弹出。
“儒家就这样被明清两个朝代给弄垮了。”
“朱熹提倡消灭的是过度的欲望,被曲解成“存天理,灭人性”,禁錮自由,消灭欲望,完全变了味道。从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程朱理学,禁錮思想的罪魁祸首。”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不事二夫,贞节牌坊,贞洁烈女就是这种极端变態的產物。”
“还有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有缠足,可去你的吧,毒害了多少女性。”
“既然自己提出了这个思想,为什么不做出表率。严刑拷打歌妓,收留尼姑,勾引儿媳,这叫个什么事?”
“所以说,朱熹到底是真圣人还是偽君子。”
......
孔子心里已经麻木了。
没想到儒家被后世篡改的不成样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之前他到达卫国的时候,他的弟子看见卫国人烟稠密,就问他:现在卫国人口很多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他说:富之。
弟子又问:那如果富起来之后呢?
他接著就说:教之。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他也主张在教化人追求人格完善的时候,首先满足的是物质欲望。
结果由於统治需要,后世朝廷禁錮人们的思想,逼迫人们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种规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孔子重复著天幕中的这句话。
这种思想,完全和他的思想背道而驰啊,可是却非常符合皇权的立场。
这哪里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孔子长嘆一声。
他虽有弟子三千,却时常感嘆只有顏回是真正懂他思想精髓的人。
顏回素以德行著称,敏於事而慎於言,具有君子四德。
自顏回早逝后,这些弟子便没有一个真正懂他的人。
或许这就是儒家思想,被轻易篡改的原因吧。
......
李世民有些无语。
这儒家变革,怎么还扯到女性上了。
贞洁烈女是什么鬼,对一个男人从一而终,这至於吗?
寡妇再嫁,妇女改嫁不是挺好的吗?
还能促进人口发展不是吗?
他还下旨寡妇必须再嫁呢!不然大唐要怎么恢復人口。
大唐在统一天下之时,大量的男人战死沙场,留下了数十万的寡妇。
要是在和平时期,他可能不会强迫寡妇改嫁。
可是现在是战后重建时期,最关键的可不就是银钱和人口吗!
竟然还让女子缠足,不良於行,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他大唐的女子,他的姐姐,可是能上马打仗的!
他从天幕看出后世女子人人也有书读,他觉得后世女子地位应该不低才对。
儒家的这次变革,应该要被后世痛骂吧。
......
“三从四德、不事二夫,贞洁烈女,什么乱七八糟的。”
嬴政一阵鄙夷。
秦朝女子的地位可不低。
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女子的身影,甚至那些女商人名下的產业,还成为了大秦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巴寡妇清,这位女商人堪称奇女子啊,他可是很欣赏。
她也是寡妇,却没有再嫁,守著家族企业,凭雄厚財力保卫一方。
当然大秦的寡妇是可以再嫁的,不用看別人的脸色过日子。
大秦法律还保护妇女的財產权。律法中明文规定,丈夫有罪时,妻子的財產不受丈夫的支配。
这明清两朝的人如此贬低女性,到时候可有你们被啪啪打脸的时候。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696/639034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