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70:票房之王

推荐阅读: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御兽修仙:我获得了灵宠天赋一人成宗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诡秘:当愚者碰上假面愚者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心之怪盗!但柯南

    第172章 170:票房之王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日,星期五。
    北方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却,但北影厂行政楼会议室内,却早已经被一股灼热的气氛所笼罩。
    窗外天色灰蒙,室内灯火通明,烟雾与茶香混合。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韩三坪居中而坐,手指间夹着的香烟燃了半截,烟灰将落未落。
    他两侧坐着北影厂及盛影传媒的核心骨干,王盛自然在列,神色平静地翻看着面前刚刚送达还带着油墨味的报表。
    宣发处处长、财务科长等人则面色潮红,难掩激动。
    会议的主题简单而直接——《30天》全国上映阶段性总结暨票房通报。
    “人都到齐了,开始吧。”韩三坪掐灭了烟头,声音沉稳,目光扫向宣发处长。
    宣发处长深吸一口气,拿起那份厚厚的报表,声音因兴奋而略显沙哑:“韩厂,王总,各位领导,《30天》自1月9日在全国范围内(除首轮九地)正式公映,至昨日(2月19日)首轮放映基本结束,历时整整四十天。除首轮九地的约五千零九十六万票房之外,全国其他地区的票房数据,经过我们连日来的催缴、核对与汇总,现在基本清晰了!”
    他顿了顿,仿佛要平复一下心情,才用加重的语气念出那个关键数字:“全国其他地区,累计报收票房……约四千一百万元!”
    尽管早有预期,但这个数字被正式念出时,会议室里依然响起了一片压抑的惊呼和交头接耳声。
    “多少?四千一百万?”
    “加上之前的五千零九十六万……那岂不是……”
    “九千一百九十六万!接近一个亿了!”
    韩三坪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神锐利:“分地区情况呢?仔细说说。”
    “是!”宣发处长精神振奋,开始按区域汇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魔都一地!”
    他几乎是喊出了这个名字:“魔都市,单独报收票房……八百万元!”
    “嚯——!”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八百万元?就魔都一个城市?”
    “赶上之前九地总和的五分之一了!”
    “他妈的……还得是魔都啊!”一位性格直爽的副厂长忍不住爆了粗口,脸上却全是叹服。
    魔都的市场潜力不容置疑,尽管之前经历了“观影直通车”的风波,晚上映了一个月,盗版也已泛滥,但这座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依然让它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朱泳德和他的魔都电影电视集团,看来在排片和宣传上,最终还是使了劲的。
    宣发处长继续汇报:“紧随其后的是粤东省,全省报收约三百万元。主要贡献来自羊城、鹏城、珠城、坲山等几个经济发达地区。不过,粤东也是受盗版vcd冲击最严重的地方,据说街面上《30天》的盗版碟比报纸还便宜,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易。”
    接着,他念出了一连串其他省份的数据:“江浙两省合计约四百万……华北地区(除京城)约两百五十万……东北地区约两百万……西南地区约一百八十万……华中地区约两百万……西北地区……”
    数据一一报出,除了少数几个经济大省或区域中心,大部分省份的单月票房都在一百万至两百万之间徘徊,平摊到每个省,确实只有“一百来万”。
    “离谱吗?”韩三坪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环视众人,自问自答:“我看很合理。”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抖了抖:“这是我们拿到的一些内部参考数据。大部分省的电影公司,运营思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影院设施老旧,宣传手段单一,甚至很多地方为了维持和省级公司、以及当地影院的关系,在排片上依旧倾向于那些能带来稳定‘渠道费’的片子,对我们这种严格执行分账的‘外来户’,积极性本就不高。加上盗版肆虐,能有这个平均数,已经是我们前期舆论造势和影片本身质量过硬的结果了。”
    他看向王盛:“王盛,你怎么看?”
    王盛合上手中的报表,抬起头,目光平静如水:“韩厂说得对,这个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全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潜力巨大,但渠道僵化,痼疾深重。
    魔都和粤东的数据证明了经济发达地区观众强大的消费意愿,而其他地区的‘平庸’,恰恰说明了我们电影厂联盟未来发力整合的方向。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30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赚了多少钱,更在于它像一把手术刀,切开了旧有体制的脓疮,让我们看清了里面的病症所在。”
    他顿了顿,总结道:“首轮九地约五千零九十六万,加上全国其他地区约四千一百万,截至目前,《30天》全国累计总票房,约九千一百九十六万元。距离一个亿,只差临门一脚。”
    “九千一百九十六万……”韩三坪缓缓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芒。
    会议在一种极度兴奋而又克制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离开时,脚步都显得有些轻飘。
    九千多万的票房,在1998年初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同行仰望的数字。
    接下来的几天,如同王盛和韩三坪所预料,当北影厂联盟有选择地向几家核心媒体“透露”了《30天》的全国总票房数据后,一场更大的舆论海啸被引爆了。
    《国产电影票房奇迹!〈30天〉斩获近亿票房!》
    《贺岁片之王诞生!王盛导演作〈30天〉碾压同期进口片!》
    《九千一百九十六万!〈30天〉树起国产商业片新标杆!》
    类似的标题占据了全国各大报纸的文化娱乐版头条,甚至一些主流媒体的要闻版也进行了报道。
    报道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此前在内地创下票房纪录的两部进口大片:1995年上映的《真实的谎言》(票房约1.02亿)和1996年上映的《红番区》(票房约9500万)。
    “虽然《30天》的最终票房尚未突破一亿,未能超越《真实的谎言》保持的记录,但其表现已无限接近《红番区》,考虑到后者是程龙大哥极具号召力的动作喜剧,且享有特殊的合拍片待遇,《30天》作为一部纯粹由内地团队主导、讲述内地故事的温情喜剧,能取得如此成绩,堪称里程碑式的胜利!”
    “王盛,这位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卓越的制片能力,已然加冕为内地当之无愧的‘贺岁片之王’、‘票房之王’!”
    赞誉如同雪般飞来。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719/638942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