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三家跌倒,广郎吃饱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277章 三家跌倒,广郎吃饱
曲、贾、邓三大宗族最终选择归附,释放出巨大的人口活力。
邓氏放出2814户,贾氏放出4209户,曲氏最少,也有860户。
三大姓加起来一共隱匿人口將近三万人,清退土地两千余顷。
这个数字和梁广掌握的实际情况相差不多。
有鑑於此,针对三家的清丈、稽查工作並未太过苛刻。
人家已经彰显诚意,郡府自然也要留下一线余地。
二月的最后几日,这三万人紧急投入垦荒大会战,登造版籍也在同步进行。
同时,都府颁行的新田制又有变动,
明確规定,奴婢、部曲不参与分田。
对私有耕牛者,一头牛另授田六十亩,每户限四牛。
三家共有部曲4700余口,奴婢1200余。
这部分人不参与分田,原属奴籍者全部放免为良,按照户数、丁口均分给府兵,部曲身份不变,平均一户府兵能分到一二人。
部曲籍属身份不变,只是效忠对象从三姓宗族,变成了一户户府兵。
主家出征时,部曲可以集中起来充作辅兵。
实际上,这六千余人也成了郡府直接掌控的人口。
有了部曲,府兵能够大大减少劳作时间,用更多时间来锤炼技艺,或者从事养马、打铁一类副业。
府兵田地足够多,养活一两户、十几口部曲不成问题。
其余两万四千余人,挑选出百工杂户以及商贾者,一律分田减半。
商贾从事贸易,多无时间打理由地,且农业经济作为基础不可动摇,重农抑商也符合统治需要。
百工杂户根据技艺不同,受到郡府单列户籍控制。
在制定这部分政策时,梁广特地叮嘱,百工杂户不再属於贱籍,但也不能一概纳入良人阶层,介於二者之间。
这部分人有世代相承的手工技艺,丝、织布、锻造、木工、漆器、烧瓷、
曲乐..::.每一项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艺。
百工杂户的成分十分复杂,相当部分是逃户、囚奴、罪户,此类户籍多半带有惩罚性质。
又因为他们拥有的技艺为官府所需,单列户籍便於严格管控。
这部分人,通常为官属工匠。
民间手工技艺者多为编户民籍,农耕之外,也能依靠手艺谋取额外收入。
这年头,人是生產力之本,所以官属工乐户万万不能取消。
製造军械、织染锦帛、修筑官署..:..都需要徵发大量百工杂户来服役。
梁广的本意,是適当提高这部分官属人口的地位待遇,同时奖励发明创造、
技艺革新。
著重关注农具、军械、医药、锻造、水利五大类。
郡府告示发布,百工杂户无不颂扬梁使君之仁慈。
一千余放免为良的奴婢,更是自发跪在郡守府外豪哭谢恩。
最后剩下的一万五千余人,全部编户为民籍。
至此,郡府所辖编户共有一万八千七百余户,七万一千余口,府兵三千户。
算上单于护军和一千五百多名贺兰人俘虏,平阳一县所辖人口超过八万,稳居全郡之首。
西晋太康年间,平阳全郡户数在四万户上下,人口十七万左右。
按照郡治人口数占比通常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计算,平阳县城人口不超过四万。
如今,经过梁广团伙数月努力,人口大增的平阳县城,终於恢復了些许生机,有了几分郡治模样.....
三月初八,晨雾未散的汾水东岸。
梁广从藤筐里抓起一把粟种扬向空中,穀雨前的微风裹著种子散作金雾,落在稗草剷除乾净的田垄间。
李方拄著木耒站在田埂上,扯著脖子吆喝一嗓子:“铁犁破冻土哎一一嘿呦!楼车走龙蛇呀一一嘿呦!待到秋分日哟,金浪没马鞍咧一一”
周围田间地头,早已待命的府兵军汉们放开嗓门齐声吆喝。
这首两月来流传於汾水东岸的夯土號子声,渐渐匯成了歌谣,歌声如浪潮般传开,响彻在一望无际的田亩上空。
一处高岗上,赤红军旗飘扬招展,鸣鸣號角声低沉迴荡。
五百架三脚包铁楼车一字排开,一架楼车由一至两名军汉推行,自西向东开始进行播种。
木斗里的粟种落入沟垄,发出阵阵“吵吵”声。
军汉们一边说笑一边操作楼车,各家垂髻小童抱著陶罐在田埂间跑来跑去,
给爹娘叔伯们餵饮水食。
四千余头耕牛牵引新式曲犁,正在对最后几百顷新垦旱田进行翻耕,基本能做到一人、一牛、一犁负责一整块田地。
一头中牛平均日犁田十亩,加之新式曲犁大量投入使用,自二月起,农垦大会战的效率提升一大截。
一架三脚楼车平均每日能播种三十亩地,剩余田亩只能依靠人力播种,再用耙、平整土地。
也有成群结队的小童赤脚踏泥,把粟种踩进垄沟。
东岸再度传来號子声,新筑成的陂塘开闸放水,清冽河水豌蜓流向十六条支渠。
遇上地势较高处,只能利用桔提水,安排专门人手日夜看守,確保初期灌溉水量充足。
几架龙骨车还处於调试阶段,此类灌溉器械虽已问世多年,可真正懂得製作、安装、调试的工匠並不多。
郡府所掌握的百工杂户里,类似人才就极度匱乏。
曲犁製作改进者屠客夫,原本是梁广名下僮僕,如今已是都府专管农器製作的主事。
龙骨车也是屠客夫牵头製造,可惜他本就是自学成才的土专家,只专精犁,
末、耙、楼车一类的器械。
龙骨车对他来说还是复杂了些,因地制宜地安装调试更是老大难,一直到现在还未正式投入使用。
东边山脚下,三十余顷麻田率先播种完毕。
更远处的桑林里,有老嫗正在教授小娘採摘初春嫩叶。
这项工作多由汉人,氏人小娘来做,鲜卑族小娘多忙碌在牧场里,负责清理牲畜圈舍,照料新生羊羔。
梁广率领亲兵队,用一上午时间,挖通一条支渠最后半里沟槽。
正午日头火辣之时,梁广登上北边的观稼台。
他脚上革靴沾满泥土,身上短褐也沾著点点黄泥斑。
风拂过,汗水蒸发只觉浑身凉快舒爽。
数千顷之广的新旧农田,终於能抢在开春之际完成播种。
一亩亩粟田,楼车轨跡笔直如尺,號子声此起彼伏,
坡脚破碎地块洒著点点白,那是今日刚刚种下的芜青..:::
汾水东岸土地较为肥沃,可六成以上的农田都是今年新垦。
再三考虑,梁广还是决定以种植粟粮为主。
相比起小麦和稻穀,粟米適应性更强,耐旱耐贫瘠,更符合今年“吃饱饭、
积穀粮”的生產目標。
等秋收以后,视地力情多寡,再考虑种一季豆和小麦。
若是收成不错,明年可以扩大小麦和稻米的耕种面积。
梁广拄著锄头,任由汗水顺著下頜滴落。
粟种夯入泥土里,他的心也跟著落了地,
將近二十五万亩粟田播下种,只要今年不出现大的天灾,平阳城內外八万余丁口,就能过一个相对丰足的新年。
卯足劲千了三个多月,总算没有白忙活,
11
曲、贾、邓三大宗族最终选择归附,释放出巨大的人口活力。
邓氏放出2814户,贾氏放出4209户,曲氏最少,也有860户。
三大姓加起来一共隱匿人口將近三万人,清退土地两千余顷。
这个数字和梁广掌握的实际情况相差不多。
有鑑於此,针对三家的清丈、稽查工作並未太过苛刻。
人家已经彰显诚意,郡府自然也要留下一线余地。
二月的最后几日,这三万人紧急投入垦荒大会战,登造版籍也在同步进行。
同时,都府颁行的新田制又有变动,
明確规定,奴婢、部曲不参与分田。
对私有耕牛者,一头牛另授田六十亩,每户限四牛。
三家共有部曲4700余口,奴婢1200余。
这部分人不参与分田,原属奴籍者全部放免为良,按照户数、丁口均分给府兵,部曲身份不变,平均一户府兵能分到一二人。
部曲籍属身份不变,只是效忠对象从三姓宗族,变成了一户户府兵。
主家出征时,部曲可以集中起来充作辅兵。
实际上,这六千余人也成了郡府直接掌控的人口。
有了部曲,府兵能够大大减少劳作时间,用更多时间来锤炼技艺,或者从事养马、打铁一类副业。
府兵田地足够多,养活一两户、十几口部曲不成问题。
其余两万四千余人,挑选出百工杂户以及商贾者,一律分田减半。
商贾从事贸易,多无时间打理由地,且农业经济作为基础不可动摇,重农抑商也符合统治需要。
百工杂户根据技艺不同,受到郡府单列户籍控制。
在制定这部分政策时,梁广特地叮嘱,百工杂户不再属於贱籍,但也不能一概纳入良人阶层,介於二者之间。
这部分人有世代相承的手工技艺,丝、织布、锻造、木工、漆器、烧瓷、
曲乐..::.每一项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艺。
百工杂户的成分十分复杂,相当部分是逃户、囚奴、罪户,此类户籍多半带有惩罚性质。
又因为他们拥有的技艺为官府所需,单列户籍便於严格管控。
这部分人,通常为官属工匠。
民间手工技艺者多为编户民籍,农耕之外,也能依靠手艺谋取额外收入。
这年头,人是生產力之本,所以官属工乐户万万不能取消。
製造军械、织染锦帛、修筑官署..:..都需要徵发大量百工杂户来服役。
梁广的本意,是適当提高这部分官属人口的地位待遇,同时奖励发明创造、
技艺革新。
著重关注农具、军械、医药、锻造、水利五大类。
郡府告示发布,百工杂户无不颂扬梁使君之仁慈。
一千余放免为良的奴婢,更是自发跪在郡守府外豪哭谢恩。
最后剩下的一万五千余人,全部编户为民籍。
至此,郡府所辖编户共有一万八千七百余户,七万一千余口,府兵三千户。
算上单于护军和一千五百多名贺兰人俘虏,平阳一县所辖人口超过八万,稳居全郡之首。
西晋太康年间,平阳全郡户数在四万户上下,人口十七万左右。
按照郡治人口数占比通常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计算,平阳县城人口不超过四万。
如今,经过梁广团伙数月努力,人口大增的平阳县城,终於恢復了些许生机,有了几分郡治模样.....
三月初八,晨雾未散的汾水东岸。
梁广从藤筐里抓起一把粟种扬向空中,穀雨前的微风裹著种子散作金雾,落在稗草剷除乾净的田垄间。
李方拄著木耒站在田埂上,扯著脖子吆喝一嗓子:“铁犁破冻土哎一一嘿呦!楼车走龙蛇呀一一嘿呦!待到秋分日哟,金浪没马鞍咧一一”
周围田间地头,早已待命的府兵军汉们放开嗓门齐声吆喝。
这首两月来流传於汾水东岸的夯土號子声,渐渐匯成了歌谣,歌声如浪潮般传开,响彻在一望无际的田亩上空。
一处高岗上,赤红军旗飘扬招展,鸣鸣號角声低沉迴荡。
五百架三脚包铁楼车一字排开,一架楼车由一至两名军汉推行,自西向东开始进行播种。
木斗里的粟种落入沟垄,发出阵阵“吵吵”声。
军汉们一边说笑一边操作楼车,各家垂髻小童抱著陶罐在田埂间跑来跑去,
给爹娘叔伯们餵饮水食。
四千余头耕牛牵引新式曲犁,正在对最后几百顷新垦旱田进行翻耕,基本能做到一人、一牛、一犁负责一整块田地。
一头中牛平均日犁田十亩,加之新式曲犁大量投入使用,自二月起,农垦大会战的效率提升一大截。
一架三脚楼车平均每日能播种三十亩地,剩余田亩只能依靠人力播种,再用耙、平整土地。
也有成群结队的小童赤脚踏泥,把粟种踩进垄沟。
东岸再度传来號子声,新筑成的陂塘开闸放水,清冽河水豌蜓流向十六条支渠。
遇上地势较高处,只能利用桔提水,安排专门人手日夜看守,確保初期灌溉水量充足。
几架龙骨车还处於调试阶段,此类灌溉器械虽已问世多年,可真正懂得製作、安装、调试的工匠並不多。
郡府所掌握的百工杂户里,类似人才就极度匱乏。
曲犁製作改进者屠客夫,原本是梁广名下僮僕,如今已是都府专管农器製作的主事。
龙骨车也是屠客夫牵头製造,可惜他本就是自学成才的土专家,只专精犁,
末、耙、楼车一类的器械。
龙骨车对他来说还是复杂了些,因地制宜地安装调试更是老大难,一直到现在还未正式投入使用。
东边山脚下,三十余顷麻田率先播种完毕。
更远处的桑林里,有老嫗正在教授小娘採摘初春嫩叶。
这项工作多由汉人,氏人小娘来做,鲜卑族小娘多忙碌在牧场里,负责清理牲畜圈舍,照料新生羊羔。
梁广率领亲兵队,用一上午时间,挖通一条支渠最后半里沟槽。
正午日头火辣之时,梁广登上北边的观稼台。
他脚上革靴沾满泥土,身上短褐也沾著点点黄泥斑。
风拂过,汗水蒸发只觉浑身凉快舒爽。
数千顷之广的新旧农田,终於能抢在开春之际完成播种。
一亩亩粟田,楼车轨跡笔直如尺,號子声此起彼伏,
坡脚破碎地块洒著点点白,那是今日刚刚种下的芜青..:::
汾水东岸土地较为肥沃,可六成以上的农田都是今年新垦。
再三考虑,梁广还是决定以种植粟粮为主。
相比起小麦和稻穀,粟米適应性更强,耐旱耐贫瘠,更符合今年“吃饱饭、
积穀粮”的生產目標。
等秋收以后,视地力情多寡,再考虑种一季豆和小麦。
若是收成不错,明年可以扩大小麦和稻米的耕种面积。
梁广拄著锄头,任由汗水顺著下頜滴落。
粟种夯入泥土里,他的心也跟著落了地,
將近二十五万亩粟田播下种,只要今年不出现大的天灾,平阳城內外八万余丁口,就能过一个相对丰足的新年。
卯足劲千了三个多月,总算没有白忙活,
11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6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