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全都要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297章 全都要
梁广的想法很简单,上党、河东全都要。
平阳建设已步入正轨,是时候考虑扩大势力范围,进一步推行分田、府兵,
掌握更多人丁,垦种更多田地,在此基础上扩充兵力。
邻近的上党河东两郡,自然是首要之选。
上党屏弱,河东资源充足,人口眾多,且两郡都有地利之险。
先取哪一郡,还得仔细斟酌。
从优先级考虑,河东大於上党。
薛柳裴三家宗族掌握的盐池、冶铁、石炭、农桑..::.哪一项都让他眼馋。
只是取河东无疑要更难些,强上自然行不通。
此次受邀入河东平定慕容鲜卑之乱,倒是个绝佳契机。
而上党一边,如果王亮答应借道,就有机会兵不血刃夺占长子、壶关、城、壶口关。
这些重镇关隘拿下,上党全郡也就基本落入掌控。
两边机会都很好,本著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此前平阳团伙內部会谈中,眾人都更倾向於先取上党。
主力部队东进发鳩山道,行假途灭虢之计。
另派一支杂兵先入河东,安抚薛柳裴三家和王苗、王懿父子,顺便討要钱粮。
听到梁广答应派兵马助战,柳端、裴延和柴氏兄弟俱是振奋。
薛强反倒皱了皱眉头,梁广率主力去救援鄴城,派往河东的定是杂兵。
王懿也看出问题,忍不住说道:“西燕贼军穷凶极恶不易对付,使君还是亲率主力兵团前往为好!”
梁广摇头:“若要我亲往,须得等鄴城战事结束。”
王懿苦笑,绕了一圈又回到话题之初。
等梁广率军去河北兜一圈回来,河东郡府能否存在还两说。
薛氏有坞堡之固,自保应该不成问题。
柳裴两家,和其他大小豪强可就不好说了。
薛强沉声道:“梁使君若亲率强兵入河东平乱,一应钱粮皆由我三家承担!”
裴延、柳端点点头,眼巴巴看著梁广。
这些条件,都是他们之前商量好的。
只是谁想到,梁广竟执意要先去救邮城?
“听威明公之意,不需要我先派一军隨诸公赶回河东?”
梁广笑道,指了指李方:“右司马李方乃军中宿將,可由他领一千兵先入河东!”
柳端嘟起来:“千余杂兵有何用处?西燕贼军可是號称五万之巨~”
柳信忙轻轻拽了拽老父衣袍。
薛强勉强挤出笑容:“使君魔下皆当世英杰,若李司马率军来援,想来必能震贼军!
只是,贼军势大,我等还是希望使君能亲率雄兵相助..:::,
梁广笑笑,目光划过几位河东客人。
他的本意是派李方率一支新军先行前往河东,就近观察局势发展,做好前哨工作。
反正军需有薛柳裴供应,別人的钱粮养自己的兵,何乐不为?
薛强这老头却不领情,又或是不愿意让他白占便宜。
曹杰已经赶回上党报信去了,他还得儘快调集兵马,准备按照计划夺占上党河东方面,有薛氏堡这颗钉子在,西燕军想迅速平推也不可能。
就让双方多消耗一段时间,等上党局势稳定,再南下不迟。
梁广站起身,“诸公难得来一趟平阳,不妨多住一段时日。
我军务在身不便久陪,就请右长史崔代我宴请诸公。
救援河东一事,等我从邮城返回再议!”
梁广拱拱手径直离去,李方、崔、王买德紧隨其后。
只剩崔一人,作为代表留下。
柳端怒道:“前番那匈奴人刘亢来时,梁广亲自设宴款待。
今日却將我等撇下,只派僚属作陪?
此举,分明是藐视我等!”
柳信一脸尷尬,急忙对崔赔罪。
“柳公少说几句吧~”
裴延嘆著气,心里清楚人家是何態度就行了,为何非要说出来,自找难堪?
除了薛强,梁广对他们几家的態度显而易见。
柳端这位柳氏宗长,架子端得太久,一时半会儿还有些放不下。
柴琛、柴武相视无奈,没想到此次会谈,竟是无疾而终的结果。
梁广对柴氏视若无睹的態度,令他们倍感焦虑。
“卢水胡流贼”的事到底如何解决,也没了下文。
薛强走到崔身边,“崔长史~”
“不敢!威明公请吩咐!”崔忙侧身避过。
薛强看著他,“你我两家乃世交,有些话老夫也就不讳言。
梁使君欲率军救援邮城,究竟是真是假?”
崔眼神躲闪了下,神情略有不自然。
薛强看在眼里,心中有了几分计较,
“君侯已下令整备兵马,不日即將启程,走发鳩山道进入上党。
救援邮城一事,自然不假.:::
崔斟字酌句地说道。
顿了顿,他压低声,“只是,因沁水河谷屯粮一事,王亮和君侯闹得颇不愉快.
王亮不一定会同意借道!”
说到这,崔及时掐断话头,眼神意味深长。
仿佛在说,言尽於此,诸公自!
再多言的话,他可就犯错误了。
薛强眼中闪过异色,瞬间听懂了他的话。
“多谢崔君!”
“不敢!筵席已在偏厅备好,请诸公隨我来!”
崔微微一笑,揖礼先行一步。
裴延、柳端几人仍旧一头雾水,方才崔的话他们也听到了,却不甚明白。
“威明公,他方才所言何意?”柳信问道。
薛强授须,面露笑容:“事情尚有转机。
梁广这趟救援鄴城之行,不一定能成!”
“为何?”柳端疑惑道。
王懿突然道:“上党太守王亮,不一定会借道让平阳军过境!
届时,再求梁使君率军南下河东,必定能成!”
薛强对他投去讚许目光,在场诸多人里,反倒是年纪最小的王懿最先明白。
柴琛喃喃道:“那我们是回去,还是留下?”
薛强道:“暂且留下,我料梁广去不成鄴城!
此事半月之內,必见分晓!”
说罢,薛强抬腿便走。
方才崔的话点醒了他,让他突然想明白此前的疑惑。
明知邮城不可救,梁广为何还要去?
答案便是,梁广此行目的,根本不是救鄴城!
上党才是他的目標!
发鳩山道,长子,壶关,路城..::.平阳军借道过境,沿途经过的这些地方,
哪一处不是险关重镇?
倘若王亮当真糊涂,下令开关放行,梁广便可兵不血刃夺下上党全郡!
这头关中虎,用半年时间整合平阳內部,积蓄粮草,终於要露出猿牙!
薛强面色凝重,梁广题的绝不仅有上党。
河东乃咽喉要地,人口、钱粮充沛,他不可能不想要!
假使秦当真无力东顾,而太守王苗父子又无法护卫河东周全..::,
那么,河东需要新的主人。
薛氏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以薛氏堡之力自领河东,二是像当初秦军入境时一样,既不归附,也不阻拦。
薛氏继续关起门来过自家的日子。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势必和梁广集团发生直接衝突。
薛强心头沉重,宗族似乎又一次站到了路口上.:::
裴延、柳端几人唉声嘆气地跟在后,
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他们相信薛强的判断。
如果梁广去不成邮城,再去央求他率军南下河东.:::
出了郡府,梁广跨上马直奔西关城。
府兵、单于护军已在集结,他需要亲自赶去敦促全军。
“上党能取则取之,若王亮那廝下令封关闭城,咱们还真不好动他!”李方紧跟在侧。
韦洵跟在另一侧:“长子、壶关皆坚城,只可智取之!若事不可为,当先下河东!”
梁广笑道:“元庸放心,我军將士皆野战精锐,岂能浪费在攻城上?”
韦洵笑了笑,“仆担心主公拓土心切。毕竟此次良机確实难得~”
梁广大笑:“上党迟早为我所得,何必急於一时?”
王买德骑马赶了上来,“不论如何,发鳩山道一定要拿下!如此,方能安心出兵河东!”
梁广扭头看向李方:“你和支率一千步卒轻装简行,三日內赶到发鳩山道!
趁王亮反应不及,先把关城占住,后续看他如何应对再说!”
李方大声领命,拍马率先向西关城赶去。
作为虎责军名义上的主將,平阳军二號人物,他可是有段时间没好好活动过了。
王买德又道:“主公,崔一定会暗中提醒薛强。
若薛强看出我军有夺占上党之意,一定会对主公心生警惕。
薛氏部曲眾多,坞堡坚固,非其他豪强可比!
主公欲取河东,须得小心薛氏才是!”
梁广点点头,面上多了些慎重。
他留下崔,本就是借崔之口,试探薛强態度。
看看薛强对他夺取上党有何反应。
薛强对此事的態度,关係到他採用哪种方式拿下河东。
同时出兵攻占两郡难度太大,不太现实,不论兵力还是粮草都不足以支撑。
一方战兵是他现在能拿出的极限,也是他肇建基业的本钱。
还要考虑如何调配使用,才能更加合理,且不影响后续生產发展。
臂如冬小麦种植、修筑仓储、城防、道路...:
事情太多,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巨量人力物力。
今秋丰收,让他的腰杆子硬挺了许多。
可还是得精打细算,毕竟平阳盘子还是小了些,人口也算不上稠密。
一万战兵里,府兵、单于护军加起来就有七八千人。
还有一部分氏户,名义上是他夫妇所属部民,实际上已是民籍身份。
这些氏人还习惯於依附氏族酋帅,突然让他们转变为自由民,心理上需要適应。
更重要的是利益问题。
按照旧俗,氏族权贵肯定更看重、更依赖自己统领的部民。
如果受命出征,一支军队里,这些部民组成的亲军待遇更好、地位更高。
现在梁广以身作则,要求魔下大小將官去部曲化,儘可能多的释放人口,转化为民籍自耕农。
这些氏民作为他夫妇的私人部曲,按照规划,也应当转化为民籍。
只是考虑到接受度,暂时不作强制性要求,全凭自愿。
很快,有一部分氏民发现,日子最好过的还是府兵群体。
分田多,有功勋,能做官。
可是府兵只从民籍良人中招募,私兵部曲、奴婢、百工杂户没有资格做府兵。
聪明人已经高高兴兴脱离人身依附,参加分田,等待府兵考核、招募。
剩下的还在心里犯嘀咕,捨不得放弃君侯私属部曲身份。
为了照顾他们的意愿,梁广只在名义上承认他们和自己的依附关係。
去部曲化在梁广的带头表率下,有了良好开头。
此举也表明,平阳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初见成效。
以前各大权贵自领私兵,实际上形成军事贵族领主制。
君主发动战爭,除朝廷中军直接参战,还要召集大大小小的军事贵族、坞堡帅,带领各家私兵参战。
在长安,军事贵族的代表便是符氏、苟氏、毛氏、杨氏、梁氏、强氏.....
眾氏族酋帅。
其中氏为共主。
土族出钱粮、文臣官吏,坞堡帅出辅兵、二线部队。
余下的钱粮兵卒缺额,才是从民户、军户、百工杂户中徵发。
这就是大秦立国的底色。
隨著领地扩张,更多的土族豪强、少数族酋帅或是投降、或是归附,作为补充力量,成为大秦国力的一部分。
羌酋姚氏、慕容鲜卑,便是其中代表。
王猛推行的汉制改革,本意就是用兼容並蓄的汉家文化、制度,当作一个巨大熔炉,把所有乱七八糟的势力炼化、融为一体。
这条路符秦算是走到了头。
且事实证明,这种先扩张、吸纳,再熔炼的法子隱患太多,过程中稍有不慎,引发的反噬相当致命。
秦军折戟淮南,天下跳反就是例子。
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先用制度打造一个牢固框架,集中精力整合內部,
扩张的脚步反倒可以慢些。
私兵部曲和中央集权程度、人身依附关係、士族门阀制度息息相关,不可能完全消除。
后世直到赵宋立国,部曲制才被更加完善精细的制度管理所取代,彻底退出歷史舞台。
梁广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加强集权,削弱、打压私兵部曲力量。
平阳郡府以均由制对土地、人口进行管理,军府以府兵制加强军事集权。
只要这两大制度不动摇,人口武装就能牢牢掌握在手。
有人有兵,再推行其他改革就简单得多。
上党、河东两块战场,就是检验平阳军政改革成效的试验场。
八月十四,李方、支率千余府兵,以日行近八十里的急行速度赶往发鳩山道:
梁广的想法很简单,上党、河东全都要。
平阳建设已步入正轨,是时候考虑扩大势力范围,进一步推行分田、府兵,
掌握更多人丁,垦种更多田地,在此基础上扩充兵力。
邻近的上党河东两郡,自然是首要之选。
上党屏弱,河东资源充足,人口眾多,且两郡都有地利之险。
先取哪一郡,还得仔细斟酌。
从优先级考虑,河东大於上党。
薛柳裴三家宗族掌握的盐池、冶铁、石炭、农桑..::.哪一项都让他眼馋。
只是取河东无疑要更难些,强上自然行不通。
此次受邀入河东平定慕容鲜卑之乱,倒是个绝佳契机。
而上党一边,如果王亮答应借道,就有机会兵不血刃夺占长子、壶关、城、壶口关。
这些重镇关隘拿下,上党全郡也就基本落入掌控。
两边机会都很好,本著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此前平阳团伙內部会谈中,眾人都更倾向於先取上党。
主力部队东进发鳩山道,行假途灭虢之计。
另派一支杂兵先入河东,安抚薛柳裴三家和王苗、王懿父子,顺便討要钱粮。
听到梁广答应派兵马助战,柳端、裴延和柴氏兄弟俱是振奋。
薛强反倒皱了皱眉头,梁广率主力去救援鄴城,派往河东的定是杂兵。
王懿也看出问题,忍不住说道:“西燕贼军穷凶极恶不易对付,使君还是亲率主力兵团前往为好!”
梁广摇头:“若要我亲往,须得等鄴城战事结束。”
王懿苦笑,绕了一圈又回到话题之初。
等梁广率军去河北兜一圈回来,河东郡府能否存在还两说。
薛氏有坞堡之固,自保应该不成问题。
柳裴两家,和其他大小豪强可就不好说了。
薛强沉声道:“梁使君若亲率强兵入河东平乱,一应钱粮皆由我三家承担!”
裴延、柳端点点头,眼巴巴看著梁广。
这些条件,都是他们之前商量好的。
只是谁想到,梁广竟执意要先去救邮城?
“听威明公之意,不需要我先派一军隨诸公赶回河东?”
梁广笑道,指了指李方:“右司马李方乃军中宿將,可由他领一千兵先入河东!”
柳端嘟起来:“千余杂兵有何用处?西燕贼军可是號称五万之巨~”
柳信忙轻轻拽了拽老父衣袍。
薛强勉强挤出笑容:“使君魔下皆当世英杰,若李司马率军来援,想来必能震贼军!
只是,贼军势大,我等还是希望使君能亲率雄兵相助..:::,
梁广笑笑,目光划过几位河东客人。
他的本意是派李方率一支新军先行前往河东,就近观察局势发展,做好前哨工作。
反正军需有薛柳裴供应,別人的钱粮养自己的兵,何乐不为?
薛强这老头却不领情,又或是不愿意让他白占便宜。
曹杰已经赶回上党报信去了,他还得儘快调集兵马,准备按照计划夺占上党河东方面,有薛氏堡这颗钉子在,西燕军想迅速平推也不可能。
就让双方多消耗一段时间,等上党局势稳定,再南下不迟。
梁广站起身,“诸公难得来一趟平阳,不妨多住一段时日。
我军务在身不便久陪,就请右长史崔代我宴请诸公。
救援河东一事,等我从邮城返回再议!”
梁广拱拱手径直离去,李方、崔、王买德紧隨其后。
只剩崔一人,作为代表留下。
柳端怒道:“前番那匈奴人刘亢来时,梁广亲自设宴款待。
今日却將我等撇下,只派僚属作陪?
此举,分明是藐视我等!”
柳信一脸尷尬,急忙对崔赔罪。
“柳公少说几句吧~”
裴延嘆著气,心里清楚人家是何態度就行了,为何非要说出来,自找难堪?
除了薛强,梁广对他们几家的態度显而易见。
柳端这位柳氏宗长,架子端得太久,一时半会儿还有些放不下。
柴琛、柴武相视无奈,没想到此次会谈,竟是无疾而终的结果。
梁广对柴氏视若无睹的態度,令他们倍感焦虑。
“卢水胡流贼”的事到底如何解决,也没了下文。
薛强走到崔身边,“崔长史~”
“不敢!威明公请吩咐!”崔忙侧身避过。
薛强看著他,“你我两家乃世交,有些话老夫也就不讳言。
梁使君欲率军救援邮城,究竟是真是假?”
崔眼神躲闪了下,神情略有不自然。
薛强看在眼里,心中有了几分计较,
“君侯已下令整备兵马,不日即將启程,走发鳩山道进入上党。
救援邮城一事,自然不假.:::
崔斟字酌句地说道。
顿了顿,他压低声,“只是,因沁水河谷屯粮一事,王亮和君侯闹得颇不愉快.
王亮不一定会同意借道!”
说到这,崔及时掐断话头,眼神意味深长。
仿佛在说,言尽於此,诸公自!
再多言的话,他可就犯错误了。
薛强眼中闪过异色,瞬间听懂了他的话。
“多谢崔君!”
“不敢!筵席已在偏厅备好,请诸公隨我来!”
崔微微一笑,揖礼先行一步。
裴延、柳端几人仍旧一头雾水,方才崔的话他们也听到了,却不甚明白。
“威明公,他方才所言何意?”柳信问道。
薛强授须,面露笑容:“事情尚有转机。
梁广这趟救援鄴城之行,不一定能成!”
“为何?”柳端疑惑道。
王懿突然道:“上党太守王亮,不一定会借道让平阳军过境!
届时,再求梁使君率军南下河东,必定能成!”
薛强对他投去讚许目光,在场诸多人里,反倒是年纪最小的王懿最先明白。
柴琛喃喃道:“那我们是回去,还是留下?”
薛强道:“暂且留下,我料梁广去不成鄴城!
此事半月之內,必见分晓!”
说罢,薛强抬腿便走。
方才崔的话点醒了他,让他突然想明白此前的疑惑。
明知邮城不可救,梁广为何还要去?
答案便是,梁广此行目的,根本不是救鄴城!
上党才是他的目標!
发鳩山道,长子,壶关,路城..::.平阳军借道过境,沿途经过的这些地方,
哪一处不是险关重镇?
倘若王亮当真糊涂,下令开关放行,梁广便可兵不血刃夺下上党全郡!
这头关中虎,用半年时间整合平阳內部,积蓄粮草,终於要露出猿牙!
薛强面色凝重,梁广题的绝不仅有上党。
河东乃咽喉要地,人口、钱粮充沛,他不可能不想要!
假使秦当真无力东顾,而太守王苗父子又无法护卫河东周全..::,
那么,河东需要新的主人。
薛氏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以薛氏堡之力自领河东,二是像当初秦军入境时一样,既不归附,也不阻拦。
薛氏继续关起门来过自家的日子。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势必和梁广集团发生直接衝突。
薛强心头沉重,宗族似乎又一次站到了路口上.:::
裴延、柳端几人唉声嘆气地跟在后,
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他们相信薛强的判断。
如果梁广去不成邮城,再去央求他率军南下河东.:::
出了郡府,梁广跨上马直奔西关城。
府兵、单于护军已在集结,他需要亲自赶去敦促全军。
“上党能取则取之,若王亮那廝下令封关闭城,咱们还真不好动他!”李方紧跟在侧。
韦洵跟在另一侧:“长子、壶关皆坚城,只可智取之!若事不可为,当先下河东!”
梁广笑道:“元庸放心,我军將士皆野战精锐,岂能浪费在攻城上?”
韦洵笑了笑,“仆担心主公拓土心切。毕竟此次良机確实难得~”
梁广大笑:“上党迟早为我所得,何必急於一时?”
王买德骑马赶了上来,“不论如何,发鳩山道一定要拿下!如此,方能安心出兵河东!”
梁广扭头看向李方:“你和支率一千步卒轻装简行,三日內赶到发鳩山道!
趁王亮反应不及,先把关城占住,后续看他如何应对再说!”
李方大声领命,拍马率先向西关城赶去。
作为虎责军名义上的主將,平阳军二號人物,他可是有段时间没好好活动过了。
王买德又道:“主公,崔一定会暗中提醒薛强。
若薛强看出我军有夺占上党之意,一定会对主公心生警惕。
薛氏部曲眾多,坞堡坚固,非其他豪强可比!
主公欲取河东,须得小心薛氏才是!”
梁广点点头,面上多了些慎重。
他留下崔,本就是借崔之口,试探薛强態度。
看看薛强对他夺取上党有何反应。
薛强对此事的態度,关係到他採用哪种方式拿下河东。
同时出兵攻占两郡难度太大,不太现实,不论兵力还是粮草都不足以支撑。
一方战兵是他现在能拿出的极限,也是他肇建基业的本钱。
还要考虑如何调配使用,才能更加合理,且不影响后续生產发展。
臂如冬小麦种植、修筑仓储、城防、道路...:
事情太多,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巨量人力物力。
今秋丰收,让他的腰杆子硬挺了许多。
可还是得精打细算,毕竟平阳盘子还是小了些,人口也算不上稠密。
一万战兵里,府兵、单于护军加起来就有七八千人。
还有一部分氏户,名义上是他夫妇所属部民,实际上已是民籍身份。
这些氏人还习惯於依附氏族酋帅,突然让他们转变为自由民,心理上需要適应。
更重要的是利益问题。
按照旧俗,氏族权贵肯定更看重、更依赖自己统领的部民。
如果受命出征,一支军队里,这些部民组成的亲军待遇更好、地位更高。
现在梁广以身作则,要求魔下大小將官去部曲化,儘可能多的释放人口,转化为民籍自耕农。
这些氏民作为他夫妇的私人部曲,按照规划,也应当转化为民籍。
只是考虑到接受度,暂时不作强制性要求,全凭自愿。
很快,有一部分氏民发现,日子最好过的还是府兵群体。
分田多,有功勋,能做官。
可是府兵只从民籍良人中招募,私兵部曲、奴婢、百工杂户没有资格做府兵。
聪明人已经高高兴兴脱离人身依附,参加分田,等待府兵考核、招募。
剩下的还在心里犯嘀咕,捨不得放弃君侯私属部曲身份。
为了照顾他们的意愿,梁广只在名义上承认他们和自己的依附关係。
去部曲化在梁广的带头表率下,有了良好开头。
此举也表明,平阳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初见成效。
以前各大权贵自领私兵,实际上形成军事贵族领主制。
君主发动战爭,除朝廷中军直接参战,还要召集大大小小的军事贵族、坞堡帅,带领各家私兵参战。
在长安,军事贵族的代表便是符氏、苟氏、毛氏、杨氏、梁氏、强氏.....
眾氏族酋帅。
其中氏为共主。
土族出钱粮、文臣官吏,坞堡帅出辅兵、二线部队。
余下的钱粮兵卒缺额,才是从民户、军户、百工杂户中徵发。
这就是大秦立国的底色。
隨著领地扩张,更多的土族豪强、少数族酋帅或是投降、或是归附,作为补充力量,成为大秦国力的一部分。
羌酋姚氏、慕容鲜卑,便是其中代表。
王猛推行的汉制改革,本意就是用兼容並蓄的汉家文化、制度,当作一个巨大熔炉,把所有乱七八糟的势力炼化、融为一体。
这条路符秦算是走到了头。
且事实证明,这种先扩张、吸纳,再熔炼的法子隱患太多,过程中稍有不慎,引发的反噬相当致命。
秦军折戟淮南,天下跳反就是例子。
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先用制度打造一个牢固框架,集中精力整合內部,
扩张的脚步反倒可以慢些。
私兵部曲和中央集权程度、人身依附关係、士族门阀制度息息相关,不可能完全消除。
后世直到赵宋立国,部曲制才被更加完善精细的制度管理所取代,彻底退出歷史舞台。
梁广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加强集权,削弱、打压私兵部曲力量。
平阳郡府以均由制对土地、人口进行管理,军府以府兵制加强军事集权。
只要这两大制度不动摇,人口武装就能牢牢掌握在手。
有人有兵,再推行其他改革就简单得多。
上党、河东两块战场,就是检验平阳军政改革成效的试验场。
八月十四,李方、支率千余府兵,以日行近八十里的急行速度赶往发鳩山道: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6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