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兵向介休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350章 兵向介休
炽烈日头炙烤著汾水东岸驛道,黄土浮尘隨著马蹄奔踏腾腾而起,翻捲成一道连绵黄雾。
三千骑兵沿河滩疾驰,马蹄踏碎乾涸龟裂的河床淤泥,河滩芦苇丛中的鷺鸟振翅惊飞悉罗多纵马衝上一处斜坡,“吁”地一声勒住马蹄,回头朝著坡下山道上的队伍大吼:
“快!傍晚之前,全军必须进驻汾西关!哪一幢落在后面,延误大军行程,队主以上者统统斩首!”
几名鲜卑亲兵骑马沿黄土驛道奔喊,把悉罗多的军令传达下去。
负责押送辐重、军械的辅兵愈发卖力了,驱赶牛马驴骤拖拽大车,车軲碾过晒得榔硬的土路,车辙相继绵延二三里之长。
牵拉辐重大车的驴骤口唇冒出白沫,驭使牲畜的辅兵汗如雨下,不时用肩头搭著的麻布抹去黑红面庞上的汗水。
咔一声,几辆装载过重的大车軲断裂,车斗倾倒,装满粟米的麻袋翻倒在地,被土路上尖利石块割破,粟米哗哗流淌出。
一名三十多岁的队主衝上前来,大声喝骂著几名辅兵,指挥他们赶紧把粮包搬到其他大车上。
氏人队主蹲下身,用仅剩的一只手捧起粟米,一点点捡拾起来,一边捡一边心疼地大骂几个十几岁的年轻辅兵。
忙活了一阵,终於收拾乾净,散落的粟米连带著泥土碎石一块装好。
低人队主骂咧几声,敦促本队辅兵继续赶路。
他是去年冬,因关中饥荒逃入河东的灾民之一,也是南征归来的氏民老卒。
因身体残疾未能入选府兵,不过却凭藉过硬的营伍素质,当上洪安县下辖的一名民团主。
平时协助县翩维护乡里治安,战时徵发隨军,成为一名辅兵队主。
经歷过去年的关中饥荒,亲眼看见刨尸而食的可怕景象,他比谁都明白粮食的珍贵。
一场波及数十万人的大饥荒,远比战爭更可怕。
平阳用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养活十几万人,梁公可真是天人降世,得老天爷眷顾啊跟著梁公有食吃,有田种,战死了家人还有抚恤,天下间去哪里找这样的明主?
至於从前氏人眼中的共主符氏.
:.
唉~天王都没了,符氏又能支撑多久?
若不是西边陇山外,还有西羌姚氏这么个大敌,老氏们自己就得闹腾起来。
低民需要新的首领,关中需要新的主人!
他已经从军中旧相识处打听到,梁公此次出兵,就是为对付普阳齐王荷不。
氏酋梁氏,终究是要对氏酋氏发起挑战,
他和许多选择投奔平阳的氏民一样,都希望梁公能够得胜,取代符氏成为新的诸氏共主。
虽然在梁公治下,氏人和汉人、鲜卑、匈奴一样,基本没有特殊的“国人”待遇,可最起码也不用受其他族民欺负,大家各凭本事吃饭。
汉人氏人能当府兵,鲜卑匈奴也能,就看自己能不能选上。
分田也只看家口,与族別无关,习惯放牧、擅长养马的,也可以按照部落旧习,划分牧场为大都督府牧马放羊。
总之,关中氏民们逃入平阳才发现,这里完全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有的无法接受,习惯不了,又举家逃回了关中,或者向上党、弘农、洛阳流亡。
大部分留了下来,经过大半年適应,基本融入了平阳当地。
在这些氏民眼中,符氏已经是过去式,梁公才是未来新的天王!
独臂队主回过神来,扭头大吼:“二三子,跟上!”
他回到队伍里,用仅剩的一只手推著一辆沉重的辐重车辆,声嘶力竭地喊著號子,和辅兵们一同把粮车推上斜坡。
永安县以北,汾西关以南,数千平阳军民正在大规模调动....
汾西关又叫汾水关、灵石口,地处太岳山和吕梁山夹峙的峡谷地带,往北连通西河、
太原两郡。
出汾西关向北,便进入中段雀鼠谷,走通雀鼠谷便可直抵介休城下。
在大都督府防御规划里,汾西关、永安县俱为一体,由安远將军呼延愷负责镇守。
按照大都督府新颁行的军职划分,安远將军位列第七品。
二十五岁以下,年轻一辈將领里,只有呼延愷得授此职。
一是因为汾西关、永安县乃平阳北门户,呼延愷重任在身。
二是呼延愷家族世代为梁氏部曲,其父呼延略更是战死於井氏堡。
於公於私,呼延愷都应得此任。
此次出兵介休,呼延愷负责统领四千辅兵,坐镇汾西关,全力配合王懿、悉罗多作战北关城上,呼延愷、王懿、悉罗多指著北边山口,商討具体出兵事宜。
杨膺拿著一封信从城门楼走出,径直向三人走去。
“三位將军,信已写好,还请过目...”
不等他说完,悉罗多一把夺过,抖开信纸看了起来。
杨膺面上划过恼色,却不敢表露出来。
这可恶的鲜卑贼虏是个凶悍之人,昨日见他操演兵马,一口三十斤重的长柄大刀耍得密不透风,勇力可见一斑。
他还打听到,这虏贼是慕容娥英那女人的表兄,梁广姻亲。
此前兵败,又触怒梁广,被贬为平阳县城吏卒。
这次不知怎地,又被梁广委以重任。
哼~肯定是枕头风在背后作崇,梁贼那色胚,背地里不知祸祸了多少平阳士女...:
那日他竟敢嘴上调侃齐王妃,真是猖狂至极?
杨膺越想越屈,甚至自怜自艾起来。
早知如此,就不该拍胸脯接下这齣使平阳的差事。
现在可好,被平阳这帮贼逆威胁利用,眼看介休城就不保了..::
唉~好在介休虽然重要,可丟失了也不至於伤筋动骨。
对於太原、晋阳来说,真正的门户要塞还是京陵、祁县....
杨膺不停在心里安慰自己,为自己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行为作辩解,
“杨司马,你这信写得不对!』
悉罗多瞪著他喝道。
杨膺一个激灵,脸上绽出諂笑:“不知哪里不对,还请悉罗將军指教!”
这贼虏竟识得汉字,倒是稀罕.:::
悉罗多指著书信:“你说自己在平阳,买通了看押兵卒,打算利用梁公出巡安邑之际逃走?”
杨膺一脸迷糊:“是啊,这番说辞有何不妥吗?”
悉罗多恶狠狠地瞪著他:“且不说你一个被扣下的人质,有什么本钱买通兵卒。
单就说这封信要是从平阳发出,送到介休,中途至少要经过鼠喉关、永安县、汾西关。
三道关卡,你派去送信的人如何顺利通过?
王懿点头道:“不错,信上不能说是从平阳发出,否则破绽太大!”
呼延愷也道:“逃走的理由也得重新编一个。我若是杨辅,看到这封信,马上就会想到,杨司马已转投梁公,来信只为赚取城池!”
悉罗多把信纸扔在杨膺脸上:“赶快重新写来!”
杨膺手忙脚乱接过,面红耳赤地拱拱手退下,继续去咬笔头苦思冥想。
王懿笑道:“看不出悉罗將军还有这般细致心思!”
悉罗多哈哈大笑:“去当了一月吏卒,倒也不是全无收穫,缉盗捕奸,审查人犯,都得从小事入手!
君侯尝言:细节决定成败!
行军打仗,同样得注重细节!”
呼延愷笑道:“看来悉罗將军颇有心得体会,不如向君侯申请,出任平阳都尉好了
悉罗多连忙摆手:“那还是算了,出征討伐更適合我!”
三人一阵大笑。
王懿颇有些惊喜,本来他提议调悉罗多与他搭档,负责此次夺取介休之役,只是为了卖个人情。
悉罗多毕竟是梁公姻亲,长公子表舅,今后只要不犯大错,一定会得到慕容夫人倚重这廝在鲜卑民里也颇有威望,毕竟做过长门亭三部首领,如果不是归附了梁公,以他原本的势力,做个单于不成问题。
没想到悉罗多做了一月吏卒回来,性情沉稳了许多,心思也细致起来。
刚才从杨膺信中,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真让人有种士別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王懿对此次夺取介休城,又多了几分信心。
“两位將军,我倒有个想法,或能让杨膺这封求救信看起来真实些!”王懿灵光一闪。
“王中尉有何妙法?”悉罗多急不可耐。
王懿笑道:“自荷不入主晋阳,增兵介休驻防以来,与我平阳已成对时局面,双方都对彼此保持关注和警惕。
此次近万人规模的兵马调动,想来瞒不过杨辅耳目。
不如让杨膺在信中说:梁公亲自率兵进驻永安,同时往汾西关增兵,有可能突发奇兵攻打介休!
杨膺隨行,准备煽动一场哗乱,从而趁机逃走,请杨辅及时派兵接应!”
呼延愷眼晴一亮:“好办法!虚虚实实,才叫人难辨真假!
连日来,我下令封锁城关,缉捕细作,已经抓获十几个身份不明之人。
为防意外,已全部斩首,不过难免有漏网之鱼。
永安、汾西关两地兵马调动,想来瞒不过杨辅。
从此事入手,更容易让他相信。”
悉罗多疑惑道:“可所谓的“哗乱』从何而来?”
王懿笑道:“这倒不难,我们安排人手,假意给他乱上一场不就行了?”
悉罗多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他大步流星地衝进城门楼,拉著杨膺出来,三人对其一番耳提面命。
打了好几次草稿,杨膺才终於写出一封令三人满意的书信。
当晚便挑选伶俐部下,携带书信赶赴介休....
翌日傍晚,介休城头火把在燥热晚风中明灭不定。
官拜镇西將军的杨辅站在垛墙后,捏著一份书信沉吟不语。
不远处,大秦旗帜猎猎作响。
杨辅看罢书信,抬头远眺南边,相隔巍巍山岭,穿过六十余里的雀鼠谷,便是平阳门户汾西关。
思索了许久,杨辅再度低头阅览书信。
信纸残破,是用黄麻纸书就,字跡相当潦草,还带有血跡,一路上被汗水浸透,略微有些模糊。
杨辅能认得出,这的確是杨膺的笔跡。
杨辅把书信交给身旁的儿子杨骆。
“阿耶~”杨骆欲言又止。
“直说无妨~”杨辅道。
“阿耶,孩儿以为,就算书信是真,也不可轻易出兵!”杨骆认真道。
见父亲不语,他又道:“介休驻兵四千,若是据城而守,凭藉雀鼠谷之险,管教敌人折戟城下!
冒然出兵,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杨辅嘆息一声:“我又何尝不知,此时出兵接应风险太大。
可杨膺毕竟是族亲,更是王妃兄长,大王亲信。
他来信求援,若不助他脱困,將来只恐记恨我父子。
同为杨氏宗亲,当初若非杨膺提携,你我父子岂有追隨齐王的机会?”
仇池杨氏是一个庞大宗族,分支极多,杨膺、杨辅不过是其中之一。
杨膺凭藉妹妹杨惠风嫁给齐王符不,才有幸进入符不幕府,成为心腹僚属,隨符不出镇邮城。
杨辅又受杨膺提携,才得以进入符不视野,从而有机会立功授官。
现在杨膺落难,向他寻求帮助,杨辅当真不好得拒绝。
“可是阿耶...”
杨骆还要劝说,另一位介休守將张纂匆匆赶来。
张纂是西河郡太守宋部下,宋此前出任平州昌黎郡太守,被慕容农击败后,隨平州刺史王兗一同退入乐平(山西阳泉)。
符不入主晋阳,对辖下几个郡进行人事调整,除了上党郡王亮不曾变动,其余几郡都换成了关东旧臣。
此举虽是稳固了他在晋阳的统治,却也引来并州派系极大不满。
好在并州刺史王腾、驃骑將军张蚝两位带头大哥,全心全意支持符不,才强硬压下了一批反对声。
“杨將军,打听清楚了,永安、汾西关確实兵马调动频繁,且有传闻,梁贼大已立在永安城头之上!
想来梁贼確实率军北上,就是不知,具体在永安,还是已经到了汾西关~”
张纂有些心急火燎,“梁贼亲至,想来要对我介休动手,还是儘快稟报大王为好!”
杨辅沉声道:“张將军稍安勿躁。大王远在九原督战,介休之事,还是要你我拿主意为好。”
张纂道:“杨司马请咱们派兵接应,可不能见死不救!
我带一千人入雀鼠谷,赶往汾西关,接应杨司马返回!”
张纂说著就要下去调兵,杨辅忙道:“且慢!杨司马信中说,梁贼从河东徵发了许多屯丁,这些屯丁,以前都是西燕降卒,在河东被强迫屯田。
梁贼发屯丁修筑城池关防,引来不少怨言。
杨司马判断,近期汾西关內,极可能爆发哗乱,让我们静待时机!”
张纂迟疑道:“可是,撒在汾西关、永安两地的细作,大多遭捕杀,死伤殆尽,恐怕难以及时传出消息?”
杨辅道:“若果真如杨司马所说,贼军中爆发哗乱,动静不可能压得住,多方遣人打探,一定大有所获!
贼军自乱,杨司马才有逃离机会,届时我们再出兵接应!”
张纂点点头:“也好,就依杨將军之言!”
当即,张纂下去安排哨探细作。
五日后,杨辅、张纂收到消息,汾西关內果然爆发骚乱,有数百屯丁抢夺军械,试图攻击驻军未果,遭到镇压....
杨膺第二次派人约定好接应时辰,杨辅亲自领兵赶往汾西关,留张纂、杨骆守卫介休城....:
炽烈日头炙烤著汾水东岸驛道,黄土浮尘隨著马蹄奔踏腾腾而起,翻捲成一道连绵黄雾。
三千骑兵沿河滩疾驰,马蹄踏碎乾涸龟裂的河床淤泥,河滩芦苇丛中的鷺鸟振翅惊飞悉罗多纵马衝上一处斜坡,“吁”地一声勒住马蹄,回头朝著坡下山道上的队伍大吼:
“快!傍晚之前,全军必须进驻汾西关!哪一幢落在后面,延误大军行程,队主以上者统统斩首!”
几名鲜卑亲兵骑马沿黄土驛道奔喊,把悉罗多的军令传达下去。
负责押送辐重、军械的辅兵愈发卖力了,驱赶牛马驴骤拖拽大车,车軲碾过晒得榔硬的土路,车辙相继绵延二三里之长。
牵拉辐重大车的驴骤口唇冒出白沫,驭使牲畜的辅兵汗如雨下,不时用肩头搭著的麻布抹去黑红面庞上的汗水。
咔一声,几辆装载过重的大车軲断裂,车斗倾倒,装满粟米的麻袋翻倒在地,被土路上尖利石块割破,粟米哗哗流淌出。
一名三十多岁的队主衝上前来,大声喝骂著几名辅兵,指挥他们赶紧把粮包搬到其他大车上。
氏人队主蹲下身,用仅剩的一只手捧起粟米,一点点捡拾起来,一边捡一边心疼地大骂几个十几岁的年轻辅兵。
忙活了一阵,终於收拾乾净,散落的粟米连带著泥土碎石一块装好。
低人队主骂咧几声,敦促本队辅兵继续赶路。
他是去年冬,因关中饥荒逃入河东的灾民之一,也是南征归来的氏民老卒。
因身体残疾未能入选府兵,不过却凭藉过硬的营伍素质,当上洪安县下辖的一名民团主。
平时协助县翩维护乡里治安,战时徵发隨军,成为一名辅兵队主。
经歷过去年的关中饥荒,亲眼看见刨尸而食的可怕景象,他比谁都明白粮食的珍贵。
一场波及数十万人的大饥荒,远比战爭更可怕。
平阳用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养活十几万人,梁公可真是天人降世,得老天爷眷顾啊跟著梁公有食吃,有田种,战死了家人还有抚恤,天下间去哪里找这样的明主?
至於从前氏人眼中的共主符氏.
:.
唉~天王都没了,符氏又能支撑多久?
若不是西边陇山外,还有西羌姚氏这么个大敌,老氏们自己就得闹腾起来。
低民需要新的首领,关中需要新的主人!
他已经从军中旧相识处打听到,梁公此次出兵,就是为对付普阳齐王荷不。
氏酋梁氏,终究是要对氏酋氏发起挑战,
他和许多选择投奔平阳的氏民一样,都希望梁公能够得胜,取代符氏成为新的诸氏共主。
虽然在梁公治下,氏人和汉人、鲜卑、匈奴一样,基本没有特殊的“国人”待遇,可最起码也不用受其他族民欺负,大家各凭本事吃饭。
汉人氏人能当府兵,鲜卑匈奴也能,就看自己能不能选上。
分田也只看家口,与族別无关,习惯放牧、擅长养马的,也可以按照部落旧习,划分牧场为大都督府牧马放羊。
总之,关中氏民们逃入平阳才发现,这里完全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有的无法接受,习惯不了,又举家逃回了关中,或者向上党、弘农、洛阳流亡。
大部分留了下来,经过大半年適应,基本融入了平阳当地。
在这些氏民眼中,符氏已经是过去式,梁公才是未来新的天王!
独臂队主回过神来,扭头大吼:“二三子,跟上!”
他回到队伍里,用仅剩的一只手推著一辆沉重的辐重车辆,声嘶力竭地喊著號子,和辅兵们一同把粮车推上斜坡。
永安县以北,汾西关以南,数千平阳军民正在大规模调动....
汾西关又叫汾水关、灵石口,地处太岳山和吕梁山夹峙的峡谷地带,往北连通西河、
太原两郡。
出汾西关向北,便进入中段雀鼠谷,走通雀鼠谷便可直抵介休城下。
在大都督府防御规划里,汾西关、永安县俱为一体,由安远將军呼延愷负责镇守。
按照大都督府新颁行的军职划分,安远將军位列第七品。
二十五岁以下,年轻一辈將领里,只有呼延愷得授此职。
一是因为汾西关、永安县乃平阳北门户,呼延愷重任在身。
二是呼延愷家族世代为梁氏部曲,其父呼延略更是战死於井氏堡。
於公於私,呼延愷都应得此任。
此次出兵介休,呼延愷负责统领四千辅兵,坐镇汾西关,全力配合王懿、悉罗多作战北关城上,呼延愷、王懿、悉罗多指著北边山口,商討具体出兵事宜。
杨膺拿著一封信从城门楼走出,径直向三人走去。
“三位將军,信已写好,还请过目...”
不等他说完,悉罗多一把夺过,抖开信纸看了起来。
杨膺面上划过恼色,却不敢表露出来。
这可恶的鲜卑贼虏是个凶悍之人,昨日见他操演兵马,一口三十斤重的长柄大刀耍得密不透风,勇力可见一斑。
他还打听到,这虏贼是慕容娥英那女人的表兄,梁广姻亲。
此前兵败,又触怒梁广,被贬为平阳县城吏卒。
这次不知怎地,又被梁广委以重任。
哼~肯定是枕头风在背后作崇,梁贼那色胚,背地里不知祸祸了多少平阳士女...:
那日他竟敢嘴上调侃齐王妃,真是猖狂至极?
杨膺越想越屈,甚至自怜自艾起来。
早知如此,就不该拍胸脯接下这齣使平阳的差事。
现在可好,被平阳这帮贼逆威胁利用,眼看介休城就不保了..::
唉~好在介休虽然重要,可丟失了也不至於伤筋动骨。
对於太原、晋阳来说,真正的门户要塞还是京陵、祁县....
杨膺不停在心里安慰自己,为自己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行为作辩解,
“杨司马,你这信写得不对!』
悉罗多瞪著他喝道。
杨膺一个激灵,脸上绽出諂笑:“不知哪里不对,还请悉罗將军指教!”
这贼虏竟识得汉字,倒是稀罕.:::
悉罗多指著书信:“你说自己在平阳,买通了看押兵卒,打算利用梁公出巡安邑之际逃走?”
杨膺一脸迷糊:“是啊,这番说辞有何不妥吗?”
悉罗多恶狠狠地瞪著他:“且不说你一个被扣下的人质,有什么本钱买通兵卒。
单就说这封信要是从平阳发出,送到介休,中途至少要经过鼠喉关、永安县、汾西关。
三道关卡,你派去送信的人如何顺利通过?
王懿点头道:“不错,信上不能说是从平阳发出,否则破绽太大!”
呼延愷也道:“逃走的理由也得重新编一个。我若是杨辅,看到这封信,马上就会想到,杨司马已转投梁公,来信只为赚取城池!”
悉罗多把信纸扔在杨膺脸上:“赶快重新写来!”
杨膺手忙脚乱接过,面红耳赤地拱拱手退下,继续去咬笔头苦思冥想。
王懿笑道:“看不出悉罗將军还有这般细致心思!”
悉罗多哈哈大笑:“去当了一月吏卒,倒也不是全无收穫,缉盗捕奸,审查人犯,都得从小事入手!
君侯尝言:细节决定成败!
行军打仗,同样得注重细节!”
呼延愷笑道:“看来悉罗將军颇有心得体会,不如向君侯申请,出任平阳都尉好了
悉罗多连忙摆手:“那还是算了,出征討伐更適合我!”
三人一阵大笑。
王懿颇有些惊喜,本来他提议调悉罗多与他搭档,负责此次夺取介休之役,只是为了卖个人情。
悉罗多毕竟是梁公姻亲,长公子表舅,今后只要不犯大错,一定会得到慕容夫人倚重这廝在鲜卑民里也颇有威望,毕竟做过长门亭三部首领,如果不是归附了梁公,以他原本的势力,做个单于不成问题。
没想到悉罗多做了一月吏卒回来,性情沉稳了许多,心思也细致起来。
刚才从杨膺信中,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真让人有种士別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王懿对此次夺取介休城,又多了几分信心。
“两位將军,我倒有个想法,或能让杨膺这封求救信看起来真实些!”王懿灵光一闪。
“王中尉有何妙法?”悉罗多急不可耐。
王懿笑道:“自荷不入主晋阳,增兵介休驻防以来,与我平阳已成对时局面,双方都对彼此保持关注和警惕。
此次近万人规模的兵马调动,想来瞒不过杨辅耳目。
不如让杨膺在信中说:梁公亲自率兵进驻永安,同时往汾西关增兵,有可能突发奇兵攻打介休!
杨膺隨行,准备煽动一场哗乱,从而趁机逃走,请杨辅及时派兵接应!”
呼延愷眼晴一亮:“好办法!虚虚实实,才叫人难辨真假!
连日来,我下令封锁城关,缉捕细作,已经抓获十几个身份不明之人。
为防意外,已全部斩首,不过难免有漏网之鱼。
永安、汾西关两地兵马调动,想来瞒不过杨辅。
从此事入手,更容易让他相信。”
悉罗多疑惑道:“可所谓的“哗乱』从何而来?”
王懿笑道:“这倒不难,我们安排人手,假意给他乱上一场不就行了?”
悉罗多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他大步流星地衝进城门楼,拉著杨膺出来,三人对其一番耳提面命。
打了好几次草稿,杨膺才终於写出一封令三人满意的书信。
当晚便挑选伶俐部下,携带书信赶赴介休....
翌日傍晚,介休城头火把在燥热晚风中明灭不定。
官拜镇西將军的杨辅站在垛墙后,捏著一份书信沉吟不语。
不远处,大秦旗帜猎猎作响。
杨辅看罢书信,抬头远眺南边,相隔巍巍山岭,穿过六十余里的雀鼠谷,便是平阳门户汾西关。
思索了许久,杨辅再度低头阅览书信。
信纸残破,是用黄麻纸书就,字跡相当潦草,还带有血跡,一路上被汗水浸透,略微有些模糊。
杨辅能认得出,这的確是杨膺的笔跡。
杨辅把书信交给身旁的儿子杨骆。
“阿耶~”杨骆欲言又止。
“直说无妨~”杨辅道。
“阿耶,孩儿以为,就算书信是真,也不可轻易出兵!”杨骆认真道。
见父亲不语,他又道:“介休驻兵四千,若是据城而守,凭藉雀鼠谷之险,管教敌人折戟城下!
冒然出兵,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杨辅嘆息一声:“我又何尝不知,此时出兵接应风险太大。
可杨膺毕竟是族亲,更是王妃兄长,大王亲信。
他来信求援,若不助他脱困,將来只恐记恨我父子。
同为杨氏宗亲,当初若非杨膺提携,你我父子岂有追隨齐王的机会?”
仇池杨氏是一个庞大宗族,分支极多,杨膺、杨辅不过是其中之一。
杨膺凭藉妹妹杨惠风嫁给齐王符不,才有幸进入符不幕府,成为心腹僚属,隨符不出镇邮城。
杨辅又受杨膺提携,才得以进入符不视野,从而有机会立功授官。
现在杨膺落难,向他寻求帮助,杨辅当真不好得拒绝。
“可是阿耶...”
杨骆还要劝说,另一位介休守將张纂匆匆赶来。
张纂是西河郡太守宋部下,宋此前出任平州昌黎郡太守,被慕容农击败后,隨平州刺史王兗一同退入乐平(山西阳泉)。
符不入主晋阳,对辖下几个郡进行人事调整,除了上党郡王亮不曾变动,其余几郡都换成了关东旧臣。
此举虽是稳固了他在晋阳的统治,却也引来并州派系极大不满。
好在并州刺史王腾、驃骑將军张蚝两位带头大哥,全心全意支持符不,才强硬压下了一批反对声。
“杨將军,打听清楚了,永安、汾西关確实兵马调动频繁,且有传闻,梁贼大已立在永安城头之上!
想来梁贼確实率军北上,就是不知,具体在永安,还是已经到了汾西关~”
张纂有些心急火燎,“梁贼亲至,想来要对我介休动手,还是儘快稟报大王为好!”
杨辅沉声道:“张將军稍安勿躁。大王远在九原督战,介休之事,还是要你我拿主意为好。”
张纂道:“杨司马请咱们派兵接应,可不能见死不救!
我带一千人入雀鼠谷,赶往汾西关,接应杨司马返回!”
张纂说著就要下去调兵,杨辅忙道:“且慢!杨司马信中说,梁贼从河东徵发了许多屯丁,这些屯丁,以前都是西燕降卒,在河东被强迫屯田。
梁贼发屯丁修筑城池关防,引来不少怨言。
杨司马判断,近期汾西关內,极可能爆发哗乱,让我们静待时机!”
张纂迟疑道:“可是,撒在汾西关、永安两地的细作,大多遭捕杀,死伤殆尽,恐怕难以及时传出消息?”
杨辅道:“若果真如杨司马所说,贼军中爆发哗乱,动静不可能压得住,多方遣人打探,一定大有所获!
贼军自乱,杨司马才有逃离机会,届时我们再出兵接应!”
张纂点点头:“也好,就依杨將军之言!”
当即,张纂下去安排哨探细作。
五日后,杨辅、张纂收到消息,汾西关內果然爆发骚乱,有数百屯丁抢夺军械,试图攻击驻军未果,遭到镇压....
杨膺第二次派人约定好接应时辰,杨辅亲自领兵赶往汾西关,留张纂、杨骆守卫介休城....: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7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