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晋使南来
推荐阅读:仙都、无武江湖、第五形态、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我的公公叫康熙、仙人消失之后、拐个皇帝回现代、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抗战之关山重重、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第447章 晋使南来
五月中,从建康远道而来的晋使一行终於抵达平阳城东。
朝散大夫、礼部侍郎贾彝奉王詔出城相迎。
中书郎褚爽作为主使,和贾彝並排骑马走在队伍前列,一路轻声交谈著。
褚爽所乘马匹,明显比贾彝的马矮一个头,以至於身量相仿的两个人,从后面看去,
褚爽却要比贾彝矮一截。
堂堂普使竟然比北胡官员矮一头,这让使节团队有些掛不住脸。
其实不光褚爽所乘马匹较为矮小,使团里所有马匹个头都不如北马高大。
晋人所用马匹,一部分来自西川、豫州,一部分来自东海几座小牧场,马种耐力不错,体格却远不如北马,衝刺速度、爆发力也差不少。
北马在江南是稀缺物、紧俏货,但凡够得上战马资质的,还未过江就被荆襄之地的桓氏、豫南之地的庾氏、徐杨之地的北府兵所瓜分。
如今,譙王司马恬上任徐兗二州刺史,都督江北七州诸军事,成为北府兵继谢玄之后的实际统帅。
司马恬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举荐,北府兵也被司马道子视作自己手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等同於亲儿子。
所以司马道子想尽办法为北府兵搞来北马。
只是不论是东燕还是周国,军马都是严禁外流的战略物资,受到严格管控。
司马道子就算权势通天,东燕和周国不开放贸易,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战马来。
褚爽此行前来,司马道子耳提面命,叮嘱事项之一,就是商谈马匹贸易之事。
“轰隆隆~”
几幢骑军驰出城门甬道,早有骑兵沿官道敲响铜示警,商旅、贩夫、货郎、士民马车纷纷驻足道旁,等骑军出城以后再入城。
晋使团队也在贾彝的招呼下停在一旁。
褚爽看著数千骑出城,如洪流般驰过官道,往平阳南郊疾驰而去。
冲天扬尘在骄阳下遮天蔽日,一刻钟后,骑军才全部出城,城门前恢復入城秩序。
褚爽脸色不自然地变了变,刚才他看得清楚,这一支打著“左驍卫”旗號的骑军至少四五千之多,几乎人人戴胃披轻甲,骑弓、箭、刀械是標准装备,后面辐重大车上,还装载一车车枪。
如此规模的骑军在江南极其少见,更兼装备精良,那一匹匹高头大马皆是健壮北马,
军士精气神饱满。
这一支骑军,称得上精锐之军。
如果放在建康,必定是中领军所辖制的驍骑、屯骑、越骑所属禁军。
中领军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兼任,可想而知普室朝廷对类似骑军的重视程度。
褚爽曾隨司马道子检阅过禁军骑兵,平心而论,不论从规模还是军容,都不如方才出城的这支周军。
难道是周国故意安排?想以此展示军威,恐嚇普使?
褚爽心里起疑,看了眼贾彝,见他神情平静没有丝毫异常。
褚爽又看向城门前排队入城的士民百姓,发觉大多数人都没有任何异样,仿佛刚才千军万马出城的场面,他们已经司空见惯,毫无新奇!
褚爽心里愈发惊疑了,难道隨便一支周军骑兵,都能有如此威势?
刚才只是恰巧碰见周军出城?
褚爽忍不住开口问道:“贾侍郎,刚才的骑军是?”
贾彝露出歉然笑容:“军队常训,耽误贵使入城,望请海涵!”
褚爽客气了两句,心中犯嘀咕,还真是偶然遇见,並非周国刻意安排..::
“贵国军容鼎盛啊!~”褚爽七分惊嘆,三分恭维地嘆道。
贾彝笑了笑,拱手道:“请尊使入城!”
褚爽道了句谢,隨贾彝从一眾排队的士民旁边走过,径直入城。
副使建威將军、给事黄门侍郎谢澹过黄河后水土不服,跑肚拉稀了好几日,身子倦怠无力,只能乘坐马车。
方才周军骑兵驰过震耳欲聋的声响令他胆战心惊,脸色有些苍白。
入城时,谢澹勉力坐起身子,掀开车帘,望著前方巍峨城头上猎猎飘展的玄底周字旗,再看看重檐森禁的瓮城,不由倒吸凉气。
这平阳城瓮城竟然建有三重箭楼,规制不逊於建康..::
“明公,喝药了~”
一个温和嗓音响起,建威参军陶潜送来一碗热腾腾汤药。
“有劳元亮了~”
谢澹勉强挤出笑脸,接过汤药小口留饮。
柴桑土人陶潜,是叔父谢琰为他徵辟的幕僚。
二人年岁相仿,颇为投缘。
陶潜虽是寒素出身,学识却颇为不俗,许多时候反倒是谢澹要向他虚心请教。
谢澹心里时常为之惭愧,身为谢安之孙,他的才能资质太过普通。
若不然,叔父谢琰也不会为他向会稽王爭取此次出使平阳的机会。
这次来平阳责任重大,风险也不小,毕竟江南士民、建康君臣对新晋北方雄主梁广太过陌生,根本不知道其人脾性如何。
万一是个石虎、符生之流,他们这一行晋使別说活看回建康,能留个全户已经是祖辈显灵护佑了。
所以这项差事受到举国关注,会稽王司马道子更是许下重诺,出使之人回来后以军功折算。
谢澹年纪轻轻已入门下侍从高位,履歷上却很单薄。
若是没有耀眼功勋伴身,再想进步可就难了。
毕竟祖父谢安已逝,整个陈郡谢氏,都已沦为司马道子附庸。
谢澹若是没点功劳,会稽王也不会高看他一眼。
“元亮肯犯险陪同出使,澹心里万分感激!回到建康后,我定找机会向会稽王举荐陶君!”
谢澹喝完药,舒口气说道。
陶潜脸上还是一副温和笑容,望之令人如沐春风。
他看向马车外熙熙攘攘的街道,眼晴里闪烁著新奇目光。
这里就是平阳,昔日刘元海建都称帝之处。
如今,这座尧都再度崛起一位北胡君王,以周国建號,屹立於并州司隶八郡之地,成为与东燕並立的北方强国之一。
陶潜渴望仕途,但更渴望游览九州大地,亲眼欣赏不同风景的山川名胜,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自过江踏上北土,一路所见確与江南不同。
这一趟平阳之行,当真令他大开眼界...
晋使队伍甫入城门,鼎沸声浪伴隨汉胡混杂的吆喝声扑面而来。
有胡商牵著驼队与牵拉畜车的汉民並行,代北、朔州的皮货和江淮运来的漆器、丝锦隨处可见。
东西两市有商贾排著队入市,有税吏、市吏正在核验税单、文,检查无误方能入市交易。
设在东西两市正门处的市易务衙署,商贾贩夫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商贩们在市易务缴纳市税,然后才能凭税单入市。
坊墙內隨处可见三层以上的楼阁建筑,坊街內的大小酒肆、茶肆人满为患,好不热闹。
褚爽看得目不暇接,喷喷称奇:“平阳市集之热闹,比之建康也丝毫不逊!”
贾彝笑道:“贵使来之前,莫不是以为平阳人口凋,屋舍残破,流民乞儿成群结队、穿街越巷?
还是只见胡人肆意逞凶,汉儿豪哭呻吟?”
褚爽尷尬一笑,“贾侍郎说笑了,在下可从未如此想过~”
贾彝笑而不语,究竟想没想过,他自己心里清楚。
晋人看北人总是带有偏见,认为北方遭受胡虏肆虐多年,肯定是礼仪教化的蛮荒之地。
可实际上,建康普室在肥水战前,连宫廷礼制、器乐都不完整,还是肥水战后,从战场上缴获了一批礼官、乐工,才逐渐补齐昔年两汉魏晋传下的礼仪乐器和典章。
谁叫当年司马睿带著世家大族跑得太快,差点断了仪制传承。
所谓“江左初立,典章埋弛,而乐章讹替,不可復知..:::”正是如此。
褚爽被贾彝似笑非笑的神情弄得心里不是滋味,扭头看向別处,准备转移话题。
一座漆跡新乾的官衙前,一群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少郎穿著深色交领长衫,斜挎包袱排队等候入內。
褚爽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仔细一看,那群少郎相貌迥异,有的明显是胡儿。
“四门学馆....”
褚爽望著檐下牌匾,一脸惊奇:“这四门学馆是?”
贾彝拱手高举虚拜,微笑道:“大王新颁《劝学令》,鼓励治下士民子弟入学!
这四门学馆又叫四门小学,乃是仿照昔年石勒於襄国城置小学而设!
这四门学馆,专门招收七品以下品官子弟,及庶人俊异者!”
褚爽猛吸口气,昔年石勒治下,襄国城內汉鬍子弟比肩诵读,有教无类的场景再度重现。
“贵主教化万民、德被士庶,当真是有道明君!”褚爽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贾彝笑了笑,继均田、府兵之后,官学教育是周国祭出的第三大汉化改製法宝。
官学教育与仕途直接掛鉤,不论是官僚子弟还是府兵子弟、庶人子弟,不管情不情愿,都不会拒绝让后辈子弟入学。
当年羯人贵族本身就拥有土地、部曲,能用掠夺、战功换取仕途前程,自然对读书没多少兴趣。
所以石赵设立的小学只是空有名目。
石勒当年没做成的事,今日在周国得以顺利推行。
“汉胡交融处,礼乐自鏗鏘..
四门学馆內传出一阵阵诵读声,褚爽侧耳倾听,內心大受震动。
官学教育在江南早已废弛,不想在北胡之地的平阳,竟然如此生机勃勃。
长此以往,世胃高位的江南晋室,拿什么来吸引庶族寒门子弟?
人才的缺失和断层,大晋如何与这些北方强敌抗衡?
褚爽心乱如麻...
王宫小殿內,梁广见到了晋使褚爽、谢澹一行。
虽是素未蒙面,梁广却能从人群里一眼认出。
从相貌看,南北士族无甚区別,衣著服饰、神態气质却很不一样。
南方士族自翊礼乐正统,在衣著方面保留旧制,习惯戴小冠、衣裳博大,保有汉家深衣旧习。
北方胡汉交融更明显,褒衣博带只存在於祭祀场合,其余时候男子多穿窄袖交领袍,
下穿,便於骑马。
直接穿裤褶的也不少,多见於士伍和庶民,便於跑跳活动。
魏普时期士人常穿的对襟直领大袖衫,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在北方,多数只存在於夏天居家时所穿。
这种穿著打扮有点放浪形骸的感觉,如今北方见得少了,在南方倒还常见。
毕竟北方战乱更加频繁,讲求的是高效、实用,放浪不羈的魏晋风度在活命面前不值一提。
如今南方寒素崛起,以往那种士人追求內在自我的洒脱性情逐渐消失,围绕生存和权力,不同门第出身的士人开始新一轮內卷。
褚爽是阳翟褚氏出身,只算得上中品土族。
谢澹是谢安之孙,陈郡谢氏郎君,妥妥的高门冠姓。
只是如今的谢氏已无人才能够支撑宗族,不得不沦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附庸。
不管怎么说,二人的门第出身在南方已经超越九成九的土人。
梁广打量著二人,这也算是他第一次接触南方士族高门。
从神情看,想像中的不羈放荡丝毫不见,反倒是一板一眼恭敬守礼,身体绷得很紧,
似乎很是紧张。
小殿內只有梁广、梁安和两位普使,王睿值守殿外,廊道上肃立著披鎧土。
饶是如此,两位普使也是满脑门子汗。
“莫不是平阳的天气比建康还要炎热?还是我这冰鉴里的冰放得不够多?怎么两位贵使好像很热的样子?”
梁广把弄著盛满冰镇浆的酒盅,故意打趣道。
梁安也一脸关心地道:“两位贵使莫不是生病了?可要安排医官诊治?”
褚爽尷尬地擦擦脑门汗珠,“有劳周王过问,我二人此前却有些水土不服,现在却好转许多.:::
许是今日天气有些闷热,晚些时候只怕要降雨..::
谢澹绷紧的身子也稍稍鬆弛些,“外臣对平阳的天气尚不適应,让周王见笑了...:
梁广饮了口浆,和梁安相视而笑。
今日风清气朗,万里碧空,哪里有降雨跡象?
这小殿虽是陈旧了些,却四面通风颇为凉爽,通风口还放置冰鉴,风一吹暑气顿消。
这几日,梁广一直在此理政办公,往来王宫后宅也很方便。
若非褚爽、谢澹二人太过紧张,就算穿著褒衣也不至於大汗淋漓...::
五月中,从建康远道而来的晋使一行终於抵达平阳城东。
朝散大夫、礼部侍郎贾彝奉王詔出城相迎。
中书郎褚爽作为主使,和贾彝並排骑马走在队伍前列,一路轻声交谈著。
褚爽所乘马匹,明显比贾彝的马矮一个头,以至於身量相仿的两个人,从后面看去,
褚爽却要比贾彝矮一截。
堂堂普使竟然比北胡官员矮一头,这让使节团队有些掛不住脸。
其实不光褚爽所乘马匹较为矮小,使团里所有马匹个头都不如北马高大。
晋人所用马匹,一部分来自西川、豫州,一部分来自东海几座小牧场,马种耐力不错,体格却远不如北马,衝刺速度、爆发力也差不少。
北马在江南是稀缺物、紧俏货,但凡够得上战马资质的,还未过江就被荆襄之地的桓氏、豫南之地的庾氏、徐杨之地的北府兵所瓜分。
如今,譙王司马恬上任徐兗二州刺史,都督江北七州诸军事,成为北府兵继谢玄之后的实际统帅。
司马恬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举荐,北府兵也被司马道子视作自己手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等同於亲儿子。
所以司马道子想尽办法为北府兵搞来北马。
只是不论是东燕还是周国,军马都是严禁外流的战略物资,受到严格管控。
司马道子就算权势通天,东燕和周国不开放贸易,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战马来。
褚爽此行前来,司马道子耳提面命,叮嘱事项之一,就是商谈马匹贸易之事。
“轰隆隆~”
几幢骑军驰出城门甬道,早有骑兵沿官道敲响铜示警,商旅、贩夫、货郎、士民马车纷纷驻足道旁,等骑军出城以后再入城。
晋使团队也在贾彝的招呼下停在一旁。
褚爽看著数千骑出城,如洪流般驰过官道,往平阳南郊疾驰而去。
冲天扬尘在骄阳下遮天蔽日,一刻钟后,骑军才全部出城,城门前恢復入城秩序。
褚爽脸色不自然地变了变,刚才他看得清楚,这一支打著“左驍卫”旗號的骑军至少四五千之多,几乎人人戴胃披轻甲,骑弓、箭、刀械是標准装备,后面辐重大车上,还装载一车车枪。
如此规模的骑军在江南极其少见,更兼装备精良,那一匹匹高头大马皆是健壮北马,
军士精气神饱满。
这一支骑军,称得上精锐之军。
如果放在建康,必定是中领军所辖制的驍骑、屯骑、越骑所属禁军。
中领军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兼任,可想而知普室朝廷对类似骑军的重视程度。
褚爽曾隨司马道子检阅过禁军骑兵,平心而论,不论从规模还是军容,都不如方才出城的这支周军。
难道是周国故意安排?想以此展示军威,恐嚇普使?
褚爽心里起疑,看了眼贾彝,见他神情平静没有丝毫异常。
褚爽又看向城门前排队入城的士民百姓,发觉大多数人都没有任何异样,仿佛刚才千军万马出城的场面,他们已经司空见惯,毫无新奇!
褚爽心里愈发惊疑了,难道隨便一支周军骑兵,都能有如此威势?
刚才只是恰巧碰见周军出城?
褚爽忍不住开口问道:“贾侍郎,刚才的骑军是?”
贾彝露出歉然笑容:“军队常训,耽误贵使入城,望请海涵!”
褚爽客气了两句,心中犯嘀咕,还真是偶然遇见,並非周国刻意安排..::
“贵国军容鼎盛啊!~”褚爽七分惊嘆,三分恭维地嘆道。
贾彝笑了笑,拱手道:“请尊使入城!”
褚爽道了句谢,隨贾彝从一眾排队的士民旁边走过,径直入城。
副使建威將军、给事黄门侍郎谢澹过黄河后水土不服,跑肚拉稀了好几日,身子倦怠无力,只能乘坐马车。
方才周军骑兵驰过震耳欲聋的声响令他胆战心惊,脸色有些苍白。
入城时,谢澹勉力坐起身子,掀开车帘,望著前方巍峨城头上猎猎飘展的玄底周字旗,再看看重檐森禁的瓮城,不由倒吸凉气。
这平阳城瓮城竟然建有三重箭楼,规制不逊於建康..::
“明公,喝药了~”
一个温和嗓音响起,建威参军陶潜送来一碗热腾腾汤药。
“有劳元亮了~”
谢澹勉强挤出笑脸,接过汤药小口留饮。
柴桑土人陶潜,是叔父谢琰为他徵辟的幕僚。
二人年岁相仿,颇为投缘。
陶潜虽是寒素出身,学识却颇为不俗,许多时候反倒是谢澹要向他虚心请教。
谢澹心里时常为之惭愧,身为谢安之孙,他的才能资质太过普通。
若不然,叔父谢琰也不会为他向会稽王爭取此次出使平阳的机会。
这次来平阳责任重大,风险也不小,毕竟江南士民、建康君臣对新晋北方雄主梁广太过陌生,根本不知道其人脾性如何。
万一是个石虎、符生之流,他们这一行晋使別说活看回建康,能留个全户已经是祖辈显灵护佑了。
所以这项差事受到举国关注,会稽王司马道子更是许下重诺,出使之人回来后以军功折算。
谢澹年纪轻轻已入门下侍从高位,履歷上却很单薄。
若是没有耀眼功勋伴身,再想进步可就难了。
毕竟祖父谢安已逝,整个陈郡谢氏,都已沦为司马道子附庸。
谢澹若是没点功劳,会稽王也不会高看他一眼。
“元亮肯犯险陪同出使,澹心里万分感激!回到建康后,我定找机会向会稽王举荐陶君!”
谢澹喝完药,舒口气说道。
陶潜脸上还是一副温和笑容,望之令人如沐春风。
他看向马车外熙熙攘攘的街道,眼晴里闪烁著新奇目光。
这里就是平阳,昔日刘元海建都称帝之处。
如今,这座尧都再度崛起一位北胡君王,以周国建號,屹立於并州司隶八郡之地,成为与东燕並立的北方强国之一。
陶潜渴望仕途,但更渴望游览九州大地,亲眼欣赏不同风景的山川名胜,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自过江踏上北土,一路所见確与江南不同。
这一趟平阳之行,当真令他大开眼界...
晋使队伍甫入城门,鼎沸声浪伴隨汉胡混杂的吆喝声扑面而来。
有胡商牵著驼队与牵拉畜车的汉民並行,代北、朔州的皮货和江淮运来的漆器、丝锦隨处可见。
东西两市有商贾排著队入市,有税吏、市吏正在核验税单、文,检查无误方能入市交易。
设在东西两市正门处的市易务衙署,商贾贩夫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商贩们在市易务缴纳市税,然后才能凭税单入市。
坊墙內隨处可见三层以上的楼阁建筑,坊街內的大小酒肆、茶肆人满为患,好不热闹。
褚爽看得目不暇接,喷喷称奇:“平阳市集之热闹,比之建康也丝毫不逊!”
贾彝笑道:“贵使来之前,莫不是以为平阳人口凋,屋舍残破,流民乞儿成群结队、穿街越巷?
还是只见胡人肆意逞凶,汉儿豪哭呻吟?”
褚爽尷尬一笑,“贾侍郎说笑了,在下可从未如此想过~”
贾彝笑而不语,究竟想没想过,他自己心里清楚。
晋人看北人总是带有偏见,认为北方遭受胡虏肆虐多年,肯定是礼仪教化的蛮荒之地。
可实际上,建康普室在肥水战前,连宫廷礼制、器乐都不完整,还是肥水战后,从战场上缴获了一批礼官、乐工,才逐渐补齐昔年两汉魏晋传下的礼仪乐器和典章。
谁叫当年司马睿带著世家大族跑得太快,差点断了仪制传承。
所谓“江左初立,典章埋弛,而乐章讹替,不可復知..:::”正是如此。
褚爽被贾彝似笑非笑的神情弄得心里不是滋味,扭头看向別处,准备转移话题。
一座漆跡新乾的官衙前,一群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少郎穿著深色交领长衫,斜挎包袱排队等候入內。
褚爽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仔细一看,那群少郎相貌迥异,有的明显是胡儿。
“四门学馆....”
褚爽望著檐下牌匾,一脸惊奇:“这四门学馆是?”
贾彝拱手高举虚拜,微笑道:“大王新颁《劝学令》,鼓励治下士民子弟入学!
这四门学馆又叫四门小学,乃是仿照昔年石勒於襄国城置小学而设!
这四门学馆,专门招收七品以下品官子弟,及庶人俊异者!”
褚爽猛吸口气,昔年石勒治下,襄国城內汉鬍子弟比肩诵读,有教无类的场景再度重现。
“贵主教化万民、德被士庶,当真是有道明君!”褚爽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贾彝笑了笑,继均田、府兵之后,官学教育是周国祭出的第三大汉化改製法宝。
官学教育与仕途直接掛鉤,不论是官僚子弟还是府兵子弟、庶人子弟,不管情不情愿,都不会拒绝让后辈子弟入学。
当年羯人贵族本身就拥有土地、部曲,能用掠夺、战功换取仕途前程,自然对读书没多少兴趣。
所以石赵设立的小学只是空有名目。
石勒当年没做成的事,今日在周国得以顺利推行。
“汉胡交融处,礼乐自鏗鏘..
四门学馆內传出一阵阵诵读声,褚爽侧耳倾听,內心大受震动。
官学教育在江南早已废弛,不想在北胡之地的平阳,竟然如此生机勃勃。
长此以往,世胃高位的江南晋室,拿什么来吸引庶族寒门子弟?
人才的缺失和断层,大晋如何与这些北方强敌抗衡?
褚爽心乱如麻...
王宫小殿內,梁广见到了晋使褚爽、谢澹一行。
虽是素未蒙面,梁广却能从人群里一眼认出。
从相貌看,南北士族无甚区別,衣著服饰、神態气质却很不一样。
南方士族自翊礼乐正统,在衣著方面保留旧制,习惯戴小冠、衣裳博大,保有汉家深衣旧习。
北方胡汉交融更明显,褒衣博带只存在於祭祀场合,其余时候男子多穿窄袖交领袍,
下穿,便於骑马。
直接穿裤褶的也不少,多见於士伍和庶民,便於跑跳活动。
魏普时期士人常穿的对襟直领大袖衫,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在北方,多数只存在於夏天居家时所穿。
这种穿著打扮有点放浪形骸的感觉,如今北方见得少了,在南方倒还常见。
毕竟北方战乱更加频繁,讲求的是高效、实用,放浪不羈的魏晋风度在活命面前不值一提。
如今南方寒素崛起,以往那种士人追求內在自我的洒脱性情逐渐消失,围绕生存和权力,不同门第出身的士人开始新一轮內卷。
褚爽是阳翟褚氏出身,只算得上中品土族。
谢澹是谢安之孙,陈郡谢氏郎君,妥妥的高门冠姓。
只是如今的谢氏已无人才能够支撑宗族,不得不沦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附庸。
不管怎么说,二人的门第出身在南方已经超越九成九的土人。
梁广打量著二人,这也算是他第一次接触南方士族高门。
从神情看,想像中的不羈放荡丝毫不见,反倒是一板一眼恭敬守礼,身体绷得很紧,
似乎很是紧张。
小殿內只有梁广、梁安和两位普使,王睿值守殿外,廊道上肃立著披鎧土。
饶是如此,两位普使也是满脑门子汗。
“莫不是平阳的天气比建康还要炎热?还是我这冰鉴里的冰放得不够多?怎么两位贵使好像很热的样子?”
梁广把弄著盛满冰镇浆的酒盅,故意打趣道。
梁安也一脸关心地道:“两位贵使莫不是生病了?可要安排医官诊治?”
褚爽尷尬地擦擦脑门汗珠,“有劳周王过问,我二人此前却有些水土不服,现在却好转许多.:::
许是今日天气有些闷热,晚些时候只怕要降雨..::
谢澹绷紧的身子也稍稍鬆弛些,“外臣对平阳的天气尚不適应,让周王见笑了...:
梁广饮了口浆,和梁安相视而笑。
今日风清气朗,万里碧空,哪里有降雨跡象?
这小殿虽是陈旧了些,却四面通风颇为凉爽,通风口还放置冰鉴,风一吹暑气顿消。
这几日,梁广一直在此理政办公,往来王宫后宅也很方便。
若非褚爽、谢澹二人太过紧张,就算穿著褒衣也不至於大汗淋漓...::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4964/640178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