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总裁他偏要捧我 > 总裁他偏要捧我 第18节

总裁他偏要捧我 第18节

推荐阅读:烦人[综英美] 刺客竟是我自己我穿成了年代文女主的炮灰恶婆婆御兽,从养猪开始保护我方病美人小竹马!男朋友,谈一送十拯救系统[快穿]一拳打老实了神三群聊:三国娘子何日飞升

    quot;看。quot;林砚指着天空,quot;北斗七星。quot;
    quot;许个愿?quot;
    quot;愿望已经实现了。quot;林砚靠进他怀里,quot;这就是我想要的全部。quot;
    远处传来狗吠声,近处的木屋亮着点点灯火。在这片纯净的雪世界里,他们只是两个相爱的人,陪着一个孩子,走在漫长的归途上。
    而这条路,没有终点。
    第40章 朝圣路
    雪乡的清晨是在炊烟中醒来的。木屋的烟囱升起袅袅青烟,空气中飘着柴火和玉米饼的香气。小哲早早醒来,趴在窗台上看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
    quot;爹地!雪停了!quot;他兴奋地回头,quot;可以去堆雪人了吗?quot;
    顾承淮正在炉边热牛奶,闻言看了眼窗外。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细碎的金光。quot;等太阳再升高些,quot;他温声说,quot;现在太冷。quot;
    林砚从里间出来,手里拿着相机。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镜头盖上还凝着昨夜的霜。quot;我去拍些素材,quot;他说,quot;早饭不用等我。quot;
    顾承淮点头,往他口袋里塞了个暖手宝。quot;别走远。quot;
    林砚应了声,推门走入雪地。积雪没过脚踝,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沿着村中小路慢慢走着,镜头掠过挂着冰凌的屋檐、结冰的小溪、还有早起的村民扫雪的身影。
    在一座小桥边,他停下脚步。桥下的溪水尚未完全封冻,潺潺流水在冰层下奔涌。这个画面让他想起《望北》里的一场戏——主人公在冰河上行走,听着脚下冰裂的声音。
    当时他ng了很多次,因为总是演不出那种quot;明知危险却义无反顾quot;的决绝。现在站在真实的北国雪景中,他忽然明白了:决绝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因为知道身后有退路。
    quot;林先生?quot;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
    转身看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穿着洗得发旧的棉袄,手里拎着个篮子。quot;我奶奶说,请您尝尝新做的粘豆包。quot;
    林砚认出这是他们借住的那户人家的孩子。他接过篮子,发现底下还压着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
    quot;我写的诗。quot;男孩不好意思地低头,quot;听说您是作家……quot;
    林砚翻开笔记本。稚嫩的字迹写满了对远方的向往:quot;我想去看海/听说那里的水是蓝色的/不像这里的雪/只有一种颜色……quot;
    quot;你写得很好。quot;林砚轻声说。
    男孩眼睛一亮:quot;真的吗?可是老师说我应该写身边的事,不要总想着远方。quot;
    quot;远方和身边都很重要。quot;林砚把笔记本还给他,quot;记住此刻的感受,将来你会明白。quot;
    回到木屋时,早饭已经准备好了。小哲正和顾承淮一起摆碗筷,看见他回来立刻扑过来:quot;爸爸!爹地答应教我堆雪人了!quot;
    林砚把粘豆包放在桌上,摸了摸儿子的头:quot;等爸爸吃完就一起去。quot;
    饭后,三人来到屋前的空地。阳光正好,雪地像铺了一层钻石。小哲兴奋地跑来跑去,把雪拢在一起。
    quot;要先滚一个大的雪球做身体。quot;顾承淮示范着动作。他脱掉了手套,修长的手指在雪中翻飞,很快滚出一个结实的雪球。
    林砚站在一旁拍摄。镜头里,顾承淮耐心地教小哲如何塑形,如何让雪人站得更稳。阳光照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
    这一刻,他忽然理解了顾承淮笔记本里那句话——quot;你的归途,就是我的朝圣路quot;。
    原来朝圣不在于去往何方,而在于与谁同行。
    quot;爸爸!快来!quot;小哲朝他挥手,quot;我们要给雪人装眼睛了!quot;
    林砚放下相机加入他们。三人一起用石子给雪人装上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小哲还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雪人系上。
    quot;还差一个妹妹!quot;小哲数着雪人,quot;我们说好要堆四个的!quot;
    顾承淮看向林砚,眼神温柔:quot;下次吧。quot;
    中午,借住的老奶奶做了地道的东北菜。酸菜白肉锅在桌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小哲吃得鼻尖冒汗。
    quot;你们是要往北走?quot;老奶奶问。
    quot;去漠河。quot;顾承淮回答,quot;看看极光。quot;
    quot;这个季节不好等极光咯。quot;老奶奶盛了碗热汤给林砚,quot;不过往北走是对的。人这一生,总得去看看最北的地方。quot;
    饭后,林砚在炕上整理照片。小哲枕着他的腿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个粘豆包。顾承淮坐在窗边看书,偶尔抬眼看看他们。
    quot;我想把那个男孩的诗发表出去。quot;林砚突然说。
    顾承淮合上书:quot;需要我联系出版社?quot;
    quot;不,quot;林砚摇头,quot;就用《归途》的版税,给他出本诗集。quot;
    阳光慢慢西斜,木屋里暖意融融。林砚继续修改手稿,这次他加上了雪乡的见闻,加上了那个写诗的男孩,加上了清晨桥下的流水声。
    写到最后,他加上这样一段话:
    quot;有人问这场旅程的意义。现在我知道了——意义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携手同行的当下。就像此刻,孩子在身边安睡,爱人在窗前读书,而我知道,明天的路还会一起走下去。quot;
    顾承淮走过来,俯身看他写的内容。良久,他在后面添上一句:
    quot;而我会一直在这里,做你归途的灯,朝圣的路。quot;
    窗外又开始飘雪了。但这一次,林砚不再觉得寒冷。因为他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盏灯为他亮着,总有一条路通向家的方向。
    而这条朝圣路,他们还要走很久,很久。
    第41章 北极星
    前往漠河的绿皮火车在苍茫雪原上缓缓行进。小哲趴在车窗上,鼻子贴着玻璃,看外面无垠的白桦林向后倒退。
    quot;爹地,还有多久才到最北的地方?quot;
    顾承淮正在剥橘子,闻言看了眼手表:quot;明天清晨。quot;
    林砚坐在对面,膝盖上摊着写满批注的手稿。这趟旅程已经持续了四个月,《归途》的书稿接近完成,但他总觉得还缺一个结尾。
    quot;在看什么?quot;顾承淮把剥好的橘子递给他一半。
    quot;那个雪乡男孩的诗。quot;林砚把笔记本推过去,quot;他问我,为什么人要往北走。quot;
    顾承淮翻阅着那些稚嫩的诗句。在写满远方的页面间,夹着一首新作:quot;北极星永远在北方/可是北方还有北方/到底哪里才是尽头?quot;
    quot;你怎么回答的?quot;
    quot;我说,北方不是终点,是方向。quot;
    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小哲要了盒冰淇淋,吃得满嘴都是。顾承淮耐心地给他擦嘴,动作熟练得不像那个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的商业巨擘。
    夜里,小哲在卧铺上睡着了。林砚和顾承淮坐在过道的折叠椅上,看窗外掠过的点点灯火。
    quot;想起我们第一次坐火车。quot;林砚轻声说,quot;去《风起云涌》剧组报到。quot;
    那时他还是个新人,顾承淮陪他坐了十八个小时的硬卧。他紧张得睡不着,顾承淮就一直在过道里陪他说话。
    quot;你当时在想什么?quot;林砚问。
    quot;在想这个年轻人能走多远。quot;顾承淮望着窗外,quot;现在知道了——比我想象的还要远。quot;
    凌晨时分,列车抵达漠河。出站时天还没亮,呼吸在空气中凝成白雾。预定的民宿主人开来一辆改装过的越野车,载着他们在晨曦中驶向北极村。
    quot;今天能看到极光吗?quot;小哲问。
    quot;要看运气。quot;司机笑呵呵地说,quot;有些人等了一周也没等到。quot;
    民宿是栋原木小屋,屋檐下挂着冰凌。主人是一对老夫妇,厨房里飘着列巴的香味。
    quot;去年也有对你们这样的客人。quot;老奶奶端来热奶茶,quot;也是带着孩子来看极光。quot;
    顾承淮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林砚立刻明白,那可能是另一对像他们这样的伴侣。在这个中国最北的小村庄,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下午,他们去了北极哨所。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站岗,呵出的白气在帽檐上结霜。小哲学着他们的样子立正站好,小脸冻得通红也不肯进屋。
    quot;为什么要在这么冷的地方站岗?quot;他问。
    quot;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北的领土。quot;顾承淮把他抱起来,quot;总要有人守护最远的地方。quot;
    傍晚,民宿老爷爷带他们去江边看日落。黑龙江已经完全封冻,对岸俄罗斯的山峦在夕阳中轮廓分明。
    quot;六十年前,我就在这里当兵。quot;老爷爷指着江面,quot;那时候江上没有桥,我们要在冰面上巡逻。quot;
    quot;冷吗?quot;林砚问。
    quot;冷啊。quot;老爷爷笑了,quot;但心里是热的。quot;
    夜幕降临,气温骤降到零下四十度。小哲被裹成球,只露出两只眼睛。三人在院子里支起天文望远镜,等待极光出现。
    quot;要是等不到怎么办?quot;小哲担心地问。
    quot;那就下次再来。quot;顾承淮调整着望远镜,quot;有些美好,值得一等再等。quot;
    林砚忽然想起《望北》里的一句台词:quot;北极星永远在那里,不管你看不看得见。quot;
    就像某些承诺,不需要时时刻刻验证,因为它一直都在。
    深夜十一点,天空依然漆黑。小哲在顾承淮怀里睡着了,林砚也冻得手脚发麻。就在他们准备放弃时,天际突然泛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绿光。
    quot;来了。quot;顾承淮轻声说。
    绿光渐渐扩散,像巨大的绸缎在夜空中舞动。然后是粉紫色加入,最后整片天空都被极光点亮,美得令人窒息。
    林砚忘了拍照,忘了记录,只是怔怔地望着天空。在自然的神迹面前,所有语言都显得苍白。
    小哲不知何时醒了,揉着眼睛看着天空,小声说:quot;好像爸爸在跳舞。quot;
    那一刻,林砚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终于明白这场旅程的意义——不是寻找答案,而是确认自己始终被安稳地爱着。
    顾承淮伸出手,与他十指相扣。极光在他们头顶流转,见证着这个平凡又非凡的时刻。
    回到小屋,林砚在《归途》的最后一页写下:
    quot;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北极星,其实一直在心里。而爱,是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总能找到彼此归途的那束光。quot;
    合上书稿,他看见顾承淮在哄小哲睡觉。孩子的手里还攥着在北极村买的驯鹿玩偶,嘴角带着甜甜的笑意。
    quot;下一站去哪?quot;顾承淮问,像在问明天早餐想吃什么。
    林砚看向窗外。极光已经消散,但北极星依然亮在北方的天空。
    quot;回家吧。quot;他说,quot;是时候了。quot;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25656/641740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