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我爹是嘉靖 > 第699章 仁德的大明大皇帝陛下

第699章 仁德的大明大皇帝陛下

推荐阅读:小神医修真婚心动魄:被穿萌妻太撩人重生之驯夫计划穿书后女配越作越勇天道投注站夫人又美又飒权宠天下:神医毒妃惹不得将军家的小锦鲤我有黄金瞳,万亿眨眼间我可不想成为傀儡

    隆庆三年。
    一转眼的时间一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明也发生了很多事。
    当然这些事情的发生,其实也都是在为同一件事酝酿。
    就比如发生在隆庆元年腊月的一件大事。
    当时都传说罗龙文藏有巨额脏银,也传说倭国富银。
    但这些仅仅也都只是传说,除了最早接触的人,知道这是真的,剩下的人即便是相信,也都是热闹多过事实。
    但随着赵文华和谭纶两人,大张旗鼓的将罗龙文在朝鲜窝藏的三百万两脏银,从天津卫运上岸,让一路吃瓜看热闹的百姓们都看到了这装满三百万两白银的银车之时。
    原本只是吃瓜看热闹的老百姓们,就真的沸腾了起来。
    这可是三百万两白银啊!
    普通人就算是努力十辈子,也未必能赚到其中的零头。
    但是只要有机会出海,有机会去到倭国,有机会弄到倭国的银矿.
    那么这一切都将不再是梦!
    所以从那一刻起,原本只是看热闹的普通百姓,这一刻就化为了巨大的民意海啸,他们都无比鲜明而又坚定的支持着朝廷对倭国的征讨。
    朱载坖在看到这一幕后,内心也是无比感慨的。
    本来他是不想这么利用民意的,毕竟这种方式利用下的民意,也是很容易失控的。
    可是如果用教育的方式去利用民意,这个过程又太过漫长。
    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电视剧,也没有广播站,消息传递起来所受到的局限性实在是太多了。
    即便是朱载坖下令建议一些乐府机构编撰一下当年倭寇入侵沿海地区的戏文故事。
    但是这些久坐太平的戏曲人材,根本就编不出那种接地气的苦难戏曲。
    他们最后编出来的故事,让朱载坖看了一遍之后,都嫌弃的直摇头。
    所以,想要利用文化传播的思路,宣传倭寇的穷凶极恶,宣传沿海百姓的苦难可怜,宣传大明将士的英勇无畏,还是有些难度的。
    因此,在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认知里面,他们即便是听闻过一些,当初倭寇肆虐的沿海地区的故事,也只是当做是故事听听,并没有任何感同身受的感觉。
    毕竟遭受倭寇之难的不是他们。
    所以,想要调动这些百姓们的民意支持朝廷对倭国用兵,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作为皇帝的朱载坖虽然也可以不在乎这些民意,就单纯的只从利益和政治方面的考虑,就可以召集百官决定对外用兵的事宜。
    可是这种缺乏百姓支持的战事,打的时间短,取得的战果丰厚,损失又相对较少,这还能接受下去。
    但万一战事陷入焦灼,拉的时间久了,朝廷和民间又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朝廷此举就是劳民伤财,在打不义之战。
    那么坚持的越久,收到的反噬就会越大。
    就像千年前的隋唐征服高句丽之战一样。
    如果此战是放在数百年后的民意基础上去打,那绝对是正义到没边的战争,老百姓们也肯定是举着双手双脚来支持的。
    可是当时时代除了王朝高层看到了高句丽带来的威胁和风险之外,大多数的老百姓是并不知道高句丽在哪,打它又有什么用。
    所以,当隋炀帝一次一次的征召大军和民夫,发起对高句丽的倾国之战时,老百姓是不能理解的。
    而且一旦前方战事失利,又导致了极为严重的连锁反应,那么作为发起此次大战的第一责任人,隋炀帝即便是再能甩锅,这些责任还是会换一种更加严峻的方式反馈到的身上。
    因此,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无果之后,不管他再做什么的奇观政绩来补救自己的名声,大隋内部的人心也都已经不行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在地方上直接蹦出了十八路反王,在世家统治的阶级基础里面,也出现了很多三心二意的世家大族在阴奉阳违隋炀帝的权威和地位。
    而这就是没有充分民意基础的后果。
    而且在朱载坖的历史记忆里,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大明。
    当然这个历史记忆是原来时间线内的。
    在原来的时间线内,到了万历年间的中后期辽东女真开始崛起统一,他们的出现不吝又是一次隋唐时期的高句丽重现。
    若是中原王朝放任不管,任由坐大。
    那么谁也不敢保证,这做大之后的割据新势力,会不会起来窥伺中原之心。
    所以,只要是脑袋正常的统治集团,都不会允许有这样的威胁存在。
    因此不管是在位,是谁统治着这个庞大帝国,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兵征讨,消灭这个可能威胁中原安定的割据势力。
    但可惜的是,有时候统治集团是高屋建瓴的看到了威胁的可怕,但是处在底层的百姓们,却对此茫然无知。
    他们只知道朝廷只要打仗,肯定会摊牌各种劳役赋税,让他们的日子过的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只要当朝廷对这一类战争的把控程度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不能短时间的解决问题。
    并使得战争成为了常态化,使得朝廷对百姓的索取也成为了不得不进行的常态化征缴,那么长此以往,朝廷必然是两头不能兼顾。
    不仅原本看到的危险没能摁住,就连自己的内部,也随着这场战争带来的后遗症,进入到了民心丧失的危险阶段。
    最后两头失控,王朝进入灭亡也就是时间倒计时的现实问题了。
    现在朱载坖想要对倭国用兵,肯定不能是脑门一热,带着自己穿越之前的仇恨记忆就下旨决策了。
    毕竟这些仇恨只是朱载坖个人内心深处的仇恨记忆,并不是大明整个国家意志的仇恨记忆。
    倘若自己没能清醒的理解到这一点,就以为自己一拍脑袋的决策,就可以得到大明上上下下无数百姓们支持,那肯定是要出大问题。
    而且从法理上讲,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也为了当时的天下安定考虑,还专门整出了一个十五个不征之国的白名单。
    而倭国恰好也就在这个白名单之内,所以要想征讨倭国,除了调动舆论之外,也要先从法理上解决一波问题。
    对此,朱载坖也找了一些当年永乐皇帝南征交趾的理由,作为参考。
    所以在经过了这一年多的时间准备之后,现在的朱载坖不仅解决掉了征讨倭国的法理基础,还通过倭国富银,以及倭国当年对大明沿海地区的罪行,实行了民间舆论的支持。
    而且在这一年里,不管是南京那边的龙江造船厂,还是天津卫这边的造船厂,也都在加大的马力,加班加点的建造着可以入海远航的战舰。
    为接下来的战争时刻做充足准备。
    要不然,等到朱载坖真的要下旨去征讨倭国的时候,发现不管是自己手上的东洋水师,还是放在南边的南洋水师,加起来的作战船只都不到三百条。
    这要是打起来之后,又不能占据下来一处可以用于发展当做未来基地的倭国地盘,那可就要出大事了。
    毕竟战争一旦开动,所消耗的钱粮物资,那真的是天文数字的。
    稍有不慎,是真的会拖垮国家财政的。
    所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载坖也没有让这两处造船厂闲着,一直都在倾斜着资源,催促着他们加班加点的建造战船,并扩大船厂的规模。
    毕竟未来要用到的战船数量,也只会越来越多。
    但只靠现在的建造生产力,也根本无力满足朝廷将来对战船的需求。
    因此除了这两座大型的造船厂之外,朱载坖也同步下旨在济州岛,大连港,泉州港,威海卫,张家港等地建造造船厂,让这些地方配合龙江造船厂和天津卫造船厂,制造出可以搭配远洋战船的随从战船。
    如此一来,在经过了这一年多的发酵准备之后,大明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建造了近二十条可以配备火炮的远洋作战的战船,同时也建造出了近百条可以随军出海的随从补给战船。
    虽然这些小一号随从战船,并不能配备多少的作战武器,但是这些船可以当作是登陆舰来使用,只要前面的海战取得了胜利。
    那么这上百条载满人力物力的随从战船就可以抓住机会,直接实现抢滩登陆的陆地作战方式。
    只要陆地作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那么对于不远千里横跨大洋的大明水师而言,大明水师战舰也就可以就近靠港,得到倭国本土的物资供应,不必再过多劳民伤财的征调过来物资来补充他们的消耗。
    这样一来,不仅打开了战争胜利局面,也能使得大明在倭国本土立稳脚跟,继续扩大对倭国的征讨战果。
    从而实现逐步占领倭国的最终战略需要。
    不过,对于这些战略需要,朱载坖目前的兴趣是不大的。
    他现在想要的不过就是倭国富产白银的地区,以及能够实现规模化粮食种植的平原地区。
    至于那些统治成本过高的穷山恶水的倭国土地,朱载坖暂时是不感兴趣的。
    毕竟现在的朱载坖也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了,他是要全面现实现实的考虑大明如今的利益需要。
    并不是说地盘越占越大越好,毕竟有些地方是真的入不敷出,且还没有实实在在的战略价值。
    所以对于这种鸡肋的地盘,朱载坖宁愿放任不要,也不会脑抽的徒增成本,非要统治。
    这种情况就好比几百年后的某些发达国家在海外占领的殖民飞地,哪怕这些殖民飞地拼了命的想要投票加入自己的宗主国,拿到和宗主国一样的护照。
    但是它们的宗主国在考虑到统治的成本之后,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摇头拒绝。
    毕竟这些穷地方除了能提供一些远洋的军事价值之外,其他方面真的是一无是处。
    如果脑袋一抽,同意了他们的加入请求,把这些地方的百姓都一股脑的化为与自己本土一样的老百姓。
    那么他们的宗主国就得出很多很多的血,去补充这些穷地方的基础建设,以及民生所需的各种补贴,以及各种各样的救灾安置责任。
    可若只是占着地盘的有利位置,实现着自己仅需的战略价值,那么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哪怕是穷成鬼,也与宗主国无关。
    而且如果这些人敢反抗,他们的宗主国也是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进行血腥残酷的武装镇压,根本也不用考虑什么其他方面的道义问题。
    所以,朱载坖就是打算先效仿一番他穿越之前的某些殖民强国的成功经验,先把战略要地拿下。
    剩下的只需给一点口头上的好处,其他的就让他们先自己个自生自灭,把统治成本给缩减下来。
    如果他们不听话,想要闹,那么子弹和炮弹也是可以管够的。
    因此在接下来的战略制定之中,朱载坖就就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倭国人划定好去处了。
    就比如倭国最北边的虾夷地(北海道岛),那就是朱载坖为他们选择的栖身之地,那里不仅风景优美,有常年有看不完的迷人雪景,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想必将来的倭国人被迁移到这里,也一定会过的很幸福吧。
    所以说,朱载坖这人还是心善。
    要知道搁在其他穿越者的手里,这些倭国人可是要被屠岛,可是要被鸡犬不留的。
    但是咱们的大明大皇帝陛下,秉持着天命君临万方兆民的仁德,还是选择了对倭国普通民族网开一面的仁慈,让他们可以在虾夷地享受着生活,偶尔也可以再去其他地方打打工,挖挖矿。
    毕竟这么多的劳力,真要是全弄死了,倭国的银矿又用谁来开采呢?
    总不能不计成本的从大明运输矿工过来吧?
    要知道这矿场工作也不是什么轻松的好活,在大明境内就经常有矿工造反的事情发生。
    倘若朱载坖不能做好废物利用,一下子就把人都给无差别的突突了,等要人干活的时候,可就要懵逼了。
    所以,倭国人即便是可恨可憎,但也不能一杀了之,必须要将他们的实际使用利益最大化起来,这才符合朱载坖和大明的实际利益。
    毕竟将来大明战略的海外地盘多了,需要修桥铺路的地方也会多,这些倭国人正好可以物尽其用。
    而且朱载坖还在想如果将来在美洲发现了土豆等高产作物,西伯利亚种土豆的试验是不是也要进行一波?
    毕竟那么大的地盘,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起来,还真的是浪费呀!
    因此仁德的大明大皇帝陛下,是真的心怀万方,恩泽四海!绝不会滥杀枉杀天下百姓!
    ——————
    求月票~~~(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161/596058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