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用人不疑
推荐阅读:华娱:流量我为王、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遮天之太古圣皇、莽荒纪之我是垒展、我在中世纪搭建庄园、东京:限制级家教、无限恐怖之无限逆转、这次,我不当魔王了、穿越萧炎舅舅,我获得二郎神模板、怪猎:荒野的指针、
第703章 用人不疑
怀恩最后一站,所见对象乃是内阁首辅刘吉。
换作以往,怀恩是瞧不上刘吉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对刘吉的能力和立场也充满鄙夷。
但就因为刘吉是最坚定阻碍张峦入阁之人,却让怀恩觉得,刘吉至少还是讲原则的,没有卑躬屈膝去攀附张峦,这就难能可贵了。
“刘阁老,您对于张国丈生病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怀恩笑着问道。
此时他与刘吉相对而坐,手上端着茶盏,一边品茗一边交谈。
刘吉下意识地环顾一圈,好像做贼心虚一般,确定没旁人这才小声问道:“你见到张国丈的人了?”
怀恩摇头:“没见到。据说是专门找了个地方静养。”
“嘶……”
刘吉闻言倒吸了口凉气,摇头道,“那病可真不轻,看样子比您的病还要来得严重。”
怀恩皱眉不已,问道:“刘阁老,这几天你去拜会过张国丈?”
刘吉道:“这倒没有,不过头些日子确实去见过,当时可是震惊到我了,他那虚弱的样子,好像随时都会一命呜呼……据说是因为泄露天机,遭到了天罚,也不知真伪。”
怀恩哭笑不得,问道:“这种事也能信吗?”
“不信也不行啊。”
刘吉感慨道,“你说年前好端端的一个人,平地走道都能摔伤,后面又无端得这么场大病,你敢说不是他福薄?
“莫非是他好勇逞强,屡屡泄露天机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准备惩戒于他?这人不简单哪!”
怀恩听了这番话,对刘吉的鄙夷顿时又加深了几分。
心想,你连张来瞻装病都看不出来?
竟说得这么煞有介事?
张来瞻轻易就能蒙骗你,话说你的水平跟张来瞻真是差距巨大,陛下想让他来取代你,看来也是情理中事。
你总结了半天,就得出个“这人不简单”的结论?
十足的废物啊!
刘吉道:“怀公公放宽心,明天我绝对不会带头闹事,李孜省这种军事上的白痴都统兵打胜仗了,可见天意如此,我就稍微给点儿面子。
“不过,要是接下来偏头关有什么变故,尤其因为是他李孜省督抚地方才出现的乱子,我定不会袖手旁观。”
怀恩问道:“不知您打算怎么个不袖手旁观法?”
“这……”
刘吉仔细想了想,说道,“当然是继续参劾他,并带动更多的人上疏弹劾,向陛下施压。连同他背后的张来瞻,一并参劾!外戚和道士参政,这本就是历朝历代的大忌,我身为儒臣,岂能坐视这种事发生?”
怀恩问道:“那先皇时,您为何没有挺身而出呢?”
刘吉一时哑口无言。
他用古怪的眼光打量怀恩,好似在问,你到底是来找我寻求合作的,还是来拆台,故意挖苦我的?
怀恩道:“当今陛下对张国丈的器重,乃出自于张国丈不俗的能力,以及他能做成大事。不知刘阁老以何理由来参劾他,并阻止他在朝中参政呢?”
“呃……”
刘吉略微琢磨,梗着脖子道,“就因为他是外戚,且不是正规科举出身。”
怀恩笑了笑问道:“所以反对的只是他的出身,并无其他缘由,是吗?”
刘吉道:“就凭他外戚出身还不够吗?他在嫁女儿前,也就是个秀才而已,连派官都做不到……朝中事务几时轮到他一介白衣说三道四?”
怀恩笑道:“咱家受陛下器重,在为几代君王分忧前,也是草民出身。”
“我没说怀公公您,您算是正途出身……那个,宫里司礼监太监,基本出自内书堂,那都是有一套规矩可循的。”
刘吉强行解释,“而张来瞻与您大不一样。他……他……”
到底哪里不一样,刘吉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怀恩看出刘吉的无能,微笑着说:“咱家已多次跟陛下提出,精力有限,要找个地方静养。就如同张国丈一般,只能暂时把朝事放下……以后得靠刘阁老你来鼎力辅助陛下,打理好朝事。”
“是吗?好啊,好啊。”
刘吉正为自己即将要执掌权柄而欣喜不已,突然意识到自己欢喜得不是时候,急忙又改口,“我不是那意思。我对怀公公的病情感觉非常惋惜,朝中少了您这样的能臣,那可是天大的损失。”
怀恩心想,同样都是恭维话,但为何话从你和张家小国舅口中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差距那么大呢?
看来以后朝政指望不上你了,还是得多跟徐溥这样的人接触,至少人家是办实事的,而你……
只是因为陛下放逐了万安,不好意思将内阁一次给撤换干净,方才留你在朝中……估计不会太长久了。
我可真是猪油蒙了心,跑来跟你说事。
白费功夫。
……
……
怀恩走了一圈,回去向皇帝汇报。
乾清宫内。
朱祐樘仍旧偶有咳嗽。
在病没好完全的情况下,他一刻也不想耽搁,又开始批阅起奏疏来,勤政爱民似乎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
至少年轻人精力旺盛,他并不觉得这样有多劳累,反而折腾自己让他感觉生活很充实。
“……朝中仍有不少人对李孜省的委命颇有微辞,偏头关接下来的防务应对极为重要,有人认为应当派使节前去番邦,对他们加以斥责,让他们恪守臣道。”
怀恩道。
朱祐樘抬头问:“鞑靼人会听吗?”
怀恩道:“不知道。但朝中人对李孜省偏见太深,认为其不足以担当山西巡抚的重任,若是因此而导致鞑靼人大举犯境,叩关破关,引发生灵涂炭,或会令陛下声威受损。”
“有那么严重吗?”
朱祐樘皱眉问道。
怀恩脸色有些为难:“进士出身的文臣,虽在治边事上,多有迁延不进、保守不思变的痼疾,但至少不会像李孜省那般冒进。
“奴婢只担心,给了李孜省统御一方的权限,他会变本加厉,组织人马与鞑靼人在塞外交战,或会在道义上落人口实。”
“嗯。”
朱祐樘道,“听怀大伴这一说,好像也有些道理。李孜省先前一次关塞外用兵,的确有冒进之嫌。但他人不也非议,说他在取胜后未能乘胜追击,而选择退兵回关内么?那到底该进还是该退呢?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怀恩一时间愣住了。
想想好像也对,似乎李孜省怎么做都有错,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呢?
朱祐樘继续道:“我觉得李孜省这个人,倒也并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先前他安排人马在关塞外伏击,不是建立在岳父提醒他鞑靼人来犯的时机和方位上么?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我想他也不敢轻易把兵马调出关口去吧?”
怀恩道:“陛下,那是否应该给他下一道旨意,让他以固守为原则,不要贪图军功,而令鞑靼有机可趁呢?”
“这个不合适吧?”朱祐樘否认了怀恩的提议,“到现在为止,鞑靼人是否会南下,以及对偏头关周边有多大影响,都是个未知数……如果就此京师便下一道旨意,会不会令边关将士束手束脚?”
“嗯。”
怀恩点头。
此时,他已经感觉到眼前的小皇帝,不再是那么天真单纯。
不但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有勇气说出来,反驳他这个辅佐重臣的意见,属实难能可贵。
(本章完)
怀恩最后一站,所见对象乃是内阁首辅刘吉。
换作以往,怀恩是瞧不上刘吉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对刘吉的能力和立场也充满鄙夷。
但就因为刘吉是最坚定阻碍张峦入阁之人,却让怀恩觉得,刘吉至少还是讲原则的,没有卑躬屈膝去攀附张峦,这就难能可贵了。
“刘阁老,您对于张国丈生病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怀恩笑着问道。
此时他与刘吉相对而坐,手上端着茶盏,一边品茗一边交谈。
刘吉下意识地环顾一圈,好像做贼心虚一般,确定没旁人这才小声问道:“你见到张国丈的人了?”
怀恩摇头:“没见到。据说是专门找了个地方静养。”
“嘶……”
刘吉闻言倒吸了口凉气,摇头道,“那病可真不轻,看样子比您的病还要来得严重。”
怀恩皱眉不已,问道:“刘阁老,这几天你去拜会过张国丈?”
刘吉道:“这倒没有,不过头些日子确实去见过,当时可是震惊到我了,他那虚弱的样子,好像随时都会一命呜呼……据说是因为泄露天机,遭到了天罚,也不知真伪。”
怀恩哭笑不得,问道:“这种事也能信吗?”
“不信也不行啊。”
刘吉感慨道,“你说年前好端端的一个人,平地走道都能摔伤,后面又无端得这么场大病,你敢说不是他福薄?
“莫非是他好勇逞强,屡屡泄露天机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准备惩戒于他?这人不简单哪!”
怀恩听了这番话,对刘吉的鄙夷顿时又加深了几分。
心想,你连张来瞻装病都看不出来?
竟说得这么煞有介事?
张来瞻轻易就能蒙骗你,话说你的水平跟张来瞻真是差距巨大,陛下想让他来取代你,看来也是情理中事。
你总结了半天,就得出个“这人不简单”的结论?
十足的废物啊!
刘吉道:“怀公公放宽心,明天我绝对不会带头闹事,李孜省这种军事上的白痴都统兵打胜仗了,可见天意如此,我就稍微给点儿面子。
“不过,要是接下来偏头关有什么变故,尤其因为是他李孜省督抚地方才出现的乱子,我定不会袖手旁观。”
怀恩问道:“不知您打算怎么个不袖手旁观法?”
“这……”
刘吉仔细想了想,说道,“当然是继续参劾他,并带动更多的人上疏弹劾,向陛下施压。连同他背后的张来瞻,一并参劾!外戚和道士参政,这本就是历朝历代的大忌,我身为儒臣,岂能坐视这种事发生?”
怀恩问道:“那先皇时,您为何没有挺身而出呢?”
刘吉一时哑口无言。
他用古怪的眼光打量怀恩,好似在问,你到底是来找我寻求合作的,还是来拆台,故意挖苦我的?
怀恩道:“当今陛下对张国丈的器重,乃出自于张国丈不俗的能力,以及他能做成大事。不知刘阁老以何理由来参劾他,并阻止他在朝中参政呢?”
“呃……”
刘吉略微琢磨,梗着脖子道,“就因为他是外戚,且不是正规科举出身。”
怀恩笑了笑问道:“所以反对的只是他的出身,并无其他缘由,是吗?”
刘吉道:“就凭他外戚出身还不够吗?他在嫁女儿前,也就是个秀才而已,连派官都做不到……朝中事务几时轮到他一介白衣说三道四?”
怀恩笑道:“咱家受陛下器重,在为几代君王分忧前,也是草民出身。”
“我没说怀公公您,您算是正途出身……那个,宫里司礼监太监,基本出自内书堂,那都是有一套规矩可循的。”
刘吉强行解释,“而张来瞻与您大不一样。他……他……”
到底哪里不一样,刘吉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怀恩看出刘吉的无能,微笑着说:“咱家已多次跟陛下提出,精力有限,要找个地方静养。就如同张国丈一般,只能暂时把朝事放下……以后得靠刘阁老你来鼎力辅助陛下,打理好朝事。”
“是吗?好啊,好啊。”
刘吉正为自己即将要执掌权柄而欣喜不已,突然意识到自己欢喜得不是时候,急忙又改口,“我不是那意思。我对怀公公的病情感觉非常惋惜,朝中少了您这样的能臣,那可是天大的损失。”
怀恩心想,同样都是恭维话,但为何话从你和张家小国舅口中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差距那么大呢?
看来以后朝政指望不上你了,还是得多跟徐溥这样的人接触,至少人家是办实事的,而你……
只是因为陛下放逐了万安,不好意思将内阁一次给撤换干净,方才留你在朝中……估计不会太长久了。
我可真是猪油蒙了心,跑来跟你说事。
白费功夫。
……
……
怀恩走了一圈,回去向皇帝汇报。
乾清宫内。
朱祐樘仍旧偶有咳嗽。
在病没好完全的情况下,他一刻也不想耽搁,又开始批阅起奏疏来,勤政爱民似乎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
至少年轻人精力旺盛,他并不觉得这样有多劳累,反而折腾自己让他感觉生活很充实。
“……朝中仍有不少人对李孜省的委命颇有微辞,偏头关接下来的防务应对极为重要,有人认为应当派使节前去番邦,对他们加以斥责,让他们恪守臣道。”
怀恩道。
朱祐樘抬头问:“鞑靼人会听吗?”
怀恩道:“不知道。但朝中人对李孜省偏见太深,认为其不足以担当山西巡抚的重任,若是因此而导致鞑靼人大举犯境,叩关破关,引发生灵涂炭,或会令陛下声威受损。”
“有那么严重吗?”
朱祐樘皱眉问道。
怀恩脸色有些为难:“进士出身的文臣,虽在治边事上,多有迁延不进、保守不思变的痼疾,但至少不会像李孜省那般冒进。
“奴婢只担心,给了李孜省统御一方的权限,他会变本加厉,组织人马与鞑靼人在塞外交战,或会在道义上落人口实。”
“嗯。”
朱祐樘道,“听怀大伴这一说,好像也有些道理。李孜省先前一次关塞外用兵,的确有冒进之嫌。但他人不也非议,说他在取胜后未能乘胜追击,而选择退兵回关内么?那到底该进还是该退呢?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怀恩一时间愣住了。
想想好像也对,似乎李孜省怎么做都有错,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呢?
朱祐樘继续道:“我觉得李孜省这个人,倒也并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先前他安排人马在关塞外伏击,不是建立在岳父提醒他鞑靼人来犯的时机和方位上么?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我想他也不敢轻易把兵马调出关口去吧?”
怀恩道:“陛下,那是否应该给他下一道旨意,让他以固守为原则,不要贪图军功,而令鞑靼有机可趁呢?”
“这个不合适吧?”朱祐樘否认了怀恩的提议,“到现在为止,鞑靼人是否会南下,以及对偏头关周边有多大影响,都是个未知数……如果就此京师便下一道旨意,会不会令边关将士束手束脚?”
“嗯。”
怀恩点头。
此时,他已经感觉到眼前的小皇帝,不再是那么天真单纯。
不但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有勇气说出来,反驳他这个辅佐重臣的意见,属实难能可贵。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113/556538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