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场面人
推荐阅读:华娱:流量我为王、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遮天之太古圣皇、莽荒纪之我是垒展、我在中世纪搭建庄园、东京:限制级家教、无限恐怖之无限逆转、这次,我不当魔王了、穿越萧炎舅舅,我获得二郎神模板、怪猎:荒野的指针、
第704章 场面人
乾清宫,前殿。
朱祐樘见怀恩同意了自己的观点,笑了笑,开心地道:“既然李孜省能带兵取胜一次,那朕就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怀大伴,你说给李孜省巡抚的职位,能让山西周边的将官都听从他的调遣,按他的吩咐行事吗?”
怀恩先是一怔。
随即便明白过来,皇帝并不怀疑李孜省能继续带来胜利。
只是担心有人妒忌或是看不起李孜省,对李孜省下发的命令拒绝执行,而导致最后不能取胜。
怀恩道:“偏头关虽为山西防备之重,但因山西巡抚镇所设在太原,使得山西地方上很难把钱粮物资等往边关倾斜,而太原也作为西北囤粮重地,过去数年都为盐政兑换开中粮之地……”
朱祐樘问道:“如果从京师调拨钱粮不及时的话,就得从太原调钱粮去偏关……你是这层意思吧?”
“对。”
怀恩道,“但手续极为繁琐,毕竟太原囤积的并不止是其本镇一地的钱粮,还有延绥、甘肃等地钱粮,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儿。如果此战调遣钱粮过多,会导致……”
朱祐樘打断他的话,道:“年前连过冬的粮食都不够,需要由京师来筹措,太原还能剩下多少可供支应的粮食?”
怀恩一时间无言以对。
想想年前,西北各处缺钱缺粮,还得靠张峦这个户部右侍郎到民间去筹募。
现在居然说太原的存粮要留待西北各镇使用?
能解决偏头关的军需调度就算不错了!
朱祐樘似乎想到什么,吩咐道:“怀大伴,岳父重病,卧榻不起,不想卷入到太多朝事中,先由着他吧。”
“陛下,此时难道不该让张国丈出面,多加筹募钱粮吗?或许只有凭靠他的面子,才能筹措到,换作他人都力不能及。”
怀恩的意思,不能轻易放过张峦。
或许张峦装病,就是为了躲避给朝廷做事。
咱可不能被他蒙蔽了。
朱祐樘无奈道:“自从我当上皇帝后,岳父做的事太多也太杂。如果什么事都要倚靠他,那还要朝中大臣作何?朝廷遇到事情,不能靠一两人来解决麻烦吧?”
怀恩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暗忖,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如果你那岳父做不成那些事,那朝廷还要他作甚?混吃等死的话,换谁都行,非得让他逐渐掌握权力,一步步威胁到皇权?
且让那些正统科举出身的文臣在夹缝中艰难求存?
朱祐樘道:“给李孜省发十万引盐引,让他自行在山西地面筹措作战所用钱粮。剩下再不够的,让山西地方上尽力筹措……这一战,一定要善始善终,不能有差错。”
怀恩道:“那就从宣府和大同再调一批储备钱粮去。再者……可以将保国公运去西北的钱粮一并用在偏头关战事上……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祐樘仔细想了想,点头道:“那就先让偏头关以西的军镇卫所先等等。等把这一仗打完,再从京师筹措钱粮军服等物资运往西北,不要让将士受苦。”
……
……
升李孜省为山西巡抚的诏谕,于正月二十二,也就是在上一场战事结束后第六天上,传到了偏头关。
李孜省精神抖擞。
虽然他暂时只拿到了诏谕,官牒等凭据还在送来的路上,可架不住他心情大佳,终于可以在关口内直起腰杆走路,因为突然他就从这里的过客,摇身一变成了主人。
覃昌进来向他道喜,笑着恭维:“李中丞,要么怎么说您能深得陛下信任呢?关键时刻得到拔擢……以您的能力,接下来只需鞑靼上门,守着收割战功便可。今儿头晌,光是前来拜会的地方官绅,就有十几波人,都被拦在外面……要不要见见?”
李孜省道:“先去把守关的游击将军徐保请来,我得好好问问他,这鞑靼人的活动轨迹,是不是还得我亲自派人去调查?不然为啥迟迟没有向我交待?还有什么没跟我通过气的,这回让他一并汇报清楚,否则定严惩不贷!”
覃昌喜滋滋往外走,笑着道:“咱家这就给您传话去!”
……
……
就在李孜省传偏头关负责戍守工作的卫指挥佥事,同时也是游击将军的徐保前来问话时。
另一头。
保国公朱永也领兵往偏头关方向进发,准备跟李孜省会合。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
朱永所部正沿着关河开进。
朱晖很不理解父亲的举动,问道:“父亲,您明知陛下可能会任命李道长为山西巡抚都御史,为何之前要给他难堪?
“眼下才刚传来他升巡抚中丞的消息,您立马就带兵往关口去,会不会显得太过……”
“太过势力了,是吗?”
朱永骑在马上,用平和的语气问道。
朱晖没说话,等于是默认了。
朱永抬头看着前方,问道:“为父且问你,你知道如今鞑靼主力人马,身在何处?”
朱晖摇头道:“不知。”
“鞑靼人遭遇新挫,眼下进逼关口,肯定是往偏头关而去。”
朱永笃定地道。
“怎么说?”朱晖皱眉问道,“父亲作此推测,有何根据吗?儿愚钝,未能想明白。”
朱永道:“鞑靼人也是要面子的,无论先前遭遇挫折的是鞑靼小王子本部人马还是偏师,以鞑靼部族与大明作战时同气连枝的传统,一方遇挫,各部一定要为其撑腰声援。”
“这……”
朱晖显得很疑惑。
他在想,你跟我说的这些,与我提出的问题,有半文钱的关系吗?
朱永问道:“但哪个部族又想折损自己所部人马,就只为他人找回面子呢?”
朱晖恍然:“儿明白了,他们也就是叫得凶而已,装腔作势,其实就是来关前走一圈,便又仓皇撤退。这样就算是保留了面子……可惜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后还是我们占了便宜。”
“就是如此。”
朱永对儿子能理解到这层,似乎也满意了,不敢奢求再多,“想要壮声威,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偏头关叩关而入,之前一定要做出副强攻关口的架势。”
朱晖又问:“那为何鞑靼人不从其他防守薄弱的关口扣关,长驱直入后劫掠一圈再走呢?”
朱永道:“因为他们行踪已暴露,且大明已做出应对,以李道长和我们两路人马,自京师带兵驰援而来,如果他们还像以前那样破关后在大明境内打秋风……就不怕被我们分而歼之吗?”
“可……问题是好像我们……没那实力啊。这山西地面防守之空虚,简直是触目惊心。要是换作大同或是宣府,又或者延绥镇,情况能好许多。就是偏头关周边……愁云惨淡不过如此。”
朱晖摇头道。
朱永叹息:“鞑靼人又不知我们的真实情况……他们只是遭遇雪灾,部族的牲畜死了一大片,实在熬不过寒冬,才跑来边境一带打野,其主要搜刮对象还是那些小部族……我大明不开边市,他们又不朝贡,多年都没有互通有无,凭何敢在今年寒冬时节来此?”
朱晖若有所思:“今年冬天他们小动作是比较频繁,过去几年都没这样。莫非他们觉得陛下刚登基,西北局势不稳,想跑来趁火打劫?”
“对。”
朱永颔首道,“这就好像一户市井人家,正在家中举行丧事,那些小偷小摸的家伙就非常喜欢登门,趁机占便宜。”
“那这跟我们去偏关……”
朱晖还是忍不住问道。
朱永道:“吾儿,你要知道这一战中我们的定位。”
“孩儿就是不太明白,请父亲教诲。”
朱晖诚恳道。
朱永叹道:“这一战名义上应该由我们协助李道长作战,由我们领兵去获取军功……知道陛下为何让我来,且我还带上你吗?这是新皇登基后第一战,是我们能跟英国公府分庭抗礼的基础。但很可惜,军功被李道长手下的人分了,没我们父子什么事。”
朱晖道:“那孩儿更觉得,之前不该得罪李孜省。”
“呵呵。”
朱永笑道,“你得让李道长知道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那么轻易就去投靠他,他还会觉得我们很重要,对我们尊重有加甚至委以重任吗?”
“啊?”
朱晖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朱永道:“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把我们父子俩卖给李道长,那也得标个好价钱。得让他知道,我们在作战等事上,也是有自己见解的,不是非要巴结他,唯命是从,也别想着把功劳分给别人,让他们吃肉而我们连口汤都喝不到。”
朱晖问道:“父亲,您动怒了吗?因为先前李道长没等我们自行开战?”
“怨不了别人,战机不等人啊!”
朱永面色冷峻:“怪只怪,我们来晚了,那一战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们没喝上那口汤,属于时运不济。但只要我们来了,不管我们麾下有多少人马,始终我才是山西镇总兵官,武将军功第一份必须得归我保国公府所有。”
“就怕他……”
朱晖本想说,父亲大人您会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人家前一次没用你,这次凭啥一定要用你?
你想把自己标个高价,结果却把人得罪了,李孜省更不会器重你,有得军功的机会怎么可能交给你这个与他貌合神离的武勋呢?
朱永突然一笑:“儿啊,这朝中做事,你要懂得对症下药,对人下药。”
“孩儿不解。”
朱晖这次真心觉得老父亲玩得有点大。
朱永道:“这招放别人身上或许不好使,但李道长是谁?他是大明官场第一场面人!我们只需要摆出个架势,他就能明白我们心中所想,且会尊重我们的选择。因为他很清楚,我们跟他的立场和利益是相通的。”
朱晖脸上带着惊喜之色:“父亲言之有理,那李孜省现在也算是穷途末路了,朝中对他非议甚多,只靠张国丈保他,怕也不长久。且先前他被下狱,张国丈似乎也没帮上多少忙……他想得军功,就得拉拢各方,而不能轻易树敌。”
朱永点头道:“所以说,我们有卖高价的资格。若我百年之后,你再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分清楚场合,更要选对人!可不是每一次都管用的。”
朱晖笑道:“儿明白了,多谢父亲教诲,日后一定不辜负您的期许。”
(本章完)
乾清宫,前殿。
朱祐樘见怀恩同意了自己的观点,笑了笑,开心地道:“既然李孜省能带兵取胜一次,那朕就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怀大伴,你说给李孜省巡抚的职位,能让山西周边的将官都听从他的调遣,按他的吩咐行事吗?”
怀恩先是一怔。
随即便明白过来,皇帝并不怀疑李孜省能继续带来胜利。
只是担心有人妒忌或是看不起李孜省,对李孜省下发的命令拒绝执行,而导致最后不能取胜。
怀恩道:“偏头关虽为山西防备之重,但因山西巡抚镇所设在太原,使得山西地方上很难把钱粮物资等往边关倾斜,而太原也作为西北囤粮重地,过去数年都为盐政兑换开中粮之地……”
朱祐樘问道:“如果从京师调拨钱粮不及时的话,就得从太原调钱粮去偏关……你是这层意思吧?”
“对。”
怀恩道,“但手续极为繁琐,毕竟太原囤积的并不止是其本镇一地的钱粮,还有延绥、甘肃等地钱粮,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儿。如果此战调遣钱粮过多,会导致……”
朱祐樘打断他的话,道:“年前连过冬的粮食都不够,需要由京师来筹措,太原还能剩下多少可供支应的粮食?”
怀恩一时间无言以对。
想想年前,西北各处缺钱缺粮,还得靠张峦这个户部右侍郎到民间去筹募。
现在居然说太原的存粮要留待西北各镇使用?
能解决偏头关的军需调度就算不错了!
朱祐樘似乎想到什么,吩咐道:“怀大伴,岳父重病,卧榻不起,不想卷入到太多朝事中,先由着他吧。”
“陛下,此时难道不该让张国丈出面,多加筹募钱粮吗?或许只有凭靠他的面子,才能筹措到,换作他人都力不能及。”
怀恩的意思,不能轻易放过张峦。
或许张峦装病,就是为了躲避给朝廷做事。
咱可不能被他蒙蔽了。
朱祐樘无奈道:“自从我当上皇帝后,岳父做的事太多也太杂。如果什么事都要倚靠他,那还要朝中大臣作何?朝廷遇到事情,不能靠一两人来解决麻烦吧?”
怀恩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暗忖,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如果你那岳父做不成那些事,那朝廷还要他作甚?混吃等死的话,换谁都行,非得让他逐渐掌握权力,一步步威胁到皇权?
且让那些正统科举出身的文臣在夹缝中艰难求存?
朱祐樘道:“给李孜省发十万引盐引,让他自行在山西地面筹措作战所用钱粮。剩下再不够的,让山西地方上尽力筹措……这一战,一定要善始善终,不能有差错。”
怀恩道:“那就从宣府和大同再调一批储备钱粮去。再者……可以将保国公运去西北的钱粮一并用在偏头关战事上……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祐樘仔细想了想,点头道:“那就先让偏头关以西的军镇卫所先等等。等把这一仗打完,再从京师筹措钱粮军服等物资运往西北,不要让将士受苦。”
……
……
升李孜省为山西巡抚的诏谕,于正月二十二,也就是在上一场战事结束后第六天上,传到了偏头关。
李孜省精神抖擞。
虽然他暂时只拿到了诏谕,官牒等凭据还在送来的路上,可架不住他心情大佳,终于可以在关口内直起腰杆走路,因为突然他就从这里的过客,摇身一变成了主人。
覃昌进来向他道喜,笑着恭维:“李中丞,要么怎么说您能深得陛下信任呢?关键时刻得到拔擢……以您的能力,接下来只需鞑靼上门,守着收割战功便可。今儿头晌,光是前来拜会的地方官绅,就有十几波人,都被拦在外面……要不要见见?”
李孜省道:“先去把守关的游击将军徐保请来,我得好好问问他,这鞑靼人的活动轨迹,是不是还得我亲自派人去调查?不然为啥迟迟没有向我交待?还有什么没跟我通过气的,这回让他一并汇报清楚,否则定严惩不贷!”
覃昌喜滋滋往外走,笑着道:“咱家这就给您传话去!”
……
……
就在李孜省传偏头关负责戍守工作的卫指挥佥事,同时也是游击将军的徐保前来问话时。
另一头。
保国公朱永也领兵往偏头关方向进发,准备跟李孜省会合。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
朱永所部正沿着关河开进。
朱晖很不理解父亲的举动,问道:“父亲,您明知陛下可能会任命李道长为山西巡抚都御史,为何之前要给他难堪?
“眼下才刚传来他升巡抚中丞的消息,您立马就带兵往关口去,会不会显得太过……”
“太过势力了,是吗?”
朱永骑在马上,用平和的语气问道。
朱晖没说话,等于是默认了。
朱永抬头看着前方,问道:“为父且问你,你知道如今鞑靼主力人马,身在何处?”
朱晖摇头道:“不知。”
“鞑靼人遭遇新挫,眼下进逼关口,肯定是往偏头关而去。”
朱永笃定地道。
“怎么说?”朱晖皱眉问道,“父亲作此推测,有何根据吗?儿愚钝,未能想明白。”
朱永道:“鞑靼人也是要面子的,无论先前遭遇挫折的是鞑靼小王子本部人马还是偏师,以鞑靼部族与大明作战时同气连枝的传统,一方遇挫,各部一定要为其撑腰声援。”
“这……”
朱晖显得很疑惑。
他在想,你跟我说的这些,与我提出的问题,有半文钱的关系吗?
朱永问道:“但哪个部族又想折损自己所部人马,就只为他人找回面子呢?”
朱晖恍然:“儿明白了,他们也就是叫得凶而已,装腔作势,其实就是来关前走一圈,便又仓皇撤退。这样就算是保留了面子……可惜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后还是我们占了便宜。”
“就是如此。”
朱永对儿子能理解到这层,似乎也满意了,不敢奢求再多,“想要壮声威,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偏头关叩关而入,之前一定要做出副强攻关口的架势。”
朱晖又问:“那为何鞑靼人不从其他防守薄弱的关口扣关,长驱直入后劫掠一圈再走呢?”
朱永道:“因为他们行踪已暴露,且大明已做出应对,以李道长和我们两路人马,自京师带兵驰援而来,如果他们还像以前那样破关后在大明境内打秋风……就不怕被我们分而歼之吗?”
“可……问题是好像我们……没那实力啊。这山西地面防守之空虚,简直是触目惊心。要是换作大同或是宣府,又或者延绥镇,情况能好许多。就是偏头关周边……愁云惨淡不过如此。”
朱晖摇头道。
朱永叹息:“鞑靼人又不知我们的真实情况……他们只是遭遇雪灾,部族的牲畜死了一大片,实在熬不过寒冬,才跑来边境一带打野,其主要搜刮对象还是那些小部族……我大明不开边市,他们又不朝贡,多年都没有互通有无,凭何敢在今年寒冬时节来此?”
朱晖若有所思:“今年冬天他们小动作是比较频繁,过去几年都没这样。莫非他们觉得陛下刚登基,西北局势不稳,想跑来趁火打劫?”
“对。”
朱永颔首道,“这就好像一户市井人家,正在家中举行丧事,那些小偷小摸的家伙就非常喜欢登门,趁机占便宜。”
“那这跟我们去偏关……”
朱晖还是忍不住问道。
朱永道:“吾儿,你要知道这一战中我们的定位。”
“孩儿就是不太明白,请父亲教诲。”
朱晖诚恳道。
朱永叹道:“这一战名义上应该由我们协助李道长作战,由我们领兵去获取军功……知道陛下为何让我来,且我还带上你吗?这是新皇登基后第一战,是我们能跟英国公府分庭抗礼的基础。但很可惜,军功被李道长手下的人分了,没我们父子什么事。”
朱晖道:“那孩儿更觉得,之前不该得罪李孜省。”
“呵呵。”
朱永笑道,“你得让李道长知道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那么轻易就去投靠他,他还会觉得我们很重要,对我们尊重有加甚至委以重任吗?”
“啊?”
朱晖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朱永道:“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把我们父子俩卖给李道长,那也得标个好价钱。得让他知道,我们在作战等事上,也是有自己见解的,不是非要巴结他,唯命是从,也别想着把功劳分给别人,让他们吃肉而我们连口汤都喝不到。”
朱晖问道:“父亲,您动怒了吗?因为先前李道长没等我们自行开战?”
“怨不了别人,战机不等人啊!”
朱永面色冷峻:“怪只怪,我们来晚了,那一战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们没喝上那口汤,属于时运不济。但只要我们来了,不管我们麾下有多少人马,始终我才是山西镇总兵官,武将军功第一份必须得归我保国公府所有。”
“就怕他……”
朱晖本想说,父亲大人您会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人家前一次没用你,这次凭啥一定要用你?
你想把自己标个高价,结果却把人得罪了,李孜省更不会器重你,有得军功的机会怎么可能交给你这个与他貌合神离的武勋呢?
朱永突然一笑:“儿啊,这朝中做事,你要懂得对症下药,对人下药。”
“孩儿不解。”
朱晖这次真心觉得老父亲玩得有点大。
朱永道:“这招放别人身上或许不好使,但李道长是谁?他是大明官场第一场面人!我们只需要摆出个架势,他就能明白我们心中所想,且会尊重我们的选择。因为他很清楚,我们跟他的立场和利益是相通的。”
朱晖脸上带着惊喜之色:“父亲言之有理,那李孜省现在也算是穷途末路了,朝中对他非议甚多,只靠张国丈保他,怕也不长久。且先前他被下狱,张国丈似乎也没帮上多少忙……他想得军功,就得拉拢各方,而不能轻易树敌。”
朱永点头道:“所以说,我们有卖高价的资格。若我百年之后,你再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分清楚场合,更要选对人!可不是每一次都管用的。”
朱晖笑道:“儿明白了,多谢父亲教诲,日后一定不辜负您的期许。”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113/556538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