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两件生坑货

推荐阅读:(推荐)S国宇宙-你是我的云-云璟玉 缪缪拉五角游戏朋友妻他的掌心(1v1h)娇惯(校园1v1)松山书院绯闻事件(古言,NPH,骨科,父女)跳诛仙台后,穿进兽世种田文当稀有神兽(高h、np)照无眠(亲叔侄1v1)万人嫌大小姐破产后(女嬷 np)行至彼岸(兄妹)

    第289章 两件生坑货
    “我们没有甜白釉,更没有蛋壳杯!”
    “但我们有宋代影青瓷、金代河津瓷、霍州瓷、元代卵白釉、清代德化白的標样,而且足够多。”
    “这几种瓷器的工艺技术和甜白釉、蛋壳杯一脉相承,差別只在於釉色、胎厚、透光率。只要把这四种瓷器研究明白了,就可以按图索驥,顺藤摸瓜。
    特別是元代卵白釉和永乐甜白釉,两者是直接继承的关係,工艺参数基本一致。只是前者白且厚,不透。后者微泛青且薄,半润半透。以卵白釉为基点往下研究,论证甜白釉的工艺並不难。”
    “还有德化白,因为明代官搭民烧,德化窑学习了官窑薄胎瓷的工艺技术,然后才有了薄到极致,透到极致的清代德化脱胎器。也才有了现如今比纸还薄,比纱还透的德化工艺瓷……”
    “以此为基点往上溯源,就可以研究蛋壳瓷的工艺技术。而甜白釉与蛋壳瓷相比,区別只是稍厚一点,这个更容易溯源……”
    林思成气定神閒,侃侃而谈,一群专家却默不作声。
    乍一听,不是很难,理论上也確实可行。
    但前提是,你首先要论证並证实:河津瓷、霍州瓷、卵白釉、甜白釉、蛋壳瓷、德化白这六种瓷器,工技艺术全部来源於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
    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河津窑和霍州窑的发现,及证明与湖田窑、卵白釉的继承关係。
    所谓承上启下,没这两个窑,没有足够的样本,不论机构级別多高、研究能力有多强,专家大牛有多多,脑袋全想破都没办法把影青瓷和甜白釉联繫到一块。
    这是其一。其二,时间和概率。
    从零开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內研究出七种瓷器的继承关係和工艺特徵,並復原出完整的技术链条,试错实验次数已不是千和万,而是千乘千再乘千。
    就好比一道准確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数学题,但林思成在一秒之內,就答出了唯一的正確答案。
    正因为都是內行,正因为专家们懂得多,所以才震憾。
    但东西就摆在眼前,还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顿然间,专家们的热情和积极性降到了谷底:工艺技术已经被林思成研究到了这个程度,他们去了河津和霍州,还能再研究点什么?
    窑厂布局、炉型结构?
    等於肉被林思成吃了个精光,连汤都没剩几口,就留了点干骨头。
    但上级单位安排了工作,该去还得去,哪怕只是去转一圈。
    吕呈龙嘆了口气:“小林,完了后,能不能把技术资料发一份,我们也琢磨琢磨。”
    “当然!”林思成点头,“不用等完了后,今天就可以拷贝!”
    吕呈龙怔了一下:“好!”
    好歹是故宫,又是成名已久的前辈,不至於掉价到偷林思成这个后辈的研究成果。
    但林思成没有任何犹豫,半点磕绊都不打,让专家们不由动容。
    不单单是信任,更是底气和实力。
    转念间,一行人上了三楼。
    三楼是培训室,按照吕呈龙的请求,桌上摆的全是中心內部的瓷器修復资料。
    按计划,这是参观团此行到西大,除过影青瓷的第二个重点参观项目。
    因为他们都很好奇:林思成连故宫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也从没人教过他,他是如何学会只有故宫才有的青瓷修復技术的?
    至於像王齐志说的,林思成是靠他从故宫要的资料,又让赵老太太指点了一下后自学成材,压根就没人信。
    吕成龙不信,专家们不信,包括耿宝昌先生、王莉英先生这样硕果仅存,泰斗级的老前辈,同样不信。
    青瓷修復要那么好学,满大街都是古陶瓷修復专家。
    但参观完了二楼,专家们突然就感觉索然无味。
    其它五种都不提,就说甜白釉和蛋壳瓷,压根没人想过研究什么烧造工艺。等於没地方可学,也没有任何可借阅的资料,林思成不照样復原了出来?
    而青瓷至少有资料,有数据,更有赵老太太这种清代內务府匠作办顶尖匠师的传人指点。与之相比,难度可谓呈断崖式下降,林思成能学会,好像並不值得奇怪?
    想了一下,吕呈龙摆摆手:“不看了!”
    专家们齐齐的点头。
    王齐志又邀请,说是参观一下他的实验室,指正一下铁器文物防锈项目,但专家们兴致缺缺。
    这一方面,吴司长和马副院长才是真正的专家。连他们都讚不绝口,心悦诚服,一群搞瓷器和字画研究的能指点什么?
    吕呈龙又把林思成叫到身边:“该协调的,吕司长已经协调好,只要你和我们到了山西,发掘项目就可以启动,你准备哪天走?”
    “可能要一周左右!”林思成算了一下,“这次的人员调动的比较多,去的也更久,必须要和省文物局、省文化遗產研究院、省博申请协调。”
    “行,一周就一周!”吕呈龙点点头,又看了看单国强,“单主任,你什么时候谈?”
    单国强笑眯眯:“我不急!”
    谈什么?
    林思成和王齐志一头雾水,校领导更是莫名其妙。
    一行人下了楼,时间还早,才將將十点,专家先回宾馆休息。
    刚送出校门,林思成和王齐志的手机齐齐的响了起来:单国强和吕呈龙要请他们俩吃饭。
    说了几句,等掛完电话,师生俩恍然大悟:
    怪不得单主任负责的是故宫陈展工作,研究方向也是以字画金石为主,和陶瓷的关係不大,但为什么会陪同吕所长来西大参观?
    原来是为了徐谓礼文书?
    单主任准备和林思成商量一下,以租借的方式借到故宫陈展。如果林思成有后续的研究计划,能和故宫合作研究,那更好不过。
    如果换一家,或是换个人,林思成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当场就会拒绝。
    但出於对故宫的了解,以及对单主任的信任,他答应了下来。
    王齐志压根就懒得给意见:有他这个老师在,没能人昧林思成的东西。
    ……
    太阳照常升起,又是明媚的晴天。
    林思成和王齐志抬著牌匾,掛了上去。
    其它的两块没有换,换的是第一块。崭崭新的长匾,还散发著油漆味:西京市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中心。
    与之前那块相比,少了三个字:碑林区。
    意味著,西北大学文物修復研中的陶瓷修復项目,正式列入西京市非物质文化遗產目录。
    与揭牌那天相比,动静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没有庆典,没有来祝贺的宾客,甚至牌匾上连块彩都没掛。
    就市文化局的一位副局长,並市文物局的何副局长来指导了一下。
    无声无息,波澜不起。
    而不知不觉间,文博学院团委工作人员那一栏,多了一张照片:林思成,文博学院科创部主任。
    括弧,科员。
    上一世,林思成当过专家,干过顾问,还兼任过工程师。但体制內的活,还真就没干过。
    他琢磨了一下:“老师,到后面,我如果长时间留在京城,一年半载都不回学校,会不会被开除?”
    “开除?”王齐志“嗤”的一声,“林思成,你想什么好事呢?”
    除非触犯法律,犯了原则性政治问题,不然永远不可能有那一天。
    “不论你人在哪,总归是在搞研究,对吧?而你每发一篇论文,每出一项研究成果,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会扩大一分,怎么可能开除?
    別说一年半载,十年八年不露面都没问题,而且工资照发,奖金照给,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更不会少。”
    也对。
    所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他点点头:“后天就要启程去山西,中心这里,还要拜託老师!”
    王齐志浑不在意:“放一百个心!前半年,你和赵总,我和商妍都不在,不也运转的好好的?”
    有林长青,有学校盯著,这次更换了市文化局和文物局的人坐镇协调,压根就不用担心。
    “按你估计,这次去山西要多久?”
    “大小六座遗址,发掘周期肯定会很长,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但我只是技术顾问,只是参谋一下,待不了多久,也不用常驻。”
    確实只是技术顾问,但绝非林思成所说的,他去了只是参谋一下。
    说直白点,与这两座遗址相关的技术项目,已被林思成开发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唯一只剩窑炉结构,以及地方文化在工艺传布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影响力小到微乎其微的项目,给故宫和文研院,闭著眼睛都看不上。
    既便去了,也只是亮亮相,表示一下上级单位对这次项目的重视程度,研究环节依旧是林思成和原团队负责。
    但能研究的,基本已被他林思成研究了个透,甚至连工艺都被他完整復原。剩下的,无非是隨著遗址发掘相互验证:验证河津瓷、霍州瓷的工艺来源,技术传布,以及与宋代影青瓷、元代卵白釉的工艺关联性。
    这点活压根用不到林思成,中心的骨干研究员秦涛就能干,何况还有黄智峰教授率领的原研究团队。
    既然重心不在这,那就没必要占著茅坑不拉屎。
    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最晚十一,文研院就要发布bta復配技术的研究报告。在此之前,马副院长隨时都有可能请到他京城,指点研究所的验证实验。
    所以林思成拒绝了吴司长的提议,没有担任项目指挥部副总监,只是象徵性的担任技术顾问。
    “行,早去早回!”
    王齐志有点不放心,交待了一句,“不要太靦腆。”
    林思成愣了愣,哭笑不得:我这还叫靦腆?
    他都怀疑这次到山西,会不会被人套麻袋?
    “我说的不是和当地,是那些专家!”
    王齐志循循善诱,“像吕副司长,马副院长,吕所长,这些人不但是领导,更是考古文博方面的权威学者。不出意外,你以后走的也是这条路,所以別害臊,该问就问,该学就学!”
    林思成若有所悟:“老师,我明白!”
    话音刚落,“嗡嗡”的一声,林思成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著一条吕呈龙发来的信息:小林,我们准备提前一天走,去逛一逛解州关帝庙,你要不要一起?
    老师刚刚才上完教育课,还能说不去?
    林思成回了一个字:去!
    ……
    天不是很晴,惨惨澹淡,雾雾腾腾。
    非年非节,又非庙会,关帝庙里没几个游客。吃过中午饭,胖老板盖著毯子,靠在躺椅上打盹。
    眯眯瞪瞪之间,耳中传来略有些熟悉的声音:
    “吕所,当初,我就是在这儿发现的细白瓷片。”
    “还有天启青?”
    “对!”
    一说天启青,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年轻的脸,胖老板本能的睁开眼睛。
    一老一少,老的五十左右,年轻的二十出头,正站在摊前。
    只是一眼,胖老板就认了出来:“咦,林老板?”
    林思成笑了笑:“老板你还认得我?”
    “认得,怎么不认得?”
    几块烂瓷片,卖了三千块,他对林思成的印象不要太深。
    “好长时间没见,我还以为你去了外地?”胖老板连忙起身,脸上堆笑,“联繫了两次赵老板,他一直都说你忙。”
    不是去了外地,而是他本来就是外地人。
    不过林思成会太原话,也会晋南口音,胖老板听不出来。
    胖老板也確实联繫过赵修能,说是寻摸到了两件好东西,但那段时间他们都在京城。
    这次到了运城,吕呈龙说是要逛一下解州关帝庙,林思成才想了起来。
    “確实有点忙!”林思成笑了笑,“所以刚回来,就来你这儿了!”
    “林老板幸亏来的及时,你再晚两天,东西我就卖出去了!”
    胖老板左右一瞅,“两位先坐,我去去就来!”
    说著,他拉出两个小马扎,又贼兮兮的使了个眼色。
    林思成点头,表示明白。
    看著胖老板鬼鬼祟祟,一步三回头的背影,吕呈龙一脸狐疑:“你这是让老板占了多大便宜,这么套路你?”
    “其实也不多,第一次了三千,买了十多块瓷片,第二次了一千五,买了五大筐民国本地產青!”
    “全是瓷片?”
    “全是瓷片!”
    吕呈龙不由失笑:“给那么高?”
    別说在这儿,哪怕是潘家园,琉璃厂,有几个摆摊的知道天启朝真烧过青?
    遑论认识什么津河细白瓷。
    几千卖几块烂瓷片的客人,十年都碰不到一回,老板只当林思成是冤大头。只要碰到稍看得过眼的物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他。
    开了几句玩笑,胖老板去而復返,身上多了件单风衣。两只手插著风衣的兜,怀里鼓鼓囊囊。
    依旧是鬼鬼祟祟,走一步三回头。
    两人都没在意,只以为胖老板依旧在玩套路。
    到了摊上,胖老板又左右乱瞅,確定暂时没人路过,才解开了风衣扣子。
    是一口盒子,不大,外面裹著布。但胖老板並没有直接拿出来,而是用衣角遮著。
    打开盒盖,又揭开最上一层的海绵,林思成和吕呈龙齐齐的一怔愣。
    两件生坑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782/639895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