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青简史记 > 第2章 管晏列传:管仲的故事

第2章 管晏列传:管仲的故事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在齐国这潭逐渐泛起涟漪的乱世之水中,管仲,这位日后將掀起惊涛骇浪的人物,此时还只是一个在生活底层苦苦挣扎的落魄青年。
    管仲,名夷吾,字仲,潁上人,虽出身贵族,可到他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往日的荣光就像一场遥远的梦,只留下贫困如影隨形。
    为了填饱肚子,管仲决定和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那时候的商业环境可不像现在,没有电商平台,也没有便捷的物流,全靠肩挑背扛,走街串巷地叫卖。
    管仲和鲍叔牙东拼西凑,弄了点本钱,就开始了他们的商业之旅。他们卖过布,卖过粮食,甚至还摆过地摊卖鞋。
    可这生意做得那叫一个艰难,今天赚点小钱,明天就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亏得底儿掉。
    更让人尷尬的是,每次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多拿。鲍叔牙出资比他多,出力也不少,可分红时却总是拿小头,这让周围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背后纷纷议论管仲太贪財。
    可鲍叔牙却总是替管仲辩解,说他家里穷,还有老母亲要养,多拿点是应该的,还说管仲是做生意的天才,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但管仲的倒霉事儿还没完,生意做不下去,他又想著去当官,好歹能有个稳定的收入。可命运就像和他开玩笑似的,他三次踏入官场,却三次被国君无情地驱逐。
    每次被赶出来的时候,管仲都满心委屈,他觉得自己满腹经纶,有治国安邦的大才,怎么就遇不到赏识他的人呢?那些日子,管仲走在街上,都能感觉到別人异样的眼光,背后的指指点点就像一把把小刀,刺痛著他的心。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事无成?
    屋漏偏逢连夜雨,齐国和宋国突然爆发了战爭,朝廷大量徵兵。管仲想著,既然当官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去当兵吧,说不定在战场上能立下战功,闯出一片天地。
    可他没想到,现实再次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鲜血染红了大地。管仲从小就没见过这阵仗,嚇得双腿发软,还没等衝锋號吹响,就脚底抹油,当了逃兵。
    这一下,管仲彻底成了別人眼中的笑柄,贪生怕死、没出息这些標籤,被死死地贴在了他身上。
    管仲在人生的泥沼中苦苦挣扎时,鲍叔牙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黑暗的世界。他们之间的友谊,堪称千古佳话,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铁磁”“过命的交情”。
    前面咱们提到,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没本钱,鲍叔牙二话不说,掏腰包出大头。
    可管仲这人吧,做生意眼光不咋地,进的货要么过时,要么质量有问题,根本卖不出去。再加上管仲不会算帐,常常算错帐,导致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鲍叔牙虽然心里著急,但从来没有埋怨过管仲,总是耐心地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后来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亏得血本无归,鲍叔牙也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安慰他说:“这只是运气不好,咱们以后还有机会。”
    管仲三次当官被驱逐,鲍叔牙每次都站出来为他说话。他四处打听那些国君辞退管仲的原因,发现並不是管仲能力不行,而是那些国君根本不懂用人,不懂得欣赏管仲的才华。
    鲍叔牙找到那些国君,据理力爭,向他们阐述管仲的治国理念和才华,可惜那些国君都听不进去。鲍叔牙无奈地摇摇头,但他依然坚信,管仲总有一天会遇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当兵当逃兵,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鲍叔牙第一个跳出来帮他解释。
    他找到管仲的上司,诚恳地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他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个人养活。他要是战死了,他母亲怎么办?他是为了尽孝,才不得不这么做的。”
    鲍叔牙还亲自找到那些嘲笑管仲的士兵,一个一个地跟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为管仲想一想。在鲍叔牙的努力下,那些士兵对管仲的態度渐渐有了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嘲笑他了。
    后来,齐国陷入內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又很快被人杀掉,齐国一下子群龙无首。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看到了爭夺国君之位的机会。
    管仲和鲍叔牙这对好友,也不得不站在了对立的阵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这就好比两个顶尖的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成了对手,虽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为了各自的“球队”,也只能全力以赴。
    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王位,管仲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去拦截公子小白。在那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中,管仲瞅准时机,张弓搭箭,一箭射向公子小白。
    这一箭,差点改变了齐国的歷史,只见公子小白应声倒地,口吐鲜血。管仲以为大功告成,兴高采烈地回去向公子纠报喜。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箭竟然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鉤上,公子小白也是个机灵鬼,顺势装死,骗过了管仲。就这一个小插曲,让公子小白贏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和鲍叔牙快马加鞭,抢先一步回到齐国,登上了国君的宝座,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公子纠这边得知公子小白“死而復生”,还当上了国君,顿时如五雷轰顶。鲁国为了扶持公子纠,不惜与齐国开战,结果被齐桓公打得落流水。鲁国没办法,只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囚禁起来,准备交给齐国处置。
    管仲这下可惨了,他知道自己之前射了齐桓公一箭,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他觉得自己这次肯定在劫难逃了。
    然而,就在管仲绝望的时候,鲍叔牙再次向他伸出了援手。鲍叔牙深知管仲的才能,他知道,管仲是治理国家的一把好手,只有管仲才能帮助齐桓公实现称霸的大业。
    於是,鲍叔牙对齐桓公说:“主公,您要是只想把齐国治理好,用我就够了;可您要是想称霸诸侯,那就非管仲不可。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强。他精通经济,能让国家富裕起来;他懂得军事,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他还擅长外交,能与各国周旋,为齐国爭取最大的利益。您可千万不能因为他之前射了您一箭,就放弃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啊!”
    齐桓公一开始心里还是有点膈应,毕竟被人射了一箭,这可不是小事。但鲍叔牙不停地劝说,还列举了管仲的种种优点,齐桓公渐渐被说动了。他心想,鲍叔牙这么极力推荐管仲,说不定管仲真有他说的那么厉害。而且,自己要想成就霸业,確实需要有才能的人辅佐。
    於是,齐桓公决定放下成见,不计前嫌,派人把管仲从鲁国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后,鲍叔牙亲自到郊外迎接,还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洗尘宴。
    宴会上,鲍叔牙拉著管仲的手,激动地说:“兄弟,你可算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不会就这样被埋没的。以后咱们一起辅佐主公,干出一番大事业!”
    管仲看著鲍叔牙真诚的眼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鲍叔牙的手,说道:“鲍兄,谢谢你!要不是你,我早就死在鲁国了。
    以后,我这条命就是你的,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管仲从鲁国被押回齐国,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即將画上句號,没想到命运却来了个 180度大转弯。齐桓公不但没杀他,还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决定重用他。这可把管仲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他心里直犯嘀咕:“这齐桓公到底唱的是哪出啊?我之前可是差点射死他,他就这么轻易地放过我了?”
    不过,管仲很快就明白了齐桓公的心思。齐桓公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齐国国君,他的目標是称霸诸侯,让齐国成为天下的霸主。而要实现这个目標,就需要有管仲这样的人才辅佐。管仲也没让齐桓公失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一上任就开始大展拳脚,在齐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在经济方面,管仲就像一个精明的大管家,对国家的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当时齐国的土地制度还是井田制,农民们在公田上干活总是偷懒,效率低下。
    管仲一看,这可不行啊,得想个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於是,他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政策,也就是按照土地的好坏和產量,来徵收不同的赋税。
    这就好比现在的绩效考核,干得好的多拿,干得不好的少拿,农民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粮食產量蹭蹭地往上涨。齐国的粮食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农业,管仲还大力发展工商业。他深知商业的力量,那时候齐国靠著大海,渔业和盐业资源丰富。管仲就设立了专门的盐铁官,把盐铁的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制度。这盐和铁,那可是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需求量极大。齐国垄断了盐铁的生產和销售,就等於掌握了经济的命脉,財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
    管仲还鼓励齐国百姓与其他诸侯国进行贸易,他免除了关税,降低了贸易门槛,让齐国的商品在各国之间畅通无阻。齐国的丝绸、陶器、青铜器等,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各国的商人都纷纷跑来齐国做生意,齐国的都城临淄,一下子就成了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热闹非凡。
    在政治上,管仲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把齐国的都城划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十五个乡是士乡,三个乡是工乡,三个乡是商乡。
    士乡的百姓主要负责打仗,工乡的百姓负责手工业生產,商乡的百姓则从事商业活动。
    这样一来,不同职业的人各居其地,互不干扰,社会秩序变得井然有序。对於都城之外的广大乡村地区,管仲把它们划分为五个属,每个属下面又分县、乡、卒、邑四级,分別设立官员进行管理。
    通过这种精细化的行政管理,齐国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政令能够更加顺畅地传达下去,国家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
    管仲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他深知人才对於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让那些无能的贵族子弟占据著重要职位,而要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於是,他规定,每年各个乡的长官都要向朝廷推荐优秀的人才,如果有人才而不推荐,那就是犯了大罪。被推荐上来的人才,还要经过层层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能担任官职。
    这套选拔制度,为齐国选拔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著重要作用,为齐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著自己的力量。
    军事方面,管仲实行了兵民合一的制度。他把士乡的百姓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让他们从事农业生產,农閒的时候就进行军事训练。
    这样一来,齐国不但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因为这些士兵平时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战时才出征打仗,不需要国家额外养著。
    而且,由於士兵们都是本地人,彼此之间熟悉,配合起来更加默契,战斗力也更强。管仲还注重武器装备的改进,他引进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製造出了更加锋利的兵器和坚固的鎧甲,让齐国军队的装备水平领先於其他诸侯国。
    在外交上,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当时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但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管仲深知,要想让齐国称霸,就必须得到周王室的支持。
    於是,他一方面对齐桓公说,咱们要尊重周天子,按时向周王室进贡,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另一方面,当其他诸侯国受到外族侵略时,齐国就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出兵相助。
    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大家都觉得齐国是在为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利益而战,纷纷对齐国表示支持和拥护。在管仲的策划下,齐国多次组织诸侯会盟,齐桓公成为了诸侯们公认的盟主,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在管仲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齐国就像一辆加足了马力的战车,飞速发展,国力蒸蒸日上,逐渐在诸侯中崭露头角。而管仲,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辅佐齐桓公称霸。
    当时的国际形势,那叫一个乱。周王室衰微,就像一个没了实权的“光杆司令”,各诸侯国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纷纷自立门户,你爭我夺,战火纷飞。北方的山戎、狄人等外族势力也时不时南下侵扰,中原大地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就像给齐桓公指了一条明路。
    先说“尊王”,这一招可太妙了。虽然周王室已经没什么实际权力,但在名义上,它还是天下共主,有著正统的地位。管仲让齐桓公带头尊崇周天子,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还在各种场合强调周天子的权威。
    齐桓公这么一搞,其他诸侯国一看,嘿,齐国带头尊重周天子,我们也不能落后啊,不然就显得没礼貌,没规矩。於是,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大家都觉得齐国是个守规矩、有担当的国家,对齐国的好感度蹭蹭往上涨。
    公元前 655年,周惠王想另立太子,这可违反了当时的宗法制度,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管仲一看,机会来了,他赶紧建议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国君,与周天子结盟,共同確定了太子的正统地位。
    这一下,齐桓公可成了维护周王室权威的大功臣,周天子对齐桓公那是感激涕零,其他诸侯国也对齐桓公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攘夷”。当时北方的山戎、狄人等外族势力十分猖獗,经常南下抢劫財物、杀害百姓,给中原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咱们齐国现在兵强马壮,可不能眼睁睁地看著这些外族欺负咱们的兄弟国家。咱们得站出来,带领各诸侯国一起抵抗外族入侵,保护中原大地的和平。”
    齐桓公觉得有道理,於是,齐国就扛起了“攘夷”的大旗。
    公元前 664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抵挡不住,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二话不说,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救援。齐国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败了山戎,解了燕国之围。
    燕国国君对齐桓公那是感恩戴德,亲自送齐桓公回国。这一送,就送出了点小问题。按照当时的规矩,诸侯之间相送,不能送出自己的国境。
    可燕国国君太激动了,不知不觉就把齐桓公送出了燕国国境,进入了齐国境內。
    齐桓公发现后,为了维护规矩,就把燕君所到的齐国土地全部割让给了燕国。这一举动,让各诸侯国对齐桓公的大度和守规矩更加钦佩,齐国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还有一次,狄人攻打邢国,邢国危在旦夕。
    管仲建议齐桓公出兵救援,他说:“邢国是咱们的兄弟国家,现在它有难,咱们不能不管。如果咱们这次不救邢国,以后其他诸侯国遇到危险,谁还会相信咱们呢?”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出兵打退了狄兵,还帮助邢国在夷仪建立了新都。
    邢国百姓对齐桓公感激不已,纷纷夸讚齐国是仁义之师。
    在管仲的精心策划下,齐国多次组织诸侯会盟。这些会盟,就像是一场场“国际峰会”,各诸侯国的国君都来参加。
    在会上,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对付外族入侵,怎么维护周王室的权威,怎么处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而齐桓公,凭藉著齐国强大的实力和他自己的威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些会盟的盟主。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葵丘会盟”了。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鲁、宋、曹等诸侯国举行会盟。
    在这次会盟上,周天子派代表参加,並赐给齐桓公祭肉、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还特许他不用下拜受赐。
    这可是天大的荣誉啊,相当於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各诸侯国也纷纷表示对齐桓公的拥护和支持,从此,齐桓公成为了天下公认的霸主,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211563/609612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